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80098856.0

文献号 : CN11531590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秦启波范利种稚萌葛士斌汪洁毕晓艳

申请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能够减少导频开销。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基于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与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K个加权系数;其中,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是由该K个角度时延对确定,该K个角度时延对及其对应的K个加权系数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该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基于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上承载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而非全部频域单元上承载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从而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承载对应于更多个角度时延对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网络设备确定各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其中K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

权利要求 :

1.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基于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K个角度时延对确定,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每个角度时延对包括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K个加权系数,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及其对应的所述K个加权系数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基于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上承载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其中,N为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频域单元数,K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由在所述N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为所述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且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任意两个频域单元之间至少间隔Q/D‑1个频域单元;Q为大于1的整数,Q<K;D为导频密度,0<D≤1;Q/D为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是基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估计值的和,所述至少一个估计值中的每个估计值是基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包括空域权值和频域权值,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Q个角度时延对确定;P<K,P为正整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Q个角度向量为Q个空域权值向量,所述Q个空域权值向量中的每个空域权值向量包括多个空域权值;所述Q个空域权值向量用于交替地对承载于所述N个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

所述Q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Q个时延向量用于确定N个频域权值,所述N个频域权值与所述N个频域单元对应,以用于对承载于所述N个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K个加权系数的上报规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系数cp,q对应于所述P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与所述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q个角度时延对,1≤p≤P,1≤q≤Q,均为整数;

所述上报规则包括:从1至P对p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p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Q个系数;

或者,从1至Q对q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q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P个系数。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与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一个确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包括一个空域权值向量和一个频域权值向量;所述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中的空域权值向量为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角度向量,所述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频域权值向量由所述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时延向量确定。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Q的值。

11.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Q的值为预定义值。

12.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基于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K个角度时延对确定,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每个角度时延对包括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K个加权系数,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及其对应的所述K个加权系数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基于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上承载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

其中,N为导频传输带宽包含的频域单元数,K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各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由在所述N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为所述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且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任意两个频域单元之间至少间隔Q/D‑1个频域单元;Q为大于1的整数,Q<K;D为导频密度,0<D≤1;

Q/D为整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包括空域权值和频域权值,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Q个角度时延对确定;P<K,P为正整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Q个角度向量为Q个空域权值向量,所述Q个空域权值向量中的每个空域权值向量包括多个空域权值;所述Q个空域权值向量用于交替地对承载于所述N个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

所述Q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Q个时延向量用于确定N个频域权值,所述N个频域权值与所述N个频域单元对应,以用于对承载于所述N个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K个加权系数的上报规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系数cp,q对应于所述P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与所述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q个角度时延对,1≤p≤P,1≤q≤Q,均为整数;

所述上报规则包括:从1至P对p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p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Q个系数;

或者,从1至Q对q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q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P个系数。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与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一个确定。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包括一个空域权值向量和一个频域权值向量;所述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中的空域权值向量为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角度向量,所述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频域权值向量由所述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时延向量确定。

20.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Q的值。

21.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Q的值为预定义值。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基于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K个角度时延对确定,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每个角度时延对包括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K个加权系数,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及其对应的所述K个加权系数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基于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上承载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其中,N为导频传输带宽中包含的频域单元数,K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由在所述N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为所述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且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任意两个频域单元之间至少间隔Q/D‑1个频域单元;Q为大于1的整数,Q<K;D为导频密度,0<D≤1;

Q/D为整数。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是基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估计值的和,所述至少一个估计值中的每个估计值是基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的。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包括空域权值和频域权值,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Q个角度时延对确定;P<K,P为正整数。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Q个角度向量为Q个空域权值向量,所述Q个空域权值向量中的每个空域权值向量包括多个空域权值;所述Q个空域权值向量用于交替地对承载于所述N个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

所述Q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Q个时延向量用于确定N个频域权值,所述N个频域权值与所述N个频域单元对应,以用于对承载于所述N个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K个加权系数的上报规则。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系数cp,q对应于所述P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与所述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q个角度时延对,1≤p≤P,1≤q≤Q,均为整数;

所述上报规则包括:从1至P对p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p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Q个系数;

或者,从1至Q对q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q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P个系数。

29.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与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一个确定。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包括一个空域权值向量和一个频域权值向量;所述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中的空域权值向量为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角度向量,所述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频域权值向量由所述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时延向量确定。

31.如权利要求23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Q的值。

32.如权利要求23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Q的值为预定义值。

33.如权利要求22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为处理器,所述收发单元为收发器。

34.如权利要求22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

3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基于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K个角度时延对确定,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每个角度时延对包括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K个加权系数,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及其对应的所述K个加权系数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

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基于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上承载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其中,N为导频传输带宽包含的频域单元数,K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各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由在所述N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为所述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且所述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任意两个频域单元之间至少间隔Q/D‑1个频域单元;Q为大于1的整数,Q<K;D为导频密度,0<D≤1;

Q/D为整数。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包括空域权值和频域权值,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Q个角度时延对确定;P<K,P为正整数。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Q个角度向量为Q个空域权值向量,所述Q个空域权值向量中的每个空域权值向量包括多个空域权值;所述Q个空域权值向量用于交替地对承载于所述N个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

所述Q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Q个时延向量用于确定N个频域权值,所述N个频域权值与所述N个频域单元对应,以用于对承载于所述N个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

39.如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K个加权系数的上报规则。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加权系数中的系数cp,q对应于所述P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与所述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q个角度时延对,1≤p≤P,1≤q≤Q,均为整数;

所述上报规则包括:从1至P对p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p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Q个系数;

或者,从1至Q对q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q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P个系数。

41.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参考信号与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一个确定。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包括一个空域权值向量和一个频域权值向量;所述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中的空域权值向量为所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角度向量,所述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频域权值向量由所述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时延向量确定。

43.如权利要求36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Q的值。

44.如权利要求36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Q的值为预定义值。

45.如权利要求35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为处理器,所述收发单元为收发器。

46.如权利要求35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网络设备。

47.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8.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9.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0.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1.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2.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说明书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 MIMO)技术中,网络设备可通过预编码减小多用户之间的干扰以及同一用户的多个信号流之间的干扰,有利于提高信号质量,实现空分复用,提高频谱利用率。
[0003] 终端设备例如可以基于下行信道测量来确定预编码矩阵,并希望通过反馈,使得网络设备获得与终端设备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或相近的预编码矩阵。具体地,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通过反馈一个或多个空域向量、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加权系数的方式来指示构建预编码矩阵。然而,这种反馈方式带来了较大的反馈开销。
[0004] 在一些通信技术中,如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技术,上、下行信道之间具有部分的互易性。网络设备可以利用对上行信道的估计获得下行信道的互易信息,例如时延、角度等。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时延和角度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后再发送,以减小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然而,由于网络设备对每个终端设备都单独进行下行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和传输,导频开销会随着终端设备数量的增长而增长。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以期减小导频开销。
[0006]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部件(如电路、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007]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基于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该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K个角度时延对确定,该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每个角度时延对包括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该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K个加权系数,该K个角度时延对及其对应的该K个加权系数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该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基于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上承载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其中,N为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中包含的频域单元数,K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0008]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网络设备中的部件(如电路、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009]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基于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该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K个角度时延对确定,该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每个角度时延对包括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该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K个加权系数,该K个角度时延对及其对应的该K个加权系数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该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基于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上承载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其中,N为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中包含的频域单元数,K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基于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各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0010]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网络设备可以将K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上,使得被加载到一个角度时延对的频域单元数量得以减少。若将每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频域单元上,则需要N个频域单元来承载对应于一个角度时延对的预编码参考信号;但若将每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上,原本用来承载一个角度时延对的N个频域单元可以用于承载更多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因此,在角度时延对的数量K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导频开销,从而有利于对有效的频谱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被加载了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频域单元上的信道估计值来确定与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终端设备的计算量。
[0011]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由在该N个频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该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为该N个频域单元中的部分频域单元,且该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任意两个频域单元之间至少间隔Q/D‑1个频域单元;Q为大于1的整数,Q<K;D为导频密度,0<D≤1;Q/D为整数。
[0012] 也就是说,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可以以Q/D‑1个频域单元为间隔在频域上均匀分布,这就好比将每个角度时延对均匀地加载到N个频域单元上。因此,终端设备可以获得各个频域位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有利于获得较为精确的测量结果。
[0013] 并且,在终端设备数量剧增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调整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角度时延对数Q来减小导频开销,非常灵活、方便。
[0014] 进一步地,该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是基于在该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估计值的和,该至少一个估计值的中的每个估计值是基于在该至少一个频域单元中的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的。
[0015] 作为一个实施例,该预编码参考信号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包括空域权值和频域权值,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该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Q个角度时延对确定;P<K,P为正整数。
[0016] 这种方式可以继续沿用现有技术中对参考信号端口的配置。即,被配置为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时频资源仍用于承载该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但不同的是,该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是加载了Q个角度时延对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并不需要感知网络设备生成预编码参考信号的具体过程,只需根据Q值来确定对应于每个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如何计算即可。因此,兼容性强。
[0017] 可选地,该Q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Q个角度向量为Q个空域权值向量,该Q个空域权值向量中的每个空域权值向量包括多个空域权值;该Q个空域权值向量用于交替地对承载于该N个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该Q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Q个时延向量用于确定N个频域权值,该N个频域权值与该N个频域单元对应,以用于对承载于该N个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
[0018] 即,Q个角度向量中的每个角度向量可以用作预编码的空域权值向量。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Q个角度向量可以在N个频域单元上轮询。Q个时延向量中的部分频域权值可以被加载到N个频域单元上。由Q个时延向量可以重组得到Q个频域权值向量,每个频域权值向量较时延向量的长度得以减小,从而可以减少加载的频域单元的数量。
[0019] 进一步地,该N个频域单元中的第n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该P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包括一个空域权值向量和至少一个频域权值;该空域权值向量为该K个角度时延对中包含的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p‑1)Q+(n‑1)%Q+1个角度向量;该至少一个频域权值为矩阵 中第n行第p列的值;矩阵 由矩阵F确定,该矩阵F是由该P个角度时延对中包含的P个时延向量构建的矩阵,矩阵 和矩阵F之间满足:其中,%表示取余运算,q:Q:emd表
示从第q个值至最后一个值,以Q为增量来取值;1≤n≤N,1≤p≤P,n、p均为正整数。
[0020] 上文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通过上文的公式,可以确定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在每个频域单元上所加载的空域权值向量和频域权值。但应理解,上文所示的公式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0021]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该K个加权系数的上报规则。
[0022] 相应地,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该K个加权系数的上报规则。
[0023] 由于针对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可以确定Q个加权系数,网络设备还可以进一步指示对该P个参考信号端口所对应的P×Q个(即,K个)加权系数的上报规则,以便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按照相同的上报规则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和解析第一指示信息。
[0024] 可选地,该K个加权系数中的系数cp,q对应于该P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与该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q个角度时延对,1≤p≤P,1≤q≤Q,均为整数。
[0025] 一种可能的上报规则是:从1至P对p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p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Q个系数。
[0026] 若将上述K个加权系数表示为一个P×Q维矩阵,则该上报规则即优先按行上报。
[0027] 另一种可能的上报规则是:从1至Q对q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q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P个系数。
[0028] 若将上述K个加权系数表示为一个P×Q维矩阵,则该上报规则即优先按列上报。
[0029]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预编码参考信号与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由该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一个确定。
[0030] 即,将每个参考信号端口与一个角度时延对对应,参考信号端口数P等于角度时延对的数量K。基于这样的设计,终端设备由此而确定的K个加权系数是与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加权系数,也是与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终端设备可以沿用现有的方式上报该K个加权系数。
[0031] 基于上述设计,每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所对应的频域单元在频域上离散分布。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频域单元之间以Q/D‑1个频域单元为间隔均匀分布。
[0032]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包括一个空域权值向量和一个频域权值向量;该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中的空域权值向量为该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角度向量,该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频域权值向量由该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时延向量确定。
[0033] 即,K个角度向量中的每个角度向量可以用作预编码的空域权值向量。由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频域单元之间以Q/D‑1个频域单元为间隔均匀分布,因此对应于N个频域单元上的相同时频位置,Q个角度向量交替使用。每个角度向量对应于一个参考信号端口。
[0034] 由K个时延向量可以重组得到K个频域权值向量。由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频域单元之间以Q/D‑1个频域单元为间隔均匀分布,因此对应于N个频域单元上的相同时频位置,Q个时延向量中的频域权值被交替使用。由Q个时延向量中的部分频域权值可重组得到Q个频域权值向量。每个频域权值向量较时延向量的长度得以减小,从而可以减少加载的频域单元的数量。
[0035] 进一步地,该N个频域单元中的第n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该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的频域权值为该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时延向量中的第n个元素;1≤n≤N,1≤k≤K,n、k均为整数。
[0036]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Q的值。
[0037] 相应地,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Q的值。
[0038] 即,Q值可以灵活配置。
[0039]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来指示Q的值,以便于终端设备根据Q值来确定每个角度时延对所对应的频域单元,进而确定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
[0040] 网络设备对Q值的指示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已有信令或新增信令来指示,可以显式指示,也可以隐式指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041]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Q的值为预定义值。
[0042] 即,Q值可以固定不变。
[0043]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部件。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0044]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指令和数据中的至少一项。
[0045]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0046]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0047]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所述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0048]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部件。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0049]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指令和数据中的至少一项。
[005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0051]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0052]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所述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0053]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0054]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0055]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指令和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处理装置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0056]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0057]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使得所述处理装置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0058]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0059]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0060]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0061] 应理解,相关的信息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指示信息的过程,接收指示信息可以为向处理器输入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输出的信息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信息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0062] 上述第八方面和第九方面中的装置可以是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0063]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0064]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0065]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0066]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0067] 图2是基于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示意图;
[0068] 图3是将一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参考信号以及确定加权系数的示意图;
[0069]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0070] 图5和图6示出了与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
[0071] 图7示出了各RB与各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的对应关系;
[0072]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0073] 图9示出了多个参考信号端口在N个RB上分布的示意图;
[0074] 图10和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0075]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76]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78]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其中,5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和/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
[0079]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设备到设备(device‑to 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其中,IoT网络例如可以包括车联网。
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车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X,V2X,X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 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
[0080]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081]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0082]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0083] 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分配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小区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例如,宏eNB或宏gNB等),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008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
[0085] 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可以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如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0086] 其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0087]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IoT技术可以通过例如窄带(narrow band,NB)技术,做到海量连接,深度覆盖,终端省电。
[0088]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智能打印机、火车探测器、加油站等传感器,主要功能包括收集数据(部分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并发送电磁波,向网络设备传输上行数据。
[0089]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如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01;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02至107。其中,该终端设备102至107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至107中的一个或多个均可以通过无线链路通信。每个网络设备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通信。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配置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又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因此,图1中的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至107构成一个通信系统。
[0090] 可选地,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例如可以利用D2D技术等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如图中所示,终端设备105与106之间、终端设备105与107之间,可以利用D2D技术直接通信。终端设备106和终端设备107可以单独或同时与终端设备105通信。
[0091] 终端设备105至107也可以分别与网络设备101通信。例如可以直接与网络设备101通信,如图中的终端设备105和106可以直接与网络设备101通信;也可以间接地与网络设备101通信,如图中的终端设备107经由终端设备105与网络设备101通信。
[0092] 应理解,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多个终端设备,以及各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例如更多或更少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0093] 上述各个通信设备,如图1中的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至107,可以配置多个天线。该多个天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发送信号的发射天线和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天线。另外,各通信设备还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因此,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
[0094]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0095]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做出如下几点说明。
[0096] 第一,为方便理解,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几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做如下说明:
[0097] K:角度时延对的数量,K>1且为整数;
[0098] P:参考信号端口数,也即,对参考信号进行了空域预编码和频域预编码之后的端口数,P≥1且为整数;
[0099] Q‑1: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两个相邻的频域单元之间的频域单元数,用于描述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两个频域单元之间的最小间隔,Q>1且为整数;
[0100] D:导频密度,D>0;
[0101] N: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中包含的频域单元的数量,N>1且为整数;
[0102] T:发射天线端口数,T>1且为整数;
[0103] F:频域权值矩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表示为维度为N×K的矩阵;
[0104] S:空域权值矩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表示为维度为T×K的矩阵;
[0105] C:系数矩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表示为维度为K×K的对角阵。
[0106] 第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在涉及编号时,可以从1开始连续编号。例如,N个频域单元可以包括第1个频域单元至第N个频域单元,K个角度时延对可以包括第1个角度时延对至第K个角度时延对,P个参考信号端口可以包括第1个参考信号端口至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等。当然,具体实现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从0始连续编号。例如,N个频域单元可以包括第0个频域单元至第N‑1个频域单元,K个角度时延对可以包括第0个角度时延对至第K‑1角度时延对,P个参考信号端口可以包括第0个参考信号端口至第P‑1参考信号端口等,为了简洁,这里不一一列举。
[0107] 应理解,上文所述均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而进行的设置,而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108] 第三,在本申请中,多处涉及矩阵和向量的变换和以及函数的运算。为便于理解,这里做统一说明。下文所示的矩阵A、参数p、q、Q、a、b、N等均为示例。
[0109] 对于矩阵A,上角标T表示转置,如AT表示矩阵(或向量)A的转置。上角标H表示共轭H转置,如,A表示矩阵(或向量)A的共轭转置。
[0110] 对于矩阵A,函数A(:,p)表示取矩阵A中的第p列的第一行至最后一行,也即,取矩阵A中的第p列。A(q,:)表示取矩阵A中的第q行的第一列至最后一列,也即取矩阵A中的第q行。
[0111] 进一步地,函数A(a,Q,b:,p)表示对矩阵中的第p列中,起始行为a,结束行为b,以Q为增量值来取值。也就是说,所取到的值在矩阵A中对应的行号的差值为Q或Q的整数倍。
[0112] 举例来说,函数A(1,Q,end:,p)表示:对该矩阵A的第p列,从第一行至最后一行,以Q为增量来取值。假设Q=2,若总行数为奇数,则表示从该矩阵A的第p列的第1行开始,取第1行、第3行、第5行、第7行直至最后一行的值;若总行数为偶数,则表示从该矩阵A的第p列的第1行开始,取第1行、第3行、第5行、第7行、直至倒数第二行的值。
[0113] 函数diag()表示对角矩阵。
[0114] 函数N%Q表示取N/Q的余数。
[0115] 函数 表示向上取整,也可以表示为floor()。
[0116] 第四,下文中,当描述两个频域之间间隔了Q‑1个频域单元时,可以是指不包含这两个频域单元在内所间隔的频域单元数为Q‑1个。例如,RB#1和RB#5之间间隔了3个RB。可以理解,间隔数不同于上文所述的增量值。当增量值为Q时,间隔数为Q‑1。其中,Q仅为示例。
[0117] 第五,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以角度向量和时延向量均为列向量为例来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基于相同的构思,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其他更多可能的表现方式。
[0118] 第六,在本申请中,“用于指示”可以包括用于直接指示和用于间接指示。当描述某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A时,可以包括该指示信息直接指示A或间接指示A,而并不代表该指示信息中一定携带有A。
[0119] 将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同时,还可以识别各个信息的通用部分并统一指示,以降低单独指示同样的信息而带来的指示开销。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预编码矩阵是由预编码向量组成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各个预编码向量,在组成或者其他属性方面,可能存在相同的部分。
[0120] 此外,具体的指示方式还可以是现有各种指示方式,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指示方式及其各种组合等。各种指示方式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由上文所述可知,举例来说,当需要指示相同类型的多个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不同信息的指示方式不相同的情形。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所需的指示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选择的指示方式不做限定,如此一来,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指示方式应理解为涵盖可以使得待指示方获知待指示信息的各种方法。
[0121] 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发送方法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其中,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通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来配置的。其中,该配置信息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包括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和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例如包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MAC层信令例如包括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物理层信令例如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0122] 第七,本申请对很多特性(例如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信道、RB、RBG、子带、PRG、RE、角度以及时延等)所列出的定义仅用于以举例方式来解释该特性的功能,其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0123] 第八,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指示信息等。
[0124] 第九,“预定义”或“预配置”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其中,“保存”可以是指,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申请并不对此限定。
[0125] 第十,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0126] 第十一,“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或,b,或,c,或,a和b,或,a和c,或,b和c,或,a、b和c。其中a、b和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0127] 第十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时”、“在......的情况下”、“若”以及“如果”等描述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设备(如,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设备(如,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在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0128]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术语做简单介绍。
[0129] 1、信道互易性:在某些通信模式中,如TDD中,上下行信道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不同的时域资源上传输信号。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如,信道传播的相干时间)之内,可以认为上、下行信道上的信号所经历的信道衰落是相同的。这就是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基于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行参考信号,如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测量上行信道。并可以根据上行信道来估计下行信道,从而可以确定用于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0130] 然而,在另一些通信模式中,如FDD中,由于上下行信道的频带间隔远大于相干带宽,上下行信道不具有完整的互易性,利用上行信道来确定用于下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可能并不能够与下行信道相适配。但是,FDD模式下的上下行信道仍然具有部分的互易性,例如,角度的互易性和时延的互易性。因此,角度和时延也可以称为互易性参数。
[0131] 信号在经过无线信道传输时,从发射天线可以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天线。多径时延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就是频域信道的变化。时延是无线信号在不同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间,由距离和速度决定,与无线信号的频域没有关系。信号在不同的传输路径上传输时,由于距离不同,存在不同的传输时延。由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物理位置是固定的,因而上下行信道的多径分布在时延上是相同的。因此,时延在FDD模式下的上下行信道可以认为是相同的,或者说,互易的。
[0132] 此外,角度可以是指信号经由无线信道到达接收天线的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也可以是指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信号的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AOD)。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角度可以是指上行信号到达网络设备的到达角,也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发射下行信号的离开角。由于上下行信道在不同频率上的传输路径的互易,该上行参考信号的到达角和下行参考信号的离开角可以认为是互易的。
[013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角度可以通过一个角度向量来表征。每个时延可通过一个时延向量来表征。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角度向量可以表示一个角度,一个时延向量可以表示一个时延。
[0134] 每个角度向量可以与下文所述的一个时延向量组合得到一个角度时延对。换言之,一个角度时延对可以包括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
[0135] 2、角度向量:也可以称为空域向量、波束(beam)向量等。角度向量可以理解为用于对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赋形(beamforming)的预编码向量。基于角度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是空间域(或简称,空域)预编码的过程。
[0136] 角度向量可以是长度为T的向量。其中,T可以表示发射天线端口数,T>1且为整数。对于一个长度为T的角度向量来说,它包含了T个空域权值(或简称,权值),该T个权值可用于对T个发射天线端口进行加权,以使得该T个发射天线端口所发射出来的参考信号具有一定的空间指向性,从而实现波束赋形。
[0137] 基于不同的角度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就相当于基于不同的角度向量对发射天线端口进行波束赋形,以使得所发射出来的参考信号具有不同的空间指向性。
[0138] 可选地,角度向量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向量。DFT向量可以是指DFT矩阵中的向量。
[0139] 可选地,角度向量是DFT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DFT共轭转置向量可以是指DFT矩阵的共轭转置矩阵中的列向量。
[0140] 可选地,角度向量是过采样DFT向量。过采样DFT向量可以是指过采样DFT矩阵中的向量。
[014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角度向量例如可以是第三代合作伙伴(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TS)38.214版本15(release 15,R15)或R16中类型II(type II)码本中定义的二维(2dimensions,2D)‑DFT向量vl,m。换句话说,角度向量可以是2D‑DFT向量或过采样2D‑DFT向量。
[0142] 应理解,上文对角度向量的具体形式的举例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时延向量也可以取自DFT矩阵。本申请对于时延向量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0143] 还应理解,角度向量是本申请提出的用于表示角度的一种形式。角度向量仅为便于与时延向量区分而命名,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0144] 若将真实的下行信道记作V,则V可以表示为维度为R×T的矩阵。其中R为接收天线端口数,T为发射天线端口数;R、T均为正整数。在下行传输中,基于角度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后得到的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下行信道传输至终端设备,因此,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测量的信道等效于加载了角度向量的信道。例如,将角度向量ak加载到下行信道V,可以表示为Vak。换言之,将角度向量加载到参考信号上,也即,将角度向量加载到信道上。
[0145] 3、时延向量:也可以称为频域向量。时延向量是用于表示信道在频域的变化规律的向量。如前所述,多径时延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由傅里叶变换可知,信号在时域上的时间延迟,可以等效到频域的相位渐变。
[0146] 由于信道在各频域单元的相位变化与时延相关,故可将信道在各频域单元的相位的变化规律通过时延向量来表示。换句话说,该时延向量可用于表示信道的时延特性。
[0147] 时延向量可以是长度为N的向量。其中,N可以表示用于承载参考信号的频域单元数,N>1且为整数。对于一个长度为N的时延向量来说,它包含了N个频域权值(或简称,权值),该N个权值可分别用于对N个频域单元进行相位旋转。通过对该N个频域单元上承载的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可以对多径时延造成的频选特性进行预补偿。因此,基于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的过程可以视为频域预编码的过程。
[0148] 基于不同的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就相当于基于不同的时延向量对信道各个频域单元进行相位旋转。且,同一个频域单元相位旋转的角度可以不同。
[0149] 可选地,时延向量是DFT向量。DFT向量可以是DFT矩阵中的向量。
[0150] 例如,时延向量可以表示为bk, 其中,k=1,2,......,K;K可以表示时延向量的个数;f1,f2,......,f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至第N个频域单元的载波频率。
[0151] 可选地,时延向量是DFT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DFT共轭转置向量可以是指DFT矩阵的共轭转置矩阵中的列向量。
[0152] 可选地,时延向量是过采样DFT向量。过采样DFT向量可以是指过采样DFT矩阵中的向量。
[0153] 应理解,上文对时延向量的具体形式的举例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时延向量也可以取自DFT矩阵。本申请对于时延向量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0154] 还应理解,时延向量是本申请提出的用于表示时延的一种形式。时延向量仅为便于与角度向量区分而命名,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0155] 在下行传输中,基于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后,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下行信道传输至终端设备,因此,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测量的信道等效于加载了时延向量的信道。换言之,将时延向量加载到参考信号上,也即,将时延向量加载到信道上。具体来说,该时延向量中的多个权值分别加载到信道的多个频域单元上,每个权值加载到一个频域单元。
[0156] 以频域单元为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为例,若基于长度为N的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则可以将该时延向量中的N个权值分别加载到承载于N个RB的参考信号上,也就是将时延向量中的N个元素分别加载到N个RB上。将时延向量bk中的第n个元素加载到第n个RB上的信道Vn上,例如可以表示为
[0157] 应理解,基于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与空域预编码的处理方式相似,只是将空域向量(或者说,角度向量)换成了时延向量。
[0158]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频域预编码可以是在资源映射之前执行,也可以是在资源映射之后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159]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2详细说明基于时延向量bk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的过程。
[0160] 图2示出了基于时延向量bk对N个RB上承载的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示意图。该N个RB例如可以包括RB#1、RB#2至RB#N。图中每个方格表示一个RB。图中虽未示出,但可以理解,图中的每个RB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承载参考信号的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RE)。
[0161] 若将该时延向量bk加载到N个RB上,可以对N个RB分别进行相应的相位旋转。该时延向量中的N个权值可以与该N个RB一一对应。例如,该频域向量bk中的元素 可以加载在RB#1上,该时延向量bk中的元素 可以加载在RB#2上,时延向量bk中的元素 可以加载在RB#N上。以此类推,时延向量bk中的第n个元素 可以加载在RB#n上。为了简洁,这里不一一列举。
[0162] 应理解,图2仅为示例,示出了将时延向量bk加载到N个RB的一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图2中的N个用于承载参考信号的RB可以是连续的N个RB,也可以是不连续的N个RB,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163] 还应理解,上文仅为便于理解,以一个时延向量为例来说明时延向量中的权值与频域单元的对应关系,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网络设备可以将更多个时延向量加载到上述N个RB上。
[0164] 上文结合图2示出了RB为频域单元的一例。但应理解,本申请对于频域单元的具体定义不作限定。
[0165] 频域单元例如可以是子带,也可以是RB,还可以是RB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预编码资源块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PRG)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166] 可选地,每个频域单元为一个RB。时延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可以加载到一个RB上。此情况下,时延向量的长度N可以等于宽带中的RB数。对于一个时延向量来说,其中的每个权值与一个RB对应。
[0167] 可选地,每个频域单元为一个子带。时延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可以加载到一个子带上。此情况下,时延向量的长度N可以等于宽带中的子带数。对于一个时延向量来说,其中的每个权值与一个子带对应。
[0168] 4、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也可以称为导频(pilot)、参考序列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例如,该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下行信道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也可以是用于上行信道测量的SRS。应理解,上文列举的参考信号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参考信号以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可能。
[016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角度向量和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生成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或简称预编码参考信号。基于角度向量和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的过程,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0170] 由于本申请中涉及到的参考信号均为经过了预编码的参考信号,后文中为方便说明,将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简称为参考信号。
[0171] 5、端口(port):也可以称为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端口可以包括发射天线端口、参考信号端口和接收端口。
[0172] 其中,发射天线端口,可以是指实际的独立发送单元(transceiver unit,TxRU)。例如在下行传输中,发射天线端口可以是指网络设备的TxRU。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字母T可用于表示发射天线端口数,T>1且为整数。
[0173] 参考信号端口可以是指与参考信号对应的端口。由于基于角度向量和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了预编码,该参考信号端口可以是指经过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的端口。例如,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于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字母P可用于表示参考信号端口数,P≥1且为整数。
[0174] 接收端口可以理解为接收设备的接收天线。例如在下行传输中,接收端口可以是指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字母R可用于表示接收端口数,R≥1且为整数。
[0175] 与接收端口相对应,发射天线端口和参考信号端口都可以称为发送端口。
[0176] 6、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可以是指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带宽,该参考信号是用作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如CSI‑RS等。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例如可以是下文中所述的针对某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的资源的总带宽,如,针对某一终端设备发送的P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资源所占用的资源的总带宽。
[0177]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可以是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该CSI测量资源的频域占用带宽例如可以由高层信令来配置,如CSI占用带宽范围(CSI‑Frequency Occupation)。
[0178] 应理解,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仅为便于描述而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采用其他命名来表达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0179] 7、导频密度:同一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占用的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RE)与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中频域单元数N的比值。例如,某一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的导频密度为1,可以表示,在这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所占的带宽中,每个RB中都有一个RE用于承载这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又例如,某一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的导频密度为0.5,可以表示,在这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所占的带宽中,每两个RB中有一个RB中包括承载这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的RE,或者说,用于承载这个端口的参考信号的两个RB之间至少间隔了一个RB。
[018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频密度可以为小于或等于1的值。可选地,导频密度为1或0.5。
[0181] 8、空频矩阵:可以理解为是频域上的信道矩阵,可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
[018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空频矩阵可用于确定各频域单元的下行信道矩阵,进而可以确定与各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与某一频域单元对应的信道矩阵例如可以是由各个接收端口对应的空频矩阵中对应于同一频域单元的列向量构造而成的矩阵的共轭转置。如,将各接收端口对应的空频矩阵中的第n个列向量抽取出来,按照接收端口的顺序由左向右排布可得到维度为T×R的矩阵,R表示接收端口数,R≥1且为整数。该矩阵经过共轭转置后可以得到第n个频域单元的信道矩阵Vn。
[0183] 第n个频域单元的信道矩阵Vn可用于确定第n个频域单元的预编码矩阵,例如,对信道矩阵Vn做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可以得到预编码矩阵的共轭转置。或者,将信道矩阵Vn的共轭转置进行SVD,可以得到预编码矩阵。
[0184] 应理解,上文所描述的由空频矩阵确定信道矩阵,进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仅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0185] 还应理解,空频矩阵是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中间量。在上述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过程中,为了方便理解和描述而引入空频矩阵的概念,但这并不代表该空频矩阵一定会生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相同的构思,通过不同的算法可以得到例如向量或者有序数组等不同的形式来替代空频矩阵,从而确定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0186] 空频矩阵可以记为H,空频矩阵可以满足:H=FCSH。其中,F可以表示由一个或多个时延向量构建的矩阵,S可以表示由一个或多个角度向量构建的矩阵,C可以表示与每个角度向量和每个时延向量对应的加权系数构建的矩阵。
[018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方便理解和说明,将一个或多个时延向量构建的矩阵F记为频域权值矩阵,将一个或多个角度向量构建的矩阵S记为空域权值矩阵,将与每个角度向量和每个时延向量对应的加权系数构建的矩阵C记为系数矩阵。
[0188] 其中,系数矩阵C例如可以是K×K的对角阵,例如可以表示为 频域权值矩阵F例如可以是维度为N×K的矩阵,例如可以表示为[b1  ... bK]。空域权值矩阵S例如可以是维度为T×K的矩阵,例如可以表示为[a1 ... aK]。因此,空频矩阵可以满足:
[0189] 可以看到,系数矩阵C中的每个加权系数对应于频域权值矩阵F中的一个时延向量和空域权值矩阵S中的一个角度向量。例如,对于1至K中的任意一个整数值k,系数矩阵C中的第k行第k列的元素ck,k是对应于频域权值矩阵F中的第k个时延向量和空域权值矩阵S中的第k个角度向量的加权系数。
[0190] 该频域权值矩阵F中的第k个时延向量和空域权值矩阵S中的第k个角度向量可以组合得到一个角度时延对,或者称,空频向量对,空频对,等。故,由频域权值矩阵中的K个时延向量和空域权值矩阵中的K个角度向量,可以组合得到K个角度时延对,每个角度时延对包含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该K个角度时延对可以与系数矩阵C中的K个加权系数一一对应。如,该系数矩阵C中的加权系数ck,k可以对应于该第k个时延向量和第k个角度向量组合的角度时延对,即,第k个角度时延对。
[0191] 上述K个角度时延对是互不相同的。任意两个角度时延对所包含的角度向量不同,和/或,任意两个角度时延对所包含的时延向量不同。或者说,任意两个角度时延对至少存在以下至少一项不同:角度向量和时延向量。因此,可以理解,频域权值矩阵F中的K个时延向量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重复的时延向量,空域权值矩阵S中的K个角度向量中也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重复的角度向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只要所组合得到的K个角度时延对之间互不相同即可。换言之,上述K个角度时延对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互不相同的角度向量和一个或多个互不相同时延向量组合得到的。上文中时延向量b1至b4以及角度向量a1至a4中的下角标1至K仅为便于区分对应于不同角度时延对的时延向量和角度向量,与向量中的时延或角度无关。
[0192]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频域权值矩阵F、空域权值矩阵S以及系数矩阵C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比如,系数矩阵C也可以不以对角阵的形式来表示。系数矩阵C例如可以表示为维度L×M的矩阵,L表示时延向量的个数,M表示角度向量的个数,L、M均为正整数;频域权值矩阵F则可以表示为N×L的矩阵;空域权值矩阵S则可以表示为T×M的矩阵。对于1至L中的任意一个整数值l和1至M中的任意一个整数值m,该系数矩阵C中的第l行第m列的元素cl,m可对应于L个时延向量中的第l个时延向量和M个角度向量中的第m个角度向量,也即与该第l个时延向量和第m个角度向量对应的加权系数。
[0193] 若将系数矩阵C表示为 频域权值矩阵F表示为[b1  ... bL],空域权值矩阵S表示为[a1 ... aM],则上述空频矩阵H可以满足:
[0194]
[0195] 可以理解,上述频域权值矩阵F中的L个时延向量是互不相同的,上述角度加权矩阵S中的M个角度向量也是互不相同的,由该L个时延向量和M个角度向量可以组合得到L×M个角度时延对。
[0196] 应理解,上述频域权值矩阵、空域权值矩阵以及系数矩阵的具体形式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相同的构思,可以对上文列举的频域权值矩阵、空域权值矩阵以及系数矩阵做出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例如将矩阵变换为向量,或,将矩阵变换为有序数组,等等。这些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对于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所适用的范围并不构成影响,因此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197] 还应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相同的构思,可以对上文列举的空频矩阵与频域权值矩阵、空域权值矩阵和系数矩阵的关系进行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例如,在另一种定H义方式中,空频矩阵可以满足:H=SCF ,等等。这些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对于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所适用的范围并不构成影响,因此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198] 由上文空频矩阵所满足的关系式可知,空频矩阵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角度时延对的H加权和确定。例如,若空频矩阵H满足H=FCS ,则该空频矩阵H的维度可以是N×T;若空频矩H
阵H满足H=SCF,则该空频矩阵H的维度可以是T×N。
[0199] 结合上文所述可知,网络设备可以预先将多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参考信号上,或者说,基于多个角度时延对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参考信号经由下行信道被传输至终端设备后,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将基于同一个频域单元上接收到的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参考信号所确定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全带累加,以得到与该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终端设备可以将上述多个角度时延对分别对应的加权系数反馈给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重构下行信道,进而确定出与下行信道相适配的预编码矩阵。
[0200] 图3示出了将一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上之后,确定与该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的过程。如图所示,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k个角度时延对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即,将第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角度向量ak和时延向量bk分别加载到图3中所示的N个RB上,则可以对该N个RB上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分别进行信道估计得到N个估计值,第n个RB上的估计值记为 则可以得到与该第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为
[0201] 由于网络设备对每个终端设备单独进行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和发送,导频开销将随终端设备数量的增长而线性增长。若小区中终端设备数量很多,导频开销将变得难以接受。
[0202]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测量方法,以期减小导频开销。
[0203]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
[0204] 应理解,下文仅为便于理解和说明,以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构成任何限定。例如,下文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可以替换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部件(如电路、芯片、芯片系统或其他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等);下文实施例示出的网络设备可以替换为配置与网络设备中的部件(如电路、芯片、芯片系统或其他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等)。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信道测量即可。
[0205] 为避免混淆,作出如下定义:K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K个时延向量用于构建频域权值矩阵F,所构建的频域权值矩阵F的维度为N×K;K个角度时延对包含的K个角度向量用于构建空域权值矩阵S,所构建的空域权值矩阵S的维度为T×K。频域单元为RB。参考信号资源包含的RB数为N个。
[0206] 此外,为便于理解和说明,下文实施例中均以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发射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端口为例,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但应理解,以一个接收端口为例,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可以理解,下文实施例中对于网络设备的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未做限定,对于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数也未做限定。
[0207] 若网络设备的发射天线为多个极化方向,比如双极化天线,则角度向量仍然可以是长度为T的向量。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两个极化方向的发射天线发送对应于同一角度时延H H对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满足H=FCS的空频矩阵可以表示为N×2T维的矩阵,满足H=SCF的空频矩阵可以表示为2T×N维的矩阵,等等。
[0208] 若终端设备的接收天线端口为多个,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下文所述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和反馈。例如,下文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R组加权系数,每组加权系数包括对应于K个角度时延对的K个加权系数。
[0209]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400可以包括步骤410至步骤450。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方法400中的各个步骤。
[0210] 在步骤410中,网络设备生成预编码参考信号。
[0211]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K个角度时延对,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以得到预编码参考信号。如前所述,该K个角度时延对包括一个或多个角度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时延向量。关于角度时延对和角度向量、时延向量的关系在上文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0212] 上述一个或多个角度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时延向量可以是基于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由网络设备基于上行信道测量确定的较强的一个或多个角度向量和较强的一个或多时延向量。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对上行信道进行空域和频域的DFT确定,也可以利用现有的估计算法,如角度和时延联合估计(joint angle and delay estimation,JADE)算法等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213] 上述一个或多个角度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时延向量也可以是由网络设备基于此前的一次或多次下行信道测量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确定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21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导频开销,网络设备可以将每个角度时延对所加载的RB数量减少。比如,将每个时延向量加载到N个RB中的一部分RB上,使得加载了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参考信号的RB在N个RB中离散分布。也就是,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RB为N个RB中的部分RB。
[0215] 作为一个实施例,网络设备可以为每个终端设备配置P个参考信号端口,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Q个角度时延对,也即,网络设备为每个终端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可以是加载了共P×Q个角度时延对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换言之,每个终端设备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由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与Q个角度时延对对应,也即,网络设备针对每个终端设备生成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可以对应于P×Q个角度时延对。若将针对每个终端设备生成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对应的角度时延对的数量记为K,则K=P×Q。
[0216] 对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来说,Q个角度时延对中包含的Q个角度向量中的每个角度向量包括多个空域权值,该Q个角度向量可以作为Q个空域权值向量,用于轮流地对N个RB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也即,将与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向量用来对N个RB进行预编码轮询。
[0217] 对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来说,Q个角度时延对中包含的Q个时延向量用于确定N个频域权值,该N个频域权值可以与N个RB对应,以用于对承载于N个RB上的参考信号做预编码。也即,从与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时延向量中确定N个频域权值。该N个频域权值可以是从Q个时延向量中抽取出来的。
[0218]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5和图6来说明与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假设该参考信号端口为P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p为1至P中的任意整数值。图5和图6中示出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承载在18个RB上,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4个角度时延对。其中,N=18、Q=4。该18个RB可以包括RB#1至RB#18。
[0219] 图5示出了导频密度D为1的一例。导频密度为1,表示每个RB中都有一个RE用于承载同一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图中虽未示出每个RB中的RE,但可以理解,图中RB#1至RB#18中的每个RB中都有一个RE用于承载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由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可以对应于Q个角度时延对,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连续Q个RB可以与Q个不同的角度时延对对应,即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每连续Q个RB可以分别与Q个不同的角度时延对对应。故在图5中,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每连续4个RB可以分别与4个不同的角度时延对对应。
[0220] 假设图中所示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4个角度时延对包括(a1,b1)、(a2,b2)、(a3,b3)、(a4,b4)。则RB#1、RB#5、RB#9、RB#13、RB#17可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a1,b1),RB#2、RB#6、RB#10、RB#14、RB#18可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a2,b2),RB#3、RB#7、RB#11、RB#15可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a3,b3),RB#4、RB#8、RB#12、RB#16可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a4,b4)。可以看到,图5中每个角度时延对所对应的RB之间的最小间隔为3个RB。可以看到,每个角度时延对所对应的RB数不超过 个。如在图5中,每个角度时延对所对应的RB数为4或5。
[0221] 为避免混淆,图5中的(a)示出了将角度向量a1至a4加载到各RB上的示例,图5中的(b)示出了将时延向量b1至b4加载到各RB上的示例。
[0222] 先看图5中的(a),角度向量a1可以被加载在RB#1、RB#5、RB#9、RB#13、RB#17上,角度向量a2可以被加载在RB#2、RB#6、RB#10、RB#14、RB#18上,角度向量a3可以被加载在RB#3、RB#7、RB#11、RB#15上,角度向量a4可以被加载在RB#4、RB#8、RB#12、RB#16上。可以发现,在RB#1至RB#18依次排布的18个RB上,角度向量a1至a4被轮流地加载到各个RB上,形成多个循环,即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每连续4个RB可以分别与4个不同的角度向量对应。
[0223] 再看图5中的(b)。在N=18、D=1的情况下,时延向量b1至b4分别表示如下:
[0224]
[0225] 如图所示,时延向量b1中的第1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1上,时延向量b2中的第2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2上,时延向量b3中的第3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3上,时延向量b4中的第4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4上,时延向量b1中的第5个权值可以被加载在RB#5上,时延向量b2中的第6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6上,时延
向量b3中的第7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7上,时延向量b4中的第8个权值 可以
被加载在RB#8上,以此类推,直到时延向量b2中的第18个权值 被加载在RB#18上,即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每连续4个RB可以分别与4个不同的时延向量对应。
[0226] 结合附图可以看到,导频密度D为1,时延向量的长度为N。在N=18、Q=4的情况下,每个时延向量中的18个权值中,每4个权值中有1个被加载到一个RB上。4个时延向量中的权值被轮流地加载到各RB上。也就是说,该18个RB中每4个RB形成一个循环,从RB#1至RB#4,该4个RB轮流被加载分别取自时延向量b1至b4中的4个权值,从RB#5至RB#8,该4个RB又轮流被加载分别取自时延向量b1至b4中的4个权值,从RB#9至RB#12,该4个RB又轮流被加载分别取自时延向量b1至b4中的4个权值,以此类推,直到18个RB都分别被加载一个频域权值。
[0227] 由此,该18个RB被加载了4个角度向量和4个时延向量,即,加载了4个角度时延对。可以看到,在导频密度为1的情况下,每两个加载了相同的角度时延对的RB之间至少间隔了
3个RB,也即Q‑1个RB。
[0228] 对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网络设备都可以基于上文所述的方法,将与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上。
[0229]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对上述由K个时延向量构建的频域权值矩阵F进行重组,得到新的频域权值矩阵 进而基于重组得到的频域权值矩阵 对参考信号进行频域预编码。
[0230] 具体来说,矩阵 和F之间可以满足:其中,q:Q:end表示从第q个至最后一个,以Q为增量来取值。
关于函数的具体含义可参看前文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赘述。
[0231] 示例性地,对于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从所对应的Q个时延向量中,q从1至Q中遍历取值,进而确定与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N个频域权值。
[0232] 将q=1、2、3、4分别代入上述矩阵 和F满足的关系式中,可以得到:
[0233] 当q=1时,从矩阵F中第1列的第1行开始,以Q为增量来抽取权值,所抽取出来的权值作为矩阵 的第1列的权值,比如,在上文示例中,N=18,Q=4,则取矩阵F中第1列的第1行、第5行、第9行、第13行、第17行。
[0234] 当q=2时,从矩阵F中第2列的第2行开始,以Q为增量来抽取权值,所抽取出来的权值作为矩阵 的第2列的权值,比如,在上文示例中,取矩阵F中第1列的第2行、第6行、第10行、第14行、第18行。
[0235] 当q=3时,从矩阵F中第3列的第3行开始,以Q为增量来抽取权值,所抽取出来的权值作为矩阵 的第3列的权值,比如,在上文示例中,取矩阵F中第3列的第3行、第7行、第11行、第15行。
[0236] 当q=4时,从矩阵F中第4列的第4行开始,以Q为增量来抽取权值,所抽取出来的权值作为矩阵 的第4列的权值,比如,在上文示例中,取矩阵F中第4列的第4行、第8行、第12行、第16行。
[0237] 比如,由时延向量b1至b4可以确定与N个RB对应的N个频域权值依次分别为:
[0238]
[0239] 基于上文所述相同的方法,网络设备可以由K个时延向量,确定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N×P个频域权值。该N×P个频域权值可构建N×P维矩阵,即,矩阵 为N×P维矩阵。
[0240] 网络设备基于矩阵 对参考信号做频域预编码时,该矩阵 中的第n行第p列的权值被加载到对应于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的第n个RB上。
[0241] 应理解,基于矩阵F重组矩阵 进而对参考信号进行频域预编码,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在实际实现过程中,该矩阵 可能并不一定会生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基于相同的构思,通过不同的算法来实现上述过程。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242] 网络设备对参考信号进行空域预编码时,所使用的空域权值向量也可以基于参考信号端口和RB编号而确定。对应于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的第n个RB所使用的空域权值向量可以是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p‑1)Q+(n‑1)%Q+1个角度向量。
[0243] 结合上例,Q=4、N=18,当p=1,n=1时,对应的空域权值向量为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1个角度向量;当p=1,n=2时,对应的空域权值向量为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2个角度向量;当p=1,n=3时,对应的空域权值向量为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3个角度向量;当p=1,n=4时,对应的空域权值向量为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4个角度向量;当p=1,n=5时,对应的空域权值向量为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1个角度向量;当p=1,n=6时,对应的空域权值向量为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2个角度向量;当p=1,n=7时,对应的空域权值向量为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3个角度向量;当p=1,n=8时,对应的空域权值向量为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4个角度向量;以此类推。可以发现,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1个角度向量至第4个角度向量可以轮流被加载到N个RB上。
[0244] 上文中为便于理解,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多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参考信号上的过程。但这些示例仅为便于理解而示出,上文所列举的各空域权值向量、各频域权值与各参考信号端口、各RB的对应关系,以及为了便于理解这些对应关系所示出的公式等仅为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相同的构思,可以对上述公式作出各种可能的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这些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245]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下面再结合一个示例来说明。图6示出了导频密度D为0.5的一例。导频密度为0.5,表示每两个RB中都有一个RE用于承载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为便于区分,图中将承载了预编码参考信号的RB用填充图案的方格示出,未承载预编码参考信号的RB用空白方格示出。但应理解,图6只是针对一个参考信号端口而示出了承载有预编码参考信号的RB。在参考信号端口为多个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部分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承载在图中以空白方格示出的RB上。另外,图中虽未示出每个RB中的RE,但可以理解,图中RB#1至RB#18中每隔一个RB就有一个RB包含一个RE用于承载同一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如图中所示,RB#1、RB#3、RB#5、RB#7、RB#9、RB#11、RB#13、RB#15、RB#17用于承载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其他RB未用于承载该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图中所示仅为示意,也可通过RB#2、RB#4、RB#6、RB#8、RB#10、RB#12、RB#14、RB#16、RB#18这9个RB来承载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这里不做限定。
[0246] 由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可以对应于Q个角度时延对,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连续Q/D个RB可以与Q个不同的角度时延对对应。故在图6中,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连续8个RB可以与4个不同的角度时延对对应。
[0247] 假设图中所示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4个角度时延对包括(a1,b1)、(a2,b2)、(a3,b3)、(a4,b4)。则RB#1、RB#9、RB#17可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a1,b1),RB#3、RB#11可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a2,b2),RB#5、RB#13可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a3,b3),RB#7、RB#15可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a4,b4)。
[0248] 图6中示出了各角度向量被加载到不同的RB上。可以发现,在RB#1至RB#18依次排布的18个RB上,角度向量a1至a4被轮流地加载到其中9个用于承载参考信号的RB上,形成多个循环。
[0249] 在N=18、D=0.5的情况下,时延向量可以是长度为9的向量。用于频域加权的频域权值向量例如可以是从时延向量b1至b4,也可以是由从时延向量b1至b4中抽取出来的部分权值重构的向量。
[0250] 下文示出了由时延向量b1至b4重构的频域权值向量b1′至b4′的一例。按照所加载的各RB之间的间隔,从时延向量b1至b4中抽取相应的权值,得到频域权值向量b1′至b4′分别表示如下:
[0251]
[0252] 则,如图6中所示,时延向量b1′中的第1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1上,时延向量b2′中的第2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3上,时延向量b3′中的第3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5上,时延向量b4′中的第4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7上,时延向量b1′中的第5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9上,时延向量b2′中的第6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
RB#11上,时延向量b3′中的第7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13上,时延向量b4′中的第8个权值 可以被加载在RB#15上,时延向量b1′中的第9个权值 被加载在RB#17上。
[0253] 结合附图可以看到,导频密度D为0.5,时延向量的长度为N/2。在N=18、Q=4的情况下,每个时延向量中的9个权值中,每4个权值中有1个被加载到一个RB上。4个时延向量中的权值被轮流地加载到各RB上。也就是说,该18个RB中每4个RB形成一个循环。从RB#1开始,RB#1、RB#3、RB#5、RB#7这4个RB轮流被加载分别取自频域权值向量b1′至b4′中的4个权值;RB#9、RB#11、RB#13、RB#15这4个RB又轮流被加载分别取自频域权值向量b1′至b4′中的4个权值;RB#17是最后一个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RB,RB#17被加载取自频域权值向量b1′的1个权值。由此,该18个RB中,每隔1个RB都有1个RB被加载到一个频域权值。
[0254] 由此,该18个RB被加载了4个角度向量和4个时延向量,即,加载了4个角度时延对。可以看到,在导频密度D为0.5的情况下,每两个加载了相同的角度时延对的RB之间至少间隔了7个RB,也即,Q/D‑1个RB。
[0255] 对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网络设备都可以基于上文所述的方法,将与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上。
[0256] 当然,在导频密度D不为1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依然可以基于上文所述的方法,对频域权值矩阵F进行重组,得到频域权值矩阵 进而基于重组得到的频域权值矩阵 对参考信号进行频域预编码。具体过程与上文所述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0257] 此外,网络设备对参考信号进行空域预编码时所使用的空域权值向量也可以基于上文所述的方法来确定。对应于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的第n个RB所使用的空域权值向量可以是K个角度向量中的第(p‑1)Q+(n‑1)%Q+1个角度向量。具体过程与上文所述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0258] 应理解,上文仅为便于理解,以导频密度D分别为1和0.5为例详细说明了与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以及将该Q个角度时延对如何加载到N个RB上的过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任意一个导频密度的取值,网络设备都可以基于上文所述的方法,对参考信号进行空域和频域的预编码。
[0259] 此外,由上文示例的两例可以看到,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各RB之间以Q/D‑1个RB为间隔排布。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对Q和/或D的取值进行配置,以使得Q/D的值为整数。
[0260] 还应理解,上文虽然结合图5和图6详细说明了网络设备对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进行空域预编码和频域预编码的过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同一个RB可以与多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用于承载多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该多个参考信号端口例如可以通过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等方式来复用该N个RB的资源。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261] 此外,上文所述的D、Q、N等的取值均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0262] 步骤420,网络设备发送预编码参考信号。相应地,在步骤420中,终端设备接收预编码参考信号。
[0263]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预先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来向终端设备传输预编码参考信号。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预编码参考信号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
[0264]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发送了P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P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
[0265] 在步骤430中,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应于K个角度时延对的K个加权系数。
[0266]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在步骤420中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得到每个RB上对应于各参考信号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于Q个角度时延对,终端设备基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可以确定Q个加权系数。则对应于P个参考信号端口,共可确定P×Q个加权系数,即,K个加权系数。
[0267] 终端设备在确定K个加权系数时,需要预先确定参考信号端口的数量P、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角度时延对的数量Q,以及每个角度时延对被加载到了哪些RB上。也即,需要预先知道D值、Q值和P值。
[0268] 其中,导频密度D和参考信号端口数P可以通过已有的信令来指示,比如,通过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信令来指示。
[0269] 在本实施例中,Q和P可以满足:K=P×Q,因此终端设备只要知道K、P、Q中的任意两项的值即可。
[0270]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Q可以是固定值。可选地,Q为预定义值,如,协议预先定义Q值。在此情况下,网络设备只需通过已有信令来指示D值、P值,终端设备便可确定D值、P值和Q值。
[0271]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Q可以灵活配置。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Q的值。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三指示信息。换言之,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终端设备确定Q的值。
[0272] 其中,关于Q的指示可以是显式指示,也可以是隐式指示。
[0273] 比如,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了Q的多种可能的取值与多个索引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三指示信息指示当前Q值所对应的索引,来指示Q值。
[0274] 或者,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了K/P的多种可能的取值与多个索引的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三指示信息指示当前使用的K与P的比值来间接地指示Q的值。
[0275] 又比如,协议可以预先定义Q的多种可能的取值与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的多个取值的对应关系。如,当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为20兆(M)时,Q=8;当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为10M时,Q=4,等等。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三指示信息指示当前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带宽来隐式指示当前配置给该终端设备的Q值。此情况下,该第三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已有的关于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的配置信令。例如该信令可以是CSI‑Frequency Occupation。
[0276] 再比如,网络设备可以直接通过第三指示信息来指示Q的值,或者指示Q‑1的值。
[0277] 还比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三指示信息指示K的值,来间接指示Q的值。
[0278] 应理解,该第三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已有信令,或者携带在已有的信令中,也可以是新增的信令。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279] 当然,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一个额外的信令来指示D、K、P、Q中一项或多项的值。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0280] 终端设备在确定了D值、P值和Q值之后,便可以确定上述K个加权系数。在本实施例中,该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可以由N个RB中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RB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具体可以由上述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RB上的信道估计值累加求和得到。如前所述,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RB为N个RB中的部分RB,也就是说,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由N个RB中的部分RB上的信道估计值累加求和得到,而不需要将N个RB上的信道估计值进行累加求和。
[0281] 下面以图5所示为例来说明。终端设备可以在RB#1、RB#5、RB#9、RB#13、RB#17上接收到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1,b1)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在RB#2、RB#6、RB#10、RB#14、RB#18上接收到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2,b2)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在RB#3、RB#7、RB#11、RB#15上接收到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3,b3)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在RB#4、RB#8、RB#12、RB#16上接收到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4,b4)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如前所述,上述4个角度时延对(a1,b1)、(a2,b2)、(a3,b3)、(a4,b4)对应于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故,终端设备在RB#1至RB#18上可以接收到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
[0282] 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可以由对应于该角度时延对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信道估计值确定,具体可以是对加载了该角度时延对的各RB上的信道估计值进行累加求和。图5中的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于4个角度时延对,故终端设备针对每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得到对应于4个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
[0283] 如图5,角度时延对(a1,b1)对应的加权系数可以基于在RB#1、RB#5、RB#9、RB#13、RB#17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终端设备基于在RB#1、RB#5、RB#9、RB#13、RB#17上接收到的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1,b1)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得到5个信道估计值。该5个信道估计值的累加和即为该角度时延对(a1,b1)对应的加权系数。
[0284] 角度时延对(a2,b2)对应的加权系数可以基于在RB#2、RB#6、RB#10、RB#14、RB#18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终端设备基于在RB#2、RB#6、RB#10、RB#14、RB#18上接收到的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2,b2)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得到5个信道估计值。该5个信道估计值的累加和即为该角度时延对(a2,b2)对应的加权系数。
[0285] 与之相似,角度时延对(a3,b3)对应的加权系数可以是基于在RB#3、RB#7、RB#11、RB#15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的4个信道估计值的累加和;角度时延对(a4,b4)对应的加权系数可以是基于在RB#4、RB#8、RB#12、RB#16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的4个信道估计值的累加和。
[0286] 图7示出了图5中的各RB与各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基于在RB#1、RB#5、RB#9、RB#13、RB#17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所确定的信道估计值分别为:将该5个信道估计值累加求和,可以得到与角度时延对(a1,
b1)对应的加权系数。故,与角度时延对(a1,b1)对应的加权系数cp,1可以满足:
其中,下角标p,1表示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1个角度时延对;上角标n表示第n个RB,Γ1表示加载了上述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1个角度时延对的RB,比如,Γ1包括RB#1、RB#
5、RB#9、RB#13、RB#17。
[0287] 基于在RB#2、RB#6、RB#10、RB#14、RB#18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所确定的信道估计值分别为: 将该5个信道估计值累加求和,可以得到与角度时延对(a2,b2)对应的加权系数。故,与角度时延对(a2,b2)对应的加权系数cp,2可以满足:
其中,下角标p,2表示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1个角度时延对;Γ2表示
加载了上述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2个角度时延对的RB,比如,Γ2包括RB#2、RB#6、RB#
10、RB#14、RB#18。
[0288] 基于上述相同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确定与角度时延对(a3,b3)对应的加权系数cp,4可以满足: 与角度时延对(a4,b4)对应的加权系数cp,4可以满足:其中,下角标p,3表示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3个角度时延对;Γ3表示加载了上述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3个角度时延对的RB,比如,Γ3包括RB#3、RB#7、RB#11、RB#15;下角标p,4表示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4个角度时延对;Γ4表示加载了上述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4个角度时延对的RB,比如,Γ4包括RB#4、RB#8、RB#12、RB#16。
[0289]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与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4个加权系数。
[0290] 基于上述相同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对p值在1至P中遍历取值,以得到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加权系数。故终端设备共可确定出P×Q个加权系数,也即K个加权系数。若将该K个加权系数通过矩阵来表示,则可以表示为系数矩阵C如下:
[0291]
[0292] 其中,该系数矩阵C中的cp,q可以表示对应于P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与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角度时延对中的第q个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
[0293] 若将该系数矩阵C表示为P×Q维矩阵,则该矩阵的每一行对应一个参考信号端口,每一行包括与该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若将该系数矩阵C表示为Q×P维矩阵,则该矩阵的每一列对应一个参考信号端口,每一列包括与该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
[0294] 终端设备对该K个加权系数的反馈可以依据网络设备所指示的上报规则来依次上报。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规则。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二指示信息。
[0295] 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了上报规则之后,终端设备便可以基于该上报规则来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并在此后的步骤440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0296] 下面先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不同的上报规则。
[0297] 示例性地,一种可能的上报规则是,按照从第1个参考信号端口至第P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顺序,依次上报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加权系数。也即,从1至P对p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p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Q个加权系数,
[0298] 以将系数矩阵C表示为上述P×Q维矩阵为例,终端设备可以优先按行上报,从第1行至第P行,依次上报每行中的Q个加权系数。例如按照c1,1、c1,2、......、c1,Q、c2,1、c2,2、......、c2,Q、......、cP,1、cP,2、......、cP,Q的顺序依次上报K个加权系数。
[0299] 另一种可能的上报规则是,先上报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1个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再上报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2个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上报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第Q个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也即,从1至Q对q依次取值,对于每一个q的取值,上报所对应的P个加权系数。
[0300] 以将系数矩阵C表示为上述P×Q维矩阵为例,终端设备可以优先按列上报,从第1列至第Q列,依次上报每列中的P个加权系数。例如按照c1,1、c2,1、......、cP,1、c1,2、c2,2、......、cP,2、......、c1,Q、c2,Q、......、cP,Q的顺序依次上报K个加权系数。
[0301] 终端设备对上述K个加权系数的上报例如可以使用量化值、量化值的索引或其他形式来上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30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对该K个加权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量化和上报。所谓归一化处理,就是在归一化单位的范围内将所有加权系数的幅度值控制在不超过1的范围内的处理。
[0303]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将K个加权系数中幅值最大的加权系数作为基准来进行归一化处理。该终端设备可以对除了该幅值最大的加权系数之外的其余加权系数的幅值分别除以该幅值最大的加权系数的幅值,得到与各加权系数对应的比值。经过归一化处理,上述幅值最大的加权系数的幅值被归一化为1,其余加权系数分别为各自与该最大幅值的比值。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各归一化之后的结果的量化值按照上文所述的上报规则,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上述最大幅值的加权系数的位置,例如在系数矩阵幅值最大的中的行和列,并可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其余加权系数对应的量化值。
[0304] 又一示例,终端设备可以将K个加权系数中的第1个加权系数,例如上述系数矩阵C中的c1,1作为基准来进行归一化处理。具体处理方式与上文所述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由于预先定义了将K个加权系数中的第1个加权系数作为基准来进行归一化处理,终端设备在通过该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上述K个加权系数时,可以不指示作为基准的加权系数的位置,而直接指示其余加权系数对应的量化值。
[0305] 事实上,终端设备可以将K个加权系数中的任意一个加权系数作为基准来对K个加权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看上文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0306] 应理解,终端设备在通过归一化处理后的量化值指示上述K个加权系数时,并不一定真正将K个加权系数的量化值全部指示给网络设备。例如上文示例中,对作为基准的加权系数的量化值可以不做指示,但网络设备仍然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所指示的信息恢复出上述K个加权系数。因此便可以认为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加权系数。
[0307] 在前文结合图2的相关说明中可以看到,网络设备在生成预编码参考信号时,可以将每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中的每个RB上,终端设备在确定与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时,将在N个RB上得到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全带累加,即,将N个信道估计值进行累加求和。该方法可以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并存。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根据当前的资源使用情况、终端设备数量等因素选择其中的一种来进行下行信道测量。换言之,网络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有可能是与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K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每个角度时延对被加载到N个RB上;也有可能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于Q个角度时延对,每个角度时延对被加载到N个RB中的部分RB上。
[0308] 但是,由于终端设备对于网络设备生成预编码参考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感知,终端设备并不知道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于一个角度时延对还是多个角度时延对,或者说,终端设备并不知道网络设备在N个RB上相同的位置所加载角度时延对是相同的角度时延对还是不同的时延对,即,终端设备并不知道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是按照如图2所示的方式所生成的,还是按照如图5或图6所示的方式生成的。因此终端设备也就不知道,在确定一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时,是对N个RB上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全带累加,还是对N个RB中的部分RB的信道估计值进行累加求和。
[0309]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预先配置终端设备的行为。比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通知终端设备,在确定一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时,对N个RB上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全带累加,或者,对N个RB中每隔多少个RB进行信道估计值的累加求和。
[0310]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Q值来隐式地指示。比如,若网络设备指示Q值为1,则表示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两个RB间的最小间隔为0,即,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RB在N个RB中连续分布,可以通过对N个RB上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全带累加的方式来确定与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若网络设备指示Q值大于1,则表示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两个RB间的最小间隔为1个RB,即,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RB在N个RB中不连续分布,可以对N个RB中每隔Q/D‑1个RB进行信道估计值的累加求和。
[0311] 其中,网络设备指示Q值是否大于1的方法也可以有很多种。例如通过1个指示比特来指示,如“1”表示大于1,“0”表示等于1;又例如通过指示Q的具体数值来指示,关于Q的具体数值的指示在上文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0312] 此外,如上文所述,Q值也可以是固定值。此情况下,系统可以约定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和信道测量。
[0313] 在步骤440中,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0314] 该第一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也可以是CSI中的部分信元,还可以是其他信息。示例性地,该第一指示信息为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消息中由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也可以携带在新设计的一个或者多个消息中由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通过物理上行资源,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网络设备基于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0315] 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上行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方法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0316] 在步骤450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各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0317] 网络设备基于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便可以恢复出与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K个加权系数,进而可以结合此前进行预编码所使用的频域加权矩阵F和空域加权矩阵S,确定预编码矩阵。
[0318]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上报K个加权系数的规则,得到与P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Q个加权系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K个加权系数生成K×K维对角阵,该K×K维对角阵中对角线上的K个元素为上述K个加权系数。该K个加权系数与上述频域加权矩阵F中的K个时延向量和空域加权矩阵S中的K个角度向量一一对应。由此,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空频矩阵H如下式所示:
[0319]
[0320] 其中, 中的元素 表示恢复值,该对角阵 可以是由上述网络设备恢复得到的K个加权系数 至 构建的K×K维对角阵。其中,与上文中cp,q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下式来确定:k=(p‑1)×Q+q。例如,可对应于上文中的c1,1,可对应于上文中的c1,2, 可对应于上文中的cP,Q。为了简洁,这里不一一列举。
[0321] 在确定了空频矩阵H之后,网络设备便可以根据每个RB对应的下行信道,确定适用于每个RB的预编码。这里,与RB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是指,以RB为粒度基于该RB对应的信道矩阵确定的预编码矩阵,或者说,基于该RB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可用于对通过该RB传输的数据做预编码。与RB对应的下行信道,可以是指,基于该RB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的下行信道,可用于确定与该RB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0322] 应理解,上文示出的用于确定空频矩阵H的计算式仅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的技术人员可以基于相同的构思,做出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以确定空频矩阵H。此外,空频矩阵H也并不一定是必须生成的,通过采用不同的算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甚至可以直接获得与各RB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0323]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网络设备可以将K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中的部分RB上,使得被加载到一个角度时延对的RB数量得以减少。若将每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上,则需要N个RB来承载对应于一个角度时延对的预编码参考信号;但若将每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中的部分RB上,原本用来承载一个角度时延对的N个RB可以用于承载更多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在角度时延对数量K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导频开销。在终端设备数量剧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角度时延对数Q来减小导频开销,从而保证有效的频谱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0324] 与之相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被加载了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RB上的信道估计值来确定与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减少了终端设备的计算量。
[0325]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仍然可以沿用现有技术中对参考信号端口的配置。即,被配置为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时频资源用于承载Q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并不需要感知网络设备生成预编码参考信号的具体过程,只需根据Q值来确定对应于每个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如何计算即可。因此,兼容性强,实现灵活、方便。
[0326]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800的示意性流程图。与上文图4中所示的方法不同,图8所示的信道测量方法中的参考信号端口与角度时延对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参考信号端口数P等于角度时延对数K。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离散地分布在N个RB上。
[0327] 如图8所示,该方法800可以包括步骤810至850。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图8所示的方法。
[0328] 在步骤810中,网络设备生成预编码参考信号。
[0329]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K个角度时延对,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以得到预编码参考信号。如前所述,该K个角度时延对包括一个或多个角度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时延向量。关于角度时延对和角度向量、时延向量的关系,以及该K个角度时延对的确定方法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0330] 为了减小导频开销,网络设备可以将每个角度时延对所加载的RB数量减少,使得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RB为N个RB中的部分RB。例如在导频密度D为1的情况下,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RB可以以Q‑1为间隔来分布。或者说,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RB可以以Q/D‑1为间隔来分布。这也就是说,N个RB中,每Q/D个RB中就有一个RB对应了同一个角度时延对。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任意两个RB之间的最小间距为Q/D‑1个RB。
[0331] 作为一个实施例,网络设备可以为每个终端设备配置K个参考信号端口,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一个角度时延对。也即,网络设备为每个终端设备配置的参考信号可以是加载了K个角度时延对的预编码参考信号。换言之,每个终端设备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与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由于网络设备将每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中的部分RB上,而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又与一个角度时延对对应,故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在N个RB上也呈离散分布。即,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RB可以以Q/D‑1为间隔来分布。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任意两个RB之间的最小间距为Q/D‑1个RB。
[0332] 图9示出了多个参考信号端口在N个RB上分布的一例。如图9所示,N=18,Q=4,D=1。该18个RB可以包括RB#1至RB#18。图中虽未示出,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导频密度D为1的情况下,图中的每个RB都有一个RE用于承载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
[0333] 图9示出了4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该4参考信号端口可以记为端口#1至端口#4。图中不同的填充图案表示不同的参考信号端口。其中,端口#1可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1,b1),承载于图中18个RB中的RB#1、RB#5、RB#9、RB#13、RB#17上。端口#2可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2,b2),承载于图中18个RB中的RB#2、RB#6、RB#10、RB#14、RB#18上。端口#3可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3,b3),承载于图中18个RB中的RB#3、RB#7、RB#11、RB#15上。端口#4可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4,b4),承载于图中18个RB中的RB#4、RB#8、RB#12、RB#16上。可以看到,图9中每个参考信号端口所对应的RB之间的最小间隔为3个RB。
[0334] 由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于一个角度时延对,故,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可以是由一个角度时延对确定。具体地,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的预编码可以包括一个空域权值向量和一个频域权值向量。其中,每个空域权值向量为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一个角度向量,每个频域权值向量由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一个时延向量确定。
[0335] 假设K个参考信号端口与K个角度时延对一一对应,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中的空域权值向量为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k个角度向量。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预编码中的频域权值向量由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k个时延向量确定。
[0336]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时延向量为长度为N的向量。每个时延向量包括N个权值。N个RB中的第n个RB上的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的频域权值为上述第k个时延向量中的第n个权值。
[0337] 为避免混淆,图9中的(a)示出了将角度向量a1至a4加载到各RB上的示例,图9中的(b)示出了将时延向量b1至b4加载到各RB上的示例。
[0338] 先看图9中的(a),每个角度向量所对应的RB以3个RB为间隔均匀分布在18个RB中。每个角度向量作为一个空域权值向量,被加载到对所对应的RB上。
[0339] 再看图9中的(b),每个时延向量所对应的RB也以3个RB为间隔均匀分布在18个RB中。每个时延向量可用于确定一个频域权值向量。如图中所示,时延向量b1中的第1个、第5个、第9个、第13个、第17个权值可用于构成一个频域权值向量,其中的5个权值被分别加载在RB#1、RB#5、RB#9、RB#13、RB#17上。时延向量b2中的第2个、第6个、第10个、第14个、第18个权值可用于构成一个频域权值向量,其中的5个权值被分别加载在RB#2、RB#6、RB#10、RB#14、RB#18上。时延向量b3中的第3个、第7个、第11个、第15个权值可用于构成一个频域权值向量,其中的4个权值被分别加载在RB#3、RB#7、RB#11、RB#15上。时延向量中b4中的第4个、第8个、第12个、第16个权值可用于构成一个频域权值向量,其中的4个权值被分别加载在RB#4、RB#8、RB#12、RB#16上。可以看到,每个参考信号端口上被加载的频域权值减少,即,频域权值向量的长度较时延向量的长度小。
[034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上述K个时延向量构建的频域权值矩阵F进行重组,得到新的频域权值矩阵 进而基于重组得到的频域权值矩阵 对参考信号进行频域预编码。网络设备基于矩阵F重组矩阵 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看上文方法400中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0341] 可以理解,新的频域权值矩阵 中各频域权值向量相比于频域权值矩阵F中各频域权值向量而言,长度得以减小。
[0342] 应理解,基于矩阵F重组矩阵 进而对参考信号进行频域预编码,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在实际实现过程中,该矩阵 可能并不一定会生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基于相同的构思,通过不同的算法来实现上述过程。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343] 此外,图中虽未示出,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该RB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用于承载参考信号的RE,以用于承载更多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
[0344] 上文中为便于理解,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一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参考信号上的过程。但这些示例仅为便于理解而示出,上文所列举的各空域权值向量、各频域权值与各参考信号端口、各RB的对应关系,以及为了便于理解这些对应关系所示出的公式等仅为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相同的构思,可以对上述公式作出各种可能的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这些数学变换或等价替换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345] 本实施例同样也适用于导频密度不为1的情况。例如导频密度0.5等。由于其具体实现过程与上文图9所示相似。基于上文中结合图6和图9的相关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导频密度为0.5的情况下各空域权值向量、各频域权值与各参考信号端口、各RB的对应关系,为了简洁,这里不再结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0346] 此外,与方法400相似,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或者说,对应于同一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各RB之间以Q/D‑1个RB为间隔排布。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对Q和/或D的取值进行配置,以使得Q/D的值为整数。
[0347] 还应理解,网络设备对多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的过程可以参考上文的具体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可以理解,同一个RB可以与多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用于承载多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该多个参考信号端口例如可以通过FDD、TDD、CDD等方式来复用该N个RB的资源。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348] 此外,上文所述的D、Q、N等的取值均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0349] 在步骤820中,网络设备发送预编码参考信号。相应地,在步骤820中,终端设备接收预编码参考信号。
[0350]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预先配置的参考信号资源来向终端设备传输预编码参考信号。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预编码参考信号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
[0351]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发送了K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K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参考信号。
[0352] 在步骤830中,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应于K个角度时延对的K个加权系数。
[0353]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在步骤420中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得到每个RB上对应于各参考信号端口的信道估计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于一个角度时延对,终端设备基于每个参考信号端口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可以确定一个加权系数。则对应于K个参考信号端口,共可确定K个加权系数。
[0354] 终端设备在确定K个加权系数时,需要预先确定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角度时延对被加载到了哪些RB上,也即需要知道每个角度时延对所加载的各RB之间的间隔。因此终端设备需要预先知道D值、Q值和K值。
[0355] 其中,导频密度D和参考信号端口数K可以通过已有的信令来指示,比如,通过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信令来指示。
[0356]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Q可以是固定值。可选地,Q为预定义值,如,协议预先定义Q值。在此情况下,网络设备只需通过已有信令来指示D值、P值,终端设备便可确定D值、P值和Q值。
[0357]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Q可以灵活配置。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Q的值。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三指示信息。换言之,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终端设备确定Q的值。
[0358] 关于Q值的具体指示方式可以参看上文方法400的步骤430中的相关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0359] 当然,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一个额外的信令来指示D、K、Q中一项或多项的值。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0360] 终端设备在确定了D值、K值和Q值之后,便可以确定上述K个加权系数。在本实施例中,该K个加权系数中的每个加权系数可以由N个RB中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RB上接收到的预编码参考信号确定,具体可以由上述对应于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RB上的信道估计值累加求和得到。如前所述,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RB为N个RB中的部分RB,也就是说,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由N个RB中的部分RB上的信道估计值累加求和得到,而不需要将N个RB上的信道估计值进行累加求和。
[0361] 终端设备确定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的具体方法与方法400中的方法相似。以图9中所示为例,终端设备基于在RB#1、RB#5、RB#9、RB#13、RB#17上接收到的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1,b1)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得到5个信道估计值,例如分别为:该5个信道估计值的累加和即为该角度时延对(a1,b1)对应的加权系
数。故,与角度时延对(a1,b1)对应的加权系数c1可以满足: 其中,下角标1表示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1个角度时延对;上角标n表示第n个RB,Γ1表示加载了上述第1个角度时延对的RB,比如,Γ1包括RB#1、RB#5、RB#9、RB#13、RB#17。可以理解,上述角度时延对(a1,b1)对应的加权系数也即第1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加权系数。
[0362] 与之相似,终端设备基于在RB#2、RB#6、RB#10、RB#14、RB#18上接收到的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2,b2)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得到5个信道估计值,例如分别为:该5个信道估计值的累加和即为该角度时延对(a2,b2)对应的加权系
数。故,与角度时延对(a2,b2)对应的加权系数c2可以满足: 其中,下角标2表示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2个角度时延对;上角标n表示第n个RB,Γ2表示加载了上述第2个角度时延对(a2,b2)的RB,比如,Γ2包括RB#2、RB#6、RB#10、RB#14、RB#18。
[0363] 终端设备基于在RB#3、RB#7、RB#12、RB#15上接收到的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3,b3)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得到4个信道估计值,例如分别为: 该4个信道估计值的累加和即为该角度时延对(a3,b3)对应的加权系数。故,与角度时延对(a3,b3)对应的加权系数c3可以满足: 其中,下角标3表示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3个
角度时延对;上角标n表示第n个RB,Γ3表示加载了上述第3个角度时延对(a3,b3)的RB,比如,Γ3包括RB#3、RB#7、RB#12、RB#15。
[0364] 终端设备基于在RB#4、RB#8、RB#12、RB#16上接收到的对应于角度时延对(a4,b4)的预编码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得到4个信道估计值,例如分别为: 该4个信道估计值的累加和即为该角度时延对(a4,b4)对应的加权系数。故,与角度时延对(a4,b4)对应的加权系数c4可以满足: 其中,下角标4表示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4个
角度时延对;上角标n表示第n个RB,Γ4表示加载了上述第4个角度时延对(a4,b4)的RB,比如,Γ4包括RB#4、RB#8、RB#12、RB#16。
[0365]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与上述4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4个加权系数,也即确定出了与4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加权系数。
[0366] 基于上述相同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对k值在1至K中遍历取值,以得到与每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故终端设备共可确定出K个加权系数。若将该K个加权系数通过K×K维的对角阵来表示,则可以表示为系数矩阵C如下:
[0367]
[0368] 该系数矩阵C中的ck可以表示对应于K个角度时延对中的第k个角度时延对的加权系数,或者,对应于K个参考信号端口中的第k个参考信号端口的加权系数。
[0369] 终端设备可以按照预先与网络设备约定好的该K个角度时延对的顺序依次上报该K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K个加权系数。故,终端设备可以在步骤830中按照该K个角度时延对的顺序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该K个加权系数,并在步骤840中,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037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对该K个加权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量化和上报。由于上文方法400的步骤430中对归一化处理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0371] 在步骤840中,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0372] 在步骤850中,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各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0373] 应理解,步骤840和步骤850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看上文方法400中步骤440和步骤450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0374]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网络设备可以将K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中的部分RB上,使得被加载到一个角度时延对的RB数量得以减少。若将每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上,则需要N个RB来承载对应于一个角度时延对的预编码参考信号;但若将每个角度时延对加载到N个RB中的部分RB上,原本用来承载一个角度时延对的N个RB可以用于承载更多个角度时延对对应的预编码参考信号。在角度时延对数量K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导频开销。在终端设备数量剧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每个参考信号端口对应的角度时延对数Q来减小导频开销,从而保证有效的频谱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0375] 与之相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被加载了同一个角度时延对的RB上的信道估计值来确定与角度时延对对应的加权系数,减少了终端设备的计算量。
[037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可以是直接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经过一些波束成形方法,例如包括迫零(zero forcing,ZF)、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squared error,MMSE)、最大化信漏噪比(signal‑to‑leakage‑and‑noise,SLNR)等,得到最终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预编码矩阵均可以是指基于本申请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确定的预编码矩阵。
[0377] 应理解,在上文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可以执行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各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且,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378] 以上,结合图4至图9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测量方法。以下,结合图10至图13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
[0379]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100和收发单元1200。
[0380]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部件(如电路、芯片或芯片系统等)。
[0381]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400或方法800中的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或图8中的方法800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400或图8中的方法800的相应流程。
[0382]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3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20和步骤44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0383]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8中的方法8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800中的步骤83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800中的步骤820和步骤84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0384]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200可以通过收发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11中示出的通信装置2000中的收发器2020或图12中示出的终端设备3000中的收发器302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100可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11中示出的通信装置2000中的处理器2010或图12中示出的终端设备3000中的处理器3010。
[0385]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200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实现,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100可以通过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集成的处理器、微处理器或集成电路等实现。
[0386]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部件(如电路、芯片或芯片系统等)。
[0387]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400或方法800中的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或图8中的方法800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400或图8中的方法800的相应流程。
[0388]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10和步骤45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20和步骤44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0389]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8中的方法8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800中的步骤810和步骤85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800中的步骤820和步骤84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039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200可以通过收发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11中示出的通信装置2000中的收发器2020或图13中示出的网络设备4000中的RRU 410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100可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11中示出的通信装置2000中的处理器2010或图13中示出的网络设备4000中的处理单元4200或处理器4202。
[0391]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200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实现,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100可以通过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集成的处理器、微处理器或集成电路等实现。
[0392]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2000的另一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2000包括处理器2010、收发器2020和存储器2030。其中,处理器2010、收发器2020和存储器20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203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0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收发器2020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
[0393]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2000可以对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可选地,该存储器203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2030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2010中。该处理器2010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2030中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2010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该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上述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0394]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2000是前文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
[0395]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2000是前文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
[0396] 其中,收发器202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202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处理器2010和存储器2030与收发器2020可以是集成在不同芯片上的器件。如,处理器2010和存储器2030可以集成在基带芯片中,收发器2020可以集成在射频芯片中。该处理器2010和存储器2030与收发器2020也可以是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上的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397]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2000是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部件,如电路、芯片、芯片系统等。
[0398]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2000是配置在网络设备中的部件,如电路、芯片、芯片系统等。
[0399] 其中,收发器2020也可以是通信接口,如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该收发器2020与处理器2010和存储器2020都可以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中,如集成在基带芯片中。
[0400]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30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3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终端设备3000包括处理器3010和收发器3020。可选地,该终端设备3000还包括存储器3030。其中,处理器3010、收发器3020和存储器303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30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3010用于从该存储器30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3020收发信号。可选地,终端设备3000还可以包括天线3040,用于将收发器3020输出的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0401] 上述处理器3010可以和存储器30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3010用于执行存储器30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30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30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3010。该处理器3010可以与图10中的处理单元1100或图11中的处理器2010对应。
[0402] 上述收发器3020可以与图10中的收发单元1200或图11中的收发器2020对应。收发器3020可以包括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和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其中,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
[0403] 应理解,图12所示的终端设备3000能够实现图4或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3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0404] 上述处理器301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终端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收发器302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或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405] 可选地,上述终端设备3000还可以包括电源3050,用于给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电路提供电源。
[0406]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该终端设备30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3060、显示单元3070、音频电路3080、摄像头3090和传感器3100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3082、麦克风3084等。
[0407]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4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基站4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410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BU)(也可称为分布式单元(DU))4200。所述RRU 410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可以与图10中的收发单元1200或图11中的收发器2020对应。可选地,该RRU 4100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4101和射频单元4102。可选地,RRU 41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所述RRU 410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420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4100与BBU 420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0408] 所述BBU 420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与图10中的处理单元1100或图11中的处理器201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指示信息等。
[0409]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420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4200还包括存储器4201和处理器4202。所述存储器420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420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4201和处理器420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0410] 应理解,图13所示的基站4000能够实现图4或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基站4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0411] 上述BBU 42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RRU 41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412] 应理解,图13所示出的基站4000仅为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形态,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可适用于其他形态的网络设备。例如,包括AAU,还可以包括CU和/或DU,或者包括BBU和自适应无线单元(adaptive radio unit,ARU),或BBU;也可以为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premises equipment,CPE),还可以为其它形态,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的具体形态不做限定。
[0413] 其中,CU和/或DU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AAU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414]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处理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0415]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0416]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指令和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处理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0417]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处理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0418]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419]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0420]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042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4或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042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4或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042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0424]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0425]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作为接收设备的一例,网络设备可以作为发送设备的一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也可以均为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对于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0426]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0427]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0428]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429]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430]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431]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0432]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433]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