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616144.4

文献号 : CN1151997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唐长亮木孟良陈涛

申请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其包括:外壳顶部设置有轴承端盖,外壳内底部设置有底座;芯轴穿设在外壳内,芯轴中部设置有飞轮,所述芯轴的顶部与所述轴承端盖活动连接,所述芯轴的底部穿过所述底座延伸至所述外壳底部的外部,形成延伸部;上辅助轴承设置在所述芯轴的顶部,用于支撑所述飞轮的旋转;永磁轴承位于所述上辅助轴承的下方,设置在所述芯轴上端面与所述外壳之间;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芯轴之间,为所述飞轮提供轴向力,与所述永磁轴承配合使所述飞轮完成悬浮;下辅助轴承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与所述芯轴之间,用于支撑所述飞轮的旋转。本发明能在储能飞轮领域中应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1),其顶部设置有轴承端盖(9),位于所述外壳(11)内底部设置有底座(15);

芯轴(18),穿设在所述外壳(11)内,所述芯轴(18)中部设置有飞轮(1),所述芯轴(18)的顶部与所述轴承端盖(9)活动连接,所述芯轴(18)的底部穿过所述底座(15)延伸至所述外壳(11)底部的外部,形成延伸部;

上辅助轴承(6),设置在所述芯轴(18)的顶部,用于支撑所述飞轮(1)的旋转;

永磁轴承(5),位于所述上辅助轴承(6)的下方,设置在所述芯轴(18)上端面与所述外壳(11)之间,用于为所述飞轮(1)提供轴向力;

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15)与所述芯轴(18)之间,为所述飞轮(1)提供轴向力,与所述永磁轴承(5)配合使所述飞轮(1)完成悬浮;

下辅助轴承(17),设置在所述外壳(11)底部与所述芯轴(18)之间,用于支撑所述飞轮(1)的旋转;

所述外壳(11)内,位于所述飞轮(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一组用于监测飞轮模态特性的电磁激振器(2),所述电磁激振器(2)与所述芯轴(18)非接触安装;

所述电磁激振器(2)包括E型铁心(21)、激磁线圈(22)和测力线圈(23);所述激磁线圈(22)和所述测力线圈(23)分别缠绕在所述E型铁心(21)的上部凹槽和下部凹槽内;所述激磁线圈(22)对所述飞轮(1)进行激振,获取其模态,所述测力线圈(23)用于监测所述电磁激振器(2)的力输出大小;

每组所述电磁激振器(2)都采用四个电磁激振器成90°排列而成;

所述外壳(1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阻尼装置(19);

所述阻尼装置(19)包括阻尼装置壳体(190),以及设置在所述阻尼装置壳体(190)内的冷却装置(191)、阻尼体外壳(192)、O型圈(194)、永磁铁(195)、阻尼体(196)、轴承座(197)、滚珠轴承(198)和挤压油膜(199);

所述阻尼装置壳体(190)设置在所述外壳(11)的底部外侧,所述阻尼装置壳体(190)内设置有所述阻尼体外壳(192),所述阻尼装置壳体(190)与所述阻尼体外壳(192)之间设置有所述冷却装置(191);

所述阻尼体(196)与所述阻尼体外壳(192)间隙配合安装,位于该间隙处的上部和下部都设置有所述O型圈(194),所述O型圈(194)采用对轴颈定心的结构,所述O型圈(194)与所述阻尼体(196)、所述阻尼体外壳(192)构成密封环境,形成所述挤压油膜(199);

所述阻尼体(196)的外圆面上开设有瓦片形槽,瓦片形的永磁铁(195)嵌设在该瓦片形槽内;

所述轴承座(197)与所述阻尼体(196)的内圆面配合安装,位于所述阻尼装置壳体(190)的中部;所述芯轴(18)的延伸部下端周向设置有所述滚珠轴承(198),所述滚珠轴承(198)与所述轴承座(197)配合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辅助轴承(6)的外环设置在所述外壳(11)的内壁面,所述上辅助轴承(6)的内环与所述芯轴(18)配合安装,且所述上辅助轴承(6)由所述芯轴(18)的上部轴肩进行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轴承(5)包括上永磁体(51)、轴向位移传感器探头(52)和下永磁体(53);

所述上永磁体(51)镶嵌在所述外壳(11)的内壁面,所述下永磁体(53)镶嵌在所述芯轴(18)的上端面,所述上永磁体(51)的极性与所述下永磁体(53)的极性呈相反设置,各永磁体呈圆环形布置,且所述圆环与所述芯轴(18)同心;

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探头(52)设置在所述上永磁体(51)与所述下永磁体(53)之间,用于实时测量所述永磁轴承(5)的动、静间隙,确保该间隙在预设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包括支撑套(12)、上Halbach圆环阵列(13)和下Halbach圆环阵列(14);

所述支撑套(12)设置在所述芯轴(18)的下部轴肩上,所述上Halbach圆环阵列(13)设置在所述支撑套(12)上,所述下Halbach圆环阵列(14)设置在所述底座(15)上,所述上Halbach圆环阵列(13)和所述下Halbach圆环阵列(14)均由多个小圆环体顺序排列粘合而成,形成单边磁场;

且所述上Halbach圆环阵列(13)与所述下Halbach圆环阵列(14)呈对称设置,间隙配合,相互排斥,给所述飞轮(1)提供轴向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体外壳(192)采用空心结构,该空心内设置有线圈(193),所述线圈(193)与所述永磁铁(195)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压;所述阻尼体外壳(192)的内壁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O型圈(194)的密封槽(1921),并在所述阻尼体外壳(19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油孔(1922)和进油孔(192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91)包括壳体、进水口(1911)、出水口(1912)和螺旋管(1913);所述壳体为圆筒状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所述进水口(1911)和所述出水口(1912),所述螺旋管(1913)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螺旋管(1913)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1911)连通,所述螺旋管(1913)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1912)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上部,在所述永磁轴承(5)下方的所述芯轴(18)上设置有电动/发电一体机(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辅助轴承(6)和所述下辅助轴承(17)处分别设置有上径向位移传感器(4)、下径向位移传感器(16);位于所述芯轴(18)的下部设置有轴向位移传感器(8);通过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8)、所述上径向位移传感器(4)和所述下径向位移传感器(16)感知所述飞轮(1)的振动状态。

说明书 :

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飞轮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飞轮储能系统是一种机电能量转换的储能装置,突破了化学电池的局限,用物理方法实现储能。通过电动/发电互逆式双向电机,电能与高速运转飞轮的机械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与储存,具有储能密度高、功率大,效率高,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网调频、不间断电源、机车牵引、军事(大功率电磁炮、鱼雷)等众多方面。
[0003] 飞轮储能系统主要由转子系统、轴承系统和电动/发电机、电力转换器以及辅助运行系统(包括冷却系统,真空系统和状态检测系统)组成。为了储存足够多的能量,飞轮转子一般设计为大惯量回转体结构,由于飞轮的几何中心和质量中心不可能完全重合,在飞轮高速旋转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剧烈的振动冲击力会直接损害轴承,严重时会导致系统损坏,除了轴承系统以外,还需要有效的阻尼系统衰减振动并控制稳定性。
[0004] 由于储能飞轮的质量、转动惯量较大,转速很高,陀螺效应十分明显,并存在过临界问题,传统的滚动轴承、流体动压轴承难以满足高速重载而摩擦损耗低的要求。一般采用磁悬浮轴承卸载飞轮大部分重量,再配合机械保护轴承使用。磁悬浮轴承主要分为两类,主动磁轴承和被动磁轴承。主动磁轴承主要指电磁轴承,被动磁轴承主要指永磁轴承。电磁轴承利用受控电磁力实现定转子的非接触支承,具有转速高、无磨损、不需润滑系统、低工耗、自带在线振动监测功能等优点,适用于高速转子系统。但对于大惯量低速飞轮系统而言,电磁轴承的优势难以发挥,且成本高昂,低速大惯量飞轮的陀螺效应显著,电磁轴承控制难度大,容易造成轴系动力学失稳,将直接损坏机械保护轴承甚至整机。
[0005] 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阻损耗,飞轮转子运行在真空环境中,并采用高效的永磁同步电机和变流器实现飞轮机械能和电能的快速转换。飞轮系统通过频繁的升降速实现充放电循环,因此要频繁地跨越临界转速,准确、及时地掌握飞轮转子系统的模态特性,对飞轮的平稳运转也是很重要的。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飞轮储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轴承问题、飞轮模态特性在线监测问题,以及飞轮振动控制及能量回收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可以支承转子的运动,降低摩擦阻力,减小损耗,可以对飞轮的振动有阻尼作用,并把这部分振动能量进行回收,也可以及时获取飞轮轴系的模态特性。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其包括:外壳,其顶部设置有轴承端盖,位于所述外壳内底部设置有底座;芯轴,穿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芯轴中部设置有飞轮,所述芯轴的顶部与所述轴承端盖活动连接,所述芯轴的底部穿过所述底座延伸至所述外壳底部的外部,形成延伸部;上辅助轴承,设置在所述芯轴的顶部,用于支撑所述飞轮的旋转;永磁轴承,位于所述上辅助轴承的下方,设置在所述芯轴上端面与所述外壳之间,用于为所述飞轮提供轴向力;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芯轴之间,为所述飞轮提供轴向力,与所述永磁轴承配合使所述飞轮完成悬浮;下辅助轴承,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与所述芯轴之间,用于支撑所述飞轮的旋转。
[0008] 进一步,所述上辅助轴承的外环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壁面,所述上辅助轴承的内环与所述芯轴配合安装,且所述上辅助轴承由所述芯轴的上部轴肩进行定位。
[0009] 进一步,所述永磁轴承包括上永磁体、轴向位移传感器探头和下永磁体;
[0010] 所述上永磁体镶嵌在所述外壳的内壁面,所述下永磁体镶嵌在所述芯轴的上端面,所述上永磁体的极性与所述下永磁体的极性呈相反设置,各永磁体呈圆环形布置,且所述圆环与所述芯轴同心;
[0011] 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探头设置在所述上永磁体与所述下永磁体之间,用于实时测量所述永磁轴承的动、静间隙,确保该间隙在预设范围内。
[0012] 进一步,所述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包括支撑套、上Halbach圆环阵列和下Halbach圆环阵列;
[0013] 所述支撑套设置在所述芯轴的下部轴肩上,所述上Halbach圆环阵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套上,所述下Halbach圆环阵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Halbach圆环阵列和所述下Halbach圆环阵列均由多个小圆环体顺序排列粘合而成,形成单边磁场;
[0014] 且所述上Halbach圆环阵列与所述下Halbach圆环阵列呈对称设置,间隙配合,相互排斥,给所述飞轮提供轴向力。
[0015] 进一步,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飞轮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一组用于监测飞轮模态特性的电磁激振器,所述电磁激振器与所述芯轴非接触安装;
[0016] 所述电磁激振器包括E型铁心、激磁线圈和测力线圈;所述激磁线圈和所述测力线圈分别缠绕在所述E型铁心的上部凹槽和下部凹槽内;所述激磁线圈对所述飞轮进行激振,获取其模态,所述测力线圈用于监测所述电磁激振器的力输出大小。
[0017]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阻尼装置;
[0018] 所述阻尼装置包括阻尼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阻尼装置壳体内的冷却装置、阻尼体外壳、O型圈、永磁铁、阻尼体、轴承座、滚珠轴承和挤压油膜;
[0019] 所述阻尼装置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外侧,所述阻尼装置壳体内设置有所述阻尼体外壳,所述阻尼装置壳体与所述阻尼体外壳之间设置有所述冷却装置;
[0020] 所述阻尼体与所述阻尼体外壳间隙配合安装,位于该间隙处的上部和下部都设置有所述O型圈,所述O型圈采用对轴颈定心的结构,所述O型圈与所述阻尼体、所述阻尼体外壳构成密封环境,形成所述挤压油膜;
[0021] 所述阻尼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瓦片形槽,瓦片形的永磁铁嵌设在该瓦片形槽内;
[0022] 所述轴承座与所述阻尼体的内圆面配合安装,位于所述阻尼装置壳体的中部;所述芯轴的延伸部下端周向设置有所述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与所述轴承座配合安装。
[0023] 进一步,所述阻尼体外壳采用空心结构,该空心内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永磁铁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压;所述阻尼体外壳的内壁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O型圈的密封槽,并在所述阻尼体外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油孔和进油孔。
[0024]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进水口、出水口和螺旋管;所述壳体为圆筒状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所述螺旋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螺旋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螺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0025] 进一步,所述外壳上部,在所述永磁轴承下方的所述芯轴上设置有电动/发电一体机。
[0026] 进一步,位于所述上辅助轴承和所述下辅助轴承处分别设置有上径向位移传感器、下径向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芯轴的下部设置有轴向位移传感器;通过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所述上径向位移传感器和所述下径向位移传感器感知所述飞轮的振动状态。
[0027]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28] 1、本发明的飞轮转子支承系统,采用多种轴承,混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使飞轮悬浮起来,尽可能的减小摩擦损耗。
[0029] 2、本发明设置有飞轮模态特性在线监测装置,可以及时获取飞轮轴系的模态特性。
[0030] 3、本发明设置有阻尼装置,可以降低飞轮的振动。
[0031] 4、本发明设置有能量回收装置,可以把飞轮的部分振动能量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磁激振器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磁激振装置俯视图;
[0035]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永磁轴承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是本发明实例中的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沿半径方向截面处的排列示意图;
[0038]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阻尼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9]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阻尼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阻尼体外壳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示意图;
[0042]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内置螺旋管示意图。
[0043] 附图标号:
[0044] 1‑飞轮;2‑电磁激振器;3‑电动/发电一体机;4‑上径向位移传感器;5‑永磁轴承;6‑上辅助轴承;7‑垫片;8‑轴向位移传感器;9‑轴承端盖;10‑螺栓;11‑外壳;12‑支撑套;13‑上Halbach圆环阵列;14‑下Halbach圆环阵列;15‑底座;16‑下径向位移传感器;17‑下辅助轴承;18‑芯轴;19‑阻尼装置;21‑E型铁心;22‑激磁线圈;23‑测力线圈;51‑上永磁体;52‑轴向位移传感器探头;53‑下永磁体;190‑阻尼装置壳体;191‑冷却装置;192‑阻尼体外壳;
193‑线圈;194‑O型圈;195‑永磁铁;196‑阻尼体;197‑轴承座;198‑滚珠轴承;199‑挤压油膜;1911‑进水口;1912‑出水口;1913‑螺旋管;1921‑密封槽;1922‑出油孔;1923‑进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6]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7]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是一种新的磁悬浮轴承卸载结构,对飞轮轴系的模态设计了在线实时监测分析装置,对飞轮的振动也设计了新型阻尼装置和具有能量回收的功能装置。可以支承转子的运动,降低摩擦阻力,减小损耗,可以对飞轮的振动有阻尼作用,并把这部分振动能量进行回收,也可以及时获取飞轮轴系的模态特性。由于永磁轴承通常由一对或多个磁环作径向或轴向排列而成,具有卸载力大、能耗低、无需电源、结构简单的优点。本发明将永磁轴承与机械轴承混合使用,可以集成两者的优点,适用于低成本大惯量的飞轮储能系统。
[0048]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有阻尼能量回收和在线模态监测的多功能储能飞轮系统。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
[0049] 外壳11,其顶部设置有轴承端盖9,位于外壳11内底部设置有底座15;
[0050] 芯轴18,穿设在外壳11内,芯轴18中部设置有飞轮1,芯轴18的顶部与轴承端盖9活动连接,芯轴18的底部穿过底座15延伸至外壳11底部的外部,形成延伸部;
[0051] 上辅助轴承6,设置在芯轴18的顶部,用于支撑飞轮1的旋转;
[0052] 永磁轴承5,位于上辅助轴承6的下方,设置在芯轴18上端面与外壳11之间,用于为飞轮1提供轴向力;
[0053] 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设置在底座15与芯轴18之间,为飞轮1提供轴向力,与永磁轴承5配合使飞轮1完成悬浮;
[0054] 下辅助轴承17,设置在外壳11底部15与芯轴18之间,用于支撑飞轮1的旋转。
[0055] 上述实施例中,上辅助轴承6安装在芯轴18的顶端。上辅助轴承6的外环设置在外壳11的内壁面,上辅助轴承6的内环与芯轴18配合安装,且上辅助轴承6由芯轴18的上部轴肩进行定位。
[0056] 具体的,上辅助轴承6放置到规定位置后,垫上垫片7,再盖上轴承端盖9,通过螺栓10与外壳11连接在一起,该结构可以使得安装、维修更加方便。在飞轮芯轴18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辅助轴承6和下辅助轴承17,支承飞轮1旋转。在本实施例中,上辅助轴承6和下辅助轴承17都采用滚动轴承。
[0057] 上述实施例中,外壳11内,位于飞轮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一组用于监测飞轮模态特性的电磁激振器2,电磁激振器2与芯轴18非接触安装。
[0058] 如图2所示,电磁激振器2包括E型铁心21、激磁线圈22和测力线圈23;激磁线圈22和测力线圈23分别缠绕在E型铁心21的上部凹槽和下部凹槽内;激磁线圈22对飞轮1进行激振,获取其模态,测力线圈23用于监测电磁激振器2的力输出大小。
[0059]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电磁激振器2都采用四个电磁激振器成90°排列而成,如图3所示,构成飞轮模态特性在线监测装置,可以及时获取飞轮轴系的模态特性。
[0060] 优选的,芯轴18上端设置有4个90度正交放置的非接触激振器,可激振静止或者旋转状态的飞轮1,实时监测轴系模态。
[0061] 使用时,通过向激磁线圈22中通电流可以使其产生电磁力,电磁激振器2可以直接利用电磁力作激振力,对飞轮轴系进行激振,获取其模态,也可以对飞轮轴系在静止状态或不同转速状态下,来获取他的模态变化,了解轴系的工作状态;而测力线圈23用来监视激振器2力输出的大小,通过检测、调整,可以避免激振力过大,使被测物变形和移动,影响激振器出力。
[0062]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永磁轴承5包括上永磁体51、轴向位移传感器探头52和下永磁体53。上永磁体51镶嵌在外壳11的内壁面,下永磁体53镶嵌在芯轴18的上端面,上永磁体51的极性与下永磁体53的极性呈相反设置,例如,上永磁体51的N极与下永磁体53的S极相对,上永磁体51的S极与下永磁体53的N极相对,使用时,通过异极相吸,给飞轮1提供轴向力,使飞轮1悬浮。各永磁体呈圆环形布置,且圆环与芯轴18同心,分别为多组不同直径的同心圆环,且相邻同心圆环上的永磁体外表面极性相反,该永磁轴承采用钦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制造,且表面有抗氧化层,以防止永磁体被氧化,同时还可以防止脆性永磁体破碎飞出。
[0063] 轴向位移传感器探头52设置在上永磁体51与下永磁体53之间,用于实时测量永磁轴承5的动、静间隙,确保该间隙在预设范围内。间隙过大则卸载力减小,卸载效果不好;间隙过小则卸载力过大,且容易发生碰撞,或者轮体受热后,膨胀,导致间隙过小而发生碰摩,损坏轴系。
[0064]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包括支撑套12、上Halbach圆环阵列13和下Halbach圆环阵列14。支撑套12设置在芯轴18的下部轴肩上,上Halbach圆环阵列13设置在支撑套12上,下Halbach圆环阵列14设置在底座15上,上Halbach圆环阵列13和下Halbach圆环阵列14均由多个小圆环体顺序排列粘合而成,形成单边磁场。且上Halbach圆环阵列13与下Halbach圆环阵列14呈对称设置,间隙配合,相互排斥,给飞轮
1提供轴向力。
[0065] 如图6所示,为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沿半径方向截面处的排列示意图,箭头方向代表磁化方向,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则径向式排列结合在一起,排列后的永磁体结构最终会形成磁力很大的单边磁场,通过设置上下两组Halbach圆环阵列,间隙配合,相互排斥,给飞轮提供轴向力,使其悬浮起来;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提供的轴向力和永磁轴承5提供的轴向力共同使飞轮转子悬浮起来。
[0066] 上述实施例中,外壳1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阻尼装置19。当飞轮1在高速旋转时由于质量中心与几何中心不完全重合,而产生振动时,可以通过在飞轮储能系统的底部设置的阻尼装置19来降低振动。如图7所示,阻尼装置19包括阻尼装置壳体190,以及设置在阻尼装置壳体190内的冷却装置191、阻尼体外壳192、O型圈194、永磁铁195、阻尼体196、轴承座197、滚珠轴承198和挤压油膜199。
[0067] 阻尼装置壳体190设置在外壳11的底部外侧,阻尼装置壳体190内设置有阻尼体外壳192,阻尼装置壳体190与阻尼体外壳192之间设置有冷却装置191;
[0068] 阻尼体196与阻尼体外壳192间隙配合安装,位于该间隙处的上部和下部都设置有O型圈194,O型圈194采用对轴颈定心的结构,O型圈194与阻尼体196、阻尼体外壳192构成密封环境,形成挤压油膜199;同时,通过O型圈194还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负载。
[0069] 阻尼体196的外圆面上开设有瓦片形槽,瓦片形的永磁铁195嵌设在该瓦片形槽内;采用这种表面嵌入式结构,形成一个4极转子。该结构有逆凸极性,表面嵌入式结构涉及的相关冲压不太复杂,因此它结构简单、成本低、比内嵌式更容易制造,如图8所示。
[0070] 轴承座197与阻尼体196的内圆面配合安装在一起,位于阻尼装置壳体190的中部;芯轴18的延伸部下端周向设置有滚珠轴承198,滚珠轴承198与轴承座197配合安装。
[0071]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阻尼体外壳192采用空心结构,该空心内设置有线圈193,线圈193与永磁铁195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压;阻尼体外壳192的内壁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置O型圈194的密封槽1921,并在阻尼体外壳19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油孔1922和进油孔1923。通过设置在阻尼体外壳192上的进油孔1923和出油孔1922控制阻尼油的油压;同时,通过轴向位移传感器8和上径向位移传感器4,下径向位移传感器16来感知飞轮的振动状态,根据振动状态可以改变挤压油膜的油压来调整阻尼油液的减震效果。
[0072] 使用时,当飞轮1运行时,飞轮转子的振动会通过芯轴18传递给滚珠轴承198,再传递给轴承座197,进而传递给阻尼体196,通过挤压油膜199、O型圈1904和磁铁195、线圈193的相互作用,都能达到减小振动的作用。
[0073]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冷却装置191包括壳体、进水口1911、出水口1912和螺旋管1913。壳体为圆筒状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911和出水口
1912,螺旋管1913设置在壳体内,且螺旋管1913的一端与进水口1911连通,螺旋管1913的另一端与出水口1912连通。使用时,从进水口1911和出水口1912通循环水,通过热传递,对阻尼装置中的滚珠轴承198与轴承座197、阻尼油和回收线圈等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
[0074] 上述实施例中,阻尼装置19中还设置有能量回收装置。在阻尼装置19中,通过永磁铁195和线圈193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感应电压,这些能量可以通过能量回收装置重新利用。使用时,通过能量回收装置可以对芯轴18减振、下轴承散热、并回收振动能量,提高系统能效。
[0075] 上述实施例中,外壳11上部,在永磁轴承5下方的芯轴18上设置有电动/发电一体机3。
[0076] 上述实施例中,位于上辅助轴承6和下辅助轴承17处分别设置有上径向位移传感器4、下径向位移传感器16;位于芯轴18的下部设置有轴向位移传感器8;通过轴向位移传感器8、上径向位移传感器4和下径向位移传感器16感知飞轮1的振动状态。
[0077] 综上,本发明对于飞轮储能的轴承支承系统,采用多种轴承混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使飞轮悬浮起来,尽可能的减小摩擦。在飞轮底部,设置有一种斥力型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通过将磁铁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则径向式或平行式排列结合在一起,排列后的永磁体结构最终会形成磁力很大的单边磁场,通过设置上下两组Halbach圆环阵列,间隙配合,相互排斥,给飞轮提供轴向力,使其悬浮起来,同时,为了避免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的径向尺寸过大,在飞轮上部设置有轴向永磁轴承卸载,通过分别由镶嵌于壳体的永磁体和镶嵌于飞轮转子上端面的永磁体组成,且N极与S极相对,通过异极相吸,也给飞轮提供一部分轴向力,配合Halbach圆环阵列磁悬浮装置共同提供轴向力,完成飞轮的悬浮。在飞轮旋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滚动轴承和下滚动轴承,支承飞轮旋转,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
[0078] 在飞轮的上下各设置有一组电磁激振器,电磁激振器可以直接利用电磁力作激振力,通过对飞轮转子的轴系进行激振,来了解飞轮轴系的模态。传统设计需要在飞轮转子安装之前,进行模态特性测试,一般用力锤敲击,激发出转子的固有模态并测量。力锤敲击容易造成转子表面的机械损伤,且飞轮安装轴承之前,其模态特性与装配后的结构模态有不小的差异,造成飞轮敲击模态测量的不准确。本发明的电磁激振装置,可以对飞轮转子进行非接触激振,飞轮处于静止或旋转状态,均可非接触激发出整个轴系的模态频率,能够实时考虑陀螺效应和轴承特性对轴系模态造成的影响,与传统模态测量相比,具有在线、实时、准确的技术优势。
[0079] 对于飞轮在高速旋转时的振动问题,通过在飞轮储能系统的底部设置阻尼装置,来降低振动,该阻尼器采用油阻尼,阻尼器中的阻尼体中安装有永磁磁铁,阻尼器的外壳中设置有线圈,用于和磁铁阻尼体相互作用。同时在阻尼器中设置有挤压油膜,对飞轮储能系统有减震和稳定作用。还能通过改变挤压油膜的油压和油温来调整减震效果,而阻尼油还能对阻尼器进行散热。
[0080] 在通过阻尼装置降低储能飞轮的振动时,本发明还在阻尼装置中设置了能量回收装置,把这部分振动能量回收利用。在阻尼器中,设置有磁铁和线圈,磁铁和线圈在阻尼时会相互作用,并产生感应电压,起到能量回收的作用。
[008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