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及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045776.6

文献号 : CN1152881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余茂乐李少祥

申请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及方法,包括基坑底板、立支撑、斜支撑、固定底座和滑动导轨,滑动导轨水平铺设,固定底座底面中心设有轨道槽,与滑动导轨相配置,立支撑竖直固定于固定底座上,基坑底板平铺于立支撑顶部,通过斜支撑连接,斜支撑两端分别与立支撑及基坑底板连接,本发明控制基坑变形,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基坑风险。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底板、立支撑、斜支撑、固定底座和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水平铺设,所述固定底座底面中心设有轨道槽,与滑动导轨相配置,所述立支撑竖直固定于固定底座上,所述基坑底板平铺于立支撑顶部,通过所述斜支撑连接,斜支撑两端分别与立支撑及基坑底板连接;斜支撑包括滑动块、固定块和连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块及固定块相铰接,滑动块与立支撑通过第一螺栓螺接,固定块的两侧通过第二螺栓与基坑底板螺接;立支撑的两侧面设有竖直滑槽,所述滑槽内均匀间隔设有多个螺孔,滑动块沿滑槽上下滑动,并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螺孔螺接定位;立支撑的底部两侧对称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顶紧螺栓,固定底座上对应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顶紧螺栓端部与滑动导轨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支撑和斜支撑至少为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支撑的两侧面均设有斜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由锰钢制成。

5.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的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S1)换撑前,两组立支撑对基坑底板进行临时支撑,每个立支撑两侧均设有斜支撑与基坑底板连接;

S2)换撑完成后,依次拆除两组立支撑,通过松开一侧待拆立支撑的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顶紧螺栓,然后沿着滑动导轨进行滑出,在滑出之前调节另一侧立支撑的位置至基坑底板的中部位置,然后向上滑动滑动块,增大斜支撑的支撑范围,然后固定好该立支撑的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顶紧螺栓使得该立支撑和其侧面的斜支撑被牢固固定,将一侧立支撑滑出,然后松开另一侧立支撑的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顶紧螺栓,然后沿着滑动导轨进行滑出,完成立支撑的拆除。

说明书 :

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深基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土地资源需求日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使用面积,建筑物向地下纵深发展,从而进入深基坑作业施工。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快深基坑的施工进度,降低基坑风险。
[0003] 基坑工程中的换撑,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逐步取代发挥临时支撑作用的内支撑结构体系,从而保证临时性内支撑拆除后,工程施工能继续安全顺利地进行,其实质是应力的安全有序的调整、转移和再分配。基坑的支护支撑结构体系,通常采用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支护桩+混凝土水平支撑的组成的支护支撑结构体系。上述支护支撑结构体系中的换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槽完毕后,为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基底土体回弹过大以及减少基坑回弹变形,其防止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以及减少暴露时间。为此,在基坑基底挖至设计基坑基底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基础底板,基础底板浇筑完成后进行换撑施工。在这一施工工艺流程中,换撑的施工顺序及其进度决定着上部水平支撑拆除及柱墙梁板施工的开始时间,通常换撑板带为均匀配筋,厚度同筏板厚度,导致围护桩的悬臂高度较大,而基坑支护围护结构中围护桩刚度和抗剪承载力远大于设置在围护桩之间的止水围护结构,这样易导致换撑板带因对止水围护结构传递荷载过大造成止水围护结构破坏,使得基坑安全受到威胁;同时淤泥地质中饱和含水量较大,直接施工垫层难以成型。由此可见,换撑的施工顺序、进度、结构形式对缩短基础施工进度和降低基坑风险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考虑淤泥地质条件下的垫层施工,对工程进度加快也起到重要作用。在基坑施工工况中,换撑阶段是极其危险且重要的阶段,研究一种有效的基坑支护体系换撑施工方法,控制基坑变形,保证基坑安全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及方法。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底板、立支撑、斜支撑、固定底座和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水平铺设,所述固定底座底面中心设有轨道槽,与滑动导轨相配置,所述立支撑竖直固定于固定底座上,所述基坑底板平铺于立支撑顶部,通过所述斜支撑连接,斜支撑两端分别与立支撑及基坑底板连接。
[0006] 按上述方案,所述斜支撑包括滑动块、固定块和连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块及固定块相铰接,滑动块与所述立支撑通过第一螺栓螺接,固定块的两侧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基坑底板螺接。
[0007] 按上述方案,所述立支撑的两侧面设有竖直滑槽,所述滑槽内均匀间隔设有多个螺孔,所述滑动块沿滑槽上下滑动,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螺孔螺接定位。
[0008] 按上述方案,所述立支撑的底部两侧对称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顶紧螺栓,所述固定底座上对应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顶紧螺栓端部与所述滑动导轨相抵接。
[0009] 按上述方案,所述立支撑和斜支撑至少为两组。
[0010] 按上述方案,所述立支撑的两侧面均设有斜支撑。
[0011] 按上述方案,所述斜支撑由锰钢制成。
[0012] 一种基坑底板的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0013] S1)换撑前,两组立支撑对基坑底板进行临时支撑,每个立支撑两侧均设有斜支撑与基坑底板连接;
[0014] S2)换撑完成后,依次拆除两组立支撑,通过松开一侧待拆立支撑的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顶紧螺栓,然后沿着滑动导轨进行滑出,在滑出之前调节另一侧立支撑的位置至基坑底板的中部位置,然后向上滑动滑动块,增大斜支撑的支撑范围,然后固定好该立支撑的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顶紧螺栓使得该立支撑和其侧面的斜支撑被牢固固定,将一侧立支撑滑出,然后松开另一侧立支撑的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顶紧螺栓,然后沿着滑动导轨进行滑出,完成立支撑的拆除。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及方法,换撑过程中,通过换撑装置形成临时支撑,搭设工期短,缩短换撑工期,支撑稳定性较好,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控,有利于基坑整体安全,而且换撑装置能够重复利用,节约成本,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斜支撑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立支撑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1]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3]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5]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6]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7]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8] 如图1所示,一种基坑底板换撑装置,包括基坑底板1、立支撑2、斜支撑3、固定底座4和滑动导轨5,滑动导轨水平铺设,固定底座底面中心设有轨道槽,与滑动导轨相配置,立支撑竖直固定于固定底座上,基坑底板平铺于立支撑顶部,通过斜支撑连接,斜支撑两端分别与立支撑及基坑底板连接。
[0029] 如图2所示,斜支撑包括滑动块6、固定块7和连杆8,连杆两端分别与滑动块及固定块相铰接,滑动块与立支撑通过第一螺栓9螺接,固定块的两侧通过第二螺栓10与基坑底板螺接。
[0030] 如图3所示,立支撑的两侧面设有竖直滑槽11,滑槽内均匀间隔设有多个螺孔12,滑动块沿滑槽上下滑动,并通过第一螺栓与螺孔螺接定位。
[0031] 立支撑的底部两侧对称设有凸耳13,凸耳上设有顶紧螺栓14,固定底座上对应位置设有通孔,顶紧螺栓端部与滑动导轨相抵接,当立支撑移动到位后,通过拧紧顶紧螺栓定位。
[0032] 立支撑和斜支撑至少为两组,保证基坑底板的支撑安全性。
[0033] 立支撑的两侧面均设有斜支撑,保证基坑底板的支撑稳定性。
[0034] 斜支撑由锰钢制成,其足够的强度便于进行支撑较大的区域。
[0035] 采用上述换撑装置的换撑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0036] S1)换撑前,两组立支撑对基坑底板进行临时支撑,每个立支撑两侧均设有斜支撑与基坑底板连接;
[0037] S2)换撑完成后,依次拆除两组立支撑,通过松开一侧待拆立支撑的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顶紧螺栓,然后沿着滑动导轨进行滑出,在滑出之前调节另一侧立支撑的位置至基坑底板的中部位置,然后向上滑动滑动块,增大斜支撑的支撑范围,然后固定好该立支撑的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顶紧螺栓使得该立支撑和其侧面的斜支撑被牢固固定,将一侧立支撑滑出,然后松开另一侧立支撑的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顶紧螺栓,然后沿着滑动导轨进行滑出,完成立支撑的拆除。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