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和支架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958343.3

文献号 : CN11502485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马明洁赵明杰姚禹朱永锋

申请人 :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装置、支架和支架系统,套管组件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外套管活动套设在内套管外,第一导丝沿着套管组件的轴向活动穿设于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第一导丝位于套管组件的小弯侧,第一导丝的近端被配置为用于与内套管的近端连接,约束件被配置为用于将第一导丝和套管组件与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在对“鸟嘴”效应进行消除时,主要是在支架释放于主动脉弓血管后再对“鸟嘴”效应进行调节,这不同于大多数在支架释放时同步调整的方式,更具备调节的主动性,并且能够在支架释放后再根据释放后的“鸟嘴”实际大小进行灵活调整,更具备针对性,可在支架释放后的状态将“鸟嘴”调节至满意的形态,直至完全消除“鸟嘴”。

权利要求 :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套管组件,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活动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

第一导丝,所述第一导丝沿着所述套管组件的轴向活动穿设于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间,所述第一导丝位于所述套管组件的小弯侧,所述第一导丝的近端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内套管的近端连接;

约束件,所述约束件被配置为用于将所述第一导丝和所述套管组件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且用于将所述第一导丝和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设置在所述套管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约束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套管连接,所述约束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约束件被配置为用于穿设在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并利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丝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套管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的第一端能够在所述内套管的周向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上具有显影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件为线性结构,且所述约束件的长度为L,1.31D≤L≤1.45D,其中, D为支架的近端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二导丝,所述第二导丝沿着所述套管组件的轴向活动穿设于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间,所述第二导丝位于所述套管组件的大弯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内套管上,所述固定件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丝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件沿着所述内套管的轴向设置,所述约束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近端设置有引导头,所述第一导丝的近端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引导头连接。

12.一种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架体、覆膜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覆膜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架体的小弯侧的近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用于连接所述输送装置的约束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架体的中心轴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的小弯侧的近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的第一导丝和约束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等于所述约束件的数量,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丝的数量。

说明书 :

输送装置和支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和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相比于开胸手术,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近年来发展迅猛。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主要通过封堵主动脉
近端内膜破口,改善真腔供血,降低假腔压力,诱导假腔血栓形成,使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
内血栓形成、假腔缩小并最终趋向闭塞,完成主动脉弓血管形态重塑。
[0003] 由于主动脉弓部天然的弯曲结构及存在不确定的开口位置关系,尤其是主动脉弓弧度锐利的患者,支架很难较好地贴附于动脉内壁上,而因近端不完全附着导致支架与血
管壁之间存在楔形间隙的现象称之为“鸟嘴”效应。研究表明“鸟嘴”的出现及其形态与Ⅰa型
及Ⅱa型动脉内漏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Ⅰa型及Ⅱa型动脉内漏病人,“鸟嘴”的平均长度明
显大于无动脉内漏者。
[0004] 现有技术中调节“鸟嘴”的方式通常是和释放支架同步的,支架完全释放后,是否有“鸟嘴”,以及“鸟嘴”有多大就确定了,不能再进行调整,因此,并不能完全消除“鸟嘴”,具
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5]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鸟嘴”效应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和支架系统。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0007] 套管组件,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活动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
[0008] 第一导丝,所述第一导丝沿着所述套管组件的轴向活动穿设于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间,所述第一导丝位于所述套管组件的小弯侧,所述第一导丝的近端被配置为用
于与所述内套管的近端连接;
[0009] 约束件,所述约束件被配置为用于将所述第一导丝和所述套管组件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且用于将所述第一导丝和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设置在所述套管组件上。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约束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套管连接,所述约束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约束件被配置为用于穿设
在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并利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丝连接。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套管活动连接。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的第一端能够在所述内套管的周向方向上移动。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上具有显影部。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为线性结构,且所述约束件的长度为L,1.31D≤L≤1.45D,其中, D为支架的近端直径。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0017] 第二导丝,所述第二导丝沿着所述套管组件的轴向活动穿设于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间,所述第二导丝位于所述套管组件的大弯侧。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组件包括:
[0019] 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内套管上,所述固定件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丝的数量。
[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件沿着所述内套管的轴向设置,所述约束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的近端设置有引导头,所述第一导丝的近端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引导头连接。
[002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支架系统,所述支架系统包括:
[0023] 所述输送装置;
[0024]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架体、覆膜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覆膜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架体的小弯侧的近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用于连接所述输送
装置的约束件。
[00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架体的中心轴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的小弯侧的近端。
[002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的第一导丝和约束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等于所述约束件的数量,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
丝的数量。
[0027] 上述输送装置和支架系统中,由于约束件将第一导丝和套管组件与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若支架在主动脉弓血管释放后,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在血管壁的小弯侧存在
明显的“鸟嘴”现象,此时可以整体地缓慢后撤输送装置,利用输送装置的后撤张紧约束件,
从而利用约束件带动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平缓后移,使支架的小弯侧覆膜段缓慢堆叠,从
而消除“鸟嘴”效应。
[0028] 在对“鸟嘴”效应进行消除时,主要是在支架释放于主动脉弓血管后再对“鸟嘴”效应进行调节,这不同于大多数在支架释放时同步调整的方式,更具备调节的主动性,并且能
够在支架释放后再根据释放后的“鸟嘴”实际大小进行灵活调整,更具备针对性,可在支架
释放后的状态将“鸟嘴”调节至满意的形态,直至完全消除“鸟嘴”,增大支架对主动脉弓血
管形态的适应能力,为该输送装置扩大适用范围,挑战更恶劣的血管弓形提供可能。此外,
该输送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释放功能的优化。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产生“鸟嘴”效应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和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已消除“鸟嘴”效应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近端直径D与约束件的长度L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因约束件过长导致支架近端形成翻折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针对约束件过长的主动调整结构示意图;
[0037]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因约束件过短导致支架近端形成“鸟嘴”效应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针对约束件过短的主动调整结构示意图。
[0039] 附图标号:
[0040] 0001、主动脉弓血管;
[0041] 1100、套管组件;1200、约束件;1300、第一导丝;1400、第二导丝;1500、固定件;
[0042] 1110、内套管;1120、外套管;1130、引导头;
[0043] 1210、第一连接部;
[0044] 2100、架体;2200、覆膜;2300、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0051] 本文中,术语“近端”、“远端”是从使用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远端”通
常指该医疗器械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近端”通常是指医疗器械首先进入
患者体内的一端。
[0052] 参考图1所示,人体中的主动脉弓血管0001形态是非对称结构,有大弯侧和小弯侧之分,参考图1所示,在图1中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上方便是其大弯侧,该大弯侧具有较大的
弯曲路径,在图1中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下方便是其小弯侧,该小弯侧在大外侧的内侧,小
弯侧具有较小的弯曲路径。
[0053] 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通常主要由覆膜2200和金属丝(架体)组成,金属丝通过缝线固定在覆膜2200上。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的初始状态是对称的筒状结构,有一定弯曲
强度。当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被弯曲时,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的内部将有应力积蓄,通
称为回直力,该回直力会促使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的近端和远端总是趋向于变成平直状
态。
[0054] 当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被植入到主动脉弓部时,由于主动脉弓血管0001原有形态的限制,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将顺应主动脉弓血管0001而变成非对称结构,紧贴主动
脉弓血管0001大弯侧的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部分中,金属丝之间的覆膜2200是处于展开
状态,而紧贴主动脉弓血管0001小弯侧的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部分中,金属丝之间的覆
膜2200则会由于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限制而被压缩折叠。
[0055] 在释放时,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的近端由于失去了束缚力,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所以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的近端(特别是小弯侧)会朝着血管近端弹开,主动脉弓血
管覆膜支架在弯曲的血管腔中有回直力,将迫使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的近端朝大弯侧方
向翘起,即A1点无法贴附在主动脉弓血管0001小弯侧血管壁的A1’点,使主动脉弓血管覆膜
支架的近端形成了鸟嘴,这就是“鸟嘴”效应的产生原因,通常主动脉弓血管覆膜支架的大
弯侧A2会贴紧主动脉弓血管0001大弯侧血管壁。
[0056] 为了消除“鸟嘴”效应,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57] 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套管组件1100、第一导丝1300和约束件1200,其中,套管组件1100包括内套管1110和外套管
1120,所述外套管1120活动套设在所述内套管1110外,所述第一导丝1300沿着所述套管组
件1100的轴向活动穿设于所述内套管1110和所述外套管1120之间,所述第一导丝1300位于
所述套管组件1100的小弯侧,所述第一导丝1300的近端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内套管的近端
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导丝1300的近端与所述内套管的近端可以直接地形成连接
或通过其他部件间接地形成连接,例如,当所述内套管1110的近端设置有引导头1130时,所
述第一导丝1300的近端可以与所述引导头1130连接,所述约束件1200被配置为用于将所述
第一导丝1300和所述套管组件1100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且用于将所述第一导丝1300和支
架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
[0058] 需要说明的是,套管组件1100的大弯侧和小弯侧均是针对于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大弯侧和小弯侧而确定的,当输送装置进入到主动脉弓血管0001之前,输送装置的套管组
件1100,包括内套管1110和外套管1120均为平直的结构形态,此时套管组件1100没有与主
动脉弓血管0001建立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输送装置的套管组件1100并没有明确的大弯侧和
小弯侧。而输送装置进入到主动脉弓血管0001后,输送装置的套管组件1100会因主动脉弓
血管0001的弯曲形态而发生相应的形变,此时输送装置的套管组件1100便会显示出弯曲形
态,构建出大弯侧和小弯侧。
[0059]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输送装置的套管组件1100中用于适配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大弯侧的一侧便称之为套管组件1100的大弯侧,输送装置的套管组件1100中用于适配主动
脉弓血管0001的小弯侧的一侧便称之为套管组件1100的小弯侧,所述第一导丝1300位于所
述套管组件1100的小弯侧,即所述第一导丝1300位于所述套管组件1100的一侧,且该侧是
输送装置进入到主动脉弓血管0001后,套管组件1100中用于适配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小弯
侧的一侧,当第一导丝1300在套管组件1100中的装配位置确定后,那么第一导丝1300在套
管组件1100中装配的一侧便可以被定义为套管组件1100的小弯侧,所以,可以理解为套管
组件1100用于适配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位置决定了第一导丝1300的安装位置,也可以理解
为第一导丝1300在套管组件1100中安装的位置也反向决定了套管组件1100与主动脉弓血
管0001适配的位置,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为参照。
[0060] 约束件12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可以为单股丝,不应有缝隙,避免造成钩挂,而且约束件1200优选为采用圆整且表面平滑的材质制作,需要在释放时脱出阻力小,避免支
架近端移位。约束件1200可以为独立于套管组件1100的结构,也可以为与套管组件1100形
成连接为一体的结构,例如当约束件1200为独立于套管组件1100的结构时,约束件1200可
以在输送装置进入到主动脉弓血管0001之前,利用绑扎、缠绕等方式将将所述第一导丝
1300和所述套管组件1100与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使第一导丝1300和套管组件1100具
备对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的拉动控制能力,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1200设
置在所述套管组件1100上,约束件1200可以与套管组件1100形成为一体,无论输送装置是
否进入到主动脉弓血管0001,约束件1200均是保持与套管组件1100连接为一体的,这种一
体的结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绑扎及释放等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钩挂问题,
而且约束件1200也不必在非使用状态下单独收纳,可以始终与套管组件1100保持在一起。
[0061] 而且,约束件1200安装在套管组件1100上时也可以采用多种连接形式,例如约束件1200可以粘接、焊接在套管组件1100上,同时,约束件1200还可以根据需求安装在套管组
件1100的任意部件上,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12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
述约束件1200的第一端可以与所述内套管1110活动连接,例如,所述约束件1200的第一端
能够在所述内套管1110的周向方向上移动,所述约束件1200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
部1210,且所述约束件1200的第二端在非使用状态下不与任何结构形成连接,进而使所述
约束件1200的第二端上的第一连接部1210不与任何结构形成连接。
[0062] 使用时,可以利用所述约束件1200穿设在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利用约束件1200的本身与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形成连接,约束件1200与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的穿设可以为
活动穿设,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穿设在支架的覆膜2200上或相应配合的结构上,当约束件
1200与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穿设完毕,约束件1200的第一连接部1210可以继续与所述第一
导丝1300连接,从而利用约束件1200将所述第一导丝1300和所述套管组件1100与支架的小
弯侧的近端连接。第一连接部1210可以为线圈等结构,而且,线圈在尺寸上需要尽可能小,
以减少血栓生成的可能,而且线圈需要尽可能光滑。
[0063] 约束件1200的功能是将所述第一导丝1300和所述套管组件1100与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使第一导丝1300和套管组件1100能够对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形成拉动控制能
力,因此,约束件1200只要具备该功能即可,约束件12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各种结构形
式,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1200可以为线性结构,或者约束件1200也可以为
带状结构、环状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定,当所述约束件1200为线性结构时,可以假设所述约
束件1200的长度为L,并假设支架的近端直径为D,因此,参考图6所示,可以根据支架的近端
直径D来确定约束件1200的长度L,使约束件1200在面对不同规则、结构的支架时,适配的选
择合适的长度,例如,1.31D≤L≤1.45D,具体的,L=1.31D、L=1.32D、L=1.33D、L=1.34D、L=
1.35D、L=1.36D、L=1.37D、L=1.38D、L=1.39D、L=1.40D、L=1.41D、L=1.42D、L=1.43D、L=
1.44D、L=1.45D等,当约束件1200的长度L适中,便可以使支架释放在主动脉弓血管0001内
以后,不用特意调整支架的小弯侧,使支架的小弯侧形成良好的贴壁效果,避免“鸟嘴”效应
的发生,而且当支架释放在主动脉弓血管0001内以后,会同时使内套管1110紧贴支架的大
弯侧时,使约束件1200保持张紧状态,避免支架的小弯侧发生翻折的风险。
[0064] 例如,参阅图7所示,图7显示了如果约束件1200过长,会导致支架近端形成翻折的情况,如果支架的近端直径D和约束件1200的长度L能够根据上述范围形成匹配则会避免翻
折的情况发生,否则,参阅图8所示,一旦遇到翻折的情况,需要向近端方向移动输送装置和
支架,使支架与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形态形成匹配,通过这种主动调整解决翻折的问题。
[0065] 例如,参阅图9所示,图9显示了如果约束件1200过短,会导致支架近端形成“鸟嘴”效应,如果支架的近端直径D和约束件1200的长度L能够根据上述范围形成匹配则会避免
“鸟嘴”效应的情况发生,否则,参阅图10所示,一旦遇到“鸟嘴”效应的情况,需要向远端方
向回撤输送装置和支架,使支架与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形态形成匹配,通过这种主动调整
解决“鸟嘴”效应的问题。
[006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约束件1200的长度L和支架的近端直径D的配合关系,在此不做限定。
[006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丝1300和约束件120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例如,所述第一导丝1300的数量为两个,且沿着所述所述输送装置的中心轴线周向对称设置
在所述套管组件1100的小弯侧。
[006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约束件1200上具有显影部,显影部可以是独立于约束件1200的结构,也可以是在约束件1200的一部分结构中形成的可显影的结构,如约束件
1200的至少一部分采用显影材料制作,例如,可以是第一连接部1210采用显影材料制作,也
可以是约束件1200靠近内管的部分采用显影材料制作,显影材料的显影功能可以使输送装
置进入到主动脉弓血管0001内以后,在调整的过程中方便医生观察位置。
[0069] 因此,由于约束件1200将所述第一导丝1300和所述套管组件1100与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连接,若支架在主动脉弓血管0001释放后,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在血管壁的小弯侧
存在明显的“鸟嘴”现象,此时可以整体地缓慢后撤输送装置,利用输送装置的后撤张紧约
束件1200,从而利用约束件1200带动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平缓后移,使支架的小弯侧覆膜
2200段缓慢堆叠,从而不断减小乃至消除“鸟嘴”,参阅图5所示为此时支架最终释放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输送装置的后撤范围不宜过大,要避免带动支架的大弯侧移动。
[0070] 该输送装置在对“鸟嘴”效应进行消除时,主要是在支架释放于主动脉弓血管0001后再对“鸟嘴”效应进行调节,这不同于大多数在支架释放时同步调整的方式,更具备调节
的主动性,并且能够在支架释放后再根据释放后的“鸟嘴”实际大小进行灵活调整,更具备
针对性,可在支架释放后的状态将“鸟嘴”调节至满意的形态,直至完全消除“鸟嘴”,增大支
架对主动脉弓血管0001形态的适应能力,为该输送装置扩大适用范围,挑战更恶劣的血管
弓形提供可能。此外,该输送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释放
功能的优化。
[0071] 输送装置除了设置第一导丝1300之外,所述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导丝1400,所述第二导丝1400沿着所述套管组件1100的轴向活动穿设于所述内套管1110和所述外套
管1120之间,第二导丝1400与第一导丝1300的安装位置不同,即所述第二导丝1400位于所
述套管组件1100的大弯侧,而非小弯侧,因此第二导丝1400可以用于连接支架的大外侧的
近端,第二导丝1400的作用是防止支架被冲走,固定好大弯侧,对支架的大弯侧的近端限
位,因此,第二导丝1400可以将支架的大弯侧紧紧固定在内套管1110的大弯侧上,对支架进
行限位,确保输送装置运送支架时具备良好的定位性能。
[007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丝140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例如,所述第二导丝1400的数量为一个,只要能将支架的大弯侧固定在所述套管组件的大弯侧上即可。
[007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组件1100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1500,设置在所述内套管1110上,所述固定件1500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导丝1300
的数量。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数量等于第一导丝1300和第二导丝1400的数量之和,所述通
孔用于穿过第一导丝1300和/或第二导丝1400。根据套管组件1100的大弯侧和小弯侧的配
合,固定件1500上的通孔可以开设在对应于套管组件1100大弯侧的位置,也可以开设在对
应于套管组件1100小弯侧的位置,使开设的通孔可以分别用来穿设第一导丝1300或第二导
丝1400。固定件150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1500
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当第一导丝1300或第二导丝1400穿设固定件1500后可以直接地与内套
管1110的近端连接或通过其他部件间接地与内套管1110的近端连接,尤其是,当所述内套
管1110的近端设置有引导头1130时,所述第一导丝1300或第二导丝1400的近端可以与所述
引导头1130连接,避免第一导丝1300或第二导丝1400的近端发生悬空。
[0074] 或者,所述固定件150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件1500沿着所述内套管1110的轴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固定件1500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在2cm至8cm之间,两个固
定件1500之间的通孔一一对应,便于第一导丝1300或第二导丝1400穿过,两个固定件1500
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且,所述约束件1200位于两个所述固定件1500之间,两个
固定件1500之间是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的垂直对应位置,便于约束件1200与支架的小弯侧
的近端形成连接。
[0075] 引导头1130具有引导套管组件1100按照预定的轨迹在主动脉弓血管0001中运动的功能,通常引导头1130为锥形的结构,即引导头1130的近端为锥顶、引导头1130的远端与
内套管1110的近端连接,引导头1130的远端和内套管1110的近端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同直径
连接,当引导头1130的远端和内套管1110的近端的直径相同时,引导头1130和内套管1110
之间的连接便形成平滑的连接结构,引导头1130的远端和内套管1110的近端之间的连接也
可以为异直径连接,当引导头1130的远端和内套管1110的近端的直径不同时,引导头1130
和内套管1110之间的连接便形成阶梯形式的连接结构,此时可以是引导头1130的远端直径
大于内套管1110的近端直径,引导头1130上可以形成多个穿孔,穿孔可以供第一导丝1300
或第二导丝1400等引导部件穿设在其中,形成与引导头1130的连接,实现相应动作的控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引导头1130以及引导头1130上的穿孔,在此不做限定。
[0076] 此时,当固定件1500的数量为两个时,靠近内套管1110近端的固定件1500也可以与引导头1130形成连接,使第一导丝1300或第二导丝1400穿设固定件1500后可以通过引导
头与内套管1110的近端形成间接地连接,避免第一导丝1300或第二导丝1400的近端发生悬
空。
[0077] 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支架,所述支架适用于装配所述输送装置,所述支架包括架体2100、覆膜2200和第二连接部2300,覆膜2200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至少一个
第二连接部2300设置在所述架体2100的小弯侧的近端,所述第二连接部2300被配置为用于
连接所述输送装置的约束件1200。
[0078] 需要说明的是,架体2100的大弯侧和小弯侧(也相当于支架的大弯侧和小弯侧)均是针对于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大弯侧和小弯侧而确定的,当架体2100进入到主动脉弓血管
0001之前,架体2100为平直的结构形态,此时架体2100没有与主动脉弓血管0001建立相对
位置关系,因此架体2100并没有明确的大弯侧和小弯侧。而架体2100进入到主动脉弓血管
0001后,架体2100会因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弯曲形态而发生相应的形变,此时架体2100便
会显示出弯曲形态,构建出大弯侧和小弯侧。
[0079]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架体2100中用于适配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大弯侧的一侧便称之为架体2100的大弯侧,架体2100中用于适配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小弯侧的一侧便称之
为架体2100的小弯侧,第二连接部2300设置在所述架体2100的小弯侧的近端,即所述第二
连接部2300位于所述架体2100的一侧的近端,且该侧是架体2100进入到主动脉弓血管0001
后,架体2100中用于适配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小弯侧的一侧,当第二连接部2300在架体
2100中的装配位置确定后,那么第二连接部2300在架体2100中装配的一侧便可以被定义为
架体2100的小弯侧,所以,可以理解为架体2100用于适配主动脉弓血管0001的位置决定了
第二连接部2300的安装位置,也可以理解为第二连接部2300在架体2100中安装的位置也反
向决定了架体2100与主动脉弓血管0001适配的位置,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为参照。
[0080] 第二连接部2300设置在所述架体2100的小弯侧的近端,可以使约束件1200通过与第二连接部2300的连接具备控制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的能力,而且当支架沿着主动脉弓血
管0001的弯曲形状进行弯曲时,支架的大弯侧的近端会贴紧血管壁,所以第二连接部2300
位于架体2100的小弯侧的近端,而非位于架体2100的大弯侧的近端,可以避免支架释放后,
约束件1200因连接在支架的大弯侧的近端而被压在血管壁和支架之间,无法脱出。
[0081] 第二连接部2300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形式,例如第二连接部2300可以为线圈结构,线圈在尺寸上需要尽可能小,以减少血栓生成的可能,而且线圈需要尽可能光滑,线圈等长
度也要小,线圈太长会容易漂浮在血管中,产生血栓。第二连接部2300位于架体2100的小弯
侧的近端,可以供约束件1200穿过,使约束件1200与架体2100的小弯侧的近端形成活动穿
设的连接形式,然后在穿过第二连接部2300后可以利用约束件1200继续与第一导丝1300连
接,即第一导丝1300穿过约束件1200的第一连接部12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
择第二连接部2300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第二连接部230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但无
论第二连接部2300的数量为多少,多个第二连接部2300都设置在架体2100的小弯侧的近
端,按照一定形式排列,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300的数量为两个,两
个所述第二连接部2300沿着所述架体2100的中心轴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2100的小
弯侧的近端。
[008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输送装置的第一导丝1300和约束件120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2300的数量等于所述约束件的数量,且所述第二连接部2300的
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丝1300的数量。例如,所述第一导丝1300的数量为两个,且沿着
所述所述输送装置的中心轴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套管组件1100的小弯侧,所述约束件和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也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2300沿着所述架体2100的中心轴
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2100的小弯侧的近端。
[0083] 参阅图4和图5所示,第一导丝1300位于套管组件1100的小弯侧,第二导丝1400位于套管组件1100的大弯侧,第一导丝1300和第二导丝1400可以从内套管1110和外套管1120
之间引出,分别对应穿入靠近远端的固定件1500的通孔中并引出。约束件1200固定在内套
管1110上,且约束件1200位于内套管1110的小弯侧。安装支架时,先将约束件1200穿过支架
的小弯侧的近端,可以利用第二连接部2300实现穿设连接,再将约束件1200的第一连接部
1210钩挂第一导丝1300上,随后将第一导丝1300穿过靠近近端的固定件1500,最终固定在
引导头1130上。第二导丝1400从靠近远端的固定件1500穿出后,可以直接扎透支架的大弯
侧的近端覆膜,再穿过靠近近端的固定件1500,进而穿入引导头1130中。至此,支架的大弯
侧和小弯侧的近端均可以实现固定。
[0084] “鸟嘴”效应的调节主要在支架释放后发挥作用,当支架进入到主动脉弓血管0001内并弹开时,第二导丝1400可以拉出,使支架的大弯侧贴合血管壁,如果血管的弓形平缓且
操作得当,此时支架的小弯侧或许会无明显“鸟嘴”效应,那么就可以直接拉动第一导丝
1300,使第一导丝1300后撤,执行支架的完全释放。但是,若血管的小弯侧存在明显的“鸟
嘴”现象,此时则可以整体地缓慢后撤输送装置,利用输送装置的后撤张紧约束件1200,从
而带动支架的小弯侧的近端平缓后移,使支架的小弯侧覆膜2200段缓慢堆叠,从而不断减
小乃至消除“鸟嘴”,参阅图5所示为此时支架最终释放形态。需要注意的是,输送装置的后
撤范围不宜过大,要避免带动支架的大弯侧移动。
[008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支架系统,所述支架系统包括所述输送装置和所述支架,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支架输送装配。由于所述输送装置和所述支架的具体结构、功能原理以
及技术效果均在前文详述,在此便不再赘述。任何有关于所述输送装置和所述支架的技术
内容均可参考前文的记载。
[0086]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8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