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670242.6

文献号 : CN1149496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刚

申请人 : 海南方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汽车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包括车体,车体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灭火机构包括安装箱、喷射结构和调节结构;横板将安装箱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竖板将下腔体分为通气腔和干粉腔;喷射结构包括喷射箱和喷射盒;调节结构,配置成当爆炸腔内发生爆炸时,爆炸气压首先通过通孔进入干粉腔带动干粉向下完成大面积的瞬间喷射并快速复位;同时第一弹性件和液压阻尼器会对爆炸气压产生的能量进行储能,进而使得密封气腔被缓慢压缩,压缩气体经过通气腔和喷射盒并带动干粉向下完成缓慢可持续的喷射。本发明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实现了灭火剂猛然喷射后、可持续喷射,达到起火点防止复燃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在车体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车体上还设有灭火机构,压力传感器与灭火机构连接;灭火机构包括安装箱、喷射结构和调节结构;

安装箱内设有左右延伸分布的横板,横板将安装箱内部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的中部设有液压阻尼器,液压阻尼器内设有两端均延伸至外侧的移动轴,移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第二推板右侧还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有第三推板;第三推板与右侧上腔体合围形成爆炸腔;第一推板与左侧上腔体合围形成密封气腔;在上腔体右侧顶壁还设有锁止件;

下腔体内设有竖板,竖板将下腔体分为通气腔和干粉腔;干粉腔与爆炸腔之间的横板上设有通孔;通气腔输入端与密封气腔相通、输出端通向干粉腔;

喷射结构包括喷射箱和喷射盒;喷射盒为上下开口的结构,且可滑动地安装于喷射箱内;喷射盒一端连接上滑板、另一端连接下滑板,且三者整体呈Z型结构;

调节结构,配置成当爆炸腔内发生爆炸时,爆炸气压首先通过通孔进入干粉腔带动干粉向下完成大面积的瞬间喷射并快速复位;同时第一弹性件和液压阻尼器会对爆炸气压产生的能量进行储能,进而使得密封气腔被缓慢压缩,压缩气体经过通气腔和喷射盒并带动干粉向下完成缓慢可持续的喷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固定柱、固定轴、套筒、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底板;所述固定柱设置于干粉腔内;固定轴垂直固定柱且向下延伸分布;

套筒套设安装于固定轴上,且套筒上固定安装有叶轮;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干粉腔的下端且与干粉腔相通;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固定连接且与第一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底板上端面为弧形面,且设有凹槽,凹槽的一侧还设有贯通槽;底板通过环形均匀分布的多个伸缩筒与第二壳体连接;喷射箱顶端与第二壳体连接,且安装在贯通槽内;底板可相对喷射箱上下移动,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传动件,传动件包括第一锥齿轮、连接板、连接杆、传动杆和传动板;第一锥齿轮设置于固定轴的底端,且上端面设有固定孔;连接板可上下移动地与套筒连接且可随套筒同步转动;连接杆顶端与连接板连接、底端与喷射箱连接,使得带动喷射箱同步转动;传动杆顶端与套筒连接,且干粉瞬间喷射状态下,传动杆下移与固定孔匹配安装;

传动板垂直设置于传动杆,且位于连接板的反向一侧;传动板的一端还与伸缩筒连接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转动件;转动件包括转动轴和第二锥齿轮;转动轴左右分布设置于喷射箱内;转动轴与喷射盒通过螺纹连接,以使转动轴转动带动喷射盒在喷射箱内移动;第二锥齿轮设置于转动轴的右端,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伸缩筒包括伸缩套、滑杆和第二弹性件;伸缩套顶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滑杆顶端通过弹簧与伸缩套连接、底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滑杆还与传动板连接,使得传动杆下移带动底板向下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采用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均为圆形结构,且第一壳体的外径等于第二壳体的内径,第二壳体的外径等于第三壳体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为棘齿条;

第二推板和第三推板均单向移动地与棘齿条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腔内设有通气管,通气管和通孔内均设有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阻尼器内设有可往复移动的活塞板,且内部还填充有阻尼液。

说明书 :

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消防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容易起火,而最容易起火的部位就是发动机舱,因此该如何及时预防汽车碰撞时的起火和及时的灭火,一直是汽车消防安全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灭火装置,在汽车碰撞起火后,灭火过程短暂,效果不佳,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现有汽车灭火装置灭火过程短暂、不够彻底、火势仍然存在复燃危险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包括车体,在车体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车体上还设有灭火机构,压力传感器与灭火机构连接;灭火机构包括安装箱、喷射结构和调节结构;
[0006] 安装箱内设有左右延伸分布的横板,横板将安装箱内部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的中部设有液压阻尼器,液压阻尼器内设有两端均延伸至外侧的移动轴,移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第二推板右侧还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有第三推板;第三推板与右侧上腔体合围形成爆炸腔;第一推板与左侧上腔体合围形成密封气腔;在上腔体右侧顶壁还设有锁止件;
[0007] 下腔体内设有竖板,竖板将下腔体分为通气腔和干粉腔;干粉腔与爆炸腔之间的横板上设有通孔;通气腔输入端与密封气腔相通、输出端通向干粉腔;
[0008] 喷射结构包括喷射箱和喷射盒;喷射盒为上下开口的结构,且可滑动地安装于喷射箱内;喷射盒一端连接上滑板、另一端连接下滑板,且三者整体呈Z型结构;
[0009] 调节结构,配置成当爆炸腔内发生爆炸时,爆炸气压首先通过通孔进入干粉腔带动干粉向下完成大面积的瞬间喷射并快速复位;同时弹性件和液压阻尼器会对爆炸气压产生的能量进行储能,进而使得密封气腔被缓慢压缩,压缩气体经过通气腔和喷射盒并带动干粉向下完成缓慢可持续的喷射。
[0010] 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固定柱、固定轴、套筒、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底板;所述固定柱设置于干粉腔内;固定轴垂直固定柱且向下延伸分布;套筒套设安装于固定轴上,且套筒上固定安装有叶轮;第一壳体固定设置于干粉腔的下端且与干粉腔相通;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固定连接且与第一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底板上端面为弧形面,且设有凹槽,凹槽的一侧还设有贯通槽;底板通过环形均匀分布的多个伸缩筒与第二壳体连接;喷射箱顶端与第二壳体连接,且安装在贯通槽内;底板可相对喷射箱上下移动。
[001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传动件,传动件包括第一锥齿轮、连接板、连接杆、传动杆和传动板;第一锥齿轮设置于固定轴的底端,且上端面设有固定孔;连接板可上下移动地与套筒连接且可随套筒同步转动;连接杆顶端与连接板连接、底端与喷射箱连接,使得带动喷射箱同步转动;传动杆顶端与套筒连接,且干粉瞬间喷射状态下,传动杆下移与固定孔匹配安装;传动板垂直设置于传动杆,且位于连接板的反向一侧;传动板的一端还与伸缩筒连接。
[001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转动件;转动件包括转动轴和第二锥齿轮;转动轴左右分布设置于喷射箱内;转动轴与喷射盒通过螺纹连接,以使转动轴转动带动喷射盒在喷射箱内移动;第二锥齿轮设置于转动轴的右端,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
[001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伸缩筒包括伸缩套、滑杆和第二弹性件;伸缩套顶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滑杆顶端通过弹簧与伸缩套连接、底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滑杆还与传动板连接,使得传动杆下移带动底板向下滑动。
[0014]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采用弹簧。
[001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均为圆形结构,且第一壳体的外径等于第二壳体的内径,第二壳体的外径等于第三壳体的内径。
[0016] 优选的,所述锁止件为棘齿条;第二推板和第三推板均单向移动地与棘齿条配合。
[0017] 优选的,所述通气腔内设有通气管,通气管和通孔内均设有单向阀。
[0018] 优选的,所述液压阻尼器内设有可往复移动的活塞板,且内部还填充有阻尼液。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安装箱、喷射结构和调节结构,实现了该灭火装置在接收到压力传感器感知的汽车碰撞信号后,及时传递给发动机舱内的灭火机构进行处理,提高了该装置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并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预防和灭火处理,灭火机构的爆炸腔内填充有易燃气体,且内设有自动点火器,当压力传感器感知汽车碰撞信号后,触发自动点火器;爆炸腔内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气压首先会通过下方的通孔进入干粉腔内,并带动干粉向下;与此同时爆炸气压带动叶轮和套筒向下,实现传动杆下移与第一锥齿轮配合固紧;进而带动底板下移,使得底板与第三壳体之间发生错位,最终完成大面积的瞬间喷射,随着压力的释放,第二弹性件会带底板上移实现快速复位;不仅实现了对汽车碰撞起火的预防效果,同时还起到了大面积快速喷射对火势的快速扑灭;
[0020] 进一步的,在爆炸腔内发生爆炸释放压力的同时,上腔体内的第一弹性件和液压阻尼器会对爆炸气压产生的能量进行储能(即是被压缩),进而使得左侧的密封气腔被进一步缓慢压缩,造成压缩气体释放并经过通气腔、喷射盒后,进入干粉腔内带动干粉向下,此时压缩气体的气压是缓慢释放的,因此会带动叶轮转动,不会下移;与此同时带动连接板和喷射盒转动,进而会形成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啮合传动,第二锥齿轮绕第一锥齿轮转动,同时第二锥齿轮还会自转,进而带动喷射盒移动,完成对火势环形均匀且缓慢可持续的喷射灭火;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实现灭火剂猛然喷射后、可持续喷射的双重目的,达到起火点防止复燃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灭火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灭火机构的初始状态下的正视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调节结构的初始状态下的剖面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灭火机构的干粉瞬间喷射状态下的正视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调节结构的干粉瞬间喷射状态下的剖面图;
[0028]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灭火机构的干粉可持续喷射状态下的正视图;
[0029]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调节结构的干粉可持续喷射状态下的剖面图;
[0030]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喷射结构的立体图;
[0031]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调节结构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0032] 图11为图10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33] 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底板的结构立体图。
[0034] 图中:1‑车体,2‑压力传感器,3‑灭火机构,31‑安装箱,3101‑横板,3102‑上腔体,3103‑ 下腔体,3104‑液压阻尼器,3105‑移动轴,3106‑第一推板,3107‑第二推板,3108‑第一弹性件,3109‑第三推板,3110‑爆炸腔,3111‑密封气腔,3112‑锁止件,3113‑竖板,3114‑通气腔, 3115‑干粉腔,3116‑通孔,3117‑棘齿条,3118‑通气管,3119‑活塞板,32‑喷射结构,3201‑ 喷射箱,3202‑喷射盒,3203‑上滑板,3204‑下滑板,33‑调节结构,3301‑固定柱,
3302‑固定轴,3303‑套筒,3304‑第一壳体,3305‑第二壳体,3306‑第三壳体,3307‑底板,
3308‑叶轮, 3309‑凹槽,3310‑贯通槽,3311‑伸缩筒,3312‑伸缩套,3313‑滑杆,3314‑第二弹性件,34‑ 传动件,3401‑第一锥齿轮,3402‑连接板,3403‑连接杆,3404‑传动杆,3405‑传动板,3406‑ 固定孔,35‑转动件,3501‑转动轴,3502‑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2所示:
[0037] 一种汽车智能灭火装置,包括车体1,在车体1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用于感知的汽车的碰撞信号。车体1上还设有灭火机构3,压力传感器2与灭火机构3连接;灭火机构3包括安装箱31、喷射结构32和调节结构33。进一步的,灭火机构3的爆炸腔3110内填充有易燃气体,且安装箱31为耐高压防爆材质制成,且内设有自动点火器,当压力传感器 2感知汽车碰撞信号后,会通过电性连接的方式触发自动点火器。
[0038] 安装箱31为矩形结构,安装箱31内设有左右延伸分布的横板3101,横板3101将安装箱 31内部分为上腔体3102和下腔体3103。上腔体3102的中部设有液压阻尼器3104,液压阻尼器3104内设有可往复移动的活塞板3119,且内部还填充有阻尼液。通过活塞板的移动带动阻尼液的运动,实现压力缓冲。液压阻尼器3104内设有两端均延伸至外侧的移动轴3105,移动轴3105设置在液压阻尼器3104的中心处且可左右移动。
[0039] 移动轴310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推板3106和第二推板3107;第一推板3106和第二推板3107与上腔体3102均保持滑动密封。第二推板3107右侧还通过第一弹性件3108连接有第三推板3109。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3108进行一级压力缓冲和能量转换,设置液压阻尼器 3104进行二级压力缓冲和能量转换,进而实现压缩密封气腔3111。第三推板3109与右侧上腔体3102合围形成爆炸腔3110。第一推板3106与左侧上腔体3102合围形成密封气腔3111。在上腔体3102右侧顶壁还设有锁止件3112;锁止件3112为棘齿条3117;第二推板3107和第三推板3109均单向移动地与棘齿条3117配合。实现了爆炸产生的一部分气压能量通过第一弹性件3108和液压阻尼器3104进行暂时性的“储能”,进而通过对密封气腔3111的压缩实现“储能”的缓慢释放,最终实现缓慢、可持续性的干粉喷射灭火,防止复燃现象的发生。
[0040] 下腔体3103内设有竖板3113,竖板3113将下腔体3103分为通气腔3114和干粉腔3115;通气腔3114在左侧,干粉腔3115在右侧。干粉腔3115与爆炸腔3110之间的横板3101上设有通孔3116;便于实现大面积快速喷射对火势的快速扑灭。通气腔3114输入端与密封气腔3111 相通、输出端通向干粉腔3115;通气腔3114内设有通气管3118,具体是通气管3118的输入端与密封气腔3111相通、输出端通向干粉腔3115,通气管3118和通孔3116内均设有单向阀。防止反向误操作。
[0041] 喷射结构32包括喷射箱3201和喷射盒3202;喷射盒3202为上下开口的结构,且可滑动地安装于喷射箱3201内;喷射盒3202一端连接上滑板3203、另一端连接下滑板3204,且三者整体呈Z型结构;保持喷射盒3202能够在转动的同时实现移动,进一步增加了喷射盒3202 底部的喷射口的喷射面积和均匀性。
[0042] 调节结构33,配置成当爆炸腔3110内发生爆炸时,爆炸气压首先通过通孔3116进入干粉腔3115带动干粉向下完成大面积的瞬间喷射并快速复位;同时第一弹性件3108和液压阻尼器3104会对爆炸气压产生的能量进行储能,进而使得密封气腔3111被缓慢压缩,压缩气体经过通气腔3114和喷射盒3202并带动干粉向下完成缓慢可持续的喷射。进一步实现了灭火剂猛然喷射后、可持续喷射的双重目的,达到起火点防止复燃的效果
[0043]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33包括固定柱3301、固定轴3302、套筒3303、第一壳体3304、第二壳体3305、第三壳体3306和底板3307;固定柱3301设置于干粉腔3115内。固定轴
3302 垂直固定柱3301且向下延伸分布。套筒3303套设安装于固定轴3302上,且相对固定轴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套筒3303与固定柱3301之间设有弹簧,用于支撑和提拉套筒3303。且套筒3303上固定安装有叶轮3308;叶轮3308与干粉腔3115直接相通,进入干粉腔3115内的高压气体可直接带动叶轮3308移动或者转动。第一壳体3304固定设置于干粉腔3115的下端,且与干粉腔3115相通;第二壳体3305与第三壳体3306固定连接且与第一壳体3304可转动地连接;底板3307上端面为弧形面,且设有凹槽3309,凹槽3309的一侧还设有贯通槽
3310;底板3307通过环形均匀分布的多个伸缩筒3311与第二壳体3305连接;喷射箱3201顶端与第二壳体3305连接,且安装在贯通槽3310内;底板3307可相对喷射箱3201上下移动。第一壳体3304、第二壳体3305、第三壳体3306均为圆形结构,且第一壳体3304的外径等于第二壳体3305的内径,第二壳体3305的外径等于第三壳体3306的内径。
[0044]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筒3311包括伸缩套3312、滑杆3313和第二弹性件3314;伸缩套3312 顶端与第二壳体3305固定连接;滑杆3313顶端通过弹簧与伸缩套3312连接、底端与底板3307 固定连接;滑杆3313还与传动板3405连接,使得传动杆3404下移带动底板3307向下滑动。第一弹性件3108和第二弹性件3314均采用弹簧。进一步提高了底板3307上下移动的便捷性和快速复位。
[0045]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33还包括传动件34,传动件34包括第一锥齿轮3401、连接板 3402、连接杆3403、传动杆3404和传动板3405;第一锥齿轮3401设置于固定轴3302的底端,且上端面设有固定孔3406;连接板3402可上下移动地与套筒3303连接且可随套筒3303同步转动;连接杆3403顶端与连接板3402连接、底端与喷射箱3201连接,使得带动喷射箱3201 同步转动;传动杆3404顶端与套筒3303连接,且干粉瞬间喷射状态下,传动杆3404下移与固定孔3406匹配安装;传动板3405垂直设置于传动杆3404,且位于连接板3402的反向一侧;传动板3405的一端还与伸缩筒3311连接。爆炸腔3110内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气压首先会通过下方的通孔3116进入干粉腔3115内,并带动干粉向下。
[0046] 与此同时爆炸气压带动叶轮3308和套筒3303向下,实现传动杆3404下移与第一锥齿轮 3401配合固紧;进而带动底板3307下移,使得底板3307与第三壳体3306之间发生错位,最终完成大面积的瞬间喷射,随着压力的释放,第二弹性件3314会带底板3307上移实现快速复位;不仅实现了对汽车碰撞起火的预防效果,同时还起到了大面积快速喷射对火势的快速扑灭。
[0047]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33还包括转动件35;转动件35包括转动轴3501和第二锥齿轮 3502;转动轴3501左右分布设置于喷射箱3201内;转动轴3501与喷射盒3202通过螺纹连接,以使转动轴3501转动带动喷射盒3202在喷射箱3201内移动;第二锥齿轮3502设置于转动轴 3501的右端,且与第一锥齿轮3401啮合传动。在爆炸腔3110内发生爆炸释放压力的同时,上腔体3102内的第一弹性件3108和液压阻尼器3104会对爆炸气压产生的能量进行储能(即是被压缩)。
[0048] 进而使得左侧的密封气腔3111被进一步缓慢压缩,造成压缩气体释放并经过通气腔3114、喷射盒3202后,进入干粉腔3115内带动干粉向下,此时压缩气体的气压是缓慢释放的,因此会带动叶轮3308转动,不会下移;与此同时带动连接板3402和喷射盒3202转动,进而会形成第二锥齿轮3502与第一锥齿轮3401的啮合传动,第二锥齿轮3502绕第一锥齿轮3401转动,同时第二锥齿轮3502还会自转,进而带动喷射盒3202在转动的同时发生移动,完成对火势环形均匀且缓慢、可持续的喷射灭火。
[0049] 工作过程:
[0050] 将此灭火机构3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的上端,压力传感器2安装在汽车的车头前端。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压力传感器2检测到压力信号进而传递给灭火机构3,灭火机构3的爆炸腔3110 内填充有易燃气体,且内设有自动点火器,当压力传感器2感知汽车碰撞信号后,触发自动点火器。
[0051] 爆炸腔3110内发生爆炸后,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高压气体会直接从爆炸腔3110经过通孔3116和单向阀进入干粉腔3115,将干粉腔3115内储存的干粉灭火剂瞬间喷射。具体是进入干粉腔3115内的爆炸气压会瞬间带动叶轮3308和套筒3303整体向下,实现传动杆3404下移插入到第一锥齿轮3401的固定孔3406中配合固紧。此时形成固定轴3302 和传动杆3404两轴锁定的形式,喷射箱3201和套筒3303不能旋转。传动杆3404下移带动传动板3405下移,进而带动底板3307下移,使得底板3307与第三壳体3306之间发生错位,形成大面积的喷口,最终完成大面积的瞬间喷射。随着压力的释放,第二弹性件3314会带动底板3307上移实现快速复位;不仅实现了对汽车碰撞起火的预防效果,同时还起到了大面积快速喷射对火势的快速扑灭。
[0052] 在干粉腔3115内高压瞬间喷射干粉灭火剂,释放压力的同时;爆炸产生的另一部分高压气体作用于上腔体3102内的缓冲部件。具体是上腔体3102内的第一弹性件3108和液压阻尼器3104会对作用于上腔体3102内的部分气压产生的能量进行“储能”,即是在棘齿条3117 的作用下,单向左移,第三推板3109所受压力较大,会瞬间达到最高速度,但是由于第一弹性件3108和液压阻尼器3104的阻尼效果实现缓慢被压缩,实现暂时性的储能,进而再将这部分能量传递给密封气腔3111。使得左侧的密封气腔3111被进一步缓慢压缩,造成压缩气体释放并经过通气管3118和单向阀进入干粉腔3115,进入干粉腔3115后带动干粉向下通过喷射盒3202底端的喷口喷出。
[0053] 此时压缩气体的气压是缓慢释放的,因此会带动叶轮3308和套筒3303相对固定轴3302 转动,此时由于压强较小,不足以推动叶轮3308向下移动。与此同时套筒3303带动连接板 3402和喷射盒3202转动,进而会形成第二锥齿轮3502与第一锥齿轮3401的啮合传动,即是第二锥齿轮3502绕第一锥齿轮3401转动,同时第二锥齿轮3502还会自转。进而使得转动轴 3501转动带动喷射盒3202移动,此时喷射盒3202底端喷口的运动轨迹为螺旋且半径逐渐增大,且喷出干粉的轨迹与其一致,完成对火势环形均匀且缓慢可持续的喷射灭火;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实现灭火剂猛然喷射后、可持续喷射的双重目的,达到起火点防止复燃的效果。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