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及其回流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385854.0

文献号 : CN1147685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潘勇刘耀何彬

申请人 : 江西省共青城润泉供水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水资源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及其回流方法。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包括污泥交汇室和输送机构。污泥交汇室设于输送机构入口的上方,污泥交汇室的底部与输送机构的入口连通。污泥交汇室具有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分设于污泥交汇室的两侧,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均沿污泥交汇室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相向设置且同轴心设置,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留有间隙。其能够有效地避免回流污泥发生固化、结块的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回流污泥的均匀度。对于添加改性剂的回流污泥,提高了改性剂的分散性,改善了改性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交汇室和输送机构;所述污泥交汇室设于所述输送机构入口的上方,所述污泥交汇室的底部与所述输送机构的入口连通;所述污泥交汇室具有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所述第一进污管和所述第二进污管分设于所述污泥交汇室的两侧,所述第一进污管和所述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均沿所述污泥交汇室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进污管和所述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相向设置且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一进污管和所述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进污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套和第一横管;所述第一管体沿所述污泥交汇室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管套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设置,所述第一管套与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连接且二者的管腔连通;所述第一横管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管套当中,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第一管套连通且二者之间转动密封;所述第一横管由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进污管包括:第二管体、第二管套和第二横管;所述第二管体沿所述污泥交汇室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管套垂直于所述第二管体设置,所述第二管套与所述第二管体固定连接且二者的管腔连通;所述第二横管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二管套当中,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第二管套连通且二者之间转动密封;所述第一横管和所述第二横管同轴且相向设置;所述第二横管由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件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设于所述第一横管和所述第二横管之间,所述连通管与所述第一横管、所述第二横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横管和所述第二横管分别与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连通管的管壁开设有供污泥排出的排污口;所述第一横管具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由所述第一横管沿其径向朝一侧弯曲形成;所述弯折段包括靠近所述连通管的第一倾斜段和远离所述连通管的第二倾斜段;所述污泥交汇室还包括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所述第一圆盘垂直于所述第一倾斜段设置与所述第一倾斜段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圆盘与所述第一倾斜段可转动地配合;所述第二圆盘垂直于所述第二横管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横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圆盘与所述第二横管可转动地配合,所述第二圆盘与所述污泥交汇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盘靠近所述第二圆盘的一侧设有第一齿圈,所述第二圆盘靠近所述第一圆盘的一侧设有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圆盘的周向,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二者的啮合部位与所述排污口之间错开90°,且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第一横管转动方向上所述啮合部位之前90°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沿所述第一倾斜段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杆体贴合于所述第一圆盘靠近所述第二圆盘的一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管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沿所述第二横管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杆体贴合于所述第二圆盘靠近所述第一圆盘的一侧设置。

5.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的污泥改性回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所述第一进污管和所述第二进污管同时向所述污泥交汇室内通入回流污泥,以使回流污泥从所述第一进污管和所述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隙中进入所述污泥交汇室;从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进入污泥交汇室的回流污泥会在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隙处碰撞挤压,对回流污泥进行搅动、混合;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能够对回流污泥进行挤压和破碎,增强了对回流污泥的破碎、混合作用。

说明书 :

一种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及其回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资源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及其回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回流污泥指曝气池混合液经二次沉淀池沉淀浓缩下来的污泥中回流至曝气池的那部分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
[0003] 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功能单一,不能对污泥的性质进行适当调节和改善,并不利于提升回流污泥的质量。
[0004]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其能够有效地避免回流污泥发生固化、结块的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回流污泥的均匀度。对于需要添加改性剂的回流污泥,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改性剂的分散均匀性,对于改善改性效果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0006]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改性回流方法,其能够有效地避免回流污泥发生固化、结块的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回流污泥的均匀度。对于需要添加改性剂的回流污泥,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改性剂的分散均匀性,对于改善改性效果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0007]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8] 一种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其包括:污泥交汇室和输送机构。污泥交汇室设于输送机构入口的上方,污泥交汇室的底部与输送机构的入口连通。污泥交汇室具有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分设于污泥交汇室的两侧,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均沿污泥交汇室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相向设置且同轴心设置,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留有间隙。
[0009] 进一步地,第一进污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套和第一横管。第一管体沿污泥交汇室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管套垂直于第一管体设置,第一管套与第一管体固定连接且二者的管腔连通。第一横管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一管套当中,第一横管与第一管套连通且二者之间转动密封。第一横管由驱动器驱动。
[0010] 进一步地,第二进污管包括:第二管体、第二管套和第二横管。第二管体沿污泥交汇室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管套垂直于第二管体设置,第二管套与第二管体固定连接且二者的管腔连通。第二横管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二管套当中,第二横管与第二管套连通且二者之间转动密封。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同轴且相向设置。第二横管由驱动件驱动。
[0011] 进一步地,驱动件包括连通管,连通管设于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之间,连通管与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同轴设置,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分别与连通管的两端固定连接并连通。连通管的管壁开设有供污泥排出的排污口。
[0012] 进一步地,第一横管具有弯折段,弯折段由第一横管沿其径向朝一侧弯曲形成。弯折段包括靠近连通管的第一倾斜段和远离连通管的第二倾斜段。
[0013] 进一步地,污泥交汇室还包括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
[0014] 第一圆盘垂直于第一倾斜段设置与第一倾斜段同轴设置,第一圆盘与第一倾斜段可转动地配合。
[0015] 第二圆盘垂直于第二横管设置且与第二横管同轴设置,第二圆盘与第二横管可转动地配合,第二圆盘与污泥交汇室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6] 第一圆盘靠近第二圆盘的一侧设有第一齿圈,第二圆盘靠近第一圆盘的一侧设有第二齿圈,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啮合。
[0017] 进一步地,沿第二圆盘的周向,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二者的啮合部位与排污口之间错开90°,且排污口位于第一横管转动方向上啮合部位之前90°的位置。
[0018] 进一步地,第一倾斜段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第一杆体沿第一倾斜段的径向设置,第一杆体贴合于第一圆盘靠近第二圆盘的一侧设置。
[0019] 进一步地,第二横管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第二杆体沿第二横管的径向设置,第二杆体贴合于第二圆盘靠近第一圆盘的一侧设置。
[0020] 一种利用上述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的污泥改性回流方法,其包括:通过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同时向污泥交汇室内通入回流污泥,以使回流污泥从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隙中进入污泥交汇室。
[0021]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同时向污泥交汇室内通入回流污泥,以使回流污泥从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隙中进入污泥交汇室,从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进入污泥交汇室的回流污泥会在第一进污管和第二进污管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隙处碰撞挤压,能够有效地对回流污泥进行搅动、混合,这对于避免回流污泥发生固化、结块具有积极作用。
[0023] 总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能够有效地避免回流污泥发生固化、结块的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回流污泥的均匀度。对于需要添加改性剂的回流污泥,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改性剂的分散均匀性,对于改善改性效果而言具有积极作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改性回流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回流污泥发生固化、结块的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回流污泥的均匀度。对于需要添加改性剂的回流污泥,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改性剂的分散均匀性,对于改善改性效果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配合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的第二圆盘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的第一圆盘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
[0031] 污泥改性回流系统1000;污泥交汇室100;第一进污管200;第一管体210;第一管套220;第一横管230;第一倾斜段231;第二倾斜段232;第二进污管300;第二管体310;第二管套320;第二横管330;连通管400;排污口410;第一圆盘510;第一齿圈511;第二圆盘520;第二齿圈521;第一杆体610;第二杆体620;输送机构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3]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 此外,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7]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8] “大致”、“基本”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大致等于”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相等,由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的“相等”,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除了绝对相等之外,“大致等于”还包括上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以此为例,其他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说明,“大致”、“基本”等用语均为与上述类似的含义。
[003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0] 实施例
[0041]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改性回流系统1000,污泥改性回流系统1000包括:污泥交汇室100和输送机构700。
[0042] 污泥交汇室100设于输送机构700入口的上方,污泥交汇室100的底部与输送机构700的入口连通。污泥交汇室100具有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分设于污泥交汇室100的两侧,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二者的出口端均沿污泥交汇室100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二者的出口端相向设置且同轴心设置,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留有间隙。
[0043]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同时向污泥交汇室100内通入回流污泥,以使回流污泥从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隙中进入污泥交汇室100,从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进入污泥交汇室100的回流污泥会在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隙处碰撞挤压,能够有效地对回流污泥进行搅动、混合,这对于避免回流污泥发生固化、结块具有积极作用。
[0044] 总体而言,污泥改性回流系统1000能够有效地避免回流污泥发生固化、结块的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回流污泥的均匀度。对于需要添加改性剂的回流污泥,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改性剂的分散均匀性,对于改善改性效果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0045] 请结合图1~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污管200包括:第一管体210、第一管套220和第一横管230。第一管体210沿污泥交汇室100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管套220垂直于第一管体210设置,第一管套220与第一管体210固定连接且二者的管腔连通。第一横管230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一管套220当中,第一横管230与第一管套220连通且二者之间转动密封。第一横管230由驱动器(图中未示出)驱动。第一横管230和第一管套220均沿污泥交汇室100的宽度方向设置。
[0046] 第二进污管300包括:第二管体310、第二管套320和第二横管330。第二管体310沿污泥交汇室100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管套320垂直于第二管体310设置,第二管套320与第二管体310固定连接且二者的管腔连通。第二横管330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二管套320当中,第二横管330与第二管套320连通且二者之间转动密封。第一横管230和第二横管330同轴且相向设置。第二横管330由驱动件驱动。
[0047] 具体的,驱动件包括连通管400,连通管400设于第一横管230和第二横管330之间,连通管400与第一横管230、第二横管330同轴设置,第一横管230和第二横管330分别与连通管400的两端固定连接并连通。连通管400的管壁开设有供污泥排出的排污口410。
[0048] 第一横管230具有弯折段,弯折段由第一横管230沿其径向朝一侧弯曲形成。弯折段包括靠近连通管400的第一倾斜段231和远离连通管400的第二倾斜段232。
[0049] 污泥交汇室100还包括第一圆盘510和第二圆盘520。
[0050] 第一圆盘510垂直于第一倾斜段231设置与第一倾斜段231同轴设置,第一圆盘510与第一倾斜段231可转动地配合。
[0051] 第二圆盘520垂直于第二横管330设置且与第二横管330同轴设置,第二圆盘520与第二横管330可转动地配合,第二圆盘520与污泥交汇室100的内壁固定连接。
[0052] 第一圆盘510靠近第二圆盘520的一侧设有第一齿圈511,第二圆盘520靠近第一圆盘510的一侧设有第二齿圈521,第一齿圈511与第二齿圈521啮合。
[0053] 沿第二圆盘520的周向,第一齿圈511和第二齿圈521二者的啮合部位与排污口410之间错开90°(如图所示的角α),且排污口410位于第一横管230转动方向a上啮合部位之前90°的位置。
[0054] 通过以上设计,当回流污泥从连通管400的排污口410进入污泥交汇室100时,由于驱动器能够驱动第一横管230转动,第一横管230的弯折部能够带动第一圆盘510运动,第一圆盘510与第二圆盘520的接触部位(啮合部位)会沿着第二圆盘520的周向进行变化,这样的话,第一圆盘510和第二圆盘520就能够对回流污泥进行挤压和破碎,有效地增强了对回流污泥的破碎、混合作用。
[0055] 进一步地,第一倾斜段231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610,第一杆体610沿第一倾斜段231的径向设置,第一杆体610贴合于第一圆盘510靠近第二圆盘520的一侧设置。
[0056] 第二横管330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620,第二杆体620沿第二横管330的径向设置,第二杆体620贴合于第二圆盘520靠近第一圆盘510的一侧设置。
[0057] 在进污的过程中,驱动器带动第一横管230转动,第一横管230通过连通管400带动第二横管330转动,第一倾斜段231和第一圆盘510之间也存在相对转动。因此,第一杆体610能够相对第一圆盘510的表面转动,第二杆体620能够相对第二圆盘520的表面转动,不仅能够避免第一圆盘510和第二圆盘520表面粘附污泥,还能够辅助性地对回流污泥进行搅拌。
[005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套220的内径大于第一横管230的外径,第一管套220的两端与第一横管230的外壁之间转动密封。第一横管230的管壁开设有进污口,进污口位于第一管套220之内。
[0059]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1000的污泥改性回流方法,其包括:通过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同时向污泥交汇室100内通入回流污泥,以使回流污泥从第一进污管200和第二进污管300二者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隙中进入污泥交汇室100。
[0060] 污泥改性回流方法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06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改性回流系统1000能够有效地避免回流污泥发生固化、结块的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回流污泥的均匀度。对于需要添加改性剂的回流污泥,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改性剂的分散均匀性,对于改善改性效果而言具有积极作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泥改性回流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回流污泥发生固化、结块的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回流污泥的均匀度。对于需要添加改性剂的回流污泥,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改性剂的分散均匀性,对于改善改性效果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