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砌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482035.8

文献号 : CN1150104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义军王义元

申请人 : 宁夏洁境科技有限公司王义军

摘要 :

本申请涉及蓄热砌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制作粉煤灰基块,所述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为10%至90%;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所述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2cm至8cm,得到半成品A;对所述半成品A进行养护,得到所述蓄热砌块。上述方案能够在蓄热砌块上设置由相变材料制作的吸热层,以使蓄热砌块既能够实现蓄热功能,也能够主动吸热,且能够提高吸热层与蓄热砌块的结合性,防止吸热层容易从蓄热砌块上脱落。

权利要求 :

1.一种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作粉煤灰基块,所述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为50%至90%;

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

取相变材料粉末,加水搅拌至糊状,得到相变材料浆料,且所述相变材料浆料中的含水量为8%至18%,将所述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所述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以第一预设压强压设所述相变材料层,且维持5小时至7小时,所述第一预设压强为10MPa至15MPa,且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2cm至8cm,得到半成品A;

对所述半成品A进行养护,得到所述蓄热砌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材料为小麦秸秆粉碎物、稻秆 粉碎物、玉米秸秆 粉碎物、高粱秸秆 粉碎物和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作粉煤灰基块步骤之后,所述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开设凹槽,以使所述上表面凹凸不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粉煤灰基块步骤包括:称取粉煤灰65份至75份,水泥10份至20份,骨料20份至30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

在所述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

将所述混合物B在第二预设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所述粉煤灰基块,所述粉煤灰基块的2

底面积≥0.5m,且所述半成品B的高≥0.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半成品A进行养护步骤包括:将所述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养护6天至7天,期间向所述半成品A浇水浸泡3次至4

3 3

次,每次浇水量为8kg/m至10kg/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半成品A进行养护步骤还包括:在每次向所述半成品A浇水浸泡后,每间隔8小时至10小时向所述半成品A的表面均匀喷洒水。

7.一种蓄热砌块,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所制成。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砌块用于堆砌形成温室大棚的墙体。

说明书 :

蓄热砌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粉煤灰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蓄热砌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粉煤灰是煤炭中的灰分经分解、烧结、熔融及冷却等过程后形成的固体颗粒,具有粒细、质轻、比表面积大吸水性强等优点,其化学成分与粘土很相似,主要组成为氧化硅、氧化铝与氧化钙等。根据含钙量的不同可分为高钙粉煤灰与底钙粉煤灰。目前粉煤灰的应用主要是在建筑业中:(1)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粉煤灰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一是用作水泥的掺合料,是作为粘土组分配料生产水泥熟料。现在粉煤灰水泥已成为我国五大水泥品种之一;(2)利用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掺和料不仅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而目还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和抗腐蚀能力;(3)利用粉煤灰可以制砖品。在制砖工艺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灰砖的抗压强度。
[0003] 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粉煤灰制作蓄热砌块,虽然所制作蓄热砌块具有蓄热的功能,但吸热能力差,不能主动吸热后蓄热,因此,希望会在蓄热砌块上设置由相变材料制作的吸热层,以使蓄热砌块既能够实现蓄热功能,也能够主动吸热。但是,吸热层与蓄热砌块的结合性差,吸热层容易从蓄热砌块上脱落。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吸热层与蓄热砌块的结合性差,吸热层容易从蓄热砌块上脱落的问题,提供蓄热砌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能够在蓄热砌块上设置由相变材料制作的吸热层,以使蓄热砌块既能够实现蓄热功能,也能够主动吸热,且能够提高吸热层与蓄热砌块的结合性,防止吸热层容易从蓄热砌块上脱落。
[0005] 一种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包括:
[0006] 制作粉煤灰基块,所述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为10%至90%;
[0007] 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
[0008] 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所述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所述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2cm至8cm,得到半成品A;
[0009] 对所述半成品A进行养护,得到所述蓄热砌块。
[0010] 优选地,上述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纤维材料为小麦秸秆粉碎物、稻秆粉碎物、玉米秸秆粉碎物、高粱秸秆粉碎物和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0011] 优选地,上述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制作相变材料浆料步骤包括:
[0012] 取相变材料粉末,加水搅拌至糊状,得到所述相变材料浆料,且所述相变材料浆料中的含水量为8%至18%。
[0013] 优选地,上述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将所述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步骤之后,所述对所述半成品A进行养护步骤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0014] 以第一预设压强压设相变材料层,且维持5小时至7小时。
[0015] 优选地,上述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制作粉煤灰基块步骤之后,所述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之前,还包括:
[0016] 在所述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开设凹槽,以使所述上表面凹凸不平。
[0017] 优选地,上述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制作粉煤灰基块步骤包括:
[0018] 称取粉煤灰65份至75份,水泥10份至20份,骨料20份至30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
[0019] 在所述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
[0020] 将所述混合物B在第二预设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所述粉煤灰基块,所述粉煤灰基2
块的底面积≥0.5m,且所述半成品B的高≥0.5m。
[0021] 优选地,上述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对所述半成品A进行养护步骤包括:
[0022] 将所述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养护6天至7天,期间向所述半成品A 浇水浸泡33 3
次至4次,每次浇水量为8kg/m至10kg/m。
[0023] 优选地,上述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对所述半成品A进行养护步骤还包括:
[0024] 在每次向所述半成品A浇水浸泡后,每间隔8小时至10小时向所述半成品A的表面均匀喷洒水。
[0025] 一种蓄热砌块,由上述的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所制成。
[0026] 一种如上述的蓄热砌块用于堆砌形成温室大棚的墙体。
[0027]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2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蓄热砌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然后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相变材料浆料通过自重与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融合连接,纤维材料,三者实现融合连接。相变材料浆料能够形成相变材料层(吸热层),能够在蓄热砌块上设置由相变材料制作的吸热层,以使蓄热砌块既能够实现蓄热功能,也能够主动吸热,提高蓄热砌块的吸热能力,同时,纤维材料能够千丝万缕般地连接粉煤灰基块和相变材料层,从而提高相变材料层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强度,避免相变材料层从粉煤灰基块上脱落。
[0029] 可见,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粉煤灰基块上设置由相变材料制作的吸热层,以使蓄热砌块既能够实现蓄热功能,也能够主动吸热,且能够提高吸热层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性,防止吸热层容易从粉煤灰基块上脱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实施例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1]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顶部”、“底部”、“底端”、“顶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2]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包括:
[0034] 制作粉煤灰基块,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为10%至90%;
[0035] 作为优选,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60%。
[0036] 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
[0037] 铺撒的纤维材料无需过多,能起到粘连作用即可,避免纤维材料隔绝粉煤灰基块和相变材料浆料。作为优选,铺撒后的纤维材料可以形成网格状。纤维材料可以为树脂纤维或玻璃纤维等。
[0038] 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相变材料层即为吸热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2cm 至8cm,得到半成品A;
[0039] 需要说明的是:粉煤灰基块放置在地面上,粉煤灰基块背离地面的一侧表面为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后,相变材料浆料通过自重与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融合连接,纤维材料,三者实现融合连接,提高结合强度。相变材料层的厚度根据蓄热砌块的体积大小具体而定,在蓄热砌块的体积较大时,相变材料层的厚度可以较大设置,在蓄热砌块的体积较小时,相变材料层的厚度可以较小设置。
[0040] 对半成品A进行养护,一般采用常规养护的方式养护6天之7天即可,从而得到蓄热砌块。
[004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中,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然后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相变材料浆料通过自重与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融合连接,纤维材料,三者实现融合连接。相变材料浆料能够形成相变材料层(吸热层),能够在蓄热砌块上设置由相变材料制作的吸热层,以使蓄热砌块既能够实现蓄热功能,也能够主动吸热,提高蓄热砌块的吸热能力,同时,纤维材料能够千丝万缕般地连接粉煤灰基块和相变材料层,从而提高相变材料层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强度,避免相变材料层从粉煤灰基块上脱落。
[0042] 可见,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粉煤灰基块上设置由相变材料制作的吸热层,以使蓄热砌块既能够实现蓄热功能,也能够主动吸热,且能够提高吸热层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性,防止吸热层容易从粉煤灰基块上脱落。
[0043] 为进一步提高相变材料层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强度,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步骤之后,对半成品A进行养护步骤之前,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以第一预设压强压设相变材料层,且维持5小时至7小时。通过挤压相变材料浆料与粉煤灰基块,以使两者能够相互渗透,从而能够更好地结合,进一步提高相变材料层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强度。第一预设压强可以为10MPa至15MPa。
[0044] 可选地,在制作粉煤灰基块步骤之后,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之前,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开设凹槽,以使上表面凹凸不平,凹凸不平的上表面能够增大相变材料浆料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面,从而使得相变材料浆料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面较大,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变材料层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强度。
[0045] 如上文所述,纤维材料可以为树脂纤维或玻璃纤维,可选地,纤维材料还可以为小麦秸秆粉碎物、稻秆粉碎物、玉米秸秆粉碎物和高粱秸秆粉碎物中的至少一种。小麦秸秆粉碎物、稻秆粉碎物、玉米秸秆粉碎物、高粱秸秆粉碎物和玻璃纤维的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蓄热砌块的造价成本。
[0046] 作为优选,制作相变材料浆料步骤可以包括:取相变材料粉末,加水搅拌至糊状,得到相变材料浆料,且相变材料浆料中的含水量为8%至18%。通过限制相变材料浆料中的含水量,防止相变材料浆料中的含水量过高,导致相变材料浆料呈稀状,防止相变材料浆料中的含水量过低,导致相变材料浆料呈絮状,从而便于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方便设置相变材料层。相变材料粉末可以为FTC自控相变节能材料,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0047] 作为优选,制作粉煤灰基块步骤可以包括:称取粉煤灰65份至75份,水泥10份至20份,骨料20份至30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首先将粉煤灰、水泥和骨料等原料混合均匀后,再加水进行搅拌得到混合物B,加水过程少量且连续,并不断搅拌预混料,待呈现棉絮状的时候,停止加水,继续搅拌10分钟至15分钟,得到混合物B,混合物B 呈现棉絮状。
[0048] 将混合物B在第二预设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粉煤灰基块的底面积≥2
0.5m ,且半成品B的高≥0.5m。将混合物B放入模具中,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然后脱模得到粉煤灰基块,粉煤灰基块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状,也可以为柱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0049] 如上文所述,混合物B在第二预设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具体地,第二预设压强可以为10MPa至15MPa。此第二预设压强下,能够将混合物B压实成型为粉煤灰基块,且不影响粉煤灰基块的蓄热性能。
[0050] 对半成品A进行养护步骤可以包括: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养护6 天至7天,3 3
期间向半成品A浇水浸泡3次至4次,每次浇水量为8kg/m至10kg/m ,即得到高强度的粉煤灰基蓄热砌块。每次浇水浸泡可持续30分钟至50分钟,第一次浇水浸泡的浇水量和浸泡时间均可以较小一些。具体地,白天可将半成品A置于室外太阳光下,夜晚时可置于灯光之下。
[0051] 进一步地,对半成品A进行养护步骤还可以包括:在每次向半成品A浇水浸泡后,每间隔8小时至10小时向半成品A的表面均匀喷洒水。通过向半成品A的表面均匀喷洒水的养护后,能够使得蓄热砌块的表面较为光滑,防止蓄热砌块的表面出现裂纹,且表面较为粗糙,以使蓄热砌块的外观性较高。
[0052] 如上文所述,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养护6天至7天,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养护6天至7天步骤可以包括: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红光下常温养护6天至7天。半成品A在红光下常温养护相较于在可见光下常温养护能够明显提高蓄热砌块的强度,进一步提高蓄热砌块的强度,防止夹装搬运及砌墙堆积过程中破损。
[0053] 具体地,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红光下常温养护6天至7天步骤可以包括:在半成品A的表面铺设红色透明基板,并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养护6天至7天。在红色透明基板的过滤作用下,可见光照射至红色透明基板时,可见光中的红光透过红色透明基板照射至半成品A的表面,完成半成品A在可见红光下常温养护的步骤,此种方式简单操作,便于工作人员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红光下常温养护6天至7天。
[0054] 作为优选,混合物B中的含水量可以为20%至30%,便于得到棉絮状的混合物B,避免因含水量太高或太低而导致无法得到棉絮状的混合物B,避免影响粉煤灰基块的成型及蓄热性能。
[0055] 作为优选,骨料可以包括建筑废料,建筑废料的粒径≤2mm,使用建筑废料作为粉煤灰基块中的骨料,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以使蓄热砌块中固废的含量较高,从而提高固废利用率,以使蓄热砌块环保经济,且经济效益较高。
[0056] 上述实施例主要对混合物B的成份及半成品A的养护方法进行改进限定,能够在提高蓄热砌块中粉煤灰含量的同时,增大蓄热砌块的强度,且蓄热砌块的尺寸较大,防止蓄热砌块在夹装搬运过程中容易破损,同时,在砌墙堆积过程中,底层的蓄热砌块承压能力较好,防止其容易破损,以提高墙体的稳定性,且尺寸较大的蓄热砌块能够快速完成砌墙任务,有利于提高砌墙速率。通过本申请公开的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蓄热砌块,不仅粉煤灰含量较高,且强度较高,蓄热砌块尺寸大,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粉煤灰含量较高的蓄热砌块强度较低,导致尺寸及重量均比较大的砌块在夹装搬运及砌墙堆积过程中容易破损的问题。
[0057] 为进一步提高蓄热砌块的强度,可选地,称取粉煤灰65份至75份,水泥 10份至20份,骨料20份至30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步骤可以包括:称取粉煤灰65份至75份,水泥10份至20份,骨料20份至30份,纤维素1份至3 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本实施例中增加纤维素,通过纤维素能够在混合物B 中起到粘接连接的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蓄热砌块的强度。具体地,纤维素的长度可以为10厘米至20厘米。
[0058] 作为优选,纤维素可以为小麦秸秆粉碎物、稻秆粉碎物、玉米秸秆粉碎物、高粱秸秆粉碎物和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小麦秸秆粉碎物、稻秆粉碎物、玉米秸秆粉碎物、高粱秸秆粉碎物和玻璃纤维的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蓄热砌块的造价成本,且小麦秸秆粉碎物、稻秆粉碎物、玉米秸秆粉碎物、高粱秸秆粉碎物和玻璃纤维在混合物B中起到粘接连接作用强。
[0059]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蓄热砌块,由上文所述的蓄热砌块的制备方法所制成,蓄热砌块中,相变材料层、粉煤灰基块和纤维材料三者实现融合连接,以使蓄热砌块既能够实现蓄热功能,也能够主动吸热,提高蓄热砌块的吸热能力,同时,纤维材料能够千丝万缕般地连接粉煤灰基块和相变材料层,从而提高相变材料层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强度,避免相变材料层从粉煤灰基块上脱落。
[0060]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如上文所述的蓄热砌块用于堆砌形成温室大棚的墙体,其中蓄热砌块的相变材料层朝向塑料大棚侧,在白天太阳照射时,阳光透过塑料大棚照射至相变材料层,相变材料层主动吸热并将所吸收的热量传递至粉煤灰基块中,以存储热量,待晚间时,温室大棚内温度下降,粉煤灰基块中的热量释放至温室大棚内,起到保温的效果,防止温室大棚内温度较低。
[0061] 以下通过具体对比实验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对比实验例仅仅为进一步解释本申请,并不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0062] 设置如下对比实验:
[0063] 实验例1:制作粉煤灰基块,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为50%;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 50cm;对半成品A进行养护,得到蓄热砌块。
[0064] 实验例2:制作粉煤灰基块,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为50%;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 50cm;以10MPa的压强压设相变材料层,且维持5小时;对半成品A进行养护,得到蓄热砌块。
[0065] 实验例3:制作粉煤灰基块,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为50%;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 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50cm;对半成品A进行养护,得到蓄热砌块。
[0066] 实验例4:制作粉煤灰基块,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为50%;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 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50cm;以10MPa的压强压设相变材料层,且维持5小时;对半成品A进行养护,得到蓄热砌块。
[0067] 测试方式1:将实验例1至实验例4所得到的蓄热砌块通过跌落测试,观察相变材料层与粉煤灰基块是否脱离、分层;
[0068] 测试方式2:首先将实验例1至实验例4所得到的蓄热砌块通过粉煤灰基块固定在地面,然后夹持吊装相变材料层向上拉,并记录向上的拉力大小,当拉力大于6000N时停止向上拉,且维持,记录维持时间,待维持时间大于10分钟时,测试结束。
[0069] 实验结果如下表:
[0070]
[0071] 由上表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例2、实验例3分别与实验例1比较,发现通过压设相变材料层、增加纤维材料均能够提高相变材料层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强度,实验例2与实验例3之间比较,发现增加纤维材料对结合强度的提高效果明显高于通过压设相变材料层对结合强度的提高效果,特别地,采用如实验例4 中的方案能够更优地提高相变材料层与粉煤灰基块的结合强度。
[0072] 实验例5:制作粉煤灰基块,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为50%;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小麦秸秆粉碎物;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小麦秸秆粉碎物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50cm;对半成品A进行养护,得到蓄热砌块。
[0073] 实验例6:制作粉煤灰基块,粉煤灰基块中粉煤灰含量为50%;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玻璃纤维;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玻璃纤维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 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50cm;对半成品A进行养护,得到蓄热砌块。
[0074] 实验结果如下表:
[0075]
[0076] 由上表实验结果可知,铺撒玻璃纤维对结合强度的提高效果稍高于铺撒小麦秸秆粉碎物对结合强度的提高效果。
[0077] 对比例1:称取粉煤灰70份,水泥30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 ×50cm;然后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常湿的环境中养护6天,得到蓄热砌块。
[0078] 对比例2:称取粉煤灰70份,水泥20份,骨料10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 100cm×50cm×50cm;然后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常湿的环境中养护6 天,得到蓄热砌块。
[0079] 对比例3:称取粉煤灰70份,水泥10份,骨料20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 100cm×50cm×50cm;然后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常湿的环境中养护6 天,得到蓄热砌块。
[0080] 检测蓄热砌块的强度,也就是检测粉煤灰基块的强度。
[0081] 对比实验结果如下表:
[0082]   强度/MPa对比例1 3.4
对比例2 4.1
对比例3 4.5
[0083] 由上表数据可知,对比例3中蓄热砌块的强度明显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 中蓄热砌块的强度,由此表明,对蓄热砌块组份的改进,通过增加骨料以及调整粉煤灰、水泥以及骨料三者的比例,发现对比例3中的组份及其比例关系可以有效提高蓄热砌块的强度。
[0084] 采用对比例3中的组份及其比例关系进行实验,设置如下实验:
[0085] 实验例7:称取粉煤灰70份,水泥10份,骨料20份,纤维素3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50cm;然后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常湿的环境中养护6天,得到蓄热砌块。
[0086] 实验例8:称取粉煤灰70份,水泥10份,骨料20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 100cm×50cm×50cm;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养护6天,期间向半3
成品 A浇水浸泡3次,每次浇水量为9kg/m,得到蓄热砌块。
[0087] 实验例9:称取粉煤灰70份,水泥10份,骨料20份,纤维素3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50cm;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光下常温养护63
天,期间向半成品A浇水浸泡3次,每次浇水量为9kg/m,得到蓄热砌块。
[0088] 实验结果如下表:
[0089]  强度/MPa
对比例3 4.5
实验例7 6.4
实验例8 8.3
实验例9 11.9
[0090] 由上表数据可知,实验例7中蓄热砌块的强度明显高于对比例3中蓄热砌块的强度,由此表明,对蓄热砌块组份的改进,通过在蓄热砌块中增加纤维素,能够提高蓄热砌块的强度。实验例8中蓄热砌块的强度明显高于对比例3中蓄热砌块的强度,由此表明,对蓄热砌块养护过程的改进,采用上述养护过程能够提高蓄热砌块的强度。且相较于实验例7,单独通过改进养护过程对强度的提升优于单独通过在蓄热砌块中增加纤维素。
[0091] 进一步地,将实验例7和实验例8结合设置实施例9,可以发现,实施例9 蓄热砌块的强度明显高于实验例7和实验例8中蓄热砌块的强度,强度提高的幅度较大,可见,通过在蓄热砌块中增加纤维素,且采用上述养护过程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蓄热砌块的强度。
[0092] 在进行实验例8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蓄热砌块上有一部分区域被红色塑料遮盖,在检测该蓄热砌块时发现该区域的强度高于其他区域,基于此,设置如下实验例进行验证。
[0093] 实验例10:称取粉煤灰70份,水泥10份,骨料20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 100cm×50cm×50cm;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红光下常温养护6天,期间向3
半成品A浇水浸泡3次,每次浇水量为9kg/m,得到蓄热砌块。
[0094] 实验例11:称取粉煤灰70份,水泥10份,骨料20份,纤维素3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50cm;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红光下常温养护6 3
天,期间向半成品A浇水浸泡3次,每次浇水量为9kg/m,得到蓄热砌块。
[0095] 实验结果如下表:
[0096]   强度/MPa实验例8 8.3
实验例10 10.4
实验例9 11.9
实验例11 13.1
[0097] 由上表数据可知,实验例10中蓄热砌块的强度明显高于实验例8中蓄热砌块的强度,实验例11中蓄热砌块的强度明显高于实验例9中蓄热砌块的强度,由此表明,在可见红光下常温养护也能够提高蓄热砌块的强度。
[0098] 实验例12:称取粉煤灰70份,水泥10份,骨料20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 100cm×50cm×50cm;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红光下常温养护6天,期间向3
半成品A浇水浸泡3次,每次浇水量为9kg/m ,在每次向半成品A浇水浸泡后,每间隔9小时向半成品A的表面均匀喷洒水,得到蓄热砌块。
[0099] 实验例13:称取粉煤灰70份,水泥10份,骨料20份,纤维素3份,混合搅拌制得预混料;在预混料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在预定压强下压制成型,得到粉煤灰基块,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均匀铺撒纤维材料;制作相变材料浆料,将相变材料浆料铺设在粉煤灰基块的上表面及纤维材料上,以形成相变材料层,且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5cm,得到半成品A,半成品A的尺寸为100cm×50cm×50cm;将半成品A置于可见红光下常温养护6 3
天,期间向半成品A浇水浸泡3次,每次浇水量为9kg/m ,在每次向半成品A 浇水浸泡后,每间隔9小时向半成品A的表面均匀喷洒水,得到蓄热砌块。
[0100] 实验结果如下表:
[0101]   强度/MPa 表面光滑程度实验例10 10.4 存在少量裂纹
实验例11 13.1 存在少量裂纹
实验例12 11.6 光滑无裂纹
实验例13 14.3 光滑无裂纹
[0102] 由上表数据可知,实验例12中蓄热砌块的强度高于实验例10中蓄热砌块的强度,实验例13中蓄热砌块的强度高于实验例11中蓄热砌块的强度,由此表明,在养护过程中间隔向半成品A的表面均匀喷洒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蓄热砌块的强度。
[0103] 同时,在工作人员检测蓄热砌块强度的过程中,直接目测,用手摸等方式发现:实验例12中蓄热砌块表面的光滑程度高于实验例10中蓄热砌块表面的光滑程度,实验例13中蓄热砌块表面的光滑程度高于实验例11中蓄热砌块表面的光滑程度,由此表明,在养护过程中间隔向半成品A的表面均匀喷洒水,能够使得蓄热砌块的表面较为光滑,防止蓄热砌块的表面出现裂纹,且表面较为粗糙,以使蓄热砌块的外观性较高。
[010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0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