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264077.0

文献号 : CN1153179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巧灵

申请人 : 南通海阳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供水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水流依次流经供水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且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对污水逐级进行沉淀,第一调节机构根据供水池和第一沉淀池之间水位差的变化调节第一沉淀池的进水口和其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从而使第一沉淀池的(L/H=V/u0)关系成立;利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的水位差控制第二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第三调节机构根据水位差的变化调节第二沉淀池进水口与其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间距,使其与第二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相匹配,第二沉淀池的(L/H=V/u0)关系成立。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供水池周壁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沉淀池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沉淀池周壁设置有与第二沉淀池连通的第二进水口;第二沉淀池周壁设置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高度均可调且大小相等;初始状态下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依次降低,供水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水位依次降低,且供水池和第一沉淀池的水位差W1大于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水位差W2;污水从供水池的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沉淀池后通过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沉淀池,后从出水口排出;第一进水口与第一沉淀池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H1,第一进水口的进水速度为V1,第二进水口与第二沉淀池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H2,第二进水口的进水速度为V2,且初始状态下V1大于V2;供水池和第一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在W1增大时使第一进水口向上移动进而使H1增大;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使H2保持在第一预设值,V2随W2的变化而变化,第三调节机构使H2的第一预设值随W2的变化而变化,进而使H2的第一预设值与V2相匹配,供水池为竖直设置的第一内筒,第一内筒底部封堵且第一进水口设置于第一内筒的周壁底部;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浮环、第一浮球、第一同步环、第二同步环和第一传动组件,浮环漂浮于供水池内水面上,并随供水池内水位升降而上下移动;第一同步环套于第一内筒外并随浮环同步向上移动;第一浮球漂浮于第一沉淀池内水面上,并随第一沉淀池内水位升降而上下移动;第二同步环套于第一内筒外并与第一内筒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同步环和第一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W1;第一传动组件在W1小于第二预设值时促使第二同步环向上移动,进而使第一进水口向上移动,并使供水池内水位上升,直至W1恢复至第二预设值,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油管、第二液压缸和第三活塞杆,第一液压缸内填充有液压油,第一活塞杆一端与第一同步环连接,第一活塞杆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一液压缸;第二活塞杆一端与第一浮球连接,第二活塞杆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一液压缸;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分别位于第一液压缸的两端;第二液压缸安装于第二内筒内,且第二液压缸内填充有液压油,第三活塞杆一端与第二同步环连接,第三活塞杆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和第二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连通;W1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相互靠近挤压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进入第二液压缸,并通过第三活塞杆顶推第二同步环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二滤筒、第二内筒和第一提升组件,第二滤筒和第二内筒均竖直设置且均上下贯通,第二滤筒固定且周壁上设置有滤孔;第二内筒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滤筒内并与第二滤筒内壁贴合,第二进水口设置于第二内筒周壁底部;第一提升组件设置于第二内筒下端,第一提升组件封堵第二内筒底部且带动第二内筒上下移动;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三滤筒、第三内筒和第二提升组件,第三滤筒和第三内筒均竖直设置且均上下贯通,第三滤筒固定设置且周壁上设置有滤孔;第三内筒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三滤筒内并与第三滤筒内壁贴合,出水口设置于第三内筒的周壁底部;第二提升组件设置于第三内筒下端,第二提升组件封堵第三内筒底部且带动第三内筒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内筒位定于第二滤筒内,第二滤筒固定于第三滤筒内,且第一内筒、第二滤筒、第二内筒、第三内筒和第三滤筒均同轴;第一提升组件包括第一伸缩筒、第二伸缩筒、第一滑移环、第二滑移环、第一感应板和第一底环;第一底环水平设置于第二内筒下方;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均竖直设置且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的下端均固定于第一底环;第一伸缩筒与第一内筒外圆周贴合,第二伸缩筒与第二滤筒内周壁贴合;第一滑移环套于第一内筒外,且第一滑移环固定于第一伸缩筒上端,第二液压缸固定于第一滑移环;第二滑移环与第二滤筒内周壁贴合,且第二滑移环固定于第二伸缩筒上端,第二内筒下端固定于第二滑移环;第一感应板有多个,多个第一感应板均水平设置,且每个第一感应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一滑移环和第二滑移环,第一感应板在水流作用下可沿第一滑移环的周向转动;第一感应板随第一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一滑移环和第二滑移环带动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向上伸长,同时第二同步环在第二液压缸的传动下随第一滑移环同步向上移动,第二内筒随第二滑移环同步向上移动,使得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均随第一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提升组件包括第三伸缩筒、第四伸缩筒、第三滑移环、第四滑移环、第二感应板和第二底板;第二底环水平设置于第三内筒下方;第三伸缩筒和第四伸缩筒均竖直设置且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第三伸缩筒和第四伸缩筒的下端均固定于第二底环;第三伸缩筒与第二滤筒外圆周贴合,第四伸缩筒与第三滤筒内周壁贴合;第三滑移环套于第二滤筒外,且第三滑移环固定于第三伸缩筒上端;第四滑移环与第三滤筒内周壁贴合,且第四滑移环固定于第四伸缩筒上端,第三内筒下端固定于第四滑移环;第二感应板有多个,多个第二感应板均水平设置,且每个第二感应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三滑移环和第四滑移环,第二感应板在水流作用下可沿第三滑移环的周向转动;第二感应板随第二沉淀池内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三滑移环和第四滑移环带动第三伸缩筒和第四伸缩筒向上伸长,同时第三内筒随第四滑移环同步向上移动,使得出水口随第二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滑移板、顶推组件和支撑组件,滑移板水平设置于第三内筒内,且滑移板随第二滑移环同步上下移动;调节杆的上端绕第一轴向转动且沿第二滤筒径向滑动安装于滑移板,调节杆的下端与第四滑移环绕第一轴向转动连接,初始状态下调节杆的上端位于调节杆的下端的靠近第二滤筒一侧;支撑组件包括滑移杆和多个支撑块,滑移杆竖直设置,且可沿第二滤筒径向滑动地安装于第二滤筒,多个支撑块均水平固定于滑移杆且沿滑移杆轴向间隔分布;每个支撑块均穿过第二滤筒,且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底环和第二底环分别承靠于不同的支撑块上;顶推组件使滑移杆随调节杆上端同步沿第二滤筒径向移动;第二滑移环与第四滑移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2,H2随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杂质增加速度不同而变化;当H2小于第一预设值时,调节杆进一步倾斜,调节杆的上端向靠近第二滤筒方向移动,并通过顶推组件顶推滑移杆向靠近第二滤筒轴线方向移动,进而使支撑第二底环的支撑块与第二底环脱离,第二提升组件和第三内筒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杆下端向下移动,使调节杆的上端向远离第二滤筒方向移动,至调节杆恢复至初始的倾斜状态,调节杆通过顶推组件带动滑移杆回到初始位置,第二底环承靠于另一支撑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杆的长度可调;第三调节机构包括第三同步环、第四同步环、第二浮球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三同步环位于第二滤筒内,且第三同步环与第一浮球连接;第四同步环位于第三滤筒内,且第四同步环与第三同步环同步上下移动;第二浮球漂浮于第二沉淀池内水面上,并随第二沉淀池内水位升降而上下移动;第四同步环和第二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W2;第二传动组件在W2小于第三预设值时促使调节杆伸长,进而使H2的第一预设值增大,并在W2大于第三预设值时促使调节杆缩短,进而使H2的第一预设值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杆包括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活塞杆,第三液压缸绕第一轴向铰接于第四滑移环,第三液压缸内填充有液压油;第四活塞杆上端绕第一轴向转动且沿第二滤筒径向滑动安装于滑移板,第四活塞杆下端滑动安装于第三液压缸;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四液压缸、第五活塞杆、第六活塞杆和第二油管,第四液压缸内填充有液压油,第五活塞杆的一端与第四同步环连接,第五活塞杆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四液压缸;第六活塞杆一端与第二浮球连接,第六活塞杆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四液压缸;第五活塞杆和第六活塞杆分别位于第四液压缸的两端;第四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和第三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管连通;W2小于第三预设值时,第五活塞杆和第六活塞杆相互靠近挤压第四液压缸内的液压油,第四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管进入第三液压缸,进入第三液压缸内的液压油推动第四活塞杆伸出,进而使调节杆伸长;

W2大于第三预设值时,第五活塞杆和第六活塞杆相互远离并通过第二油管抽取第三液压缸内的液压油进入第四液压缸,使得第四活塞杆收回第三液压缸,进而使调节杆缩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推组件包括滑移柱和顶推杆,滑移柱沿第二滤筒径向滑动安装于滑移板,且滑移柱与第四活塞杆上端绕第一轴向转动连接,使得滑移柱随第四活塞杆上端同步移动;顶推杆有多个,且每个顶推杆的一端均与滑移柱连接,每个顶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滑移杆的不同位置连接,以顶推滑移杆移动且避免滑移杆移动过程中产生倾斜。

说明书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泥沙和金属颗粒等杂质,在进行处理时需要使污水中的杂质与污水分离。沉淀是使污水中的杂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污水分离,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分离效果好,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手段。沉淀池的设计通常参考浅池理论,在实际沉淀过程中,沉淀池一般分为多级,不同级的沉淀池用于沉淀不同级别的杂质,沉淀后的杂质根据等级用于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方式处理,但受水流流速变化或沉淀池底部沉积杂质的影响,往往会导致不属于该级别的杂质被提前沉淀,影响沉淀池整体的工作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4]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供水池、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供水池周壁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沉淀池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沉淀池周壁设置有与第二沉淀池连通的第二进水口;第二沉淀池周壁设置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高度均可调且大小相等;初始状态下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依次降低,供水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的水位依次降低,且供水池和第一沉淀池的水位差W1大于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水位差W2;污水从供水池的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沉淀池后通过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沉淀池,后从出水口排出;第一进水口与第一沉淀池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H1,第一进水口的进水速度为V1,第二进水口与第二沉淀池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H2,第二进水口的进水速度为V2,且初始状态下V1大于V2;供水池和第一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在W1增大时使第一进水口向上移动进而使H1增大;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使H2保持在第一预设值,V2随W2的变化而变化,第三调节机构使H2的第一预设值随W2的变化而变化,进而使H2的第一预设值与V2相匹配。
[0006] 进一步地,供水池为竖直设置的第一内筒,第一内筒底部封堵且第一进水口设置于第一内筒的周壁底部;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二滤筒、第二内筒和第一提升组件,第二滤筒和第二内筒均竖直设置且均上下贯通,第二滤筒固定且周壁上设置有滤孔;第二内筒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滤筒内并与第二滤筒内壁贴合,第二进水口设置于第二内筒周壁底部;第一提升组件设置于第二内筒下端,第一提升组件封堵第二内筒底部且带动第二内筒上下移动;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三滤筒、第三内筒和第二提升组件,第三滤筒和第三内筒均竖直设置且均上下贯通,第三滤筒固定设置且周壁上设置有滤孔;第三内筒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三滤筒内并与第三滤筒内壁贴合,出水口设置于第三内筒的周壁底部;第二提升组件设置于第三内筒下端,第二提升组件封堵第三内筒底部且带动第三内筒上下移动。
[0007]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浮环、第一浮球、第一同步环、第二同步环和第一传动组件,浮环漂浮于供水池内水面上,并随供水池内水位升降而上下移动;第一同步环套于第一内筒外并随浮环同步向上移动;第一浮球漂浮于第一沉淀池内水面上,并随第一沉淀池内水位升降而上下移动;第二同步环套于第一内筒外并与第一内筒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同步环和第一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W1;第一传动组件在W1小于第二预设值时促使第二同步环向上移动,进而使第一进水口向上移动,并使供水池内水位上升,直至W1恢复至第二预设值。
[0008]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油管、第二液压缸和第三活塞杆,第一液压缸内填充有液压油,第一活塞杆一端与第一同步环连接,第一活塞杆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一液压缸;第二活塞杆一端与第一浮球连接,第二活塞杆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一液压缸;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分别位于第一液压缸的两端;第二液压缸安装于第二内筒内,且第二液压缸内填充有液压油,第三活塞杆一端与第二同步环连接,第三活塞杆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和第二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连通;W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相互靠近挤压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进入第二液压缸,并通过第三活塞杆顶推第二同步环向上移动。
[0009] 进一步地,第一内筒位定于第二滤筒内,第二滤筒固定于第三滤筒内,且第一内筒、第二滤筒、第二内筒、第三内筒和第三滤筒均同轴;第一提升组件包括第一伸缩筒、第二伸缩筒、第一滑移环、第二滑移环、第一感应板和第一底环;第一底环水平设置于第二内筒下方;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均竖直设置且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的下端均固定于第一底环;第一伸缩筒与第一内筒外圆周贴合,第二伸缩筒与第二滤筒内周壁贴合;第一滑移环套于第一内筒外,且第一滑移环固定于第一伸缩筒上端,第二液压缸固定于第一滑移环;第二滑移环与第二滤筒内周壁贴合,且第二滑移环固定于第二伸缩筒上端,第二内筒下端固定于第二滑移环;第一感应板有多个,多个第一感应板均水平设置,且每个第一感应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一滑移环和第二滑移环,第一感应板在水流作用下可沿第一滑移环的周向转动;第一感应板随第一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一滑移环和第二滑移环带动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向上伸长,同时第二同步环在第二液压缸的传动下随第一滑移环同步向上移动,第二内筒随第二滑移环同步向上移动,使得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均随第一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
[0010] 进一步地,第二提升组件包括第三伸缩筒、第四伸缩筒、第三滑移环、第四滑移环、第二感应板和第二底板;第二底环水平设置于第三内筒下方;第三伸缩筒和第四伸缩筒均竖直设置且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第三伸缩筒和第四伸缩筒的下端均固定于第二底环;第三伸缩筒与第二滤筒外圆周贴合,第四伸缩筒与第三滤筒内周壁贴合;第三滑移环套于第二滤筒外,且第三滑移环固定于第三伸缩筒上端;第四滑移环与第三滤筒内周壁贴合,且第四滑移环固定于第四伸缩筒上端,第三内筒下端固定于第四滑移环;第二感应板有多个,多个第二感应板均水平设置,且每个第二感应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三滑移环和第四滑移环,第二感应板在水流作用下可沿第三滑移环的周向转动;第二感应板随第第二沉淀池内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三滑移环和第四滑移环带动第三伸缩筒和第四伸缩筒向上伸长,同时第三内筒随第四滑移环同步向上移动,使得出水口随第二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
[0011] 进一步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滑移板、顶推组件和支撑组件,滑移板水平设置于第三内筒内,且滑移板随第二滑移环同步上下移动;调节杆的上端绕第一轴向转动且沿第二滤筒径向滑动安装于滑移板,调节杆的下端与第四滑移环绕第一轴向转动连接,初始状态下调节杆的上端位于调节杆的下端的靠近第二滤筒一侧;支撑组件包括滑移杆和多个支撑块,滑移杆竖直设置,且可沿第二滤筒径向滑动地安装于第二滤筒,多个支撑块均水平固定于滑移杆且沿滑移杆轴向间隔分布;每个支撑块均穿过第二滤筒,且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底环和第二底环分别承靠于不同的支撑块上;顶推组件使滑移杆随调节杆上端同步沿第二滤筒径向移动;第二滑移环与第四滑移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2,H2随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杂质增加速度不同而变化;当H2小于第一预设值时,调节杆进一步倾斜,调节杆的上端向靠近第二滤筒方向移动,并通过顶推组件顶推滑移杆向靠近第二滤筒轴线方向移动,进而使支撑第二底环的支撑块与第二底环脱离,第二提升组件和第三内筒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杆下端向下移动,使调节杆的上端向远离第二滤筒方向移动,至调节杆恢复至初始的倾斜状态,调节杆通过顶推组件带动滑移杆回到初始位置,第二底环承靠于另一支撑块。
[0012] 进一步地,调节杆的长度可调;第三调节机构包括第三同步环、第四同步环、第二浮球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三同步环位于第二滤筒内,且第三同步环与第一浮球连接;第四同步环位于第三滤筒内,且第四同步环与第三同步环同步上下移动;第二浮球漂浮于第二沉淀池内水面上,并随第二沉淀池内水位升降而上下移动;第四同步环和第二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W2;第二传动组件在W2小于第三预设值时促使调节杆伸长,进而使H2的第一预设值增大,并在W2大于第三预设值时促使调节杆缩短,进而使H2的第一预设值减小。
[0013] 进一步地,调节杆包括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活塞杆,第三液压缸绕第一轴向铰接于第四滑移环,第三液压缸内填充有液压油;第四活塞杆上端绕第一轴向转动且沿第二滤筒径向滑动安装于滑移板,第四活塞杆下端滑动安装于第三液压缸;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四液压缸、第五活塞杆、第六活塞杆和第二油管,第四液压缸内填充有液压油,第五活塞杆的一端与第四同步环连接,第五活塞杆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四液压缸;第六活塞杆一端与第二浮球连接,第六活塞杆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四液压缸,;第五活塞杆和第六活塞杆分别位于第四液压缸的两端;第四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和第三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管连通;W2小于第三预设值时,第五活塞杆和第六活塞杆相互靠近挤压第四液压缸内的液压油,第四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管进入第三液压缸,进入第三液压缸内的液压油推动第四活塞杆伸出,进而使调节杆伸长;W2大于第三预设值时,第五活塞杆和第六活塞杆相互远离并通过第二油管抽取第三液压缸内的液压油进入第四液压缸,使得第四活塞杆收回第三液压缸,进而使调节杆缩短。
[0014] 进一步地,顶推组件包括滑移柱和顶推杆,滑移柱沿第二滤筒径向滑动安装于滑移板,且滑移柱与第四活塞杆上端绕第一轴向转动连接,使得滑移柱随第四活塞杆上端同步移动;顶推杆有多个,且每个顶推杆的一端均与滑移柱连接,每个顶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滑移杆的不同位置连接,以顶推滑移杆移动且避免滑移杆移动过程中产生倾斜。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基于浅池理论,通过调整合适的H与V使在理想状态下的(L/H=V/u0)关系成立,可使此级别内的固体杂质完全沉淀,又不会过度沉淀不属于当前级别的固体杂质。具体地,通过设置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对污水逐级进行沉淀,利用供水池和第一沉淀池之间的水位差控制第一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第一调节机构根据供水池和第一沉淀池之间水位差的变化调节第一进水口与第一沉淀池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从而使第一沉淀池的(L/H=V/u0)关系成立;利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的水位差控制第二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第三调节机构根据水位差的变化调节第二进水口与第二沉淀池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的第一预设值,使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相匹配,第二沉淀池的(L/H=V/u0)关系成立;且第二调节机构使第二进水口与第二沉淀池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保持在第一预设值。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中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中供水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中第二提升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中第一提升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100、供水池;110、第一进水口;130、第一内筒;200、第一沉淀池;210、第二进水口;220、第二滤筒;230、第二内筒;240、第一提升组件;241、第一伸缩筒;242、第二伸缩筒;243、第一滑移环;244、第二滑移环;245、第一感应板;246、第一底环;300、第二沉淀池;310、出水口;320、第三滤筒;330、第三内筒;340、第二提升组件;341、第三伸缩筒;342、第四伸缩筒;343、第三滑移环;344、第四滑移环;345、第二感应板;346、第二底环;400、第一调节机构;410、浮环;420、第一浮球;430、第一同步环;440、第二同步环;450、第一传动组件;
451、第一液压缸;452、第一活塞杆;453、第二活塞杆;454、第一油管;455、第二液压缸;456、第三活塞杆;500、第二调节机构;510、调节杆;511、第三液压缸;512、第四活塞杆;520、滑移板;530、顶推组件;531、滑移柱;532、顶推杆;540、支撑组件;541、滑移杆;542、支撑块;600、第三调节机构;610、第三同步环;620、第四同步环;630、第二浮球;640、第二传动组件;641、第四液压缸;642、第五活塞杆;643、第六活塞杆;644、第二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浅池理论: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u0。可见L与V值不变时,池身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成3层,每层层深为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少到原来的1/3。如果池长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增加至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除去,也即处理能力提高3倍。同时将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
[0028] 基于浅池理论,L长度已知,可通过的颗粒粒径已知,其沉降速度u0已知。调整合适的H与V使在理想状态下的(L/H=V/u0)关系成立。可使此级别内的固体杂质完全沉淀,又不会过度沉淀不属于当前级别的固体杂质。
[0029] 在沉淀池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悬浮颗粒在沉淀池底部堆积,导致沉淀池实际的有效高度H降低,在水平流速V不变的情况下,理想状态下(L/H=V/u0)的关系被打破,导致该沉淀池内沉淀不属于当前级别的杂质;或在水流流速V不稳定的情况下,也会导致(L/H=V/u0)的关系被打破,影响当前沉淀池的沉淀级别。
[0030]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供水池100、第一沉淀池200、第二沉淀池300;
[0031] 供水池100周壁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沉淀池200连通的第一进水口110,第一沉淀池200周壁设置有与第二沉淀池300连通的第二进水口210;第二沉淀池300周壁设置有出水口
310,第一进水口110、第二进水口210和出水口310的高度均可调且大小相等;初始状态下第一进水口110、第二进水口210和出水口310的位置依次降低,供水池100、第一沉淀池200和第二沉淀池300内的水位依次降低,且供水池100和第一沉淀池200的水位差W1大于第一沉淀池200和第二沉淀池300的水位差W2;具体地,可在初始状态下关闭第一进水口110、第二进水口210和出水口310,并依次向供水池100、第一沉淀池200和第二沉淀池300内注入适量的水,使得供水池100、第一沉淀池200和第二沉淀池300内具有初始的水位差;污水持续通入供水池100,并从第一进水口110进入第一沉淀池200后通过第二进水口210进入第二沉淀池300,后从出水口310排出;
[0032] 第一进水口110与第一沉淀池200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H1,在第一进水口110位置不变时,H1随第一沉淀池200底部沉降的杂质增多而减小;第一进水口110的进水速度为V1,V1随W1的增大而增大;第二进水口210与第二沉淀池300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H2,在第二进水口210位置不变时,H2随第二沉淀池300底部沉降的杂质增多而减小;第二进水口210的进水速度为V2,V2随W2的增大而增大,且由于初始状态下W1大于W2,使得初始状态下V1大于V2;
[0033] 供水池100和第一沉淀池200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400,第一调节机构400在W1增大时使第一进水口110向上移动进而使H1增大,使得H1与V1相适配;
[0034] 第一沉淀池200和第二沉淀池300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500和第三调节机构600,第二调节机构500使H2保持在第一预设值,V2随W2的变化而变化,第三调节机构600使H2的第一预设值随W2的变化而变化,进而使H2的第一预设值与V2相匹配。
[0035] 在本实施例中,供水池100为竖直设置的第一内筒130,第一内筒130底部封堵且第一进水口110设置于第一内筒130的周壁底部;第一沉淀池200包括第二滤筒220、第二内筒230和第一提升组件240,第二滤筒220和第二内筒230均竖直设置且均上下贯通,第二滤筒
220固定且周壁上设置有滤孔;第二内筒230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滤筒220内并与第二滤筒220内壁贴合,第二进水口210设置于第二内筒230周壁底部;第一提升组件240设置于第二内筒230下端,第一提升组件240封堵第二内筒230底部且带动第二内筒230上下移动;
第二沉淀池300包括第三滤筒320、第三内筒330和第二提升组件340,第三滤筒320和第三内筒330均竖直设置且均上下贯通,第三滤筒320固定设置且周壁上设置有滤孔;第三内筒330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三滤筒320内并与第三滤筒320内壁贴合,出水口310设置于第三内筒330的周壁底部;第二提升组件340设置于第三内筒330下端,第二提升组件340封堵第三内筒330底部且带动第三内筒330上下移动。第二滤筒220和第三滤筒320上的滤孔均不影响第一进水口110、第二进水口210和出水口310的出水。
[003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400包括浮环410、第一浮球420、第一同步环430、第二同步环440和第一传动组件450,浮环410漂浮于供水池100内水面上,并随供水池100内水位升降而上下移动;第一同步环430套于第一内筒130外并随浮环410同步向上移动,且第一同步环430与浮环410始终位于同一水平面,具体地,浮环410和第一同步环430可通过延伸至第一内筒130外的连杆连接,即在浮环410上连接一个竖直的第一连杆(图中未示出),在第一同步环430上连接一个竖直的第二连杆(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内筒130外并固定连接;第一浮球420漂浮于第一沉淀池200内水面上,并随第一沉淀池200内水位升降而上下移动;第二同步环440套于第一内筒130外并与第一内筒130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同步环430和第一浮球420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W1。第一传动组件450在W1小于第二预设值时促使第二同步环440向上移动,第二同步环440带动第一内筒130同步向上移动,进而使第一进水口110向上移动,并使供水池100内水位上升,直至W1恢复至第二预设值;且第二传动组件640在W1大于第二预设值时促使第二同步环440向下移动,第二同步环440带动第一内筒130同步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一进水口110向下移动,并使供水池100内水位下降,直至W1恢复至第二预设值。
[003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450包括第一液压缸451、第一活塞杆452、第二活塞杆453、第一油管454、第二液压缸455和第三活塞杆456,第一液压缸451内填充有液压油,第一活塞杆452一端与第一同步环430连接,第一活塞杆452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一液压缸451;第二活塞杆453一端与第一浮球420连接,第二活塞杆453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一液压缸451;第一活塞杆452和第二活塞杆453分别位于第一液压缸451的两端;第二液压缸455安装于第二内筒230内,且第二液压缸455内填充有液压油,第三活塞杆456一端与第二同步环
440连接,第三活塞杆456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二液压缸455;第一液压缸451内的液压油和第二液压缸455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454连通。W1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一活塞杆452和第二活塞杆453相互靠近挤压第一液压缸451内的液压油,第一液压缸451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454进入第二液压缸455,并通过第三活塞杆456顶推第二同步环440向上移动;W1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一活塞杆452和第二活塞杆453相互远离并通过第一油管454将第二液压缸455中的液压油抽至第一液压缸451,使得第三活塞杆456收回第二液压缸455并带动第二同步环440向下移动。
[003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筒130位于第二滤筒220内,第二滤筒220固定于第三滤筒320内,且第一内筒130、第二滤筒220、第二内筒230、第三内筒330和第三滤筒320均同轴。第一提升组件240包括第一伸缩筒241、第二伸缩筒242、第一滑移环243、第二滑移环244、第一感应板245和第一底环246;第一底环246水平设置于第二内筒230下方,第一底环246作为第一沉淀池200的底部;第一伸缩筒241和第二伸缩筒242均竖直设置且下端均固定于第一底环246,第一伸缩筒241和第二伸缩筒242只可沿竖直方向伸长,且在初始状态下第一伸缩筒
241和第二伸缩筒242高度相等且均处于高度最短状态;具体地,第一伸缩筒241和第二伸缩筒242结构相同,均有两个环形筒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构成,且两个环形筒之间通过棘齿配合,使得两个环形筒只可相互远离不可相互靠近;第一伸缩筒241与第一内筒130外圆周贴合,第二伸缩筒242与第二滤筒220内周壁贴合;第一滑移环243套于第一内筒130外,且第一滑移环243固定于第一伸缩筒241上端,第二液压缸455固定于第一滑移环243;第二滑移环
244与第二滤筒220内周壁贴合,且第二滑移环244固定于第二伸缩筒242上端,第二内筒230下端固定于第二滑移环244;第一感应板245有多个,多个第一感应板245均水平设置,且每个第一感应板245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一滑移环243和第二滑移环244,第一感应板245在水流作用下可沿第一滑移环243的周向转动;具体地,第一感应板245上设置有扇叶结构(图中未示出),使得第一感应板245在水流作用下转动,既使第一沉淀池200底部沉淀的杂质均匀分布又使其随杂质的积累上升;第一感应板245随第一沉淀池200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一滑移环243和第二滑移环244带动第一伸缩筒241和第二伸缩筒242向上伸长,同时第二同步环440在第二液压缸455的传动下随第一滑移环243同步向上移动,第二内筒230随第二滑移环244同步向上移动,使得第一进水口110和第二进水口210均随第一沉淀池200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
[0039]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提升组件340包括第三伸缩筒341、第四伸缩筒342、第三滑移环343、第四滑移环344、第二感应板345和第二底环346;第二底环346水平设置于第三内筒330下方,第二底环346作为第二沉淀池300的底部;第三伸缩筒341和第四伸缩筒342均竖直设置且下端均固定于第二底环346,第三伸缩筒341和第四伸缩筒342均只可沿竖直方向伸长,且在初始状态下第三伸缩筒341和第四伸缩筒342高度相等且均处于高度最短状态,第三伸缩筒341和第四伸缩筒342的结构与第一伸缩筒241相同;第三伸缩筒341与第二滤筒
220外圆周贴合,第四伸缩筒342与第三滤筒320内周壁贴合;第三滑移环343套于第二滤筒
220外,且第三滑移环343固定于第三伸缩筒341上端;第四滑移环344与第三滤筒320内周壁贴合,且第四滑移环344固定于第四伸缩筒342上端,第三内筒330下端固定于第四滑移环
344;第二感应板345有多个,多个第二感应板345均水平设置,且每个第二感应板345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三滑移环343和第四滑移环344,第二感应板345在水流作用下可沿第三滑移环343的周向转动,既使第二沉淀池300底部沉淀的杂质均匀分布又使其随杂质的积累上升,且第二感应板345与第一感应板245结构相同;第二感应板345随第第二沉淀池300内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三滑移环343和第四滑移环344带动第三伸缩筒341和第四伸缩筒342向上伸长,同时第三内筒330随第四滑移环344同步向上移动,使得出水口
310随第二沉淀池300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
[00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机构500包括调节杆510、滑移板520、顶推组件530和支撑组件540,滑移板520水平设置于第三内筒330内,且滑移板520随第二滑移环244同步上下移动,滑移板520与第二滑移环244始终位于同一水平面;具体地,滑移板520和第二滑移环244可通过延伸至第二滤筒220外的连杆连接,即在第二滑移环244上连接一个竖直的第五连杆(图中未示出),在滑移板520上连接一个竖直的第六连杆(图中未示出),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伸出第二滤筒220外并固定连接。调节杆510的上端绕第一轴向转动且沿第二滤筒220径向滑动安装于滑移板520,调节杆510的下端与第四滑移环344绕第一轴向转动连接,初始状态下调节杆510的上端位于调节杆510的下端的靠近第二滤筒220一侧;其中,第一轴向为水平方向且与第二滤筒220相切。支撑组件540包括滑移杆541和多个支撑块542,滑移杆541竖直设置,且可沿第二滤筒220径向滑动地安装于第二滤筒220,多个支撑块542均水平固定于滑移杆541且沿滑移杆541轴向间隔分布;每个支撑块542均穿过第二滤筒220,且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底环246和第二底环346分别承靠于不同的支撑块542上。顶推组件530使滑移杆541随调节杆510上端同步沿第二滤筒220径向移动;由于第二进水口210位于第二内筒230的周壁底部,且第二内筒230随第二滑移环244同步上下移动,第四滑移环
344随第二沉淀池300内杂质的累积而向上移动,则第二进水口210与第二沉淀池300内杂质上表面的间距可等效为第二滑移环244与第四滑移环344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即第二滑移环244与第四滑移环344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2,H2随第一沉淀池200和第二沉淀池300内杂质增加速度不同而变化;当H2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即单位时间内第二沉淀池300内杂质累积量大于第一沉淀池200内杂质累积量,导致第二滑移环244与第四滑移环344的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减小,调节杆510进一步倾斜,调节杆510的上端向靠近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并通过顶推组件530顶推滑移杆541向靠近第二滤筒220轴线方向移动,进而使支撑第二底环346的支撑块542与第二底环346脱离,第二提升组件340和第三内筒330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杆510下端向下移动,使调节杆510的上端向远离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至调节杆510恢复至初始的倾斜状态,调节杆510通过顶推组件530带动滑移杆541回到初始位置,第二底环346承靠于另一支撑块542。当H2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即单位时间内第一沉淀池200内杂质累积量大于第二沉淀池300内杂质累积量,导致第二滑移环244与第四滑移环344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增大,调节杆5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被拉长,调节杆510的上端向远离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并通过顶推组件530带动滑移杆541向远离第二滤筒220轴线方向移动,进而使支撑第一底环246的支撑块542与第一底环246脱离,第一提升组件240和第二内筒230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杆510上端向下移动,使调节杆510的上端向靠近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至调节杆510恢复至初始的倾斜状态,调节杆510通过顶推组件530顶推滑移杆541回到初始位置,第一底环246承靠于另一支撑块542。
[0041]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510的长度可调;第三调节机构600包括第三同步环610、第四同步环620、第二浮球630和第二传动组件640,第三同步环610位于第二滤筒220内,且第三同步环610与第一浮球420连接并与第一浮球420位于同一水平面,具体地,第三同步环610与第一浮球420通过水平的连杆连接;第四同步环620位于第三滤筒320内,且第四同步环620与第三同步环610同步上下移动,具体地,第三同步环610和第四同步环620可通过延伸至第二滤筒220外的连杆连接,即在第三同步环610上连接一个竖直的第七连杆(图中未示出),在第四同步环620上连接一个竖直的第八连杆(图中未示出),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的另一端伸出第二滤筒220外并固定连接。第二浮球630漂浮于第二沉淀池300内水面上,并随第二沉淀池300内水位升降而上下移动;第四同步环620和第二浮球630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W2;第二传动组件640在W2小于第三预设值时促使调节杆510伸长,调节杆510在伸长时使滑移杆541向靠近第二滤筒220轴线方向移动,第二提升组件340和第三内筒330向下移动,至调节杆510再次带动滑移杆541回到初始位置,H2的第一预设值增大;且第二传动组件
640在W2大于第三预设值时促使调节杆510缩短,调节杆510在缩短时使滑移杆541向远离第二滤筒220轴线方向移动,第一提升组件240和第二内筒230向下移动,至调节杆510再次带动滑移杆541回到初始位置,H2的第一预设值减小。
[0042]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510包括第三液压缸511和第四活塞杆512,第三液压缸511绕第一轴向铰接于第四滑移环344,第三液压缸511内填充有液压油;第四活塞杆512上端绕第一轴向转动且沿第二滤筒220径向滑动安装于滑移板520,第四活塞杆512下端滑动安装于第三液压缸511;第二传动组件640包括第四液压缸641、第五活塞杆642、第六活塞杆643和第二油管644,第四液压缸641内填充有液压油,第五活塞杆642的一端与第四同步环620连接,第五活塞杆642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四液压缸641;第六活塞杆643一端与第二浮球630连接,第六活塞杆643另一端滑动安装于第四液压缸641;第五活塞杆642和第六活塞杆
643分别位于第四液压缸641的两端;第四液压缸641内的液压油和第三液压缸511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管644连通。W2小于第三预设值时,第五活塞杆642和第六活塞杆643相互靠近挤压第四液压缸641内的液压油,第四液压缸641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油管644进入第三液压缸511,进入第三液压缸511内的液压油推动第四活塞杆512伸出,进而使调节杆510伸长;
W2大于第三预设值时,第五活塞杆642和第六活塞杆643相互远离并通过第二油管644抽取第三液压缸511内的液压油进入第四液压缸641,使得第四活塞杆512收回第三液压缸511,进而使调节杆510缩短。
[0043] 在本实施例中,顶推组件530包括滑移柱531和顶推杆532,滑移柱531沿第二滤筒220径向滑动安装于滑移板520,且滑移柱531与第四活塞杆512上端绕第一轴向转动连接,使得滑移柱531随第四活塞杆512上端同步移动;顶推杆532有多个,且每个顶推杆532的一端均与滑移柱531连接,每个顶推杆532的另一端分别与滑移杆541的不同位置连接,以顶推滑移杆541移动且避免滑移杆541移动过程中产生倾斜。
[0044]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在使用前,先关闭第一进水口110、第二进水口210和出水口310,并依次向供水池100、第一沉淀池200和第二沉淀池300内注入适量的水,使得供水池100和第一沉淀池200的水位差W1为第二预设值,第一沉淀池200和第二沉淀池300内的水位差W2为第三预设值,V1随W1的增大而增大,V2随W2的增大而增大,初始状态下V1大于V2;通过使W1和W2分别保持在第二预设值和第三预设值,使得V1和V2保持不变。第一进水口110与第一沉淀池200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H1,第二进水口210与第二沉淀池300底部沉降的杂质上表面的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为H2,H2在本装置中可等效为第二滑移环244与第四滑移环344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初始状态下H2为第一预设值。
[0045] 打开第一进水口110、第二进水口210和出水口310,并持续向供水池100内注入污水,污水从第一进水口110进入第一沉淀池200,在第一沉淀池200进行一次沉淀后通过第二进水口210进入第二沉淀池300,在第二沉淀池300内进行二次沉淀后从出水口310排出。由于V1大于V2,污水在第一沉淀池200内持续累积,第一沉淀池200内水位升高,在W1小于第二预设值即浮环410和第一浮球420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一传动组件450促使第二同步环440向上移动,第二同步环440带动第一内筒130同步向上移动,进而使第一进水口110向上移动,并使供水池100内水位上升,直至W1恢复至第二预设值;在W1大于第二预设值即即浮环410和第一浮球420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一传动组件450促使第二同步环440向下移动,第二同步环440带动第一内筒130同步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一进水口110向下移动,并使供水池100内水位下降,直至W1恢复至第二预设值。随着第一沉淀池200底部杂质积累增多,第一感应板245随第一沉淀池200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一滑移环243和第二滑移环244带动第一伸缩筒241和第二伸缩筒242向上伸长,同时第二同步环440在第二液压缸455的传动下随第一滑移环243同步向上移动,第二内筒230随第二滑移环244同步向上移动,使得第一进水口110和第二进水口210均随第一沉淀池200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随着第二沉淀池300底部杂质积累增多,第二感应板345随第第二沉淀池300内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三滑移环343和第四滑移环344带动第三伸缩筒341和第四伸缩筒342向上伸长,同时第三内筒330随第四滑移环344同步向上移动,使得出水口310随第二沉淀池300底部沉积的杂质向上移动。
[0046] 当H2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即单位时间内第二沉淀池300内杂质累积量大于第一沉淀池200内杂质累积量,导致第二滑移环244与第四滑移环344的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减小,调节杆510进一步倾斜,调节杆510的上端向靠近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并通过顶推组件530顶推滑移杆541向靠近第二滤筒220轴线方向移动,进而使支撑第二底环346的支撑块
542与第二底环346脱离,第二提升组件340和第三内筒330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杆510下端向下移动,使调节杆510的上端向远离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至调节杆
510恢复至初始的倾斜状态,调节杆510通过顶推组件530带动滑移杆541回到初始位置,第二底环346承靠于另一支撑块542。当H2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即单位时间内第一沉淀池200内杂质累积量大于第二沉淀池300内杂质累积量,导致第二滑移环244与第四滑移环344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增大,调节杆5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被拉长,调节杆510的上端向远离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并通过顶推组件530带动滑移杆541向远离第二滤筒220轴线方向移动,进而使支撑第一底环246的支撑块542与第一底环246脱离,第一提升组件240和第二内筒230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杆510上端向下移动,使调节杆510的上端向靠近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至调节杆510恢复至初始的倾斜状态,调节杆510通过顶推组件
530顶推滑移杆541回到初始位置,第一底环246承靠于另一支撑块542。
[0047] 由于W2改变时,V2会随之改变,对应的H2也需要改变,才能使(L/H=V/u0)关系成立,当W2小于第三预设值时,V2随之减小,第二传动组件640促使调节杆510伸长,调节杆510在伸长时使滑移杆541向靠近第二滤筒220轴线方向移动,第二提升组件340和第三内筒330向下移动,至调节杆510再次带动滑移杆541回到初始位置,H2的第一预设值增大。当W2大于第三预设值时,V随之增大,第二传动组件640促使调节杆510缩短,调节杆510在缩短时使滑移杆541向远离第二滤筒220轴线方向移动,第一提升组件240和第二内筒230向下移动,至调节杆510再次带动滑移杆541回到初始位置,H2的第一预设值减小。
[0048] 当H2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即单位时间内第二沉淀池300内杂质累积量大于第一沉淀池200内杂质累积量,导致第二滑移环244与第四滑移环344的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减小,调节杆510进一步倾斜,调节杆510的上端向靠近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并通过顶推组件530顶推滑移杆541向靠近第二滤筒220轴线方向移动,进而使支撑第二底环346的支撑块
542与第二底环346脱离,第二提升组件340和第三内筒330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杆510下端向下移动,使调节杆510的上端向远离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至调节杆
510恢复至初始的倾斜状态,调节杆510通过顶推组件530带动滑移杆541回到初始位置,第二底环346承靠于另一支撑块542。当H2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即单位时间内第一沉淀池200内杂质累积量大于第二沉淀池300内杂质累积量,导致第二滑移环244与第四滑移环344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增大,调节杆5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被拉长,调节杆510的上端向远离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并通过顶推组件530带动滑移杆541向远离第二滤筒220轴线方向移动,进而使支撑第一底环246的支撑块542与第一底环246脱离,第一提升组件240和第二内筒230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调节杆510上端向下移动,使调节杆510的上端向靠近第二滤筒220方向移动,至调节杆510恢复至初始的倾斜状态,调节杆510通过顶推组件
530顶推滑移杆541回到初始位置,第一底环246承靠于另一支撑块542。
[0049] 通过第一调节机构400、第二调节机构500、第三调节机构600及第一提升组件240、第二提升组件340的调控,使得第一沉淀池200和第二沉淀池300内沉降的杂质等级均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