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809577.1

文献号 : CN11488075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波张永岗毛宇赵黎晨

申请人 : 昆山市城乡房产测量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在地下管线探测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与待施工区域对应的施工位置信息;获取施工位置范围内的管线分布信息,管线分布信息包括不同管线的位置信息及埋设深度;根据施工位置信息及管线分布信息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获取预设在管线点数据库内的管线点位置信息,并将管线点位置信息添加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根据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将废弃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并输出管线分布立体模型。本申请具有的技术效果是:提升了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待施工区域对应的施工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施工位置范围内的管线分布信息,所述管线分布信息包括不同管线的位置信息及埋设深度;

根据所述施工位置信息及管线分布信息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获取预设在管线点数据库内的管线点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管线点位置信息添加到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

根据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

将废弃管线从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并输出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所述废弃管线包括孤立管线;

所述根据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包括:分别确定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

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任何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则判定所述目标管线为孤立管线;

所述将废弃管线从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包括:

若获取到施工方输入的施工深度信息,所述施工深度信息包括最大开挖深度;

则将所述最大开挖深度与所述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进行比对,若所述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大于所述最大开挖深度,则将所述孤立管线从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否则,对孤立管线进行区别标记并将孤立管线保留在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

孤立管线为独立存在且完整分布在施工区域范围内的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所述目标管线为孤立管线包括:分别计算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管线点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最小值、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剩余管线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最小值以及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三距离最小值;

若所述第一距离最小值、第二距离最小值以及第三距离最小值均大于预设的标准距离值,则判定所述目标管线为孤立管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管线包括断头管线;

所述根据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包括:分别确定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

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仅一端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另一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则判定所述目标管线为断头管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管线包括异常管线;

所述根据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包括:分别确定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

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仅一端与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另一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则判定所述目标管线为异常管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包括:若获取到施工方输入的施工深度信息,所述施工深度信息包括最大开挖深度;则将埋设深度大于所述最大开挖深度的管线从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并输出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6.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施工信息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与待施工区域对应的施工位置信息;

管线信息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所述施工位置范围内的管线分布信息,所述管线分布信息包括不同管线的位置信息及埋设深度;

立体模型建立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施工位置信息及管线分布信息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管线点信息处理模块(304),用于获取预设在管线点数据库内的管线点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管线点位置信息添加到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

废弃管线识别模块(305),用于根据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

立体模型输出模块(306),用于将废弃管线从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并输出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弃管线包括孤立管线;废弃管线识别模块(305)具体用于分别确定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任何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则判定目标管线为孤立管线;

立体模型输出模块(306)具体用于若获取到施工方输入的施工深度信息,施工深度信息包括最大开挖深度;则将最大开挖深度与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进行比对,若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大于最大开挖深度,则将孤立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否则,对孤立管线进行区别标记并将孤立管线保留在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

孤立管线为独立存在且完整分布在施工区域范围内的管线。

7.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说明书 :

地下管线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城市能量输送、物质传输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0003] 施工方在需要对某一施工区域进行施工之前,需要首先探测出施工区域范围内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以及检修井、通信井、消防栓、阀门等管线点的分布情况,继而根据地下管线及管线点的分布情况设计新铺设地下管线的铺设位置及路线。
[0004]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的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施工区域下方可能会存在已经停止使用的废弃管线,而探测人员在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时仅能探测到管线所处的位置,难以辨别管线是否属于废弃管线,进而导致探测人员给出的地下管线分布图中往往包含有废弃管线,导致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有助于提高施工区域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与待施工区域对应的施工位置信息;
[0007] 获取所述施工位置范围内的管线分布信息,所述管线分布信息包括不同管线的位置信息及埋设深度;
[0008] 根据所述施工位置信息及管线分布信息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0009] 获取预设在管线点数据库内的管线点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管线点位置信息添加到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
[0010] 根据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
[0011] 将废弃管线从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并输出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00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测之后,根据施工位置信息及管线分布信息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继而识别出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的废弃管线并将废弃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之后将剔除废弃管线后的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输出给施工方,降低了废弃管线对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干扰,使得施工方无需额外对废弃管线进行鉴别,从而提升了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
[0013]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废弃管线包括孤立管线;
[0014] 所述根据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包括:
[0015] 分别确定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
[0016] 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任何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则判定所述目标管线为孤立管线。
[001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孤立管线与剩余管线、管线点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均不存在重合点,也即孤立管线为单独存在且无法构成闭环管线的废弃管线,将孤立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减少了废弃管线对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干扰,提升了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
[0018]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判定所述目标管线为孤立管线包括:
[0019] 分别计算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管线点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最小值、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剩余管线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最小值以及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三距离最小值;
[0020] 若所述第一距离最小值、第二距离最小值以及第三距离最小值均大于预设的标准距离值,则判定所述目标管线为孤立管线。
[002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根据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初步判定某一管线为孤立管线后,通过计算第一距离最小值、第二距离最小值以及第三距离最小值的方式再次对孤立管线进行核对,仅将第一距离最小值、第二距离最小值以及第三距离最小值均大于预设的标准距离值的管线最终判定为孤立管线,减少了由于地下管线存在检测误差等原因导致正常管线被误判为孤立管线的可能,从而提升了识别孤立管线时的准确度。
[0022]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将废弃管线从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包括:
[0023] 若获取到施工方输入的施工深度信息,所述施工深度信息包括最大开挖深度;
[0024] 则将所述最大开挖深度与所述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进行比对,若所述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大于所述最大开挖深度,则将所述孤立管线从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否则,对孤立管线进行区别标记并将孤立管线保留在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
[002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不大于最大开挖深度,也即孤立管线所在的位置可能位于开挖范围内,此时对孤立管线进行区别标记并将孤立管线保留在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设置,使得施工方可以便捷的获知孤立管线所处的位置,继而在设计新铺设地下管线的铺设位置及路线时,可以借用孤立管线进行铺设,从而使得孤立管线可以被有效利用且有助于降低新铺设地下管线的施工成本。
[0026]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废弃管线包括断头管线;
[0027] 所述根据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包括:
[0028] 分别确定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
[0029] 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仅一端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另一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则判定所述目标管线为断头管线。
[003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断头管线仅一端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另一端与管线点以及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均不存在重合点;也即断头管线为一端闲置无法构成闭环管线的废弃管线,将断头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减少了废弃管线对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干扰,提升了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
[0031]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废弃管线包括异常管线;
[0032] 所述根据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包括:
[0033] 分别确定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
[0034] 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仅一端与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另一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则判定所述目标管线为异常管线。
[003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异常管线仅一端与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另一端与剩余管线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均不存在重合点;也即异常管线为一端闲置无法构成闭环管线的废弃管线,将异常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减少了废弃管线对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干扰,提升了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
[0036]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输出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包括:
[0037] 若获取到施工方输入的施工深度信息,所述施工深度信息包括最大开挖深度;则将埋设深度大于所述最大开挖深度的管线从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并输出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003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施工方来说,埋设深度大于最大开挖深度的管线属于无需考虑的数据;将埋设深度大于最大开挖深度的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的设置,具有自动将无效数据剔除的效果,降低了施工方在设计新铺设地下管线的铺设位置及路线时的工作量,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
[0039]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包括:施工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待施工区域对应的施工位置信息;
[0040] 管线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施工位置范围内的管线分布信息,所述管线分布信息包括不同管线的位置信息及埋设深度;
[0041] 立体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施工位置信息及管线分布信息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0042] 管线点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在管线点数据库内的管线点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管线点位置信息添加到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
[0043] 废弃管线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
[0044] 立体模型输出模块,用于将废弃管线从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并输出所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004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测之后,根据施工位置信息及管线分布信息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继而识别出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的废弃管线并将废弃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之后将剔除废弃管线后的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输出给施工方,降低了废弃管线对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干扰,使得施工方无需额外对废弃管线进行鉴别,从而提升了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
[0046]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047]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048]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49] 1.在对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测之后,根据施工位置信息及管线分布信息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继而识别出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的废弃管线并将废弃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之后将剔除废弃管线后的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输出给施工方,降低了废弃管线对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干扰,使得施工方无需额外对废弃管线进行鉴别,从而提升了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
[0050] 2.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不大于最大开挖深度,也即孤立管线所在的位置可能位于开挖范围内,此时对孤立管线进行区别标记并将孤立管线保留在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设置,使得施工方可以便捷的获知孤立管线所处的位置,继而在设计新铺设地下管线的铺设位置及路线时,可以借用孤立管线进行铺设,从而使得孤立管线可以被有效利用且有助于降低新铺设地下管线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51]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下管线探测方法的流程图。
[0052]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废弃管线的示意图。
[0053]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下管线探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0054] 附图标记:301、施工信息获取模块;302、管线信息获取模块;303、立体模型建立模块;304、管线点信息处理模块;305、废弃管线识别模块;306、立体模型输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管线分布数据处理系统,管线分布数据处理系统借助BIM建模系统或者三维制图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建模;管线分布数据处理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施工位置信息以及管线分布信息,利用三维建模的方式自动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也即地下管线在施工区域内的空间位置映射模型,继而管线分布处理系统可以将处理后的管线分布立体模型通过电脑显示器等显示设备进行显示,以供施工方参考。
[0057]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 S10,获取与待施工区域对应的施工位置信息。
[0059] 具体来说,施工区域的位置信息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施工区域所处的位置提前录入,可以为施工区域对应的边缘区域上多个点的经纬度信息,施工区域为多个点依次连线围成的区域,根据施工区域边缘区域上多个点的经纬度信息可以确定施工区域的位置。
[0060] S20,获取施工位置范围内的管线分布信息。
[0061] 具体来说,管线分布信息为管线探测方在施工区域范围内实际探测得出,管线分布信息包括不同管线的位置信息以及埋设深度。
[0062] S30,根据施工位置信息及管线分布信息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0063] 具体来说,首先根据施工位置信息建立施工区域的立体模型,也即施工区域地面之下的立体模型;继而根据管线分布信息确定不同管线在施工区域内的位置分布,并在对应位置建立管线的立体模型构成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也即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与现实中管线在施工区域的分布情况相互对应。
[0064] S40,获取预设在管线点数据库内的管线点位置信息,并将管线点位置信息添加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
[0065] 具体来说,检修井、通信井、消防栓、阀门等管线点的位置信息可以由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后得出,并预先存储在管线点数据库内;在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之后,根据管线点的位置信息对应将管线点的模型添加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也即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为管线点及地下管线在施工区域内的虚拟映射。
[0066] S50,自动识别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的废弃管线。
[0067] 具体来说,在将管线点数据对应添加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之后,自动根据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考虑到正常的管线通常为闭环管线,也即管线两端均有对应的连接点,例如,管线的一端连接在阀门,另一端连接至消防栓等等;因此,废弃管线的判定标准为无法构成闭环的管线;由于部分管线可能延伸至施工区域之外,对于延伸至施工区域之外的管线端部视为存在连接点的闭环。
[0068] 结合图2,废弃管线包括孤立管线、断头管线和异常管线;
[0069] 废弃管线的识别步骤具体如下:
[0070] 分别确定出目标管线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目标管线为所有管线中任意一个管线、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区域;
[0071] 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任何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也即目标管线整体位于施工区域内且目标管线的两端均为开环的状态;则判定目标管线为孤立管线;需要说明的是,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是指位置区域对应的经纬度信息存在重合点,也即只要存在一个点的经纬度信息相同即判定两个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
[0072] 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仅一端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另一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也即目标管线部分位于施工区域内,目标管线一端为因延伸出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而构成的闭环,而目标管线位于施工区域内的另一端为开环状态;则判定目标管线为断头管线。
[0073] 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仅一端与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另一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也即管线整体位于施工区域内,但仅一端为闭环,另一端为开环状态;则判定目标管线为异常管线。
[0074] 管线沿水平方向的端部延伸出施工区域视为该端部闭环、管线端部与管线点的位置区域重合,视为该端部因与管线点连接而闭环,例如管线一端与通信井的位置区域重合,对应的现实情况为管线与通信井相连;管线端部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视为该端部因与其他管线相连通而闭环。
[0075] S60,将废弃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并输出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0076] 具体来说,废弃管线为施工方设计新铺设地下管线的铺设位置及路线时,可以不用考虑是否存在挖断等情况造成损失的管线,剔除无法构成闭环的废弃管线,仅将有效管线保留在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的设置,降低了废弃管线对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干扰,使得施工方在设计新铺设管线的铺设位置及路线时,无需额外对废弃管线进行鉴别,从而提升了地下管线探测结果的可参考性;同时,剔除废弃管线的设置还使得施工方在设计新铺设管线的铺设位置及路线时,可以有更多的可选择的设计路线及方案,减少了因规避废弃管线导致施工成本大大增加的可能,降低了施工方设计新铺设管线的铺设位置及路线时的难度及成本。
[0077] 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工作人员在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时,可能会存在由于测量误差导致探测得出的管线沿水平方向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管线沿水平方向实际所在的位置区域存在较大偏差,继而导致正常管线被误判为废弃管线的情况;为了提高识别废弃管线时的准确度;判定管线为废弃管线的步骤可以被具体执行为:
[0078] 在根据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某一待确定的管线为废弃管线之后,分别计算该待确定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管线点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最小值、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剩余管线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最小值以及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三距离最小值;继而将第一距离最小值、第二距离最小值和第三距离最小值与预设的标准距离值进行比对,若第一距离最小值、第二距离最小值以及第三距离最小值均大于预设的标准距离值,则判定该待确定的管线为废弃管线;否则判定该待确定的管线为正常管线。在判定管线是否为废弃管线时,加入标准距离值这一参考标准的设置,减少了由于地下管线存在检测误差等原因导致正常管线被误判为废弃管线的可能,从而提升了识别孤立管线时的准确度。
[0079] 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施工方在待施工区域的施工项目不同时,对应的施工深度可能也不尽相同,埋设深度大于施工所需要开挖深度的管线为施工方可以不用考虑的无效管线,而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存在的无效管线会降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可参考性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可参考性,输出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步骤可以被具体执行为:
[0080] 若未获取到施工方输入的施工深度信息,则直接输出显示已建立的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以供施工方进行参考,施工深度信息包括施工过程中实际需要开挖的最大开挖深度;若获取到施工方输入的施工深度信息,则将不同管线的埋设深度与施工方输入的最大开挖深度进行比对,并在将埋设深度大于最大开挖深度的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之后输出显示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以供施工方参考,从而降低了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的无效管线的占比,进一步提高了管线分布立体模型的可参考性。
[0081] 需要说明的是,若管线未沿水平方向埋设,则将管线最浅的埋设深度视为管线的埋设深度,例如一段埋设在施工区域的管线,距离地面最近处为1m,距离地面最远处为1.5m,则将管线的埋设深度视为1m。
[0082] 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若施工区域内的孤立管线位于预计的施工深度范围内,则存在孤立管线可以被利用进而降低施工成本的情况;将废弃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的步骤可以被具体执行为:
[0083] 若获取到施工方输入的施工深度信息,则在判定某一管线为孤立管线时,将与施工深度信息对应的最大开挖深度与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进行比对,若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大于最大开挖深度,则将孤立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否则,对孤立管线进行区别标记并将孤立管线保留在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以便于施工方可以在查看管线分布立体图时,根据区别标记快速找到孤立管线的位置,进而施工方在设计新铺设管线的铺设位置及路线时,可以考虑将孤立管线作为新铺设管线的一部分;例如,若孤立管线的外部管道依旧可使用,则可以直接使用孤立管线的外部管道;若孤立管线的外部管道不可用,则可以通过将孤立管线整体挖出的方式,快速实现坑道的开挖,也即利用孤立管线所在处的坑道,从而达到了对孤立管线进行废物利用的效果,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施工区域下方的孤立管线的数量,另一方面,借助孤立管线进行铺设的方式还具有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
[0084] 需要说明的是,孤立管线具备再次利用的原因在于:孤立管线为独立存在且完整分布在施工区域范围内的管线,孤立管线具有可直接利用孤立管线外部管道,或者整体将孤立管道挖出以利用孤立管线所在坑道的条件,因此,仅对符合条件的孤立管线进行区别标记。
[0085]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地下管线探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并且图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086] 基于上述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
[0087] 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0088] 施工信息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与待施工区域对应的施工位置信息;
[0089] 管线信息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施工位置范围内的管线分布信息,管线分布信息包括不同管线的位置信息及埋设深度;
[0090] 立体模型建立模块303,用于根据施工位置信息及管线分布信息建立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0091] 管线点信息处理模块304,用于获取预设在管线点数据库内的管线点位置信息,并将管线点位置信息添加到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
[0092] 废弃管线识别模块305,用于根据管线分布立体模型内管线与管线点的位置关系、管线与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管线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区域的位置关系识别出废弃管线;
[0093] 立体模型输出模块306,用于将废弃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并输出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0094] 在一个实施例中,弃管线包括孤立管线;废弃管线识别模块305具体用于分别确定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任何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则判定目标管线为孤立管线。
[0095] 在一个实施例中,废弃管线识别模块305还用于分别计算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管线点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最小值、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剩余管线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最小值以及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之间的第三距离最小值;若第一距离最小值、第二距离最小值以及第三距离最小值均大于预设的标准距离值,则判定目标管线为孤立管线。
[0096] 在一个实施例中,立体模型输出模块306具体用于若获取到施工方输入的施工深度信息,施工深度信息包括最大开挖深度;则将最大开挖深度与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进行比对,若孤立管线的埋设深度大于最大开挖深度,则将孤立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否则,对孤立管线进行区别标记并将孤立管线保留在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
[0097] 在一个实施例中,弃管线包括断头管线;废弃管线识别模块305具体用于分别确定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仅一端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另一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则判定目标管线为断头管线。
[0098] 在一个实施例中,废弃管线包括异常管线;废弃管线识别模块305具体用于分别确定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管线点位置区域以及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若目标管线两端对应的位置区域仅一端与管线点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另一端对应的位置区域未与剩余管线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且未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边缘对应的位置区域存在重合点,则判定目标管线为异常管线。
[0099] 在一个实施例中,立体模型输出模块306还用于若获取到施工方输入的施工深度信息,施工深度信息包括最大开挖深度;则将埋设深度大于最大开挖深度的管线从管线分布立体模型中剔除并输出管线分布立体模型。
[0100]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设备。
[0101] 具体来说,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地下管线探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102]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103] 具体来说,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地下管线探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0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