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694124.9

文献号 : CN11477613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于培湖刘少斌李少华李玉春慈志娟刘笑宏王伟

申请人 : 烟台和壹博物馆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动物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缺乏动态监控的设备,偷猎者会翻过围栏进行偷猎,另外野生动物冲撞围栏时容易导致围栏损坏,使得保护装置后期维护更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其包括多个用于形成内围屏障的第一支撑柱和多个用于形成外围屏障的第二支撑柱,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固定有第一隔网,当偷猎者想翻越围栏进行偷猎时,偷猎者拉动第二隔网会使得第二隔网向偷猎者方向发生倾斜,倾斜后的第二隔网不便于偷猎者翻越,另外控制模块会控制警报器使其发出警报声,对野生动物进行驱散,避免野生动物对第一隔网造成损坏,并对偷猎者进行警告。

权利要求 :

1.一种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包括多个用于形成内围屏障的第一支撑柱(1)和多个用于形成外围屏障的第二支撑柱(2),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之间固定有第一隔网(45),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2)之间的底部固定有第三隔网(47),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隔网(46),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板(3),且第二隔网(46)的两侧均滑动配合于对应第二U型板(3)的内部,所述第二隔网(46)的顶部向远离第一支撑柱(1)的一侧折弯,所述第二支撑柱(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供第二U型板(3)转动的转动组件,且第二支撑柱(2)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供转动后的第二U型板(3)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1)的顶部共同固定有导轨(4),且导轨(4)的顶部开设有主轨道(5),并且导轨(4)的两侧均开设有副轨道(6),所述导轨(4)的上方设置有外壳(7),且外壳(7)的两侧均固定有L型板(8);

所述L型板(8)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板(10),且移动板(10)的底部固定有第一U型板(13),并且第一U型板(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副滚轮(14),所述副滚轮(14)滚动配合于副轨道(6)的内部,所述L型板(8)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副滚轮(14)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外壳(7)顶部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架(15),且四个支架(15)的顶部共同固定有顶板(16),且顶板(16)和外壳(7)之间设置有两个对称放置的摄像设备(18),且两个摄像设备(18)朝向相反;

所述外壳(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外壳(7)在导轨(4)上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外壳(7)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摄像设备(18)摆动的控制机构,所述顶板(16)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警告捕猎者、野生动物的警告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9),且螺杆(9)的一端和外壳(7)的外壁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并且螺杆(9)的另一端贯穿L型板(8)且和L型板(8)转动连接,所述螺杆(9)贯穿移动板(10)并和移动板(10)螺纹连接,且移动板(10)滑动配合于L型板(8)内部,并且移动板(10)的顶部和L型板(8)的内壁相贴合,所述L型板(8)靠近外壳(7)内壁的一侧固定有两个限位筒(12),所述移动板(10)远离外壳(7)的一侧固定有两个限位杆(11),且限位杆(11)滑动配合于对应限位筒(12)的内部,所述外壳(7)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内腔(24),所述外壳(7)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内腔(23),所述外壳(7)的一侧固定有用于密封第一内腔(23)、第二内腔(24)的盖板(44);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一内腔(23)内部的电机(26),且电机(26)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转杆(27),所述第二转杆(27)贯穿外壳(7)且和外壳(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27)远离电机(26)的一端延伸至另一个第一内腔(23)的内部,所述第二转杆(27)位于第二内腔(24)内部的外侧固定有主滚轮(28),且主滚轮(28)滚动配合于主轨道(5)的内部,所述摄像设备(18)的顶部固定有防护板(19),所述顶板(16)的底部固定有两个第一转杆(20),且第一转杆(20)的底部和防护板(19)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摄像设备(18)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杆(21),且连接杆(21)的底部固定有摆动板(22);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放置于外壳(7)顶部的矩形空心板(35),所述矩形空心板(35)的两侧均固定有矩形板(36),且矩形板(36)的顶部固定有圆柱杆(38),所述摆动板(22)的底部开设有供圆柱杆(38)滑动的滑动槽(39),且滑动槽(39)倾斜设置,所述矩形空心板(35)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挤压矩形空心板(35)并带动矩形空心板(35)移动的偏心轮(34),所述外壳(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偏心轮(34)转动的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于偏心轮(34)底部的第四转杆(33),且第四转杆(33)贯穿外壳(7)且和外壳(7)转动连接,并且第四转杆(33)远离偏心轮(34)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内腔(24)的内部,所述第四转杆(33)延伸至第二内腔(24)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杆(27)远离电机(26)的一端固定有主动轮(29);

所述外壳(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31),且第三转杆(31)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内腔(23)和第二内腔(24)的内部,所述第三转杆(31)位于第一内腔(23)内部的一端固定有从动轮(30),且从动轮(30)和主动轮(29)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31)位于第二内腔(24)内部的一端固定有和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U型板(3)一侧的转轴(49),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转动槽(50),所述转轴(49)贯穿转动槽(50)且延伸至第二支撑柱(2)的内部并和第二支撑柱(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U型板(3)靠近第一支撑柱(1)一侧的顶部固定有三角板(48);

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开设于转轴(49)内部的第三槽口(59)和第一槽口(55),且第三槽口(59)和第一槽口(55)相连通,所述第三槽口(5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弯曲板(51),且弯曲板(51)的顶部固定有定位筒(52),并且定位筒(52)的内部固定有弹性件(53),所述弹性件(53)远离定位筒(52)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柱(2)的内壁相固定;

所述弯曲板(51)的一侧固定有加强筋(54),且加强筋(54)底部的一侧和转轴(49)的外侧相固定,所述弯曲板(51)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三角槽(57),所述第一槽口(55)的内壁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嵌设有卡簧(56),所述弯曲板(5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嵌设卡簧(56)折弯处的第二槽口(58),且第二槽口(58)位于三角槽(57)的上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24)顶部的内壁固定有稳固板(32),且第三转杆(31)贯穿稳固板(32)并和稳固板(32)转动连接,所述外壳(7)的顶部固定有两个倒U型限位板(37),两个矩形板(36)分别滑动配合于对应倒U型限位板(37)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告机构包括两个安装于顶板(16)底部的警报器(40),所述顶板(16)的底部还安装有控制模块(42),所述摄像设备(18)的输出端和控制模块(4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42)的输出端和电机(26)、警报器(4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顶板(16)的底部还安装有两个电池(41),所述电池(41)和电机(26)、警报器(40)、控制模块(42)电性连接,所述顶板(16)的顶部固定有太阳能板(17),且太阳能板(17)和电池(41)之间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24)底部的前后两侧内壁均固定有固定杆(25),且两个固定杆(25)的底部均固定有铲板(43),所述铲板(43)滑动配合于主轨道(5)的内部。

说明书 :

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物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野生动物在野外独立生存,不依靠外部因素(如人类力量)存活,具有种群及排他性,全世界的野生动物分为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有益于农、林、牧业及卫生、保健事业的野生动物,如肉食鸟类等)、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等四种。
[0003] 公开号为CN11196296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柱,直角板与支撑柱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直角板的表面且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围挡栅栏,支撑柱的顶端且靠近围挡栅栏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攀爬装置,支撑柱表面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锁板,锁板的表面中央位置开设有矩形锁孔,固定块的表面设置有球头连接杆,球头连接杆的表面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内设置有锁环,缺口固定块的表面且远离直角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阻挡螺栓,该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虽然达到了防攀爬,防拆卸的效果,但是局限性较大,缺乏能够移动并动态监控的设备,而且偷猎者会翻过围栏进行偷猎,另外由于野生动物天性好动,冲撞围栏时容易导致围栏损坏,导致保护装置后期维护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缺乏动态监控的设备,而且偷猎者会翻过围栏进行偷猎,另外由于野生动物天性好动,冲撞围栏时容易导致围栏损坏,导致保护装置后期维护更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0005]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
[0006] 其包括多个用于形成内围屏障的第一支撑柱和多个用于形成外围屏障的第二支撑柱,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固定有第一隔网,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的底部固定有第三隔网,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隔网,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板,且第二隔网的两侧均滑动配合于对应第二U型板的内部,所述第二隔网的顶部向远离第一支撑柱的一侧折弯,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供第二U型板转动的转动组件,且第二支撑柱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供转动后的第二U型板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的顶部共同固定有导轨,且导轨的顶部开设有主轨道,并且导轨的两侧均开设有副轨道,所述导轨的上方设置有外壳,且外壳的两侧均固定有L型板;
[0007] 所述L型板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U型板,并且第一U型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副滚轮,所述副滚轮滚动配合于副轨道的内部,所述L型板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副滚轮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外壳顶部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架,且四个支架的顶部共同固定有顶板,且顶板和外壳之间设置有两个对称放置的摄像设备,且两个摄像设备朝向相反;
[0008] 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外壳在导轨上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摄像设备摆动的控制机构,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警告捕猎者、野生动物的警告机构。
[0009]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且螺杆的一端和外壳的外壁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并且螺杆的另一端贯穿L型板且和L型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贯穿移动板并和移动板螺纹连接,且移动板滑动配合于L型板内部,并且移动板的顶部和L型板的内壁相贴合,所述L型板靠近外壳内壁的一侧固定有两个限位筒,所述移动板远离外壳的一侧固定有两个限位杆,且限位杆滑动配合于对应限位筒的内部。
[0010]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内腔,所述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外壳的一侧固定有用于密封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的盖板。
[0011]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一内腔内部的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贯穿外壳且和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延伸至另一个第一内腔的内部,所述第二转杆位于第二内腔内部的外侧固定有主滚轮,且主滚轮滚动配合于主轨道的内部。
[0012] 优选的,所述摄像设备的顶部固定有防护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有两个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的底部和防护板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摄像设备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部固定有摆动板。
[0013]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放置于外壳顶部的矩形空心板,所述矩形空心板的两侧均固定有矩形板,且矩形板的顶部固定有圆柱杆,所述摆动板的底部开设有供圆柱杆滑动的滑动槽,且滑动槽倾斜设置,所述矩形空心板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挤压矩形空心板并带动矩形空心板移动的偏心轮,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偏心轮转动的驱动单元。
[0014] 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于偏心轮底部的第四转杆,且第四转杆贯穿外壳且和外壳转动连接,并且第四转杆远离偏心轮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内腔的内部,所述第四转杆延伸至第二内腔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有主动轮,所述外壳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且第三转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内部,所述第三转杆位于第一内腔内部的一端固定有从动轮,且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位于第二内腔内部的一端固定有和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
[0015]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腔顶部的内壁固定有稳固板,且第三转杆贯穿稳固板并和稳固板转动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有两个倒U型限位板,两个矩形板分别滑动配合于对应倒U型限位板的内部。
[0016] 优选的,所述警告机构包括两个安装于顶板底部的警报器,所述顶板的底部还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摄像设备的输出端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电机、警报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顶板的底部还安装有两个电池,所述电池和电机、警报器、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和电池之间电性连接。
[0017]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内壁均固定有固定杆,且两个固定杆的底部均固定有铲板,所述铲板滑动配合于主轨道的内部。
[0018]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U型板一侧的转轴,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轴贯穿转动槽且延伸至第二支撑柱的内部并和第二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U型板靠近第一支撑柱一侧的顶部固定有三角板。
[0019] 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开设于转轴内部的第三槽口和第一槽口,且第三槽口和第一槽口相连通,所述第三槽口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弯曲板,且弯曲板的顶部固定有定位筒,并且定位筒的内部固定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定位筒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柱的内壁相固定,所述弯曲板的一侧固定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底部的一侧和转轴的外侧相固定,所述弯曲板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三角槽,所述第一槽口的内壁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嵌设有卡簧,所述弯曲板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嵌设卡簧折弯处的第二槽口,且第二槽口位于三角槽的上方设置。
[0020]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 1:当偷猎者想翻越围栏进行偷猎时,偷猎者拉动第二隔网,第二隔网会带动第二U型板一起转动,使得第二隔网向偷猎者方向发生倾斜,倾斜后的第二隔网不便于偷猎者翻越,且第二隔网倾斜时三角板会随之移动,避免和第二支撑柱之间存在空隙,进而阻挡偷猎者进入野生动物园区。
[0022] 2:当偷猎者松开第二隔网后,在弹性件、弯曲板的作用下,第二隔网恢复至原状(竖直状态),另外由于三角槽、第二槽口、卡簧的设置,将弯曲板嵌设到第三槽口的内部后,卡簧的折弯区会先在三角槽的内部滑动,然后嵌设到第二槽口的内部,从而使得弯曲板和转轴相固定,该种固定方式方便对装置的拆装。
[0023] 3:通过转动螺杆,从而控制副滚轮的移动,当副滚轮移动至副轨道的内部,即装置安装完毕,当副滚轮从副轨道的内部移出,即可将装置取下,使得装置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另外当电机带动主滚轮滚动时,副滚轮在副轨道的内部随之滚动,从而使得装置移动的更加平稳。
[0024] 4:当电机带动主滚轮滚动时,使得装置能够在导轨上来回移动,起到了巡视的作用,另外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摄像设备能够往返摆动,摆动的过程中增加了其视野范围,值得提出的是,装置在移动时已经对视野做出调整,而在移动过程中摄像设备还能自行摆动,两者行动的结合,使得摄像设备捕捉的视野范围进一步提高。
[0025] 5:当摄像设备捕捉到野生动物或偷猎者向第一隔网或第二隔网靠近时,控制模块会控制警报器使其发出警报声,对野生动物进行驱散,避免野生动物对第一隔网造成损坏,另外对偷猎者进行警告,此时控制模块会控制电机转动,使得装置向野生动物或偷猎者所处的位置进行移动,提醒偷猎者其被摄像设备捕捉到,使其远离第一隔网或第二隔网。

附图说明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1]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图3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2]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外壳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3]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矩形空心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摆动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5]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隔网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图9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0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0中B‑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1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0]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0041] 附图说明: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第二U型板;4、导轨;5、主轨道;6、副轨道;7、外壳;8、L型板;9、螺杆;10、移动板;11、限位杆;12、限位筒;13、第一U型板;14、副滚轮;15、支架;16、顶板;17、太阳能板;18、摄像设备;19、防护板;20、第一转杆;21、连接杆;22、摆动板;23、第一内腔;24、第二内腔;25、固定杆;26、电机;27、第二转杆;28、主滚轮;29、主动轮;30、从动轮;31、第三转杆;32、稳固板;33、第四转杆;34、偏心轮;35、矩形空心板;
36、矩形板;37、倒U型限位板;38、圆柱杆;39、滑动槽;40、警报器;41、电池;42、控制模块;
43、铲板;44、盖板;45、第一隔网;46、第二隔网;47、第三隔网;48、三角板;49、转轴;50、转动槽;51、弯曲板;52、定位筒;53、弹性件;54、加强筋;55、第一槽口;56、卡簧;57、三角槽;58、第二槽口;59、第三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公开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0043] 参照图1‑图14:
[0044] 实施例一
[0045] 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包括多个用于形成内围屏障的第一支撑柱1和多个用于形成外围屏障的第二支撑柱2,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1之间固定有第一隔网45,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2之间的底部固定有第三隔网47,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隔网46,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板3,且第二隔网46的两侧均滑动配合于对应第二U型板3的内部,第二隔网46的顶部向远离第一支撑柱1的一侧折弯,第二支撑柱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供第二U型板3转动的转动组件,且第二支撑柱2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供转动后的第二U型板3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1的顶部共同固定有导轨4,且导轨4的顶部开设有主轨道5,并且导轨4的两侧均开设有副轨道6,导轨4的上方设置有外壳7,且外壳7的两侧均固定有L型板8。
[0046] 其中,L型板8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板10,且移动板10的底部固定有第一U型板13,并且第一U型板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副滚轮14,副滚轮14滚动配合于副轨道6的内部,L型板8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副滚轮14位置的调节机构,外壳7顶部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架15,且四个支架15的顶部共同固定有顶板16,且顶板16和外壳7之间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摄像设备18,且两个摄像设备18朝向相反;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摄像设备18的朝向相反,其中一个是朝向野生动物生活区,用于监控野生动物的行踪,另一个是朝向野生动物生活区的外围,用于监控外围的人迹行踪。
[0047] 此外,外壳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外壳7在导轨4上移动的驱动机构,外壳7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摄像设备18摆动的控制机构,顶板16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警告捕猎者、野生动物的警告机构。
[0048] 具体的,调节机构包括螺杆9,且螺杆9的一端和外壳7的外壁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并且螺杆9的另一端贯穿L型板8且和L型板8转动连接,螺杆9贯穿移动板10并和移动板10螺纹连接,且移动板10滑动配合于L型板8内部,需要说明的是,螺杆9贯穿L型板8延伸至L型板8外部的一端固定有握把,且握把的外侧铺设有防滑纹,防滑纹的设置便于操作者转动螺杆9。
[0049] 并且移动板10的顶部和L型板8的内壁相贴合,L型板8靠近外壳7内壁的一侧固定有两个限位筒12,移动板10远离外壳7的一侧固定有两个限位杆11,且限位杆11滑动配合于对应限位筒12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当移动板10在L型板8的内部移动时,限位杆11在限位筒12的内部随之移动,通过限位杆11和限位筒12的设置使得移动板10移动的更加平稳。
[0050] 进一步的,外壳7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内腔24,外壳7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内腔23,外壳7的一侧固定有用于密封第一内腔23、第二内腔24的盖板44,需要说明的是,盖板44和外壳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0051] 值得补充的是,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一内腔23内部的电机26,且电机26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转杆27,第二转杆27贯穿外壳7且和外壳7转动连接,第二转杆27远离电机26的一端延伸至另一个第一内腔23的内部,第二转杆27位于第二内腔24内部的外侧固定有主滚轮28,且主滚轮28滚动配合于主轨道5的内部。
[0052] 另外,警告机构包括两个安装于顶板16底部的警报器40,顶板16的底部还安装有控制模块42,摄像设备18的输出端和控制模块42的输入端相连,控制模块42的输出端和电机26、警报器40的输入端相连,顶板16的底部还安装有两个电池41,电池41和电机26、警报器40、控制模块42电性连接,顶板16的顶部固定有太阳能板17,且太阳能板17和电池41之间电性连接,第二内腔24底部的前后两侧内壁均固定有固定杆25,且两个固定杆25的底部均固定有铲板43,铲板43滑动配合于主轨道5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铲板43的设置可将主轨道5内部存在的灰尘、树叶等杂质进行铲除,避免这些杂质阻挡了主滚轮28的滚动。
[0053] 实施例二
[0054] 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摄像设备18的顶部固定有防护板19,顶板16的底部固定有两个第一转杆20,且第一转杆20的底部和防护板19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摄像设备18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杆21,且连接杆21的底部固定有摆动板22。
[0055] 需要说明的是,将外壳7放置到导轨4上后,使得铲板43嵌设到主轨道5的内部,此时主滚轮28也嵌设到主轨道5的内部,然后转动螺杆9,螺杆9转动时带动移动板10在L型板8的内部移动,移动板10移动时带动第一U型板13移动,从而使得第一U型板13内部的副滚轮14嵌设到副轨道6的内部。
[0056] 具体的,控制机构包括放置于外壳7顶部的矩形空心板35,矩形空心板35的两侧均固定有矩形板36,且矩形板36的顶部固定有圆柱杆38,摆动板22的底部开设有供圆柱杆38滑动的滑动槽39,且滑动槽39倾斜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当矩形板36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圆柱杆38在滑动槽39的内部滑动,从而使得摄像设备18以第一转杆20为转动轴进行转动,实现了对摄像设备18的摆动,增加了摄像设备18的视野范围。
[0057] 其中,矩形空心板35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挤压矩形空心板35并带动矩形空心板35移动的偏心轮34,外壳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偏心轮34转动的驱动单元,而驱动单元包括固定于偏心轮34底部的第四转杆33,且第四转杆33贯穿外壳7且和外壳7转动连接,并且第四转杆33远离偏心轮34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内腔24的内部,第四转杆33延伸至第二内腔24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二转杆27远离电机26的一端固定有主动轮29,外壳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31,且第三转杆31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内腔23和第二内腔24的内部,第三转杆31位于第一内腔23内部的一端固定有从动轮30,且从动轮30和主动轮29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三转杆31位于第二内腔24内部的一端固定有和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
[0058] 另外,第二内腔24顶部的内壁固定有稳固板32,且第三转杆31贯穿稳固板32并和稳固板32转动连接,外壳7的顶部固定有两个倒U型限位板37,两个矩形板36分别滑动配合于对应倒U型限位板37的内部。
[0059] 实施例三
[0060] 反偷猎捕杀的野生动物保护装置,其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转动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U型板3一侧的转轴49,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转动槽50,转轴49贯穿转动槽50且延伸至第二支撑柱2的内部并和第二支撑柱2转动连接,第二U型板3靠近第一支撑柱1一侧的顶部固定有三角板48,复位组件包括开设于转轴49内部的第三槽口59和第一槽口55,且第三槽口59和第一槽口55相连通,第三槽口5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弯曲板51,且弯曲板51的顶部固定有定位筒52,并且定位筒52的内部固定有弹性件53,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53可使用弹簧等装置,且弹性件53在初始状态下,第二隔网46是处于竖直状态的。
[0061] 如图13和图14所示,其中,弹性件53远离定位筒52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柱2的内壁相固定,弯曲板51的一侧固定有加强筋54,且加强筋54底部的一侧和转轴49的外侧相固定,弯曲板51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三角槽57,第一槽口55的内壁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嵌设有卡簧56,弯曲板5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嵌设卡簧56折弯处的第二槽口58,且第二槽口58位于三角槽57的上方设置。
[006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和图14所示,由于三角槽57、第二槽口58、卡簧56的设置,将弯曲板51嵌设到第三槽口59的内部后,卡簧56的折弯区会先在三角槽57的内部滑动,然后嵌设到第二槽口58的内部,从而使得弯曲板51和转轴49相固定,该种固定方式方便对装置的拆装。
[0063] 工作原理:将导轨4固定在第一支撑柱1上后,控制模块42会周期的启动电机26,电机26会带动第二转杆27转动,第二转杆27转动时带动主滚轮28转动,使得主滚轮28能够在主轨道5的内部滚动,并且副滚轮14在副轨道6的内部随之滚动,从而使得装置能够在导轨4上进行移动,另外第二转杆27转动时带动主动轮29转动,主动轮29转动时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30转动,从动轮30转动时带动第三转杆31转动,第三转杆31转动时通过第二锥形齿轮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四转杆33转动,第四转杆33转动时带动偏心轮34转动,偏心轮34转动时带动矩形空心板35左右往复移动,矩形空心板35移动时带动矩形板36移动,矩形板36移动时使得其顶部的圆柱杆38在滑动槽39的内部移动,从而带动摆动板22往复转动,摆动板22转动时带动摄像设备18转动,从而调节了摄像设备18的观察方向,当摄像设备18捕捉到野生动物或偷猎者向第一隔网45或第二隔网46靠近时,控制模块42启动警报器40发出警报声,并且控制模块42控制电机26转动,使得装置向野生动物或偷猎者靠近,从而让其撤离,当偷猎者仍想翻越第二隔网46进行偷猎时,偷猎者拉动第二隔网46,第二隔网46会带动第二U型板3一起转动,使得第二隔网46向偷猎者方向发生倾斜,倾斜后的第二隔网46不便于偷猎者翻越,且第二隔网46倾斜时三角板48会随之移动,避免第二U型板3和第二支撑柱2之间存在空隙,进而阻挡偷猎者进入野生动物园区,当偷猎者松开第二隔网46后,第二隔网46会在弹性件53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原状(竖直状态)。
[0064]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公开所提出的方案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公开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