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玻璃及其制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865583.9

文献号 : CN11530288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冰晶李炜军关金亮廖少华

申请人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加热玻璃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加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第二玻璃板、透明导电膜、保护层、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第一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热塑性中间层设置在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透明导电膜设置于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与第一玻璃板的外边缘或第二玻璃板的外边缘之间具有边部除膜区,保护层覆盖于边部除膜区且其内边缘完全覆盖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与透明导电膜电连接,且设置于热塑性中间层和透明导电膜之间。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1)、热塑性中间层(2)、第二玻璃板(3)、透明导电膜(5)、保护层(6)、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

所述第一玻璃板(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所述第二玻璃板(3)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31)和第四表面(32),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31)之间;

所述透明导电膜(5)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2)或所述第三表面(31),所述透明导电膜(5)的外边缘(52)与所述第一玻璃板(1)的外边缘或所述第二玻璃板(3)的外边缘之间具有边部除膜区(51),所述保护层(6)覆盖于所述边部除膜区(51)且其内边缘(61)完全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5)的外边缘(52);

所述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与所述透明导电膜(5)电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和所述透明导电膜(5)之间;

所述第二表面(12)或所述第三表面(31)的边缘处存在宽度为d的压应力带(101)以及位于所述压应力带内侧的张应力带(102),所述边部除膜区(51)的宽度d1满足3 mm<d1<d或(d+20) mm≤d1≤(d+50) mm,其中d = 8 mm   15 mm;

~

所述张应力带(102)中的最大表面张应力小于12 MPa。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边部除膜区(51)的宽度d1满足3 mm<d1≤(d‑1) 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应力带(102)中的最大表面张应力小于或等于7 MPa。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6)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5)的外边缘(52)向内1 mm   5 mm宽度的边部。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6)为绝缘胶带,或是通过绝缘材料印刷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为油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通过绝缘材料印刷形成的保护层(6)的厚度为5 μm   100 μm;

~

所述绝缘胶带的厚度为0.1 mm   3.0 mm。

~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带为带双面热熔胶或压敏胶的聚酰亚胺或热塑性聚氨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板(1)和第二玻璃板(3)中的至少一个经过500℃以上的高温弯曲成型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5)包括金属层、金属合金层或金属氧化物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玻璃还包括遮蔽层(4),所述遮蔽层(4)的材料为陶瓷油墨或紫外油墨;

所述第二表面(12)和/或第四表面(32)的四周边部环绕设置有所述遮蔽层(4);所述透明导电膜(5)的外边缘(52)超出所述遮蔽层(4)的内边缘(41),且所述遮蔽层(4)的内边缘(41)超出所述保护层(6)的内边缘(61)。

12.一种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二表面(12)或第三表面(31)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沉积形成所述透明导电膜(5);

在所述透明导电膜(5)的四周边部进行除膜,形成所述边部除膜区;

将第一玻璃板(1)、第二玻璃板(3)经过500℃以上的高温弯曲成型处理,得到具有弯曲形状的第一玻璃板(1)和第二玻璃板(3);

在所述边部除膜区以及所述透明导电膜(5)的边部上粘接或印刷形成所述保护层(6);

设置与透明导电膜(5)电连接的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

提供热塑性中间层(2),将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31)之间,所述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设置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和所述透明导电膜(5)之间。

说明书 :

一种电加热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功能玻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电加热玻璃,具有透明导电膜,通过两条汇流母线将电源的电流引入透明导电膜,使透明导电膜发热,从而实现除霜、除雾、除冰等效果,保证驾驶安全。
[0003] 目前的电加热玻璃边部除膜5mm,然而5mm除膜距离玻璃边部太近,会出现边部腐蚀问题;腐蚀问题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氧气进入透明导电膜,与透明导电膜中的金属层发生反应而产生。
[0004] 如果将边部除膜区域扩大,可能会出现除膜正好在成型张应力带102区域,如图1所示,由于镀膜/非镀膜交界处玻璃退火温度不一样,会形成新的张应力,从而导致张应力重叠,玻璃容易裂片。
[0005] 因此,现亟需设计一种电加热玻璃,既能避免腐蚀引发的色差或气泡缺陷又能避免玻璃边部裂片。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玻璃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其边部设置保护层,可避免由于透明导电膜的边缘与空气接触而导致其边部腐蚀引发的色差或气泡等缺陷。
[0007]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加热玻璃,所述电加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第二玻璃板、透明导电膜、保护层、第一汇流母线、第二汇流母线;
[0009] 第一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热塑性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
[0010] 所述透明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第三表面,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外边缘或所述第二玻璃板的外边缘之间具有边部除膜区,所述保护层覆盖于所述边部除膜区且其内边缘完全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
[0011] 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与所述透明导电膜电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和所述透明导电膜之间。
[0012]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透明导电膜的四周边部通过激光除膜、机械摩擦除膜、化学腐蚀除膜、盖板模具除膜等工艺形成所述边部除膜区。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第三表面的边缘处存在宽度为d的压应力带,所述边部除膜区的宽度d1满足3mm<d1<d或d<d1≤(d+50)mm,其中d=8mm~15mm。更优选地,所述边部除膜区的宽度d1满足3mm<d1≤(d‑1)mm或(d+1)mm≤d1≤(d+50)mm;逐步优选地,所述边部除膜区的宽度d1满足(d+5)mm≤d1≤(d+50)mm、(d+10)mm≤d1≤(d+50)mm、(d+20)mm≤d1≤(d+50)mm,逐步实现完全避开压应力带和张应力带之间的边界区域,最大程度降低张应力叠加效应,使玻璃边部裂片风险降至最低。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第三表面的边缘处存在位于所述压应力带内侧的张应力带,所述张应力带中的最大表面张应力小于12MPa;优选小于或等于10MPa,更优选小于或等于9MPa,进一步优选小于等于8MPa,最优选小于或等于7MPa。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所述保护层覆盖于所述边部除膜区且其内边缘完全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从而使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与空气完全隔离,避免空气中的水、氧气等进入透明导电膜,防止出现边部腐蚀问题。所述保护层的一部分可以覆盖所述边部除膜区的局部区域,也可以覆盖所述边部除膜区的全部区域;所述保护层的另一部分可以从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继续向内延伸以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局部区域。优选地,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向内1mm~5mm宽度的边部,既能够保证设置所述保护层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又不会影响电加热玻璃的使用和外观。
[0016]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所述保护层为绝缘胶带,或是通过绝缘材料印刷形成。
[0017] 优选地,所述绝缘材料为液体绝缘材料,通过印刷并固化后形成所述保护层,所述绝缘材料可以举例为油墨、油漆等,将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用作汽车玻璃时,所述绝缘材料优选为油墨,例如陶瓷油墨、紫外油墨、水性油墨等。通过绝缘材料印刷形成的保护层的厚度为5μm~100μm,更优选为15μm~36μm。
[0018] 优选地,所述绝缘胶带可以是带双面热熔胶或压敏胶的聚酰亚胺或热塑性聚氨酯。该胶带通过双面的热熔胶或压敏胶与上下结构进行粘接。其中,热塑性聚氨酯的可见光透光率≥90%,雾度≤0.5%,拉伸强度≥45MPa,与玻璃粘接强度≥15KN/m,硬度76A~80A,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抗撕裂性能好,耐环境性能好等特点。
[0019] 更优选地,所述绝缘胶带的厚度为0.1mm~3.0mm;再优选为0.2mm~2.0mm,例如0.2mm、0.4mm、0.6mm、0.8mm、1.0mm、1.2mm或2.0mm;进一步优选为0.63mm、0.76mm或1.52mm。
[0020]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优选地,所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中的至少一个经过500℃以上的高温弯曲成型处理。
[0021] 将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用作汽车玻璃时,可将第一玻璃板作为外玻璃板,第一表面朝向车辆外部、第二表面朝向车辆内部;第二玻璃板作为内玻璃板,第三表面朝向车辆外部、第四表面朝向车辆内部。
[0022]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优选地,所述第一玻璃板的厚度为1.6mm~5.0mm,例如1.6mm、1.8mm、2.1mm、2.6mm、3.2mm、3.5mm、4.0mm、4.5mm、5.0mm等。
[0023]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优选地,所述第二玻璃板的厚度为0.7mm~2.6mm,例如0.7mm、1.1mm、1.6mm、1.8mm、2.1mm、2.6mm等。
[0024]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夹设在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用于将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粘结在一起形成夹层玻璃结构;其材料例如可以选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氨酯(PU)、离子型聚合物膜(SGP)等。当然,热塑性中间层还可以具有其他功能,例如设置至少一个着色区用作阴影带从而降低太阳光对人眼的干扰,或者增添红外线吸收剂从而具有防晒或隔热功能,以及热塑性中间层还可以包含至少两层,其中一层的增塑剂含量更高从而具有隔音功能,或者其中一层是楔形形状从而具有抬头显示(HUD)功能等。
[0025]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膜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沉积到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第三表面上;例如通过磁控溅射沉积。
[0026] 此外,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膜能够承受500℃以上的高温弯曲成型处理,例如烘弯或钢化等弯曲工艺。
[0027]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优选地,所述透明导电膜包括金属层、金属合金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所述金属层的材料可以选用金(Au)、银(Ag)、铜(Cu)、铝(Al)或钼(Mo),所述金属合金层的材料可以选用银合金;所述金属氧化物层可以选用铟锡氧化物、掺杂氟的二氧化锡、掺杂铝的二氧化锡、掺杂镓的二氧化锡、掺杂硼的二氧化锡、锡锌氧化物或掺杂锑的氧化锡等。为了改善所述透明导电膜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以及保护金属层、金属合金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不被损坏,所述透明导电膜中还包括多个介质层,金属层、金属合金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位于至少两个介质层之间,所述介质层的材料可以举例为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氮化铝或钛金属层等。
[0028]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玻璃还包括遮蔽层;
[0029] 所述第二表面和/或第四表面的四周边部环绕设置有所述遮蔽层;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超出所述遮蔽层的内边缘,且所述遮蔽层的内边缘超出所述保护层的内边缘,使所述遮蔽层能够遮蔽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以及所述保护层,保持电加热玻璃的外观。
[0030]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优选地,所述遮蔽层的材料为陶瓷油墨或紫外油墨;通过在第二表面和/或第四表面上印刷形成所述遮蔽层。更优选地,所述遮蔽层的可见光透过率≤1.5%,紫外线透过率≤0.05%。所述遮蔽层用于提高外观、保护车内的零部件以及提升局部的粘接性。
[0031] 根据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供电电源可以通过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使加热电流流经透明导电膜,使其发热并产生热量,从而使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具有除霜、除雾、除冰等功能;第一汇流母线、第二汇流母线距离对应的玻璃边部大概6mm~30mm。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箔片、导电银浆等。
[0032]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以上电加热玻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 在所述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沉积形成所述透明导电膜;
[0034] 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四周边部进行除膜,形成所述边部除膜区;
[0035] 将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经过500℃以上的高温弯曲成型处理,得到具有弯曲形状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
[0036] 在所述边部除膜区以及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边部上粘接或印刷形成所述保护层;
[0037] 设置与透明导电膜电连接的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
[0038] 提供热塑性中间层,将所述热塑性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母线设置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和所述透明导电膜之间。
[0039]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优选地,该制造方法还包括:
[0040] 在所述第二表面和/或第四表面的四周边部印刷形成所述遮蔽层。
[0041] 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在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与第一玻璃板的外边缘或第二玻璃板的外边缘之间设置边部除膜区,并在边部除膜区设置能够完全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的保护层,此保护层能够使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与空气完全隔离,避免空气中的水、氧气等进入透明导电膜,防止出现边部腐蚀问题,进而不会产生边部色差或气泡等缺陷;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张应力叠加效应,使玻璃边部裂片风险降至最低。

附图说明

[0042] 图1为玻璃的张应力带和压应力带示意图;
[0043] 图2为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设置于第二表面的电加热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3为图2中电加热玻璃的俯视示意图;
[0045] 图4为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设置于第二表面的电加热玻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6] 图5为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设置于第三表面的电加热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0047] 附图标记说明:
[0048] 101‑压应力带、102‑张应力带;
[0049] 1‑第一玻璃板、2‑热塑性中间层、3‑第二玻璃板、4‑遮蔽层、5‑透明导电膜、6‑保护层、7‑第一汇流母线、8‑第二汇流母线;
[0050] 100‑第一玻璃板的外边缘或第二玻璃板的外边缘、51‑边部除膜区、52‑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61‑保护层的内边缘、41‑遮蔽层的内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2] 本发明在此提供一优选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电加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1、热塑性中间层2、第二玻璃板3、遮蔽层4、透明导电膜5、保护层6、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
[0053] 第一玻璃板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二玻璃板3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31和第四表面32。
[0054] 所述第二表面12的四周边部环绕设置有遮蔽层4;所述遮蔽层4的材料为陶瓷油墨或紫外油墨,通过在第二表面12上印刷形成。
[0055] 所述透明导电膜5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2,如图3所示,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52将遮蔽层的内边缘41完全覆盖,且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52与第一玻璃板的外边缘100之间有一宽度距离,该宽度距离的区域为边部除膜区51。所述透明导电膜5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沉积到所述第二表面12上;例如通过磁控溅射沉积。之后再通过激光除膜、机械摩擦除膜、化学腐蚀除膜、盖板模具除膜等工艺除去透明导电膜5的四周边部,形成所述边部除膜区51。
[0056] 具体的,所述透明导电膜5包括金属层、金属合金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所述金属层的材料可以选用金(Au)、银(Ag)、铜(Cu)、铝(Al)或钼(Mo),所述金属合金层的材料可以选用银合金;所述金属氧化物层可以选用铟锡氧化物、掺杂氟的二氧化锡、掺杂铝的二氧化锡、掺杂镓的二氧化锡、掺杂硼的二氧化锡、锡锌氧化物或掺杂锑的氧化锡等。例如,当所述透明导电膜5包括银层或银合金层时,银层或银合金层位于至少两个介质层之间,所述介质层中含有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氮化铝或钛金属层中的至少一个。此外,所述透明导电膜5能够承受高温热处理,例如烘弯或钢化等弯曲工艺的热处理过程。
[0057] 所述保护层6覆盖于所述边部除膜区51,且其内边缘61完全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52,从而使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52与空气完全隔离,避免空气中的水、氧气等进入透明导电膜5,防止出现边部腐蚀问题。所述保护层6的一部分可以覆盖所述边部除膜区51的局部区域,也可以覆盖所述边部除膜区51的全部区域;所述保护层6的另一部分可以从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继续52向内延伸以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5的局部区域。优选地,所述保护层6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52向内1mm~5mm宽度的边部,既能够保证设置所述保护层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又不会影响电加热玻璃的使用和外观。
[0058] 所述保护层6为绝缘胶带或是通过绝缘材料印刷形成。
[0059] 具体的,所述绝缘材料为液体绝缘材料,通过印刷并固化后形成所述保护层6,所述绝缘材料可以举例为油墨、油漆等,将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用作汽车玻璃时,所述绝缘材料优选为油墨,例如陶瓷油墨、紫外油墨、水性油墨等。通过绝缘材料印刷形成的保护层6的厚度为5μm~100μm,更优选为15μm~36μm。
[0060] 所述绝缘胶带可以是带双面热熔胶或压敏胶的聚酰亚胺或热塑性聚氨酯。该胶带通过双面的热熔胶或压敏胶与上下结构进行粘接。所述绝缘胶带的厚度为0.1mm~3.0mm;更优选为0.2mm~2.0mm,例如0.2mm、0.4mm、0.6mm、0.8mm、1.0mm、1.2mm或2.0mm;进一步优选为0.63mm、0.76mm或1.52mm。其中,热塑性聚氨酯的可见光透光率≥90%,雾度≤0.5%,拉伸强度≥45MPa,与玻璃粘接强度≥15KN/m,硬度76A~80A,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抗撕裂性能好,耐环境性能好等特点。
[0061] 如图3所示,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52超出所述遮蔽层的内边缘41,且所述遮蔽层的内边缘41超出所述保护层的内边缘61,使所述遮蔽层4能够遮蔽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外边缘52以及所述保护层6,保持电加热玻璃的外观。
[0062] 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夹设在第一玻璃板1和第二玻璃板3之间,用于将第一玻璃板1和第二玻璃板3粘结在一起形成夹层玻璃结构;其材料例如可以选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氨酯(PU)、离子型聚合物膜(SGP)等。当然,热塑性中间层还可以具有其他功能,例如设置至少一个着色区用作阴影带从而降低太阳光对人眼的干扰,或者增添红外线吸收剂从而具有防晒或隔热功能,以及热塑性中间层还可以包含至少两层,其中一层的增塑剂含量更高从而具有隔音功能,或者其中一层是楔形形状从而具有抬头显示(HUD)功能等。本发明对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
[0063] 所述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与所述透明导电膜5电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和所述透明导电膜5之间。供电电源通过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使加热电流流经透明导电膜5,使其发热并产生热量,从而使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具有除霜、除雾、除冰等功能。第一汇流母线7、第二汇流母线8距离对应的玻璃边部大概6mm~30mm。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箔片、导电银浆等。
[0064] 如图1所示,玻璃边缘处存在宽度为d的压应力带101,其向内为张应力带102。压应力带101和张应力带102的边缘可以重叠,也可以存在一个小的无应力间隔区,间隔区的宽度通常小于1mm。由于玻璃边部有细微裂纹,而张应力对裂纹有拉扯作用,所以,当张应力越大时,对玻璃上的细微裂纹拉扯力越大,玻璃越易裂片。
[0065] 优选地,所述边部除膜区51的宽度d1满足3mm<d1<d或d<d1≤(d+50)mm,其中d=8mm~15mm。更优选地,所述边部除膜区51的宽度d1满足3mm<d1≤(d‑1)mm或(d+1)mm≤d1≤(d+50)mm;逐步优选地,所述边部除膜区51的宽度d1满足(d+5)mm≤d1≤(d+50)mm、(d+10)mm≤d1≤(d+50)mm、(d+20)mm≤d1≤(d+50)mm,逐步实现完全避开压应力带101和张应力带102之间的边界区域,最大程度降低张应力叠加效应,使玻璃边部裂片风险降至最低。
[0066] 所述第二表面12或所述第三表面31的边缘处存在位于所述压应力带101内侧的张应力带102,所述张应力带102中的最大表面张应力小于12MPa。优选小于或等于10MPa,更优选小于或等于9MPa,进一步优选小于等于8MPa,最优选小于或等于7MPa。
[0067] 本发明在此提供另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与图2相比,其中的第二表面12和第四表面32的四周边部均设置有遮蔽层4。
[0068] 以上图2和图4的电加热玻璃通过以下步骤制造:
[0069] 在所述第二表面12和/或第四表面32的四周边部印刷形成所述遮蔽层4;
[0070] 在所述第二表面12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沉积形成所述透明导电膜5;
[0071] 通过激光除膜、机械摩擦除膜、化学腐蚀除膜或盖板模具除膜等工艺在所述透明导电膜5的四周边部进行除膜,形成所述边部除膜区51;
[0072] 将第一玻璃板1、第二玻璃板3经过500℃以上的高温弯曲成型处理,得到具有弯曲形状的第一玻璃板1和第二玻璃板3;
[0073] 设置与透明导电膜5电连接的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
[0074] 提供热塑性中间层2,将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31之间,所述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设置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和所述透明导电膜5之间。
[0075] 对于图2和图4的电加热玻璃,透明导电膜5是设置在第一玻璃板1的第二表面12上的。
[0076] 如图5所示,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5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玻璃板3的第三表面31。
[0077] 具体的,在所述第三表面31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沉积形成所述透明导电膜5,在所述透明导电膜5的四周边部进行除膜,形成所述边部除膜区51;设置与透明导电膜5电连接的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在所述边部除膜区51以及所述透明导电膜5的边部上粘接或印刷形成所述保护层6;将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31之间,所述第一汇流母线7和第二汇流母线8设置于所述热塑性中间层2和所述透明导电膜5之间。
[0078] 在将以上电加热玻璃用作汽车玻璃时,将第一玻璃板1作为外玻璃板,第一表面11朝向车辆外部、第二表面12朝向车辆内部;第二玻璃板3作为内玻璃板,第三表面31朝向车辆外部、第四表面32朝向车辆内部。所述第一玻璃板1的厚度优选为1.6mm~5.0mm,例如1.6mm、1.8mm、2.1mm、2.6mm、3.2mm、3.5mm、4.0mm、4.5mm、5.0mm等。所述第二玻璃板3的厚度优选为0.7mm~2.6mm,例如0.7mm、1.1mm、1.6mm、1.8mm、2.1mm、2.6mm等。
[0079] 实施例
[0080] 下面,举出一些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
[0081] 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的电加热玻璃的结构如图2所示,各层结构具体情况如下:
[0082] 第一玻璃板1:2.1mm透明钠钙硅玻璃;
[0083] 热塑性中间层2:0.76mm透明PVB;
[0084] 第二玻璃板3:1.6mm透明钠钙硅玻璃;
[0085] 遮蔽层4:将陶瓷油墨印刷在第一玻璃板1的第二表面12的四周边部,形成环状遮蔽层4;
[0086] 透明导电膜5:包含三个银层的透明纳米膜,通过磁控溅射工艺沉积在第一玻璃板1的第二表面12上;
[0087] 保护层6:热塑性聚氨酯;
[0088] 第一汇流母线7、第二汇流母线8:铜箔。
[0089] 根据表1设置对比例1‑2和实施例1‑4边部除膜区的宽度,采用应力仪对各实施例的电加热玻璃进行平面方向上的边部应力测试,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0090] 表1
[0091]
[0092] 对比例1‑2和实施例1‑4均设置有保护层,能够防止出现边部腐蚀问题;对比例1‑2和实施例1‑4的压应力带的最大压应力均大于或等于30MPa,能够满足汽车玻璃的使用要求。
[0093]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边部除膜区的宽度与压应力带的宽度相等,即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边部除膜区的边界正好与成型形成的压应力带和张应力带之间的边界重合,使除膜边界产生的张应力和成型产生的张应力叠加,对比例1‑2的张应力带的最大张应力均大于12MPa,玻璃边部的裂片风险较高。
[0094] 实施例1的边部除膜区的宽度小于其压应力带的宽度,即实施例1的边部除膜区的边界位于其压应力带内,不会产生张应力叠加,实施例1的张应力带的最大张应力小于9MPa,可以使玻璃边部裂片风险降低。
[0095] 实施例2‑4的边部除膜区的宽度大于其压应力带的宽度,例如d1≥d+10、或d1≥d+15、甚至d1≥d+20,即实施例2‑4的边部除膜区的边界位于其张应力带内,使除膜边界产生的压应力和成型产生的张应力会相互抵消一部分,实施例2‑4的张应力带的最大张应力小于8MPa、小于7MPa、小于6MPa,使玻璃边部裂片风险进一步降低甚至降至最低。
[0096]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