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563783.9

文献号 : CN1147724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宋海浪滕明陈书贤

申请人 : 江苏省方正电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属于升降电梯领域,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本方案在电梯桥厢失灵发生下落时,会通过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在发生异常后反馈给驱动组件,并使驱动组件驱动推杆进行推动,使推板将缓减机构快速推出安全机构,并与电梯井发生摩擦接触,从而使电梯桥厢下落的速度得以减缓,且通过检测机构对下落异常进行实时检测并及时做出反馈使缓减机构对电梯桥厢下落的速度进行缓冲,使电梯桥厢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停止,且在下落速度较快不易进行停止时也可通过缓减机构对下落的速度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解,使电梯桥厢在接触地面后不易对电梯桥厢内的乘客产生危害,从而增强电梯桥厢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包括电梯井(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100)安装有电梯桥厢(200),所述电梯桥厢(200)下端设有安全机构(300),所述安全机构(300)内设有检测机构(400),所述安全机构(300)内设有缓减机构(500),所述缓减机构(500)内设有减震机构(600),所述安全机构(300)与电梯桥厢(200)之间安装有多个减震器(700);

所述检测机构(400)包括反馈组件(401),所述反馈组件(401)下端安装有压力检测组件(402),所述压力检测组件(402)通过内置腔(302)延伸出外框(301),所述反馈组件(401)位于两个推杆(305)之间且位于驱动组件(303)的下端;

所述缓减机构(500)包括底座(501),所述底座(501)右端开凿有凹槽(502),所述凹槽(502)内固定连接有钨钢杆(503),所述底座(501)位于推板(307)远离活动杆(306)的一端,所述底座(501)右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转座(504),所述转座(504)位于凹槽(502)的外侧,所述转座(504)内转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外缓减组件(505),所述钨钢杆(503)内开凿有内腔(506),所述内腔(506)内设有备用杆(507),所述底座(501)内开凿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内腔(506)相连通,所述连接槽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508),所述弹性伸缩杆(508)与备用杆(50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机构(300)包括外框(301),所述外框(301)内开凿有内置腔(302),所述内置腔(302)内顶端安装有驱动组件(303),所述内置腔(302)内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套筒(304),所述套筒(304)内安装有推杆(305),所述套筒(304)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306),所述活动杆(306)远离推杆(3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3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600)包括顶板(601),所述顶板(601)靠近钨钢杆(503)的一端设有减震垫(602),所述顶板(601)位于凹槽(502)的内顶端且远离钨钢杆(503),所述顶板(601)与减震垫(60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卡框(603),多个所述卡框(603)之间均安装有储液球(605),所述储液球(605)与卡框(603)之间固定连接两个相对称的压缩弹簧(604),所述储液球(605)内安装有活动球(6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机构(300)外端开凿有两个相对称的贯穿口,所述贯穿口与缓减机构(500)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缓减组件(505)包括连接杆、锯齿组,所述锯齿组位于外缓减组件(505)靠近电梯井(100)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602)内开凿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珍珠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球(605)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水溶液,所述活动球(606)与储液球(605)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拉绳。

说明书 :

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升降电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

背景技术

[0002]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
[0003] 在现有技术中,电梯在使用时经常会听到事故报道,而发生的事故中电梯失灵发生下落最为典型,虽然厂家安装了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依旧会使桥厢内的乘客受到危害。

发明内容

[0004]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本方案在电梯桥厢失灵发生下落时,会通过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并在发生异常后反馈给驱动组件,并使驱动组件驱动推杆进行推动,使推板将缓减机构快速推出安全机构,并与电梯井发生摩擦接触,从而使电梯桥厢下落的速度得以减缓,且通过检测机构对下落异常进行实时检测并及时做出反馈使缓减机构对电梯桥厢下落的速度进行缓冲,使电梯桥厢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停止,且在下落速度较快不易进行停止时也可通过缓减机构对下落的速度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解,使电梯桥厢在接触地面后不易对电梯桥厢内的乘客产生危害,从而增强电梯桥厢的安全性。
[0006] 2.技术方案
[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 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包括电梯井,所述电梯井安装有电梯桥厢,所述电梯桥厢下端设有安全机构,所述安全机构内设有检测机构,所述安全机构内设有缓减机构,所述缓减机构内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安全机构与电梯桥厢之间安装有多个减震器,本方案在电梯桥厢失灵发生下落时,会通过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并在发生异常后反馈给驱动组件,并使驱动组件驱动推杆进行推动,使推板将缓减机构快速推出安全机构,并与电梯井发生摩擦接触,从而使电梯桥厢下落的速度得以减缓,且通过检测机构对下落异常进行实时检测并及时做出反馈使缓减机构对电梯桥厢下落的速度进行缓冲,使电梯桥厢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停止,且在下落速度较快不易进行停止时也可通过缓减机构对下落的速度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解,使电梯桥厢在接触地面后不易对电梯桥厢内的乘客产生危害,从而增强电梯桥厢的安全性。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机构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开凿有内置腔,所述内置腔内顶端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内置腔内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套筒,所述套筒内安装有推杆,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通过将外框内的驱动组件对检测机构的反馈进行接,并做出反应使推杆进行在套筒内快速移动,从而使活动杆带动推板对缓减机构进行推动,使缓减机构与电梯井接触摩擦,且推板在推动缓减机构后持续对缓减机构进行抵压,以此让缓减机构与电梯井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使电梯桥厢更快的被止停。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反馈组件,所述反馈组件下端安装有压力检测组件,所述压力检测组件通过内置腔延伸出外框,所述反馈组件位于两个推杆之间且位于驱动组件的下端,通过压力检测组件对电梯桥厢上下移动进行感应,并对电梯桥厢下落时的风力进行感应,当下落速度较快时可通过压力检测组件的回缩来触发反馈组件内的反馈开关,从而反馈给驱动组件,使驱动组件及时做出防护措施。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缓减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右端开凿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钨钢杆,所述底座位于推板远离活动杆的一端,所述底座右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转座,所述转座位于凹槽的外侧,所述转座内转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外缓减组件,所述钨钢杆内开凿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备用杆,所述底座内开凿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内腔相连通,所述连接槽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所述弹性伸缩杆与备用杆固定连接,在底座与电梯井接触时,会由外缓减组件优先与电梯井发生摩擦并对电梯桥厢下降的速度进行缓减,当外缓减组件在因电梯桥厢下落的速度过快导致外缓减组件发生断裂后,底座会因推板的推动,使钨钢杆与电梯井发生接触,并通过钨钢杆继续进出缓减,而弹性伸缩杆持续对备用杆进行抵压,致使钨钢杆头部在发生断裂时,可通过备用杆对钨钢杆的位置进行替补,以此来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缓减效果。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靠近钨钢杆的一端设有减震垫,所述顶板位于凹槽的内顶端且远离钨钢杆,所述顶板与减震垫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卡框,多个所述卡框之间均安装有储液球,所述储液球与卡框之间固定连接两个相对称的压缩弹簧,所述储液球内安装有活动球,通过钨钢杆在与电梯井摩擦发生震动后,通过减震垫对钨钢杆的震感进行初步缓解,随后通过震感的传导使震感导入储液球内,并使储液球内的二氧化碳水溶液晃动,使其发生膨胀,从而对减震垫进行抵压,以此使减震垫对钨钢杆的贴合度提高,致使钨钢杆的晃动减少,使钨钢杆在摩擦的同时不易发生断裂。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机构外端开凿有两个相对称的贯穿口,所述贯穿口与缓减机构滑动连接,通过开凿的贯穿口,使缓减机构在被推板推出时更加的便捷。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外缓减组件包括连接杆、锯齿组,所述锯齿组位于外缓减组件靠近电梯井的一端,通过外缓减组件上的锯齿组使外缓减组件在与电梯井接触后的摩擦力增强。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垫内开凿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珍珠棉,可通过填充珍珠棉来提高减震垫的减震效果。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球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水溶液,所述活动球与储液球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拉绳,通过活动球在储液球内的晃动,使储液球内的二氧化碳水溶液晃动效果更佳,且可更快的膨胀。
[0017] 3.有益效果
[0018]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9] (1)本方案在电梯桥厢失灵发生下落时,会通过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并在发生异常后反馈给驱动组件,并使驱动组件驱动推杆进行推动,使推板将缓减机构快速推出安全机构,并与电梯井发生摩擦接触,从而使电梯桥厢下落的速度得以减缓,且通过检测机构对下落异常进行实时检测并及时做出反馈使缓减机构对电梯桥厢下落的速度进行缓冲,使电梯桥厢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停止,且在下落速度较快不易进行停止时也可通过缓减机构对下落的速度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解,使电梯桥厢在接触地面后不易对电梯桥厢内的乘客产生危害,从而增强电梯桥厢的安全性。
[0020] (2)安全机构包括外框,外框内开凿有内置腔,内置腔内顶端安装有驱动组件,内置腔内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套筒,套筒内安装有推杆,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远离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通过将外框内的驱动组件对检测机构的反馈进行接,并做出反应使推杆进行在套筒内快速移动,从而使活动杆带动推板对缓减机构进行推动,使缓减机构与电梯井接触摩擦,且推板在推动缓减机构后持续对缓减机构进行抵压,以此让缓减机构与电梯井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使电梯桥厢更快的被止停。
[0021] (3)检测机构包括反馈组件,反馈组件下端安装有压力检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通过内置腔延伸出外框,反馈组件位于两个推杆之间且位于驱动组件的下端,通过压力检测组件对电梯桥厢上下移动进行感应,并对电梯桥厢下落时的风力进行感应,当下落速度较快时可通过压力检测组件的回缩来触发反馈组件内的反馈开关,从而反馈给驱动组件,使驱动组件及时做出防护措施。
[0022] (4)缓减机构包括底座,底座右端开凿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钨钢杆,底座位于推板远离活动杆的一端,底座右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转座,转座位于凹槽的外侧,转座内转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外缓减组件,钨钢杆内开凿有内腔,内腔内设有备用杆,底座内开凿有连接槽,连接槽与内腔相连通,连接槽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弹性伸缩杆与备用杆固定连接,在底座与电梯井接触时,会由外缓减组件优先与电梯井发生摩擦并对电梯桥厢下降的速度进行缓减,当外缓减组件在因电梯桥厢下落的速度过快导致外缓减组件发生断裂后,底座会因推板的推动,使钨钢杆与电梯井发生接触,并通过钨钢杆继续进出缓减,而弹性伸缩杆持续对备用杆进行抵压,致使钨钢杆头部在发生断裂时,可通过备用杆对钨钢杆的位置进行替补,以此来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缓减效果。
[0023] (5)减震机构包括顶板,顶板靠近钨钢杆的一端设有减震垫,顶板位于凹槽的内顶端且远离钨钢杆,顶板与减震垫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卡框,多个卡框之间均安装有储液球,储液球与卡框之间固定连接两个相对称的压缩弹簧,储液球内安装有活动球,通过钨钢杆在与电梯井摩擦发生震动后,通过减震垫对钨钢杆的震感进行初步缓解,随后通过震感的传导使震感导入储液球内,并使储液球内的二氧化碳水溶液晃动,使其发生膨胀,从而对减震垫进行抵压,以此使减震垫对钨钢杆的贴合度提高,致使钨钢杆的晃动减少,使钨钢杆在摩擦的同时不易发生断裂。
[0024] (6)安全机构外端开凿有两个相对称的贯穿口,贯穿口与缓减机构滑动连接,通过开凿的贯穿口,使缓减机构在被推板推出时更加的便捷。
[0025] (7)外缓减组件包括连接杆、锯齿组,锯齿组位于外缓减组件靠近电梯井的一端,通过外缓减组件上的锯齿组使外缓减组件在与电梯井接触后的摩擦力增强。
[0026] (8)减震垫内开凿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珍珠棉,可通过填充珍珠棉来提高减震垫的减震效果。
[0027] (9)储液球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水溶液,活动球与储液球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拉绳,通过活动球在储液球内的晃动,使储液球内的二氧化碳水溶液晃动效果更佳,且可更快的膨胀。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的电梯井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本发明的安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为本发明的缓减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本发明的钨钢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5为本发明的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6为本发明的储液球结构示意图。
[0034] 图中标号说明:
[0035] 100电梯井、200电梯桥厢、300安全机构、301外框、302内置腔、303驱动组件、304套筒、305推杆、306活动杆、307推板、400检测机构、401反馈组件、402压力检测组件、500缓减机构、501底座、502凹槽、503钨钢杆、504转座、505外缓减组件、506内腔、507备用杆、508弹性伸缩杆、600减震机构、601顶板、602减震垫、603卡框、604压缩弹簧、605储液球、606活动球、700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9] 实施例:
[0040] 请参阅图1,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升降电梯,包括电梯井100,电梯井100安装有电梯桥厢200,电梯桥厢200下端设有安全机构300,安全机构300内设有检测机构400,安全机构300内设有缓减机构500,缓减机构500内设有减震机构600,安全机构300与电梯桥厢200之间安装有多个减震器700,本方案在电梯桥厢200失灵发生下落时,会通过检测机构400对其进行检测,并在发生异常后反馈给驱动组件303,并使驱动组件303驱动推杆305进行推动,使推板307将缓减机构500快速推出安全机构300,并与电梯井100发生摩擦接触,从而使电梯桥厢200下落的速度得以减缓,且通过检测机构400对下落异常进行实时检测并及时做出反馈使缓减机构500对电梯桥厢200下落的速度进行缓冲,使电梯桥厢200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停止,且在下落速度较快不易进行停止时也可通过缓减机构500对下落的速度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解,使电梯桥厢200在接触地面后不易对电梯桥厢200内的乘客产生危害,从而增强电梯桥厢200的安全性。
[0041] 请参阅图2‑3,安全机构300包括外框301,外框301内开凿有内置腔302,内置腔302内顶端安装有驱动组件303,内置腔302内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套筒304,套筒304内安装有推杆305,套筒304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306,活动杆306远离推杆3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307,通过将外框301内的驱动组件303对检测机构400的反馈进行接,并做出反应使推杆305进行在套筒304内快速移动,从而使活动杆306带动推板307对缓减机构500进行推动,使缓减机构500与电梯井100接触摩擦,且推板307在推动缓减机构500后持续对缓减机构500进行抵压,以此让缓减机构500与电梯井100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使电梯桥厢200更快的被止停。
[0042] 请参阅图3,检测机构400包括反馈组件401,反馈组件401下端安装有压力检测组件402,压力检测组件402通过内置腔302延伸出外框301,反馈组件401位于两个推杆305之间且位于驱动组件303的下端,通过压力检测组件402对电梯桥厢200上下移动进行感应,并对电梯桥厢200下落时的风力进行感应,当下落速度较快时可通过压力检测组件402的回缩来触发反馈组件401内的反馈开关,从而反馈给驱动组件303,使驱动组件303及时做出防护措施。
[0043] 请参阅图4,缓减机构500包括底座501,底座501右端开凿有凹槽502,凹槽502内固定连接有钨钢杆503,底座501位于推板307远离活动杆306的一端,底座501右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转座504,转座504位于凹槽502的外侧,转座504内转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外缓减组件505,钨钢杆503内开凿有内腔506,内腔506内设有备用杆507,底座501内开凿有连接槽,连接槽与内腔506相连通,连接槽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508,弹性伸缩杆508与备用杆507固定连接,在底座501与电梯井100接触时,会由外缓减组件505优先与电梯井100发生摩擦并对电梯桥厢200下降的速度进行缓减,当外缓减组件505在因电梯桥厢200下落的速度过快导致外缓减组件505发生断裂后,底座501会因推板307的推动,使钨钢杆503与电梯井100发生接触,并通过钨钢杆503继续进出缓减,而弹性伸缩杆508持续对备用杆507进行抵压,致使钨钢杆503头部在发生断裂时,可通过备用杆507对钨钢杆503的位置进行替补,以此来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缓减效果。
[0044] 请参阅图5‑6,减震机构600包括顶板601,顶板601靠近钨钢杆503的一端设有减震垫602,顶板601位于凹槽502的内顶端且远离钨钢杆503,顶板601与减震垫60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卡框603,多个卡框603之间均安装有储液球605,储液球605与卡框603之间固定连接两个相对称的压缩弹簧604,储液球605内安装有活动球606,通过钨钢杆503在与电梯井100摩擦发生震动后,通过减震垫602对钨钢杆503的震感进行初步缓解,随后通过震感的传导使震感导入储液球605内,并使储液球605内的二氧化碳水溶液晃动,使其发生膨胀,从而对减震垫602进行抵压,以此使减震垫602对钨钢杆503的贴合度提高,致使钨钢杆503的晃动减少,使钨钢杆503在摩擦的同时不易发生断裂。
[0045] 请参阅图2‑6,安全机构300外端开凿有两个相对称的贯穿口,贯穿口与缓减机构500滑动连接,通过开凿的贯穿口,使缓减机构500在被推板307推出时更加的便捷,外缓减组件505包括连接杆、锯齿组,锯齿组位于外缓减组件505靠近电梯井100的一端,通过外缓减组件505上的锯齿组使外缓减组件505在与电梯井100接触后的摩擦力增强,减震垫602内开凿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珍珠棉,可通过填充珍珠棉来提高减震垫602的减震效果,储液球605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水溶液,活动球606与储液球605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拉绳,通过活动球606在储液球605内的晃动,使储液球605内的二氧化碳水溶液晃动效果更佳,且可更快的膨胀。
[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