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623224.8

文献号 : CN11543019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雄邓哲智永胜

申请人 : 浙江美固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具有阀腔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阀头、滤瓶、滤芯组件、换向阀、丝杆部和升降部,滤瓶的下端形成排污口,滤芯组件内侧形成净水腔;滤芯组件外侧形成原水腔;换向阀具有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原水腔连通的第一流道,此时为过滤状态;以及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净水腔连通的第二流道,此时为反冲洗状态;丝杆部换向阀同步转动;所述升降部连接于丝杆部,升降部上设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排污口的密封塞,并且升降部随着丝杆部的转动进行升降运动。本发明利用换向阀、丝杆部以及升降部的同步联动,使用时,只需控制换向阀的转动便能完成过滤状态和反冲洗状态的切换,使用极为方便。

权利要求 :

1.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阀头、滤瓶和滤芯组件,所述阀头包括阀腔体、以及分别跟阀腔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阀腔体的下端形成滤瓶连接端口,所述滤瓶的上端连接于滤瓶连接端口,滤瓶的下端形成排污口,所述滤芯组件安装于滤瓶内,滤芯组件内侧形成净水腔;滤芯组件外侧形成原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还包括换向阀、丝杆部和升降部;

所述换向阀安装于阀腔体内,该换向阀具有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原水腔连通的第一流道,此时为过滤状态;以及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净水腔连通的第二流道,此时为反冲洗状态;

所述丝杆部连接于换向阀,并且能够和换向阀同步转动;

所述升降部连接于丝杆部,升降部上设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排污口的密封塞,并且升降部随着丝杆部的转动进行升降运动;

换向阀转动至过滤状态时,升降部处于下降或上升状态,此时密封塞将排污口关闭;流体从进水口流入原水腔,再从原水腔流入净水腔,最后经净水腔从出水口流出;

换向阀转动至反冲洗状态时,升降部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此时密封塞将排污口打开;

流体从进水口流入净水腔,再从净水腔流向原水腔,最后经原水腔从排污口流出;

所述换向阀的转动角度小于或等于180°;所述丝杆部和升降部相互螺纹配合,丝杆部转动时,升降部同时产生轴向行程,并且两倍的所述轴向行程等于或者小于同一螺纹的螺距;

所述换向阀包括顶板、外筒体和内筒体,内、外筒体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顶板,外筒体连接于顶板的周缘,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侧,内筒体和外筒体相间隔,内、外筒体之间形成下端敞口的隔腔;内筒体内形成下端敞口的内腔,所述滤芯组件的上端口密封连接于内腔的下端;

所述换向阀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原水连接口和至少一个净水连接口,所述原水连接口开设于外筒体上,原水连接口跟隔腔连通,原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原水连接口和隔腔共同形成第一流道;所述净水连接口跟内腔连通,它包括开设于外筒体上的第一连接孔、开设于内筒体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桥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衔接管段;净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净水连接口和内腔共同形成第二流道;

所述丝杆部包括一体成型的主管和卡接管,主管的下端外壁设有双线外螺纹,主管的上端外壁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安装槽,卡接管的下端连接于主管的上端,该卡接管的外径略小于主管的外径,并且卡接管的上端具有四个相互间隔的卡扣部,上述四个卡扣部围成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的内壁结构;

所述升降部包括螺纹管套、密封塞和螺钉,所述螺纹管套包括一体成型的螺纹管段和导向管段,螺纹管段的下端连接于导向管段的上端,螺纹管段的内壁设有双线内螺纹,导向管段和螺纹管段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导向管段的外侧面上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凸筋,导向管段在靠近下端口处设有底板,该底板的中心设有通孔,导向管段的下端形成管状限位部,该管状限位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凸耳状的加宽槽,该管状限位部的宽度大于限位管段的中心孔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的转动角度为90°;并且四倍的所述轴向行程等于同一螺纹的螺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包括顶板、外筒体和内筒体,内、外筒体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顶板,外筒体连接于顶板的周缘,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侧,内筒体和外筒体相间隔,内、外筒体之间形成下端敞口的隔腔;内筒体内形成下端敞口的内腔,所述滤芯组件的上端口密封连接于内腔的下端;

所述换向阀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径向的原水连接口和两个径向的净水连接口,所述原水连接口开设于外筒体上,原水连接口跟隔腔连通;各所述净水连接口分别跟内腔连通,它包括开设于外筒体上的第一连接孔、开设于内筒体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桥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衔接管段;

所述净水连接口包括跟原水连接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净水连接口以及跟原水连接口呈

90°夹角的第二净水连接口;

原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形成过滤状态,此时,原水连接口和隔腔共同形成第一流道,并且第一净水连接口转动至出水口;流体从进水口经第一流道流入原水腔,再从原水腔流入净水腔,最后通过净水腔和内腔并经第一净水连接口从出水口流出;

第二净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形成反冲洗状态,此时,第二净水连接口和隔腔共同形成第二流道;流体从进水口经第二流道流入净水腔,再从净水腔流入原水腔,最后经原水腔从排污口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的顶板抵靠于阀腔体的顶面,所述换向阀和阀腔体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换向阀转动角度的转动限位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顶板上表面的凸起或圆弧形导向槽,以及设置于阀腔体顶面的圆弧形导向槽或者凸起,所述凸起能够沿圆弧形导向槽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的顶板的中心固设有轴套,该轴套贯穿阀腔体的顶面,所述丝杆部的上端可转动地穿设于轴套;所述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还包括转动旋钮,该转动旋钮同时连接于轴套和丝杆部,并且能够带动丝杆部和轴套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贯穿滤芯组件的下端口,滤芯组件内设有轴向的导向槽,所述升降部可升降的安装于导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还包括相互配合的刮刷套和拨叉,所述刮刷套可转动地套设于滤芯组件的外侧;所述拨叉包括相互固定的内接管套和插杆,所述内接管套安装于排污口内,内接管套的外侧密封于排污口的内壁,内接管套的内侧形成排污通道,所述升降部的密封塞能够将排污通道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插杆插接于刮刷套的底板。

说明书 :

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新颖的前置过滤器,特别是指一种只需一个操作步骤就能完成反冲洗功能的前置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 前置过滤器通常是家庭用水的第一道过滤防线,它可以对自来水中的泥沙,铁锈、虫卵等颗粒物质进行有效过滤,从而保护后续的净水设备。
[0003] 实际使用时,滤芯组件的滤网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常常会出现网孔堵塞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滤网进行定期清洗。
[0004] 目前市场上的前置过滤器一般都具备反冲洗功能,即通过改变水道,让原先在过滤状态下由滤网外侧向滤网内侧流动的水,反向从滤网的内部向滤网的外部冲击,从而在不进行拆卸的前提下,完成对滤网的清洗。
[0005] 现有技术中,需要实现反冲洗功能时,往往采用以下两种结构:
[0006] 一:通过刮刷套或者滤芯组件的升降实现流道的切换。(例如专利CN 209155243U、CN211676542U和CN210229284U等)。
[0007] 二:通过在阀头内安装换向阀实现流道的切换。(例如专利:CN207899067U、CN106823535B和CN210751567U等)。
[0008] 现有技术中,无论是上述第一种或者第二种结构,都需要通过两步操作才能完成反冲洗,即切换流道+打开排污口。上述两步走的操作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由于反冲洗功能往往是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使用一次,非常容易遗忘操作步骤,导致在实际使用时,经常会出现误操作,例如只打开排污口,使得反冲洗功闲置,并使得冲洗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提供了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一个操作步骤就能实现反向冲洗功能的前置过滤器。
[0010] 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 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阀头、滤瓶和滤芯组件,所述阀头包括阀腔体、以及分别跟阀腔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阀腔体的下端形成滤瓶连接端口,所述滤瓶的上端连接于滤瓶连接端口,滤瓶的下端形成排污口,所述滤芯组件安装于滤瓶内,滤芯组件内侧形成净水腔;滤芯组件外侧形成原水腔,所述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还包括换向阀、丝杆部和升降部;
[0012] 所述换向阀安装于阀腔体内,该换向阀具有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原水腔连通的第一流道,此时为过滤状态;以及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净水腔连通的第二流道,此时为反冲洗状态;
[0013] 所述丝杆部连接于换向阀,并且能够和换向阀同步转动;
[0014] 所述升降部连接于丝杆部,升降部上设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排污口的密封塞,并且升降部随着丝杆部的转动进行升降运动;
[0015] 换向阀转动至过滤状态时,升降部处于下降或上升状态,此时密封塞将排污口关闭;流体从进水口流入原水腔,再从原水腔流入净水腔,最后经净水腔从出水口流出;
[0016] 换向阀转动至反冲洗状态时,升降部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此时密封塞将排污口打开;流体从进水口流入净水腔,再从净水腔流向原水腔,最后经原水腔从排污口流出。
[0017]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的转动角度被限制为小于或等于180°;所述丝杆部和升降部相互螺纹配合,使得升降部产生轴向行程,并且两倍的所述轴向行程等于或者小于同一螺纹的螺距。使用时,换向阀在转动180°或者小于180°的情况下,便能满足升降部的轴向行程要求。
[0018]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包括顶板、外筒体和内筒体,内、外筒体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顶板,外筒体连接于顶板的周缘,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侧,内筒体和外筒体相间隔,内、外筒体之间形成下端敞口的隔腔;内筒体内形成下端敞口的内腔,所述滤芯组件的上端口密封连接于内腔的下端;
[0019] 所述换向阀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原水连接口和至少一个净水连接口,所述原水连接口开设于外筒体上,原水连接口跟隔腔连通,原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原水连接口和隔腔共同形成第一流道;所述净水连接口跟内腔连通,它包括开设于外筒体上的第一连接孔、开设于内筒体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桥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衔接管段;净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净水连接口和内腔共同形成第二流道。
[0020] 本实施方式中,换向阀的转动角度被限制为小于或等于180°,即从原水连接口跟进水口正向对接的状态下(过滤状态),转动至净水连接口跟进水口正向对接的状态下(反冲洗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切换时,换向阀只需转动小于或等于180°便能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切换。
[0021]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的转动角度被限制为90°;并且四倍的所述轴向行程等于同一螺纹的螺距。使用时,换向阀在转动90°的情况下,便能满足升降部的轴向行程要求。
[0022]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包括顶板、外筒体和内筒体,内、外筒体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顶板,外筒体连接于顶板的周缘,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侧,内筒体和外筒体相间隔,内、外筒体之间形成下端敞口的隔腔;内筒体内形成下端敞口的内腔,所述滤芯组件的上端口密封连接于内腔的下端;
[0023] 所述换向阀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径向的原水连接口和两个径向的净水连接口,所述原水连接口开设于外筒体上,原水连接口跟隔腔连通;各所述净水连接口分别跟内腔连通,它包括开设于外筒体上的第一连接孔、开设于内筒体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桥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衔接管段;
[0024] 所述净水连接口包括跟原水连接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净水连接口以及跟原水连接口呈90°夹角的第二净水连接口;
[0025] 原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形成过滤状态,此时,原水连接口和隔腔共同形成第一流道,并且第一净水连接口转动至出水口;流体从进水口经第一流道流入原水腔,再从原水腔流入净水腔,最后通过净水腔和内腔并经第一净水连接口从出水口流出;
[0026] 第二净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形成反冲洗状态,此时,第二净水连接口和隔腔共同形成第二流道;流体从进水口经第二流道流入净水腔,再从净水腔流入原水腔,最后经原水腔从排污口流出。
[0027] 本实施方式中,换向阀的转动角度等于90°,即从原水连接口跟进水口正向对接的状态下(过滤状态),转动至第二净水连接口跟进水口正向对接的状态下(反冲洗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切换时,换向阀只需转动90°便能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切换。
[0028]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的顶板抵靠于阀腔体的顶面,所述换向阀和阀腔体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换向阀转动角度的转动限位装置。
[0029]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顶板上表面的凸起或圆弧形导向槽,以及设置于阀腔体顶面的圆弧形导向槽或者凸起,所述凸起能够沿圆弧形导向槽运动。根据实际需要,圆弧形导向槽的圆心角跟换向阀的转动角度相同。
[0030]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的顶板的中心固设有轴套,该轴套贯穿阀腔体的顶面,所述丝杆部的上端可转动地穿设于轴套;所述一键反冲洗过滤器还包括转动旋钮,该转动旋钮同时连接于轴套和丝杆部,并且能够带动丝杆部和轴套同步转动。本实施方式中,丝杆部可转动地穿设于轴套,并且转动旋钮同时带动丝杆部和轴套同步转动,采用上述装配方式的结构,不仅能够确保换向阀和丝杠部随着转动旋钮进行同步转动,而且也能够极大地降低装配难度。
[0031]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部贯穿滤芯组件的下端口,滤芯组件内设有轴向的导向槽,所述升降部可升降的安装于导向槽。升降部受到导向槽的限位,无法进行转动,只能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运动。
[0032]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还包括相互配合的刮刷套和拨叉,所述刮刷套可转动地套设于滤芯组件的外侧;所述拨叉包括相互固定的内接管套和插杆,所述内接管套安装于排污口内,内接管套的外侧密封于排污口的内壁,内接管套的内侧形成排污通道,所述升降部的密封塞能够将排污通道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插杆插接于刮刷套的底板。拨叉转动带动刮刷套转动,从而对滤芯组件进行刮刷,对滤芯组件进行更进一步的清洗。
[0033]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4] 1、本发明利用换向阀的转动切换流道,换向阀在转动的过程中,丝杆部同时进行转动并带动升降部升降,以此控制排污口的打开或者关闭;通过换向阀、丝杆部以及升降部的联动,本发明在使用时,只需控制换向阀的转动便能完成过滤状态和反冲洗状态的切换,使用极为方便。
[0035] 2、本发明采用加大螺距的方式,确保换向阀只需转动180°或180°以内,便能满足密封塞的轴向行程要求,在换向阀的旋转过程中,不会出现流道紊乱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实施例一在过滤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为实施例一在反冲洗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8] 图3为阀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4为阀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5为滤瓶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6为滤芯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42] 图7为滤芯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8为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9为换向阀配合阀头在过滤状态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0为换向阀配合阀头在反冲洗状态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1为换向阀在反冲洗状态下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0047] 图12为原水密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3为净水密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14为丝杆部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15为升降部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6为升降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52] 图17为升降部的分解示意图。
[0053] 图18为刮刷套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9为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20为转动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21为对比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57] 图22为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58] 图23为实施例三在过滤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59] 图24为实施例三在反冲洗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60] 附图说明:
[0061] 阀头1,滤瓶2,滤芯组件3,换向阀4,丝杆部5,升降部6,转动旋钮7,刮刷套8,拨叉9,阀腔体10,进水口11,出水口12,滤瓶连接端口13,管套14,圆弧形导向槽15,外螺纹21,卡接槽22,排污口23,滤芯骨架3a,滤网3b,镂空段31a,限位管段32a,延伸管段33a,布水器
34a,卡扣35a,导向槽36a,中心孔30a,底板37a,凹槽38a,密封圈39a,顶板41,外筒体42,内筒体43,隔腔4a,内腔4b,原水连接口44,第一净水连接口45,第二净水连接口46,第一连接孔421,第二连接孔431,衔接管段423,轴套47,密封圈471,安装槽472,凸起48,上密封圈
491,下密封圈492,原水密封体4A,净水密封体4B,通孔41A,弧形面板部42A,包边部43A,内侧翻边部44A,内衬套部45A,弧形面板部42B,包边部43B,内衬套部44B,通孔41B,主管51,卡接管52,双线外螺纹53,安装槽54,卡扣部55,螺纹管套61,密封塞62,螺钉63,螺纹管段61a,导向管段61b,双线内螺纹61c,导向凸筋61d,底板61e,管状限位部61f,加宽槽61g,行程管段62a,堵头段62b,挡环62c,密封挡圈62d,密封圈62e,筋条62f,安装槽62g,圆形顶板71,圆形围壁72,外驱动套73,内驱动套74,刮套骨架81,底板82,刮条83,通孔84,插接孔85,内接管套91,插杆92,密封圈93,安装槽94,排污通道90,凸筋95,净水腔100,原水腔200,转动外壳1a,丝杆部5a,净水连接口44A。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63] 实施例一
[0064] 参照图1和图2,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主要包括阀头1、滤瓶2、滤芯组件3、换向阀4、丝杆部5、升降部6、转动旋钮7、刮刷套8和拨叉9。
[0065] 同时参照图3和图4,阀头1包括下端敞口的阀腔体10以及连通于阀腔体10左、右两侧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阀腔体10的内部形成阀腔100,阀腔体10的下端形成滤瓶连接端口13,阀腔体10顶面的中心设有凸出于顶面的管套14,该管套14跟阀腔100连通,并且阀腔体10的顶面在靠近管套14附近处设有圆心角为90°的圆弧形导向槽15,本实施例中,圆弧形导向槽15的一个端点位于进水口11的中轴线的投影上。
[0066] 同时参照图5,阀腔体10的滤瓶连接端口13内侧设有内螺纹,滤瓶2的上端设有外螺纹21,并且在上端口处的内壁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对称的卡接槽22。,滤瓶2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于阀腔体10的滤瓶连接端口13,滤瓶2下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排污口23。
[0067] 参照图6,滤芯组件3主要包括主体为管状结构的滤芯骨架3a和筒状的滤网3b,本实施例中,滤芯骨架31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将滤芯骨架设计成多部件相互拆卸固定的结构),参照图9,滤芯骨架3a包括作为主体部分的镂空段31a、连接于镂空段31a下端的限位管段32a、连接于镂空段31a上端的延伸管段33a、环绕于延伸管段33a外侧的布水器34a(布水器内设有布水孔)、连接于布水器34a左、右两侧的卡扣35a。上述镂空段31a、限位管段32a、延伸管段33a以及布水器34a位于同一中轴线上。滤网3b的网孔一般为40μm左右,滤网3b紧贴并套设于镂空段31a外侧,作为过滤主体。同时参照图7,限位管段32a的外径小于镂空段31a的外径,并且限位管段32a的内壁设有竖直(轴向)方向延伸的导向槽
36a,限位管段32a的下端口处设有带中心孔30a的底板37a。延伸管段32a上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圆形的凹槽38a,用于装配密封圈39a。
[0068] 同时参照图8、图10和图11,所述换向阀4包括顶板41、外筒体42、内筒体43以及密封部件,其中顶板41、外筒体42以及内筒体43一体成型。内筒体43和外筒体42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顶板41,外筒体42连接于顶板41的周缘,内筒体43位于外筒体42内侧,内筒体43的下端口略微凸出于外筒体42的下端口,内筒体43和外筒体42同心设置且相互间隔,内筒体43和外筒体42之间形成下端敞口的隔腔4a;内筒体43内形成下端敞口的内腔4b。
[0069] 同时参照图8、图9和图10,所述换向阀4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径向的原水连接口44和两个径向的净水连接口。所述原水连接口44开设于外筒体42上,原水连接口44跟隔腔4a连通。所述净水连接口包括跟原水连接口44相对设置的第一净水连接口45以及跟原水连接口呈90°夹角的第二净水连接口46。
[0070] 继续参照图11,所述第一净水连接口45和第二净水连接口46分别跟内腔4b连通,它包括开设于外筒体42上的第一连接孔421、开设于内筒体43上的第二连接孔431以及桥接于第一连接孔421和第二连接孔421之间的衔接管段423。
[0071] 同时参照图8和图11,所述换向阀4的顶板41的中心固设有轴套47,轴套47跟内筒体43和外筒体42位于同一中轴线上,轴套47的下端延伸至内腔4b内,轴套47的上端凸出至顶板41外,该凸出部分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471的安装槽472。轴套47内壁的横截面呈圆形,并且轴套47在靠近上端口处的外侧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换向阀4的顶板41上表面还设有凸起48,该凸起48靠近轴套47附近,并且凸起48位于第二净水连接口45的中轴线所在的投影上。
[0072] 参照图8、图9、图10、图12和图13,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上密封圈491、下密封圈492、原水密封体4A和净水密封体4B。上密封圈491和下密封圈492分别径向套设于外筒体42的外壁的上、下两端。
[0073] 参照图12,原水密封体4A安装于原水连接口44处,它的中部设有跟原水连接口适配的通孔41A,原水密封体4A包括一体成型的弧形面板部42A、两个平行设置的包边部43A、内侧翻边部44A以及内衬套部45A,弧形面板部42A贴合于外筒体42的外壁;内侧翻边部44A贴合于外筒体42的内壁,各所述包边部43A分别连接于弧形面板部42A的两侧,所述内衬套部45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弧形面板部42A和内侧翻边部44A。原水密封体4A的弧形面板部42A紧密贴合于阀腔体10的内壁,当原水连接口44正对进水口11时,可防止水流向原水连接口44的周边外溢,以此确保水流只能从原水连接口44进入隔腔4a。
[0074] 参照图13,净水密封体4B安装于第二净水连接口46处,它的中部设有跟第二净水连接口46适配的通孔,净水密封体4B包括一体成型的弧形面板部42B、两个包边部43B以及内衬套部44B,弧形面板部42B贴合于外筒体42的外壁;各所述包边部43B分别连接于弧形面板部42B的两侧,所述内衬套部44B连接于弧形面板部42B的通孔41B位置。净水密封体4B的弧形面板部42B紧密贴合于阀腔体10的内壁,当第二净水连接口46正对进水口11时,可防止水流向第二净水连接口46的周边外溢,以此确保水流只能从第二净水连接口46进入内腔4b。
[0075] 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丝杆部5包括一体成型的主管51和卡接管52,主管51的下端外壁设有双线外螺纹53(也可采用单线外螺纹结构,但是双线外螺纹比单线外螺纹的连接更稳定),本实施例中,四倍的升降部6的轴向行程等于同一条外螺纹的螺距。主管51的上端外壁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安装槽54。卡接管52的下端连接于主管51的上端,该卡接管52的外径略小于主管51的外径,并且卡接管52的上端具有四个相互间隔的卡扣部55,上述四个卡扣部55围成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的内壁结构。
[0076] 同时参照图15、图16和图17,所述升降部6包括螺纹管套61、密封塞62和螺钉63,所述螺纹管套61包括一体成型的螺纹管段61a和导向管段61b,螺纹管段61a的下端连接于导向管段61b的上端,螺纹管段61a的内壁设有双线内螺纹61c。导向管段61b和螺纹管段61a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导向管段61b的外侧面上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凸筋61d,导向管段61b在靠近下端口处设有底板61e,该底板61e的中心设有通孔(图中未标出);导向管段61b的下端形成管状限位部61f,该管状限位部61f的左、右两侧设有凸耳状的加宽槽61g,该管状限位部61f的宽度大于限位管段32a的中心孔30a的直径。
[0077] 参照图17,所述密封塞62包括行程管段62a、堵头段62b、挡环62c、密封挡圈62d以及密封圈62e,行程管段62a、堵头段62b以及挡环62c一体成型,行程管段62a的下端连接于堵头段62b的上端,所述挡环62c呈圆环形,它位于行程管段62a和堵头段62b的交界处。所述行程管段62a为管状结构,它的上部开设有螺纹孔(图中未标出),所述行程管段62a的外壁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凸起的筋条62f,安装时,筋条62f能够插接于加宽槽61g内。所述堵头段62b的外侧面上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密封圈62e的安装槽62g。
[0078] 继续参照图15和图16,所述挡环62c的外径大于行程管段62a的直径(同时也大于限位管段32a的中心孔30a的孔径),所述密封挡圈62d的截面大致呈L形,它倒扣安装于挡环62c的顶面和侧面,所述密封圈62e固定于相应的安装槽62g内。安装时,密封塞62的行程管段62a插接于螺纹管套61的管状限位部61f内,行程管段62a的上端口抵靠于上述底板61e的底面,此时,筋条62f卡接于加宽槽61g,以防止密封塞62和螺纹管套61相对转动。所述螺钉
63自上而下贯穿底板61e的通孔,并且跟行程管段62a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以此使得升降部6的各部件牢牢地连接为一个整体。
[0079] 参照图18,所述刮刷套8可转动地套设于滤芯组件3的外侧,它包括镂空的刮套骨架81、底板82以及套设于刮套骨架81上的刮条83,底板82一体成型的连接于刮套骨架81的下端口,底板82的中心设有通孔84,该通孔84的周缘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插接孔85。
[0080] 参照图19,所述拨叉9包括一体成型的内接管套91和插杆92,所述内接管套91安装于排污口23内,内接管套91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93的安装槽94,内接管套91的外侧通过密封圈93密封于排污口23的内壁,内接管套91的内侧形成排污通道90。所述升降部6的密封塞62能够将排污通道90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插杆92插接于刮刷套8的底板82的插接孔85内。内接套管91下部的外侧面上设有竖直方向的凸筋95。
[0081] 参照图20,所述转动旋钮7包括一体成型的圆形顶板71、圆形围壁72、外驱动套73和内驱动套74,圆形围壁72的上端环绕于圆形顶板71的外周缘,外驱动套73和内驱动套74的上端同心连接于圆形顶板71的底面,内驱动套74位于外驱动套73内,内驱动套74的长度小于外驱动套73的长度,并且内驱动套74的外壁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外驱动套73的内壁横截面均为多边形结构。
[0082] 继续参照图1和图2,上述各部件的具体装配步骤如下:
[0083] 一、拨叉安装于滤瓶。
[0084] 具体装配过程:将密封圈93套设于内接套管91的安装槽94内,将拨叉9自上而下插入并部分穿出滤瓶2的排污口23。安装完成后,内接管套91的外侧通过密封圈93密封于排污口23的内壁,内接管套91的内侧形成排污通道90。带有凸筋95的内接套管91下部外露于排污口23的下端口,并且插杆92自下而上伸入滤瓶2内。
[0085] 二、滤芯组件的安装。
[0086] 将滤网3b套设于滤芯骨架3a的镂空段31a,使得滤网3b紧密贴合于镂空段31a的外侧面。
[0087] 三、升降部安装于滤芯组件。
[0088] 具体装配过程:
[0089] 以螺纹管段61a朝上、导向管段61b朝下的方式,将螺纹管套61放入滤芯骨架3a内,并使得导向管段61b的导向凸筋61d卡入限位管段32a的相应导向槽36a内,此时,管状限位部61f的下端口抵靠于限位管段32a的底板37a顶面。接着将行程管段62a自底板37a的下方,从中心孔30a插入管状限位部32a内,并使得筋条62f卡入相应的加宽槽61g内,确保螺纹管套61和密封塞62位于同一中轴线上,最后使螺钉63穿过中心孔30a,并螺纹连接于行程管段62a的螺纹孔。以此确保升降部6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于滤芯骨架3a,并且可在滤芯骨架3a内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运动。而由于挡环62c的外径大于限位管段32a的中心孔30a孔径,并且管状限位部61f的宽度大于限位管段32a的中心孔30a孔径,因此升降部6的轴向运动范围只能限定在挡环62c和管状限位部61f之间。本实施例中,升降部6的轴向行程基本等于行程管段62a的长度。
[0090] 四、滤芯组件和刮刷套安装于滤瓶。
[0091] 具体装配过程:
[0092] 首先将刮刷套8套设于滤芯组件3外侧,使得限位管段32a部分穿过刮刷套8的底板82的通孔84。接着将滤芯组件3和刮刷套8自滤瓶2的上端口插入滤瓶2内,并使得位于布水器34a左、右两侧的卡扣35a牢牢卡接于滤瓶2上端的卡接槽22内,安装完成后,卡扣35a的上表面和滤瓶2的上端口平齐;装配槽22和卡扣35a的尺寸接近,以此确保滤芯组件3不会和滤瓶2相对转动。与此同时,拨叉9的插杆92插入刮刷套8的插接孔85内,并且密封塞62对准内接管套91的排污通道90。
[0093] 五、丝杆部安装于换向阀。
[0094] 具体装配过程:
[0095] 先在主管51的安装槽54内安装密封圈(图中未画出),然后将卡接管52从轴套47的下端口插入换向阀4的轴套47内,并穿出轴套47的上端面,利用卡扣部55的弹性,使得卡扣部55卡接于轴套47的上端口,此时安装有密封圈的主管51上部也密封卡接于轴套47的下部。
[0096] 六、换向阀(包括丝杆部)安装于阀头。
[0097] 具体装配过程:
[0098] 预先将原水密封体4A和净水密封体4B分别安装于原水连接口44和第二净水连接口46,同时将上密封圈491和下密封圈492分别套设于外筒体42的外壁的上、下两端。随后将换向阀4自阀腔体10的滤瓶连接端口13装入阀腔体10,并使得换向阀4的轴套47穿设并外露于管套14的上端口,轴套47和管套14之间通过密封圈471密封。原水密封体4A、净水密封体4B、上密封圈491和下密封圈492紧密贴合于阀腔体10的内壁。
[0099] 七、阀头和滤瓶完成对接;同时丝杆部和升降部完成对接。
[0100] 完成前述六个步骤后,阀头1、换向阀4以及丝杆部5作为一个整体的装配部件;滤瓶2、滤芯组件3、刮刷套8、升降部6以及拨叉9作为另一个整体的装配部件。
[0101] 具体装配过程如下:
[0102] 将丝杆部5的下端口对准升降部6的上端口,同时滤瓶2的上端口对准滤瓶连接端口13;接着旋转阀头1直至阀头1和滤瓶2彻底拧紧为止,此时,换向阀4的外筒体的下端口抵靠于卡扣35a的顶面;换向阀4的内筒体43密封套设于滤芯骨架3a的延伸管段33a的上端。
[0103] 在上述阀头1和滤瓶2相对拧紧的过程中,由于密封部件的存在,换向阀4分别和丝杆部5和阀腔体10内壁相互紧密贴合,阀头1在转动时,必然带动换向阀4转动,换向阀4再带动丝杆部5转动,并利用丝杆原理使得升降部6上升。当阀头1、换向阀4以及丝杆部5同步顺时针转动90°时,升降部6上升至最高处(此时,挡环62c抵靠于限位管段32a的底板37a),升降部6无法再相对于丝杆部5继续上升,并且丝杆部5无法再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如果丝杆部5再沿顺时针转动,则会导致丝杆部5或者升降部6的断(破)裂。
[0104] 而要保证阀头1和滤瓶2彻底拧紧,阀头1往往需要顺时针旋转5圈左右,因此在继续旋转阀头1时,丝杆部5受升降部6的限制必须保持静止,换向阀4的轴套47围绕丝杆部5继续跟阀头1同步转动。
[0105] 随着阀头1的旋转,阀头1的高度持续下降,换向阀4的顶板41逐渐靠近阀腔体10的顶面,直至顶板41上的凸起48抵靠于阀腔体10的顶面,此时继续旋转阀头1,直至凸起48卡入阀头1的圆弧形导向槽15内为止。
[0106] 八、安装转动旋钮。
[0107] 将转动旋钮7套设于轴套47的上端,使得外驱动套73的内壁贴合于轴套47的外侧壁,内驱动套73的外壁贴合于卡接管52的内壁,由于轴套47外侧壁和卡接管52的内壁均为多边形结构,因此转动旋钮7转动时,能够带动换向阀4和丝杆部5进行同步转动。
[0108] 装配完成后,丝杆部5、升降部6、换向阀4、滤芯组件3、滤瓶2、刮刷套8以及拨叉9均位于同一中轴线上,并且其初始状态为反冲洗状态。滤芯组件3内侧形成净水腔100;滤芯组件外侧形成原水腔200。
[0109] 本实施例一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具体动作过程如下:
[0110] 当进水口11正对原水连接口44时,原水连接口44和隔腔4a共同形成第一流道。此时,出水口12正对第一净水连接口45,升降部6的密封塞62将排污通道90关闭,反冲洗前置过滤器整体处于过滤状态。
[0111] 流体从进水口11经第一流道流入原水腔200,再从原水腔200流入净水腔100,最后通过净水腔100和内腔4b并经第一净水连接口45从出水口12流出。
[0112] 拧动转动旋钮7,并使转动旋钮7转动90°,换向阀4跟着转动90°,使得进水口11正对第二净水连接口46,第二净水连接口46和内腔4b共同形成第二流道。与此同时,丝杆部5转动90°,带动升降部6的密封塞62上升,并脱离排污通道90,使排污通道90打开。反冲洗前置过滤器由此进入反冲洗状态。
[0113] 流体从进水口11经第二流道流入净水腔100,再从净水腔100流入原水腔200,最后经原水腔200从排污通道90流出。
[0114] 本实施方式中,换向阀4的转动角度等于90°,即从原水连接口44跟进水口11正向对接的状态下(过滤状态),转动至第二净水连接口46跟进水口11正向对接的状态下(反冲洗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切换时,换向阀4(转动旋钮7)只需转动90°便能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切换。
[0115] 实施例一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只需将转动旋钮7旋转90°,就能在过滤状态和反冲洗状态下进行来回切换,因此操作极为方便。
[0116] 另外,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还包括转动外壳1a,该转动外壳1a连接于内接管套91外露于滤瓶2的部分,通过转动外壳1a的转动,带动拨叉9转动,由此使得刮刷套8旋转,进而对滤网3b和滤瓶2进行更有效的清洗。
[0117] 对比例
[0118] 同时参照图21,本对比例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唯一区别在于,丝杆部5a和换向阀4的连接方式不同,与实施例一不同,本对比例中,丝杆部5a和换向阀4的轴套47之间采用胶水粘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0119] 这种结构存在无法装配的问题。
[0120] 在阀头1和滤瓶2相对拧紧的过程中,由于密封部件的存在,换向阀4和阀腔体内壁相互紧密贴合,阀头1在转动时,必然带动换向阀4转动,换向阀4再带动丝杆部5a转动,并使得升降部6上升,当阀头1、换向阀4以及丝杆部5a同步顺时针转动90°时,升降部6上升至最高处(此时,挡环抵靠于限位管段的底板),升降部6无法再相对于丝杆部5a继续上升,并且丝杆部5a和换向阀4无法再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如果丝杆部5a和换向阀4再沿顺时针转动,则会导致丝杆部5a或者升降部6的断裂。
[0121] 而要保证阀头1和滤瓶2彻底拧紧,阀头1往往需要顺时针旋转5圈左右,因此在继续旋转阀头1时,丝杆部5a和换向阀4受升降部6的限制保持静止状态。
[0122] 随着阀头1的旋转,阀头1的高度持续下降,换向阀4的顶板逐渐靠近阀腔体的顶面,直至顶板上的凸起48牢牢抵靠于阀腔体的顶面,此时,虽然阀头1还有下降空间(凸起48还未卡入圆弧形导向槽15),阀头1和滤瓶2也还未达到彻底拧紧的状态,但是阀头1已经无法再继续旋转。
[0123] 在上述状态下,阀腔体的顶面和换向阀4的顶板之间受到凸起48的强大挤压力,如果这时再用力旋转阀头1,必然导致换向阀4和丝杆部5a继续顺时针转动,最终导致丝杆部5a或者升降部6的断裂。
[0124] 由上述描述可知,丝杆部5a和换向阀4之间必须在能够保持同步转动的同时,相互之间又得确保能够相对转动。
[0125] 实施例二
[0126] 参照图22,本实施例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二省去了刮刷套和拨叉结构,升降部6的密封塞62直接跟滤瓶2的排污口23配合,通过密封塞62的升降控制排污口23的打开或者关闭。
[0127] 实施例三
[0128] 同时参照图23和图24,本实施例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换向阀4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径向的原水连接口44和一个跟原水连接口44相对设置的净水连接口44A。
[0129] 原水连接口44转动至进水口11处时形成过滤状态,此时,原水连接口44和隔腔4a共同形成第一流道,并且净水连接口44A转动至出水口12;流体从进水口11经第一流道流入原水腔200,再从原水腔200流入净水腔100,最后通过净水腔100和内腔4b并经净水连接口44A从出水口12流出;
[0130] 净水连接口44A转动至进水口11处时形成反冲洗状态,此时,原水连接口44转动至出水口12,并且净水连接口44A和内腔4b共同形成第二流道;流体从进水口11经第二流道流入净水腔100,再从净水腔100流入原水腔200,最后经原水腔200从排污通道90流出。
[0131] 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旋钮7的转动角度等于180°,即从原水连接口44跟进水口11正向对接的状态下(过滤状态),转动至净水连接口44A跟进水口11正向对接的状态下(反冲洗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切换时,转动旋钮7只需转动180°便能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切换。
[0132]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