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物的固定件以及固定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80102827.4

文献号 : CN1147881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须藤启三田中麦平

申请人 : 三菱电机楼宇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各种母材固定长条物的长条物的固定件。长条物的固定件具备:第一固定部,其具有第一孔,当贯通所述第一孔的第一固定体固定于第一母材时,所述第一固定部借助所述第一固定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母材;第二固定部,其具有第二孔,当贯通所述第二孔的第二固定体固定于第二母材时,所述第二固定部借助所述第二固定体固定于所述第二母材;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侧的第一贯通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侧的第二贯通部,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母材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的紧固体贯通于所述第二贯通部,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母材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的紧固体贯通于所述第一贯通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长条物的固定件,其具备:

第一固定部,其具有第一孔,当贯通所述第一孔的第一固定体固定于第一母材时,所述第一固定部借助所述第一固定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母材;

第二固定部,其具有第二孔,当贯通所述第二孔的第二固定体固定于第二母材时,所述第二固定部借助所述第二固定体固定于所述第二母材;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侧的第一贯通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侧的第二贯通部,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母材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的紧固体贯通于所述第二贯通部,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母材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的紧固体贯通于所述第一贯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其中,所述连结部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垂直的方式连结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贯通部与所述第二贯通部连续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具备使所述第一孔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正面侧突出的可压溃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具备:

突起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孔的周围,具有与打入作为所述第一固定体的钉子的打钉机的前端部的内径对应的外径,并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正面侧突出;以及平面部,其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周围,与所述打钉机的前端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具备在与所述连结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缘部向所述连结部侧凹陷的第一切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具备在与所述连结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缘部向所述连结部侧凹陷的第二切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具备在与所述连结部相反的一侧的一对角部分别形成的一对第一倒角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具备在与所述连结部相反的一侧的一对角部分别形成的一对第二倒角部。

9.一种长条物的固定装置,其具备:

一对固定件,其分别具有与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件相同的结构,分别配置于长条物的一侧和另一侧,并固定于母材;以及紧固体,其与所述一对固定件连结,将所述长条物维持为与母材接触的状态。

说明书 :

长条物的固定件以及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长条物的固定件以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长条物的固定件。根据该固定件,能够将长条物固定于母材。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144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固定件中,需要螺钉。因此,固定长条物的母材受到限制。
[0008]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各种母材固定长条物的长条物的固定件以及固定装置。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本发明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具备:第一固定部,其具有第一孔,当贯通所述第一孔的第一固定体固定于第一母材时,所述第一固定部借助所述第一固定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母材;第二固定部,其具有第二孔,当贯通所述第二孔的第二固定体固定于第二母材时,所述第二固定部借助所述第二固定体固定于所述第二母材;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侧的第一贯通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侧的第二贯通部,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母材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的紧固体贯通于所述第二贯通部,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母材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的紧固体贯通于所述第一贯通部。
[0011] 本发明的长条物的固定装置具备:一对固定件,其分别具有与所述固定件相同的结构,分别配置于长条物的一侧和另一侧,并固定于母材;以及紧固体,其与所述一对固定件连结,将所述长条物维持为与母材接触的状态。
[0012] 发明效果
[0013] 根据这些发明,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母材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的紧固体贯通于第二贯通部。在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第二母材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的紧固体贯通于第一贯通部。因此,能够将长条物固定于各种母材。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0015] 图2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将长条物固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6]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主视图。
[0017]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仰视图。
[0018] 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侧视图。
[0019] 图6是图3的A‑A线处的剖视图。
[0020]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固定方法和长条物的保持方法的第一例的纵剖视图。
[0021]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固定方法和长条物的保持方法的第二例的纵剖视图。
[0022] 图9是在固定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时利用的多个钉子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简化或省略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0024] 实施方式1.
[0025] 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0026] 在图1的电梯系统中,井道1贯穿未图示的建筑物的各层。机房2设置在井道1的正上方。多个层站3分别设置于建筑物的各层。多个层站3分别与井道1对置。
[0027] 曳引机4设置于机房2。主绳索5卷绕于曳引机4。
[0028] 轿厢6设置在井道1的内部。轿厢6支承于主绳索5的一侧。对重7设置在井道1的内部。对重7支承于主绳索5的另一侧。
[0029] 控制装置8设置于机房2。控制装置8被设置成能够对电梯进行整体控制。
[0030] 例如,长条物9是电梯的线缆。例如,长条物9是柔性配管。例如,长条物9铺设于井道1的壁面或地面等。
[0031] 例如,紧固体10是乙烯类紧固件。例如,紧固体10是捆扎带。例如,紧固体10是捆扎线。紧固体10从上方按压长条物9。
[0032] 一对固定件11中的一方配置于长条物9的一侧。一对固定件11中的一方固定于井道1的壁面或地面。一对固定件11中的一方与紧固体10连结。虽未图示,但一对固定件11中的另一方配置于长条物9的另一侧。一对固定件11中的另一方固定于井道1的壁面或地面。一对固定件11中的另一方与紧固体10连结。
[0033] 接着,使用图2对长条物9被固定的状态进行说明。
[0034] 图2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将长条物固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5] 在图2中,井道1的壁面或地面由混凝土形成。
[0036] 一对固定件11中的一方利用第一固定体F固定于混凝土。例如,第一固定体F是通过打钉机打入的钉子。一对固定件11中的另一方利用第一固定体F固定于混凝土。例如,第一固定体F是通过打钉机打入的钉子。
[0037] 紧固体10以从上方按压长条物9的方式与一对固定件11连结。其结果,长条物9被维持为与井道1的地面接触的状态。
[0038] 接着,使用图3至图6对固定件11进行说明。
[0039]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主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仰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侧视图。图6是图3的A‑A线处的剖视图。
[0040] 如图3至图6所示,固定件11具备第一固定部12、第二固定部13以及连结部14。例如,第一固定部12、第二固定部13和连结部14由一个板材形成。
[0041] 第一固定部12具有第一孔15。第一孔15的内径被设定为比未图示的第一固定体的外径稍大。例如,第一孔15的内径被设定为比通过未图示的打钉机打入的作为第一固定体的钉子的外径稍大。
[0042] 第一固定部12具备可压溃区部16。可压溃区部16使第一孔15向第一固定部12的正面侧突出。
[0043] 第一固定部12具备突起部17和平面部18。突起部17形成于第一孔15的周围。突起部17以第一孔15配置于顶部的方式形成。突起部17具有与打钉机的前端部的内径对应的外径。突起部17向第一固定部12的正面侧突出。平面部18形成于突起部17的周围。
[0044] 第一固定部12具备第一切口部19。第一切口部19以在第一固定部12的与连结部14侧相反的一侧的缘部侧凹陷的方式形成。
[0045] 第一固定部12具备一对第一倒角部20。一对第一倒角部20分别形成于第一固定部12的与连结部14相反的一侧的一对角部。
[0046] 第二固定部13具有第二孔21。第二孔21的内径被设定为比第二固定体的外径稍大。例如,第二孔21的内径被设定为比未图示的塑料锚固件的外径稍大。
[0047] 第二固定部13具备第二切口部22。第二切口部22以在第二固定部13的与连结部14侧相反的一侧的缘部侧凹陷的方式形成。
[0048] 第二固定部13具备一对第二倒角部23。一对第二倒角部23分别形成于第一固定部12的与连结部14相反的一侧的一对角部。
[0049] 连结部14将第一固定部12与第二固定部13连结。例如,连结部14以第一固定部12与第二固定部13垂直的方式连结第一固定部12与第二固定部13。连结部14具备第一贯通部24和第二贯通部25。第一贯通部24形成于第一固定部12侧。第二贯通部25形成于第二固定部13侧。例如,第一贯通部24和第二贯通部25经由连结部14的弯折部而连续地形成。
[0050] 接着,使用图7对固定件11的固定方法和长条物9的保持方法的第一例进行说明。
[0051]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固定方法和长条物的保持方法的第一例的纵剖视图。
[0052] 例如,对于能够通过钉子A进行固定的第一母材,利用第一固定部12。具体而言,在第一固定部12的背面与第一母材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未图示的打钉机的前端部以收纳突起部17的方式配置。此时,打钉机的前端面以与平面部18整体接触的方式配置。其结果是,打钉机的前端部以与第一母材垂直的方式配置。
[0053] 在该状态下,若打钉机打出钉子A,则该钉子A向与第一母材垂直的方向前进。该钉子A在贯通第一孔15的状态下被打入第一母材。其结果是,第一固定部12通过钉子A固定于第一母材。
[0054] 在该情况下,紧固体10在贯通了图7中未图示的第二贯通部25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9。
[0055] 接着,使用图8对固定件11的固定方法和长条物9的保持方法的第二例进行说明。
[0056]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的固定方法和长条物的保持方法的第二例的纵剖视图。
[0057] 例如,对于能够利用塑料锚固件B进行固定的第二母材,利用第二固定部13。具体而言,对第二母材进行预钻孔加工。然后,进行预钻孔的清扫。然后,调整第二固定部13的位置,使得从第二母材的表面侧观察时第二孔21与预钻孔重合。然后,在第二固定部13的背面与第二母材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打入塑料锚固件B。其结果是,第二固定部13被塑料锚固件B固定于第一母材。
[0058] 在该情况下,紧固体10以贯通第一贯通部24的状态保持长条物9。
[0059] 接着,使用图9对固定固定件11时利用的多个钉子A进行说明。
[0060] 图9是在固定实施方式1中的长条物的固定件时利用的多个钉子的主视图。
[0061] 如图9所示,多个钉子A以预先设定的单位连结。例如,多个钉子A以10根为单位连结。相邻的2个钉子A通过连结件连结。
[0062] 虽然在图9中未图示,但打钉机将连结的多个钉子A中的端部的钉子A打入。在固定件11的第一固定部12中,在钉子A贯通第一孔15时,连结件的树脂部与第一孔15的缘部接触而被弹开。其结果是,在钉子A被打入第一母材之后,连结件的树脂部不会残留于该钉子A。
[0063]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在第一固定部12固定于第一母材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9的紧固体10贯通于第二贯通部25。在第二固定部13固定于第二母材的状态下,保持长条物9的紧固体10贯通于第一贯通部24。因此,能够相对于各种母材固定长条物9。
[0064] 另外,连结部14以第一固定部12与第二固定部13垂直的方式将第一固定部12与第二固定部13连结,第一贯通部24与第二贯通部25连续地形成。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制作固定件11。例如,能够由一个板材制作固定件11。
[0065] 另外,可压溃区部16使第一孔15向第一固定部12的正面侧突出。因此,在钉子的前端与混凝土接触后,可压溃区部16与混凝土接触。能够缓和打入钉子时的冲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混凝土的表面的剥离。
[0066] 另外,形成于第一孔15的周围。突起部17具有与打钉机的前端部的内径对应的外径。突起部17向第一固定部12的正面侧突出。平面部18形成于突起部17的周围。因此,该钉子能够在与混凝土垂直的方向上打入钉子。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固定固定件11。
[0067] 另外,第一切口部19在第一固定部12的与连结部14侧相反的一侧的缘部向连结部14侧凹陷。因此,能够抑制紧固体10的脱落。
[0068] 另外,第二切口部22在第二固定部13的与连结部14侧相反的一侧的缘部向连结部14侧凹陷。因此,能够抑制紧固体10的脱落。
[0069] 另外,一对第一倒角部20分别形成于第一固定部12的与连结部14相反的一侧的一对角部。因此,能够抑制紧固体10的划伤。
[0070] 另外,一对第二倒角部23分别形成于第二固定部13的与所述连结部14相反的一侧的一对角部。因此,能够抑制紧固体10的划伤。
[0071] 另外,第一母材和第二母材也可以相同。在该情况下,第一固定体与第二固定体也可以相同。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能够利用一对固定件11和紧固体10来固定长条物9。
[0072] 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11应用于没有机房2而在井道1的上部或下部设置有曳引机4、控制装置8的电梯。
[0073] 另外,也可以在电梯以外应用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11。例如,也可以在自动扶梯中应用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11。例如,也可以在自动人行道中应用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11。例如,也可以在升降机以外的构造物中应用实施方式1的固定件11。
[007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5]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长条物的固定件和固定装置能够用于电梯系统。
[0076] 标号说明
[0077] 1:井道、2:机房、3:层站、4:曳引机、5:主绳索、6:轿厢、7:对重、8:控制装置、9:长条物、10:紧固体、11:固定件、12:第一固定部、13:第二固定部、14:连结部、15:第一孔、16:可压溃区部、17:突起部、18:平面部、19:第一切口部、20:第一倒角部、21:第二孔、22:第二切口部、23:第二倒角部、24:第一贯通部、25:第二贯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