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生素K2(35)的提取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073207.2

文献号 : CN11530446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建国陈黎张抗崔凤霞史小利周俊俊胡翠芳肖媛龚舒周颖王欲翠闫世梁秦天苍陈慧霞刘畅

申请人 : 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生素K2(35)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以纳豆芽孢杆菌菌种为微生物的发酵液中加入白油,白油的加入量为发酵液体积的10~50%,搅拌1~2小时;(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分液分离出油相;(3)将步骤2得到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一吸附柱;(4)将通过第一吸附柱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二吸附柱;(5)用洗脱剂洗脱吸附完成的第二吸附柱,将第二吸附柱中吸附的维生素K2(35),转移至洗脱剂中;(6)将步骤5中的洗脱剂减压蒸馏或者降温结晶得到维生素K2(35)。

权利要求 :

1.一种维生素K2(35)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以纳豆芽孢杆菌菌种为微生物的发酵液中加入白油,白油的加入量为发酵液体积的10~50%,搅拌1~2小时;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分液分离出油相;

(3)将步骤2得到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一吸附柱;

(4)将通过第一吸附柱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二吸附柱;

(5)用洗脱剂洗脱吸附完成的第二吸附柱,将第二吸附柱中吸附的维生素K2(35),转移至洗脱剂中;

(6)将步骤5中的洗脱剂减压蒸馏或者降温结晶得到维生素K2(35);

所述步骤3中第一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2.1~2.5nm之间;

所述步骤4中第二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0.9~1.3nm之间;

所述步骤5中洗脱剂为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所占的体积分数为1~99%;

所述步骤3中和步骤4中分子筛为由β分子筛、活性碳纤维和粘结剂成型,经过焙烧得到;

所述步骤1中发酵液由纳豆芽孢杆菌接种至培养基中,培养5~7天,纳豆芽孢杆菌接种量为6~8.5%;

所述培养基主要包括如下组分:葡萄糖2.2g/L、蛋白胨21g/L、KHC2O42.3g/L、K2C2O4 

1.2g/L、NaCl0.2g/L、MgSO41.2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流经第二吸附柱中的油相可以重复使用,作为步骤1中的发酵液提取剂,所述步骤6中洗脱剂减压蒸馏后可以重复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的粒径和分子筛的贯通孔道大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制备的维生素K2(35)纯度大于98%。

说明书 :

一种维生素K2(35)的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维生素K2(35)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维生素K2(35)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维生素K2又称为甲萘醌,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维生素之一。在人体中,维生素K2主要由肠道细菌合成,也存在于一些动物肉制品和发酵产品中,比如动物肝脏、发酵乳制品和奶酪等,来源最丰富的就是纳豆。
[0003] 维生素K2主要有三种,MK‑4,MK‑7,MK‑9。MK‑4和MK‑7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MK‑7,即K2(35),主要在欧洲,中国和日本生产,MK‑4主要在中国和日本生产。
[0004] 维生素K2(35)的获取方法主要由人工合成和发酵提取两种方法,发酵提取方法利用豆粉、豆渣、玉米粉及玉米浆干粉等富营养的农副产品作为主要成分发酵,然后提取得到维生素K2。但是发酵过程的调控极其困难,分离步骤复杂,导致最终产品获得困难,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维生素K2(35)的方法,该方法稳定性好,分离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便,能够很好地弥补现有技术不足。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维生素K2(35)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在以纳豆芽孢杆菌菌种为微生物的发酵液中加入白油,白油的加入量为发酵液体积的10~50%,搅拌1~2小时;通过提取剂的优选,最终选取白油作为最佳选择,不仅能够将维生素K2(35)转移至白油中,而且溶剂环境友好性较佳;
[0008]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分液分离出油相;
[0009] (3)将步骤2得到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一吸附柱;
[0010] (4)将通过第一吸附柱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二吸附柱;
[0011] (5)用洗脱剂洗脱吸附完成的第二吸附柱,将第二吸附柱中吸附的维生素K2(35),转移至洗脱剂中;
[0012] (6)将步骤5中的洗脱剂减压蒸馏或者降温结晶得到维生素K2(35)。
[0013] 优选地,上述步骤3中第一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2.1~2.5nm之间。经过第一吸附柱吸附,能将稠环化合物等分子量和体积较大的化合物去除。
[0014] 优选地,上述步骤4中第二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0.9~1.3nm之间。经过第二吸附柱吸附,将K2(35)吸附在第二吸附柱上,小分子量和体积较小的化合物继续留在白油中。
[0015] 优选地,上述步骤5中洗脱剂为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所占的体积分数为1~99%。通过溶剂优选,在兼顾洗脱效果和工艺操作的前提下,优选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为最佳的洗脱剂,洗脱效果和产品的纯度均较好。
[0016] 优选地,上述步骤3中和步骤4中分子筛为β分子筛,所述分子筛由β分子筛、活性碳纤维和粘结剂成型,经过焙烧得到所需分子筛;活性碳纤维的粒径和分子筛的贯通孔道大小一致。
[0017] 优选地,上述步骤4中流经第二吸附柱中的油相可以重复使用,作为步骤1中的发酵液提取剂。
[0018] 优选地,上述步骤6中洗脱剂减压蒸馏后可以重复使用。
[0019] 流经第二吸附柱后的油相和步骤6中洗脱剂减压蒸馏后都可以重复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提取成本。
[0020] 优选地,上述步骤1中发酵液由纳豆芽孢杆菌接种至培养基中,培养5~7天,纳豆芽孢杆菌接种量为6~8.5%。
[0021] 优选地,上述培养基主要包括如下组分:葡萄糖2.2g/L、蛋白胨21g/L、KHC2O4 2.3g/L、K2C2O4 1.2g/L、NaCl0.2g/L、MgSO41.2g/L。
[0022] 优选地,上述步骤6中制备的维生素K2(35)纯度大于98%,在优选的条件下纯度大于99.5%。
[002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维生素K2的提取方法,该方法稳定性好,分离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便,能够很好地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整个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产品纯度大于98%,在最佳的条件下,产品纯度大于99.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一种维生素K2(35)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 (1)在葡萄糖2.2g/L、蛋白胨21g/L、KHC2O4 2.3g/L、K2C2O4 1.2g/L、NaCl0.2g/L、MgSO41.2g/L的培养基中接种6.2%纳豆芽孢杆菌,发酵5天;取其中的50L发酵液,加入5L白油,剧烈搅拌持续1h。
[0028]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分液分离出油相;
[0029] (3)将步骤2得到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一吸附柱,第一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2.1~2.3nm之间。所述分子筛由β分子筛、粒径2.1~2.3nm活性碳纤维和粘结剂成型,经过550~600℃高温焙烧8h,得到所需分子筛。
[0030] (4)将通过第一吸附柱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二吸附柱,第二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0.9~1.1nm之间。所述分子筛由β分子筛、粒径0.9~1.1nm活性碳纤维和粘结剂成型,经过520~550℃高温焙烧8h,得到所需分子筛。
[0031] (5)用洗脱剂洗脱吸附完成的第二吸附柱,将第二吸附柱中吸附的维生素K2(35),转移至洗脱剂中,其中洗脱剂为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所占的体积分数为95%[0032] (6)将步骤5中的洗脱剂减压蒸馏得到维生素K2(35)4.6g,纯度98.1%。
[0033] 流经第二吸附柱后的油相和步骤6中洗脱剂减压蒸馏后都可以重复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提取成本。
[0034] 实施例2
[0035] 一种维生素K2(35)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 (1)在葡萄糖2.2g/L、蛋白胨21g/L、KHC2O4 2.3g/L、K2C2O4 1.2g/L、NaCl0.2g/L、MgSO41.2g/L的培养基中接种8.1%纳豆芽孢杆菌,发酵7天;取其中的50L发酵液,加入25L白油,剧烈搅拌持续2h。
[0037]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分液分离出油相;
[0038] (3)将步骤2得到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一吸附柱,第一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2.3~2.5nm之间。所述分子筛由β分子筛、粒径2.3~2.5nm活性碳纤维和粘结剂成型,经过550~600℃高温焙烧8h,得到所需分子筛。
[0039] (4)将通过第一吸附柱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二吸附柱,第二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1.1~1.3nm之间。所述分子筛由β分子筛、粒径1.1~1.3nm活性碳纤维和粘结剂成型,经过520~550℃高温焙烧8h,得到所需分子筛。
[0040] (5)用洗脱剂洗脱吸附完成的第二吸附柱,将第二吸附柱中吸附的维生素K2(35),转移至洗脱剂中,其中洗脱剂为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所占的体积分数为5%[0041] (6)将步骤5中的洗脱剂降温结晶得到维生素K2(35)5.7g,纯度99.6%。
[0042] 流经第二吸附柱后的油相和步骤6中洗脱剂减压蒸馏后都可以重复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提取成本。
[0043] 实施例3
[0044] 一种维生素K2(35)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 (1)在葡萄糖2.2g/L、蛋白胨21g/L、KHC2O4 2.3g/L、K2C2O4 1.2g/L、NaCl0.2g/L、MgSO41.2g/L的培养基中接种7.2%纳豆芽孢杆菌,发酵7天;取其中的50L发酵液,加入15L白油,剧烈搅拌持续2h。
[0046]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分液分离出油相;
[0047] (3)将步骤2得到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一吸附柱,第一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2.3~2.5nm之间。所述分子筛由β分子筛、粒径2.3~2.5nm活性碳纤维和粘结剂成型,经过550~600℃高温焙烧8h,得到所需分子筛。
[0048] (4)将通过第一吸附柱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二吸附柱,第二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1.1~1.3nm之间。所述分子筛由β分子筛、粒径1.1~1.3nm活性碳纤维和粘结剂成型,经过520~550℃高温焙烧8h,得到所需分子筛。
[0049] (5)用洗脱剂洗脱吸附完成的第二吸附柱,将第二吸附柱中吸附的维生素K2(35),转移至洗脱剂中,其中洗脱剂为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所占的体积分数为50%[0050] (6)将步骤5中的洗脱剂降温结晶得到维生素K2(35)5.1g,纯度99.7%。
[0051] 流经第二吸附柱后的油相和步骤6中洗脱剂减压蒸馏后都可以重复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提取成本。
[0052] 实施例4
[0053] 一种维生素K2(35)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4] (1)在葡萄糖2.2g/L、蛋白胨21g/L、KHC2O4 2.3g/L、K2C2O4 1.2g/L、NaCl0.2g/L、MgSO41.2g/L的培养基中接种6.2%纳豆芽孢杆菌,发酵5天;取其中的50L发酵液,加入10L白油,剧烈搅拌持续1.5h。
[0055]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分液分离出油相;
[0056] (3)将步骤2得到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一吸附柱,第一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2.1~2.3nm之间。所述分子筛由β分子筛、粒径2.1~2.3nm活性碳纤维和粘结剂成型,经过550~600℃高温焙烧8h,得到所需分子筛。
[0057] (4)将通过第一吸附柱的油相流经装有分子筛的第二吸附柱,第二吸附柱中的分子筛含有贯通孔道,所述贯通孔道孔径为0.9~1.1nm之间。所述分子筛由β分子筛、粒径0.9~1.1nm活性碳纤维和粘结剂成型,经过520~550℃高温焙烧8h,得到所需分子筛。
[0058] (5)用洗脱剂洗脱吸附完成的第二吸附柱,将第二吸附柱中吸附的维生素K2(35),转移至洗脱剂中,其中洗脱剂为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所占的体积分数为60%[0059] (6)将步骤5后的洗脱剂减压蒸馏得到维生素K2(35)5.5g,纯度98.3%。
[0060] 流经第二吸附柱中的油相和步骤6中洗脱剂减压蒸馏后都可以重复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提取成本。
[0061] 上述实施例的数据表明,步骤5中采用减压蒸馏得到的产品收率高,但是纯度偏低,采用降温结晶得到的产品收率低,但是收率高,可以根据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
[0062] 对比例1
[006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步骤3中,贯通孔道孔径为2.6~3nm之间,其余同实施例2,不在赘述,最终降温结晶得到维生素K2(35)6.5g,纯度85.7%,由于贯通孔道孔径的扩大,部分大分子化合物引入最终产品中,造成产品纯度降低。
[0064] 对比例2
[006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步骤4中,贯通孔道孔径为0.6~0.9nm之间,其余同实施例2,不在赘述,最终降温结晶得到维生素K2(35)6.2g,纯度90.3%,由于贯通孔道孔径的变小,部分小分子化合物吸附在第二吸附柱引入最终产品中,造成产品纯度降低。
[0066] 对比例3
[006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1中,用芳烃代替白油,其余同实施例1,不在赘述,最终降温结晶得到维生素K2(35)2.9g,纯度98.3%,溶剂选取不合适造成产品重量显著降低。
[006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