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449010.8

文献号 : CN1150013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永福周伟潘家祥郭巍王炳林张泽宏吕晓豪夏杰

申请人 : 浙江三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光伏发电模块,其为微型光伏发电模型,且其光子接收端能够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第二光伏发电模块,其光子接收端能够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以及控制模块,其电连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模块和第二光伏发电模块;且,所述控制模块能够实时监控第一光伏发电模块的光子接收端在不同方位及角度下的所发电量,从而确定最佳的方位及角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其为微型光伏发电模型,且其光子接收端能够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

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其光子接收端能够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以及控制模块(1),其电连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和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

且,所述控制模块(1)能够实时监控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的光子接收端在不同方位及角度下的所发电量,从而确定最佳的方位及角度;

所述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包括:

转柱(61),其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于底座(10)上;

顶座(64),其固定于所述转柱(61)上且底部采用支撑座(62)滑动支撑于底座(10)上;

第一倾斜座(65),其一端采用转轴(67)与顶座(64)转动相连,另一端铰接有第一伸缩杆(66),所述第一伸缩杆(66)的另一端铰接至所述顶座(64)上;以及第二倾斜座(68),其一端采用转轴与第一倾斜座(65)靠近第一伸缩杆(66)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倾斜座(68)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伸缩杆(69),所述第二伸缩杆(69)的另一端铰接至所述第一倾斜座(65)上;

且,所述第二倾斜座(68)上固定有第二光伏板组件(610);

所述转轴(67)在转动结束后还由阻尼组件提供阻尼限位;

所述阻尼组件包括:

内支撑环(16),其同轴套设于所述转轴(67)的外部,且所述转轴(67)的轴向两端伸出所述内支撑环(16),且所述转轴(67)上还固定有支撑块,用于支撑于所述内支撑环(16)的内壁上;

对称固定于所述内支撑环(16)内壁上的导向座(12),所述导向座(12) 为槽体结构,其槽体中径向滑动设置有抱紧爪(11),所述抱紧爪(11)的抱紧部为弧形结构,且能够贴附于所述转轴(67)的外表面;以及抵靠杆(13),其一端径向滑动穿过所述内支撑环(16)、导向座(12)从而与抱紧爪(11)相抵靠,且所述抵靠杆(13)的另一端铰接有驱动杆(14),所述驱动杆(14)的中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于内支撑环(16)的外表面,所述驱动杆(14)远离抵靠杆(13)的一端铰接至驱动环(15)上,所述驱动环(15)为半环体;

所述驱动环(15)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座(17),所述内支撑环(16)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座(17)相对应的外螺纹座(18);

所述驱动环(15)由外部驱动机构所驱动进行往复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控制模块(1)电连的第一储能模块(7)和第二储能模块(8);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7)用于储存定量电量,从而为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以及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光子接收端的方位及角度调节供能;

第二储能模块(8),用于以削峰填谷的方式储存电量或供给电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获取模块(3),所述位置获取模块(3)包括GPS装置,以便精确获取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和/或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的地理位置,且能够将地理位置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1)中;

时间获取模块(2),所述时间获取模块(2)还能够结合地理位置信号获取实时时间信号,且能够将实时时间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1)中,所述控制模块(1)至少能够根据实时时间信号确定是否调节第二光伏发电模块的方位及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包括:转座(52),其固定于第一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且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1)的驱动下绕其自身竖轴线转动;

转臂(53),其绕Y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座(52)上,且由第二驱动电机所驱动;以及第一光伏板组件(54),其固定于转臂(5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板组件中光伏板的长度为0.5m~2m;所述第一光伏板组件中光伏板的宽度为0.5m~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柱(61)由蜗轮蜗杆结构(63)所驱动。

说明书 :

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储能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光伏储能控制系统是基于光伏发电的储能管理系统,其中对于光伏储能的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存储,而现有的光伏储能组件,通常以一定的倾角来安装,倾角时刻保持不变,很难适应太阳的变化,导致其整体发电效率一般,不利于实现高效储能,另外还存在能够角度调节的光伏储能组件,其频繁调节耗能较大,也不利于实现高效储能。
[0003]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包括:
[0005] 第一光伏发电模块,其为微型光伏发电模型,且其光子接收端能够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
[0006] 第二光伏发电模块,其光子接收端能够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以及
[0007] 控制模块,其电连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模块和第二光伏发电模块;
[0008] 且,所述控制模块能够实时监控第一光伏发电模块的光子接收端在不同方位及角度下的所发电量,从而确定最佳的方位及角度。
[0009] 进一步,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控制模块电连的第一储能模块和第二储能模块;
[0010]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用于储存定量电量,从而为第一光伏发电模块以及第二光伏发电模块光子接收端的方位及角度调节供能;
[0011] 第二储能模块,用于以削峰填谷的方式储存电量或供给电量。
[0012] 进一步,作为优选,还包括位置获取模块,所述位置获取模块包括GPS装置,以便精确获取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模块和/或第二光伏发电模块的地理位置,且能够将地理位置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中;
[0013] 时间获取模块,所述时间模块还能够结合地理位置信号获取实时时间信号,且能够将实时时间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中,所述控制模块至少能够根据实时时间信号确定是否调节第二光伏发电模块的方位及角度。
[0014]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模块包括:
[0015] 转座,其固定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且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绕其自身竖轴线转动;
[0016] 转臂,其绕Y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座上,且由第二驱动电机所驱动;以及
[0017] 第一光伏板组件,其固定于转臂上。
[0018]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光伏板组件中光伏板的长度为0.5m~2m;所述第一光伏板组件中光伏板的宽度为0.5m~2m。
[0019]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光伏发电模块包括:
[0020] 转柱,其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于底座上;
[0021] 顶座,其固定于所述转柱上且底部采用支撑座滑动支撑于底座上;
[0022] 第一倾斜座,其一端采用转轴与顶座转动相连,另一端铰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至所述顶座上;以及
[0023] 第二倾斜座,其一端采用转轴与第一倾斜座靠近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倾斜座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至所述第一倾斜座上;
[0024] 且,所述第二倾斜座上固定有第二光伏板组件。
[0025]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转柱由蜗轮蜗杆结构所驱动。
[0026]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转轴在转动结束后还由阻尼组件提供阻尼限位。
[0027]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阻尼组件包括:
[0028] 内支撑环,其同轴套设于所述转轴的外部,且所述转轴的轴向两端伸出所述内支撑环,且所述转轴上还固定有支撑块,用于支撑于所述内支撑环的内壁上;
[0029] 对称固定于所述内支撑环内壁上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为槽体结构,其槽体中径向滑动设置有抱紧爪,所述抱紧爪的抱紧部为弧形结构,且能够贴附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以及
[0030] 抵靠杆,其一端径向滑动穿过所述内支撑环、导向座从而与抱紧爪相抵靠,且所述抵靠杆的另一端铰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中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于内支撑环的外表面,所述驱动杆远离抵靠杆的一端铰接至驱动环上,所述驱动环为半环体。
[0031]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所述驱动环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座,所述内支撑环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座相对应的外螺纹座;
[0032] 所述驱动环由外部驱动机构所驱动进行往复转动。
[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光伏发电模块配置为微型光伏发电模型,如此则可以利用很小的电量来驱动第一光伏发电模块的光子接收端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并且,控制模块能够实时监控第一光伏发电模块的光子接收端在不同方位及角度下的所发电量;从而确定较佳的光子接收方位及角度,从而对第二光伏发电模块提供指导,减少对其光子接收端进行的方位及角度驱动即可使其达到较佳的光子接收方位及角度,实现了节能式调节,保证了光伏储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35] 图1为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的逻辑框图;
[0036] 图2为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为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中第一光伏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为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中第二光伏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5为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中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中:1、控制模块;2、时间获取模块;3、位置获取模块;5、第一光伏发电模块;6、第二光伏发电模块;7、第一储能模块;8、第二储能模块;10、底座;51、第一驱动电机;52、转座;53、转臂;54、第一光伏板组件;61、转柱;62、支撑座;63、蜗轮蜗杆结构;64、顶座;65、第一倾斜座;66、第一伸缩杆;67、转轴;68、第二倾斜座;69、第二伸缩杆;610、第二光伏板组件;11、抱紧爪;12、导向座;13、抵靠杆;14、驱动杆;15、驱动环;16、内支撑环;17、内螺纹座;18、外螺纹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包括:
[0042] 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其为微型光伏发电模型,且其光子接收端能够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
[0043] 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其光子接收端能够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以及
[0044] 控制模块1,其电连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和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
[0045] 且,所述控制模块1能够实时监控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的光子接收端在不同方位及角度下的所发电量,从而确定最佳的方位及角度。
[0046]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配置为微型光伏发电模型,如此则可以利用很小的电量来驱动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的光子接收端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并且,控制模块1能够实时监控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的光子接收端在不同方位及角度下的所发电量,发电电量可以根据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进行确定,在此不再赘述;从而确定较佳的光子接收方位及角度,从而对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提供指导,减少对其光子接收端进行的方位及角度驱动即可使其达到较佳的光子接收方位及角度。实现了节能式调节。
[0047]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控制模块1电连的第一储能模块7和第二储能模块8;
[0048]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块7用于储存定量电量,从而为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以及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光子接收端的方位及角度调节供能;
[0049] 第二储能模块8,用于以削峰填谷的方式储存电量或供给电量。
[0050]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配置有两个储能模块,储能模块可以是储能电池组件;
[0051] 其中,第一储能模块7用于储存定量电量,该定量电量可以满足对于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以及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光子接收端的方位及角度调节的一天供能;
[0052] 而第二储能模块8用于以削峰填谷的方式储存电量或供给电量;
[0053] 如此则能够确保分工明确,并且简化了工作逻辑。
[0054]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位置获取模块3,所述位置获取模块3包括GPS装置,以便精确获取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和/或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的地理位置,且能够将地理位置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1中;
[0055] 时间获取模块2,所述时间模块2还能够结合地理位置信号获取实时时间信号,且能够将实时时间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1中,所述控制模块1至少能够根据实时时间信号确定是否调节第二光伏发电模块的方位及角度。
[0056] 具体而言,时间模块2能够结合地理位置信号获取实时时间信号,控制模块1能够根据实时时间信号来分析目前处于白天还是夜晚,当处于夜晚时,则不再调节第二光伏发电模块的方位及角度。
[0057]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包括:
[0058] 转座52,其固定于第一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且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1的驱动下绕其自身竖轴线转动;
[0059] 转臂53,其绕Y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座52上,且由第二驱动电机所驱动;以及[0060] 第一光伏板组件54,其固定于转臂53上。
[0061] 还需注意的是,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可以选择步进电机,从而能够实现较为精确的驱动以及记录。
[0062] 更佳的,第一光伏组件54中还可嵌入角度传感器等。
[0063]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光伏板组件中光伏板的长度为0.5m~2m;所述第一光伏板组件中光伏板的宽度为0.5m~2m。
[0064]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光伏板组件中,如果采用较小的光子接收面积,则可能会存在检测误差,而采用较大的光子接收面积则会导致调节时耗能的增加。
[0065]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包括:
[0066] 转柱61,其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于底座10上;
[0067] 顶座64,其固定于所述转柱61上且底部采用支撑座62滑动支撑于底座10上;
[0068] 第一倾斜座65,其一端采用转轴67与顶座64转动相连,另一端铰接有第一伸缩杆66,所述第一伸缩杆66的另一端铰接至所述顶座64上;以及
[0069] 第二倾斜座68,其一端采用转轴与第一倾斜座65靠近第一伸缩杆66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倾斜座68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伸缩杆69,所述第二伸缩杆69的另一端铰接至所述第一倾斜座65上;
[0070] 且,所述第二倾斜座68上固定有第二光伏板组件610。
[0071] 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能够使得第二光伏板组件610达到较高的自由度,从而实现有效的对于第二光伏组件610的倾角进行调节,保证其能够达到多种倾斜角度。
[0072] 另外,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结构相同;
[0073]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可以是气缸,利用气缸带动第一倾斜座或第二倾斜座进行偏转,能够为第二光伏组件610提供一定的缓冲性;
[0074]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可以是液压缸,其可提供较大的液压力,从而保证角度调节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0075]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可以是丝杠螺母副结构,其可以精确的提供竖向驱动,保证了角度调节的精准度。
[0076]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转柱61由蜗轮蜗杆结构63所驱动。
[0077] 需要注意的是,蜗轮蜗杆结构自身具有一定的锁紧性。
[0078]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转轴67在转动结束后还由阻尼组件提供阻尼限位。
[0079] 具体的,如图5,所述阻尼组件包括:
[0080] 内支撑环16,其同轴套设于所述转轴67的外部,且所述转轴67的轴向两端伸出所述内支撑环16,以便连接第一倾斜座65、第二倾斜座68,且所述转轴67上还固定有支撑块,用于支撑于所述内支撑环16的内壁上;
[0081] 对称固定于所述内支撑环16内壁上的导向座12,所述导向座12为槽体结构,其槽体中径向滑动设置有抱紧爪11,所述抱紧爪11的抱紧部为弧形结构,且能够贴附于所述转轴67的外表面;以及
[0082] 抵靠杆13,其一端径向滑动穿过所述内支撑环16、导向座12从而与抱紧爪11相抵靠,且所述抵靠杆13的另一端铰接有驱动杆14,所述驱动杆14的中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于内支撑环16的外表面,所述驱动杆4远离抵靠杆13的一端铰接至驱动环15上,所述驱动环15为半环体,以便内支撑环16连接顶座64、第一倾斜座65;
[0083] 另外,抵靠杆13与抱紧爪11之间还设置抵靠弹簧;
[0084] 另外,内支撑环16、导向座12对应于抵靠杆13位置处所开设的通孔的内径大于抵靠杆13的外径,保证其能够进行一定的倾斜;
[0085] 另外,抱紧爪11靠近抵靠杆13的一侧可开设盲孔,用于使得抵靠杆13能够伸入其中。
[0086]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所述驱动环15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座17,所述内支撑环16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座17相对应的外螺纹座18;
[0087] 所述驱动环15由外部驱动机构所驱动进行往复转动,外部驱动机构可以是与驱动环15相铰接的驱动杆,在此不再赘述,在实施时,通过驱动环15的转动能够使得,驱动杆14发生偏转,从而带动抵靠杆13进行径向移动使得抱紧爪抱紧转轴。
[0088] 在具体实施时,将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配置为微型光伏发电模型,如此则可以利用很小的电量来驱动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的光子接收端进行方位及角度调节,并且,控制模块1能够实时监控第一光伏发电模块5的光子接收端在不同方位及角度下的所发电量,发电电量可以根据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进行确定,在此不再赘述;从而确定较佳的光子接收方位及角度,从而对第二光伏发电模块6提供指导,减少对其光子接收端进行的方位及角度驱动即可使其达到较佳的光子接收方位及角度。实现了节能式调节。
[0089]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