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以及保护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023613.8

文献号 : CN11510843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蔡燕曹胜阳杨晓峰张晓东

申请人 : 舒马克电梯(张家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以及保护方法,包括设于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的顶端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电梯轿厢内部下方设有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电梯井内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电梯井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的触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上方;该电梯坠落保护装置以及保护方法,第一缓冲装置与设于电梯井内的触发装置相配合,当电梯轿厢出现故障持续下落至即将与缓冲台接触时,触发装置触发第一缓冲装置运行,有效的避免被困人员在电梯轿厢内受到过大的冲击,并且由于第一缓冲装置和触发装置不需要另外提供动力,仅靠机械配合则能够完成第一缓冲装置的触发,实用性和安全性都较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包括设于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的顶端设有可拆卸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内部下方设有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电梯井内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电梯井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的触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上方,用于在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接触之前触发所述的第一缓冲装置;

所述的第一缓冲装置包括底板和横板,所述的底板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厢底之间设有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的底板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收纳槽,在所述的电梯轿厢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厢壁上开设有与两个所述收纳槽位置相对应的穿孔,在所述的收纳槽中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朝向所述收纳槽槽口的一端与所述横板的一端相连,所述横板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的转动槽内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卡板,所述的连接轴上设有扭转弹簧,所述卡板在所述扭转弹簧的作用力下将横板保持在所述的穿孔中,所述的卡板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小于所述扭转弹簧的作用力,所述电梯坠落的作用力大于所述的扭转弹簧的作用力;

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板,所述的触发板朝向所述电梯轿厢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的第一斜面相配合;当电梯轿厢出现故障坠落时,在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端接触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之前,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下落趋势,所述的触发板触发所述卡板转动,所述的复位弹簧拉动所述横板并带动所述卡板一同从穿孔中滑动进入至所述的收纳槽中,第一缓冲装置进行工作;

所述卡板通过所述的连接轴与所述的横板组成转动机构,且所述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当转动角度处于90°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斜面对应所述第二斜面,当转动角度处于0°状态时,所述的复位弹簧复位,所述的第一缓冲结构运行;

在所述横板上对应所述卡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的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中,所述的第一滑槽预设在所述收纳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范围和滑动方向与所述复位弹簧的伸缩范围和伸缩方向相一致;

在所述的电梯井的井壁上还设有两组对称的维稳装置,所述的维稳装置用于保持所述的电梯轿厢的稳定性;所述的维稳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框、设于所述固定框上的限位机构和驱动所述的限位机构运行的动力机构,所述的触发板设于两个所述的固定框之间;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电梯轿厢厢底之间的若干个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一伸缩杆,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电梯轿厢上;

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梯轿厢厢壁相贴合的一面上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开设于所述电梯轿厢厢壁上的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二滑块的滑动范围和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伸缩范围和伸缩方向相一致;

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台、固定台和连接所述的缓冲台与固定台的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缓冲台与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接触;

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支撑杆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缓冲台朝向所述固定台的一面上,所述支撑杆的底端穿过所述的固定台连接第二伸缩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的固定台滑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抵接于所述的缓冲台和所述的固定台之间;

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固定台和所述的支撑杆铰接;

所述的限位机构设有若干个,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球与伸缩螺杆,所述的限位球安装在所述的伸缩螺杆上并与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外壁转动贴合,所述伸缩螺杆包括内螺杆和螺纹套设在内螺杆外部的外螺杆,所述的限位球安装在所述内螺杆伸出所述外螺杆的一端上;

所述外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框上并与动力机构相连;

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竖杆,所述的竖杆与所述的固定台贯穿固定,所述竖杆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固定框中并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长杆转动;

所述的长杆转动安装在所述的固定框中,在所述的长杆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锥齿轮,每一个所述第一锥齿轮都有一个与之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的第二锥齿轮安装在外螺杆上;

在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厢壁上还设有逃生装置,所述的逃生装置包括若干个沿着所述厢壁的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逃生板和用于容纳所述逃生板的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开设在所述厢壁上,所述逃生板的一端通过翻转轴与所述的容纳槽转动连接;

所述逃生板朝向所述的容纳槽的一面还与支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容纳槽中预设有供所述支杆另一端插入的插槽;

所述缓冲台与所述电梯轿厢接触的一面为橡胶材质,且在所述的缓冲台内设有气囊,所述的气囊连接供气装置;

所述的缓冲台与所述的竖杆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缓冲台上,另一端铰接在轴承座上,所述的轴承座转动套设在所述的竖杆上;

所述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按照如下步骤对电梯轿厢内人员实施保护:

步骤1:当电梯轿厢正常使用时,卡板伸出穿孔与横板保持90°状态并贴合在电梯轿厢的外壁上,电梯轿厢内人员站立在底板上;

步骤2:当电梯轿厢出现故障坠落时,电梯轿厢底端在接触缓冲台之前,卡板先与触发板发生碰撞,随着电梯轿厢的下落趋势,卡板在其第一斜面与触发板的第二斜面的相对作用力下发生转动,复位弹簧拉动横板并带动卡板一同从穿孔中滑动进入至收纳槽中;

步骤3:随着卡板进入至收纳槽中,电梯轿厢持续下落与第二缓冲装置接触,第二缓冲装置与第一缓冲装置相互配合,有效的为站立在底板上的人员进行缓冲保护;

步骤4:电梯轿厢稳定后,打开电梯轿厢顶端的盖板从顶端出口逃生。

说明书 :

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以及保护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以及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运输设备,轿厢式电梯都安装在电梯井中在电梯井中上下移动以起到运输的目的,但是现在一般的电梯坠落保护装置都是在电梯轿厢的外部或者是在电梯井内设置缓冲保护装置,却没有在电梯轿厢内设置能够缓冲的结构,当电梯轿厢出现故障坠落情况时,电梯轿厢的底部受到撞击容易使得位于电梯轿厢内的被困人员受伤,安全性较为欠缺。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以及保护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的电梯坠落保护装置都是在电梯轿厢的外部或者是在电梯井内设置缓冲保护装置,却没有在电梯轿厢内设置能够缓冲的结构,当电梯轿厢出现故障坠落情况时,电梯轿厢的底部受到撞击容易使得位于电梯轿厢内的被困人员受伤,安全性较为欠缺的问题。技术方案
[0004] 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以及保护方法,包括设于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的顶端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电梯轿厢内部下方设有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电梯井内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电梯井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的触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上方,用于在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接触之前触发所述的第一缓冲装置;
[0005] 所述的第一缓冲装置包括底板和横板,所述的底板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厢底之间设有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的底板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收纳槽,在所述的电梯轿厢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厢壁上开设有与两个所述收纳槽位置相对应的穿孔,在所述的收纳槽中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朝向所述收纳槽槽口的一端与所述横板的一端相连,所述横板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的转动槽内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卡板,所述的连接轴上设有扭转弹簧,所述卡板在所述扭转弹簧的作用力下将横板保持在所述的穿孔中,所述的卡板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小于所述扭转弹簧的作用力,所述电梯坠落的作用力大于所述的扭转弹簧的作用力;
[0006] 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板,所述的触发板朝向所述电梯轿厢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的第一斜面相配合;当电梯轿厢出现故障坠落时,在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端接触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之前,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下落趋势,所述的触发板触发所述卡板转动,所述的复位弹簧拉动所述横板并带动所述卡板一同从穿孔中滑动进入至所述的收纳槽中,第一缓冲装置进行工作;
[0007] 所述卡板通过所述的连接轴与所述的横板组成转动机构,且所述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当转动角度处于90°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斜面对应所述第二斜面,当转动角度处于0°状态时,所述的复位弹簧复位,所述的第一缓冲结构运行;
[0008] 在所述横板上对应所述卡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的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中,所述的第一滑槽预设在所述收纳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范围和滑动方向与所述复位弹簧的伸缩范围和伸缩方向相一致;
[0009] 在所述的电梯井的井壁上还设有两组对称的维稳装置,所述的维稳装置用于保持所述的电梯轿厢的稳定性;所述的维稳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框、设于所述固定框上的限位机构和驱动所述的限位机构运行的动力机构,所述的触发板设于两个所述的固定框之间;卡板处于不同角度时,底板的状态也不同,触发板与卡板之间的连接不会与限位机构产生影响;
[0010]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电梯轿厢厢底之间的若干个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一伸缩杆,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电梯轿厢上;
[0011] 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梯轿厢厢壁相贴合的一面上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开设于所述电梯轿厢厢壁上的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二滑块的滑动范围和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伸缩范围和伸缩方向相一致;能够为站立在底板上的人员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0012] 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台、固定台和连接所述的缓冲台与固定台的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缓冲台与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接触;
[0013] 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支撑杆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缓冲台朝向所述固定台的一面上,所述支撑杆的底端穿过所述的固定台连接第二伸缩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的固定台滑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抵接于所述的缓冲台和所述的固定台之间;
[0014] 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固定台和所述的支撑杆铰接;能够在电梯轿厢的底部为其进行缓冲保护;
[0015] 所述的限位机构设有若干个,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球与伸缩螺杆,所述的限位球安装在所述的伸缩螺杆上并与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外壁转动贴合,所述伸缩螺杆包括内螺杆和螺纹套设在内螺杆外部的外螺杆,所述的限位球安装在所述内螺杆伸出所述外螺杆的一端上;
[0016] 所述外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框上并与动力机构相连;能够进一步保证电梯轿厢的稳定性,避免晃动;
[0017] 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竖杆,所述的竖杆与所述的固定台贯穿固定,所述竖杆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固定框中并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长杆转动;
[0018] 所述的长杆转动安装在所述的固定框中,在所述的长杆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锥齿轮,每一个所述第一锥齿轮都有一个与之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的第二锥齿轮安装在外螺杆上;能够为限位机构的运行提供动力;
[0019] 在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厢壁上还设有逃生装置,所述的逃生装置包括若干个沿着所述厢壁的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逃生板和用于容纳所述逃生板的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开设在所述厢壁上,所述逃生板的一端通过翻转轴与所述的容纳槽转动连接;
[0020] 所述逃生板朝向所述的容纳槽的一面还与支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容纳槽中预设有供所述支杆另一端插入的插槽;能够增加该装置的实用性;
[0021] 所述缓冲台与所述电梯轿厢接触的一面为橡胶材质,且在所述的缓冲台内设有气囊,所述的气囊连接供气装置;
[0022] 所述的缓冲台与所述的竖杆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缓冲台上,另一端铰接在轴承座上,所述的轴承座转动套设在所述的竖杆上;
[0023] 所述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按照如下步骤对电梯轿厢内人员实施保护:
[0024] 步骤1:当电梯轿厢正常使用时,卡板伸出穿孔与横板保持90°状态并贴合在电梯轿厢的外壁上,电梯轿厢内人员站立在底板上;
[0025] 步骤2:当电梯轿厢出现故障坠落时,电梯轿厢底端在接触缓冲台之前,卡板先与触发板发生碰撞,随着电梯轿厢的下落趋势,卡板在其第一斜面与触发板的第二斜面的相对作用力下发生转动,复位弹簧拉动横板并带动卡板一同从穿孔中滑动进入至收纳槽中;
[0026] 步骤3:随着卡板进入至收纳槽中,电梯轿厢持续下落与第二缓冲装置接触,第二缓冲装置与第一缓冲装置相互配合,有效的为站立在底板上的人员进行缓冲保护;
[0027] 步骤4:电梯轿厢稳定后,打开电梯轿厢顶端的盖板从顶端出口逃生。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电梯轿厢的底部设置第一缓冲装置,第一缓冲装置与设于电梯井内的触发装置相配合,当电梯轿厢出现故障持续下落至即将与缓冲台接触时,触发装置触发第一缓冲装置运行,此时的被困人员位于第一缓冲装置上,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相配合,双重缓冲,有效的避免被困人员在电梯轿厢内受到过大的冲击,并且由于第一缓冲装置和触发装置不需要另外提供动力,仅靠机械配合则能够完成第一缓冲装置的触发,实用性和安全性都较高。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本发明的正面电梯轿厢与缓冲台接触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是本发明的维稳装置朝向电梯轿厢一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是本发明的底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5] 附图标记为:电梯轿厢1、电梯井11、固定台111、逃生装置12、逃生板121、翻转轴122、支杆123、第二滑槽13、穿孔14、容纳槽15、第一缓冲装置2、第二缓冲装置3、缓冲台31、支撑杆32、第二缓冲弹簧321、第二伸缩杆322、维稳装置4、限位机构41、伸缩螺杆411、限位球412、长杆413、第一锥齿轮414、第二锥齿轮415、固定框42、触发板421、电机43、气囊5、底板6、收纳槽61、复位弹簧62、横板63、转动槽631、第一滑块632、卡板64、连接轴641、第一伸缩杆65、第一缓冲弹簧66、第二滑块67、第一滑槽68、竖杆7、连接杆71。
实施方式
[0036]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3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 参照图1‑6,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以及保护方法,包括设于电梯井11内的电梯轿厢1,所述电梯轿厢1的顶端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电梯轿厢1内部下方设有第一缓冲装置2,所述电梯井11内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电梯井11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装置3,所述的触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3的上方,用于在所述的电梯轿厢1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3接触之前触发所述的第一缓冲装置2;所述的第一缓冲装置2包括底板6和横板63,所述的底板6与所述电梯轿厢1的厢底之间设有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的底板6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收纳槽61,在所述的电梯轿厢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厢壁上开设有与两个所述收纳槽61位置相对应的穿孔14,在所述的收纳槽61中设有复位弹簧62,所述复位弹簧62朝向所述收纳槽61槽口的一端与所述横板63的一端相连,所述横板63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槽
631,所述的转动槽631内通过连接轴641转动连接有卡板64,所述的连接轴641上设有扭转弹簧,所述卡板64在所述扭转弹簧的作用力下将横板63保持在所述的穿孔14中,所述的卡板64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板421,在电梯轿厢1正常运行状态下,电梯轿厢1下落的最低位置高于触发板421的位置,电梯轿厢1的底端不与第二缓冲装置
3相接触,所述的触发板421朝向所述电梯轿厢1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的第一斜面相配合;当电梯轿厢1出现故障坠落时,在所述的电梯轿厢1的底端接触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3之前,随着所述电梯轿厢1的下落趋势,所述的触发板421触发所述卡板64转动,所述的复位弹簧62拉动所述横板63并带动所述卡板64一同从穿孔14中滑动进入至所述的收纳槽61中,第一缓冲装置2进行工作;
[0039] 所述卡板64通过所述的连接轴641与所述的横板63组成转动机构,且所述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当转动角度处于90°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斜面对应所述第二斜面,当转动角度处于0°状态时,所述的复位弹簧62复位,所述的第一缓冲结构运行;在所述横板63上对应所述卡板64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滑块632,所述的第一滑块632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68中,所述的第一滑槽68预设在所述收纳槽61的槽壁上,所述第一滑块632的滑动范围和滑动方向与所述复位弹簧62的伸缩范围和伸缩方向相一致;卡板64与横板63保持90°状态时,卡板64贴合在电梯轿厢1的外壁上,从而限定底板6,使得人能够稳定的站立在底板6上,而当卡板64转动复位后,复位弹簧62收缩拉动横板63从而使得卡板64也一起进入至收纳槽61中,第一缓冲结构则能够开始运行,复位弹簧62的作用力小于扭转弹簧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卡板64能够在翻转后贴合在电梯轿厢1上限定底板6,而电梯坠落的作用力大于扭转弹簧的作用力,使得触发板421在卡板64接触时能够将卡板64触发弹开;
[0040]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底板6和所述电梯轿厢1厢底之间的若干个第一缓冲弹簧66和第一伸缩杆65,所述的第一伸缩杆65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底板6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电梯轿厢1上;所述底板6与所述电梯轿厢1厢壁相贴合的一面上安装有第二滑块67,所述的第二滑块67滑动连接在开设于所述电梯轿厢1厢壁上的第二滑槽13中,所述第二滑块67的滑动范围和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6的伸缩范围和伸缩方向相一致;在力的作用下,第一缓冲弹簧66伸缩,第一伸缩杆65转动伸缩配合,而此时的第二滑块67也在第二滑槽13中滑动,使得底板6能够缓冲的同时也保证底板6的连接性;
[0041] 在所述的电梯井11的井壁上还设有两组对称的维稳装置4,所述的维稳装置4用于保持所述的电梯轿厢1的稳定性;所述的维稳装置4包括两个固定框42、设于所述固定框42上的限位机构41和驱动所述的限位机构41运行的动力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41设有若干个,所述的限位机构41包括限位球412与伸缩螺杆411,所述的限位球412安装在所述的伸缩螺杆411上并与所述的电梯轿厢1的外壁转动贴合,所述伸缩螺杆411包括内螺杆和螺纹套设在内螺杆外部的外螺杆,所述的限位球412安装在所述内螺杆伸出所述外螺杆的一端上;所述外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框42上并与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43和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竖杆7,所述的竖杆7与所述的固定台111贯穿固定,所述竖杆7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电机43的输出端,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固定框42中并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长杆413转动;所述的长杆413转动安装在所述的固定框42中,在所述的长杆413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锥齿轮414,每一个所述第一锥齿轮414都有一个与之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15,所述的第二锥齿轮415安装在外螺杆上;所述的触发板421设于两个所述的固定框42之间;在需要稳定电梯轿厢1时,电机43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长杆413转动,此时的外螺杆发生转动,进而使得内螺杆逐渐伸出直至带动着限位球412贴合在电梯轿厢1的壁面上,两组对应设置的维稳装置4能够在电梯轿厢1的两侧有效的稳定电梯轿厢1;
[0042] 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3包括缓冲台31、固定台111和连接所述的缓冲台31与固定台111的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缓冲台31与所述的电梯轿厢1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支撑杆32和第二缓冲弹簧321,所述支撑杆32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缓冲台31朝向所述固定台111的一面上,所述支撑杆32的底端穿过所述的固定台111连接第二伸缩杆322,所述支撑杆32与所述的固定台111滑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杆32上套设有第二缓冲弹簧321,所述第二缓冲弹簧321抵接于所述的缓冲台31和所述的固定台111之间;所述第二伸缩杆3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固定台111和所述的支撑杆32铰接;所述缓冲台31与所述电梯轿厢1接触的一面为橡胶材质,缓冲台31的顶部呈弧形与电梯轿厢1的底部接触,且在所述的缓冲台31内设有气囊5,所述的气囊5连接供气装置;所述的缓冲台31与所述的竖杆7之间设有连接杆
71,所述连接杆7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缓冲台31上,另一端铰接在轴承座上,所述的轴承座转动套设在所述的竖杆7上;当电梯轿厢1的底部与缓冲台31接触时,支撑杆32上下移动,此时的第二缓冲弹簧321伸缩配合,第二伸缩杆322也转动伸缩,并且随着缓冲台31的上下移动,连接杆71也转动配合,在气囊5中充入适量的气体,使得其与橡胶材质的一面更好为电梯轿厢1起到缓冲的作用;
[0043] 在所述的电梯轿厢1的厢壁上还设有逃生装置12,所述的逃生装置12包括若干个沿着所述厢壁的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逃生板121和用于容纳所述逃生板121的容纳槽15,所述的容纳槽15开设在所述厢壁上,所述逃生板121的一端通过翻转轴122与所述的容纳槽15转动连接;所述逃生板121朝向所述的容纳槽15的一面还与支杆12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容纳槽15中预设有供所述支杆123另一端插入的插槽;由下至上的逐次翻转逃生板121,使得逃生板121与电梯轿厢1的厢壁垂直,然后将支杆123也翻转打开,使得支杆123的自由端插入至容纳槽15中,对逃生板121进行支撑,被困人员则能够使用逃生板121攀爬至电梯轿厢1上方将盖板打开逃生;
[0044] 所述一种电梯坠落保护装置按照如下步骤对电梯轿厢内人员实施保护:
[0045] 步骤1:当电梯轿厢1正常使用时,卡板64伸出穿孔14并与横板63保持90°状态,电梯轿厢1内人员站立在底板6上;
[0046] 步骤2:当电梯轿厢1出现故障坠落时,电梯轿厢1底端在接触缓冲台31之前,卡板64先与触发板421发生碰撞,随着电梯轿厢1的下落趋势,卡板64在其第一斜面与触发板421的第二斜面的相对作用力下发生转动,复位弹簧62拉动横板63并带动卡板64一同从穿孔14中滑动进入至收纳槽61中;
[0047] 步骤3:随着卡板64进入至收纳槽61中,电梯轿厢1持续下落与缓冲台31接触,缓冲台31与第二缓冲结构配合,底板6与第一缓冲结构配合,有效的为站立在底板6上的人员进行缓冲保护;
[0048] 步骤4:动力机构随着电梯轿厢1与缓冲台31的接触开始运行,驱动伸缩螺杆411运行,使得限位球412贴合在电梯轿厢1的外壁上,避免电梯轿厢1左右晃动;
[0049] 步骤5:稳定后电梯轿厢1,被困人员翻转逃生板121,借助逃生板121打开电梯轿厢1顶部的盖板从顶端出口逃生。
[005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0051]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