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芯片及终端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444893.5

文献号 : CN11501971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安亚斌苏懿贺海明

申请人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芯片及终端设备,应用于终端技术领域。该驱动芯片的输出引脚被划分为第一类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在将驱动芯片应用于第一显示面板时,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均与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在将该驱动芯片应用于第二显示面板时,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至少部分第二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断开设置。因此,驱动芯片既可以应用在高分辨率的第一显示面板中,又可以应用在低分辨率的第二显示面板中,从而提高驱动芯片的使用率,并降低驱动芯片的设计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类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所述第一类输出引脚包括多个第一输出引脚组,每个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出引脚,所述第二类输出引脚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引脚组,每个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引脚;

所述第一类输出引脚,用于与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所述第二类输出引脚,用于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类输出引脚,用于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所述第二类输出引脚,用于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扇出引线断开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中的扇出引线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不相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扇出引线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相同;

所述驱动芯片内设置有顺序变更模块和输出引脚选择模块;

所述顺序变更模块,用于在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时,按照每条所述扇出引线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对输入的第一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一显示数据进行顺序变更,得到第二显示数据序列,以将所述第二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二显示数据输出至各条所述扇出引线;同一位置序号处的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对应的所述数据线的排列序号,与所述第二显示数据对应的所述数据线的排列序号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相同;

所述输出引脚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时,将与所述扇出引线断开设置的第二输出引脚设置为无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输出引脚和所述第二类输出引脚并排设置在所述驱动芯片的同一侧;

在沿着所述第一类输出引脚指向所述第二类输出引脚的方向上,所述驱动芯片具有中心区域以及位于中心区域两侧的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所述中心区域、所述第一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缘区域内均分布有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组均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输出引脚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组,且每个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组均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组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内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且所述中心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缘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均大于所述中心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组的数量与所述中心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缘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的数量均为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量,小于所述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的总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包括第一中心子区和第二中心子区,所述第一中心子区位于所述第二中心子区与所述第一边缘区域之间,所述第二中心子区位于所述第一中心子区与所述第二边缘区域之间;

所述第一中心子区内的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组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二中心子区内的所述第二输出引脚组的数量;所述第一中心子区内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二中心子区内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组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心子区内,所述第二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所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小于所述第一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所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

在所述第二中心子区内,所述第二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所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大于所述第一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所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

其中,所述第一中心子区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排列序号,均小于所述第二中心子区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排列序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内还设置有第一启用模块;所述第一启用模块用于在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时,启用所述顺序变更模块,并停用所述输出引脚选择模块;

或者,所述驱动芯片内还设置有第二启用模块;所述第二启用模块用于在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时,启用所述输出引脚选择模块,并停用所述顺序变更模块。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面板内的数据线通过扇出引线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为第一显示面板或第二显示面板。

说明书 :

驱动芯片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芯片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较为常用的工具,终端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等器件,驱动芯片用于向显示面板中的数据线传输相应的显示数据。
[0003] 但是,针对分辨率不同的显示面板,其所需的驱动芯片不同,从而导致同一类型的驱动芯片的使用率较低,且导致驱动芯片的设计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芯片及终端设备,以提高同一类型的驱动芯片的使用率,并降低驱动芯片的设计成本。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驱动芯片,包括:第一类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第一类输出引脚包括多个第一输出引脚组,每个第一输出引脚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出引脚,第二类输出引脚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引脚组,每个第二输出引脚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引脚;第一类输出引脚,用于与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或者用于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第二类输出引脚,用于与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或者用于与第二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扇出引线断开设置;其中,第一显示面板中的扇出引线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不相同,第二显示面板中的扇出引线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相同。
[0006] 其中,在将驱动芯片应用于第二显示面板时,一种情况下,第一类输出引脚中全部的第一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第二类输出引脚中全部的第二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断开设置;另一种情况下,第一类输出引脚中全部的第一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一部分第二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断开设置,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另一部分第二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而在将驱动芯片应用于第一显示面板时,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均与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
[0007] 这样,可使得该驱动芯片既可以应用在高分辨率的第一显示面板中,又可以应用在低分辨率的第二显示面板中,使得不同分辨率的显示面板可以共用同一驱动芯片,从而提高驱动芯片的使用率,并降低驱动芯片的设计成本。
[0008]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并排设置在驱动芯片的同一侧;在沿着第一类输出引脚指向第二类输出引脚的方向上,驱动芯片具有中心区域以及位于中心区域两侧的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中心区域、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内均分布有第一输出引脚组,第二输出引脚组均位于中心区域内。这样,通过将第二输出引脚设置在驱动芯片的中心区域内,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可以应用在扇出引线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不相同的第一显示面板中,以减小第一显示面板的绑定区所在的边框宽度,且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也可以应用在扇出引线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相同的第二显示面板中。
[0009]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类输出引脚包括多个第二输出引脚组,且每个第二输出引脚组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引脚组之间。这样,可使得驱动芯片在通过扇出引线与数据线连接时,各条扇出引线的长度较为均匀,可提高各条扇出引线的走线阻抗的均一性,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001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个第二输出引脚组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均相等。这样,可进一步提高与驱动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的扇出引线的长度的均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条扇出引线的走线阻抗的均一性。
[0011]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心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输出引脚组,且中心区域内的各个第一输出引脚组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均相等。这样,可进一步提高与驱动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的扇出引线的长度的均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条扇出引线的走线阻抗的均一性。
[0012]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均大于中心区域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这样,通过将中心区域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设置得较小,可以进一步提高与驱动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的扇出引线的长度的均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条扇出引线的走线阻抗的均一性。
[0013]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出引脚组的数量与中心区域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的数量相等;第一边缘区域和第二边缘区域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的数量均为1。这样,通过仅在中心区域内设置第二输出引脚组,可降低驱动芯片内设置的顺序变更模块对显示数据进行顺序变更的复杂度。
[0014]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量,小于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总数量。这样,当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量较少时,也就使得第一边缘显示区和第二边缘显示区内的数据线的条数较少时,相应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数量也较少,从而简化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制作时的复杂度。
[0015]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心区域包括第一中心子区和第二中心子区,第一中心子区位于第二中心子区与第一边缘区域之间,第二中心子区位于第一中心子区与第二边缘区域之间;第一中心子区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组的数量,等于第二中心子区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组的数量;第一中心子区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的数量,等于第二中心子区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的数量。这样,可进一步提高与驱动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的扇出引线的长度的均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条扇出引线的走线阻抗的均一性。
[0016]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中心子区内,第二输出引脚通过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所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小于第一输出引脚通过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所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在第二中心子区内,第二输出引脚通过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所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大于第一输出引脚通过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所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其中,第一中心子区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排列序号,均小于第二中心子区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排列序号。这样,通过变更扇出引线所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将第一边缘显示区内的数据线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扇出引线连接,并将第二边缘显示区内的数据线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扇出引线连接,以减小第一显示面板的绑定区所在侧的边框宽度,从而使得该驱动芯片可以适用于绑定区所在侧的边框宽度较小的第一显示面板中。
[0017]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内设置有顺序变更模块和输出引脚选择模块;顺序变更模块,用于在驱动芯片与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时,按照每条扇出引线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对输入的第一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一显示数据进行顺序变更,得到第二显示数据序列,以将第二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二显示数据输出至各条扇出引线;同一位置序号处的第一显示数据对应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与第二显示数据对应的数据线的排列序号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与第二对应关系相同;输出引脚选择模块,用于在驱动芯片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时,将与扇出引线断开设置的第二输出引脚设置为无效状态。这样,通过在驱动芯片内设置顺序变更模块,使得驱动芯片在应用于第一显示面板时,驱动芯片可以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正确的数据线;并且,通过在驱动芯片内设置输出引脚选择模块,使得驱动芯片在应用于第二显示面板时,驱动芯片可以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正确的数据线。
[0018]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芯片内还设置有第一启用模块,第一启用模块用于在驱动芯片与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时,启用顺序变更模块,并停用输出引脚选择模块;或者,驱动芯片内还设置有第二启用模块,第二启用模块用于在驱动芯片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时,启用输出引脚选择模块,并停用顺序变更模块。这样,通过第一启动模块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可以正常驱动第一显示面板进行工作,而通过第二启动模块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可以正常驱动第二显示面板进行工作。
[0019]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内的数据线通过扇出引线与驱动芯片连接,显示面板为第一显示面板或第二显示面板。
[0020]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二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与其连接的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4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数据线与驱动芯片的输出引脚的连接示意图;
[0025] 图5为图4所示的驱动芯片对输入的显示数据进行顺序变更的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与其连接的驱动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为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数据线与驱动芯片的输出引脚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芯片,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0029]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0030]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0031]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较为常用的工具。在终端设备中,为了实现图像或视频等内容,在终端设备中设置有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内设置有数据线;并且,为了实现向显示面板内的数据线输入相应的显示数据,需要在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内设置驱动芯片,通过驱动芯片向数据线传输显示数据。
[0032] 针对分辨率不同的显示面板,其内设置的数据线的条数不相同,从而需要具有输出引脚数量不同的驱动芯片来传输显示数据,也就是说,分辨率不同的显示面板所需的驱动芯片不同,从而使得驱动芯片厂商需要制作适用于不同分辨率的驱动芯片,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得驱动芯片的设计成本的增加,并且也导致同一类型的驱动芯片的使用率较低的问题。
[0033]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芯片,通过将驱动芯片中的输出引脚划分为第一类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在将驱动芯片应用于第一显示面板时,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均与第一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在将该驱动芯片应用于第二显示面板时,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连接,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至少部分第二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的扇出引线断开设置。由于扇出引线与数据线一一对应,因此,第二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小于第一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该驱动芯片既可以应用在高分辨率的第一显示面板中,又可以应用在低分辨率的第二显示面板中,使得不同分辨率的显示面板可以共用同一驱动芯片,从而提高驱动芯片的使用率,并降低驱动芯片的设计成本。
[003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芯片,可以应用在具有显示面板的终端设备中,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电视等设备。
[0035] 本申请实施例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壳体20。其中,显示面板10安装于壳体20上,其用于显示图像或视频等;显示面板10和壳体20共同围设出终端设备100的容纳腔体,以便通过该容纳腔体放置终端设备100的电子器件等,同时对位于容纳腔体内的电子器件形成密封和保护的作用。例如,终端设备100的电路板和电池位于该容纳腔体内。
[0036] 下面以分辨率不同的两种显示面板,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的应用场景。
[0037] 针对其中一种显示面板,可将该显示面板称为第一显示面板,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显示面板101具有显示区AA以及围绕显示区AA的边框区NA。显示区AA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分布的第一边缘显示区A2、中心显示区A1和第二边缘显示区A3,中心显示区A1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A2与第二边缘显示区A3之间。
[0038] 在显示区AA内设置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11以及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12,每个子像素12包括像素驱动电路以及与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发光器件,同一列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条数据线11连接。
[0039] 实际上,是在显示区AA内包括的第一边缘显示区A2、中心显示区A1和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均设置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11,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第一方向X为第一显示面板101的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第一显示面板101的列方向。
[0040] 在第一显示面板101的显示区AA内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第一连接线13a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边缘显示区A2,且与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连接,第一连接线13a的另一端延伸至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第二连接线13b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边缘显示区A3,且与位于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连接,第二连接线13b的另一端延伸至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
[0041] 边框区NA包括位于显示区AA其中一侧的扇出区N1和绑定区N2,扇出区N1位于绑定区N2与显示区AA之间。扇出区N1内设置有多条扇出引线31,绑定区N2内设置有驱动芯片32,驱动芯片32通过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33绑定在绑定区N2内,覆晶薄膜33上设置有连接走线,该连接走线的一端与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连接,该连接走线的另一端与覆晶薄膜33的绑定端子(未示出)连接。扇出引线31实际上是与覆晶薄膜33的绑定端子连接,从而基于覆晶薄膜33实现扇出引线31与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的连接。
[0042]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芯片32也不局限于是采用COF绑定在第一显示面板101的绑定区N2的,其还可以采用COG(chip on glass)或COP(chip on plastic),COG指的是采用各向异性导电胶直接将驱动芯片32绑定在第一显示面板101上,第一显示面板的基板为玻璃基板,而COP指的是直接将驱动芯片32固定在采用塑料基板的第一显示面板101,其可适用于柔性显示面板。
[004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13a的另一端延伸至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并在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与位于扇出区N1内的扇出引线31连接,即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通过第一连接线13a与扇出引线31连接;第二连接线13b的另一端延伸至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并在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与位于扇出区N1内的扇出引线31连接,即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通过第二连接线13b与扇出引线31连接;而中心显示区A1内的数据线11直接与扇出引线31连接。
[0044] 因此,驱动芯片32提供的显示数据从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输出,经过覆晶薄膜33的连接走线、覆晶薄膜33的绑定端子传输至扇出引线31,再通过扇出引线31传输至数据线11,则数据线11可将显示数据传输给同一列的像素驱动电路。
[0045] 从图2中可以看出,扇出引线31可以仅分布在中心显示区A1沿第二方向Y延伸后与扇出区N1之间的重叠区域内,则扇出引线31无需从显示区AA的第一拐角CNT1和第二拐角CNT2处绕至覆晶薄膜33的位置处,从而降低第一显示面板101的绑定区N2所在侧的边框宽度,从而提高终端设备100的屏占比。
[0046] 其中,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均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线段、第二子线段极和第三子线段,第一子线段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与数据线11连接,第二子线段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三子线段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与扇出引线31连接。
[0047]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只要第一连接线13a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一边缘显示区A2,且与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连接,而第一连接线13a的另一端延伸至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并且,第二连接线13b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二边缘显示区A3,且与位于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连接,而第二连接线13b的另一端延伸至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即可。
[0048] 例如,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可以仅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子线段和第三子线段。第一连接线13a中的第二子线段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直接与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连接,第一连接线13a中的第三子线段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第二连接线13b中的第二子线段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直接与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连接,第二连接线13b中的第三子线段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
[0049] 或者,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四子线段和第五子线段,第一连接线13a中的第四子线段与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连接,第一连接线13a中的第五子线段延伸至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且在第一连接线13a中,第四子线段和第五子线段均分别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均存在不为0的夹角,即第一连接线13a中的第四子线段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相交,第一连接线13a中的第五子线段也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相交。相应的,第二连接线13b中的第四子线段与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连接,第二连接线13b中的第五子线段延伸至中心显示区A1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且在第二连接线13b中,第四子线段和第五子线段均分别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均存在不为0的夹角,即第二连接线13b中的第四子线段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相交,第二连接线13b中的第五子线段也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相交。
[0050] 另外,在显示区AA内,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同层设置,数据线11所在的膜层与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所在的膜层不同,即数据线11与第一连接线13a位于不同的膜层,数据线11与第二连接线13b也位于不同的膜层;并且,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所在的膜层与数据线11所在的膜层至少通过一层绝缘层间隔,即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所在的膜层与数据线11所在的膜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绝缘层,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均分别通过贯穿绝缘层的过孔与数据线11连接。
[0051]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13a中的第一子线段通过贯穿绝缘层的过孔与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连接,第二连接线13b中的第一子线段通过贯穿绝缘层的过孔与位于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中,第一连接线13a中的第四子线段通过贯穿绝缘层的过孔与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连接,第二连接线13b中的第四子线段通过贯穿绝缘层的过孔与位于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连接。
[0052] 在第一显示面板101中,当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通过第一连接线13a与扇出引线31连接,位于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通过第二连接线13b与扇出引线31连接时,在沿着第一方向X,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不相同。
[0053] 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指的是沿着第一方向X上的各条扇出引线31在分布时的排序编号,例如,对于第i列扇出引线31,其对应的排列序号为i,i为正整数;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指的是沿着第一方向X上的各条数据线11在分布时的排序编号,例如,对于第j列数据线11,其对应的排列序号为j,j为正整数。
[0054] 由于在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通过第一连接线13a与扇出引线31连接,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通过第二连接线13b与扇出引线31连接,而中心显示区A1内的数据线11直接与扇出引线31连接,因此,为了区分通过不同连接方式与数据线11连接的扇出引线31所对应的输出引脚,可将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划分为第一类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第一类输出引脚指的是与第一类扇出引线连接的输出引脚,该第一类扇出引线直接与数据线11连接,即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对应的数据线11指的是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的中心显示区A1内的数据线11;第二类输出引脚指的是与第二类扇出引线连接的输出引脚,该第二类扇出引线是通过第一连接线13a或第二连接线13b与数据线11连接的,即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对应的数据线11指的是: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的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和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
11。
[0055] 下面以图4所示的驱动芯片32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与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的扇出引线31和数据线11的连接关系。
[0056] 如图4所示,驱动芯片32中的第一类输出引脚包括多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每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出引脚;驱动芯片32中的第二类输出引脚包括多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每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出引脚。
[0057] 例如,第一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分别为pin1至pin2217,第二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为pin2218,第三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为pin2223,第四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为pin2228,以此类推,第76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为pin2588,第77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为pin2593,第78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为pin2598,以此类推,第150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为pin2958,第151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为pin2963,第152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为pin2968至pin5184。
[0058] 而第一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分别为pin2219至pin2222,第二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分别为pin2224至pin2227,以此类推,第75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分别为pin2589至pin2592,第76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分别为pin2594至pin2597,以此类推,第149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分别为pin2959至pin2962,第150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分别为pin2964至pin2967。
[0059] 在将驱动芯片32应用于第一显示面板101时,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每个第一输出引脚均与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的扇出引线31连接,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每个第二输出引脚也均与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的扇出引线31连接。此时,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与扇出引线31一一对应,即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的数量与扇出引线31的数量相等。
[0060] 由于扇出引线31也与数据线11一一对应,因此,在将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均与第一显示面板101的扇出引线31连接,可以得知,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的数据线11的数量,等于驱动芯片32中的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量。
[0061] 以图4为例,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的数据线11的数量和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的扇出引线31的数量均为5184条,且驱动芯片32中的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量为5184个,即该驱动芯片32可以适用于数据线11的数量为5184条的第一显示面板101中,且该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的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不相同。其中,驱动芯片32中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为4584个,驱动芯片32中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为600个。
[0062] 并且,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在沿着第一方向X上的排列序号是依次递增的,例如,沿着第一方向X,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依次为pin1、pin2至pin5184;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的排列序号指的是,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在沿着第一方向X分布时的排序编号,例如,对于第i个输出引脚,其对应的排列序号为i,i为正整数。
[0063] 扇出引线31在沿着第一方向X上的排列序号也是依次递增的,例如,沿着第一方向X,依次为第1条扇出引线31、第2条扇出引线31至第5184条扇出引线31。
[0064] 而与沿着第一方向X分布的每条扇出引线31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不是依次递增的。具体的,沿着第一方向X,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各个第一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是按序排列的,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各个第二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相对于第一类输出引脚所对应的数据线11不是按序排列的。
[0065] 例如,沿着第一方向X,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分别为pin1至pin2218、pin2223、pin2228、pin2233,以此类推直至pin2963,以及pin2968至pin5184,其对应的数据线11分别为L301至L4884,可以看出,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各个第一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是按序排列的;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分别为pin2219至pin2222,pin2224至pin2227,以此类推,直至pin2964至pin2967,其对应的数据线11分别为L300至L297,L296至L293,以此类推,直至L4888至L4885,可以看出,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各个第二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相对于第一类输出引脚所对应的数据线11不是按序排列的。
[0066]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显示面板101中存在部分的数据线11是通过第一连接线13a或第二连接线13b与扇出引线31连接,图4只是为了清楚地体现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之间的关系,将扇出引线31绘制成与数据线11直接连接,扇出引线31与数据线11的实际连接关系可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显示面板101。
[0067] 此时,为了保证驱动芯片32可以向正确的数据线11传输显示数据,在驱动芯片32内设置顺序变更模块,顺序变更模块按照每条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对输入的第一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一显示数据进行顺序变更,得到第二显示数据序列,以将第二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二显示数据输出至各条扇出引线31;同一位置序号处的第一显示数据对应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与第二显示数据对应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与第二对应关系相同。位置序号指的是显示数据在其对应的显示数据序列内的位置编号。
[0068] 例如,第一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i个第一显示数据Di对应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为i,通过驱动芯片32对第一显示数据Di进行顺序变更后,第二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i个第二显示数据对应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为j,即第i个第二显示数据为Dj,此时第二对应关系为i‑j;第二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i个第二显示数据Dj会从驱动芯片32的第i个引脚输出,然后传输给排列序号为i的扇出引线31,即传输给第i条扇出引线31,排列序号为i的扇出引线31与排列序号为j的数据线11连接,即第一对应关系为i‑j;第一对应关系与第二对应关系相同,使得顺序变更后得到的第二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i个第二显示数据Dj可以正确传输给第j列数据线11。
[0069] 因此,图4所示的驱动芯片32对输入的第一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一显示数据进行顺序变更,得到的第二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二显示数据的分布如图5所示,输入至驱动芯片32的第一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一显示数据依次为:D1、D2至D5184,而经驱动芯片32对第一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一显示数据进行顺序变更,得到的第二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二显示数据依次为:D301至D2518、D300至D297、D2519、D296至D293,以此类推,直至D2667、D4888至D4885以及D2668至D4884。
[0070] 针对另一种显示面板,可将该显示面板称为第二显示面板,如图6所示,第二显示面板102也具有显示区AA以及围绕显示区AA的边框区NA。在显示区AA内设置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11以及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在图6中未示出);边框区NA包括位于显示区AA其中一侧的扇出区N1和绑定区N2,扇出区N1位于绑定区N2与显示区AA之间。
[0071] 扇出区N1内设置有多条扇出引线31,在显示区AA朝向绑定区N2一侧的边界处,数据线11与扇出引线31直接连接。绑定区N2内设置有驱动芯片32,驱动芯片32通过覆晶薄膜33绑定在绑定区N2内,且扇出引线31通过覆晶薄膜33与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连接。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芯片32也可采用COG或COP绑定在第二显示面板102的绑定区N2内。
[0072] 因此,驱动芯片32提供的显示数据从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输出,经过覆晶薄膜33的连接走线、覆晶薄膜33的绑定端子传输至扇出引线31,再通过扇出引线31传输至数据线11,则数据线11可将显示数据传输给同一列的像素驱动电路。
[0073] 图6所示的第二显示面板102与图2所示的第一显示面板101的不同之处在于,图2所示的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通过第一连接线13a与扇出引线31连接,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通过第二连接线13b与扇出引线31连接时,而图6所示的第二显示面板102中,其未在显示区AA内设置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而是将显示区AA内的各条数据线11均直接与扇出引线31连接。因此,在第二显示面板102中,在沿着第一方向X,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相同。
[0074] 下面以图7所示的驱动芯片32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102中的扇出引线31和数据线11的连接关系。
[0075] 在将驱动芯片32应用于第二显示面板102时,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每个第一输出引脚均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连接,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每个第二输出引脚均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此时,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与扇出引线31不是一一对应,即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包括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大于扇出引线31的数量。
[0076] 由于扇出引线31与数据线11一一对应,因此,在将第一类输出引脚中全部的第一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连接,而将第二类输出引脚中全部的第二输出引脚均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可以得知,第二显示面板102中的数据线11的数量等于驱动芯片32中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总数量。
[0077] 例如,针对图7所示的驱动芯片32,驱动芯片32中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为4584个,驱动芯片32中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为600个,该驱动芯片32可以适用于数据线11的数量为4584条的第二显示面板102中,且该第二显示面板102中的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相同。
[0078] 并且,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在沿着第一方向X上的排列序号是依次递增的,例如,沿着第一方向X,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依次为pin1、pin2至pin5184。扇出引线31在沿着第一方向X上的排列序号也是依次递增的,例如,沿着第一方向X,依次为第1条扇出引线31、第2条扇出引线31至第4584条扇出引线31。与沿着第一方向X分布的每条扇出引线31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也是依次递增的,例如,沿着第一方向X,与第i条扇出引线31连接的数据线11为第i条数据线11。
[0079]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将驱动芯片32中的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所有第二输出引脚均作为动态引脚,其在驱动芯片32应用于第一显示面板101时与扇出引线31连接,而在驱动芯片32应用于第二显示面板102时与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使得同一驱动芯片32既可以用于高分辨率的第一显示面板101中,又可以用于低分辨率的第二显示面板102中,即第二显示面板102的分辨率小于第一显示面板101的分辨率,则第一显示面板101和第二显示面板102可共用同一驱动芯片32,从而提高同一类型的驱动芯片32的使用率,且降低了驱动芯片
32的设计成本。
[008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主要指的是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Y上的分辨率参数,且数据线11的条数等于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Y上的分辨率参数。
[0081] 上述是以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全部第二输出引脚均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进行说明的,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32在应用于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相同的第二显示面板102时,其包括的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部分第二输出引脚可以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剩余的另一部分第二输出引脚可以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连接。
[0082] 此时,第二显示面板102中的数据线11的数量等于,驱动芯片32中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总数量,以及第二类输出引脚中与扇出引线31连接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之和。
[0083] 例如,针对图7所示的驱动芯片32,可以将每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中的其中两个第二输出引脚与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而将每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中的另外两个第二输出引脚与扇出引线31连接,使得该驱动芯片32可以适用于数据线11的数量为4884条的第二显示面板102中。
[0084] 此时,为了保证驱动芯片32可以从正确的输出引脚传输显示数据,在驱动芯片32内设置输出引脚选择模块,输出引脚选择模块将与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的第二输出引脚设置为无效状态,使得驱动芯片32需要输出的显示数据,不会从设置为无效状态的第二输出引脚输出。
[0085] 当第二类输出引脚中全部的第二输出引脚均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时,通过输出引脚选择模块将第二类输出引脚中全部的第二输出引脚均设置为无效状态,此时,驱动芯片32输出的显示数据,只从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输出至扇出引线31,而不会从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输出。
[0086] 例如,图7所示的驱动芯片32中设置为无效状态的第二输出引脚分别为:pin2219至pin2222,pin2224至pin2227,…,pin2589至pin2592,pin2594至pin2597,…,pin2959至pin2962以及pin2964至pin2967,使得驱动芯片32输出的显示数据不会从设置为无效状态的第二输出引脚输出,则驱动芯片32输出的显示数据可以按序输入至对应的扇出引线31中。
[0087] 当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一部分第二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而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另一部分第二输出引脚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连接时,通过输出引脚选择模块将与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的第二输出引脚设置为无效状态,此时,驱动芯片32输出的显示数据,只从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以及第二类输出引脚中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连接的第二输出引脚输出至扇出引线31,而不会从第二类输出引脚中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的第二输出引脚输出。
[0088] 如图4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输出引脚和第二类输出引脚并排设置在驱动芯片32的同一侧。例如,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并排设置在驱动芯片32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其可缩短驱动芯片32至显示区AA在沿第二方向Y的距离,从而可减小驱动芯片32所在侧的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0089] 在沿着第一类输出引脚指向第二类输出引脚的方向上,即沿着第一方向X,驱动芯片32具有中心区域B1以及位于中心区域B1两侧的第一边缘区域B2和第二边缘区域B3;中心区域B1、第一边缘区域B2和第二边缘区域B3内均分布有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均位于中心区域B1内。
[0090] 例如,第一边缘区域B2仅包括1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即第一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第一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分别为pin1至pin2217,此时,第一边缘区域B2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为2217个;中心区域B1包括150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即分别为第二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至第151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此时,中心区域B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为150个,且每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仅包括1个第一输出引脚;
第二边缘区域B3仅包括1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即第152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第152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为pin2968至pin5184,此时,第二边缘区域B3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为2217个。
[0091] 中心区域B1内设置有150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即分别为第一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至第150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此时,中心区域B1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为600个,且每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均包括4个第二输出引脚。
[0092] 通过将第二输出引脚设置在驱动芯片32的中心区域B1内,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32可以应用在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不相同的第一显示面板101中,以减小第一显示面板101的绑定区N2所在的边框宽度,且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32也可以应用在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相同的第二显示面板102中。
[009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类输出引脚包括多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且每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之间。
[0094] 例如,如图4和图7所示,第二类输出引脚包括150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且第m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位于第m+1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与第m+2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之间,m为正整数。
[0095]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7所示的驱动芯片32中,驱动芯片32中的第二类输出引脚包括了150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芯片32中的第二类输出引脚也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第二输出引脚组322,例如,驱动芯片32中的第二类输出引脚也可以包括一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或者,驱动芯片32中的第二类输出引脚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组322的数量,也可以等于驱动芯片32中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量,即每个第二输出引脚组
322仅包括1个第二输出引脚。
[0096] 通过将第二类输出引脚划分为多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且每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之间,使得驱动芯片32在通过扇出引线31与数据线11连接时,各条扇出引线31的长度较为均匀。若将各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均集中在一起,即各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之间未设置第一输出引脚组321时,则会导致部分的第一输出引脚在通过扇出引线31与数据线11连接时,各条扇出引线31的长度的差异较大。当各条扇出引线31的长度较为均匀时,可提高各条扇出引线31的走线阻抗的均一性,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009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均相等。
[0098] 例如,在图4和图7中,各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均为4个。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不局限于图4和图7所示的4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还可以为1个、2个、3个、5个等。具体的,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驱动芯片32中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量的正整数。
[0099] 通过将各个第二输出引脚组322包括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数量设置成相等,可进一步提高与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连接的扇出引线31的长度的均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条扇出引线31的走线阻抗的均一性。
[0100] 并且,中心区域B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且中心区域B1内的各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均相等。
[0101] 例如,在图4和图7中,中心区域B1内设置有150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且中心区域B1内的各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均为1个。
[0102]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区域B1内设置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不均限于150个,其还可以为其他数量;中心区域B1内的各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也不局限图4和图7所示的1个,中心区域B1内的各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还可以为2个或3个等。
[0103] 通过将中心区域B1内的各个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设置成相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与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连接的扇出引线31的长度的均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条扇出引线31的走线阻抗的均一性。
[010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边缘区域B2和第二边缘区域B3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均大于中心区域B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
[0105] 例如,在图4和图7中,第一边缘区域B2和第二边缘区域B3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均为2217个,而中心区域B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均为1个。
[0106] 实际上,第一边缘区域B2和第二边缘区域B3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均为1个,则第一边缘区域B2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也就等于第一边缘区域B2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第二边缘区域B3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也就等于第二边缘区域B3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
[0107] 通过将中心区域B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包括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设置得较小,可以进一步提高与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连接的扇出引线31的长度的均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条扇出引线31的走线阻抗的均一性。
[0108] 可选的,第一边缘区域B2和第二边缘区域B3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均大于中心区域B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例如,在图4和图7中,第一边缘区域B2和第二边缘区域B3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均为2217个,而中心区域B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数量为150个。
[010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输出引脚组322的数量与中心区域B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相等;第一边缘区域B2和第二边缘区域B3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均为1。
[0110] 例如,在图4和图7中,第二输出引脚组322的数量与中心区域B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均为150个。
[011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量,小于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总数量。
[0112] 例如,在图4和图7中,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量为600个,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总数量为4584个。
[0113] 在第一显示面板101中,第一边缘显示区A2和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的条数较少,在将第一边缘显示区A2内的数据线11通过第一连接线13a与扇出引线31连接,且将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通过第二连接线13b与扇出引线31连接时,使得第二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总数量,也就小于第一类输出引脚中的第一输出引脚的总数量。当第一边缘显示区A2和第二边缘显示区A3内的数据线11的条数较少时,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的数量也较少,从而简化第一连接线13a和第二连接线13b制作时的复杂度。
[0114] 在实际产品中,驱动芯片32中的输出引脚等间隔分布,即沿着第一方向X,任意相邻的两个输出引脚之间的距离相等。
[011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中心区域B1划分为第一中心子区B11和第二中心子区B12,第一中心子区B11位于第二中心子区B12与第一边缘区域B2之间,第二中心子区B12位于第一中心子区B11与第二边缘区域B3之间。
[0116] 其中,第一中心子区B11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组322的数量,等于第二中心子区B12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组322的数量;第一中心子区B1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等于第二中心子区B12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
[0117] 例如,如图4和图7所示,第一中心子区B11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组322的数量,和第二中心子区B12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组322的数量均为75个;第一中心子区B1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和第二中心子区B12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均为75个。
[0118] 需要说明的是,在驱动芯片32应用于第一显示面板101时,第一中心子区B11内的第二输出引脚实际上指的是:与第一连接线13a连接的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输出引脚,第二中心子区B12内的第二输出引脚实际上指的是:与第二连接线13b连接的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输出引脚。
[0119] 通过将第一中心子区B11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组322的数量,与第二中心子区B12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组322的数量设置成相等,并且,将第一中心子区B11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与第二中心子区B12内的第一输出引脚组321的数量设置成相等,可进一步提高与驱动芯片32的输出引脚连接的扇出引线31的长度的均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条扇出引线31的走线阻抗的均一性。
[0120] 当驱动芯片32应用于第一显示面板101时,在第一中心子区B11内,第二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小于第一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在第二中心子区B12内,第二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大于第一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其中,第一中心子区B11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排列序号,均小于第二中心子区B12内的第二输出引脚的排列序号。
[0121] 例如,如图4所示,在第一中心子区B11内,第二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分别为L1至L300,而第一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分别为L2518至L2592;在第二中心子区B12内,第二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分别为L4885至L5184,而第一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分别为L2593至L2667。
[0122] 当驱动芯片32应用于第二显示面板102时,沿着第一方向X,各个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呈顺序排列,且各个输出引脚通过扇出引线31所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依次递增。
[0123]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32,既可以应用在高分辨率且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不相同的第一显示面板101中,又可以应用在低分辨率且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相同的第二显示面板102中,为了保证驱动芯片32可以将显示数据传输至正确的扇出引线31,在驱动芯片32内需要同时设置顺序变更模块和输出引脚选择模块。因此,在制作驱动芯片32时,需要预先烧录顺序变更模块和输出引脚选择模块。
[0124] 若将驱动芯片32绑定在第一显示面板101的绑定区N2之后,需要对驱动芯片32进行再次烧录,在驱动芯片32内部烧录第一启用模块,该第一启用模块用于在驱动芯片32与第一显示面板101的扇出引线31连接时,启用顺序变更模块,并停用输出引脚选择模块。
[0125] 也就是说,在驱动芯片32与第一显示面板101的扇出引线31连接时,第一启用模块可控制顺序变更模块工作,使得顺序变更模块按照每条扇出引线31的排列序号与其连接的数据线11的排列序号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对输入的第一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一显示数据进行顺序变更,得到第二显示数据序列,以将第二显示数据序列内的第二显示数据输出至各条扇出引线31,此时,输出引脚选择模块也就处于停止工作状态。
[0126] 若将驱动芯片32绑定在第二显示面板102的绑定区N2之后,需要对驱动芯片32进行再次烧录,在驱动芯片32内部烧录第二启用模块,该第二启用模块用于在驱动芯片32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连接时,启用输出引脚选择模块,并停用顺序变更模块。
[0127] 也就是说,在驱动芯片32与第二显示面板102的扇出引线31连接时,第二启用模块可控制输出引脚选择模块工作,使得输出引脚选择模块将与扇出引线31断开设置的第二输出引脚设置为无效状态,使得驱动芯片32输出的显示数据,从与扇出引线31连接的输出引脚输出,此时,顺序变更模块也就处于停止工作状态。
[0128] 通过第一启动模块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32可以正常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01进行工作,而通过第二启动模块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32可以正常驱动第二显示面板102进行工作。
[0129]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