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966772.5

文献号 : CN1153002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璐璐袁薇周洁玉

申请人 :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包括左右两个截面呈直角型的下气囊垫,所述下气囊垫呈前后设置的长条形,两个下气囊垫的斜面位于内侧以支撑新生儿面部和胸部,且下气囊垫的斜面上贴合有改变支撑角度用的支撑板,且支撑板上设置有实现对新生儿韧性支撑的扁平状的上气囊垫。下气囊垫内侧比较低,外侧高,斜面设置支撑板,没有气体时,支撑板水平,随着充气,下气囊垫慢慢鼓气,内侧很低,只有外侧慢慢鼓气,类似扇子打开一样,将角度慢慢增大。两个下气囊垫的前端连接有进行充气以改变支撑板倾角的充气机构,进行充放气,改变角度,且下气囊垫的前端还设置有测量支撑板角度的测量机构。测量支持角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包括左右两个截面呈直角型的下气囊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囊垫(1)呈前后设置的长条形,两个下气囊垫(1)的斜面位于内侧以支撑新生儿面部和胸部,且下气囊垫(1)的斜面上贴合有改变支撑角度用的支撑板(2),且支撑板(2)上设置有实现对新生儿韧性支撑的扁平状的上气囊垫(21);

两个下气囊垫(1)的前端连接有进行充气以改变支撑板(2)倾角的充气机构,且下气囊垫(1)的前端还设置有测量支撑板(2)角度的测量机构;

所述充气机构包括连接在下气囊垫(1)前端的分叉管(11),两个分叉管(11)的末端通过总管(12)连接,总管(12)的末端连接有能够进行鼓气的打气筒(13),且分叉管(11)上设置有分支开关(14),总管(12)上连接有出气管(15),出气管(15)上设置有出气开关(16);

所述上气囊垫(21)与下气囊垫(1)之间通过调节上气囊垫(21)压力的韧性调节导管(24)连接,且韧性调节导管(24)上设置有韧性调节开关(25);

将对侧下气囊垫(1)打开,实现左右侧卧位的变换,可以同时打开两个分支开关(14),同时打开韧性调节开关(25),将下气囊垫(1)和上气囊垫(21)一起翻转一百八十度,然后下压支撑板(2),将气体经下气囊垫(1)排向对侧,从而避免打气筒(13)打气,速度更快,然后关闭韧性调节开关(25),再将下气囊垫(1)和上气囊垫(21)翻转回来,继续下压支撑板(2),将气体充向对侧,然后关闭两个分支开关(14),实现气体的有效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包括设置在下气囊垫(1)前端的以支撑板(2)左边为轴线的圆弧形的测量条(22),测量条(22)的前端设置有与角度对应的刻度线,且测量条(22)上套接有固定在下气囊垫(1)上的导向用的导向环(23),测量条(22)的下端固定以方便上侧施力抽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囊垫(1)的斜面靠近后侧部位安装有支撑新生儿臀部或者腰部防侧翻的防侧翻气囊垫(3),且防侧翻气囊垫(3)的后端与该侧下气囊垫(1)的后端之间通过防侧翻导管(31)连接,防侧翻导管(31)上设置有防侧翻开关(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翻气囊垫(3)充气后呈向新生儿展开的扇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其特征在于:两个下气囊垫(1)的下端之间通过左右设置的绒布层(4)连接以防止向外相对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囊垫(1)的下端设置有雌魔术贴(41),且绒布层(4)的两端设置有雄魔术贴(42)以实现两个下气囊垫(1)的左右位置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其特征在于:两个下气囊垫(1)后侧设置有左右设置的条形的腹部气囊垫(5),且腹部气囊垫(5)呈贴合腹部的三角形,腹部气囊垫(5)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腹部支撑导管(51)与对应一侧的下气囊垫(1)连接,且腹部支撑导管(51)上设置有腹部支撑开关(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开关(14)、出气开关(16)、韧性调节开关(25)、防侧翻开关(32)以及腹部支撑开关(52)均为捏压式开关。

说明书 :

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生儿体位角度调整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

背景技术

[0002] 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目前给予不同的体位支持,如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的四分之一转身,俯卧位四分之四转等体位可有益于新生儿长期的神经系统发育,减轻新生儿疼痛,减少早产儿脑室周围或脑室内的出血,减少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同时,不同的体位还可以减轻新生儿的腹胀,减少早产儿的呼吸暂停,还可作为新生儿胃扭转的保守治疗措施,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摆放合适的体位是非常重要的,当需要摆放仰卧四分之一转身时,我们常采用浴巾固定,将新生儿面部垫起一定角度,一般是30°左右,浴巾形状不固定,角度不是特别还固定,使用起来也不那么方便,因此,急需一种体位垫,方便调整新生儿的支撑角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包括左右两个截面呈直角型的下气囊垫,所述下气囊垫呈前后设置的长条形,两个下气囊垫的斜面位于内侧以支撑新生儿面部和胸部,且下气囊垫的斜面上贴合有改变支撑角度用的支撑板,且支撑板上设置有实现对新生儿韧性支撑的扁平状的上气囊垫。下气囊垫内侧比较低,外侧高,斜面设置支撑板,没有气体时,支撑板水平,随着充气,下气囊垫慢慢鼓气,内侧很低,只有外侧慢慢鼓气,类似扇子打开一样,将角度慢慢增大,支撑板的内端贴近下气囊垫的内端,相当于绕着内侧边旋转,而支撑板就是起到翻转的作用,如果只是单纯的下气囊垫,受压会变形,达不到翻转改变角度的作用,支撑板有了以后,保证上侧韧性,需要上气囊垫的支撑,比较柔软。
[0005] 两个下气囊垫的前端连接有进行充气以改变支撑板倾角的充气机构,进行充放气,改变角度,且下气囊垫的前端还设置有测量支撑板角度的测量机构。测量支持角度。
[0006] 所述上气囊垫与下气囊垫之间通过调节上气囊垫压力的韧性调节导管连接,且韧性调节导管上设置有韧性调节开关。打开韧性调节开关,可以通过下气囊垫对上气囊垫进行充气,改变柔韧度,充好以后,关闭韧性调节开关,然后再通过打气筒,给下气囊垫补气。当需要将上气囊垫的气体转移到对侧下气囊垫时,可以打开韧性调节开关,整体翻过来,下压支撑板,将气体充到该侧的下气囊垫内,然后关闭韧性调节开关,再将下气囊垫内的气体转移到对侧的下气囊垫内,实现左右俯卧位的更改,避免气体浪费,相对于打气筒大气,这种更快。
[0007] 所述下气囊垫的斜面靠近后侧部位安装有支撑新生儿臀部或者腰部防侧翻的防侧翻气囊垫,且防侧翻气囊垫的后端与该侧下气囊垫的后端之间通过防侧翻导管连接,防侧翻导管上设置有防侧翻开关。打开防侧翻开关和分支开关后,通过打气筒,结合下压支撑板,对防侧翻气囊垫充气,调整支撑力度和支撑位置,就像上气囊垫一样,也可以把防侧翻气囊垫的气充到对侧的下气囊垫内。
[0008] 两个下气囊垫后侧设置有左右设置的条形的腹部气囊垫,且腹部气囊垫的截面呈贴合腹部的三角形,腹部气囊垫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腹支撑部导管与对应一侧的下气囊垫连接,且腹部支撑导管上设置有腹部支撑开关。可以通过腹部支撑开关进行充气和调整压力。
[0009] 所述分支开关、出气开关、韧性调节开关、防侧翻开关以及腹部支撑开关均为捏压式开关。捏压式比较常见,比如引流袋上用的。
[0010] 将对侧下气囊垫打开,实现左右侧卧位的变换,可以同时打开两个分支开关,同时打开韧性调节开关,将下气囊垫和上气囊垫一起翻转一百八十度,然后下压支撑板,将气体经下气囊垫排向对侧,从而避免打气筒打气,速度更快,然后关闭韧性调节开关,再将下气囊垫和上气囊垫翻转回来,继续下压支撑板,将气体充向对侧,然后关闭两个分支开关,实现气体的有效利用。
[0011] 优选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连接在下气囊垫前端的分叉管,两个分叉管的末端通过总管连接,总管的末端连接有能够进行鼓气的打气筒,且分叉管上设置有分支开关,总管上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上设置有出气开关。俯卧位包括左侧俯卧位和右侧俯卧位,因此,通过两侧的下气囊垫实现,需要哪一侧时,打开该侧的分支开关,进行充气,充好以后关闭,放气时,打开该侧分支开关和出气开关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支撑板还有个作用,那就是加速排气,排气时,下压支撑板,支撑板给下气囊垫一个比较大的压力面,排气快,同时,还有个作用,可以将两个分支开关都打开,充气一侧的支撑板下压,就会将气体充到对侧,避免浪费。
[0012] 优选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设置在下气囊垫前端的以支撑板左边为轴线的圆弧形的测量条,测量条的前端设置有与角度对应的刻度线,且测量条上套接有固定在下气囊垫上的导向用的导向环,测量条的下端固定以方便上侧施力抽拉。导向环对测量条导向,测量条可以采用乳胶材质,柔软。
[0013] 优选的,所述防侧翻气囊垫充气后呈向新生儿展开的扇形。能够随着充气向内展开,增大支撑距离,改变支撑位置和力度。
[0014] 优选的,两个下气囊垫的下端之间通过左右设置的绒布层连接以防止向外相对滑动。绒布层呈左右设置的长条形,并具有前后宽度,保证对下气囊垫的前后支撑,这里主要是针对防侧翻气囊垫受力后带着下气囊垫向后滑动,保证支撑效果。
[0015] 优选的,所述下气囊垫的下端设置有雌魔术贴,且绒布层的两端设置有雄魔术贴以实现两个下气囊垫的左右位置调整。便于两者距离调整,改变对新生儿的支撑效果。这里雌魔术贴面积大些,贴合在下气囊垫的下端,便于下侧的块状雄魔术贴移动调整位置。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使用时,需要左侧俯卧位或者右侧俯卧位时,打开相应一侧的分支开关,同时打开韧性调节开关,然后通过打气筒,进行鼓气,打到一段时间后,关闭分支开关,然后按压支撑板,从而通过韧性调节导管向上气囊垫内鼓气,调整到适合的柔韧度后,关闭韧性调节开关,接着打开分支开关,继续通气,通过测量条测量支撑板的角度,达到需要的角度后,关闭分支开关,这里的下气囊垫像扇子一样翻转打开,带动支撑板翻转,实现角度调整,上侧的上气囊垫保证柔韧性,然后将新生儿放在两个下气囊垫之间,面部贴合在倾斜的上气囊垫上,实现侧卧,相对于浴巾支撑,这里角度好控制,方便调整,同时,支撑板保证角度,上气囊垫保证柔韧性,下气囊垫实现角度调整,三者结合;
[0018] 2、打开对侧的分支开关和防侧翻开关,可以给对侧的防侧翻气囊垫充气,对新生儿臀部或者腰部进行支撑,避免侧翻,接着打开韧性调节开关,可以实现更大宽度支撑范围的调整;
[0019] 3、绒布层避免两侧的下气囊垫向外滑动,而雌魔术贴和雄魔术贴则可以实现左右距离调整,实现防侧翻气囊垫更好的支撑;
[0020] 4、腹部气囊垫能够对新生儿进行腹部支撑,实现更好的侧卧,同时,也能避免新生儿侧翻;
[0021] 5、当需要排气时,打开出气开关,即可实现排气,而如果想将对侧下气囊垫打开,实现左右侧卧位的变换,可以同时打开两个分支开关,同时打开韧性调节开关,将下气囊垫和上气囊垫一起翻转一百八十度,然后下压支撑板,将气体经下气囊垫排向对侧,从而避免打气筒大气,速度更快,然后关闭韧性调节开关,再将下气囊垫和上气囊垫翻转回来,继续下压支撑板,将气体充向对侧,然后关闭两个分支开关,实现气体的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轴侧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轴侧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0028] 图中:1、下气囊垫;11、分叉管;12、总管;13、打气筒;14、分支开关;15、出气管;16、出气开关;2、支撑板;21、上气囊垫;22、测量条;23、导向环;24、韧性调节导管;25、韧性调节开关;3、防侧翻气囊垫;31、防侧翻导管;32、防侧翻开关;4、绒布层;41、雌魔术贴;42、雄魔术贴;5、腹部气囊垫;51、腹部支撑导管;52、腹部支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请参阅图1至6,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调整新生儿体位角度的气垫,包括左右两个截面呈直角型的下气囊垫1,下气囊垫1呈前后设置的长条形,两个下气囊垫1的斜面位于内侧以支撑新生儿面部和胸部,且下气囊垫1的斜面上贴合有改变支撑角度用的支撑板2,且支撑板2上设置有实现对新生儿韧性支撑的扁平状的上气囊垫21。下气囊垫1内侧比较低,外侧高,斜面设置支撑板2,没有气体时,支撑板2水平,随着充气,下气囊垫1慢慢鼓气,内侧很低,只有外侧慢慢鼓气,类似扇子打开一样,将角度慢慢增大,支撑板2的内端贴近下气囊垫1的内端,相当于绕着内侧边旋转,而支撑板2就是起到翻转的作用,如果只是单纯的下气囊垫1,受压会变形,达不到翻转改变角度的作用,支撑板2有了以后,保证上侧韧性,需要上气囊垫21的支撑,比较柔软。
[0031] 两个下气囊垫1的前端连接有进行充气以改变支撑板2倾角的充气机构,进行充放气,改变角度,且下气囊垫1的前端还设置有测量支撑板2角度的测量机构。测量支持角度。
[0032] 充气机构包括连接在下气囊垫1前端的分叉管11,两个分叉管11的末端通过总管12连接,总管12的末端连接有能够进行鼓气的打气筒13,且分叉管11上设置有分支开关14,总管12上连接有出气管15,出气管15上设置有出气开关16。俯卧位包括左侧俯卧位和右侧俯卧位,因此,通过两侧的下气囊垫1实现,需要哪一侧时,打开该侧的分支开关14,进行充气,充好以后关闭,放气时,打开该侧分支开关14和出气开关16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支撑板2还有个作用,那就是加速排气,排气时,下压支撑板2,支撑板2给下气囊垫1一个比较大的压力面,排气快,同时,还有个作用,可以将两个分支开关14都打开,充气一侧的支撑板
2下压,就会将气体充到对侧,避免浪费。上气囊垫21与下气囊垫1之间通过调节上气囊垫21压力的韧性调节导管24连接,且韧性调节导管24上设置有韧性调节开关25。打开韧性调节开关25,可以通过下气囊垫1对上气囊垫21进行充气,改变柔韧度,充好以后,关闭韧性调节开关25,然后再通过打气筒13,给下气囊垫1补气。当需要将上气囊垫21的气体转移到对侧下气囊垫1时,可以打开韧性调节开关25,整体翻过来,下压支撑板2,将气体充到该侧的下气囊垫1内,然后关闭韧性调节开关25,再将下气囊垫1内的气体转移到对侧的下气囊垫1内,实现左右俯卧位的更改,避免气体浪费,相对于打气筒13大气,这种更快。
[0033] 测量机构包括设置在下气囊垫1前端的以支撑板2左边为轴线的圆弧形的测量条22,测量条22的前端设置有与角度对应的刻度线,且测量条22上套接有固定在下气囊垫1上的导向用的导向环23,测量条22的下端固定以方便上侧施力抽拉。导向环23对测量条22导向,测量条22可以采用乳胶材质,柔软。
[0034] 下气囊垫1的斜面靠近后侧部位安装有支撑新生儿臀部或者腰部防侧翻的防侧翻气囊垫3,且防侧翻气囊垫3的后端与该侧下气囊垫1的后端之间通过防侧翻导管31连接,防侧翻导管3上设置有防侧翻开关32。打开防侧翻开关32和分支开关14后,通过打气筒13,结合下压支撑板2,对防侧翻气囊垫3充气,调整支撑力度和支撑位置。防侧翻气囊垫3充气后呈向新生儿展开的扇形。能够随着充气向内展开,增大支撑距离,改变支撑位置和力度。
[0035] 两个下气囊垫1的下端之间通过左右设置的绒布层4连接以防止向外相对滑动。绒布层呈左右设置的长条形,并具有前后宽度,保证对下气囊垫1的前后支撑,这里主要是针对防侧翻气囊垫3受力后带着下气囊垫1向后滑动,保证支撑效果。下气囊垫1的下端设置有雌魔术贴41,且绒布层4的两端设置有雄魔术贴42以实现两个下气囊垫1的左右位置调整。便于两者距离调整,改变对新生儿的支撑效果。这里雌魔术贴41面积大些,贴合在下气囊垫
1的下端,便于下侧的块状雄魔术贴42移动调整位置。
[0036] 两个下气囊垫1后侧设置有左右设置的条形的腹部气囊垫5,且腹部气囊垫5的截面呈贴合腹部的三角形,腹部气囊垫5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腹支撑部导管51与对应一侧的下气囊垫1连接,且腹部支撑导管51上设置有腹部支撑开关52。可以通过腹部支撑开关52进行充气和调整压力。分支开关14、出气开关16、韧性调节开关25、防侧翻开关32以及腹部支撑开关52均为捏压式开关。捏压式比较常见,比如引流袋上用的。
[0037] 工作原理:使用时,需要左侧俯卧位或者右侧俯卧位时,打开相应一侧的分支开关14,同时打开韧性调节开关25,然后通过打气筒13,进行鼓气,打到一段时间后,关闭分支开关14,然后按压支撑板2,从而通过韧性调节导管24向上气囊垫21内鼓气,调整到适合的柔韧度后,关闭韧性调节开关25,接着打开分支开关14,继续通气,通过测量条22测量支撑板2的角度,达到需要的角度后,关闭分支开关14,这里的下气囊垫1像扇子一样翻转打开,带动支撑板2翻转,实现角度调整,上侧的上气囊垫21保证柔韧性,然后将新生儿放在两个下气囊垫1之间,面部贴合在倾斜的上气囊垫21上,实现侧卧,相对于浴巾支撑,这里角度好控制,方便调整,同时,支撑板2保证角度,上气囊垫21保证柔韧性,下气囊垫1实现角度调整,三者结合。打开对侧的分支开关14和防侧翻开关32,可以给对侧的防侧翻气囊垫3充气,对新生儿臀部或者腰部进行支撑,避免侧翻,接着打开韧性调节开关25,可以实现更大宽度支撑范围的调整。绒布层4避免两侧的下气囊垫1向外滑动,而雌魔术贴41和雄魔术贴42则可以实现左右距离调整,实现防侧翻气囊垫3更好的支撑。腹部气囊垫5能够对新生儿进行腹部支撑,实现更好的侧卧,同时,也能避免新生儿侧翻。当需要排气时,打开出气开关16,即可实现排气,而如果想将对侧下气囊垫1打开,实现左右侧卧位的变换,可以同时打开两个分支开关14,同时打开韧性调节开关25,将下气囊垫1和上气囊垫21一起翻转一百八十度,然后下压支撑板2,将气体经下气囊垫1排向对侧,从而避免打气筒13大气,速度更快,然后关闭韧性调节开关25,再将下气囊垫1和上气囊垫21翻转回来,继续下压支撑板2,将气体充向对侧,然后关闭两个分支开关14,实现气体的有效利用。
[003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