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674068.2

文献号 : CN11526405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乐义孙人杰付磊吴文斗

申请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滑板,滑板的一端连接有拉线,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滑板上连接有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拨指和第二拨指,第一拨指和第二拨指在垂直于第二轴的平面内的投影存在一夹角,第二拨指上固接有弹簧板,弹簧板的一端与滑板固接,弹簧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孔和第二驱动组件。本发明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救援过程中误操作导致P挡摇臂归位,从而导致对车辆造成严重的损害。

权利要求 :

1.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能够沿第一轴向位移的滑板(10),所述滑板(10)的一端连接有用于连接P挡摇臂的拉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板(10)沿第一轴向位移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滑板(10)上连接有沿第二轴向延伸布置且可绕自身中轴线转动的第二传动杆(13),所述第二传动杆(13)上设置有沿第二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拨指(20)和第二拨指(21),所述第一拨指(20)和所述第二拨指(21)在垂直于第二轴的平面内的投影存在一夹角α,所述第二拨指(21)上固接有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弹簧板(14),所述弹簧板(14)的一端与所述滑板(10)固接,所述弹簧板(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5),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限位块(15)配合的限位孔(32)和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拨指(20)带动所述第二传动杆(13)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滑板(10)固接且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齿条(11),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沿第三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一传动杆(9),所述第一传动杆(9)上固接有能够同步主动的第一齿轮(16)和蜗轮(24),所述第一齿轮(16)与所述齿条(11)啮合传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三传动杆(18),所述第三传动杆(18)上设置有能够同步转动的蜗杆(17)和第二齿轮(27),所述蜗杆(17)和所述蜗轮(24)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27)和第三齿轮(31)啮合传动;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弹性滑动推杆,所述弹性滑动推杆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所述弹性滑动推杆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拨指(20)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弹性滑动推杆包括顶盘(26)、第二限位块(28)、顶杆(29)和引导条(30),所述顶盘(26)和所述第二限位块(28)之间的轴段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顶盘(26)和所述第二限位块(28)之间的轴段上套装有弹簧(25),所述弹簧(25)位于所述顶盘(26)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弹簧(25)和所述第二限位块(28)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不同侧,所述顶杆(29)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拨指(2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顶杆(29)的下方连接有用于与第一导向槽(10.3)配合的引导条(30);

当所述第一拨指(20)与所述滑板(10)垂直时,所述第一限位块(15)位于所述限位孔(32)内,所述滑板(10)处于锁止状态,所述滑板(10)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作用下无法相对所述壳体沿第一轴向位移;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推动所述第一拨指(20)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第一限位块(15)脱离所述限位孔(32),所述滑板(10)处于解锁状态,所述滑板(10)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沿第一轴向位移;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连接有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二滑柱(23),所述第二滑柱(23)上设置有圆形限位座(4)、压盘(7)和梅花手柄(3),所述压盘(7)和所述梅花手柄(3)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不同侧,所述圆形限位座(4)和所述压盘(7)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不同侧,所述梅花手柄(3)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滑柱(23)沿第一轴向位移,所述梅花手柄(3)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柱(23)绕其中心轴旋转,所述压盘(7)与所述顶盘(26)始终保持接触;所述第二滑柱(23)上套装有能够与其同步转动的滑筒(6),所述滑筒(6)通过轴承固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滑筒(6)的外端面固接有能够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31),所述第三齿轮(31)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

当对车辆P挡进行解锁时,通过拧动梅花手柄(3)带动第三传动杆(18)进行旋转,由第三传动杆(18)带动蜗杆(17)进行旋转,并带动与之啮合,连接的蜗轮(24)进行旋转,由蜗轮(24)带动第一传动杆(9)进行旋转,并带动第一齿轮(16)进行旋转,第一齿轮(16)和齿条(11)啮合,由第一齿轮(16)带动齿条(11),并带动滑板(10)和接线头(8)向靠近顶壳(2)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第一限位块(15)卡进防护筒(1)设置的方形凹槽的内部,当第一限位块(15)卡进防护筒(1)设置的方形凹槽的内部时,对滑板(10)进行限位,此时通过接线头(8)和拉线对P挡摇臂拉动,使P挡进行解锁;

当救援完成后需要对P挡摇臂进行归位时,按压梅花手柄(3)时第一限位块(15)脱离防护筒(1)后,并同时反向拧动梅花手柄(3)带动滑板(10),并通过接线头(8)和拉线向远离顶壳(2)的方向进行移动,使P挡摇臂进行归位后,方可使车辆恢复正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0)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弹簧板(14)且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避让孔(10.1),所述第一避让孔(10.1)内设置有用于固接所述弹簧板(14)的安装板(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0)上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且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0.3),所述第一导向槽(10.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T形、方形或燕尾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95°≤α≤100°。

说明书 :

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挡解锁机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车辆在发动机不能启动状态时,会强制解锁变速器P挡结构,出于对安全性考虑,变速器在车辆熄火后会自动进入P挡锁止状态,能有效防止车辆溜车,被盗等,但是当车辆发生故障时,车辆进入P挡状态,无法脱出时,会对拖车救援等车辆移动造成很大困扰,因此,变速器会在外部伸出一个摇臂,使变速器可以强制解锁P挡。
[0003] 上述装置通过直接对P挡摇臂进行,拉动或者按压的方式使之对P挡进行解锁,并无用于增扭的组件,对于力气较小的驾驶员来说,在使用时会造成无法解锁的情况发生;同时现有的设备在使用时容易产生误操作,在救援过程中容易导致P挡摇臂归位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对车辆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需要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实现通过手动实现第一限位块脱离壳体后才能通过操作传动机构使P挡摇臂进行归位,从而有效的避免在救援过程中误操作导致P挡摇臂归位,从而导致对车辆造成严重的损害。
[000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能够沿第一轴向位移的滑板,所述滑板的一端连接有用于连接P挡摇臂的拉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板沿第一轴向位移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滑板上连接有沿第二轴向延伸布置且可绕自身中轴线转动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上设置有沿第二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拨指和第二拨指,所述第一拨指和所述第二拨指在垂直于第二轴的平面内的投影存在一夹角α,所述第二拨指上固接有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弹簧板,所述弹簧板的一端与所述滑板固接,所述弹簧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块配合的限位孔和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拨指带动所述第二传动杆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0006]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滑板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弹簧板且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内设置有用于固接所述弹簧板的安装板。
[0007]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滑板上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且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形状包括T形、方形或燕尾形。
[0008]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弹性滑动推杆,所述弹性滑动推杆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所述弹性滑动推杆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拨指的位置相对应。
[0009]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滑动推杆包括顶盘、第二限位块、顶杆和引导条,所述顶盘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轴段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顶盘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轴段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顶盘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弹簧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不同侧,所述顶杆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拨指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顶杆的下方连接有用于与第一导向槽配合的引导条。
[0010]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95°≤α≤100°。
[0011]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当所述第一拨指与所述滑板垂直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滑板处于锁止状态,所述滑板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作用下无法相对所述壳体沿第一轴向位移;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推动所述第一拨指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第一限位块脱离所述限位孔,所述滑板处于解锁状态,所述滑板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沿第一轴向位移。
[0012]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连接有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二滑柱,所述第二滑柱上设置有圆形限位座、压盘和梅花手柄,所述压盘和所述梅花手柄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不同侧,所述圆形限位座和所述压盘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不同侧,所述梅花手柄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滑柱沿第一轴向位移,所述梅花手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柱绕其中心轴旋转,所述压盘与所述顶盘始终保持接触。
[0013]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滑柱上套装有能够与其同步转动的滑筒,所述滑筒通过轴承固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滑筒的外端面固接有能够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
[0014]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滑板固接且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齿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沿第三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上固接有能够同步主动的第一齿轮和蜗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上设置有能够同步转动的蜗杆和第二齿轮,所述蜗杆和所述蜗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传动。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其通过第一限位块与壳体进行脱离后才能通过操作传动机构使P挡摇臂进行归位,从而有效的避免在救援过程中误操作导致P挡摇臂归位,从而导致对车辆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其通过引入蜗轮和蜗杆,基于蜗轮蜗杆的机构原理,可实现增扭的作用,在本设备使用过程中通过蜗轮和蜗杆啮合进行增扭,即使对于力气较小的驾驶员也可轻松使用;
[0016]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滑板上设置有用于避让弹簧板且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避让孔,第一避让孔内设置有用于固接弹簧板的安装板,第一避让孔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储存弯曲后的弹簧板,从而降低了第二传动杆的安装高度,使得本发明结构更加紧凑;
[0017] 进一步的,本发明通过在滑板上增加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的横截面形状包括T形、方形或燕尾形,从而实现了第二驱动组件沿第一轴向运动时的直线度,从而准确地推动第一拨指带动第二传动杆绕自身轴线旋转;
[0018]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弹性滑动推杆,所述弹性滑动推杆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所述弹性滑动推杆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拨指的位置相对应,该结构不仅简单,而且可以与第一驱动组件共用一个驱动源,使得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紧凑;
[0019]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弹性滑动推杆包括顶盘、第二限位块、顶杆和引导条,所述顶盘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轴段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顶盘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轴段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顶盘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弹簧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不同侧,所述顶杆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拨指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顶杆的下方连接有用于与第一导向槽配合的引导条,该结构设计的弹性滑动推杆不仅具有稳定的直线度,而且便于装配使用;
[0020]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95°≤α≤100°,其更利于弹簧板的弯折,需要指出,弹簧板是能够自动弹性复位的弹性件,属于现有技术;
[0021]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所述第一拨指与所述滑板垂直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滑板处于锁止状态,所述滑板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作用下无法相对所述壳体沿第一轴向位移;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推动所述第一拨指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第一限位块脱离所述限位孔,所述滑板处于解锁状态,所述滑板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沿第一轴向位移;
[0022]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壳体的侧壁上连接有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二滑柱,所述第二滑柱上设置有圆形限位座、压盘和梅花手柄,所述压盘和所述梅花手柄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不同侧,所述圆形限位座和所述压盘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不同侧,所述梅花手柄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滑柱沿第一轴向位移,所述梅花手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柱绕其中心轴旋转,所述压盘与所述顶盘始终保持接触,该结构能够实现在一个工位两种功能,既能够通过手动推动实现第一限位块脱离壳体后才能通过操作传动机构使P挡摇臂进行归位,也能够哦通过手动旋转实现增扭的作用;
[0023]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第二滑柱上套装有能够与其同步转动的滑筒,所述滑筒通过轴承固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滑筒的外端面固接有能够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该结构使得本发明结构更加紧凑;
[0024]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滑板固接且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齿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沿第三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上固接有能够同步主动的第一齿轮和蜗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沿第一轴向延伸的,所述上设置有能够同步转动的蜗杆和第二齿轮,所述蜗杆和所述蜗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传动,蜗轮和蜗杆本身的机构原理,可实现增扭的作用,在本设备使用过程中通过蜗轮和蜗杆啮合进行增扭,即使对于力气较小的女性也可轻松使用。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的整体剖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是本发明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的整体侧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是本发明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是本发明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的顶壳内部的传动机构部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是本发明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的传动机构部分剖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是本发明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滑筒和第二滑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2] 图8是本发明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的壳体内部的传动机构部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3] 图9是本发明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的滑板示意图;
[0034] 图10是本发明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的第二驱动组件示意图;
[0035] 图中:1、防护筒;2、顶壳;3、梅花手柄;4、圆形限位座;5、滑道;6、滑筒;7、压盘;8、接线头;9、第一传动杆;10、滑板;11、齿条;12、方形限位座;13、第二传动杆;14、弹簧板;15、第一限位块;16、第一齿轮;17、蜗杆;18、第三传动杆;19、方形固定板;20、第一拨指;21、第二拨指;22、第一滑柱;23、第二滑柱;24、蜗轮;25、弹簧;26、顶盘;27、第二齿轮;28、第二限位块;29、顶杆;30、引导条;31、第三齿轮;32、限位孔。实施方式
[0036]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P挡应急解锁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能够沿第一轴向位移的滑板10,滑板10的一端连接有用于连接P挡摇臂的拉线,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滑板10沿第一轴向位移的第一驱动组件,滑板10上连接有沿第二轴向延伸布置且可绕自身中轴线转动的第二传动杆13,第二传动杆13上设置有沿第二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拨指20和第二拨指21,第一拨指20和第二拨指21在垂直于第二轴的平面内的投影存在一夹角α,第二拨指21上固接有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弹簧板14,弹簧板14的一端与滑板10固接,弹簧板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5,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限位块15配合的限位孔32和用于推动第一拨指20带动第二传动杆13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0038] 优选地,滑板10上设置有用于避让弹簧板14且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避让孔10.1,第一避让孔10.1内设置有用于固接弹簧板14的安装板10.2。
[0039] 优选地,滑板10上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且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0.3,第一导向槽10.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T形、方形或燕尾形。
[0040] 优选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壳体内壁上的弹性滑动推杆,弹性滑动推杆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弹性滑动推杆的位置与第一拨指20的位置相对应。
[0041] 优选地,弹性滑动推杆包括顶盘26、第二限位块28、顶杆29和引导条30,其中顶杆29和引导条30可以采用一体式成型构成一个T形结构,顶杆29和引导条30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导向槽10.3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顶盘26和第二限位块28之间的轴段与壳体的内壁滑动配合,顶盘26和第二限位块28之间的轴段上套装有弹簧25,弹簧25位于顶盘26和壳体的内壁之间,弹簧25和第二限位块28位于壳体的内壁的不同侧,顶杆29的位置与第一拨指20的位置相对应,顶杆29的下方连接有用于与第一导向槽10.3配合的引导条30。
[0042] 优选地,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95°≤α≤100°。
[0043] 优选地,当第一拨指20与滑板10垂直时,第一限位块15位于限位孔32内,滑板10处于锁止状态,滑板10在第一驱动组件作用下无法相对壳体沿第一轴向位移;当第二驱动组件推动第一拨指20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一限位块15脱离限位孔32,滑板10处于解锁状态,滑板10在第一驱动组件作用下能够相对壳体沿第一轴向位移。
[0044] 优选地,壳体的侧壁上连接有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二滑柱23,第二滑柱23上设置有圆形限位座4、压盘7和梅花手柄3,压盘7和梅花手柄3位于壳体的外壁不同侧,圆形限位座4和压盘7位于壳体的内壁的不同侧,梅花手柄3能够推动第二滑柱23沿第一轴向位移,梅花手柄3能够带动第二滑柱23绕其中心轴旋转,压盘7与顶盘26始终保持接触。
[0045] 优选地,第二滑柱23上套装有能够与其同步转动的滑筒6,滑筒6通过轴承固接于壳体的内壁上,滑筒6的外端面固接有能够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三齿轮31,第三齿轮31位于壳体的内壁和壳体的外壁之间。
[0046] 优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滑板10固接且沿第一轴向延伸布置的齿条11,壳体内设置有沿第三轴向延伸布置的第一传动杆9,第一传动杆9上固接有能够同步主动的第一齿轮16和蜗轮24,第一齿轮16与齿条11啮合传动,壳体内设置有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第三传动杆18,第三传动杆18上设置有能够同步转动的蜗杆17和第二齿轮27,蜗杆17和蜗轮24啮合传动,第二齿轮27和第三齿轮31啮合传动
[004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做出具体解释:
[0048] 本发明的壳体包括防护筒1,防护筒1用于固定在汽车驾驶舱的内部,防护筒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P挡解锁的解锁机构,防护筒1的一端固定有顶壳2,顶壳2的内部安装有传动机构;
[0049] 由此,解锁机构通过传动机构的驱动,来实现紧急情况下对P挡进行解锁,和脱困后进行P挡归位的目的。
[0050] 参阅图2‑3,在一实施例中:
[0051] 解锁机构包括滑板10和弹簧板14,滑板10滑动连接在防护筒1的内部,滑板10用于带动接线头8进行运动,滑板10的一端固定有接线头8,拉线通过防护筒1另一端的孔进入到防护筒1内部与接线头8固定连接,拉线为现有的结构,拉线的一端与变速箱P挡摇臂固定连接,当滑板10运动带动接线头8进行运动并带动与之固定的拉线,然后拉动P挡摇臂,最终使P挡进行解锁;
[0052] 滑板10的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滑柱22,防护筒1内壁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道5,第一滑柱22滑动连接在滑道5的内部,滑板10通过第一滑柱22和滑道5滑动连接在防护筒1的内部;
[0053] 滑板10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避让孔10.1、第二避让孔10.4和第一导向槽10.3,第一避让孔10.1、第二避让孔10.4和第一导向槽10.3均沿第一轴向延伸,第一避让孔10.1用于避让弹簧板14,第二避让孔10.4用于避让第一传动杆9,第一导向槽10.3用于与引导条30配合限位导向顶杆29,使得顶杆29有且仅有一个沿第一轴向的自由度,第一避让孔10.1、第二避让孔10.4均为腰型孔或方孔结构,第一导向槽10.3优选T形结构,弹簧板14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滑板10的第一避让孔10.1的安装板10.2上,弹簧板14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块15,防护筒1的表面对应第一限位块15的位置开设有方形的限位孔32;
[0054] 当对P挡进行解锁后,第一限位块15用于卡在防护筒1方形凹槽的位置,使滑板10进行固定,防止在救援的过程中误操作导致P挡摇臂归位的情况发生,避免在救援时误操作使P挡摇臂归位,从而导致对车辆造成严重的损伤。
[0055] 参阅图2‑4,在一实施例中:
[0056] 解锁机构还包括引导条30,滑板10的上表面远离弹簧板1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0.3,引导条30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槽10.3的内部,第一导向槽10.3和引导条30用于对顶杆29进行限位,引导条30靠近顶壳2一端的表面固定有顶杆29,顶杆29用于对第一拨指20进行驱动,顶杆29的顶部靠近顶壳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块28,当顶杆29向靠近顶壳2的方向进行移动时,并带动第二限位块28进行移动,当第二限位块28与防护筒1的内壁接触时,防止顶杆29继续向顶壳2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对顶杆29进行限位,第二限位块28、顶杆29与引导条30为一体式结构,顶杆29与引导条30的一端固定有顶盘26,顶盘26用于驱动顶杆29进行运动,顶盘26和防护筒1之间安装有弹簧25,弹簧25用于通过自身的弹性作用使顶杆29进行复位,顶盘26和弹簧25均位于顶壳2的内部;
[0057] 滑板10的上表面对称固定有方形限位座12,方形限位座12用于对第二传动杆13进行限位,方形限位座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3,第二传动杆13用于使第一拨指20和第二拨指21之间进行相互驱动,第二传动杆13的表面对应弹簧板14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二拨指21,第二传动杆13的表面对应T形槽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一拨指20,第二拨指21和第一拨指20的夹角为95‑100度之间;
[0058] 由上述结构设计可知,对P挡摇臂进行归位时,通过按压顶盘26,带动顶杆29向远离顶壳2的一端进行移动,对第一拨指20进行挑起,改变第一拨指20的角度,使第二传动杆13顺时针旋转,带动第二拨指21改变角度,通过第二拨指21对弹簧板14进行下压,带动第一限位块15与防护筒1进行脱离后才能通过操作传动机构,使滑板10向远离顶壳2的一端进行移动,通过接线头8和拉线使P挡摇臂进行归位,通过第一限位块15与防护筒1进行脱离后才能通过操作传动机构使P挡摇臂进行归位,从而有效的避免在救援过程中误操作导致P挡摇臂归位,从而导致对车辆造成严重的损害;
[0059] 优选地,当在紧急情况下车辆断电无法启动时,需要使用本设备对车辆P挡进行解锁后,在救援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情况比如误人员操作或者由于设备概率性故障等,会导致P挡摇臂突然进行归位的情况发生,从而会导致车辆造成严重的损伤,从而第一限位块15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各种情况下P挡摇臂突然进行归位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0060] 参阅图5‑7,在一实施例中:
[0061] 传动机构包括梅花手柄3、第三传动杆18和滑筒6,梅花手柄3转动连接在顶壳2的顶部,梅花手柄3用于对压盘7施加下压力,梅花手柄3的底部固定有压盘7,压盘7用于对顶盘26施加下压力,并带动顶盘26进行向下运动,压盘7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滑柱23,压盘7还用于带动第二滑柱23进行转动,第二滑柱23的底部固定有圆形限位座4,第二滑柱23用于带动滑筒6进行转动,圆形限位座4用于对第二滑柱23进行限位,滑筒6转动连接在防护筒1一端内部的中心位置处,滑筒6和防护筒1之间安装有轴承,滑筒6与第三齿轮31固定连接,滑筒6用于带动第三齿轮31进行转动,滑筒6的表面固定有第三齿轮31,第三齿轮31用于带动第二齿轮27进行转动,第二滑柱23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滑筒6的内表面对应第二滑柱23滑槽的位置处开设有滑轨,第二滑柱23通过滑轨和滑槽滑动连接在滑筒6的内部,可以使第二滑柱23在滑筒6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
[0062] 优选地,当车辆脱困后,对P挡摇臂进行归位时,可通过对梅花手柄3进行按压,通过压盘7使顶盘26和第二滑柱23进行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限位块15与防护筒1进行脱离,此时并转动梅花手柄3使P挡摇臂进行归位,然后松开梅花手柄3,通过弹簧25的弹性作用使顶盘26、压盘7、梅花手柄3和第二滑柱23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0063] 第三传动杆18转动连接在防护筒1的内部,第三传动杆18用于带动蜗杆17进行旋转,第三传动杆18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齿轮27,第二齿轮27用于带动第三传动杆18进行旋转,第二齿轮27和第三齿轮31啮合连接,压盘7、第三齿轮31和第二齿轮27均位于顶壳2的内部;
[0064] 优选地,通过扭动梅花手柄3带动压盘7旋转,并带动第二滑柱23旋转,由第二滑柱23带动滑筒6进行旋转,由滑筒6带动第三齿轮31进行旋转,由于第三齿轮31和第二齿轮27啮合连接,由第三齿轮31带动第二齿轮27进行旋转,并带动第三传动杆18进行旋转;
[0065] 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杆9,防护筒1内壁的底部固定有方形固定板19,方形固定板19用于对第三传动杆18进行限位,使第三传动杆18运行时更加的稳定,第三传动杆1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方形固定板19的内部,第三传动杆18用于带动蜗杆17进行旋转,第三传动杆18表面的另一端靠近方形固定板19的位置处固定有蜗杆17,蜗杆17用于带动蜗轮24进行旋转,第一传动杆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防护筒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第一传动杆9的表面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第一齿轮16和蜗轮24,蜗轮24用于带动第一传动杆9进行转动,第一传动杆9用于带动第一齿轮16进行旋转,蜗轮24和蜗杆17啮合连接,第一齿轮16用于驱动齿条11进行运动,防护筒1底部的一侧固定有齿条11,齿条11用于驱动滑板10进行运动,齿条11与第一齿轮16啮合连接;
[0066] 优选地,通过蜗轮24和蜗杆17本身的机构原理,可实现增扭的作用,在本设备使用过程中通过蜗轮24和蜗杆17啮合进行增扭,即使对于力气较小的女性也可轻松使用;
[0067] 由上述结构设计可知,当对车辆P挡进行解锁时,可通过拧动梅花手柄3带动第三传动杆18进行旋转,由第三传动杆18带动蜗杆17进行旋转,并带动与之啮合,连接的蜗轮24进行旋转,由蜗轮24带动第一传动杆9进行旋转,并带动第一齿轮16进行旋转,由于第一齿轮16和齿条11啮合,由第一齿轮16带动齿条11,并带动滑板10和接线头8向靠近顶壳2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第一限位块15卡进防护筒1设置的方形凹槽的内部,当第一限位块15卡进防护筒1设置的方形凹槽的内部时,可以有效的对滑板10进行限位,此时通过接线头8和拉线对P挡摇臂拉动,使P挡进行解锁,由于第一限位块15对滑板10进行限位,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梅花手柄3无法直接被拧动,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救援过程中由于误操作或者机械故障,导致的P挡摇臂进行归位的情况发生;
[0068] 当救援完成后需要对P挡摇臂进行归位时,可按压梅花手柄3时第一限位块15脱离防护筒1后,并同时反向拧动梅花手柄3带动滑板10,并通过接线头8和拉线向远离顶壳2的方向进行移动,使P挡摇臂进行归位后,方可使车辆恢复正常。
[0069]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组合、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