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646906.5

文献号 : CN1147136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曾静怡

申请人 : 南通悦阳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钣金件冲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后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内部设置有两根冲压杆,两根所述冲压杆的下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锻压机构,所述连接板的前端滑动连接有输送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锻压机构,能够同时对两块钣金件进行冲压,由于第一冲头、第一模具、第二冲头与第二模具均处于同一竖直线,在冲压工序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该装置与传统的冲压设备相比,减小了设备所需的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对其运输以及放置,能够被更多的一些生产厂家所接受,降低了该冲压装置的局限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包括底座(1),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外表面后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板(3),所述驱动板(3)的内部设置有两根冲压杆(4),两根所述冲压杆(4)的下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锻压机构(5),所述连接板(2)的前端滑动连接有输送机构(6);

所述锻压机构(5)包括第一冲头(51),所述第一冲头(51)的上端外表面中心位置与冲压杆(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冲头(51)的拐角处均匀贯穿设置有四根第一连接杆(52),四根所述第一连接杆(52)的上端均与驱动板(3)固定连接,四根所述第一连接杆(52)的下端依次贯穿第一模具(53)以及第二模具(54)并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53)位于第二模具(54)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模具(5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冲头(55),所述第一连接杆(52)的环形外表面位于第一冲头(51)与第一模具(53)之间的位置套接有第一弹簧(56),所述第一连接杆(52)的环形外表面位于第一模具(53)与第二模具(54)之间的位置套接有第二弹簧(57),所述底座(1)的上端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板(58),所述下料板(58)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料板(59);

所述第二模具(54)的左右两侧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两根电动伸缩杆(514),两根所述电动伸缩杆(514)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514)的上端依次贯穿第一模具(53)以及第一冲头(51)并与驱动板(3)滑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514)的环形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块支撑块(515);

所述支撑块(515)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抵块(516),所述第一模具(53)与第二模具(54)的内部左右两侧中心位置滑动连接有顶出机构(7),所述顶出机构(7)包括活动槽(71),所述活动槽(7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72),所述滑杆(72)的下端延伸至活动槽(71)的外部;

所述滑杆(72)的环形外表面套接有第四弹簧(73),所述第四弹簧(73)的上端外表面与活动槽(7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73)的下端外表面与滑杆(72)固定连接;

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滑槽(61),所述滑槽(61)开设于连接板(2)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滑槽(61)的内部位于上料板(59)上端的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一机械臂(62),所述滑槽(61)的内部位于第一机械臂(62)右侧的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二机械臂(63),所述滑槽(61)的内部位于第二机械臂(63)右侧的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三机械臂(64),所述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64)的下端外表面前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吸盘(65),所述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64)均由外部PLC智能系统控制;

所述第一连接杆(52)的环形外表面位于第二模具(54)下端的位置套接有第三弹簧(510),所述第三弹簧(510)的上端与第二模具(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511),所述固定筒(511)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1)的上端外表面位于第二模具(54)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12),所述支撑座(51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缓冲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第一连接杆(52)均由高锰钢材质制成,提高了其耐磨性能。

说明书 :

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钣金件冲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件与铸件、锻件相比,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冲压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
[0003] 现有钣金件需要经过多次冲压最终形成产品,由于运动健身器材生产厂家不同于传统大型金属制造厂以金属锻造作为主要业务,有大量的锻造需求以及充足的资金去购置大批量冲压设备。运动健身器材生产厂家对金属冲压的需求量不是很大,无法大批量引进冲压设备,为节约人力、场地和设备成本,会对冲压加工进行相关的改善,针对钣金件冲压加工采用一台冲压机配套多组模具,将“单冲单模”方式串联起来形成“单冲多模”,减少了冲压加工过程中半成品的运输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现有单冲多模的冲压方式一般模具及冲压头均呈直线型排列,冲压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不便于对其运输以及放置,导致一些工厂受场地、资金限制无法引进,从而造成了冲压装置的局限性。
[0004] 为此,提出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包括底座,[0007] 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后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内部设置有两根冲压杆,两根所述冲压杆的下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锻压机构,所述连接板的前端滑动连接有输送机构。
[0008] 优选的,所述锻压机构包括第一冲头,所述第一冲头的上端外表面中心位置与冲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冲头的拐角处均匀贯穿设置有四根第一连接杆,四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均与驱动板固定连接,四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依次贯穿第一模具以及第二模具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位于第二模具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模具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冲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环形外表面位于第一冲头与第一模具之间的位置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环形外表面位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的位置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板,所述下料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料板。
[0009] 现有单冲多模的冲压方式一般模具及冲压头均呈直线型排列,冲压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不便于对其运输以及放置,导致一些小型工厂受场地限制无法引进,从而提高了冲压装置的局限性,本发明通过设置锻压机构,工作时,将钣金件放置于上料板上端,利用输送机构将钣金件运输至第一模具以及第二模具上端,启动冲压杆向下冲压带动第一冲头向下移动与第一模具接触,从而带动第一模具向下移动,第二冲头随之向下移动并与第二模具相接触,从而使第一冲头与第一模具合模的同时第二冲头与第二模具相互合模,从而能够同时对两块钣金件进行冲压,由于第一冲头、第一模具、第二冲头与第二模具均处于同一竖直线,在冲压工序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该装置与传统的冲压设备相比,减小了设备所需的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对其运输以及放置,能够被更多的一些生产厂家所接受,降低了该冲压装置的局限性。
[0010]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连接板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滑槽的内部位于上料板上端的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一机械臂,所述滑槽的内部位于第一机械臂右侧的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二机械臂,所述滑槽的内部位于第二机械臂右侧的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三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与第三机械臂的下端外表面前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吸盘,所述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与第三机械臂均由外部PLC智能系统控制,且三者同步移动。
[0011]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输送机构,将钣金件A放置在上料板上端,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向下移动,利用吸盘吸附钣金件A,再利用第一机械臂带动钣金件A向后收缩,然后带动钣金件A向右移动至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位置处,第一机械臂向前移动,带动钣金件A移动至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上端,再将钣金件A放置在该第一模具上端,收缩第一机械臂,控制冲压杆向下冲压带动第一冲头与第一模具合模对钣金件A进行第一次冲压加工,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向左移动至初始位置,将钣金件B放置在上料板上端,利用第一机械臂对钣金件B进行吸附,第二机械臂对钣金件A进行吸附,控制第一机械臂与第二机械臂向右移动,将钣金件B放置于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上端,而钣金件A则放置于位于右侧的第一模具上端,然后收缩第一机械臂与第二机械臂,再次启动冲压杆冲压,对钣金件A与钣金件B进行冲压,此时钣金件A经过二次加工,钣金件B初次加工,再向左移动第一机械臂与第二机械臂,使二者回到初始位置,利用第一机械臂吸附钣金件C,第二机械臂吸附钣金件B,第三机械臂吸附钣金件A,控制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与第三机械臂向右移动,将钣金件C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上端,钣金件B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一模具上端,收缩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以及第三机械臂,然后向下移动第三机械臂,再向左移动第三机械臂,将钣金件A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二模具上端,收缩第三机械臂,启动冲压杆,使第一冲头与第一模具合模,第二冲头与第二模具合模,对钣金件A、钣金件B与钣金件C进行冲压,此时钣金件A经过三次冲压,钣金件B经过二次冲压,而钣金件C经过初次冲压,控制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与第三机械臂移动至初始位置,利用第一机械臂对钣金件D进行吸附,第二机械臂对钣金件C进行吸附,第三机械臂对钣金件B进行吸附,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与第三机械臂向右移动,将钣金件D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上端,钣金件C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一模具上端,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与第三机械臂向下移动,对钣金件A进行吸附后再向左移动,将钣金件B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二模具上端,钣金件A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二模具上端,收缩三组机械臂,启动冲压杆对钣金件A、B、C、D进行冲压,此时钣金件A完成全部冲压程序,控制第一机械臂将钣金件A放置在下料板上端,重复上述步骤,即可通过该装置实现对钣金件进行冲压加工的目的,上述三组机械臂自始至终的运行状态始终保持同步。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环形外表面位于第二模具下端的位置套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第二模具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
[0013]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三弹簧与固定筒,利用第三弹簧对第二模具进行缓冲,以防止第二冲头与第二模具直接硬性接触,使二者受损的情况出现。
[0014]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位于第二模具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缓冲垫。
[0015]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座对第二模具进行承接,防止第三弹簧被完全压缩产生形变的情况出现,利用设置缓冲垫对第二模具进行保护,防止第二模具与支撑座硬性接触受损的情况出现。
[0016] 优选的,所述第二模具的左右两侧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两根电动伸缩杆,两根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依次贯穿第一模具以及第一冲头并与驱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环形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块支撑块。
[0017]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以及支撑块,当装置闲置时,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向上伸出,带动两块支撑块向上移动,使两块支撑块分别与第一模具以及第二模具相接触,从而利用两块支撑块对第一模具以及第二模具进行支撑,防止装置闲置时第二弹簧与第三弹簧受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重力影响发生压缩,长期处于压缩状态下容易产生形变的情况出现。
[0018]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抵块,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内部左右两侧中心位置滑动连接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下端延伸至活动槽的外部。
[0019]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顶出机构,当冲压完成后,可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伸出带动支撑块向上移动,使抵块随之向上移动,当支撑块移动至与第一模具以及第二模具相接触的同时,抵块与滑杆相接触并带动滑杆沿活动槽向上移动,滑杆的上端将钣金件顶出模腔,防止钣金件卡在模腔情况出现,以便于输送机构对钣金件进行运输。
[0020]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环形外表面套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外表面与活动槽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外表面与滑杆固定连接。
[0021]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第四弹簧,当吸盘对钣金件进行吸附后,启动电动伸缩杆收缩带动支撑块与抵块向下移动,使抵块与滑杆相互分离,滑杆在第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保证下一次冲压工作的顺利进行。
[0022] 优选的,若干根所述第一连接杆均由高锰钢材质制成,提高了其耐磨性能。
[0023] 工作时,高锰钢具有耐磨性能好的优点,本发明通过将第一连接杆由高锰钢材质制成,能够减小其受到摩擦时所受的磨损,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0024] 优选的,两块所述第一模具之间以及两块所述第二模具之间均通过第二连接杆相连接。
[0025]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杆将第一模具以及第二模具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定性。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7] 本发明通过设置锻压机构,能够使第一冲头与第一模具合模的同时第二冲头与第二模具相互合模,从而能够同时对两块钣金件进行冲压,由于第一冲头、第一模具、第二冲头与第二模具均处于同一竖直线,在冲压工序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该装置与传统的冲压设备相比,减小了设备所需的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对其运输以及放置,能够被更多的一些生产厂家所接受,降低了该冲压装置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30] 图3为本发明滑槽与连接板的结合示意图;
[0031] 图4为本发明底座与电动伸缩杆的结合剖视图;
[0032] 图5为本发明活动槽与滑杆的结合剖视图。
[0033] 图中:1、底座;2、连接板;3、驱动板;4、冲压杆;5、锻压机构;51、第一冲头;52、第一连接杆;53、第一模具;54、第二模具;55、第二冲头;56、第一弹簧;57、第二弹簧;58、下料板;59、上料板;510、第三弹簧;511、固定筒;512、支撑座;513、第二连接杆;514、电动伸缩杆;
515、支撑块;516、抵块;6、输送机构;61、滑槽;62、第一机械臂;63、第二机械臂;64、第三机械臂;65、吸盘;7、顶出机构;71、活动槽;72、滑杆;73、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7]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技术方案:
[0038] 一种钣金件冲压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
[0039] 所述底座1的上端外表面后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板3,所述驱动板3的内部设置有两根冲压杆4,两根所述冲压杆4的下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锻压机构5,所述连接板2的前端滑动连接有输送机构6。
[0040] 本发明通过设置锻压机构5,能够同时对两块钣金件进行冲压,在冲压工序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该装置与传统的冲压设备相比,减小了设备所需的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对其运输以及放置,能够被更多的一些生产厂家所接受,降低了该冲压装置的局限性。
[004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锻压机构5包括第一冲头51,所述第一冲头51的上端外表面中心位置与冲压杆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冲头51的拐角处均匀贯穿设置有四根第一连接杆52,四根所述第一连接杆52的上端均与驱动板3固定连接,四根所述第一连接杆52的下端依次贯穿第一模具53以及第二模具54并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模具53位于第二模具54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模具5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冲头55,所述第一连接杆52的环形外表面位于第一冲头51与第一模具53之间的位置套接有第一弹簧56,所述第一连接杆52的环形外表面位于第一模具53与第二模具54之间的位置套接有第二弹簧57,所述底座1的上端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板58,所述下料板58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料板59。
[0042] 现有单冲多模的冲压方式一般模具及冲压头均呈直线型排列,冲压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不便于对其运输以及放置,导致一些小型工厂受场地限制无法引进,从而提高了冲压装置的局限性,本发明通过设置锻压机构5,工作时,将钣金件放置于上料板59上端,利用输送机构6将钣金件运输至第一模具53以及第二模具54上端,启动冲压杆4向下冲压带动第一冲头51向下移动与第一模具53接触,从而带动第一模具53向下移动,第二冲头55随之向下移动并与第二模具54相接触,从而使第一冲头51与第一模具53合模的同时第二冲头55与第二模具54相互合模,从而能够同时对两块钣金件进行冲压,由于第一冲头51、第一模具53、第二冲头55与第二模具54均处于同一竖直线,在冲压工序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该装置与传统的冲压设备相比,减小了设备所需的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对其运输以及放置,能够被更多的一些生产厂家所接受,降低了该冲压装置的局限性。
[004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滑槽61,所述滑槽61开设于连接板2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滑槽61的内部位于上料板59上端的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一机械臂62,所述滑槽61的内部位于第一机械臂62右侧的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二机械臂63,所述滑槽61的内部位于第二机械臂63右侧的位置滑动连接有第三机械臂64,所述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64的下端外表面前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吸盘65,所述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64均由外部PLC智能系统控制,且三者同步移动。
[0044]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输送机构6,将钣金件A放置在上料板59上端,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62向下移动,利用吸盘65吸附钣金件A,再利用第一机械臂62带动钣金件A向后收缩,然后带动钣金件A向右移动至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53位置处,第一机械臂62向前移动,带动钣金件A移动至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再将钣金件A放置在该第一模具53上端,收缩第一机械臂62,控制冲压杆4向下冲压带动第一冲头51与第一模具53合模对钣金件A进行第一次冲压加工,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62向左移动至初始位置,将钣金件B放置在上料板59上端,利用第一机械臂62对钣金件B进行吸附,第二机械臂63对钣金件A进行吸附,控制第一机械臂62与第二机械臂63向右移动,将钣金件B放置于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而钣金件A则放置于位于右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然后收缩第一机械臂62与第二机械臂63,再次启动冲压杆4冲压,对钣金件A与钣金件B进行冲压,此时钣金件A经过二次加工,钣金件B初次加工,再向左移动第一机械臂62与第二机械臂63,使二者回到初始位置,利用第一机械臂
62吸附钣金件C,第二机械臂63吸附钣金件B,第三机械臂64吸附钣金件A,控制第一机械臂
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64向右移动,将钣金件C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钣金件B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收缩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以及第三机械臂64,然后向下移动第三机械臂64,再向左移动第三机械臂64,将钣金件A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二模具54上端,收缩第三机械臂64,启动冲压杆4,使第一冲头51与第一模具53合模,第二冲头55与第二模具54合模,对钣金件A、钣金件B与钣金件C进行冲压,此时钣金件A经过三次冲压,钣金件B经过二次冲压,而钣金件C经过初次冲压,控制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64移动至初始位置,利用第一机械臂62对钣金件D进行吸附,第二机械臂
63对钣金件C进行吸附,第三机械臂64对钣金件B进行吸附,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64向右移动,将钣金件D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钣金件C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
64向下移动,对钣金件A进行吸附后再向左移动,将钣金件B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二模具54上端,钣金件A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二模具54上端,收缩三组机械臂,启动冲压杆4对钣金件A、B、C、D进行冲压,此时钣金件A完成全部冲压程序,控制第一机械臂62将钣金件A放置在下料板58上端,重复上述步骤,即可通过该装置实现对钣金件进行冲压加工的目的,上述三组机械臂自始至终的运行状态始终保持同步,上述三组机械臂自始至终的运行状态始终保持同步。
[004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杆52的环形外表面位于第二模具54下端的位置套接有第三弹簧510,所述第三弹簧510的上端与第二模具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511,所述固定筒511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
[0046]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三弹簧510与固定筒511,利用第三弹簧510对第二模具54进行缓冲,以防止第二冲头55与第二模具54直接硬性接触,使二者受损的情况出现。
[004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1的上端外表面位于第二模具54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12,所述支撑座51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缓冲垫。
[0048]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座512对第二模具54进行承接,防止第三弹簧510被完全压缩产生形变的情况出现,利用设置缓冲垫对第二模具54进行保护,防止第二模具54与支撑座512硬性接触受损的情况出现。
[004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与图4所示,所述第二模具54的左右两侧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两根电动伸缩杆514,两根所述电动伸缩杆514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514的上端依次贯穿第一模具53以及第一冲头51并与驱动板3滑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514的环形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块支撑块515。
[0050]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514以及支撑块515,当装置闲置时,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514向上伸出,带动两块支撑块515向上移动,使两块支撑块515分别与第一模具53以及第二模具54相接触,从而利用两块支撑块515对第一模具53以及第二模具54进行支撑,防止装置闲置时第二弹簧57与第三弹簧510受第一模具53与第二模具54的重力影响发生压缩,长期处于压缩状态下容易产生形变的情况出现。
[005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支撑块515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抵块516,所述第一模具53与第二模具54的内部左右两侧中心位置滑动连接有顶出机构7,所述顶出机构7包括活动槽71,所述活动槽7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72,所述滑杆72的下端延伸至活动槽71的外部。
[0052]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顶出机构7,当冲压完成后,可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514伸出带动支撑块515向上移动,使抵块516随之向上移动,当支撑块515移动至与第一模具53以及第二模具54相接触的同时,抵块516与滑杆72相接触并带动滑杆72沿活动槽71向上移动,滑杆72的上端将钣金件顶出模腔,防止钣金件卡在模腔情况出现,以便于输送机构6对钣金件进行运输。
[005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滑杆72的环形外表面套接有第四弹簧73,所述第四弹簧73的上端外表面与活动槽7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73的下端外表面与滑杆72固定连接。
[0054]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第四弹簧73,当吸盘65对钣金件进行吸附后,启动电动伸缩杆514收缩带动支撑块515与抵块516向下移动,使抵块516与滑杆72相互分离,滑杆72在第四弹簧73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保证下一次冲压工作的顺利进行。
[005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若干根所述第一连接杆52均由高锰钢材质制成,提高了其耐磨性能。
[0056] 工作时,高锰钢具有耐磨性能好的优点,本发明通过将第一连接杆52由高锰钢材质制成,能够减小其受到摩擦时所受的磨损,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005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两块所述第一模具53之间以及两块所述第二模具54之间均通过第二连接杆513相连接。
[0058] 工作时,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杆513将第一模具53以及第二模具54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定性。
[0059] 使用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锻压机构5以及输送机构6,将钣金件A放置在上料板59上端,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62向下移动,利用吸盘65吸附钣金件A,再利用第一机械臂62带动钣金件A向后收缩,然后带动钣金件A向右移动至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53位置处,第一机械臂62向前移动,带动钣金件A移动至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再将钣金件A放置在该第一模具53上端,收缩第一机械臂62,控制冲压杆4向下冲压带动第一冲头51与第一模具53合模对钣金件A进行第一次冲压加工,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62向左移动至初始位置,将钣金件B放置在上料板59上端,利用第一机械臂62对钣金件B进行吸附,第二机械臂63对钣金件A进行吸附,控制第一机械臂62与第二机械臂63向右移动,将钣金件B放置于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而钣金件A则放置于位于右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然后收缩第一机械臂62与第二机械臂63,再次启动冲压杆4冲压,对钣金件A与钣金件B进行冲压,此时钣金件A经过二次加工,钣金件B初次加工,再向左移动第一机械臂62与第二机械臂63,使二者回到初始位置,利用第一机械臂62吸附钣金件C,第二机械臂63吸附钣金件B,第三机械臂64吸附钣金件A,控制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64向右移动,将钣金件C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钣金件B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收缩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以及第三机械臂64,然后向下移动第三机械臂64,再向左移动第三机械臂64,将钣金件A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二模具54上端,收缩第三机械臂64,启动冲压杆4,使第一冲头51与第一模具53合模,第二冲头55与第二模具54合模,对钣金件A、钣金件B与钣金件C进行冲压,此时钣金件A经过三次冲压,钣金件B经过二次冲压,而钣金件C经过初次冲压,控制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64移动至初始位置,利用第一机械臂62对钣金件D进行吸附,第二机械臂63对钣金件C进行吸附,第三机械臂64对钣金件B进行吸附,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63与第三机械臂64向右移动,将钣金件D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钣金件C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一模具53上端,然后控制第一机械臂62、第二机械臂
63与第三机械臂64向下移动,对钣金件A进行吸附后再向左移动,将钣金件B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二模具54上端,钣金件A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二模具54上端,收缩三组机械臂,启动冲压杆4对钣金件A、B、C、D进行冲压,此时钣金件A完成全部冲压程序,控制第一机械臂62将钣金件A放置在下料板58上端,重复上述步骤,即可通过该装置实现对钣金件进行冲压加工的目的,上述三组机械臂自始至终的运行状态始终保持同步。
[0060]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通过变压器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品型号只是为本技术方案依据产品的结构特征进行的使用,其产品会在购买后进行调整与改造,使之更加匹配和符合本发明所属技术方案,其为本技术方案一个最佳应用的技术方案,其产品的型号可以依据其需要的技术参数进行替换和改造,其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对应的使用效果。
[006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