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967454.0

文献号 : CN1153130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冯展峰庞叶净杨振兴周明王志红冯锐祥何明卫杨瑞娇黄浩

申请人 : 广东汇盈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摘要 :

一种充电装置,属于供电电路装置领域;充电装置,包括:用电部、充电部、箱体和整线组件;整线壳可转动地安装于整线转动座,整线壳转动至盖合和脱离于配合槽的槽口;整线壳带动配合板转动,当配合公座抵靠于配合母座时,配合公座与配合母座电连接,用电部与充电部电连接。本方案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充电部内部的线路整齐度,可以使导线更有序更合理地分布,便于管理充电部的线路,大幅度地减小了导线在用电部、充电部与箱体的占用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电部内导线过多而缠绕于一体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部、充电部、箱体和整线组件;

所述用电部设有第一排线通道;所述充电部设有第二排线通道;所述箱体内设有整线腔,并于所述整线腔的内壁设有配合槽;所述第一排线通道与所述第二排线通道两者均与所述配合槽相通;

所述整线组件包括:配合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整线壳和整线转动座;

所述配合板安装于所述整线壳;所述配合板设有配合公座,所述配合槽设有配合母座;

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用电部;所述第一导线经所述第一排线通道后,延伸至所述整线壳,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配合公座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充电部,所述第二导线经所述第二排线通道后,延伸至所述配合槽,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配合母座电连接;所述整线转动座安装于所述整线腔;所述整线壳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整线转动座,所述整线壳可转动至盖合或脱离于所述配合槽的槽口;所述整线壳带动所述配合板转动,当所述配合公座抵靠于所述配合母座时,所述配合公座与所述配合母座电连接,所述用电部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线壳包括:一级转动壳和二级转动壳;所述一级转动壳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整线转动座,所述一级转动壳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二级转动壳;所述一级转动壳和二级转动壳分别可转动至盖合或脱离于所述配合槽的槽口;所述配合板安装于所述二级转动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角度调节组件;

所述壳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件、活动件、导向件和弹力条;

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一级转动壳;所述一级转动壳设有绳活动槽;所述活动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绳活动槽;多个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二级转动壳;所述弹力条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件,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件,所述弹力条两端之间绕经所述导向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压紧驱动器和压块;

所述压紧驱动器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整线腔,并靠近于所述配合槽一侧;所述压紧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块,用于驱动所述压块直线移动,使所述压块活动至抵靠于所述活动件,将所述活动件压紧于所述绳活动槽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线腔的内壁设有汇集槽;

所述配合槽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汇集槽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配合槽的一端相通于所述汇集槽;

所述箱体设有多道第二接线通道;所述第二接线通道相通于所述汇集槽;所述第二排线通道相通于所述第二接线通道;所述第二导线经所述第二排线通道、所述第二接线通道和所述汇集槽后,延伸至所述配合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接线通道;所述第一接线通道相通于所述整线腔;所述第一排线通道相通于所述第一接线通道;所述整线壳设有进线口,所述进线口靠近于所述整线转动座;所述第一导线经所述第一排线通道、第一接线通道及所述整线腔后,从所述进线口进入并延伸至所述整线壳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

所述用电部的外侧壁设有所述第一排线通道;所述第一排线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用电部的内部;

所述充电部的外侧壁设有所述第二排线通道;所述第二排线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充电部的内部;

所述第一接线通道、第二接线通道、第一排线通道和第二排线通道位于同一侧面;

所述背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箱体,并位于所述箱体的一侧面;所述背板将所述第一接线通道、第二接线通道、第一排线通道和第二排线通道同时遮盖,并于遮盖位置设有散热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线腔的外侧壁设有多道接线连通通道;

所述接线连通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接线通道,所述接线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接线通道;所述接线连通通道的两端之间设有连通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线组件包括:整线电机;

所述整线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整线壳,用于驱动所述整线壳转动。

说明书 :

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供电电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充电部,其内部导线过多,结合内部较多的电路板,造成了充电部内的空间狭窄,空气流动性不好,因而散热成本较大;现有的充电部缺少了相应的布线结构,充电部内的导线通常是缠绕于一体,出现意外时不容易排查,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不便于后期的检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装置,其在用电部与充电部之间通过箱体对两者之间的线路进行规整,可以有效地提高充电部内部的线路整齐度,可以使导线更有序更合理地分布,便于管理充电部的线路。
[0004]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用电部、充电部、箱体和整线组件;
[0006] 所述用电部设有第一排线通道;所述充电部设有第二排线通道;所述箱体内设有整线腔,并于所述整线腔的内壁设有配合槽;所述第一排线通道与所述第二排线通道两者均与所述配合槽相通;
[0007] 所述整线组件包括:配合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整线壳和整线转动座;
[0008] 所述配合板安装于所述整线壳;所述配合板设有配合公座,所述配合槽设有配合母座;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用电部;所述第一导线经所述第一排线通道后,延伸至所述整线壳,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配合公座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充电部,所述第二导线经所述第二排线通道后,延伸至所述配合槽,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配合母座电连接;所述整线转动座安装于所述整线腔;所述整线壳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整线转动座,所述整线壳转动至盖合和脱离于所述配合槽的槽口;所述整线壳带动所述配合板转动,当所述配合公座抵靠于所述配合母座时,所述配合公座与所述配合母座电连接,所述用电部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整线壳包括:一级转动壳和二级转动壳;所述一级转动壳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整线转动座,所述一级转动壳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二级转动壳;所述一级转动壳和二级转动壳分别转动至盖合和脱离于所述配合槽的槽口;所述配合板安装于所述二级转动壳。
[0010] 更优地,还包括:壳角度调节组件;
[0011] 所述壳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件、活动件、导向件和弹力条;
[0012] 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一级转动壳;所述一级转动壳设有绳活动槽;所述活动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绳活动槽;多个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二级转动壳;所述弹力条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件,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件,所述弹力条两端之间绕经所述导向件。
[0013] 可优化地,所述壳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压紧驱动器和压块;
[0014] 所述压紧驱动器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整线腔,并靠近于所述配合槽一侧;所述压紧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块,用于驱动所述压块直线移动,使所述压块活动至抵靠于所述活动件,将所述活动件压紧于所述绳活动槽的内壁。
[0015] 优选地,所述整线腔的内壁设有汇集槽;
[0016] 所述配合槽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汇集槽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配合槽的一端相通于所述汇集槽;
[0017] 所述箱体设有多道第二接线通道;所述第二接线通道相通于所述汇集槽;所述第二排线通道相通于所述第二接线通道;所述第二导线经所述第二排线通道、所述第二接线通道和所述汇集槽后,延伸至所述配合槽。
[0018] 更优地,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接线通道;所述第一接线通道相通于所述整线腔;所述第一排线通道相通于所述第一接线通道;所述整线壳设有进线口,所述进线口靠近于所述整线转动座;所述第一导线经所述第一接线通道、第一接线通道及所述整线腔后,从所述进线口进入并延伸至所述整线壳内。
[0019] 进一步优化地,还包括:背板;
[0020] 所述用电部的外侧壁设有所述第一排线通道;所述第一排线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用电部的内部;
[0021] 所述充电部的外侧壁设有所述第二排线通道;所述第二排线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充电部的内部;
[0022] 所述第一接线通道、第二接线通道、第一排线通道和第二排线通道位于同一侧面;
[0023] 所述背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箱体,并位于所述箱体的一侧面;所述背板将所述第一接线通道、第二接线通道、第一排线通道和第二排线通道同时遮盖,并于遮盖位置设有散热装置。
[0024] 优选地,所述整线腔的外侧壁设有多道接线连通通道;
[0025] 所述接线连通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接线通道,所述接线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接线通道;所述接线连通通道的两端之间设有连通口。
[0026] 可优化地,所述整线组件包括:整线电机;
[0027] 所述整线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整线壳,用于驱动所述整线壳转动。
[0028] 一种充电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了上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29] (1)驱动整线壳转动,使整线壳脱离于配合槽的槽口,整线壳转动至将整线壳的底壁抵靠于整线腔的底壁;
[0030] (2)将第一导线的一端插入所述用电部的端口,第一导线沿第一排线通道进行布线后从整线壳的侧壁进入并延伸至整线壳内,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配合公座电连接;第二导线的一端插入充电部的端口,第二导线沿第二排线通道进行布线后,延伸至配合槽内,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配合母座电连接;
[0031] (3)驱动整线壳的一级转动壳转动,使整线壳的一级转动壳先盖合于配合槽的槽口;
[0032] (4)驱动整线壳的二级转动壳转动,使配合板的配合公座抵靠于配合槽的配合母座,以将用电部与充电部电连接, 充电部为用电部供电。
[0033]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4] 本方案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属于供电电路装置领域,其在用电部与充电部之间通过箱体对两者之间的线路进行规整,可以有效地提高充电部内部的线路整齐度,可以使导线更有序更合理地分布,便于管理充电部的线路,大幅度地减小了导线在用电部、充电部与箱体的占用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电部内导线过多而缠绕于一体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充电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箱体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是充电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38] 图4是不带背板的充电部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5是箱体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
[0040] 图6是箱体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
[0041] 图7是箱体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42] 其中:
[0043] 用电部1、充电部2、箱体3、整线组件4;壳角度调节组件5;背板6;
[0044] 第一排线通道11、第二排线通道21;
[0045] 整线腔31、配合槽32、汇集槽33;第二接线通道34;第一接线通道35;接线连通通道36;连通口37;
[0046] 配合板40、第一导线41、第二导线42、整线壳43、整线转动座44;配合公座45;配合母座46;一级转动壳47、二级转动壳48;整线电机49;进线口431;
[0047] 夹层50;固定件51、活动件52、导向件53、弹力条54;绳活动槽55;压紧驱动器56、压块57。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9]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方案的技术方案。
[0050]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用电部1、充电部2、箱体3和整线组件4;
[0051] 所述用电部1设有第一排线通道11;所述充电部2设有第二排线通道21;所述箱体3内设有整线腔31,并于所述整线腔31的内壁设有配合槽32;所述第一排线通道11与所述第二排线通道21两者均与所述配合槽32相通;
[0052] 所述整线组件4包括:配合板40、第一导线41、第二导线42、整线壳43和整线转动座44;
[0053] 所述配合板40安装于所述整线壳43;所述配合板40设有配合公座45,所述配合槽32设有配合母座46;所述第一导线4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用电部1;所述第一导线41经所述第一排线通道11后,延伸至所述整线壳43,所述第一导线41的另一端与所述配合公座45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42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充电部2,所述第二导线42经所述第二排线通道21后,延伸至所述配合槽32,所述第二导线42的另一端与所述配合母座46电连接;所述整线转动座44安装于所述整线腔31;所述整线壳43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整线转动座44,所述整线壳43转动至盖合和脱离于所述配合槽32的槽口;所述整线壳43带动所述配合板40转动,当所述配合公座45抵靠于所述配合母座46时,所述配合公座45与所述配合母座46电连接,所述用电部1与所述充电部2电连接。
[0054] 本方案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属于供电电路装置领域,其在用电部1与充电部2之间通过箱体3对两者之间的线路进行规整,可以有效地提高充电部内部的线路整齐度,可以使导线更有序更合理地分布,便于管理充电部的线路,大幅度地减小了导线在用电部1、充电部2与箱体3的占用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电部内导线过多而缠绕于一体的问题。
[0055] 具体地,如图1‑图2,用电部1设有第一排线通道11,充电部2设有第二排线通道21;用电部1与充电部2两者之间为实现供电功能,充电部2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用电部1,充电部2为用电部1供电;用电部1的第一导线41沿第一排线通道11布置,并最终伸入箱体3的整线壳
43;充电部2的第二导线42沿第二排线通道21布置,并最终伸入箱体3的配合槽32;第一导线
41与整线壳43中配合板40的配合公座45电连接;第二导线42与配合槽32的配合母座46电连接;整线壳43可转动地安装于整线转动座44,因而整线壳43可转动至抵靠于配合槽32或者是脱离于配合槽32;当整线壳43转动至抵靠于配合槽32时,整线壳43会带动配合板40转动,并进一步地带动配合公座45抵靠于配合母座46,以使配合公座45与配合母座46电连接,最终使用电部1与充电部2通过第一导线41与第二导线42进行电连接,充电部2为用电部1供电。第一导线41与第二导线42是分布于第一排线通道11和第二排线通道21,第一导线41又位于整线壳43内,第一导线41在整线腔31的一段由整线壳43进行遮盖;第二导线42位于配合槽32,当整线壳43抵靠于配合槽32时,第二导线42由整线壳43进行遮盖,整线壳43将第二导线42在整线腔31内分隔并遮盖;因而第一导线41与第二导线42相当于由整线壳43镶嵌于整线腔31的内壁,并在需要时可通过整线壳43露出和遮盖,有效地提高了第一导线41与第二导线42的规整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电部内导线过多而缠绕于一体的问题。同时,本方案亦可避免充电部的导线缠绕,用电部1、充电部2与箱体3留有更多的空间用于布置其他装置,例如散热器等,能提高空气流通,避免导线缠绕而阻塞空气流动。
[0056] 同时,如图6,整线壳43内可以设置弹簧8,弹簧8的一端连接于整线壳43的内壁,弹簧8的另一端连接配合板40;当配合公座与配合母座接触时,配合公座通过配合板40压缩弹簧,压簧可以有效地减缓了整线壳43的转动速度,又可以始终将配合公座压紧配合母座,提高结合的紧密度。
[0057] 进一步地,如图6,整线壳43也可设置收卷轮9;收卷轮可转动地或不可转动地安装于整线壳43的内壁,用于人工或装置驱动的方式收卷和放卷第一导线,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导线在整线壳43的规整度,进一步地收窄了第一导线的空间。
[0058] 优选地,所述整线壳43包括:一级转动壳47和二级转动壳48;所述一级转动壳47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整线转动座44,所述一级转动壳47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二级转动壳48;所述一级转动壳47和二级转动壳48分别转动至盖合和脱离于所述配合槽32的槽口;所述配合板40安装于所述二级转动壳48。
[0059] 如图5和图6,整线壳43包括有一级转动壳47和二级转动壳48,一级转动壳47和二级转动壳48都能分别转动至抵靠于配合槽32;当一级转动壳47和二级转动壳48均盖合于配合槽32的槽口时,可以仅单独转动二级转动壳48,以露出二级转动壳48的内部,如图5,进而便于对配合板40及配合公座45进行维修或维护,无需要将整线壳43完全露出,可以在维修和维护的状态下仍保持充电部的导线规整度。同时,亦可以将一级转动壳47和二级转动壳48同步脱离于配合槽32,以完全露出整线壳43的内部,如图6,此时可以对整线壳43内的导线进行维修和维护等,因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整线壳43的状态。
[0060] 本方案的一级转动壳47和二级转动壳48之间可以通过公知的连接方式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可转动连接;例如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一级转动壳47安装电机(未图视),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二级转动壳48,电机驱动二级转动壳48转动。例如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齿轮与链条(未图视)驱动一级转动壳47和二级转动壳48相对转动;齿轮安装于二级转动壳48,并位于一级转动壳47与二级转动壳48之间,链条与齿轮啮合,驱动链条转动,带动齿轮转动,以带动二级转动壳48转动。
[0061] 最优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壳角度调节组件5;
[0062] 所述壳角度调节组件5包括:固定件51、活动件52、导向件53和弹力条54;
[0063] 所述固定件51安装于所述一级转动壳47;所述一级转动壳47设有绳活动槽55;所述活动件52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绳活动槽55;多个所述导向件53安装于所述二级转动壳48;所述弹力条54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件51,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件52,所述弹力条54两端之间绕经所述导向件53。
[0064] 如图5‑图7,导向件53可以根据位置需要进行设置,其数量可以为多个,以调节弹力条54的拉伸角度及延伸方向。弹力条54具有弹力作用,当向两端方向外进行拉伸后,弹力条54会向两端之间的位置进行弹性恢复。同时,弹力条54被拉伸至最大程度时,其可以有效地限制二级转动壳48的转动角度,避免二级转动壳48的角度转动过渡;当撤去驱动二级转动壳48转动的拉力时,弹力条54可以通过弹性恢复的作用驱动二级转动壳48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位。而活动件52在绳活动槽55进行活动,可以调节弹力条54一端的位置,可以控制弹力条54弹性恢复程度,以控制二级转动壳48弹性恢复后的角度及位置,提高了二级转动壳48位置调节的灵活性。
[0065] 更优地,所述壳角度调节组件5包括:压紧驱动器56和压块57;
[0066] 所述压紧驱动器56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整线腔31,并靠近于所述配合槽32一侧;所述压紧驱动器56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块57,用于驱动所述压块57直线移动,使所述压块57活动至抵靠于所述活动件52,将所述活动件52压紧于所述绳活动槽55的内壁。
[0067] 具体地,如图2和图5‑图7,其中一个实施例,弹力条54没有通过弹性恢复将二级转动壳48驱动至直线对齐于一级转动壳47,此时一级转动壳47与二级转动壳48之间的可能为非直线的状态;当一级转动壳47被驱动至盖合于配合槽32的槽口时,可启动压紧驱动器56,压紧驱动器56的输出端带动压块57直线移动,将压块57驱动至抵靠于一级转动壳47的活动件52,活动件52活动于绳活动槽55,压块57向活动件52被压紧于绳活动槽55的内壁,弹力条54处于拉伸状态,通过导向件53带动二级转动壳48向配合槽32的方向转动,以使二级转动壳48始终压紧配合槽32的内壁,确保配合公座45与配合母座46两者配合完全,又能避免二级转动壳48脱离于配合槽32,确保一级转动壳47及二级转动壳48始终限位于配合槽32,实现将第一导线41与第二导线42共同镶嵌于整线腔31内的效果。
[0068] 压紧驱动器56为公知具有驱动移动功能的机构,例如气缸,或电机与丝杆的组合,或传送带等,只要能实现驱动压块57移动即可。
[0069] 所述二级转动壳48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夹层50;所述导向件53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夹层50。
[0070] 夹层50可以有效地遮隔导向件53及弹力条54,可以避免导向件53及弹力条54外露;同时,夹层50向在的平面平行于导向件53,可以对弹力条54进行限位,以使弹力条54的每一段都平行于夹层50所在平面,确保弹力条54的拉伸方向不会偏离。
[0071] 优选地,所述整线腔31的内壁设有汇集槽33;
[0072] 所述配合槽32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汇集槽33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配合槽32的一端相通于所述汇集槽33;
[0073] 所述箱体3设有多道第二接线通道34;所述第二接线通道34相通于所述汇集槽33;所述第二排线通道21相通于所述第二接线通道34;所述第二导线42经所述第二排线通道
21、所述第二接线通道34和所述汇集槽33后,延伸至所述配合槽32。
[0074] 如图2和图3,多道第二接线通道34连通于汇集槽33,第二导线42在布线时可以从用电部1输出后直接经第二接线通道34进入汇集槽33;由于多个配合槽32是沿汇集槽33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二导线42可选择地进入不同的配合槽32;因而当需要切换用电部1与充电部2两者的连接端口时,只需打开两个对应位置整线壳43,露出所需切换的配合母座46,将第二导线42从其中一个配合母座46断开后接至另一个配合母座46,并沿配合槽32及汇集槽33更变第二导线42的布置,可以大幅度地简化了端口切换的流程,有效地解决了导线缠绕于一体时难以重新布线的问题。
[0075] 更优地,所述箱体3的底部设有第一接线通道35;所述第一接线通道35相通于所述整线腔31;所述第一排线通道11相通于所述第一接线通道35;所述整线壳43设有进线口431,所述进线口431靠近于所述整线转动座44;所述第一导线41经所述第一接线通道35、第一接线通道35及所述整线腔31后,从所述进线口431进入并延伸至所述整线壳43内。
[0076] 如图2和图6第一导线41可布置于箱体3底部的第一接线通道35,因而可以避免第一导线41外露于箱体3的外部以及整线腔31;同时,第一导线41在布线时,是从整线壳43的底部进入整线壳43,因此可以最大化地减小第一导线41在整线腔31的占用空间;本方案可优选将整线转动座44尽量靠近于箱体3的底部设置,缩小进线口431与第一接线通道35之间的距离差,可以更大程度地缩小第一导线41在整线腔31的占用空间,可以实现将第一导线41隐藏于整线腔31。
[0077] 优选地,还包括:背板6;
[0078] 所述用电部1的外侧壁设有所述第一排线通道11;所述第一排线通道11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用电部1的内部;
[0079] 所述充电部2的外侧壁设有所述第二排线通道21;所述第二排线通道21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充电部2的内部;
[0080] 所述第一接线通道35、第二接线通道34、第一排线通道11和第二排线通道21位于同一侧面;
[0081] 所述背板6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箱体3,并位于所述箱体3的一侧面;所述背板6将所述第一接线通道35、第二接线通道34、第一排线通道11和第二排线通道21同时遮盖,并于遮盖位置设有散热装置61。
[0082] 如图3和图4,第一接线通道35、第二接线通道34、第一排线通道11和第二排线通道21位于充电部的同一侧面,可以通过单一块背板6即可遮隔外露于用电部1、充电部2和箱体
3外壁的第一导线41和第二导线42,避免过多的第一导线41和第二导线42外露于表面,有效地保护了第一导线41和第二导线42。同时,当需要对线路进行切换时,可拆卸背板6后直接在充电部的背部进行线路布置,第一导线41和第二导线42的走线方式更多,距离更短。并且,由于第一接线通道35、第二接线通道34、第一排线通道11和第二排线通道21位于同一侧面,散热装置61一方面可以直接对多个通道中的多根导线进行散热,降低第一接线通道35、第二接线通道34、第一排线通道11和第二排线通道21的温度;同时,第一排线通道11的一端连通于用电部1的内部,第二排线通道21的一端连通于充电部2的内部,散热装置61的气流可以流入用电部1、充电部2和箱体3,进而对用电部1、充电部2和箱体3的内部进行降温,用电部1、充电部2和箱体3可以不需要布置另外的散热装置,有效地提高用电部1、充电部2和箱体3内的置物空间,又能节省用电,提高了换热效率。
[0083] 更优地,所述整线腔31的外侧壁设有多道接线连通通道36;
[0084] 所述接线连通通道36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接线通道35,所述接线连通通道36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接线通道34;所述接线连通通道36的两端之间设有连通口37。
[0085] 如图3和图4,接线连通通道36可以用于将第一接线通道35和第二接线通道34连通,可以便于用电部1和充电部2进行直接走线;同时,由于接线连通通道36可以用于用电部1或充电部2直线布线;由于接线连通通道36设有连通口37,连通口37连通于相邻的接线连通通道36,而接线连通通道36又连通于一个第一接线通道35和第二接线通道34;因而从第一接线通道35或第二接线通道34布置的导线,其可经接线连通通道36转接到另一个第一接线通道35或第二接线通道34,进而可以实现从用电部1的一侧(或充电部2的一侧)排线至用电部1的另一侧(或充电部2的另一侧),可以避免过多的布置于用电部1和充电部2的内部,因而能使导线更有序更合理地分布,便于管理充电部的线路。同时,接线连通通道36及连通口37可以提高空气流动性,可以提高散热效果。
[0086] 可优化地,所述整线组件4包括:整线电机49;
[0087] 所述整线电机49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整线壳43,用于驱动所述整线壳43转动。
[0088] 本方案的整线壳43可通过人工驱动或机械驱动;人工驱动可以用手直接驱动或借助其他非驱动功能的机构驱动;对于机械驱动,本方案可优选使用整线电机49,整线电机49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整线壳43,整线电机49的输出端带动整线壳43转动,进而调节配合公座45及第一导线41的位置。
[0089] 一种充电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了上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90] (1)驱动整线壳43转动,使整线壳43脱离于配合槽32的槽口,整线壳43转动至将整线壳43的底壁抵靠于整线腔31的底壁;
[0091] (2)将第一导线41的一端插入所述用电部1的端口,第一导线41沿第一排线通道11进行布线后从整线壳43的侧壁进入并延伸至整线壳43内,第一导线41的另一端与配合公座45电连接;第二导线42的一端插入充电部2的端口,第二导线42沿第二排线通道21进行布线后,延伸至配合槽32内,第二导线42的另一端与配合母座46电连接;
[0092] (3)驱动整线壳43的一级转动壳47转动,使整线壳43的一级转动壳47先盖合于配合槽32的槽口;
[0093] (4)驱动整线壳43的二级转动壳48转动,使配合板40的配合公座45抵靠于配合槽32的配合母座46,以将用电部1与充电部2电连接, 充电部为用电部供电。
[0094]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方案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方案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方案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