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391691.7

文献号 : CN1149500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宋佃凤葛龙徐汝义李亚丽翟明双孟凯

申请人 : 山东仁丰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燃油复合过滤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按照进油面‑出油面顺序为: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全合成纤维预滤层包括:1.67D聚酯纤维、0.6D聚酯纤维、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高精度玻纤层包括:直径为1‑5μm的玻璃纤维、直径<1μm的玻璃棉、直径为8‑10μm的玻璃纤维;全合成纤维疏水层包括:1.67D聚酯纤维、0.6D聚酯纤维、0.3D聚酯纤维、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1‑5μm玻璃纤维。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满足国VI标准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的使用要求;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

权利要求 :

1.一种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进油面‑出油面的顺序依次为: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

所述的全合成纤维预滤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47‑52份1.67D聚酯纤维、19‑24份0.6D聚酯纤维、15‑19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

所述的高精度玻纤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36‑41份直径为1‑5μm的玻璃纤维、

28‑33份直径<1μm的玻璃棉、22‑26份直径为8‑10μm的玻璃纤维;

所述的全合成纤维疏水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10‑12份1.67D聚酯纤维、32‑35份0.6D聚酯纤维、15‑18份0.3D聚酯纤维、12‑15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2‑4份叩解度在50°SR以上的1‑5μm玻璃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的制作工艺均为:(1)制浆:将原料按照顺序分散,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

(2)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3)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45‑55℃;

(4)再干燥:温度为105‑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全合成纤维预滤层的原料分散顺序和分散时间为:先将1.67D聚酯纤维和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6‑8min,再将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2‑3min,分散用水为100%清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8‑10%,并在配浆中加入纤维质量0.3‑0.5‰的分散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全合成纤维预滤层在涂胶中2

并加入有机硅类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0.4‑0.5%,且纸张定量45‑50g/m ,透2

气度为650‑750L/m/s。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高精度玻纤层的原料分散顺序和分散时间为:将原料同时分散10‑12min,分散用水为60%清水+4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0.8‑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高精度玻纤层的涂胶的纸张

2 2

定量60‑70g/m,透气度为200‑280L/m/s。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全合成纤维疏水层的料分散顺序和分散时间为:首先将1.67D聚酯纤维和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6‑8min,然后将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1‑2min,继续将0.3D聚酯纤维分散2‑3min,最后将叩解度在50°SR以上的1‑5μm玻璃纤维分散2‑3min,分散用水为80%清水+2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

6‑8%;并加入纤维质量0.3‑0.5‰的分散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全合成纤维疏水层在涂胶并2

加入有机硅类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10.5‑12.5%,且纸张定量85‑95g/m ,透2

气度为330‑380L/m/s。

9.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分散剂为聚丙烯酰胺,数均分子量为1800‑2000万。

10.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燃油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按照进油面‑出油面的顺序进行粘结,层结构中间通过喷射熔点为185‑220℃的改性聚酯纤维胶丝进行粘结;层喷胶量控制在7‑2

10g/m。

说明书 :

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燃油复合过滤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燃油滤纸是燃油滤清器的关键材料;传统的燃油精滤,采用木浆纤维底纸+熔喷材料中间层+单边保护层的结构,此类型燃油滤尚可满足国V排放要求,内燃机作为现在世界上道路交通、国防装备的主要动力,其需求的燃料低碳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这就会造成柴油中的水分子不断减小,10μm以下水滴直径的小分子水存在于柴油中。传统过滤分离的油水分离技术已经很难将其去除。
[0003] CN202110367090.8公开了一种高效低阻全合成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将1.5D 聚酯纤维和0.6D聚酯纤维分散;加入玻璃纤维分散,然后加入0.3D聚酯纤维分散,最后加入皮芯结构双组分聚酯纤维分散;然后进行单层布浆,一体抄造成型,得到原纸纸页;将原纸纸页进行干燥;使用丙烯酸树脂胶进行涂胶;干燥卷曲。制得的空气过滤材料寿命长,适用任何路况的精度需求,同时避免了传统木浆纸抗湿能力差易变形的问题,具有低阻高效的优点,单层全合成结构,过滤介质为空气。
[0004] CN201910156242.2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F9级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将10‑12um的玻璃纤维、5‑8um的玻璃纤维、超细纤维10‑18%混合制成浆,湿法造纸制成滤材,干燥,将丙烯酸树脂液涂布于干燥后的滤材两面,继续干燥,制得的F9级空气过滤材料产品具高效率和高抗湿性,能够有效地应对雾霾天气,制备了玻璃纤维抄造过滤空气的过滤纸。
[0005] CN201510973258.4公开了一种育苗纸的制备方法,公开了制备工艺混合制浆、上网成型、预烘、表面上轻胶、烘干定型、分切、卷绕,通过打浆使纤维表面产生帚化,配合以木浆和分散增强剂,针对木浆纤维抄造时提高强度做的工艺调整,使其有足够的强力上网成型;最后通过表面施胶,使制备的育苗纸杯在育苗阶段具有足够的使用强度。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性能优异、可聚结再分离小分子水滴,满足国VI标准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的使用要求,满足大颗粒杂质,大粒径水滴去过滤效果,以及对微小水滴的吸附过滤和增大油液层的通过率;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所述的种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按照进油面‑出油面的顺序依次为: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
[0008] 所述的全合成纤维预滤层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原料制成:47‑52份1.67D聚酯纤维、19‑24 份0.6D聚酯纤维、15‑19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
[0009] 所述的高精度玻纤层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原料制成:36‑41份直径为1‑5μm的玻璃纤维、 28‑33份直径<1μm的玻璃棉、22‑26份直径为8‑10μm的玻璃纤维;
[0010] 所述的全合成纤维疏水层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原料制成:10‑12份1.67D聚酯纤维、32‑35 份0.6D聚酯纤维、15‑18份0.3D聚酯纤维、12‑15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2‑4份叩解度在50°SR以上的1‑5μm玻璃纤维。
[0011] 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的制作工艺均为:
[0012] (1)制浆:将原料按照顺序分散,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
[0013] (2)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14] (3)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45℃‑55℃;
[0015] (4)再干燥:温度为105‑120℃。
[0016] 全合成纤维预滤层的原料分散顺序和分散时间为:先将1.67D聚酯纤维和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6‑8min,再将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2‑3min,分散用水为100%清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8‑10%,并在配浆中加入纤维质量0.3‰‑0.5‰的分散剂。
[0017] 全合成纤维预滤层在涂胶中并加入有机硅类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 2 2
0.4‑0.5%,且纸张定量45‑50g/m,透气度为650‑750L/m/s。
[0018] 高精度玻纤层的原料分散顺序和分散时间为:将原料同时分散10‑12min,分散用水为60%清水+4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0.8‑1%。
[0019] 高精度玻纤层的涂胶的纸张定量60‑70g/m2,透气度为200‑280L/m2/s。
[0020] 全合成纤维疏水层的料分散顺序和分散时间为:首先将1.67D聚酯纤维和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6‑8min,然后将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1‑2min,继续将0.3D聚酯纤维分散 2‑3min,最后将叩解度在50°SR以上的1‑5μm玻璃纤维分散2‑3min,分散用水为80%清水+2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6‑8%;并加入纤维质量0.3‑0.5‰的分散剂。
[0021] 全合成纤维疏水层在涂胶并加入有机硅类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 2 2
10.5‑12.5%,且纸张定量85‑95g/m,透气度为330‑380L/m/s。
[0022] 分散剂为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1800万‑2000万。
[0023] 所述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将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按照进油面‑出油面的顺序进行粘结,层结构中间通过喷射熔点为185‑2
220℃的改性聚酯纤维胶丝进行粘结;层喷胶量控制在7‑10g/m。
[0024] 具体地,所述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为:
[0025] (1)制备全合成纤维预滤层,先将47‑52份1.67D聚酯纤维、19‑24份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6‑8min,再将15‑19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2‑3min,分散用水为100%清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8‑10%,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并在配浆中加入纤维质量0.3‰‑0.5‰的分散剂聚丙烯酰胺;
[0026]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27]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45℃‑55℃;在涂胶中2
并加入有机硅类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0.4‑0.5%,且纸张定量45‑50g/m ,透
2
气度为 650‑750L/m/s;
[0028] 再干燥:温度为105‑120℃;
[0029] (2)制备高精度玻纤层,将36‑41份直径为1‑5μm的玻璃纤维、28‑33份直径<1μm的玻璃棉、22‑26份直径为8‑10μm的玻璃纤维同时分散10‑12min,分散用水为60%清水+4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0.8‑1%;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
[0030]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31]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45℃‑55℃;纸张定量 2 2
60‑70g/m,透气度为200‑280L/m/s;
[0032] 再干燥:温度为105‑120℃;
[0033] (3)制备全合成纤维疏水层,首先将10‑12份1.67D聚酯纤维和32‑35份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6‑8min,然后将12‑15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1‑2min,继续将15‑18份0.3D聚酯纤维分散2‑3min,最后将2‑4份叩解度在50°SR以上的1‑5μm玻璃纤维分散2‑3min,分散用水为 80%清水+2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6‑8%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并加入纤维质量0.3‰‑0.5‰的分散剂;
[0034]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35]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45℃‑55℃;并加入有2
机硅类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10.5‑12.5%,且纸张定量85‑95g/m ,透气度为 
2
330‑380L/m/s;
[0036] 再干燥:温度为105‑120℃;
[0037] (4)将制备好的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按照进油面‑出油面的顺序进行粘结,层结构中间通过喷射熔点为185‑220℃的改性聚酯纤维胶丝进2
行粘结;层喷胶量控制在7‑10g/m。
[0038] 本发明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采用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三层按照顺序通过改性聚酯热熔胶复合技术,制得过滤材料,三层不同结构复合而成的梯度过滤、两层不同精度与防水性差异的全额合成纤维层、一层纯玻纤过滤层;将大颗粒杂质、大粒径水过滤;高精度玻纤层将小粒径杂质过滤,并使小水滴通过并聚结成大颗粒水滴;全合成纤维疏水层将汇聚的大水滴过滤,并且允许油液通过,全合成纤维预滤层和全合成纤维疏水层通过双组分纤维的加入,结合表面涂布,保证全合成纤维材料的强度;最外层的高透气全合成纤维预滤层为进油面,将大颗粒杂质,大粒径水滴进行拦截;中间层为高精度玻纤层,中间含有大量超细纤维(<8μm)及纳米级纤维,高精度玻纤层由于表面张力不同油液快速通过滤层,而水通过的速度缓慢,微小的水滴吸附在滤层表面,小水滴聚结成为大颗粒水滴;最后一层为全合成纤维疏水层,最终燃油中汇聚成的大颗粒水滴在这一层被挡在了外面,过滤分离脱除,过滤后的油液通过这一层后排出。
[003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40] (1)本发明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通过全合成纤维混合抄造一体成型技术,既保证长寿命的经济使用需求,又保证适用任何油品的精度、水分离的需求;
[0041] (2)本发明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避免了传统木浆纸抗湿能力差易变形的问题,是真正意义上实现长寿命高精度达到低阻高效的过滤材料;
[0042] (3)本发明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高精度玻纤层通过湿法一体成型技术进行超细玻纤层的抄造,实现不同油品中存在的小粒径水滴的聚结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4] 实施例1
[0045] 所述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为:
[0046] (1)制备全合成纤维预滤层,先将49份1.67D聚酯纤维、22份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8min,再将18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2min,分散用水为100%清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10%,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并在配浆中加入纤维质量0.5‰的分散剂;
[0047]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48]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50℃;在涂胶中并加入2 2
有机硅类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0.5%,且纸张定量50g/m ,透气度为700L/m/s;
[0049] 再干燥:温度为110℃;
[0050] (2)制备高精度玻纤层,将40份直径为1‑5μm的玻璃纤维、33份直径<1μm的玻璃棉、25份直径为8‑10μm的玻璃纤维同时分散12min,分散用水为60%清水+4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1%;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
[0051]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52]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50℃;纸张定量60g/2 2
m,透气度为200L/m/s;
[0053] 再干燥:温度为110℃;
[0054] (3)制备全合成纤维疏水层,首先将12份1.67D聚酯纤维和35份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 8min,然后将15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1min,继续将18份0.3D聚酯纤维分散2min,最后将2份叩解度在50°SR以上的1‑5μm玻璃纤维分散2min,分散用水为80%清水+
2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8%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并加入纤维质量0.5‰的分散剂;
[0055]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56]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50℃;并加入有机硅类2 2
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12.5%,且纸张定量90g/m,透气度为360L/m/s;
[0057] 再干燥:温度为110℃;
[0058] (4)将制备好的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按照进油面‑出油面的顺序进行粘结,层结构中间通过喷射熔点为190℃的改性聚酯纤维胶丝进行粘2
结;层喷胶量控制在9g/m。
[0059] 实施例2
[0060] 所述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为:
[0061] (1)制备全合成纤维预滤层,先将47份1.67D聚酯纤维、24份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7min,再将15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3min,分散用水为100%清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9%,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并在配浆中加入纤维质量0.4‰的分散剂聚丙烯酰胺;
[0062]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63]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55℃;在涂胶中并加入2 2
有机硅类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0.4%,且纸张定量45g/m ,透气度为650L/m/s;
[0064] 再干燥:温度为110℃;
[0065] (2)制备高精度玻纤层,将36份直径为1‑5μm的玻璃纤维、33份直径<1μm的玻璃棉、 22份直径为8‑10μm的玻璃纤维同时分散10min,分散用水为60%清水+4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0.8%;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
[0066]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67]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55℃;纸张定量65g/2 2
m,透气度为250L/m/s;
[0068] 再干燥:温度为120℃;
[0069] (3)制备全合成纤维疏水层,首先将11份1.67D聚酯纤维和32份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 6min,然后将14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2min,继续将16份0.3D聚酯纤维分散2min,最后将3份叩解度在50°SR以上的1‑5μm玻璃纤维分散3min,分散用水为80%清水+
2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6%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并加入纤维质量0.4‰的分散剂;
[0070]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71]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55℃;并加入有机硅类2 2
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11%,且纸张定量85g/m,透气度为380L/m/s;
[0072] 再干燥:温度为110℃;
[0073] (4)将制备好的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按照进油面‑出油面的顺序进行粘结,层结构中间通过喷射熔点为200℃的改性聚酯纤维胶丝进行粘2
结;层喷胶量控制在7g/m。
[0074] 实施例3
[0075] 所述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为:
[0076] (1)制备全合成纤维预滤层,先将52份1.67D聚酯纤维、19份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6min,再将15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3min,分散用水为100%清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8%,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并在配浆中加入纤维质量0.3‰的分散剂聚丙烯酰胺;
[0077]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78]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45℃;在涂胶中并加入2 2
有机硅类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0.4%,且纸张定量45g/m ,透气度为750L/m/s;
[0079] 再干燥:温度为110℃;
[0080] (2)制备高精度玻纤层,将41份直径为1‑5μm的玻璃纤维、28份直径<1μm的玻璃棉、 24份直径为8‑10μm的玻璃纤维同时分散12min,分散用水为60%清水+4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1%;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
[0081]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82]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4℃;纸张定量70g/m2,2
透气度为250L/m/s;
[0083] 再干燥:温度为110℃;
[0084] (3)制备全合成纤维疏水层,首先将10份1.67D聚酯纤维和32份0.6D聚酯纤维混合分散 7min,然后将13份皮芯结构双组份聚酯纤维分散2min,继续将18份0.3D聚酯纤维分散2min,最后将3份叩解度在50°SR以上的1‑5μm玻璃纤维分散2min,分散用水为80%清水+
20%纯水,分散后纤维质量浓度为7%分散后经过高频疏解机,不对刀,进入配浆罐配浆,并加入纤维质量0.5‰的分散剂;
[0085] 上网成型:单层布浆、一体成型,干燥;
[0086] 涂胶:采用丙烯酸树脂胶浸渍式涂胶,树脂胶玻璃化温度为45℃;并加入有机硅类2 2
防水剂,添加质量为丙烯酸树脂胶的12%,且纸张定量95g/m,透气度为380L/m/s;
[0087] 再干燥:温度为110℃;
[0088] (4)将制备好的全合成纤维预滤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疏水层按照进油面‑出油面的顺序进行粘结,层结构中间通过喷射熔点为190℃的改性聚酯纤维胶丝进行粘2
结;层喷胶量控制在8g/m。
[0089] 对比例1
[0090] 一种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步骤(4)中将制备好的三层,按照全合成纤维疏水层、高精度玻纤层、全合成纤维预滤层为进油面‑出油面的顺序进行粘结。
[0091] 对比例2
[0092] 一种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去掉中间的高精度玻纤层,由全合成纤维预滤端进油,全合成纤维疏水层在出油面。
[0093] 对比例3
[0094] 一种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去掉全合成纤维预滤层,由高精度玻纤层在进油面,全合成纤维疏水层在出油面。
[0095]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备的过滤材料进行性能检测,依据ISO19438标准测试过滤材料的单张材料,测试参数为4μm过滤效率,初始阻力,其中的实验条件为:试验流量 0.71L/min,加灰流量0.25L/min,BUGL100mg/L,最终压差80kPa。
[0096] 依据ISO16332测试其油水分离能力;
[0097] 根据以上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98] 表1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备的过滤出材料的指标测试结果
[0099]
[0100]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新型燃油复合过滤材料,均能达到 4μm过滤效率>99%;油水分离效率>95%;滤清器的使用寿命均可达5‑10万Km;满足国 VI排放标准,使用寿命长。由对比例1可以看出,虽然三层结构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但是改变进油面‑出油面的顺序,虽然此时进油面疏水将大颗粒水分子过滤在外面,但是精度过高,没有形成梯度过滤,滤纸测试时,阻力上升过快,测试时间变短,对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由对比例2可以看出,不采取本发明的三层制造的过滤材料,虽然此时进油面预滤将大颗粒杂质过滤在外面,但是没有中间玻纤层,虽然形成梯度过滤,但是总体产品精度不够,滤纸测试时4μm效率比较低<72%,达不到国VI的高精度过滤需求,同时缺少中间玻纤层的聚结作用,小颗粒水滴分离效率明显下降;由对比例3可以看出,过滤材料去掉全合成纤维预滤层后,由于进油面玻纤层精度高,直接拦截大量的颗粒杂质;没有形成梯度过滤,有高精度玻纤层为进油面,测试时阻力上升过快,测试时间变短,效率变化不大,但寿命缩减,容尘量低。
[0101]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范围。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