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598302.8

文献号 : CN1150501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园孟阳阳远萌曹威威孟晶晶魏艳贾晶吕迎闫思雨刘家汝

申请人 :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流量监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两个且沿着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道路内,所述外壳的顶部形成有上下活动的按压区;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下套筒和顶杆;所述下套筒竖直设置在外壳内;所述顶杆下端插入到下套筒内并与下套筒密封配合;两个所述外壳内的下套筒之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接于两个外壳内的下套筒,一个所述外壳的按压区向下移动时驱动对应外壳内的顶杆向下移动,同时另一个所述外壳内的顶杆向上移动。本申请具有提高对车流量测量准确性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设置有两个且沿着道路(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道路(1)内,所述外壳(2)的顶部形成有上下活动的按压区(31);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检测组件(5);所述检测组件(5)包括下套筒(51)和顶杆(52);所述下套筒(51)竖直设置在外壳(2)内;所述顶杆(52)下端插入到下套筒(51)内并与下套筒(51)密封配合;两个所述外壳(2)内的下套筒(51)之间连接有连通管(53);所述连通管(53)连接于两个外壳(2)内的下套筒(51),所述下套筒(51)与连通管(53)内均充满液压油;一个所述外壳(2)的按压区(31)向下移动时驱动对应外壳(2)内的顶杆(52)向下移动,同时另一个所述外壳(2)内的顶杆(52)向上移动,以用于下一个车辆的车轮进行碾压;

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平衡梁(4);所述检测组件(5)沿着平衡梁(4)的长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顶杆(52)上端与平衡梁(4)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梁(4)的两端均对应设置有按压区(31),两个所述按压区(31)之间为固定区(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区(31)下平衡梁(4)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所述压力传感器(6)固定在按压区(31)或平衡梁(4)上;所述外壳(2)沿着道路(1)同向行驶的车道至少设置两个且每个车道与外壳(2)一一对应;所述外壳(2)内均安装有所述检测组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6)固定在按压区(31)上时,所述压力传感器(6)的下方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填充垫块(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区(31)为外壳(2)的顶部向上弓起形成的一体结构;所述按压区(31)为弹性变形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区(31)和固定区(32)形成可拆卸的盖板(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区(31)转动连接于固定区(32),所述按压区(31)与固定区(32)的转动轴位于按压区(31)的一侧且垂直于道路(1)的长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壳(2)沿着道路(1)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为0.5m至1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5)沿着平衡梁(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三个。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阻尼组件(8);所述阻尼组件(8)包括压杆(81)、弹簧(82)和导向套(83);所述导向套(83)的一端固定在外壳(2)上,所述压杆(81)的一端插入导向套(83)内,另一端抵接在顶杆(52)的竖直侧壁上;所述弹簧(82)设置在导向套(83)内并且用于抵接在压杆(81)上使压杆(81)与顶杆(52)之间产生挤压力。

说明书 :

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流量监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车流量是道路上单位时间内经过某段路面的车辆的数量,当车流量较大时,道路会发生拥堵。因此为了对道路车辆的行驶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对道路交通进行分流,以减少道路的阻塞,通常需要对道路上车流量进行监控。
[0003] 授权公告号为CN206833707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车流量检测器,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四个侧面和底面,外壳顶部开口并通过顶盖将上表面封闭,顶盖尺寸与外壳四个侧面的内壁贴合且沿内壁上下滑动;顶盖与外壳底面之间通过多个一级弹簧支撑,在顶盖中心位置通过一个二级弹簧与固定在外壳底面的压敏传感器相连接,使用时,当二级弹簧的弹力施加在压敏传感器上,压敏传感器输出反映压力大小的电压信号,从而通过测量电压信号即可对车辆的行走进行记录。
[0004] 但是上述结构中发明人认为,顶盖通过弹簧与外壳底面之间进行支撑,当顶盖受到压力释放后,弹簧会产生振动,从而难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提高对车流量测量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
[0006] 本申请提供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两个且沿着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道路内,所述外壳的顶部形成有上下活动的按压区;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下套筒和顶杆;所述下套筒竖直设置在外壳内;所述顶杆下端插入到下套筒内并与下套筒密封配合;两个所述外壳内的下套筒之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接于两个外壳内的下套筒,一个所述外壳的按压区向下移动时驱动对应外壳内的顶杆向下移动,同时另一个所述外壳内的顶杆向上移动。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道路的行驶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两个外壳,外壳内均安装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下套筒和顶杆,车辆沿着道路行驶时,由于外壳的顶部形成的按压区,按压区上下活动,以使按压区在车辆的碾压作用下向下移动,按压区向下移动时,按压区下的顶杆随着向下移动,同时两个下套筒通过连通管连接,当一个按压区下的顶杆向下移动,另一个按压区下的顶杆就会向上移动,进而使两个外壳内的顶杆在相互连接的作用下上下活动,通过顶杆的上下活动对车辆进行检测,由于顶杆在移动后不会发生振动,进而能够提高对车流量测量的准确性。
[0009]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平衡梁;所述检测组件沿着平衡梁的长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顶杆上端与平衡梁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梁的两端均对应设置有按压区,两个所述按压区之间为固定区。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组件沿着平衡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当平衡梁一端的按压区受到挤压即可驱动平衡梁向下移动,并通过检测组件保持平衡梁的水平。
[0011] 优选的,所述按压区下平衡梁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按压区或平衡梁上;所述外壳沿着道路同向行驶的车道至少设置两个且每个车道与外壳一一对应;所述外壳内均安装有所述检测组件。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按压区与平衡梁之间,当两个同向行驶的车道上均外壳时,当在经过同一车道的两个外壳时,正常记录车流量,当车辆从一个车道向另一个车道变道时,通过相邻两个车道的平衡梁运动关系记录一个车辆通过;而一个车辆由两个车道上碾过,两个平衡梁同时运动,但是与压力传感器配合,以使两个车道记录一个车辆通过,从而提高车流量检测的准确性。
[0013]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按压区上时,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下方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填充垫块。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填充垫块设置在压力传感器的下方时,填充垫块能够使平衡梁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空间进行填充,减少压力传感器受到平衡梁的冲击发生损坏,同时也能够减少运动时的噪声。
[0015] 优选的,所述按压区为外壳的顶部向上弓起形成的一体结构;所述按压区为弹性变形的结构。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区为外壳顶部一体形成的结构,使外壳的顶部的密闭性较好,进而外壳内部能够保持较好的清洁性,减少因使用产生的灰尘对检测组件的影响。
[0017] 优选的,所述按压区和固定区形成可拆卸的盖板。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区与固定区形成可拆卸的盖板,盖板能够拆卸时,使盖板发生损坏后能够单独更换,同时打开盖板可以用于对外壳内的检测组件进行检修。
[0019] 优选的,所述按压区转动连接于固定区,所述按压区与固定区的转动轴位于按压区的一侧且垂直于道路的长度方向。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区转动连接于固定区,使按压区采用铰接的方向与外壳连接,按压区在受到车辆的碾压时,按压区远离铰接的一侧能够上下活动,使按压区带动顶杆移动。
[0021] 优选的,两个所述外壳沿着道路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为0.5m至1m。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外壳间隔距离0.5m至1m,当外壳之间的间隔过小时,车辆倾斜通过两个外壳时可能造成车辆同一轴上的两个车轮碾压在两个外壳上,当外壳之间的间隔过大时,车辆会在两个车道之间移动,而错过两个外壳对车辆的检测。
[0023] 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沿着平衡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三个。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组件在平衡梁上间隔设置三个,当一个检测组件发生损坏时,能够通过检测组件的情况及时发现并更换,同时另外的两个检测组件仍然能够保证正常的车流量测量。
[0025]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压杆、弹簧和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所述压杆的一端插入导向套内,另一端抵接在顶杆的竖直侧壁上;所述弹簧设置在导向套内并且用于抵接在压杆上使压杆与顶杆之间产生挤压力。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杆受到弹簧的作用力与顶杆竖直的侧壁抵接,顶杆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移动,但是顶杆在未受到按压区的挤压时,由于压杆对顶杆侧壁的挤压力能够阻止顶杆的上下波动,进一步提高顶杆的稳定性,使车流量的检测比较准确。
[0027]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 1.通过一个按压区下的顶杆向下移动,另一个按压区下的顶杆就会向上移动,进而使两个外壳内的顶杆在相互连接的作用下上下活动,能够提高对车流量测量的准确性;
[0029] 2.通过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按压区与平衡梁之间,当一个车辆由两个车道上碾过,两个平衡梁同时运动,但是与压力传感器配合,以使两个车道记录一个车辆通过,从而提高车流量检测的准确性;
[0030] 3.通过按压区为外壳顶部一体形成的结构,使外壳的顶部的密闭性较好,进而外壳内部能够保持较好的清洁性,减少因使用产生的灰尘对检测组件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33]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两组检测组件的设置示意图;
[0034]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盖板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35]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阻尼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36]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 附图标记说明:1、道路;11、安装槽;2、外壳;3、盖板;31、按压区;32、固定区;4、平衡梁;5、检测组件;51、下套筒;52、顶杆;53、连通管;6、压力传感器;7、填充垫块;8、阻尼组件;81、压杆;82、弹簧;83、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
[0040] 实施例一:
[004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参考图1,包括外壳2,在道路1上形成有安装槽11,外壳2嵌入到安装槽11内,外壳2整体为矩形,外壳2的底部位于安装槽11的底部,外壳2的顶部位于安装槽11的槽口处,道路1的表面与外壳2顶部的边缘平齐,以使外壳2与道路1之间能够平稳过渡,减少外壳2对道路1的影响。在外壳2的顶部设置有按压区31和固定区32,固定区32的上表面与道路1的表面平齐,按压区31具有上下活动的结构,以使车辆的车轮碾压在按压区31时,按压区31能够向下移动。
[0042] 参考图2,在道路1的行驶方向设置有两个外壳2,并且两个外壳2间隔设置,间隔的距离为0.5‑1m,两个外壳2的间隔过小,容易造成检测时间间隔过短或者车辆倾斜时,车辆同一个轴的两个车轮碾压在同一个外壳2上,间隔距离过大时,容易造成车辆行驶偏离车道,使较多的车辆不能同时经过两个外壳2;同时避开间隔距离等于一种车辆的轮距。外壳2内设置有平衡梁4,平衡梁4下方设置有检测组件5,平衡梁4垂直于道路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平衡梁4的两端分别位于按压区31的下方。检测组件5在平衡梁4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使平衡梁4的受到压力时,能够竖直向下移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5设置三个,在其中一个发生损坏后,其余两个仍然能够保证检测组件5的正常工作。按压区31在一个平衡梁4上方有两个,固定区32位于平衡梁4的中部位置,使两个按压区31间隔设置。在进行检测时,当一个按压区31内受到车辆的车轮碾压时,按压区31即可将平衡梁4向下挤压。
[0043] 参考图2,检测组件5包括下套筒51和顶杆52,下套筒51竖直固定在外壳2的底部内壁上,顶杆52由下套筒51的上端竖直插入到下套筒51内,顶杆52的下端与下套筒51的内壁密封配合,顶杆52的上端固定在平衡梁4上。在下套筒51上固定用于检测顶杆52的位置的传感器,当平衡梁4带动顶杆52下落时,传感器能够检测到顶杆52位置的变化,从而得到车辆的车轮经过外壳2上的按压区31。两上外壳2内设置的检测组件5之间设置有连通管53,连通管5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下套筒51上,并且连通管53所连接有两个下套筒51分别位于两个外壳2内,连通管53与下套筒51内的空腔连通,在下套筒51与连通管53内均充满液压油。使用时,车辆的车轮依次对两个外壳2上的按压区31进行碾压,初始状态时,一个检测组件5中的顶杆52处于最高点的位置,另一个检测组件5中的顶杆52处于最低点的位置,一个车辆的车轮对前一个外壳2进行碾压时,所对应的检测组件5中的顶杆52向下移动到最低点的位置,然后另一个检测组件5中的顶杆52受到液压油的挤压,向上移动到最高点的位置;车辆对后一个外壳2进行碾压时,所对应的检测组件5中的顶杆52向下移动到最低点的位置,然后使前一个刚碾压的顶杆52又回升到最高点的位置,以用于下一个车辆的车轮进行碾压,顶杆52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均需要对按压区31进行碾压,而不会因车辆释放对平衡梁4的压力后,平衡梁4仍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进而提高准确性。
[0044] 参考图2,按压区31为自然向上弓起的弧形结构,按压区31具有金属的软性,使按压区31经过碾压时能够向下弯曲并自动向上回弹,按压区31自动回弹时,按压区31与平衡梁4之间分离,按压区31回弹不会带动平衡梁4向上移动。按压区31的内侧表面粘贴有压力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6可选用应变片,压力传感器6在按压区31发生变形时,压力传感器6同时发生形变而产生压力,进而使压力传感器6检测到按压区31受到车辆的碾压。位于压力传感器6与平衡梁4之间设置有填充垫块7,填充垫块7为橡胶块,以减少因平衡梁4上升时对按压区31上的压力传感器6造成过大的挤压发生损坏,同时按压区31向下变形时,按压区31与平衡梁4之间通过填充垫块7的支撑,减少冲击产生的噪声。
[0045] 参考图3,在多车道的道路1上每个车道上均设置有一组检测组件5,并且在对应道路1车道上的外壳2相互分离,安装时,相邻车道上的检测组件5处于道路1路程的同一位置。需要对一个车道上的检测组件5进行维护时,可单独进行更换,不影响道路1的正常通行。同时相邻的两个车道上均设置一组检测组件5,在车辆直行通过各自的检测组件5时,检测组件5正常记录各自车道上的车流量;当一个车道上的车辆在通过检测组件5时,移动到另一个车道上,此时两个检测组件5根据前后两个检测组件5的记录情况进行合并记录一个车辆通过;当一个车辆由两个车道的中间跨过,此时车辆行驶过程中只对相邻壳体上相邻的两个按压区31进行碾压,虽然两个平衡梁4均向下移动,但是只有相邻的按压区31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变化,因此根据平衡梁4与传感器配合能够对车道上行驶的车辆准确记录。
[0046]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0047] 当车辆由前一个外壳2上进行碾压时,经过前一个外壳2上的按压区31,使按压区31对平衡梁4向下扩压,从而使对应的顶杆52向下移动,再通过连通管53使另一个检测组件
5的顶杆52向上移动,两个顶杆52的相互作用,使顶杆52能够准确地上下移动,减少顶杆52移动后波动引起的检测误差。
[0048] 实施例二:
[0049]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参考图4,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按压区31与固定区32形成盖板3,盖板3与外壳2位于安装槽11内的部分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当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盖板3时,通过螺钉直接拆卸盖板3整体更换即可,操作比较方便,而且打开盖板3后也方便对外壳2内部的检测组件5进行维护。按压区31的一侧边缘位置与固定区32转动连接且铰接轴垂直于道路1的长度方向,按压区31的另一侧能够向上抬起,两个外壳
2上的按压区31相对于固定区32的铰接轴位于同一侧,使车辆行走的过程中由按压区31与固定区32铰接的位置先接触按压区31,再从按压区31上碾过,进而能够使按压区31受到碾压时会向下转动,进而使检测组件5对车辆碾过按压区31进行检测。在平衡梁4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6可采用压敏材料的,压力传感器6随着平衡梁4上下移动,按压区31受到碾压对压力传感器6施加作用力时,压力传感器6能够检测到车辆对按压区31进行碾压。
[0050] 实施例三:
[005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车流量监控装置,参考图5和图6,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检测组件5中的顶杆52侧壁位置设置有阻尼组件8,阻尼组件8固定在外壳2的内壁上。阻尼组件8包括压杆81、弹簧82和导向套83,导向套83水平设置,导向套83的一端固定在外壳2的内壁上,另一端朝向于顶杆52设置,弹簧82位置导向套83内,弹簧82的一端抵接在外壳2上,压杆81的一端插入到导向套83内并与弹簧82远离于外壳2的一端抵接,使弹簧82作用于压杆81上的作用力指向于顶杆52的侧壁,压杆81的另一端由导向套83内伸出,并与顶杆52的侧壁抵接,压杆81的端部对顶杆52的侧壁产生摩擦力。使用时,当平衡梁4向下或向上移动后,由于压杆81对顶杆52竖直位置的侧壁进行挤压,使顶杆52受到摩擦力而稳定在移动后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平衡梁4移动后位置的稳定,便于准确对车流量的检测。
[005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