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909917.8

文献号 : CN11527146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任凯田成满史文杰刘弘清姚明敏费耀叶勇伟叶振青周德凯马超

申请人 : 实链检测(浙江)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包括步骤:L1,给定用于架设高空缆线的第一塔杆的第一缆线挂载点和第二塔杆的第二缆线挂载点的离地高度差d、两个挂载点间的水平距离D形成数据对(d‑D),并将所述数据对(d‑D)转换为对应的转换值vc后作为所构建的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自变量求解函数,得到对应的y值;L2,判断y值是否大于所述数据对(d‑D)对应的缆线悬空点最小离地允许高度若是,则判定拟进行的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预期合格;若否,则判定拟进行的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预期不合格。本发明通过所构建的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预测高空缆线悬空点的最小离地高度Hlow,并判断Hlow对应的塔杆水平间距和架设离地高度差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实现了对高空缆线架设质量好坏的事前评价。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L1,给定用于架设高空缆线的第一塔杆的第一缆线挂载点和第二塔杆的第二缆线挂载点的离地高度差d、两个挂载点间的水平距离D形成数据对(d‑D),并将所述数据对(d‑D)转换为对应的转换值vc后作为所构建的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自变量求解函数,得到对应的y值;

L2,判断所述y值是否大于所述数据对(d‑D)对应的缆线悬空点最小离地允许高度若是,则判定拟进行的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预期合格;

若否,则判定拟进行的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预期不合格;

构建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方法步骤包括:

M1,以包含有第一塔杆和第二塔杆的每个组合为一个计算单元,对具有不同塔杆架设高度和/或塔杆间具有不同架设距离的每个所述计算单元,计算所述第一塔杆上的所述第一缆线挂载点和所述第二塔杆上的所述第二缆线挂载点的所述离地高度差d、两个挂载点间的所述水平距离D,形成每个所述计算单元对应的所述数据对(d‑D),并寻找出离地高度最小的缆线悬空点Plow,Plow的离地高度记为Hlow,并为每个所述计算单元预设对应的所述缆线悬空点最小离地允许高度M2,将每个所述计算单元对应的所述数据对(d‑D)转换为对应的所述转换值vc,然后以每个所述计算单元的所述转换值vc为自变量,Plow的所述离地高度Hlow为因变量求解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各参数的第一参数值,然后将求解到的各所述第一参数值代入到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中;

M3,将每个所述计算单元对应的所述转换值vc输入到代入了所述第一参数值的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中,计算得到每个所述转换值vc对应的y值,然后以每个(vc‑y值)数据对为拟合点,基于预设的插值方法拟合各所述拟合点得到拟合曲线,并计算所述拟合曲线的函数表达式得到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各所述参数的第二参数值;

M4,对所述第二参数值进行更新校正后,最终得到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

步骤M4中,更新校正所述第二参数值的方法包括步骤:

M41,通过以下公式(4)计算函数求解误差:

公式(4)中, 表示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根据输入的第i个所述转换值vc计算得到的y值;

表示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根据输入的第i个所述转换值vc计算得到的y值对应的真实值;

n表示用于拟合所述拟合曲线的所述拟合点的数量;

M42,判断Dev是否随输入到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所述转换值vc的值的增加而呈现变大趋势,若是,则通过以下公式(5)校正所述第二参数值;

vp=(1‑Dev)×vp2    公式(5)

若否,则通过以下公式(6)校正所述第二参数值:

vp=(1+Dev)×vp2    公式(6)

公式(5)‑(6)中,vp2表示拟更新校正的所述第二参数值;

vp表示更新校正后的所述第二参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通过以下公式(1)表达:2

y=ax+bx+c   公式(1)

x表示作为自变量的关联各所述计算单元的所述转换值vc;

a、b、c为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3个所述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M3中,拟合得到所述拟合曲线的所述插值方法通过以下公式(2)表达:公式(2)中,li(x)表示拉格朗日基函数;

yi表示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根据输入的第i个所述转换值vc对应输出的第i个y值;

n表示用于拟合所述拟合曲线的所述拟合点的数量;

li(x)通过以下公式(3)表达:

公式(3)中,xi、xj分别表示第i个和第j个所述转换值v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3,在实施高空缆线架设施工任务中,按照预设的施工进度管控方法对施工进度进行管控;

L4,获取已架设在所述第一缆线挂载点和所述第二缆线挂载点之间的缆线的长度,记为Lx,然后根据预设的所述转换值vc与缆线长度阈值区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转换值vc对应的缆线长度阈值区间,记为L5,判断Lx是否落入区间

若是,则判定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合格,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

若否,则判定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不合格,并对所述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

5.根据权利要求4任意所述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L3中的所述施工进度管控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平台根据指令将工程所在地的GIS地图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区域,并制定每个所述施工区域每日的施工任务以及设置每个所述施工任务的规定完成时间,并赋予施工顺序标签后分配给对应的施工人员,并赋予每个所述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的初始值为“0”;

S2,所述平台以接收到第二施工人员跨区域进入到第一施工区域的定位信息或拟进入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进行跨区域帮扶施工的请求为指令,验证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若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并存储,并同时对被帮扶对象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并存储;

若验证失败,则生成提示信息并通过智能终端推送给所述第二施工人员,以提示所述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

S3,施工日结束后,所述平台统计对每个所述施工人员及其所在区域施工团队累加的施工质量值,并将各累加结果标记在所述GIS地图上的指定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平台接收到所述定位信息后,验证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的方法步骤包括:A1,所述平台以接收到所述定位信息为跨区施工权限验证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施工区域与对应的施工任务列表的绑定关系,从任务列表数据库中查询出关联所述第一施工区域的施工任务列表推送给佩戴在所述第二施工人员身上的所述智能终端;

A2,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在所述智能终端显示的所述施工任务列表中选定欲帮扶的任务后,所述智能终端生成选定信息推送给所述平台,所述选定信息中携带的内容包括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欲帮扶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的任务名称、类型、任务执行开始时间、截止时间、第一施工人员信息、第二施工人员信息、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已按时完成的第二施工任务的类型;

A3,从接收到所述选定信息中提取出第二施工人员信息,然后从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对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若是,则转入步骤A4;

若否,则判定所述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施工的权限,并终止权限验证流程;

A4,从所述选定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第二施工任务的第二任务类型和拟帮扶的第一施工任务的第一任务类型,然后判断所述第一任务类型与所述第二任务类型是否类型一致,若是,则转入步骤A5;

若否,则判定所述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然后终止权限验证流程;

A5,从所述选定信息中提取出欲帮扶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第一施工人员,然后从所述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为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若是,则判定所述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

若否,则判定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平台接收到跨区域帮扶施工的所述请求后,验证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施工的权限的方法步骤包括:B1,从所述请求中提取出第二施工人员信息,并基于第二施工人员信息与赋“1”初始值的绑定关系,从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对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若是,则转入步骤B2;

若否,则判定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当前不具有跨区域帮扶施工的权限,并终止权限验证流程;

B2,从所述请求中提取出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已完成施工的第二施工任务的第二任务类型,然后基于每个第一施工区域与对应施工任务列表的绑定关系,从任务列表数据库中查询出关联每个所述第一施工区域的施工任务列表;

B3,对查询出的每个所述施工任务列表中的每个第一施工任务与提取的所述第二施工任务的进行任务类型匹配,若所述施工任务列表下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施工任务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的类型匹配成功,则将所述施工任务列表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区域作为拟帮扶区域加入到拟帮扶区域集中,然后转入步骤B4;

若所述施工任务列表下的所有所述第一施工任务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的类型匹配失败,则将所述施工任务列表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区域不作为所述拟帮扶区域予以剔除;

B4,提取出所述拟帮扶区域集中的每个所述拟帮扶区域中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然后从所述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为所提取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若是,则将记录有赋“1”初始值的所述第一施工人员对应所在的所述拟帮扶区域从所述拟帮扶区域集中剔除,然后转入步骤B5;

若否,则保留所述拟帮扶区域;

B5,对经步骤B4剔除后保留的所述拟帮扶区域集中的每个所述拟帮扶区域,进一步识别步骤B4中提取的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携带的施工顺序标签的内容是否为空,若是,则跳转到步骤B72;

若否,则转入步骤B6;

B6,进一步提取出携带有内容为非空的所述施工顺序标签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的上顺位施工任务,并从所述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为所述上顺位施工任务对应的上顺位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若是,则转入步骤B72;

若否,则转入步骤B71;

B71,根据所述上顺位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和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所述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计算所述拟帮扶区域的第一被帮扶紧迫值,然后转入步骤B8;

B72,根据每个所述拟帮扶区域下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第一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和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所述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计算所述拟帮扶区域的第二帮扶紧迫值,然后转入步骤B8;

B8,对关联每个所述拟帮扶区域的第一帮扶紧迫值或所述第二帮扶紧迫值由小到大排序,并将排序最前的所述第一帮扶紧迫值或所述第二帮扶紧迫值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作为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有权限跨区帮扶施工的所述第一施工区域;

步骤B71中,计算所述第一被帮扶紧迫值的方法为:

计算所述上顺位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并查表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紧迫参数值vup1,并同时计算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vup1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并查表转换为vup2,然后计算vup1、vup2的差值绝对值作为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的所述第一帮扶紧迫值;

步骤B72中,计算第二被帮扶紧迫值的方法为:

计算每个所述拟帮扶区域下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并查表转换为对应的第三紧迫参数值vup3,并同时计算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vup3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然后查表转换为对应的第四紧迫参数值vup4,然后计算vip3、vup4的差值绝对值作为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的所述第二帮扶紧迫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B8中以所述第一帮扶紧迫值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作为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有权限跨区帮扶施工的所述第一施工区域时,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步骤还包括:B9,所述第二施工人员通过佩戴的所述智能终端向所述平台发送请求到到步骤B8中排序最前的所述第一帮扶紧迫值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执行跨区帮扶任务的请求指令;

R10,所述平台接收到所述指令后计算所述上顺位施工任务的完成度Dc以及已施工时长与规定施工时长的比值Tc,并计算Tc与Dc的比值R11,判断 是否大于1,

若是,则生成强制跨区帮扶信息推送给发起跨区域帮扶施工的所述请求的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并对该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并同时对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以及拟跨区帮扶的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分别累减“1”;

若否,则生成是否接受帮扶的确认信息分别推送给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拟跨区帮扶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然后转入步骤R12;

R12,若接收到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接受帮扶的第一反馈信息,则对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分别累减“1”,并对拟跨区帮扶施工的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

若接收到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拒绝帮扶的第二反馈信息后,则对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的初始赋“1”记录进行监听,若监听到赋“1”初始值,则不对监听到的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进行累减;

若未监听到赋“1”初始值,则对未监听到的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并对拟跨区帮扶的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

说明书 :

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程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高空缆线架设是电力工程中设备安装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同的电力工程,对于缆线在两个塔杆间的架设距离和架设离地高度通常具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图1中的某条缆线需要经过某栋房屋B的楼顶,房屋B的楼顶离地垂直距离比如为15米,为了确保悬挂在楼顶的该缆线不被居民触及,规定缆线悬空点与房屋B楼顶的垂直距离的最小允许值为10米(即缆线悬空点的最小离地允许高度为25m,假设图1中的Plow为缆线上具有最小离地允许高度的悬空点),而塔杆的安装位置受实际安装环境限制,不可随意设置,比如,图1中,房屋B的右侧为山体,为了减少工作量,施工人员希望第二塔杆安装在半山腰上而非山顶上,房屋B左侧的第一塔杆可能也受限于安装环境而无法在随意位置安装,因此第一塔杆和第二塔杆的实际水平安装间距在施工前是难以准确得到的,施工人员只能尽可能寻找到合适的塔杆安装位置,在塔杆间架设好缆线后在缆线悬空点与楼顶的垂直距离不符合规定时,通过抽紧缆线的方式将缆线拔高,以符合缆线悬空点高度要求,但抽紧高空缆线并非易事,在施工前如果难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施工结果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施工行为会显得非常被动,事后救济会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以实现事前准确预测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为目的,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
[0004]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提供一种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步骤包括:
[0006] L1,给定用于架设高空缆线的第一塔杆的第一缆线挂载点和第二塔杆的第二缆线挂载点的离地高度差d、两个挂载点间的水平距离D形成数据对(d‑D),并将所述数据对(d‑D)转换为对应的转换值vc后作为所构建的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自变量求解函数,得到对应的y值;
[0007] L2,判断所述y值是否大于所述数据对(d‑D)对应的缆线悬空点最小离地允许高度[0008] 若是,则判定拟进行的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预期合格;
[0009] 若否,则判定拟进行的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预期不合格。
[0010] 作为优选,构建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方法步骤包括:
[0011] M1,以包含有第一塔杆和第二塔杆的每个组合为一个计算单元,对具有不同塔杆架设高度和/或塔杆间具有不同架设距离的每个所述计算单元,计算所述第一塔杆上的所述第一缆线挂载点和所述第二塔杆上的所述第二缆线挂载点的所述离地高度差d、两个挂载点间的所述水平距离D,形成每个所述计算单元对应的所述数据对(d‑D),并寻找出离地高度最小的缆线悬空点Plow,Plow的离地高度记为Hlow,并为每个所述计算单元预设对应的所述缆线悬空点最小离地允许高度
[0012] M2,将每个所述计算单元对应的所述数据对(d‑D)转换为对应的所述转换值vc,然后以每个所述计算单元的所述转换值vc为自变量,Plow的所述离地高度Hlow为因变量求解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各参数的第一参数值,然后将求解到的各所述第一参数值代入到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中;
[0013] M3,将每个所述计算单元对应的所述转换值vc输入到代入了所述第一参数值的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中,计算得到每个所述转换值vc对应的y值,然后以每个(vc‑y值)数据对为拟合点,基于预设的插值方法拟合各所述拟合点得到拟合曲线,并计算所述拟合曲线的函数表达式得到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各所述参数的第二参数值;
[0014] M4,对所述第二参数值进行更新校正后,最终得到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
[0015] 作为优选,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通过以下公式(1)表达:
[0016] y=ax2+bx+c   公式(1)
[0017] x表示作为自变量的关联各所述计算单元的所述转换值vc;
[0018] a、b、c为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3个所述参数。
[0019] 作为优选,步骤M3中,拟合得到所述拟合曲线的所述插值方法通过以下公式(2)表达:
[0020]
[0021] 公式(2)中,li(x)表示拉格朗日基函数;
[0022] yi表示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根据输入的第i个所述转换值vc对应输出的第i个y值;
[0023] n用于拟合所述拟合曲线的所述拟合点的数量;
[0024] li(x)通过以下公式(3)表达:
[0025]
[0026] 公式(3)中,xi、xj分别表示第i个和第j个所述转换值vc。
[0027] 作为优选,步骤M4中,更新校正所述第二参数值的方法包括步骤:
[0028] M41,通过以下公式(4)计算函数求解误差:
[0029]
[0030] 公式(4)中, 表示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根据输入的第i个所述转换值vc计算得到的y值;
[0031] 表示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根据输入的第i个所述转换值vc计算得到的y值对应的真实值;
[0032] M42,判断Dev是否随输入到所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所述转换值vc的值的增加而呈现变大趋势,
[0033] 若是,则通过以下公式(5)校正所述第二参数值;
[0034] vp=(1‑Dev)×vp2   公式(5)
[0035] 若否,则通过以下公式(6)校正所述第二参数值:
[0036] vp=(1+Dev)×vp2   公式(6)
[0037] 公式(5)‑(6)中,vp2表示拟更新校正的所述第二参数值;
[0038] vp表示更新校正后的所述第二参数值。
[0039]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还包括:
[0040] L3,在实施高空缆线架设施工任务中,按照预设的施工进度管控方法对施工进度进行管控;
[0041] L4,获取已架设在所述第一缆线挂载点和所述第二缆线挂载点之间的缆线的长度,记为Lx,然后根据预设的所述转换值vc与缆线长度阈值区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转换值vc对应的缆线长度阈值区间,记为
[0042] L5,判断Lx是否落入区间
[0043] 若是,则判定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合格,并对所述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
[0044] 若否,则判定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不合格,并对所述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
[0045] 作为优选,步骤L3中的所述施工进度管控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0046] S1,平台根据指令将工程所在地的GIS地图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区域,并制定每个所述施工区域每日的施工任务以及设置每个所述施工任务的规定完成时间,并赋予施工顺序标签后分配给对应的施工人员,并赋予每个所述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的初始值为“0”;
[0047] S2,所述平台以接收到第二施工人员跨区域进入到第一施工区域的定位信息或拟进入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进行跨区域帮扶施工的请求为指令,验证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
[0048] 若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并存储,并同时对被帮扶对象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并存储;
[0049] 若验证失败,则生成提示信息并通过智能终端推送给所述第二施工人员,以提示所述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
[0050] S3,施工日结束后,所述平台统计对每个所述施工人员及其所在区域施工团队累加的施工质量值,并将各累加结果标记在所述GIS地图上的指定位置处。
[0051] 作为优选,步骤S2中,所述平台接收到所述定位信息后,验证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的方法步骤包括:
[0052] A1,所述平台以接收到所述定位信息为跨区施工权限验证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施工区域与对应的施工任务列表的绑定关系,从任务列表数据库中查询出关联所述第一施工区域的施工任务列表推送给佩戴在所述第二施工人员身上的所述智能终端;
[0053] A2,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在所述智能终端显示的所述施工任务列表中选定欲帮扶的任务后,所述智能终端生成选定信息推送给所述平台,所述选定信息中携带的内容包括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欲帮扶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的任务名称、类型、任务执行开始时间、截止时间、第一施工人员信息、第二施工人员信息、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已按时完成的所述第二施工任务的类型;
[0054] A3,从接收到所述选定信息中提取出第二施工人员信息,然后从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对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
[0055] 若是,则转入步骤A4;
[0056] 若否,则判定所述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施工的权限,并终止权限验证流程;
[0057] A4,从所述选定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第二施工任务的第二任务类型和拟帮扶的第一施工任务的第一任务类型,然后判断所述第一任务类型与所述第二任务类型是否类型一致,
[0058] 若是,则转入步骤A5;
[0059] 若否,则判定所述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然后终止权限验证流程;
[0060] A5,从所述选定信息中提取出欲帮扶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第一施工人员,然后从所述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为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
[0061] 若是,则判定所述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
[0062] 若否,则判定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
[0063] 作为优选,步骤S2中,所述平台接收到跨区域帮扶施工的所述请求后,验证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是否具有在所述第一施工区域跨区施工的权限的方法步骤包括:
[0064] B1,从所述请求中提取出第二施工人员信息,并基于第二施工人员信息与赋“1”初始值的绑定关系,从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对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
[0065] 若是,则转入步骤B2;
[0066] 若否,则判定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当前不具有跨区域帮扶施工的权限,并终止权限验证流程;
[0067] B2,从所述请求中提取出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已完成施工的第二施工任务的第二任务类型,然后基于每个第一施工区域与对应施工任务列表的绑定关系,从任务列表数据库中查询出关联每个所述第一施工区域的施工任务列表;
[0068] B3,对查询出的每个所述施工任务列表中的每个第一施工任务与提取的所述第二施工任务的进行任务类型匹配,
[0069] 若所述施工任务列表下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施工任务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的类型匹配成功,则将所述施工任务列表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区域作为拟帮扶区域加入到拟帮扶区域集中,然后转入步骤B4;
[0070] 若所述施工任务列表下的所有所述第一施工任务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的类型匹配失败,则将所述施工任务列表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区域不作为所述拟帮扶区域予以剔除;
[0071] B4,提取出所述拟帮扶区域集中的每个所述拟帮扶区域中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然后从所述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为所提取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
[0072] 若是,则将记录有赋“1”初始值的所述第一施工人员对应所在的所述拟帮扶区域从所述拟帮扶区域集中剔除,然后转入步骤B5;
[0073] 若否,则保留所述拟帮扶区域;
[0074] B5,对经步骤B4剔除后保留的所述拟帮扶区域集中的每个所述拟帮扶区域,进一步识别步骤B4中提取的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携带的施工顺序标签的内容是否为空,[0075] 若是,则跳转到步骤B72;
[0076] 若否,则转入步骤B6;
[0077] B6,进一步提取出携带有内容为非空的所述施工顺序标识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的上顺位施工任务,并从所述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为所述上顺位施工任务对应的上顺位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
[0078] 若是,则转入步骤B72;
[0079] 若否,则转入步骤B71;
[0080] B71,根据所述上顺位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和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所述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计算所述拟帮扶区域的第一被帮扶紧迫值,然后转入步骤B8;
[0081] B72,根据每个所述拟帮扶区域下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第一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和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所述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计算所述拟帮扶区域的第二帮扶紧迫值,然后转入步骤B8;
[0082] B8,对关联每个所述拟帮扶区域的所述第一帮扶紧迫值或所述第二帮扶紧迫值由小到大排序,并将排序最前的所述第一帮扶紧迫值或所述第二帮扶紧迫值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作为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有权限跨区帮扶施工的所述第一施工区域;
[0083] 步骤B71中,计算所述第一被帮扶紧迫值的方法为:
[0084] 计算所述上顺位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并查表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紧迫参数值vup1,并同时计算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vup1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并查表转换为vup2,然后计算vup1、vup2的差值绝对值作为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的所述第一帮扶紧迫值;
[0085] 步骤B72中,计算所述第二被帮扶紧迫值的方法为:
[0086] 计算每个所述拟帮扶区域下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并查表转换为对应的第三紧迫参数值vup3,并同时计算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vup3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然后查表转换为对应的第四紧迫参数值vup4,然后计算vup3、vup4的差值绝对值作为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的所述第二帮扶紧迫值。
[0087] 作为优选,当步骤B8中以所述第一帮扶紧迫值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作为所述第二施工人员有权限跨区帮扶施工的所述第一施工区域时,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步骤还包括:
[0088] B9,所述第二施工人员通过佩戴的所述智能终端向所述平台发送请求到到步骤B8中排序最前的所述第一帮扶紧迫值对应的所述拟帮扶区域执行跨区帮扶任务的请求指令;
[0089] B10,所述平台接收到所述指令后计算所述上顺位施工任务的完成度Dc以及已施工时长与规定施工时长的比值Tc,并计算Tc与Dc的比值
[0090] B11,判断 是否大于1,
[0091] 若是,则生成强制跨区帮扶信息推送给发起跨区域帮扶施工的所述请求的所述第二施工人员并对该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并同时对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以及拟跨区帮扶的与所述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分别累减“1”;
[0092] 若否,则生成是否接受帮扶的确认信息分别推送给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拟跨区帮扶的所述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然后转入步骤B12;
[0093] B12,若接收到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接受帮扶的第一反馈信息,则对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分别累减“1”,并对拟跨区帮扶施工的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
[0094] 若接收到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拒绝帮扶的第二反馈信息后,则对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的初始赋“1”记录进行监听,
[0095] 若监听到赋“1”初始值,则不对监听到的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进行累减;
[0096] 若未监听到赋“1”初始值,则对未监听到的所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所述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并对拟跨区帮扶的所述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
[0097] 本发明将第一塔杆的第一缆线挂载点和第二塔杆的第二缆线挂载点的离地高度差d、两个挂载点间的水平距离D形成数据对(d‑D)转换为对应的转换值vc后作为所构建的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自变量,函数输出的y值作为预测得到的高空缆线悬空点的最小离地高度Hlow,通过将该Hlow与最小离地允许高度 作大小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即可在施工前判断出根据d、D架设的高空缆线是否符合施工要求,避免了事后因施工不合格通过抽紧缆线等方式的被动救济。

附图说明

[009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99] 图1是高空缆线架设示意图;
[0100]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的实现步骤图;
[0101]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施工进度管控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图;
[0102] 图4是将工程所在地的GIS地图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区域,并为每个施工区域制定施工任务并分配给对应的施工人员的示意图;
[0103] 图5是第二施工人员介入到具有RA‑RB‑RC这3个具有施工顺位关系的RB施工任务进行跨区帮扶施工的介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4]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105]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106]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10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08]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测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步骤:
[0109] L1,给定用于架设高空缆线的第一塔杆的第一缆线挂载点和第二塔杆的第二缆线挂载点的离地高度差d(如图1中所示,d=Hm2‑Hm1,Hm2、Hm1分别表示第二塔杆和第一塔杆上的缆线挂载点的离地高度)、两个挂载点间的水平距离D(在施工现场明确第一塔杆和第二塔杆的初步安装位置后,即可确定该水平距离D)形成数据对(d‑D),并将数据对(d‑D)转换为对应的转换值vc后作为所构建的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自变量求解函数,得到对应的y值;
[0110] (d‑D)转换方法例如为:(d‑D)=(10,50),则可以将其转换为vc=1050,也可以将其转换为数值“11”,将(d‑D)=(10,60)转换为数值“12”等,只要不同的(d‑D)具有对应不同vc即可,但为了简化函数求解y值的过程,转换值vc的数值增减趋势优选与(d‑D)的数值增减趋势相同,比如(10,50)、(10,60)分别对应的转换值vc为“11”“12”,d值相同而D值增大,转换值vc也相应增大,d值不同而D值相同时间,增减趋势也优选相同;d值和D值均不同时,可以以d值和D值的差值绝对值作为设置vc值增减趋势的依据,即vc值随着d值和D值的差值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0111] L2,判断y值是否大于数据对(d‑D)对应的缆线悬空点最小离地允许高度 (这个 是综合不同的高空缆线实际架设场景总结而得的,当缆线悬空点最小离地高度大
于 时,不会对建筑物、山体等障碍物产生影响,按常规手段架设缆线即可,事后也不必采用抽紧等救济方式调整缆线悬空点最小离地高度),
[0112] 若是,则判定拟进行的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预期合格;
[0113] 若否,则判定拟进行的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预期不合格;
[0114] L3,在实施高空缆线架设施工任务中,按照预设的施工进度管控方法对施工进度进行管控。
[0115] 本实施例中,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采用的是二次函数,其表达形式为:
[0116] y=ax2+bx+c   公式(1)
[0117] x表示作为自变量的各转换值vc;
[0118] a、b、c为该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0119] 构建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方法步骤具体包括:
[0120] M1,以包含有第一塔杆和第二塔杆的每个组合(为已经完成高空线缆架设的真实组合)为一个计算单元,对具有不同塔杆架设高度和/或塔杆间具有不同架设距离的每个计算单元,计算第一塔杆上的第一缆线挂载点和第二塔杆上的第二缆线挂载点的离地高度差d、两个挂载点间的水平距离D,形成每个计算单元对应的数据对(d‑D),并寻找出离地高度最小的缆线悬空点Plow(每个计算单元的离地高度最小的缆线悬空点Plow的寻找方式有许多,比如可以采用行走机器人,在缆线上从第一塔杆行走至第二塔杆,该行走机器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比如每个1s向地面发送激光测距信号,行走完成后,即可根据激光测距信号计算出每个数据采集点的离地高度,离地高度最小的数据采集点即为离地高度最小的缆线悬空点Plow),Plow的离地高度记为Hlow,并为每个计算单元预设对应的缆线悬空点最小离地允许高度 (高空缆线架设环境、缆线重量等因素都会对缆线悬空点最小离地产生影响,因此即便(d‑D)数据相同,Plow的离地高度Hlow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基本控制在一个正负偏差范围内,设置 的目的是,只要函数输出的y值大于对应的 即认定高空缆线架设
施工质量合格);
[0121] M2,将每个计算单元对应的数据对(d‑D)转换为对应的转换值vc,然后以每个计算单元的转换值vc为自变量,Plow的离地高度Hlow为因变量求解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各参数的第一参数值,然后将求解到的各第一参数值代入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中;
[0122] M3,将每个计算单元对应的转换值vc输入到代入了第一参数值的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中,计算得到每个转换值vc对应的y值,然后以每个(vc‑y值)数据对为拟合点,基于预设的插值方法拟合各拟合点得到拟合曲线,并计算拟合曲线的函数表达式得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各参数的第二参数值;
[0123] 具体而言,拟合得到拟合曲线的插值方法通过以下公式(2)表达:
[0124]
[0125] 公式(2)中,li(x)表示拉格朗日基函数;
[0126] yi表示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根据输入的第i个转换值vc对应输出的第i个y值;
[0127] n用于拟合拟合曲线的拟合点的数量;
[0128] li(x)通过以下公式(3)表达:
[0129]
[0130] 公式(3)中,xi、xj分别表示第i个和第j个转换值vc。
[0131] 举例而言,假设输入的转换值vc有10个,分别用x1、x2、…xi、…、x10表示,以x1、x2、…xi、…、x10为自变量求解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对应输出y1、y2、…yi、…、y10这10个y值,则每个拟合点的表达形式为(xi,yi),i=1,2…,10,那么根据公式(3),10个拉格朗日基函数分别为:
[0132]
[0133] 然后根据公式(2),可得到L10(x)=y1l1(x)+y2l2(x)+y3l3(x)+y4l4(x)+y5l5(x)+y6l6(x)+y7l7(x)+y8l8(x)+y9l9(x)+y10l10(x),L10(x)表达的即为一条拟合曲线,根据L10(x)即可反推出拟合曲线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作为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对应参数的第二参数值。
[0134] M4,对第二参数值进行更新校正后,最终得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
[0135] 通过拟合曲线反推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各参数对应的第二参数值时在拟合点数据较多时精度较高,但拟合点的获取依赖具有真实数据的计算单元,这些真实数据包括真实的数据对(d‑D)以及对应真实的Plow离地高度Hlow,高空环境下获取足够数量的真实数据特别是真实Hlow数据非常麻烦,因此本申请提供了更新校正方法对各参数的第二参数值进行校正,校正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0136] M41,通过以下公式(4)计算函数求解误差:
[0137]
[0138] 公式(4)中, 表示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根据输入的第i个转换值vc计算得到的y值;
[0139] 表示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根据输入的第i个转换值vc计算得到的y值对应的真实值;
[0140] M42,判断Dev是否随输入到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转换值vc的值的增加而呈现变大趋势,
[0141] 若是,则通过以下公式(5)校正第二参数值;
[0142] vp=(1‑Dev)×vp2   公式(5)
[0143] 若否,则通过以下公式(6)校正第二参数值:
[0144] vp=(1+Dev)×vp2   公式(6)
[0145] 公式(5)‑(6)中,vp2表示拟更新校正的第二参数值;
[0146] vp表示更新校正后的所述第二参数值。
[0147]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事后验证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的方法,如图方法为,在执行完步骤L3后还包括步骤:
[0148] L4,获取已架设在第一缆线挂载点和第二缆线挂载点之间的缆线的长度,记为Lx,然后根据预设的转换值vc与缆线长度阈值区间的映射关系,获取转换值vc对应的缆线长度阈值区间,记为
[0149] L5,判断Lx是否落入区间
[0150] 若是,则判定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合格,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
[0151] 若否,则判定高空缆线架设施工质量不合格,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
[0152] 步骤L3中的所述施工进度管控方法,可用于对包括高空缆线架设在内的各类型施工任务的进度及其所归属的整体工程进度进行管控,如图3所示,该施工进度管控方法步骤包括:
[0153] S1,平台根据指令将如图4所示的工程所在地的GIS地图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区域(如图4中的区域A、B、C、D等),并根据用户输入的施工任务制定指令制定每个施工区域每日的施工任务以及设置每个施工任务的规定完成时间,并赋予施工顺序标签后分配给对应的施工人员(比如图4中的标记P1(RA‑顺序1)表示分配给施工人员P1的施工任务为RA,RA施工任务的施工顺序为第一顺位,即区域A中分配给不同施工人员的RA、RB、RC3个施工任务需要首先执行RA施工任务,执行完RA施工任务后才能执行RB施工任务,等RB施工任务完成后才能执行RC施工任务。有些施工任务之间没有施工先后顺序,比如图4中的区域B中的RA、RD施工任务间不具有施工先后顺序,因为RA、RD标记的施工顺序标签内容为空,代表RA、RD相互间不具有施工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RA,也可以先执行RD,也可以RA、RD同时执行),并赋予每个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的初始值为“0”;
[0154] S2,平台以接收到第二施工人员跨区域进入到第一施工区域(拟跨区帮扶的施工区域)的定位信息或欲进入第一施工区域进行跨区域帮扶施工的请求为指令,验证第二施工人员是否具有在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这里对第二施工人员、第一施工区域的概念进行距离说明:比如图4中的区域B中的施工人员P4完成平台分配的施工任务希望前往区域A帮助P1执行RA施工任务时,P4即为第二施工人员,其原本施工的场地区域B为第二施工区域,P1为第一施工人员,P1所在的场地区域A为第一施工区域。简而言之,施工帮扶对象所在的施工区域定义为第一施工区域,施工帮扶对象为第一施工人员,而前往第一施工区域进行帮扶施工的人员为第二施工人员,第二施工人员原本施工的场地为第二施工区域),
[0155] 若验证通过,则对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并存储,并同时对被帮扶对象(为当前处于第一施工区域内的与第二施工人员执行同类型任务的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并存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跨区施工权限验证通过后,代表帮扶方可以无障碍的对被帮扶对象进行帮扶,此时被帮扶对象及其所在的施工团队(图4中的每个区域施工人员组成为该区域的施工团队)若拒绝第二施工人员帮扶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平台已经对被帮扶对象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这个累减结果已经对其所在的施工团队的总体施工质量值产生直接影响,若拒绝帮扶后,被帮扶对象还是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第一施工任务,平台将进一步对该被帮扶对象及其团队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因此只要第二施工人员的跨区施工权限被平台验证通过,被帮扶对象拒绝帮扶已经不再有意义,唯有接受帮扶才有可能避免施工质量值再次被累减,以此而约束了被帮扶对象拒绝帮扶的权利;
[0156] 若验证失败,则生成提示信息并通过智能终端推送给第二施工人员,以提示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该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两种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方法:第一种为,第二施工人员按时完成平台分配的施工任务后径直前往并进入某个第一施工区域后,平台根据第二施工人员的定位信息执行一套针对第二施工人员的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验证方法。第二种为:第二施工人员按时完成平台分配的施工任务后在前往帮扶区域前首先需要发起跨区帮扶施工请求,平台验证后第二施工人员才前往该帮扶区域进行跨区帮扶施工,否则帮扶后不对其施工质量值进行累加。
[0157] 第一种和第二种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方法,平台验证权限时不考虑被帮扶对象是否愿意接受帮扶,平台只要判定被帮扶对象当前满足被帮扶条件即强制要求被帮扶对象接收帮扶,这种方式虽有利于提升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但存在以下3个弊端:
[0158] 1、强制帮扶容易引起被帮扶对象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员工间团结,长期以往,帮扶方会从有意帮扶转变为不敢帮扶,促进提升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0159] 2、若被帮扶的紧迫程度较低而被强制帮扶,会影响被帮扶对象的施工积极性,反而起到怠工等反效果。
[0160] 3、第二施工人员当前跨区进入的拟帮扶区域可能并非为需要帮扶的最紧迫区域,最紧迫区域若因得不到及时帮扶会严重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第一种跨区帮扶权限验证方法无法识别出哪个区域为需要帮扶的最紧迫区域。
[0161]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方法,该种方法将拟帮扶区域的被帮扶对象是否接受帮扶以及与被帮扶对象当前执行的施工任务具有顺位施工关系的各个施工任务的当前施工进度等作为评价帮扶紧迫程度的考虑因素,基于帮扶紧迫度引导第二施工人员前往迫切需要帮扶的区域进行跨区帮扶施工,帮扶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提升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
[0162] 以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两种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0163] 第一种跨区施工权限验证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0164] A1,佩戴在第二施工人员身上的智能终端对第二施工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当检测到第二施工人员进入到第一施工区域时,将生成第一施工区域的定位信息发送给平台,平台以接收到该定位信息为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指令,基于该第一施工区域与对应的施工任务列表的绑定关系,从任务列表数据库中查询出关联所进入的第一施工区域的施工任务列表推送给佩戴在第二施工人员身上的智能终端(假设第二施工人员进入的拟帮扶施工的第一施工区域为图4中所示的区域A,当第二施工人员进入到区域A时,平台根据接收到的区域A的定位信息从任务列表数据库中查询出区域A对应的施工任务列表A,施工任务列表A中的每一列记载一条任务信息,比如第一列记载RA任务信息、第二列记载RB任务信息、第三列记载RC任务信息,任务信息包括每个第一施工任务的任务名称、类型、任务执行开始时间、截止时间、第一施工人员信息等,比如第一列记载了RA的任务名称、任务类型、任务执行开始时间、截止时间、执行RA任务的第一施工人员的人员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0165] A2,第二施工人员在智能终端显示的施工任务列表中选定欲帮扶的任务后,智能终端生成选定信息推送给平台,选定信息包括选定的欲帮扶的第一施工任务的任务名称、类型、任务执行开始时间、截止时间、第一施工人员信息、第二施工人员信息、第二施工人员已完成的第二施工任务的类型等;
[0166] A3,从接收到的选定信息提取出第二施工人员信息,然后从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对该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初始赋“1”的规则为:对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的施工人员,平台为其施工质量初始赋值为“1”,比如图4的区域B中的施工人员P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施工任务RA,则为P4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而步骤S2中所述的对施工质量值累加“1”、累减“1”中的“1”并非为赋“1”的初始值,比如,图4的区域B中的P4欲跨区域对区域A中的P1进行施工帮扶,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通过后,P1的施工质量值将被累减“1”,即由初始分配的“0”变更为“‑1”,虽然P1被累减的“1”为平台对P1首次赋“1”,但该赋“1”并未为对P1的赋“1”初始值),
[0167] 若是(代表查询到了为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即平台判定该第二施工人员已经按时完成了分配给他的施工任务),则转入步骤A4;
[0168] 若否,则判定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第一施工区域跨区施工的权限,并终止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流程;
[0169] A4,从选定信息中提取出第二施工任务的第二任务类型和拟帮扶的第一施工任务的第一任务类型,然后判断第一任务类型与第二任务类型是否类型一致(类型一致的定义为:比如,第二施工人员P4在图4中的区域B执行的第二施工任务为变压器安装工作,第一施工人员P1在图4中的区域A执行的第一施工任务为电锅炉安装工作,电锅炉和变压器均为发电设备,假设P4、P1会安装所有的发电设备,那么平台即判定P4、P1执行的施工任务的类型一致,都属于发电设备安装任务),
[0170] 若是,则转入步骤A5;
[0171] 若否,则判定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然后终止跨区施工权限验证流程;
[0172] A5,从选定信息中提取出欲帮扶的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第一施工人员,然后从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为该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
[0173] 若是(表明第二施工人员的拟帮扶对象同样已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平台分配的第一施工任务),则判定第二施工人员不具有在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
[0174] 若否,则判定第二施工人员具有在第一施工区域跨区帮扶施工的权限。
[0175] 第二种跨区施工权限验证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0176] B1,平台从接收到的第二施工人员发送的跨区域帮扶施工的请求中提取出第二施工人员信息后,基于第二施工人员信息与赋“1”初始值的绑定关系,从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对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
[0177] 若是(表明提出帮扶施工请求的第二施工人员已经按时完成了分配的施工任务),则转入步骤B2;
[0178] 若否,则判定第二施工人员当前不具有跨区域帮扶施工的权限,并终止权限验证流程;
[0179] B2,平台从请求中提取出第二施工人员已完成施工的第二施工任务的第二任务类型,然后基于每个第一施工区域与对应施工任务列表的绑定关系,从任务列表数据库中查询出关联每个第一施工区域的施工任务列表;
[0180] B3,对查询出的每个施工任务列表中的每个第一施工任务与提取的第二施工任务进行任务类型匹配,
[0181] 若施工任务列表下的任意一个第一施工任务与第二施工任务的类型匹配成功,则将该施工任务列表对应的第一施工区域作为拟帮扶区域加入到拟帮扶区域集中,然后转入步骤B4;
[0182] 若施工任务列表下的所有第一施工任务与第二施工任务的类型匹配失败,则将该施工任务列表对应的第一施工区域不作为拟帮扶区域予以剔除;
[0183] B4,提取出拟帮扶区域集中的每个拟帮扶区域中与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第一施工任务,然后从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为所提取的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
[0184] 若是(表示第二施工人员的拟帮扶对象已经按时完成了分配的施工帮扶,不再需要帮扶),则将记录有赋“1”初始值的第一施工人员对应所在的拟帮扶区域从拟帮扶区域集中剔除,然后转入步骤B5
[0185] 若否,则保留该拟帮扶区域;
[0186] B5,对经步骤B4剔除后保留的拟帮扶区域集中的每个拟帮扶区域,进一步识别步骤B4中提取的对应的第一施工任务携带的施工顺序标签的内容是否为空,
[0187] 若是(表示拟跨区帮扶的第一施工任务不具有施工先后顺序的限制),则跳转到步骤B62;
[0188] 若否,则转入步骤B6;
[0189] B6,进一步提取出携带有内容为非空的施工顺序标签的第一施工任务的上顺位施工任务(上顺位施工任务的定义为:比如,图4的区域A中的3个任务具有任务执行的先后顺序,必须完成执行PA,才能再执行RB,执行完RB最后才能执行RC,则RA为RB的上顺位施工任务,RB为RC的上顺位施工任务),并从初始赋值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为该上顺位施工任务对应的上顺位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初始赋“1”的记录,
[0190] 若是,则转入步骤B72;
[0191] 若否,则转入步骤B71;
[0192] B71,根据上顺位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和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计算拟帮扶区域的第一被帮扶紧迫值,然后转入步骤B8;
[0193] 计算第一被帮扶紧迫值的方法具体为:
[0194] 计算上顺位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并查表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紧迫参数值vup1,并同时计算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vup1对应的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并查表转换为对应的第二紧迫参数值vup2,然后计算vup1、vup2的差值绝对值作为对应的拟帮扶区域的第一帮扶紧迫值。
[0195] 举例而言,如图5所示,第二施工人员P8完成平台分配的在区域B执行RB施工任务后希望介入区域A帮助第一施工人员P2共同完成P2当前执行的RB施工任务,经过B1‑B6步骤的判断,此时P2的RB具有上顺位施工任务(即图5中的RA),且该RA任务当前尚未施工完成,平台首先获取当前时间和RA规定的完成时间,比如当前时间为9:47,RA规定完成截止时间为10:00,开始执行时间为8:00,则RA的剩余完成时长为13分钟,假设上顺位施工任务的剩余完成时长和第二施工人员与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的转换规则如下表1所示:
[0196]0‑15min 4 0‑50m 4
15‑30min 3 50‑100m 3
30‑45min 2 100‑150m 2
45‑60min 1 150‑200m 1
[0197] 表1
[0198] 则,根据表1,RA的剩余完成时长为13分钟对应的第一紧迫参数值vup1=4。假设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图4中的区域A的中心位点的距离为45m,则,根据表1,该45m对应的第二紧迫参数值vup2=4,则区域A对应的第一帮扶紧迫值为4与4的差值绝对值为0。又假设,其他某个区域X中具有RA、RB、RC、RD4个施工任务,先后施工顺序为RA‑RB‑RC‑RD,假设,区域X中的RA的剩余完成时长为28分钟,则28分钟对应的第一紧迫参数值vup1=3,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区域X的中心位点的距离为120m,则根据表1,120m对应的第二紧迫参数值vup2=2,则此时区域X对应的第一帮扶紧迫值为3与2的差值绝对值为1,根据B8规则,第一帮扶紧迫值为0时比为1时需要帮扶的程度更为紧迫,因为RA若具有更长的剩余允许施工时长代表P1能够按时完成施工任务RA的概率越大,对P2按时完成施工任务RB的影响越小(即帮扶必要性较低),而若RA具有的剩余允许施工时长越短代表P1能够按时完成施工任务RA的概率越小,P1若不能够按时完成施工任务RA则由于图5中的RB需要等待RA施工完成后才能开始施工会直接影响后续RB的施工进度(帮扶必要性越高),因此,在第二施工人员拟介入帮扶的时点,上顺位施工任务PA剩余允许施工的时长越短,第二施工人员对区域A中执行RB任务的施工人员P2的帮扶越紧迫,但这个紧迫度还与第二施工人员P8与P2的距离有关,P8与P2距离越远,P8到达区域A中P2执行任务的所在地的耗时越长,耗时越长留给P8帮扶的时间越短,帮扶效果越差(帮扶必要性越低),而若P8与P2距离越近,到达区域A中P2执行任务的所在地的耗时越短,留给P8帮扶的时间越长,帮扶效果就越好(帮扶必要性越高),具备合理性。
[0199] B72,根据每个拟帮扶区域下与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第一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和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计算拟帮扶区域的第二帮扶紧迫值,然后转入步骤B8,计算第二被帮扶紧迫值的方法具体为:
[0200] 计算每个拟帮扶区域下与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第一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间并查表转换为对应的第三紧迫参数值vup3,并同时计算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vup3对应的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然后查表转换为对应的第四紧迫参数值vup4,然后计算vup3、vup4的差值绝对值作为对应的拟帮扶区域的所述第二帮扶紧迫值。
[0201] 举例而言,假设对拟帮扶区域下与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第一施工任务规定的剩余完成时长及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拟帮扶区域的中心位点距离的转换规则如下表2所示:
[0202] 0‑15min 4 0‑50m 415‑30min 3 50‑100m 3
30‑45min 2 100‑150m 2
45‑60min 1 150‑200m 1
[0203] 表2
[0204] 进一步假设,第二施工人员P8完成平台分配的在图4中的区域B执行RB施工任务后希望介入区域A帮助第一施工人员P2共同完成P2当前执行的RB施工任务,经过B1‑B6步骤的判断,此时P2的RB不具有上顺位施工任务,且该RB任务当前尚未施工完成,平台首先获取当前时间和P2执行的RB规定的完成时间,比如当前时间为9:47,P2执行的RB规定完成截止时间为10:00,开始执行时间为8:00,则RB的剩余完成时长为13分钟,则根据表2,RB的剩余完成时长为13分钟对应的第三紧迫参数值vup3=4。假设第二施工人员P8当前所在位置与图4中的区域A的中心位点的距离为45m,则根据表2,该45m对应的第四紧迫参数值vup4=4,则区域A对应的第二帮扶紧迫值为4与4的差值绝对值为0。又假设,P2执行的RB的剩余完成时长为28分钟,则28分钟对应的第三紧迫参数值vup3=3,第二施工人员当前所在位置与区域A的中心位点的距离为120m,则根据表2,120m对应的第四紧迫参数值vup4=2,则此时区域A对应的第二帮扶紧迫值为3与2的差值绝对值为1,根据B8规则,第二帮扶紧迫值为0时比为1时需要帮扶的程度更为紧迫,因为区域A中的R2若具有更短的剩余允许施工时间代表其无法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的概率越大,P8距离P2越远,到达区域A需要的耗时越长,因此,若此时P2允许的剩余允许施工时长小于第二施工人员P8前往区域A的在途耗时,P8前往区域A进行跨区帮扶不具有意义,若允许施工剩余时长大于在途耗时时,两个时长距离越大,预留的帮扶时长越长,帮扶更有意义,因此通过计算第三紧迫参数值与第四紧迫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可以表征出跨区帮扶的合理程度。
[0205]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表1、表2中设置的转换值“1、2、3、4”仅为一个示例,例如假设根据表2,区域A中的施工人员P2当前执行的施工任务RB的剩余完成时长为13分钟对应的第三紧迫参数值vup3=4,第二施工人员P8当前所在位置与图4中的区域A的中心位点的距离为180m,则根据表2,该180m对应的第四紧迫参数值vup4=4,则区域A对应的第二帮扶紧迫值为
4与4的差值绝对值为0。又假设,其他某个区域X中的RB的剩余完成时长为33分钟,则根据表
2,33分钟对应的第三紧迫参数值vup3=2,第二施工人员P8的当前所在位置与区域X的中心位点的距离为120m,则根据表2,120m对应的第四紧迫参数值vup4=2,则此时区域X对应的第二帮扶紧迫值为2与2的差值绝对值同样为0,此时根据B8规则,对于两个第二帮扶紧迫值均为0的区域A和区域X,平台无法判断出帮扶哪个更为紧迫,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表1、表2中的转换值、剩余允许时长区间、距离区间的方式解决,比如将转换值“1、2、3、4”设置为“1.2、2.5、3.2、4.3”,将剩余允许时长区间设置为更为紧密的0‑5min、5‑10min等,以避免出现所计算的帮扶紧迫值相同的情况。
[0206] B8,对关联每个拟帮扶区域的第一帮扶紧迫值或第二帮扶紧迫值由小到大排序,并将排序最前的第一帮扶紧迫值或第二帮扶紧迫值对应的拟帮扶区域作为第二施工人员有权限跨区帮扶施工的第一施工区域。
[0207] 工程方对于施工人员及其所在施工团队根据施工质量高低具有相应的奖惩机制,因此需要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及其所在的施工团队拒绝帮扶施工的权利,但如上述内容中提到,不合理的拒绝帮扶会拖累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因此需要对拒绝帮扶施工的权利作出约束。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方案:
[0208] 当步骤B8中以第一帮扶紧迫值对应的拟帮扶区域作为第二施工人员有权限跨区帮扶施工的第一施工区域时,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步骤还包括:
[0209] B9,第二施工人员通过佩戴的智能终端向平台发送请求到步骤B8中排序最前的第一帮扶紧迫值对应的拟帮扶区域执行跨区帮扶任务的指令;
[0210] B10,平台接收到该指令后计算上顺位施工任务的完成度Dc(计算Dc的现有方法有许多,且Dc的计算过程也并非本发明请求权利保护的范围,因此关于Dc的具体计算方法在此不做说明)以及已施工时长与规定施工时长的比值Tc,并计算Tc与Dc的比值,记为
[0211] 例如,对图5中所示的RB任务的上顺位施工任务RA计算的完成度Dc=80%,RA的已施工时长为30分钟,规定施工时长为1小时,则Tc=50%,
[0212] B11,判断 是否大于1,
[0213] 若是(判定RA无法在规定时长内完成施工),则生成强制跨区帮扶信息推送给发起跨区域帮扶施工请求的第二施工人员并对该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并同时对上顺位施工任务的上顺位施工人员以及拟跨区帮扶的与第二施工任务具有相同任务类型的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分别累减“1”;
[0214] 若否,则生成是否接受帮扶的确认信息分别推送给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拟跨区帮扶第一施工任务对应的第一施工人员,然后转入步骤B12;
[0215] B12,若接收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第一施工人员接受帮扶的第一反馈信息,则对该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分别累减“1”,并对拟跨区帮扶施工的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
[0216] 若接收到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第一施工人员拒绝帮扶的第二反馈信息后,则对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的初始赋“1”记录进行监听(监听方法为查询初始赋值库中是否相对应的赋“1”记录),
[0217] 若监听到赋“1”初始值,则不对监听到的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进行累减;
[0218] 若未监听到赋“1”初始值,则对未监听到的上顺位施工人员和/或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减“1”,并对拟跨区帮扶的第二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累加“1”。
[0219] 当日施工时间截止时,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进度管控方法转入步骤:
[0220] S3,平台统计对每个施工人员及其所在区域施工团队的累加的施工质量值(区域施工团队的施工质量值为团队下所有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的求和结果),并将各累加结果标记在GIS地图上的指定位置处以可视化方式显示给平台用户。比如将每个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值标记在GIS地图上对应施工人员的施工位置处,将每个区域施工团队的总体施工质量值标记在图4中所示的区域的中心位点位置处。工程方则根据施工质量值由高到低对各施工人员及各施工团队进行排序,确定排序末尾的若干个施工人员和/或团队为拟惩罚的个人或团队进行相应的惩罚。
[0221] 综上,本发明将第一塔杆的第一缆线挂载点和第二塔杆的第二缆线挂载点的离地高度差d、两个挂载点间的水平距离D形成数据对(d‑D)转换为对应的转换值vc后作为所构建的Plow点离地高度计算函数的自变量,函数输出的y值作为预测得到的高空缆线悬空点的最小离地高度Hlow,通过将该Hlow与最小离地允许高度 作大小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即可在施工前判断出根据d、D架设的高空缆线是否符合施工要求,避免了事后因施工不合格通过抽紧缆线等方式的被动救济。
[0222] 另外,通过设置跨区帮扶施工权限验证流程,不仅对帮扶方跨区帮扶施工的行为作出了约束,以保证其作出跨区帮扶施工决定前已经按时完成了平台所分配的施工任务,以避免影响其所在的施工团队的整体施工质量,同时对受帮扶方拒绝帮扶的权利作出了约束,以避免受帮扶方滥用拒绝帮扶权利进而拖累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推进进度。
[0223]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