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员落水救生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286792.8

文献号 : CN11471535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钟奥龙孙墨林王维

申请人 : 广东海洋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员落水救生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有收放件并连接有救生装置,所述救生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设有框架体和气囊,所述基体端面上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底板和缓冲上板,所述缓冲底板和所述缓冲上板之间设有缓冲基体和缓冲柱,所述缓冲基体内设有多个缓冲辅助件,所述基体两侧通过装配架固定有推进器,所述基体下方凹槽内设有救生圈,所述救生圈下方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球体气囊,本发明通过控制所述船体上的所述收放件将所述救生装置放下,可通过推进器在水面移动,利用所述救生圈和所述调节组件救助落水人员,缓冲组件以及气囊吸收和缓冲撞击能量,保护装置和落水者。

权利要求 :

1.一种船员落水救生装置,包括:船体(1),其特征是:所述船体(1)上端面边缘处设有收放件(2),所述收放件(2)下方连接有救生装置(3),所述救生装置(3)包括基体(4),所述基体(4)远离所述船体(1)一侧设有缓冲组件(5),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缓冲基体(51)和缓冲柱(52),所述缓冲基体(51)内部放置多个缓冲辅助件(54),所述缓冲辅助件(54)内环绕布设有气柱(540),所述基体(4)上相邻所述缓冲组件(5)的两侧对称设有装配架(6),所述装配架(6)为三角形架体且任一所述装配架(6)固定连接有推进器(7),所述基体(4)下方开设有凹槽,凹槽环绕布设有固定环(80),所述固定环(80)通过固定绳(81)连接有救生圈(8),所述救生圈(8)下方连接有调节组件(9),所述救生圈(8)与所述调节组件(9)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绳(82)连接;

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缓冲底板(50),所述缓冲底板(50)固定于所述基体(4)端面,所述缓冲底板(50)上固定设有缓冲基体(51),所述缓冲基体(51)为中空壳体,所述缓冲基体(51)上端面固定设有缓冲上板(53),所述缓冲底板(50)与缓冲上板(53)之间阵列布设有多个缓冲柱(52),所述缓冲基体(5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缓冲气孔(55),所述缓冲气孔(55)为通孔;

所述缓冲柱(52)包括缓冲柱套(520)和缓冲柱底座(521),所述缓冲柱底座(521)为圆柱体并固定于所述缓冲底板(50)上端面,所述缓冲柱底座(521)中心向上设置有第一套杆(522),所述第一套杆(522)中间段固定有缓冲挡板(525),所述缓冲柱套(520)位于所述缓冲柱底座(521)上方,所述缓冲柱套(520)为圆柱壳体且下方开设有通孔,所述缓冲柱套(520)内侧顶面向下设置有第二套杆(524),所述第二套杆(524)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套杆(522)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套杆(522)位于所述缓冲挡板(525)上方部分穿插有弹簧(523),所述弹簧(523)位于所述第二套杆(524)与所述第一套杆(522)之间,且所述弹簧(52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推进器(7)包括防护外壳(70),所述防护外壳(70)为圆柱形壳体,所述防护外壳(70)外壁上环绕布设有导流板(71),所述防护外壳(70)内一端设有驱动电机(72),所述驱动电机(72)转轴末端环绕布设有扇叶(73),所述防护外壳(70)靠近所述扇叶(73)一端设置有扇叶罩(74),所述扇叶罩(74)为网格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员落水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放件(2)包括正反转电机(20),所述正反转电机(20)的侧方设置有滚筒(21),所述滚筒(21)架设于所述船体(1)上且能在轴线处转动,所述正反转电机(20)转轴穿插过所述滚筒(21),所述滚筒(21)靠近所述船体(1)边缘一侧设有第一滑轮(22),所述第一滑轮(22)可转动的架设与所述船体(1)上端面,所述船体(1)侧方倾斜固定有第二滑轮(23),所述第二滑轮(23)向所述船体(1)外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滑轮(22)上设有滑槽,滑槽上设有收放绳(24),所述收放绳(24)一端固定于滚筒(21),另一端架设在所述第一滑轮(22)和第二滑轮(23)上,并连接所述救生装置(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员落水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体(4)为带凹槽的壳体,所述基体(4)内部设有框架体(40),所述框架体(40)在内侧边缘开设有装配槽(41),所述装配槽(41)固定有气囊(42),所述气囊(42)上下与所述基体(4)内部上下面贴合,且所述气囊(42)边缘轮廓贴合所述框架体(40)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员落水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组件(9)包括第一调节杆(90),所述第一调节杆(90)一端通过钩环与所述连接绳(82)连接,另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二调节杆(91),两个所述第二调节杆(91)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杆(90 )对称且倾斜布设,两个所述第二调节杆(91)之间水平连接有加强杆(92)任一所述第二调节杆(91)为弯杆且在末端固定有球体气囊(93),所述球体气囊(93)内壁向外设置有阀口(94),所述球体气囊(93)内部填充部分淡水(95)。

说明书 :

一种船员落水救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船舶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员落水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船舶,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船舶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在人们发生意外坠落船舶时,或是洪水灾害时落入水中的人非常危险,为了船员的安全考虑,往往会在船舶上配备有救生圈。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救生圈外表颜色应为橙红色,且无色差。救生圈表面应无凹凸、无开裂。沿救生圈周长四个相等间距位置,应环绕贴有50㎜宽度的逆向反光带。救生圈应耐高低温,无皱缩、破裂、膨胀、分解。救生圈从规定高度投落后,应无开裂或破碎。救生圈应耐油,无皱缩、破裂、膨胀、分解。救生圈应耐火,不应燃烧或过火后继续融化。救生圈应能支承14.5kg的铁块在淡水中持续漂浮24h。救生圈在自由悬挂情况下,应能承受90kg重量持续30min而无破裂和永久变形。对于配有自发烟雾信号和自亮浮灯所附速抛装置的救生圈,释放时应能触发该装置。当救生圈被自由的悬挂时的时候,它应该是可以在三十分钟承受九十公斤的重物的,且在这一时间段内,救生圈不会破裂,更不会变形。
[0003] 但是救生圈的功能比较单一,其仅仅是在发生人员落水情况时供人员使用并起到救生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航行过程中,救生圈的使用频率并不是特别高,如果只是将救生圈放置在船舶上而并不利用它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现有的船舶人员在落水后,需要船上人员下水进行救援,但在救援前会对落水人员抛去救生圈,但人力毕竟有限在水面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不能准确和有力的将救生圈抛向落水人员,可能会一定程度危害落水人员生命安全健康,因此亟须发明一种船舶落水救援机械装置。目前已公开的船舶救援用救生圈,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2020750750.1,申请日2020.05.08公开了船舶用多用途救生圈,该救生圈通过设置第一橡胶板、第二橡胶板和橡胶气囊,帮助落水人员提供浮力之外,能为落水人员提供储蓄的水,但该装置存在整体重量较大,不便于收放,以及不能精准送达离船较远的落水人员附近,因此,设计一种实现对落水船员救生,且具有高效不受磨损的船用救生设备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具有防护效果且可通过在水面运动对落水人员施救的船员落水救生装置。
[0005]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船员落水救生装置,包括:船体,其特征是:船体上端面边缘处设有收放件,收放件下方连接有救生装置,救生装置包括基体,基体远离船体一侧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基体和缓冲柱,缓冲基体内部放置多个缓冲辅助件,缓冲辅助件内环绕布设有气柱,基体相邻缓冲组件的两侧对称设有装配架,装配架为三角形架体且任一装配架固定连接有推进器,基体下方开设有凹槽,凹槽环绕布设有固定环,固定环通过固定绳连接有救生圈,救生圈下方连接有调节组件,救生圈与调节组件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绳连接。收放组件放置于船体边缘,便于救生装置沿着船体侧方上下,并对船体侧方防护,基体用于安装固定缓冲组件,基体通过缓冲辅助件以及缓冲辅助件上的气柱缓冲分散撞击能量,缓冲柱缓冲组件提供防护和吸收撞击能量,装配架用于安装推进器,通过推进器实现装置在水上的移动,以便到达落水人员身边,基体凹槽用于对救生圈防护,同时固定环和固定绳便于落水人员取下救生圈使用,调节组件通过柔性绳连接在基体下方,能让落水人员抓住并攀附在其上方,为落水人员提供暂时的休息。
[0007] 优选地,收放件包括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的侧方设置有滚筒,滚筒架设于船体上且能在轴线处转动,正反转电机转轴穿插过滚筒,滚筒靠近船体边缘一侧设有第一滑轮,第一滑轮可转动的架设与船体上端面,船体侧方倾斜固定有第二滑轮,第二滑轮向船体外侧倾斜延伸,第一滑轮上设有滑槽,滑槽上设有收放绳,收放绳一端固定于滚筒,另一端架设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并连接救生装置。通过正反转电机带动滚筒正向和反向转动,能分别实现收放绳带动下方救生装置的上升和下降,便于船员使用和回收救生装置,可转动的第一滑轮开设滑槽,使收放绳在滑槽内的滑动摩擦通过第一滑轮的转动变为滚动摩擦,减少收放绳磨损,同时帮助收放绳在平面方向上限位,第二滑轮将收放绳向船体外倾斜延伸,避免救生装置在升降时紧贴船体侧身,造成救生装置与船体的磨损。
[0008] 优选地,基体为带凹槽的壳体,基体内部设有框架体,框架体在内侧边缘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固定有气囊,气囊上下与所述基体内部上下面贴合,且气囊边缘轮廓贴合框架体内侧。通过框架体为基体提供硬支撑和结构稳定性,在基体受外界撞击时,框架体率先接触受撞击物体,对气囊保护,避免其收到的压力过大而直接破损,气囊一方面吸收缓冲轻微撞击能量,保持救生装置稳定性,另一方面,填充框架体中空位置,避免框架体受压过分形变,且框架体与气囊减轻了装置整体重量,有助于装置漂浮于水面和推进器的推进效果,框架体的设计还有助于推进器电线的排布。
[0009] 优选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底板,缓冲底板固定于基体端面,缓冲底板上固定设有缓冲基体,缓冲基体为中空壳体,缓冲基体上端面固定设有缓冲上板,缓冲底板与缓冲上板之间阵列布设有多个缓冲柱,缓冲基体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缓冲气孔,缓冲气孔为通孔。缓冲上板用于对缓冲基体保护,缓冲上板收到外界冲击将能量传递至缓冲柱和缓冲基体,缓冲基体通过内部设置的缓冲辅助件缓冲和吸收能量,并将缓冲辅助件缓冲能量时产生的气压通过缓冲气孔释放,避免缓冲基体内部气压过大,导致缓冲辅助件炸裂,缓冲柱通过内部结构隔绝和减弱传递至缓冲底板上的能量,缓冲底板通过较大面积的板面来分散消耗能量,以保护基体以及使装置整体趋于平稳,避免基体内气囊受压爆裂。
[0010] 优选地,缓冲柱包括缓冲柱套和缓冲柱底座,缓冲柱底座为圆柱体并固定于缓冲底板上端面,缓冲柱底座中心向上设置有第一套杆,第一套杆中间段固定有缓冲挡板,缓冲柱套位于缓冲柱底座上方,缓冲柱套为圆柱壳体且下方开设有通孔,缓冲柱套内侧顶面向下设置有第二套杆,第二套杆下端面与第一套杆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套杆位于缓冲挡板上方部分穿插有弹簧,弹簧位于第二套杆与第一套杆之间,且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缓冲柱底座提供缓冲柱受压时的底部支撑,第一套杆上穿过缓冲柱套下方通孔位于缓冲柱套内,缓冲挡板为橡胶材质且位于通孔上方,且缓冲挡板无法通过通孔,避免弹簧受压后释放弹性势能带动缓冲柱套离开缓冲柱底座上方,且缓冲挡板对弹簧最低点限位,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对弹簧轴向限位,避免下压过程中弹簧倾斜受压导致完全变形无法恢复,弹簧为缓冲柱提供弹性连接,缓冲柱套受压时弹簧收缩,缓冲柱套与第二套杆向下移动,直至第二套杆下端面接触第一套杆上端面,此时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提供缓冲柱的硬支撑,避免弹簧过分受压导致其无法恢复形变。
[0011] 优选地,推进器包括防护外壳,防护外壳为圆柱形壳体,防护外壳外壁上环绕布设有导流板,防护外壳内一端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转轴末端环绕布设有扇叶,防护外壳靠近扇叶一端设置有扇叶罩,扇叶罩为网格架体。防护外壳对内部的驱动电机以及扇叶保护,环绕布设的导流板用于对风流导流,降低救生装置在的移动时的阻力,保持装置平稳和避免侧翻,控制驱动电机可带动扇叶旋转产生气流没推动装置在水面移动至落水船员身边,网格状的扇叶罩对扇叶提供防干扰防护,避免生物或水生植物受扇叶气流影响被卷入扇叶,同时能使扇叶旋转产生的气流能穿过扇叶罩作用于水面,进而推动装置移动。
[0012] 优选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一端通过钩环与连接绳连接,另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二调节杆,两个第二调节杆相对于第一调节杆对称且倾斜布设,两个第二调节杆之间水平连接有加强杆任一第二调节杆为弯杆且在末端固定有球体气囊,球体气囊内壁向外设置有阀口,球体气囊内部填充部分淡水。第一调节杆用于与连接绳连接,使调节组件能被落水人员抓取,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调节杆在末端设置球体气囊并在内部填充部分淡水,一方面对装置整体重量提升,使装置能保持垂直状态被收放绳垂吊在船体侧方,避免装置因船体移动和风能而过分晃动,导致装置剐蹭船体侧壁造成摩擦损坏,另一方面落水人员可通过打开阀口获得淡水补充;基体移动过程中球体气囊内部设有的淡水使调节组件向水体下部微微下沉,进而使基体尾端相对向下,基体前端相对向上倾斜,降低装置与水接触面从而有利于降低水阻,提高基体在水面的移动速度,加强杆用于降低两个第二调节杆在移动时的晃动,避免两个第二调节杆在弯曲处断裂,同时也能控制第二调节杆之间的间距。
[0013]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收放组件升降救生装置,且通过推进器将带有救生圈和调节组件的基体移动至落水人身边,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收放件能将救生装置垂吊在船体侧方,形成防护;基体内的框架体和气囊一方面减轻重量提供浮力,一方面对受撞击力缓冲;缓冲组件能保护基体并吸收撞击能量,避免气囊爆裂;推进器使基体能在水面移动,提高救援速度;调节组件能使装置尾部下沉,便于装置通过推进器移动,且落水人员可从球体气囊获得淡水补给。
[0014] 因此,本发明是一种便于使用,具有防护效果且可通过在水面运动对落水人员施救的船员落水救生装置。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船体示意图;
[0016] 图2为收放件示意图;
[0017] 图3为救生装置示意图;
[0018] 图4为框架体示意图;
[0019] 图5为缓冲组件示意图;
[0020] 图6为缓冲柱示意图;
[0021] 图7为缓冲辅助件示意图;
[0022] 图8为推进器示意图;
[0023] 图9为调节组件示意图;
[0024] 图10为救生圈示意图。
[0025] 附图标号:1、船体;2、收放件;20、正反转电机;21、滚筒;22、第一滑轮;23、第二滑轮;24、收放绳;3、救生装置;4、基体;5、缓冲组件;6、装配架;7、推进器;8、救生圈;9、调节组件;40、框架体;41、装配槽;42、气囊;50、缓冲底板;51、缓冲基体;52、缓冲柱;53、缓冲上板;54、缓冲辅助件;55、缓冲气孔;520、缓冲柱套;521、缓冲柱底座;522、第一套杆;523、弹簧;
524、第二套杆;525、缓冲挡板;540、气柱;70、防护外壳;71、导流板;72、驱动电机;73、扇叶;
74、扇叶罩;80、固定环;81、固定绳;82、连接绳;90、第一调节杆;91、第二调节杆;92、加强杆;93、球体气囊;94、阀口;95、淡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一种船员落水救生装置,包括船体1,船体1上靠近船两侧设置有收放件2,收放件2包括正反转电机20,正反转电机20侧方设置有滚筒21,且正反转电机20的转轴穿插在滚筒21内,正反转电机20与滚筒21同步转动,滚筒21靠船体1边缘一侧架设有可转动的第一滑轮
22,第一滑轮22圆周曲面上开设有滑槽,船体1边缘最外侧向外倾斜固定有第二滑轮22,第一滑轮22的滑槽内设有收放绳24,收放绳24一端固定在滚筒21圆柱面上,另一端连接有救生装置3,收放绳24中间段架设在第一滑轮22的滑槽内以及第二滑轮22上,通过控制正反转电机20的正向和反向转动,可分别带动滚筒21正、反向转动,从而实现收放绳24带动下方连接的救生装置3的升降,在不使用救生装置3时,救生装置3垂吊在船体1侧壁形成防护,第一滑轮22的滑槽对收放绳24限位,且收放绳24在滑槽内移动时会带动第一滑轮22转动,从而减小收放绳24的摩擦,第二滑轮将收放绳24向船体1外延伸,避免救生装置3在升降时紧贴船体1,造成救生装置3的磨损。
[0029] 救生装置3包括基体4,基体4为带凹槽的板体且内部中空,基体4内部设有框架体40,框架体40外轮廓与基体4内壁贴合,框架体40内侧边缘开设有装配槽41,装配槽41内固定设有气囊42,气囊42填充框架体40且气囊42的上下面紧贴基体4内部上下面,基体4受外界撞击时,框架体40率先接触受撞击物体,对气囊42保护,避免其收到的压力过大而直接破损,气囊42一方面吸收缓冲轻微撞击能量,保持救生装置3稳定性,另一方面气囊42填充框架体40中空位置,避免框架体40受压过分形变,且框架体40与气囊42减轻了装置整体重量,有助于装置漂浮于水面,基体4上端面设有缓冲组件5,缓冲组件5包括缓冲底板50,缓冲底板50固定于基体4端面,缓冲底板50上固定有缓冲基体51,缓冲基体51内设有多个缓冲辅助件54,缓冲基体51侧壁上设有缓冲气孔55,缓冲气孔55为通孔,缓冲基体51上方固定有缓冲上板53,缓冲上板53与缓冲底板50之间连接有缓冲柱52,缓冲柱阵列环绕在缓冲基体51外围,缓冲上板53用于对缓冲基体51保护,缓冲上板53收到外界冲击将能量传递至缓冲柱52和缓冲基体51,缓冲基体51通过内部设置的缓冲辅助件54缓冲和吸收能量,缓冲辅助件54压缩形变时产生的气压通过缓冲气孔55释放,避免缓冲基体51内部气压过大,导致缓冲辅助件54炸裂,缓冲柱52通过内部结构隔绝和减弱传递至缓冲底板50上的能量,缓冲底板50通过较大面积的板面来分散消耗能量,以保护基体4以及使装置整体趋于平稳,避免基体4内气囊42受压爆裂。缓冲辅助件54为充气体,缓冲辅助件54在中心处开设通孔且通孔对外联通,缓冲辅助件51内环绕布设有多个气柱540,任一气柱540中间有通孔,缓冲基体51受压时将压力传递至缓冲辅助件54,压力沿着缓冲辅助件54圆柱面传递至下方,一方面通过延长能量传递的路径消耗能量,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气压导致的形变来吸收缓冲能量,缓冲辅助件54受压时,中间对外联通的通孔的体积被压缩减小,从而吸收和缓冲撞击力,并通过缓冲气孔来释放通孔压缩释放的气流,避免缓冲基体51内部气压过大,且释放出的气流有助于缓冲组件5周边气流流通,从而降低缓冲组件5的气流阻力提高基体4的移动速度;缓冲辅助件54下压力分散至至内部的各个气柱540,通过各个气柱540的压缩来吸收缓冲冲击力,避免缓冲辅助件54受压时内部气压过大造成缓冲辅助件54的爆裂。
[0030] 缓冲柱82包括缓冲柱套520和缓冲柱底座521,缓冲柱底座521固定于缓冲底板50上,且在中心处向上设置有第一套杆522,缓冲柱套520位于缓冲柱底座521上方且固定在缓冲上板53下端面,缓冲柱套520为圆柱壳体且下方开设有通孔,第一套杆522穿过通孔位于缓冲柱套520内部,第一套杆522在位于通孔上方位置设有缓冲挡板525,缓冲挡板525大于通孔孔径,缓冲柱套520内顶面中心处向下设置有第二套杆524,第一套杆522与第二套杆524同轴且存在空隙,第一套杆522上套有弹簧523,弹簧523一端位于缓冲柱套520内侧上端面,另一端位于缓冲挡板525上端面,弹簧523为缓冲上板53提供弹性连接,当有缓冲上板53受撞击或压力时,缓冲上板53带动缓冲柱套520向下移动,并压缩弹簧523,弹簧523通过受压形变来缓冲吸收外部冲击力,缓冲柱套520下压弹簧523到一定距离时,第二套杆524与第一套杆522接触后向下压紧,一方面对缓冲上板53提供硬支撑,另一方面保护弹簧523不会继续受压而过分形变,第二套杆524与第一套杆522用于安装弹簧523并对弹簧523轴向限位,避免弹簧523以偏离轴线方向的姿态被压缩,导致弹簧523失去弹性形能力变无法复位,弹簧523受压后释放弹性势能会带动缓冲柱套520离开缓冲柱底座521,缓冲挡板525对缓冲柱套520移动距离限位,避免缓冲柱套520完全离开缓冲柱底座521上方。
[0031] 基体4相邻缓冲组件5的两侧设置有装配架6,装配架6为三角形架体且在侧面安装有推进器7,推进器7包括防护外壳70,防护外壳70为圆柱壳体,防护外壳70外侧圆柱面上环绕布设有导流板71,防护外壳70靠近装配架6的内端面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72,驱动电机72转轴末端环绕布设有扇叶73,防护外壳70靠近扇叶73一端在开口处设有扇叶罩74,扇叶罩74为网格框架体,防护外壳70对内部72驱动电机起防护作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72的转轴带动扇叶73旋转,形成气流推动基体4在水面上运动至落水船员身边,导流板71对运动时风流导流,减小基体4运动时的空气阻力,使装置运动平稳,扇叶罩74对旋转的扇叶73进行防护,避免生物或水生植物被卷入扇叶73造成扇叶73的故障,同时扇叶73旋转产生的螺旋气流能穿过扇叶罩74作用到水面,提高气流推力从而增加基体4移动速度。
[0032] 基体4下方设有凹槽,凹槽内沿环绕布设有固定环80,凹槽内设置有救生圈8,救生圈8通过固定绳81与固定环连接,凹槽用于保护救生圈8外围,避免救生圈8大部分暴露在外,在装置垂吊在船体1侧方接近码头时,基体4能通过与码头接触而保护救生圈8,环绕布设的固定环80和固定绳81用于稳定固定救生圈8,救生圈8通过连接绳82连接有调节组件9,调节组件9包括第一调节杆90,第一调节杆90一端通过钩环与连接绳82连接,另一端固定有两个第二调节杆91,两个第二调节杆91相对于第一调节杆90对称且倾斜布设,两个第二调节杆91之间水平连接有加强杆92,任一第二调节杆91为弯杆且在末端固定有球体气囊93,球体气囊93内壁向外设置有阀口94,球体气囊93内部填充部分淡水95。第一调节杆90用于与连接绳82连接,使调节组件9能被落水人员抓取,球体气囊93内部填充的淡水95,一方面对装置整体重量提升,使装置能保持垂直状态被收放绳24垂吊在船体1侧方,避免装置因船体1移动和风能而过分晃动而剐蹭船体1侧壁造成摩擦损坏,另一方面落水人员可通过打开阀94来获得水分补充;基体4移动过程中,球体气囊93内部设有的淡水95使调节组9向水体下部下沉,进而使基体4尾端相对向下,前端相对向上倾斜,降低装置与水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降低水阻,提高基体4在水面的移动速度,加强杆92用于降低两个第二调节杆91在移动时的晃动,避免两个第二调节杆91在弯曲处断裂,同时加强杆92也能控制第二调节杆之间91的间距。
[0033]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