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0818315.1

文献号 : CN1153734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胜

申请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包括机箱组件,包括机箱、箱盖、驱动件、转动件以及第一散热件,箱盖设置于机箱一侧,驱动件设置于机箱上,转动件转动连接于机箱内顶壁,且与驱动件配合,第一散热件设置于转动件两侧;以及散热组件,设置于机箱内,包括安装板、升降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以及第二散热件。本发明通过散热组件对机箱组件内部进行散热,且能够在机箱内部温度升高时提高散热效率,保持机箱内温度的均衡,极大的提高了其内部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

1. 一种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组件(100),包括机箱(101)、箱盖(102)、驱动件(103)、转动件(104)以及第一散热件(105),所述箱盖(102)设置于所述机箱(101)一侧,所述驱动件(103)设置于所述机箱(101)上,所述转动件(104)转动连接于所述机箱(101)内顶壁,且与所述驱动件(103)配合,所述第一散热件(105)设置于所述转动件(104)两侧;以及散热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机箱(101)内,包括安装板(201)、升降件(202)、第一传动件(203)、第二传动件(204)以及第二散热件(205),所述安装板(201)固定于所述机箱(101)内壁,所述升降件(202)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01)顶部,所述第一传动件(203)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01)上,所述第二传动件(204)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件(203)底部,所述第二散热件(205)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01)下方,且与所述第二传动件(204)配合,所述升降件(202)包括固定管(202a)、滑杆(202b)、第一弹簧(202c)、套环(202d)以及固定环(202e),所述固定管(202a)固定于所述安装板(201)顶部两侧,所述滑杆(202b)滑动于所述固定管(202a)内,所述第一弹簧(202c)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杆(202b)底端和所述固定管(202a)内壁固定,所述套环(202d)套设于所述连接柱(104c)上,所述固定环(202e)固定于所述套环(202d)顶部;

所述驱动件(103)包括驱动电机(103a)、驱动杆(103b)以及蜗杆(103c),所述驱动电机(103a)固定于所述机箱(101)外侧顶部,所述驱动杆(103b)与所述驱动电机(103a)输出端固定,所述蜗杆(103c)固定于所述驱动杆(103b)端部,且位于所述机箱(101)内;

所述转动件(104)包括固定轴(104a)、蜗轮(104b)以及连接柱(104c),所述蜗轮(104b)通过所述固定轴(104a)转动连接于所述机箱(101)内顶壁,且与所述蜗杆(103c)啮合,所述连接柱(104c)固定于所述蜗轮(104b)底部;

所述第一传动件(203)包括活动杆(203a)、传动杆(203b)以及固定杆(203c),所述活动杆(203a)滑动于所述安装板(201)上,所述传动杆(203b)与所述活动杆(203a)顶端固定,所述固定杆(203c)固定于套环(202d)底部两侧,所述传动杆(203b)开设有旋转槽(S),所述固定杆(203c)端部滑动于所述旋转槽(S)内;

所述第一传动件(203)还包括安装环(203d)、感温包(203e)、第一电极片(203f)、第二电极片(203g)、电磁铁(203h)以及限位块(203i),所述安装环(203d)固定于所述活动杆(203a)上,所述感温包(203e)设置于所述安装环(203d)上,所述第一电极片(203f)设置于所述感温包(203e)顶部,所述第二电极片(203g)设置于所述传动杆(203b)底部,所述电磁铁(203h)固定于所述连接柱(104c)底端和所述传动杆(203b)顶端,所述限位块(203i)固定于所述传动杆(203b)顶端,所述连接柱(104c)底端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203i)配合的限位槽(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105)包括连接杆(105a)以及第一风扇(105b),所述连接杆(105a)通过铰接座铰接于所述连接柱(104c)两侧,所述第一风扇(105b)与所述连接杆(105a)端部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204)包括第一环(204a)、第一凸块(204b)、第二环(204c)、第二凸块(204d)以及安装杆(204d),所述第一环(204a)固定于所述活动杆(203a)底端,所述第一凸块(204b)均布于所述第一环(204a)顶部,所述第二环(204c)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01)下方,所述第二凸块(204d)均布于所述第二环(204c)一侧,所述安装杆(204d)与所述第二环(204c)侧面固定,且位于所述第一环(204a)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件(205)包括第二风扇(205f)以及挡板(205g),所述第二风扇(205f)与所述安装杆(204d)端部固定,所述箱盖(102)上开设有散热孔(K),所述挡板(205g)转动连接于所述箱盖(102)外侧,且位于所述散热孔(K)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件(205)还包括安装管(205a)、顶杆(205b)、第二弹簧(205c)、连接环(205d)以及触发杆(205e),所述安装管(205a)固定于所述散热孔(K)内顶壁,所述顶杆(205b)滑动于所述安装管(205a)内,所述第二弹簧(205c)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管(205a)一端和所述顶杆(205b)固定,所述连接环(205d)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杆(203a)上,所述触发杆(205e)固定于所述连接环(205d)上,所述顶杆(205b)内开设有斜槽(J),所述触发杆(205e)与所述斜槽(J)配合。

说明书 :

一种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机箱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机箱一般包括外壳、支架、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指示灯等,外壳用钢板和塑料结合制成,硬度高,主要起保护机箱内部元件的作用,支架主要用于固定主板、电源和各种驱动器,现有技术中计算机机箱内的散热一般只是通过处理器和显卡上的风扇,并与散热孔配合达到散热效果,但是当处理器的使用功率增加时,其本身的风扇散热效率受限,就会导致机箱内部温度较高,容易对机箱内的电器原件造成损伤,极大影响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04]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计算机机箱散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0005]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计算机机箱内的散热一般只是通过处理器和显卡上的风扇,并与散热孔配合达到散热效果,但是当处理器的使用功率增加时,其本身的风扇散热效率受限,就会导致机箱内部温度较高,容易对机箱内的电器原件造成损伤,极大影响其使用寿命。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其包括,机箱组件和散热组件,包括机箱、箱盖、驱动件、转动件以及第一散热件,所述箱盖设置于所述机箱一侧,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箱上,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机箱内顶壁,且与所述驱动件配合,所述第一散热件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两侧;设置于所述机箱内,包括安装板、升降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以及第二散热件,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机箱内壁,所述升降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顶部,所述第一传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传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底部,所述第二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下方,且与所述第二传动件配合。
[0007] 作为本发明所述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杆以及蜗杆,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机箱外侧顶部,所述驱动杆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所述蜗杆固定于所述驱动杆端部,且位于所述机箱内。
[0008] 作为本发明所述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件包括固定轴、蜗轮以及连接柱,所述蜗轮通过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箱内顶壁,且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连接柱固定于所述蜗轮底部。
[0009] 作为本发明所述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连接杆以及第一风扇,所述连接杆通过铰接座铰接于所述连接柱两侧,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连接杆端部固定。
[0010] 作为本发明所述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件包括固定管、滑杆、第一弹簧、套环以及固定环,所述固定管固定于所述安装板顶部两侧,所述滑杆滑动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杆底端和所述固定管内壁固定,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套环顶部。
[0011] 作为本发明所述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活动杆、传动杆以及固定杆,所述活动杆滑动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活动杆顶端固定,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套环底部两侧,所述传动杆开设有旋转槽,所述固定杆端部滑动于所述旋转槽内。
[0012] 作为本发明所述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还包括固定环、感温包、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电磁铁以及限位块,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活动杆上,所述感温包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第一电极片设置于所述感温包顶部,所述第二电极片设置于所述传动杆底部,所述电磁铁固定于所述连接柱底端和所述传动杆顶端,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传动杆顶端,所述连接柱底端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
[0013] 作为本发明所述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一环、第一凸块、第二环、第二凸块以及安装杆,所述第一环固定于所述活动杆底端,所述第一凸块均布于所述第一环顶部,所述第二环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第二凸块均布于所述第二环一侧,所述安装杆与所述第二环侧面固定,且位于所述第一环下方。
[0014] 作为本发明所述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第二风扇以及挡板,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安装杆端部固定,所述箱盖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箱盖外侧,且位于所述散热孔外侧。
[0015] 作为本发明所述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散热件还包括安装管、顶杆、第二弹簧、连接环以及触发杆,所述安装管固定于所述散热孔内顶壁,所述顶杆滑动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管一端和所述顶杆固定,所述连接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杆上,所述触发杆固定于所述连接环上,所述顶杆内开设有斜槽,所述触发杆与所述斜槽配合。
[0016]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散热组件对机箱组件内部进行散热,且能够在机箱内部温度升高时提高散热效率,保持机箱内温度的均衡,极大的提高了其内部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 图1为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9] 图2为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散热组件结构图。
[0020] 图3为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散热组件剖面图。
[0021] 图4为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图3内A部分放大图。
[0022] 图5为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图3内B部分放大图。
[0023] 图6为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散热组件另一个视角剖面图。
[0024] 图7为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图6内C部分放大图。
[0025] 图8为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图6内D部分放大图。
[0026] 图9为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的第二散热件另一个视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8]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0] 实施例1
[0031]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包括机箱组件100和散热组件200,通过散热组件200对机箱组件100内部进行散热,极大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0032] 一种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其包括机箱组件100,包括机箱101、箱盖102、驱动件103、转动件104以及第一散热件105,箱盖102设置于机箱101一侧,驱动件103设置于机箱
101上,转动件104转动连接于机箱101内顶壁,且与驱动件103配合,第一散热件105设置于转动件104两侧。
[0033] 机箱101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散热孔,初始状态下,通过驱动件103和转动件104带动第一散热件105起到散热效果,并与机箱101两侧的散热孔配合,此为第一种计算机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散热方式。
[0034] 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组件200,设置于机箱101内,包括安装板201、升降件202、第一传动件203、第二传动件204以及第二散热件205,安装板201固定于机箱101内壁,升降件202设置于安装板201顶部,第一传动件203设置于安装板201上,第二传动件204设置于第一传动件203底部,第二散热件205设置于安装板201下方,且与第二传动件204配合。
[0035] 安装板201呈矩形,固定在机箱101内壁中部的位置,升降件202能够上下移动,当其向上移动时,通过转动件104、第一传动件203和第二传动件204带动第二散热件205起到散热效果,即可进一步提高对机箱101内部的散热效率,此为第二种计算机超频或高负荷工作下的散热方式,该装置具有两种散热方式,能够根据机箱101内温度的变化进行切换,散热效率更加好,且具有节约能源和降低灰尘进入机箱101内的效果。
[0036] 实施例2
[0037] 参照图1 3,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0038] 具体的,驱动件103包括驱动电机103a、驱动杆103b以及蜗杆103c,驱动电机103a固定于机箱101外侧顶部,驱动杆103b与驱动电机103a输出端固定,蜗杆103c固定于驱动杆103b端部,且位于机箱101内。
[0039] 驱动电机103a两侧均固定有安装块,用来对驱动电机103a进行固定,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掉落等情况,驱动杆103b上滑动有限位套环,限位套环一侧固定有限位杆,用来对驱动杆103b进行限位,防止其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等情况,通过驱动电机103a带动驱动杆103b和蜗杆103c进行转动。
[0040] 转动件104包括固定轴104a、蜗轮104b以及连接柱104c,蜗轮104b通过固定轴104a转动连接于机箱101内顶壁,且与蜗杆103c啮合,连接柱104c固定于蜗轮104b底部。
[0041] 当蜗杆103c转动时,能够带动蜗轮104b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柱104c跟随蜗轮104b转动。
[0042] 第一散热件105包括连接杆105a以及第一风扇105b,连接杆105a通过铰接座铰接于连接柱104c两侧,第一风扇105b与连接杆105a端部固定。
[0043] 连接杆105a在连接柱104c两侧,且能够转动,当连接柱104c转动时,连接杆105a和第一风扇105b能够跟随其转动,从而从多方位对机箱101内的热空气进行搅动,使其能够更加高效的与外部冷空气进行转换,其中第一风扇105b顶部具有可更换的蓄电池,用来对其进行供电,当计算机开机时,同时能开启驱动电机103a,并且蓄电池会给第一风扇105b供电,使其转动,此为现有的成熟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清晰知晓该技术方案,在此不做赘述。
[0044] 实施例3
[0045] 参照图3 9,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0046] 具体的,升降件202包括固定管202a、滑杆202b、第一弹簧202c、套环202d以及固定环202e,固定管202a固定于安装板201顶部两侧,滑杆202b滑动于固定管202a内,第一弹簧202c两端分别与滑杆202b底端和固定管202a内壁固定,套环202d套设于连接柱104c上,固定环202e固定于套环202d顶部。
[0047] 套环202d能够在连接柱104c表面上下移动,并带动固定环202e上下移动,固定环202e顶部与连接杆105a接触,当固定环202e向上移动时,其能够带动连接杆105a和第一风扇105b向上转动,调整第一风扇105b扇风的角度,当固定环202e向下移动时,连接杆105a和第一风扇105b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会向下偏移,进而使得第一风扇105b扇风的角度范围更大,进一步搅动机箱101内空气的流动,使其散热效果更加好,第一弹簧202c给滑杆202b和套环202d施加向上的推力,在第一种散热方式下,第一弹簧202c的推力与连接杆105a和第一风扇105b的重力相同,从而使其在转动扇风的过程中不会上下移动。
[0048] 第一传动件203包括活动杆203a、传动杆203b以及固定杆203c,活动杆203a滑动于安装板201上,传动杆203b与活动杆203a顶端固定,固定杆203c固定于套环202d底部两侧,传动杆203b开设有旋转槽S,固定杆203c端部滑动于旋转槽S内。
[0049] 固定杆203c呈L形,其一端与套环202d固定,另一端在旋转槽S内滑动,活动杆203a一侧固定有限位条,安装板201顶部沿着活动杆203a一周开设有槽,当活动杆203a向下移动时,该限位条能够插接在该槽内,从而对活动杆203a进行限位,防止其发生转动,影响固定环202e的稳定性,在第二种散热状态下,当传动杆203b转动时,两个固定杆203c在旋转槽S内滑动,并能够间歇性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杆203c和固定环202e上下移动,以使得第一风扇105b在跟随连接柱104c转动的同时能够上下移动,进一步搅动机箱101内空气的流动,使其与外部空气的换热效率更加高。
[0050] 第一传动件203还包括固定环203d、感温包203e、第一电极片203f、第二电极片203g、电磁铁203h以及限位块203i,固定环203d固定于活动杆203a上,感温包203e设置于固定环203d上,第一电极片203f设置于感温包203e顶部,第二电极片203g设置于传动杆203b底部,电磁铁203h固定于连接柱104c底端和传动杆203b顶端,限位块203i固定于传动杆
203b顶端,连接柱104c底端开设有与限位块203i配合的限位槽M。
[0051] 固定环203d为导热材料,其能够将向上移动的热空气内的热量吸收,并向上传导,感温包203e内部具有能够热胀冷缩的材料,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当机箱101内温度过高,第一种散热状态满足不了散热需求时,由于热空气是向上飘动的,感温包203e此时会受热膨胀,推动第一电极片203f向上移动,使得第一电极片203f与第二电极片203g接触,此时两个电磁铁203h通电并相互吸引,使得传动杆203b向上移动,直至限位块203i插接在限位槽M内,限位块203i设置有多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传动杆203b顶部,从而通过限位块203i和限位槽M的设置使得传动杆203b能够跟随连接柱104c转动,其中,固定环203d顶部固定有安装框,第一电极片203f在该安装框内滑动,从而避免其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且第一电极片203f、第二电极片203g和电磁铁203h的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52] 第二传动件204包括第一环204a、第一凸块204b、第二环204c、第二凸块204d以及安装杆204e,第一环204a固定于活动杆203a底端,第一凸块204b均布于第一环204a顶部,第二环204c设置于安装板201下方,第二凸块204d均布于第二环204c一侧,安装杆204e与第二环204c侧面固定,且位于第一环204a下方。
[0053] 当活动杆203a向上移动时,第一凸块204b与第二凸块204d交错,即活动杆203a和第一环204a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环204c和安装杆204e转动,当活动杆203a向下移动时,第一凸块204b与第二凸块204d分离,其中,安装杆204e上固定有限位环和限位杆,用来对其进行限位,防止安装杆204e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等情况。
[0054] 第二散热件205包括第二风扇205g以及挡板205f,第二风扇205g与安装杆204e端部固定,箱盖102上开设有散热孔K,挡板205f转动连接于箱盖102外侧,且位于散热孔K外侧。
[0055] 当安装杆204e转动时,其能够带动第二风扇205g转动,同时挡板205f开启,第二风扇205g向散热孔K吹风,此时由于伯努利原理,使得第二风扇205g会将机箱101内的高温向外吹动,由于压强的原因,在将高温向外吹动的同时,外部的低温会从其他散热孔进入机箱101内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机箱101内的散热效率,其中散热孔K的孔径大于第二风扇205g的直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在第一种散热方式下,挡板205f将散热孔K挡住,即可避免机箱101在使用的过程中过多的灰尘进入其内部。
[0056] 第二散热件205还包括安装管205a、顶杆205b、第二弹簧205c、连接环205d以及触发杆205e,安装管205a固定于散热孔K内顶壁,顶杆205b滑动于安装管205a内,第二弹簧205c两端分别与安装管205a一端和顶杆205b固定,连接环205d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活动杆
203a上,触发杆205e固定于连接环205d上,顶杆205b内开设有斜槽J,触发杆205e与斜槽J配合。
[0057] 触发杆205e呈L形,连接环205d由于轴承的设置使其不会跟随活动杆203a转动,但是当活动杆203a上下移动时,连接环205d会跟随其上下移动,且箱盖102内侧也固定有限位轨道,用来防止活动杆203a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此处的配合为:当活动杆203a向上移动时,触发杆205e跟随其移动,使其从斜槽J内脱离,此时通过第二弹簧205c拉动顶杆205b向挡板205f的位置移动,直至将挡板205f完全开启,当活动杆203a向下移动时,触发杆
205e跟随其移动,使其底端在斜槽J内滑动,并带动顶杆205b向远离挡板205f的位置移动,此时挡板205f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会向下转动,直至将散热孔K挡住。
[0058] 在使用时,该装置具有两种散热方式,第一种散热方式:正常使用状态下,启动计算机,同时能开启驱动电机103a和第一风扇105b,通过驱动电机103a和驱动杆103b带动蜗杆103c进行转动,再通过蜗杆103c带动蜗轮104b和连接柱104c转动,使得第一风扇105b在吹风散热的过程中能够持续转动,进而从多方位对机箱101内的热空气进行搅动,使其能够更加高效的与外部冷空气进行转换;
[0059] 第二种散热方式:计算机超频或超负荷运行时,此时机箱101内的温度会持续升高,且热空气会向上移动,感温包203e此时会受热膨胀,推动第一电极片203f向上移动,使得第一电极片203f与第二电极片203g接触,此时两个电磁铁203h通电并相互吸引,使得传动杆203b向上移动,直至限位块203i插接在限位槽M内,传动杆203b能够跟随连接柱104c转动,同时触发杆205e从斜槽J内脱离,此时通过第二弹簧205c拉动顶杆205b向挡板205f的位置移动,直至将挡板205f完全开启,然后通过两个固定杆203c在旋转槽S内间歇性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杆203c和固定环202e上下移动,以使得第一风扇105b在跟随连接柱104c转动的同时能够上下移动,进一步搅动机箱101内空气的流动,使其与外部空气的换热效率更加高,与此同时,活动杆203a和第一环204a在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环204c和安装杆204e转动,进而通过安装杆204e带动第二风扇205g转动,第二风扇205g向散热孔K吹风,此时由于伯努利原理,使得第二风扇205g会将机箱101内的高温向外吹动,由于压强的原因,在将高温向外吹动的同时,外部的低温会从其他散热孔进入机箱101内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机箱101内的散热效率;
[0060] 该装置通过两种散热方式的转换能够根据机箱101内的温度适当调节散热强度,因此在散热效果更好的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且能够防止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过多的灰尘进入机箱101内。
[0061]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