卷钢数码打印产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347380.0

文献号 : CN1147012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赵军赵秀娟邹炎斌

申请人 : 青岛河钢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河钢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河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包括放卷装置、数码打印装置以及收卷装置;数码打印装置包括:架体;两间歇输送辊,间歇转动的设置于架体;间歇输送辊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挡环,挡环均包括多个弧形板拼接形成,各弧形板均沿间歇输送辊的轴线方向活动连接于间歇输送辊,间歇输送辊上对应各弧形板的位置均设置有能够推动弧形板趋向远离间歇输送辊轴线方向运动的第一弹性件;推动件,置于架体对应间歇输送辊的两端位置处,两推动件能够推动间歇输送辊两端外缘上侧位置处的弧形板趋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至夹紧卷钢;喷墨打印头,设置于架体上侧。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快速连续卷钢打印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放卷装置(1)、数码打印装置(4)以及收卷装置(6);

其中,数码打印装置(4)包括:

架体(41);

两间歇输送辊(42),间歇转动的设置于架体(41),用于输送卷钢;所述间歇输送辊(42)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挡环(421),所述挡环(421)均包括多个弧形板(422)拼接形成,各所述弧形板(422)均沿间歇输送辊(42)的轴线方向活动连接于间歇输送辊(42),所述间歇输送辊(42)上对应各弧形板(422)的位置均设置有能够推动弧形板(422)趋向远离间歇输送辊(42)轴线方向中部运动的第一弹性件(424);

推动件,置于架体(41)对应间歇输送辊(42)的两端位置处,两所述推动件能够推动间歇输送辊(42)两端外缘上侧位置处的弧形板(422)趋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至夹紧卷钢;

喷墨打印头,设置于架体(41)上侧,用于卷钢的喷墨打印;

所述推动件包括与间歇输送辊(42)同轴设置的圆筒(44);

所述圆筒(44)靠近间歇输送辊(42)的一端以其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凸出部(441)以及凹陷部(442);

所述凸出部(441)与凹陷部(442)之间形成弧面过渡部(443);

所述凸出部(441)对应间歇输送辊(42)的外圆上侧位置处的弧形板(422),用于推动弧形板(422)夹紧卷钢;

当弧形板(422)随间歇输送辊(42)转动至外圆上侧时,间歇输送辊(42)两端圆筒(44)的凸出部(441),能够推动间歇输送辊(42)两端的弧形板(422)夹紧间歇输送辊(42)上端传送的卷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钢数码打印产线还包括:除油装置(2),置于所述放卷装置(1)与所述数码打印装置(4)之间,用于卷钢表面除油;

发蓝装置(3)置于除油装置(2)与数码打印装置(4)之间,用于钢板发蓝处理;

清漆增涂装置(5),置于所述数码打印装置(4)与所述收卷装置(6)之间,用于卷钢表面涂覆清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沿垂直于卷钢的输送方向活动连接于架体(41);

所述架体(41)上设置有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推动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输送辊(42)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蜗轮(414),所述架体(41)上转动连接有啮合于蜗轮(414)的蜗杆(415),所述蜗杆(415)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正齿轮(416);

所述架体(41)对应正齿轮(416)的一侧设置有缺齿轮(45),用于与所述正齿轮(416)啮合;

所述架体(41)对应缺齿轮(45)的一侧设置有驱动件,用于驱动缺齿轮(45)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齿轮(45)包括:圆盘(451),转动设置于架体(41),所述圆盘(451)与驱动件连接;

多个滑齿(452),以所述圆盘(451)的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各滑齿(452)均能够沿圆盘(451)的径向运动至凸出圆盘(451)周面,凸出所述圆盘(451)周面的滑齿(452)随圆盘(451)转动能够啮合于所述正齿轮(416);

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圆盘(451),用于固定滑齿(452)与圆盘(451)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间歇输送辊(42)的端部同轴固定有蜗轮(414);

两所述间歇输送辊(42)之间设置有联动轴(46),所述联动轴(46)的两端均连接有换向器(417),两所述换向器(417)分别连接于两间歇输送辊(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46)包括一端连接于一换向器(417)的轴套(461),以及一端沿轴套(461)轴线方向滑移于轴套(461)且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换向器(417)的滑轴(462);

所述架体(41)沿卷钢的输送方向活动连接有滑架(43),任一所述间歇输送辊(42)转动连接于滑架(43),所述架体(41)设置有调节件,用于推动滑架(43)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41)上沿卷钢的输送方向固定有螺杆(431);

所述调节件包括螺纹连接于螺杆(431)的滑套(432),以及固定于所述滑套(432)与所述滑架(43)之间的第二弹性件(433);

所述第二弹性件(433)能够推动所述滑架(43)使两所述间歇输送辊(42)趋向相互远离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输送辊(42)的周面端部对应各弧形板(422)的位置处均沿间歇输送辊(42)的轴线方向成型有滑槽(423),各所述弧形板(422)均滑移连接于滑槽(423);

所述第一弹性件(424)置于滑槽(423)内。

说明书 :

卷钢数码打印产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卷钢印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卷钢数码打印产线。

背景技术

[0002] 卷钢又称钢卷。通过钢材热压、冷压成型后形成较薄的钢板,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再将该钢板卷曲形成卷钢,以方便进行后续各种加工。钢卷产品具有强度高,韧性好,钢种规格品种繁多,因此用途也十分广泛,其在各家电厂也已经作为常用的外壳材料。但在将卷钢加工成各种不同的产品时,为了更提高家电产品的外观,通常会对待加工产品的卷钢表面进行印刷。
[0003] 目前对金属材料打印效果较为不错的主要为平板数码印刷方式,此种印刷方式进行操作时,首先需要将钢板裁成较小的尺寸,然后平铺于打印机,通过打印机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将钢板取下,重现放置新的钢板进行打印。但此种平板数码印刷方式一方面印刷尺寸小,另一方面效率低,难以适用大批量的连续生产。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具有能够实现快速连续卷钢的打印。
[0005]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 一种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放卷装置、数码打印装置以及收卷装置;
[0007] 其中,数码打印装置包括:
[0008] 架体;
[0009] 两间歇输送辊,间歇转动的设置于架体,用于输送卷钢;所述间歇输送辊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均包括多个弧形板拼接形成,各所述弧形板均沿间歇输送辊的轴线方向活动连接于间歇输送辊,所述间歇输送辊上对应各弧形板的位置均设置有能够推动弧形板趋向远离间歇输送辊轴线方向运动的第一弹性件;
[0010] 推动件,置于架体对应间歇输送辊的两端位置处,两所述推动件能够推动间歇输送辊两端外缘上侧位置处的弧形板趋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至夹紧卷钢;
[0011] 喷墨打印头,设置于架体上侧,用于卷钢的喷墨打印。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钢通过放卷装置进行放卷,放卷后的卷钢进入数码打印装置,当卷钢输送至间歇输送辊的上侧时,由于间歇输送辊的挡环采用多个弧形板拼接,各弧形板又受第一弹性件的推动趋向远离间歇输送辊的轴线中部方向运动,当各弧形板依次随间歇输送辊转动至间歇输送辊时,由于第一弹性件的推动,弧形板不会顶紧卷钢两侧,从而使卷钢顺利输送至间隙输送辊的外圆上侧,而当卷钢输送至间歇输送辊的上侧后,推动件将推动间歇输送辊外圆上侧位置的弧形板趋向间歇输送辊的轴线方向中部运动,从而实现将在间歇输送辊上侧输送的卷钢夹紧,而当弧形板转动至越过间歇输送辊的外圆上侧时,弧形板脱离推动件的推动也将松开对卷钢的夹紧,保证卷钢不会随间歇输送辊转动缠绕于间歇输送辊上,使卷钢随间歇输送辊同步转动,如此即可实现卷钢的纠偏定位并能够使卷钢随间歇输送辊的间歇转动而进行间歇输送,配合喷墨打印头对卷钢的上表面进行打印,打印完成后经过收卷装置进行收卷即可,进而实现了卷钢的联系印刷,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的连续生产。
[0013] 可选的,所述卷钢数码打印产线还包括:
[0014] 除油装置,置于所述放卷装置与所述数码打印装置之间,用于卷钢表面除油;
[0015] 发蓝装置置于除油装置与数码打印装置之间,用于钢板发蓝处理;
[0016] 清漆增涂装置,置于所述数码打印装置与所述收卷装置之间,用于卷钢表面涂覆清漆。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卷装置放出的卷钢将首先进入除油装置,去除表面的防锈油,然后进入发蓝装置进行发蓝处理,使卷钢的表面形成氧化膜,进而提高卷钢的表面张力,以便于后续的数码打印,而经过数码打印的卷钢在进行收卷前经过表面涂覆清漆,能够对卷钢的数码打印层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打印图案脱色,保证成色质量。
[0018] 可选的,所述推动件包括与间歇输送辊同轴设置的圆筒;
[0019] 所述圆筒靠近间歇输送辊的一端以其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凸出部以及凹陷部;
[0020] 所述凸出部与凹陷部之间形成弧面过渡部;
[0021] 所述凸出部对应间歇输送辊的外圆上侧位置处的弧形板,用于推动弧形板夹紧卷钢。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卷钢送至间歇输送辊时逐渐受弧形板的夹紧与松开,保证各弧形板随间歇输送辊的转动而均匀的移动。
[0023] 可选的,所述推动件沿垂直于卷钢的输送方向活动连接于架体;
[0024] 所述架体上设置有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推动件的位置。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卷钢的宽幅而调节两推动件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宽幅卷钢的输送,扩大卷钢生产的适用范围。
[0026] 可选的,所述间歇输送辊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蜗轮,
[0027] 所述架体上转动连接有啮合于蜗轮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正齿轮;
[0028] 所述架体对应正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缺齿轮,用于与所述正齿轮啮合;
[0029] 所述架体对应缺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驱动件,用于驱动缺齿轮转动。
[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通过驱动件带动缺齿轮进行转动,即可带动正齿轮进行间歇转动,进而带动蜗杆随正齿轮同步转动,再通过蜗轮与蜗杆啮合带动间歇输送辊的间歇转动,并配合蜗轮与蜗杆实现间歇输送辊的自锁,即可完成卷钢的间歇输送,以便于卷钢的打印。
[0031] 可选的,所述缺齿轮包括:
[0032] 圆盘,转动设置于架体,所述圆盘与驱动件连接;
[0033] 多个滑齿,以所述圆盘的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各滑齿均能够沿圆盘的径向运动至凸出圆盘周面,凸出所述圆盘周面的滑齿随圆盘转动能够啮合于所述正齿轮;
[0034] 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圆盘,用于固定滑齿与圆盘相对位置。
[00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首先根据需求的间歇输送辊的间歇传送频率,滑移圆盘上的滑齿,选择合适数量的滑齿凸出于圆盘,从而使圆盘形成缺齿轮,然后通过驱动件带动圆盘转动,即可实现通过圆盘配合滑齿形成的缺齿轮啮合于正齿轮,带动正齿轮间歇转动,进而实现间歇输送辊的转动,完成钢板的间歇输送。
[0036] 可选的,任一所述间歇输送辊的端部同轴固定有蜗轮;
[0037] 两所述间歇输送辊之间设置有联动轴,所述联动轴的两端均连接有换向器,两所述换向器分别连接于两间歇输送辊。
[003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联动轴的转动,可以实现任一间歇输送辊的转动即可带动另一间歇输送辊的转动,保证两间歇输送辊转动的同步性,满足卷钢的间歇输送,以便于卷钢的打印。
[0039] 可选的,所述联动轴包括一端连接于一换向器的轴套,以及一端沿轴套轴线方向滑移于轴套且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换向器的滑轴;
[0040] 所述架体沿卷钢的输送方向活动连接有滑架,任一所述间歇输送辊转动连接于滑架,所述架体设置有调节件,用于推动滑架运动。
[00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卷钢在两间歇输送辊上初次输送时,可以停机然后通过调节件带动滑架运动,从而调节两间歇输送辊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卷钢的张紧,保证卷钢上侧的水平,然后再次开机,开始运行,保证打印质量。
[0042] 可选的,所述架体上沿卷钢的输送方向固定有螺杆;
[0043] 所述调节件包括螺纹连接于螺杆的滑套,以及固定于所述滑套与所述滑架之间的第二弹性件;
[0044] 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推动所述滑架使两所述间歇输送辊趋向相互远离方向运动。
[00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间歇输送辊的上侧输送卷钢,即两间歇输送辊夹紧卷钢时,可以在通过转动滑套,从而调节第二弹性件的位置,从而给予两间歇输送辊趋向相互远离方向运动的推力,从而保证两间歇输送辊能够拉紧卷钢,保证卷钢张紧力,使卷钢保持水平,以保证卷钢的张紧力。
[0046] 可选的,所述间歇输送辊的周面端部对应各弧形板的位置处均沿间歇输送辊的轴线方向成型有滑槽,各所述弧形板均滑移连接于滑槽;
[0047] 所述第一弹性件置于滑槽内,能够推动所述弧形板趋向远离间歇输送辊的轴线方向中部运动。
[004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弧形板沿间歇输送辊的轴线方向运动。
[0049]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50] 1.卷钢通过放卷装置进行放卷,放卷后的卷钢进入数码打印装置,当卷钢输送至间歇输送辊的上侧时,由于间歇输送辊的挡环采用多个弧形板拼接,各弧形板又受第一弹性件的推动趋向远离间歇输送辊的轴线中部方向运动,当各弧形板依次随间歇输送辊转动至间歇输送辊时,由于第一弹性件的推动,弧形板不会顶紧卷钢两侧,从而使卷钢顺利输送至间隙输送辊的外圆上侧,而当卷钢输送至间歇输送辊的上侧后,推动件将推动间歇输送辊外圆上侧位置的弧形板趋向间歇输送辊的轴线方向中部运动,从而实现将在间歇输送辊上侧输送的卷钢夹紧,而当弧形板转动至越过间歇输送辊的外圆上侧时,弧形板脱离推动件的推动也将松开对卷钢的夹紧,保证卷钢不会随间歇输送辊转动缠绕于间歇输送辊上,使卷钢随间歇输送辊同步转动,如此即可实现卷钢的纠偏定位并能够使卷钢随间歇输送辊的间歇转动而进行间歇输送,配合喷墨打印头对卷钢的上表面进行打印,打印完成后经过收卷装置进行收卷即可,进而实现了卷钢的联系印刷,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的连续生产;
[0051] 2.放卷装置放出的卷钢将首先进入除油装置,去除表面的防锈油,然后进入发蓝装置进行发蓝处理,使卷钢的表面形成氧化膜,进而提高卷钢的表面张力,以便于后续的数码打印,而经过数码打印的卷钢在进行收卷前经过表面涂覆清漆,能够对卷钢的数码打印层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打印图案脱色,保证成色质量。
[0052] 3.工作时,通过驱动件带动缺齿轮进行转动,即可带动正齿轮进行间歇转动,进而带动蜗杆随正齿轮同步转动,再通过蜗轮与蜗杆啮合带动间歇输送辊的间歇转动,并配合蜗轮与蜗杆实现间歇输送辊的自锁,即可完成卷钢的间歇输送,以便于卷钢的打印。

附图说明

[005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的除油装置示意图。
[0055]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的发蓝装置示意图。
[0056]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的数码打印装置整体示意图。
[0057]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的数码打印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58]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码打印装置的间歇输送辊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码打印装置的推动件结构的示意图。
[0060]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码打印装置的联动轴结构的示意图。
[0061] 图9是本图4中A部的放大图。
[0062]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码打印装置的缺齿轮结构的示意图。
[0063]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卷钢数码打印产线的清漆增涂装置的示意图。
[0064] 图中,1、放卷装置;2、除油装置;21、除油箱;22、第一换向辊;3、发蓝装置;31、加热箱;311、送气管;32、冷却箱;321、第二换向辊;4、数码打印装置;41、架体;411、导向辊;412、张紧辊;413、滑块;414、蜗轮;415、蜗杆;416、正齿轮;417、换向器;42、间歇输送辊;421、挡环;422、弧形板;423、滑槽;424、第一弹性件;43、滑架;431、螺杆;432、滑套;433、第二弹性件;434、双向推动缸;44、圆筒;441、凸出部;442、凹陷部;443、弧面过渡部;45、缺齿轮;451、圆盘;452、滑齿;453、定位螺栓;454、定位孔;46、联动轴;461、轴套;462、滑轴;47、喷墨打印机头;5、清漆增涂装置;51、涂漆箱;52、承接辊;53、涂漆辊;54、出漆盒;541、出漆槽;55、循环管;56、循环泵;6、收卷装置;7、烘干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66] 实施例: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卷钢数码打印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放卷装置1、除油装置2、发蓝装置3、数码打印装置4、清漆增涂装置5以及收卷装置6。放卷装置1用于卷钢的放卷,除油装置2用于放卷后卷钢表面的防锈油的清除,发蓝装置3用于将除油后的卷钢进行发蓝处理,数码卷钢打印装置用于发蓝处理后的卷钢表面的图案打印,清漆增涂装置5用于在打印图案后的卷钢表面涂覆清漆,用以保护卷钢表面图案,保证打印质量。
[0067] 参照图1,其中卷钢的放卷装置1与收卷装置6均可采用现有的卷钢放卷机和卷钢收卷机进行放卷与收卷工作,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0068] 参照图2,除油装置2包括除油箱21,除油箱21内沿卷钢的输送方向排列设置有至少两层第一换向辊22,第一换向辊22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卷钢的输送方向,且第一换向辊22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除油箱21,上下两层的第一换向辊22之间插空间隔设置。除油箱21内填充有除油剂,除油剂至少浸没下侧的第一换向辊22。
[0069] 参照图2,当卷钢从放卷装置1进入除油箱21时,使卷钢依次绕过各上层第一换向辊22与各下层第一换向辊22,呈蛇形传送出除油箱21,从而使卷钢在传送过程中能够浸没于除油箱21内,从而将卷钢表面的防锈油清洁,以便于后续加工。
[0070] 参照图1和图3,发蓝装置3包括首尾相连的加热箱31和冷却箱32,加热箱31内设置有加热机构,本实施例中加热机构采用加热线圈,加热箱31内连接有送气管311,送气管311用于将惰性保护气体送至加热箱31内,冷却箱32内转动连接有多根第二换向辊321,多根第二换向辊321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卷钢的输送方向,多根第二换向辊321于冷却箱32内同样于分成上下两层,且上下两层的第二换向辊321采用插空间隔设置。卷钢进入加热箱31通过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并通过送气管311送入的惰性气体保护,待卷钢加热至发蓝温度后,卷钢输送至冷却箱32依次绕过上下两层第二换向辊321,呈蛇形传送,使得卷钢与空气接触进行发蓝,进而使卷钢的表面形成氧化膜,以便于提高卷钢的表面张力,便于后续打印的要求。
[0071] 参照图4,数码打印装置4包括架体41,架体41的长度方向与卷钢的输送方向相同,架体41的长度方向两端均设置有两导向辊411,两导向辊411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卷钢的输送方向,架体41对应两导向辊411之间均设置有张紧辊412,张紧辊412的轴线方向与导向的轴线方向相同,且张紧辊412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竖直滑移于架体41的滑块413。卷钢传送至或传送出架体41时,都将依次绕过导向辊411、张紧辊412以及另一导向辊411,张紧辊412通过自身的重力压持卷钢,使卷钢保持合适的张紧力。
[0072] 参照图4,架体41的对应两内侧导向辊41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两间歇输送辊42,两间歇输送辊42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卷钢的输送方向。一间歇输送辊42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架体41,且架体41对应另一间歇输送辊42的位置处沿架体4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滑架43,间歇输送辊42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滑架43,架体41上还设有调节件,用于调节滑架43相对于架体41的位置,以便于调节两间歇输送辊42之间的距离。
[0073] 参照图5,架体41下侧对应两间歇输送辊42之前的位置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螺杆431,调节件包括滑套432以及第二弹性件433,滑套432螺纹连接于螺杆431,第二弹性件433固定于滑套432与滑架43之间,第二弹性件433能够推动滑架43趋向远离螺杆431的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33采用推簧示例,但第二弹性件433并不限于推簧。
[0074] 参照图5,当卷钢在两输送辊上进行输送时,即两间歇输送辊42夹紧卷钢时,可以在通过转动滑套432,从而调节第二弹性件433的位置,给予两间歇输送辊42趋向相互远离方向运动的推力,然后再次开机,开始运行,可以保证两间歇输送辊42能够拉紧卷钢,保证卷钢张紧力,使卷钢保持水平,以保证卷钢的张紧力。
[0075] 参照图5和图6,间歇输送辊42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挡环421,挡环421均包括多个弧形板422拼接形成,间歇输送辊42的周面端部对应各弧形板422的位置均沿间歇输送辊42的轴线方向开设有滑槽423,各弧形板422均滑移连接于滑槽423,各滑槽423内均设置第一弹性件424,第一弹性件424用于推动各弧形板422趋向远离间歇输送辊42的轴线方向中部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24采用推簧示例,但第一弹性件424并不限于推簧。
[0076] 参照图6和图7,架体41上以及滑架43对应间歇输送辊42的两端均设置有推动件,推动件均包括与间歇输送辊42同轴设置的圆筒44,圆筒44套设于间歇输送辊42,圆筒44朝向间歇输送辊42的端面以与圆筒44的轴线为中心对称成型有凸出部441以及凹陷部442,凸出部441与凹陷部442之间形成弧面过渡部443,使得圆筒44端面的凸出部441与凹陷部442平滑过渡,凸出部441对应间歇输送辊42的外圆上侧位置处的弧形板422,当弧形板422随间歇输送辊42转动至外圆上侧时,间歇输送辊42两端圆筒44的凸出部441,能够推动间歇输送辊42两端的弧形板422夹紧间歇输送辊42上端传送的卷钢。
[0077] 参照图6和图7,当卷钢输送至间歇输送辊42的上侧时,由于间歇输送辊42的挡环421采用多个弧形板422拼接,各弧形板422又受第一弹性件424的推动趋向远离间歇输送辊
42的轴线中部方向运动,当各弧形板422依次随间歇输送辊42转动至间歇输送辊42时,由于第一弹性件424的推动,弧形板422不会顶紧卷钢两侧,从而使卷钢顺利输送至间隙输送辊的外圆上侧,而当卷钢输送至间歇输送辊42的上侧后,推动件将推动间歇输送辊42外圆上侧位置的弧形板422趋向间歇输送辊42的轴线方向中部运动,从而实现将在间歇输送辊42上侧输送的卷钢夹紧,而当弧形板422转动至越过间歇输送辊42的外圆上侧时,弧形板422脱离推动件的推动也将松开对卷钢的夹紧,保证卷钢不会随间歇输送辊42转动缠绕于间歇输送辊42上,使卷钢随间歇输送辊42同步转动,如此即可实现卷钢的纠偏定位并能够使卷钢随间歇输送辊42的间歇转动而进行间歇输送,以便于打印。
[0078] 为实现间歇输送辊42两端推动件之间的位置调节,适应不同宽幅的卷钢,还设置有调节组件,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采用双向推动缸434,以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79] 参照图5和图6,架体41对应转动连接于架体41的两间歇输送辊42之间固定有双向推动缸434,双向推动缸434的两伸缩杆分别固定于两圆筒44,滑架43对应转动连接于滑架43的两间歇输送辊42之间同样固定双向推动缸434,双向推动缸434的两伸缩杆分别固定于两圆筒44。进而可以根据卷钢的宽幅而调节两推动件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宽幅卷钢的输送,扩大卷钢生产的适用范围。
[0080] 参照图8和图9,转动连接于架体41的间歇输送辊42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蜗轮414,机架上对应蜗轮414的下侧转动连接有啮合于蜗轮414的蜗杆415,蜗杆415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正齿轮416,机架对应正齿轮4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缺齿轮45,缺齿轮45啮合于正齿轮416,架体4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缺齿轮45转动的驱动件,驱动件可以采用电机。
[0081] 参照图8和图9,架体41对应两间歇输送辊42之间设置有联动轴46,联动轴46包括轴套461与滑轴462,滑轴462沿轴套461的轴线方向滑移于轴套461,且轴套461与滑轴462同步转动,如此实现联动轴46的长度可调,轴套461与滑轴462的相互远离一端,架体41与滑架43对应两间歇输送辊42的端部还均固定有换向器417,换向器417采用双输出轴垂直式的换向器417,两换向器417均有一输出轴固定于对应的间歇输送辊42,且两换向器417的另一输出轴分别固定于轴套461与滑轴462。
[0082] 参照图8和图9,如此,通过驱动件带动缺齿轮45进行转动,即可带动正齿轮416进行间歇转动,进而带动蜗杆415随正齿轮416同步转动,再通过蜗轮414与蜗杆415啮合带动间歇输送辊42的间歇转动,并配合蜗轮414与蜗杆415实现间歇输送辊42的自锁,同时,一间歇输送辊42的转动,将通过换向器417与联动轴46的作用带动另一间歇输送辊42同步转动,保证两间歇输送辊42转动的同步性,两间歇输送辊42的相互配合完成卷钢的间歇输送。
[0083] 进一步的,为便于调节间歇输送辊42的间歇传送频率,缺齿轮45可以进一步的设置为:
[0084] 参照图10,缺齿轮45包括圆盘451与多个滑齿452配合形成,圆盘451转动连接于架体41,多个滑齿452以圆盘451的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于圆盘451的一表面,且多个滑齿452均沿圆盘451的径向滑移连接于圆盘451,各滑齿452均能够沿圆盘451的径向运动至凸出圆盘451周面,凸出圆盘451周面的滑齿452随圆盘451转动能够啮合于正齿轮416,圆盘451上还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用于定位圆盘451与滑齿452的相对位置,定位件可以采用定位螺栓453,即定位螺栓453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圆盘451,滑齿452上开设有两定位孔454,拧紧定位螺栓453,能够使定位螺栓453的端部依次插设于滑齿452的两个定位孔454,实现滑齿452凸出于圆盘451周面状态与滑齿452回缩至圆盘451周面内两状态的切换定位。
[0085] 参照图10,如此,在开机前,可以首先根据需求的间歇输送辊42的间歇传送频率,滑移圆盘451上的滑齿452,选择合适数量的滑齿452凸出于圆盘451,从而使圆盘451形成缺齿轮45,然后通过驱动件带动圆盘451转动,即可实现通过圆盘451配合滑齿452形成的缺齿轮45啮合于正齿轮416,带动正齿轮416间歇转动,进而实现间歇输送辊42的转动,完成钢板的间歇输送,满足工作的不同需求。
[0086] 参照图7,架体41对应两间歇输送管上侧之间的位置个安装有喷墨打印机头47(此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喷墨打印机头47配合间歇转动的间歇输送辊42,即可实现卷钢的间歇输送并完成图案打印。
[0087] 参照图11,清漆增涂装置5包括首尾连接的涂漆箱51,涂漆箱51的内转动连接有承接辊52,承接辊52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卷钢的输送方向,承接辊52的上侧还转动连接有一对应承接辊52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轴线方向与承接辊52轴线方向相同的涂漆辊53,涂漆辊53与承接辊52之间留有间歇,用于卷钢输送,涂漆箱51对应涂漆辊53的进料侧设置有出漆盒54,出漆盒54长度方向与涂漆辊53长度方向相同,出漆盒54的下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出漆槽541,出漆盒54的一侧固接有能够将清漆送至进漆管的循环管55,循环管55上连接有循环泵
56。当卷钢进入涂漆箱51后,清漆从出漆盒54下侧的出漆槽541流至卷钢上侧,然后卷钢进入涂漆辊53与承接辊52之间通过涂漆辊53将流至卷钢上侧的清漆涂匀。
[0088] 回看图1,为增加数码打印图案与钢板的结合度以及清漆与卷钢的结合度,提高效率,数码卷钢打印装置与清漆增涂装置5之后均可以增加烘干箱7,用于加速印刷涂料和清漆与卷钢的结合度。
[0089] 本实施例的主要实施原理为:卷钢通过放卷装置1进行放卷,经除油装置2以及发蓝装置3的处理后,卷钢进入数码打印装置4,通过间歇输送辊42的间歇转动对卷钢进行间歇输送,配合喷墨打印头对卷钢的上表面进行打印,打印完成后,经过烘干箱7烘干后,再进入清漆增涂装置5进行涂覆清漆,涂覆清漆结束后,在经过烘干箱7烘干,最后,经过收卷装置6进行收卷即可,进而实现了卷钢的联系印刷,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的连续生产。
[009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