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564135.5

文献号 : CN11493320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文涛刘云飞李凯李明彭开宇罗义华杨少春武抒理张永清单长孝余汉伟李延军余刚郑映红徐鹏飞

申请人 :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绳收绳机,公开了一种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尾绳收绳机的装配:将尾绳收绳机中的机架(1)、绕线盘(2)以及动力机构(3)装配构成尾绳收绳机;步骤二、尾绳收绳机的使用:将线缆一端连在绕线盘(2)上,启动动力机构(3)使得绕线盘(2)转动实现对线缆的收卷;步骤三、待绕线盘步骤四、将拆下后的绕线盘(2)中心的动力输出轴(203)从绕线盘(2)中拆除,得到绕有线缆的绕线部(205)。本发明通过合理化设计尾绳收绳机中各个模块之间的装配和拆卸方式,使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2)收卷完成后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拆下;

权利要求 :

1.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尾绳收绳机的装配:将尾绳收绳机中的机架(1)、绕线盘(2)以及动力机构(3)装配构成尾绳收绳机;

步骤二、尾绳收绳机的使用:将线缆一端连在绕线盘(2)上,启动动力机构(3)使得绕线盘(2)转动实现对线缆的收卷;

步骤三、待绕线盘(2)收卷完成后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拆下;

步骤四、将拆下后的绕线盘(2)中心的动力输出轴(203)从绕线盘(2)中拆除,得到绕有线缆的绕线部(205);

所述的尾绳收绳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处的绕线盘(2)以及用于驱动绕线盘(2)绕线的动力机构(3),绕线盘(2)两端分别设有均与绕线盘(2)回转中心同轴的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机架(1)两侧均设有分别与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可拆卸连接的轴端安装结构(4),动力机构(3)可拆卸的设置于机架(1)上且与动力输出轴端(201)连接,步骤一中装配时将绕线盘(2)两端通过轴端安装结构(4)安装在机架(1)上,将动力机构(3)安装于机架(1)上且与动力输出轴端(201)连接;

轴端安装结构(4)包括轴端安装座(401),轴端安装座(401)设有朝向一侧开口且深度方向水平设置的轴端安装槽(402),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均能够自对应的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伸入或移出对应的轴端安装槽(402),轴端安装座(401)处设有对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在轴端安装槽(402)内分别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轴向限位部和径向限位部;所述轴向限位部为设置于轴端安装槽(402)的槽壁上且沿轴端安装槽(402)槽壁边缘设置的限位挡块(403),所述径向限位部为设置于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且轴向垂直于轴端安装槽(402)深度方向的限位螺栓(406);

机架(1)包括用于安装绕线盘(2)的机架本体(101),绕线盘(2)水平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机架本体(101)上,机架本体(101)包括支撑支架(102)和拆卸支架(103),支撑支架(102)的下端面形成水平支撑面(104),拆卸支架(103)下端面形成向上倾斜的拆卸支撑面(105),拆卸支撑面(105)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绕线盘(2)设置于支撑支架(102)上端面上且位于支撑支架(102)的靠近拆卸支架(103)的端部;

步骤三中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拆卸时,先解除绕线盘(2)两端的限位,然后使得拆卸支撑面(105)由倾斜面转动至水平面,此时绕线盘(2)即能够在其自身重力以及操作人员施力共同作用下从机架(1)上被拆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轴端安装槽(402)的深度方向水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绕线盘(2)中部设有与绕线盘回转中心同轴设置的动力输出轴(203),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分别由动力输出轴(203)的两端构成,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均设有轴承(204),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均通过轴承(204)转动的设置于对应的轴端安装座(4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限位挡块(403)为一块,限位挡块(403)与所述槽壁共同构成对所述轴承(204)一侧进行限位的L形限位槽(40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限位挡块(403)为两块,限位挡块(403)中其中一块或者两块均与轴端安装槽(402)的槽壁可拆卸连接,两个限位挡块(403)与所述槽壁共同构成对所述轴承(204)两侧进行限位的U形限位槽(4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限位螺栓(406)的螺帽部设有扳手插接孔(4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设有外倒角(4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3)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安装板(301)和用于驱动绕线盘(2)转动的驱动部(302),驱动部(302)包括驱动本体(303),驱动本体(303)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端(201)相互插接且周向限位,驱动本体(303)安装在安装板(301)上且可沿动力输出轴端(201)轴向与安装板(301)脱离;

步骤一中动力机构(3)安装时将其沿动力输出轴端(201)轴向安装在安装板(301)上且使得驱动本体(303)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端(201)相互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本体(303)与安装板(301)之间设有用于限制驱动本体(303)移出安装板(301)的限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本体(303)包括驱动电机(304)和与驱动电机(304)连接的减速机(305),减速机(305)包括减速机外壳(306),安装板(301)包括安装底板(307),安装底板(307)的上端面上设有长度方向沿绕线盘(2)轴端轴向设置的滑块(308)或滑槽(309),减速机外壳(306)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滑块(308)或滑槽(309)配合的滑槽(309)或滑块(30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滑槽(309)和滑块(308)分别为燕尾槽和燕尾槽滑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限位件为设置于减速机外壳(306)与安装底板(307)之间的限位螺杆,限位螺杆设置于驱动本体(303)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板(301)还包括与安装底板(307)垂直设置的安装侧板(310),安装侧板(310)与减速机外壳(306)的侧壁之间也通过与安装底板(307)上相同结构的滑槽(309)和滑块(308)配合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减速机外壳(306)与安装侧板(310)之间也设有由限位螺杆构成的限位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安装底板(307)或安装侧板(310)上设有螺纹孔(311),减速机外壳(306)的端面上设有开口滑槽(312),开口滑槽(312)自减速机外壳(306)端面沿绕线盘(2)轴端轴向延伸,开口滑槽(312)的底面构成与限位件配合对驱动本体(303)在安装板(301)内限位的轴向限位面(313)。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本体(303)的输出端设有截面为多边形的且供动力输出轴端(201)插接配合的插接槽(314),动力输出轴端(201)的截面与插接槽(314)的截面形状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绕线盘(2)包括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部(205),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为可拆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203)上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绕线盘连接板(206),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分别穿出两块绕线盘连接板(206)且通过两块绕线盘连接板(206)分别与绕线部(205)的两端可拆卸式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绕线部(205)包括两个相对且均与动力输出轴(203)同轴设置的内圆环(207),两内圆环(207)之间通过多根圆环连接杆(208)连接,内圆环(207)内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块(209),绕线盘连接板(206)的边缘部向外延伸有与连接块(209)对应设置的凸出连接部(210),连接块(209)与凸出连接部(210)之间通过可拆连接件(211)连接,凸出连接部(210)能够于相邻连接块(209)之间穿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绕线盘连接板(206)包括与动力输出轴(203)相对固定的固定连接板(212)和能够在动力输出轴(203)上滑动的活动连接板(213),固定连接板(212)和活动连接板(213)均通过插销(214)连接于连接块(209)上,动力输出轴(203)上设有与活动连接板(213)配合用于使连接块(209)与凸出连接部(210)之间保持插接状态的限位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绕线部(205)设置于固定连接板(212)和活动连接板(213)之间,凸出连接部(210)或连接块(209)上设有供插销(214)一端插入的插销孔(215),插销(214)另一端固定在相对应的凸出连接部(210)或连接块(209)上,绕线部(205)上与活动连接板(213)连接的连接块(209)与限位部共同对活动连接板(213)进行轴向限位。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203)的伸出活动连接板(213)的端部设有外螺纹,限位部为螺纹连接在动力输出轴(203)上的限位螺母(216),限位螺母(216)能够压紧在活动连接板(213)上与凸出连接部(210)共同对活动连接板(213)进行轴向限位。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插销(214)的与插销孔(215)配合的端部向内收缩形成环形台阶(217),插销(214)插入插销孔(215)内时凸出连接部(210)或连接块(209)端面抵紧在环形台阶(217)的阶梯面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绕线盘(2)还包括与内圆环(207)同心设置的外圆环(218),同心设置的内圆环(207)与外圆环(218)之间通过多根圆环连接柱(219)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支撑支架(102)和拆卸支架(103)一体成型。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5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支撑支架(102)包括水平支撑框(106),水平支撑面(104)由水平支撑框(106)底面所在的平面构成,水平支撑框(106)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且向上延伸的支撑柱(107),两侧的支撑柱(107)的上端部均设有安装部(108),绕线盘(2)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两侧的安装部(108)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安装部(108)包括设置于支撑柱(107)上端部且水平设置的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第一机架连接杆(109)上设有用于安装绕线盘(2)的绕线盘安装板(110)。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拆卸支架(103)包括一端连接在水平支撑框(106)上,另一端倾斜向上设置的倾斜框(111),拆卸支撑面(105)由倾斜框(111)底面所在的平面构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水平支撑框(106)与倾斜框(111)均为由多根框架连杆构成的矩形框架,倾斜框(111)的远离水平支撑框(106)的端部所在的框架连杆构造成外力施力杆(112)。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的两端与水平支撑框(106)和倾斜框(111)分别连接有第二机架连接杆(113)和第三机架连接杆(114)。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机架连接杆(1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端部,另一端连接在水平支撑框(106)的远离倾斜框(111)的端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机架连接杆(11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端部,另一端连接在倾斜框(111)的远离水平支撑框(106)的端部。

说明书 :

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绳收绳机,尤其涉及了一种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0002] 电力施工中所使用的机动绞磨尾绳收绳机,通常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机架处的排线机构、动力机构、绕线盘和控制系统。实际使用时,线缆经排线机构接入绕线盘,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动力机构对绕线盘的驱动,进而实现尾绳的收卷。
[0003] 现有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尾绳收绳机中各个模块之间的拆卸、安装结构仍然较为复杂,如专利公布号CN 114291646 A,申请日2021年12月14日,专利申请名称为一种机动绞磨尾绳收绳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其对于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各个模块之间的装配、拆卸结构较为复杂,继而使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仍然需要耗费较大的力以及较多的时间完成施工。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尾绳收绳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 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7] 步骤一、尾绳收绳机的装配:将尾绳收绳机中的机架、绕线盘以及动力机构装配构成尾绳收绳机;
[0008] 步骤二、尾绳收绳机的使用:将线缆一端连在绕线盘上,启动动力机构使得绕线盘转动实现对线缆的收卷;
[0009] 步骤三、待绕线盘收卷完成后将绕线盘从机架上拆下;
[0010] 步骤四、将拆下后的绕线盘中心的动力输出轴从绕线盘中拆除,得到绕有线缆的绕线部。
[0011] 本施工工法中能够将尾绳收绳机的几大部件均能够拆卸,且拆下后的绕线盘内部的动力输出轴也同样能够从绕线盘中拆除,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绕线部绕线后的重量,便于后续的搬运,有效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施工时间。
[0012] 作为优选,所述的尾绳收绳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处的绕线盘和用于驱动绕线盘绕线的动力机构,绕线盘两端分别设有均与绕线盘回转中心同轴的动力输出轴端和转动配合轴端,机架两侧均设有分别与动力输出轴端和转动配合轴端可拆卸连接的轴端安装结构,动力机构可拆卸的设置于机架上且与动力输出轴端连接,步骤一中装配时将绕线盘两端通过轴端安装结构安装在机架上,将动力机构安装于机架上且与动力输出轴端连接。尾绳收绳机中各个模块之间能够拆接,能够有效降低搬运强度。
[0013] 作为优选,轴端安装结构包括轴端安装座,轴端安装座设有朝向一侧开口的轴端安装槽,动力输出轴端和转动配合轴端均能够自对应的轴端安装槽的开口处伸入或移出对应的轴端安装槽,轴端安装座处设有对动力输出轴端和转动配合轴端在轴端安装槽内分别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轴向限位部和径向限位部。绕线盘通过轴端安装座安装在机架上,且通过轴端安装槽、轴向限位部和径向限位部的配合实现两端限位,该种装配方式简单、拆装均较为方便,所涉及到的装配零部件较少。
[0014] 作为优选,轴端安装槽的深度方向水平设置。水平设置的轴端安装槽能够使得在对绕线盘进行拆卸时水平将绕线盘移出,相较于竖直向上移出绕线盘能够更加省时省力。
[0015] 作为优选,绕线盘中部设有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端和转动配合轴端分别由动力输出轴的两端构成,动力输出轴端和转动配合轴端均通过轴承转动的设置于对应的轴端安装座内。
[0016] 作为优选,轴端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沿所述轴端安装槽槽壁边缘设置的限位挡块,限位挡块构成对所述轴承轴向限位的轴向限位部。
[0017] 作为优选,限位挡块为一块,限位挡块与所述槽壁共同构成对所述轴承一侧进行限位的L形限位槽。
[0018] 作为优选,限位挡块为两块,限位挡块中其中一块或者两块均与轴端安装槽的槽壁可拆卸连接,两个限位挡块与所述槽壁共同构成对所述轴承两侧进行限位的U形限位槽。两块限位挡块构成的U形限位槽能够实现对轴承两侧的限位,使得绕线盘端部的安装更加稳定性。
[0019] 作为优选,轴端安装槽的开口处设有轴向垂直于轴端安装槽深度方向的限位螺栓,限位螺栓构成对所述轴承径向限位的径向限位部。通过限位螺栓的形式形成径向限位,限位结构简单,在对绕线盘进行拆卸时也更加便捷、快速。
[0020] 作为优选,限位螺栓的螺帽部设有扳手插接孔。扳手插接孔的设置能够方便施工人员对限位螺栓进行操作,以实现对轴端安装槽的限位或解除限位。
[0021] 作为优选,轴端安装槽的开口处设有外倒角,外倒角的设置能够使得绕线盘轴端出入轴端安装槽更加方便。
[0022] 作为优选,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安装板和用于驱动绕线盘转动的驱动部,驱动部包括驱动本体,驱动本体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端相互插接且周向限位,驱动本体安装在安装板上且可沿动力输出轴端轴向与安装板脱离,动力机构安装时将其沿动力输出轴端轴向安装在安装板上且使得驱动本体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端相互插接。动力机构可拆卸的安装在机架上且与绕线盘的动力输出轴端插接连接,从而便于动力机构与机架以及绕线盘之间的分离,实现动力机构的单独搬运,单独装配,且插接的方式能够使得动力机构的拆卸和装配很方便。
[0023] 作为优选,驱动本体与安装板之间设有用于限制驱动本体移出安装板的限位件。限位件的设置能够保证动力机构在机架上安装的稳定性。
[0024] 作为优选,驱动本体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减速机,减速机包括减速机外壳,安装板包括安装底板,安装底板的上端面上设有长度方向沿绕线盘轴端轴向设置的滑块或滑槽,减速机外壳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滑块或滑槽配合的滑槽或滑块。驱动本体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实现在安装底板上的连接,从而便于驱动本体的拆装以及与绕线盘轴端的插接,该种安装方式简单、方便,拆卸快速、便捷,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时间。
[0025] 作为优选,滑槽和滑块分别为燕尾槽和燕尾槽滑块。燕尾槽和燕尾槽滑块的形状设置还能够起到垂直于动力输出轴轴向的限位作用,以使得动力机构的安装更加稳定。
[0026] 作为优选,限位件为设置于减速机外壳与安装底板之间的限位螺杆,限位件设置于驱动本体的端部。限位螺杆实现对动力机构在安装板上的限位,以保证动力机构安装稳定性。
[0027] 作为优选,安装部还包括与安装底板垂直设置的安装侧板,安装侧板与减速机外壳的侧壁之间也通过与安装底板上相同结构的滑槽和滑块配合连接。通过安装侧板的设置进一步提升动力机构的安装稳定性以及拆卸稳定性。
[0028] 作为优选,减速机外壳与安装侧板之间也设有由限位螺杆构成的限位件。
[0029] 作为优选,安装底板或安装侧板上设有螺纹孔,减速机外壳的端面上设有开口滑槽,开口滑槽自减速机外壳端面沿绕线盘轴端轴向延伸,开口滑槽的底面构成对驱动本体在安装板内的轴向限位面。开口滑槽的设置能够使得动力机构拆卸时无需完全将限位螺杆从安装板拆除,只需要退出开口滑槽,即可实现动力机构与安装板之间的拆装,减小限位螺杆丢失风险。
[0030] 作为优选,驱动本体的输出端设有截面为多边形的且供动力输出轴端插接配合的插接槽,动力输出轴端的截面与插接槽的截面形状相同,实现两者的周向限位,继而实现驱动本体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
[0031] 作为优选,绕线盘包括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部,绕线部内设有与绕线部回转中心线同轴设置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两端均伸出绕线部且构成动力输出轴端和转动配合轴端,动力输出轴与绕线部为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搬运绕线盘时可以将其中部的动力输出轴拆除,尽可能的减小绕线盘的搬运重量,降低搬运强度。
[0032] 作为优选,动力输出轴上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绕线盘连接板,动力输出轴端和转动配合轴端分别穿出两块绕线盘连接板且通过两块绕线盘连接板分别与绕线部的两端可拆卸式连接。两端连接板的设置能够使得动力输出轴与绕线盘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0033] 作为优选,绕线部包括两个相对且均与动力输出轴同轴设置的内圆环,两内圆环之间通过多根圆环连接杆连接,内圆环内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块,绕线盘连接板的边缘部向外延伸有与连接块对应设置的凸出连接部,连接块与凸出连接部之间通过可拆连接件连接,凸出连接部能够于相邻连接块之间穿过,从而实现动力输出轴带动绕线盘连接板从绕线部中部抽出。
[0034] 作为优选,绕线盘连接板包括与动力输出轴相对固定的固定连接板和能够在动力输出轴上滑动的活动连接板,固定连接板和活动连接板均通过插销连接于连接块上,动力输出轴上设有与活动连接板配合用于使连接块与凸出连接部之间保持插接状态的限位部。
[0035] 作为优选,绕线部设置于固定连接板和活动连接板之间,凸出连接部或连接块上设有供插销一端插入的插销孔,插销另一端固定在相对应的凸出连接部或连接块上,绕线部上与活动连接板连接的连接块与限位部共同对活动连接板进行轴向限位。通过插销的形式实现连接板与绕线部之间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只需要限位部一处进行限位即可实现动力输出轴与绕线部之间的装配,拆卸时同样只需要解除限位部,其他部之间即可脱离插销孔实现拆除。
[0036] 作为优选,动力输出轴的伸出活动连接板的端部设有外螺纹,限位部为螺纹连接在动力输出轴上的限位螺母,限位螺母能够压紧在活动连接板上与凸出连接部共同对活动连接板进行轴向限位。限位部设计为限位螺母,只需要正向或反向旋限位螺母即可实现限位或解除限位。
[0037] 作为优选,插销的与插销孔配合的端部向内收缩形成环形台阶,插销插入插销孔内时凸出连接部或连接块端面抵紧在环形台阶的阶梯面上。阶梯面的设置能够使得插接过程更加稳定,且能够使得绕线盘连接板与绕线部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以使得对于动力输出轴的拆装预留更多的空间,更便捷的实现对动力输出轴的拆装。
[0038] 作为优选,绕线盘还包括与内圆环同心设置的外圆环,同心设置的内圆环与外圆环之间通过多根圆环连接柱连接。圆环连接柱与外圆环的设置能够起到对绕线部上线缆的阻挡作用。
[0039] 作为优选,机架包括用于安装绕线盘的机架本体,绕线盘水平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机架本体上,机架本体包括支撑支架和拆卸支架,支撑支架的下端面形成水平支撑面,拆卸支架下端面形成向上倾斜的拆卸支撑面,拆卸支撑面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绕线盘设置于支撑支架上端面上且位于支撑支架的靠近拆卸支架的端部;
[0040] 步骤三中将绕线盘从机架上拆卸时,先解除绕线盘两端的限位,然后使得拆卸支撑面由倾斜面转动至水平面,此时绕线盘即能够在其自身重力以及操作人员施力共同作用下从机架上被拆下。
[0041] 作为优选,支撑支架和拆卸支架一体成型,结构整体稳定性更强。
[0042] 作为优选,支撑支架包括水平支撑框,水平支撑面由水平支撑框底面所在的平面构成,水平支撑框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且向上延伸的支撑柱,两侧的支撑柱的上端部均设有安装部,绕线盘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两侧的安装部上。
[0043] 作为优选,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支撑柱上端部且水平设置的第一机架连接杆,第一机架连接杆上设有用于安装绕线盘的绕线盘安装板。绕线盘安装板的设置能够保证绕线盘两端的安装稳定性。
[0044] 作为优选,拆卸支架包括一端连接在水平支撑框上,另一端倾斜向上设置的倾斜框,拆卸支撑面由倾斜框底面所在的平面构成。
[0045] 作为优选,水平支撑框与倾斜框均为由多根框架连杆构成的矩形框架,倾斜框的远离水平支撑框的端部所在的框架连杆构造成外力施力杆。外力施力杆的设置给操作人员提供施力部位,使得倾斜框转动成水平框,继而使得拆卸时绕线盘能够更轻松的从机架上被拆下。
[0046] 作为优选,第一机架连接杆的两端与水平支撑框和倾斜框分别连接有第二机架连接杆和第三机架连接杆。
[0047] 作为优选,第二机架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连接杆端部,另一端连接在水平支撑框的远离倾斜框的端部。
[0048] 作为优选,第三机架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连接杆端部,另一端连接在倾斜框的远离水平支撑框的端部。
[0049] 第二机架连接杆和第三机架连接杆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整个机架整体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以保证机架能够对绕线盘稳定支撑。
[0050]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51] 本发明通过合理化设计尾绳收绳机中各个模块之间的装配和拆卸方式,使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节省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005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尾绳收绳机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2是图1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3是图1中绕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4是图3中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5是图3中动力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6是图1中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7是图6中动力部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8是图6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9是图1中轴端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61]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轴端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63] 实施例1
[0064] 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如图1‑图9所示,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5] 步骤一、尾绳收绳机的装配:将尾绳收绳机中的机架1、绕线盘2以及动力机构3装配构成尾绳收绳机;
[0066] 步骤二、尾绳收绳机的使用:将线缆一端连在绕线盘2上,启动动力机构3使得绕线盘2转动实现对线缆的收卷;
[0067] 步骤三、待绕线盘2收卷完成后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拆下;
[0068] 步骤四、将拆下后的绕线盘2中心的动力输出轴203从绕线盘2中拆除,得到绕有线缆的绕线部205。
[0069] 本实施例中尾绳收绳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处的绕线盘2和用于驱动绕线盘2绕线的动力机构3,绕线盘2两端分别设有均与绕线盘2回转中心同轴的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机架1两侧均设有分别与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可拆卸连接的轴端安装结构4,动力机构3可拆卸的设置于机架1上且与动力输出轴端201连接,步骤一中装配时将绕线盘2两端通过轴端安装结构4安装在机架1上,将动力机构3安装于机架1上且与动力输出轴端201连接。
[0070] 本实施例中机架1、绕线盘2以及动力机构3构成尾绳收绳机的三大组成部件分,装配之前三大部件各自分离,使得对于尾绳收绳机的搬运更加轻便,减少施工人员作业强度。装配过程中先将绕线盘2两端的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对应安装在机架1上,然后将动力机构3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将动力机构3与动力输出轴端201配合连接,最后将动力机构3进行限位固定,即实现了尾绳收绳机的装配。
[0071] 本实施例中轴端安装结构4包括轴端安装座401,轴端安装座401设有朝向一侧开口且深度方向水平设置的轴端安装槽402,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均能够自对应的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伸入或移出对应的轴端安装槽402,轴端安装座401处设有对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在轴端安装槽402内分别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轴向限位部和径向限位部,径向限位部设置于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
[0072] 绕线盘2中部设有动力输出轴203,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分别由动力输出轴203的两端构成,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均通过轴承204转动的设置于对应的轴端安装座401内。
[0073] 绕线盘2通过两端的轴端连接在轴端安装槽402内实现绕线盘2在机架1上的装配,其通过轴向限位部和径向限位部被限位于轴端安装槽402内且能够在轴端安装槽402内转动,轴承204的设置能够使得轴端在轴端安装槽402内的转动更加稳定。
[0074] 通过一侧开口的轴端安装槽402的形式实现绕线盘2在机架1上的安装,使得装配结构更加简单,装配以及拆卸过程均更加方便,只需要解除轴端限位槽开口处径向限位部的限位即可将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从轴端限位槽内伸入或移出。
[0075] 本实施例中轴端安装槽402的槽壁上设有沿所述轴端安装槽402槽壁边缘设置的限位挡块403,限位挡块403构成对所述轴承204轴向限位的轴向限位部。限位挡块403为一块且与轴端安装槽402的槽壁一体成型或与轴端安装槽402的槽壁可拆卸连接,限位挡块403与所述槽壁共同构成对所述轴承204一侧进行限位的L形限位槽404,一体成型时只需要在轴端安装座401上先加工出L形限位槽404,然后再在L形限位槽404的底面上加工出一端开口的通孔,L形限位槽404底面上未加工通孔的边缘处即构成限位挡块403;可拆卸连接时可通过在轴端安装座401上先开设一端开口的第一U形通孔,然后再在轴端安装槽402的一端面上通过螺丝设置一个盖板,盖板上设置与U形通孔相对且宽度小于U形通孔的第二U形通孔,盖板的内表面与第一U形通孔的侧面构成L形限位槽404,盖板的与第一U形通孔相对的边缘部构成限位挡块403。
[0076] 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设有轴向垂直于轴端安装槽402深度方向的限位螺栓406,限位螺栓406构成对所述轴承204径向限位的径向限位部,限位螺栓406自轴端安装座
401的上端面竖向连接在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对开口处进行限位,轴承204的外侧面抵紧在限位螺栓406的螺杆侧面上,使得穿过轴端安装槽402的轴端能够被径向限位于轴端安装槽402内,通过限位螺栓406的形式实现绕线盘2轴端在轴端安装座401内的限位,该种方式使得对于绕线盘2两端的装配和拆卸均非常简单、方便,能够实现对绕线盘2的快速装配和拆卸。
[0077]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对限位螺栓406的操作,在限位螺栓406的螺帽部设有扳手插接孔407,以实现更好的对限位螺栓406拆卸和装配。
[0078] 另外,为了使得绕线盘2轴端更好的进入或移出轴端安装槽402,在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设有外倒角408,以使绕线盘2更轻松的移入或移出轴端安装槽402,且本实施例中的轴端安装槽402深度方向水平设置,即移出或移入绕线盘2轴端时只需要在水平方向移出或移入,相对于向上移出或移入绕线盘2,水平方向移出或移入能够有效减小因绕线盘2自重而带来的装配或拆卸强度增加的问题。
[0079] 实施例中动力机构3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安装板301和用于驱动绕线盘2转动的驱动部302,驱动部302包括驱动本体303,驱动本体303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端201相互插接且周向限位,继而实现驱动本体303带动动力输出轴203转动,动力输出轴203带动绕线盘2转动;驱动本体303安装在安装板301上且可沿动力输出轴端201轴向与安装板301脱离,动力机构3安装时将其沿动力输出轴端201轴向安装在安装板301上且使得驱动本体303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端201相互插接。
[0080] 动力机构3在机架1上的连接方式采用插接的方式,使其无论是拆卸还是安装均非常方便,同时除了方便动力机构3本身的拆卸和安装,还能够使得动力机构3与动力输出轴203之间的连接和拆分也非常方便,无需设置多余的连接部件,直接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连接。
[0081]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动力机构3与动力输出轴203之间插接且能够周向限位,具体为在驱动本体303的输出端设有截面为多边形的且供动力输出轴端201插接配合的插接槽314,动力输出轴端201的截面形成与插接槽314的截面形状相同,本实施例中设置为正六边形,也可以为正方形等其他非圆形,通过插接槽314与动力输出轴端201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动力机构3带动动力输出轴203转动,且两者的拆卸和装配均非常便捷。
[0082] 另外,驱动本体303与安装板301之间设有用于限制驱动本体303移出安装板301的限位件,限位件为设置于减速机外壳306与安装底板307之间的限位螺杆,限位件设置于驱动本体303的端部,另外为了实现对动力机构3的安装稳定性,安装板301还包括与安装底板307垂直设置的安装侧板310,安装侧板310与减速机外壳306的侧壁之间也通过与安装底板
307上相同结构的滑槽309和滑块308配合连接,在驱动本体303的端部且位于减速机外壳
306与安装侧板310之间也设有由限位螺杆构成的限位件,从而实现对动力机构3在安装板
301上的两侧限位,继而保证动力机构3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83] 具体为安装底板307或安装侧板310上设有螺纹孔311,减速机外壳306的端面上设有开口滑槽312,开口滑槽312自减速机外壳306端面沿绕线盘2轴端轴向延伸,开口滑槽312的底面构成对驱动本体303在安装板301内的轴向限位面313,限位螺杆穿过螺纹孔311和开口滑槽312且与轴向限位面313配合实现对动力机构3的限位,开口滑槽312的设置能够使得动力机构3拆卸时无需完全将限位螺杆从安装板301拆除,只需要退出开口滑槽312,即可实现动力机构3与安装部108之间的拆装,减小限位螺杆丢失风险。
[0084] 本实施例中驱动本体303包括驱动电机304和与驱动电机304连接的减速机305,减速机305包括减速机外壳306,安装部108包括安装底板307,安装底板307的上端面上设有长度方向沿绕线盘2轴端轴向设置的滑块308或滑槽309,减速机外壳306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滑块308或滑槽309配合的滑槽309或滑块308,其中滑槽309和滑块308分别为燕尾槽和燕尾槽滑块,滑槽309与滑块308的配合能够使得动力机构3的装配和拆卸更加稳定性,燕尾滑槽309的设计还能够对动力机构3在安装板301上安装时起到进一步限位作用。
[0085] 本实施例中绕线盘2包括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部205,绕线部205内设有与绕线部205回转中心线同轴设置的动力输出轴203,动力输出轴203两端均伸出绕线部205且分别构成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为可拆卸连接。
[0086] 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之间的连接通过设置于动力输出轴203上的两块相对设置的绕线盘连接板206实现,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分别穿出两块绕线盘连接板206且通过两块绕线盘连接板206分别与绕线部205的两端可拆卸式连接。
[0087] 本实施例中绕线盘2能够将绕线盘2中的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分离,从而使得对线缆收卷后能够尽可能的减小绕线盘2的重量,方便对绕有线缆的绕线部205更轻松的搬运,减小施工人员施工强度。
[0088] 本实施例中绕线部205包括两个相对且均与动力输出轴203同轴设置的内圆环207,两内圆环207之间通过多根圆环连接杆208连接,内圆环207内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块209,绕线盘连接板206的边缘部向外延伸有与连接块209对应设置的凸出连接部210,连接块209与凸出连接部210之间通过可拆连接件211连接,凸出连接部210能够于相邻连接块209之间穿过。
[0089] 其中,绕线盘连接板206包括与动力输出轴203相对固定的固定连接板212和能够在动力输出轴203上滑动的活动连接板213,固定连接板212和活动连接板213均通过插销214连接于连接块209上,动力输出轴203上设有与活动连接板213配合用于使连接块209与凸出连接部210之间保持插接状态的限位部。
[0090] 其中,绕线部205设置于固定连接板212和活动连接板213之间,凸出连接部210或连接块209上设有供插销214一端插入的插销孔215,插销214另一端固定在相对应的凸出连接部210或连接块209上,绕线部205上与活动连接板213连接的连接块209与限位部共同对活动连接板213进行轴向限位。动力输出轴203的伸出活动连接板213的端部设有外螺纹,限位部为螺纹连接在动力输出轴203上的限位螺母216,限位螺母216能够压紧在活动连接板213上与凸出连接部210共同对活动连接板213进行轴向限位。
[0091] 绕线盘连接板206与绕线部205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无需设置多余的紧固件,只需要插接装配,限位螺母216压紧即实现了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之间的装配,装配方式简单,操作便捷,后续拆卸过程也相应较为方便。
[0092] 另外,本实施例中插销214的与插销孔215配合的端部向内收缩形成环形台阶217,插销214插入插销孔215内时凸出连接部210或连接块209端面抵紧在环形台阶217的阶梯面上,阶梯面的设置能够使得插接过程更加稳定,且能够使得绕线盘连接板206与绕线部205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以使得对于动力输出轴203的拆装预留更多的空间,更便捷的实现对动力输出轴203的拆装。
[0093] 本实施例中绕线盘2还包括与内圆环207同心设置的外圆环218,同心设置的内圆环207与外圆环218之间通过多根圆环连接柱219连接,外圆环218能够构成对绕线部205上卷绕的线缆阻挡的挡线部,避免线缆从绕线部205端部脱出。
[0094] 装配时先将动力输出轴203以及其上的固定连接板212自绕线部205的一端穿至另一端,使得绕线部205处于固定连接板212与活动连接板213之间,然后将动力输出轴203两端先固定在机架1上,接着将绕线部205通过插销214先与其外部的固定连接板212插接,然后在将活动连接板213插接在绕线部205的另一外端面上,最后旋紧限位螺母216,使其压紧在活动连接板213上,即实现了绕线部205与动力输出轴203之间的装配。
[0095] 拆卸时先解除限位螺母216的限位,使得活动连接板213脱离绕线部205,然后轴向移动绕线部205,使得绕线部205与固定连接板212脱离插接,最后转动动力输出轴203,使得固定连接板212的凸出连接部210位于绕线部205相应端面的相邻连接块209之间,即可将固定连接板212经绕线部205中部轴向抽出绕线部205,即实现了绕线部205与动力输出轴203之间的拆分。
[0096] 该种 拆卸和装配方式使得绕线盘2的装卸均非常简单、方便,在保证绕线盘2绕线过程中有动力输出轴203保证绕线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能够在搬运过程中将动力输出轴203拆除,以减小重量来降低搬运强度,同时装卸方式简单,方便,基本不会对整个操作过程效率产生影响。
[0097] 本实施例中机架1包括用于安装绕线盘2的机架本体101,绕线盘2水平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机架本体101上,机架本体101包括支撑支架102和拆卸支架103,支撑支架102的下端面形成水平支撑面104,拆卸支架103下端面形成向上倾斜的拆卸支撑面105,拆卸支撑面105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绕线盘2设置于支撑支架102上端面上且位于支撑支架102的靠近拆卸支架103的端部;
[0098] 步骤三中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拆卸时,先解除绕线盘2两端的限位,然后使得拆卸支撑面105由倾斜面转动至水平面,此时支撑支架102朝向拆卸支架103倾斜,支撑支架102上且靠近拆卸支架103端部的绕线盘2即能够在其自身重力以及操作人员施力共同作用下从机架1上被拆下。
[0099] 其中,支撑支架102和拆卸支架103一体成型,简化整个机架1的加工装配过程,也可以将支撑支架102与拆卸支架103采用焊接连接或其他现有连接方式连接而成。
[0100] 本实施例中支撑支架102包括水平支撑框106,水平支撑面104由水平支撑框106底面所在的平面构成,水平支撑框106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且向上延伸的支撑柱107,两侧的支撑柱107的上端部均设有安装部108,绕线盘2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两侧的安装部108上。安装部108包括设置于支撑柱107上端部且水平设置的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第一机架连接杆109上设有用于安装绕线盘2的绕线盘安装板110。
[0101] 另外,拆卸支架103包括一端连接在水平支撑框106上,另一端倾斜向上设置的倾斜框111,拆卸支撑面105由倾斜框111底面所在的平面构成。水平支撑框106与倾斜框111均为由多根框架连杆构成的矩形框架,倾斜框111的远离水平支撑框106的端部所在的框架连杆构造成外力施力杆112。
[0102] 施工人员在对绕有线缆的绕线盘2进行拆卸时,可两名操作人员站立于绕线盘2的两端,解除对两端绕线盘2的限位,然后脚踩施力杆,使得倾斜框111由倾斜状态变为水平状态,绕线盘2此时即在其自重下有朝向拆卸支架103运动的趋势,操作人员此时即在借助其重力往下运动的情况下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取下,该种方式中能够使得操作人员更加省时省力。
[0103] 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整个机架1的结构强度,还在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的两端与水平支撑框106和倾斜框111分别连接有第二机架连接杆113和第三机架连接杆114,第二机架连接杆1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端部,另一端连接在水平支撑框106的远离倾斜框111的端部;第三机架连接杆11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端部,另一端连接在倾斜框111的远离水平支撑框106的端部,既保证了工作状态下对绕线盘2的支撑稳定性,又保证了拆卸状态时对绕线盘2的拆卸稳定性。
[0104] 本实施例中基于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更加详细的施工步骤如下:
[0105] 步骤一、尾绳收绳机的装配:将尾绳收绳机中的机架1、绕线盘2以及动力机构3装配构成尾绳收绳机;
[0106] 装配时,先将动力输出轴203由绕线部205的一端穿至另一端,使得绕线部205处于两绕线盘连接板206之间;然后将动力输出轴203两端分别通过轴端安装座401固定在机架1两侧,接着将绕线盘2上的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进行装配,使得绕线盘2两端的连接板分别与绕线部205两端插接,然后通过限位螺母216紧固,实现绕线盘2在机架1上的安装;最后将动力机构3上的驱动部302沿动力输出轴203轴向插接在安装部108上,且使得驱动部
302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203的动力输出轴端201配合插接形成周向限位,实现动力机构3带动动力输出轴203转动,最后通过限位螺杆对驱动部302在安装部108上进行限位,即完成了整个尾绳收绳机的装配。
[0107] 步骤二、尾绳收绳机的使用:将线缆一端连在绕线盘2上,启动动力机构3使得绕线盘2转动实现对线缆的收卷;
[0108] 步骤三、待绕线盘2收卷完成后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拆下,具体为先解除限位螺栓406对动力机构3上驱动部302的限位,将驱动部302先拆下;
[0109] 然后解除轴端安装机构对两端绕线盘2的限位;最后脚踩施力杆,使得倾斜框111由倾斜状态变为水平状态,绕线盘2此时即在其自重下有朝向拆卸支架103运动的趋势,操作人员此时即在借助其重力往下运动的情况下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取下。
[0110] 步骤四、将拆下后的绕线盘2中心的动力输出轴203从绕线盘2中拆除,得到绕有线缆的绕线部205,具体为先解除限位螺母216的限位,使得活动连接板213脱离绕线部205,然后轴向移动绕线部205,使得绕线部205与固定连接板212脱离插接,最后转动动力输出轴203,使得固定连接板212的凸出连接部210位于绕线部205相应端面的相邻连接块209之间,即可将固定连接板212经绕线部205中部轴向抽出绕线部205,即实现了绕线部205与动力输出轴203之间的拆分。
[0111] 实施例2
[0112]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轴端安装座401上的限位挡块403为两块,限位挡块403中其中一块或者两块均与轴端安装槽402的槽壁可拆卸连接,两个限位挡块403与所述槽壁共同构成对所述轴承204两侧进行限位的U形限位槽405,采用两侧均设置限位挡块403,能够使得绕线盘2两端的安装更加稳定,对于绕线盘2拆卸时只需要卸载其中一块限位挡块403即可。
[0113] 可拆卸连接时可通过在轴端安装座401上先开设一端开口的第一U形通孔,然后再在轴端安装槽402的一端面上通过螺丝设置一个盖板,盖板上设置与第一U形通孔相对且宽度小于U形通孔的第二U形通孔,盖板的内表面与第一U形通孔的侧面构成L形限位槽404,盖板的与第一U形通孔相对的边缘部构成限位挡块403。
[0114]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