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80031572.4

文献号 : CN11548491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桑畑耕平富田美奈

申请人 : 花王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包括具有凹凸区域(P)的肌肤抵接片(10)的吸收性物品(1)。凹凸区域(P)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方向(Y)的长度比第二方向(X)的长度长的凸部(41)、和位于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上的该凸部间的凹部(31)。凹部(31)具有与凸部(41)相比纤维材料的克重少的低克重部(32)。吸收性物品(1)中,在比肌肤抵接片(10)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沿着第一方向(Y)配置有弹性部件(19)。优选在凹凸区域(P)中,沿着第二方向(X)排列有多个低克重部(32)的低克重部列在第一方向(Y)上间隔性地形成有多列。

权利要求 :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变形成凹凸形状的凹凸区域的、在穿戴状态中该凹凸区域与穿戴者的肌肤抵接的肌肤抵接片,并且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区域具有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并且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方向的长度比第二方向的长度长的凸部,和位于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上的该凸部间的凹部,所述凹部具有与所述凸部相比纤维材料的克重少的低克重部,在比所述肌肤抵接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沿着第一方向配置有弹性部件,在所述凹凸区域中,沿着第二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低克重部的低克重部列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性地形成有多列,所述凸部具有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收缩,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凹部重叠的部分以向该凸部的内部弯曲的方式变形的内折部,所述凸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形成为分散的状态,所述凸部与所述低克重部沿着第二方向交替地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部位于比所述低克重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多列的所述低克重部列在第一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以沿着第一方向显现伸缩性的方式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的伸长应力为8cN/10mm以上且50cN/10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比所述低克重部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克重部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相对于第一方向的长度比第二方向的长度长的凸部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为10%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2

所述低克重部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为30g/m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克重部由贯通所述肌肤抵接片的开孔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设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L2、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低克重部的长度为L5时,L5相对于L2的比率即L5/L2为0.3以上且0.8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设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L2、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低克重部的长度为L6时,L6相对于L2的比率即L6/L2为0.3以上且1.5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沿着第一方向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在第二方向上夹在所述低克重部间的部分,设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L1、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夹在所述低克重部间的部分的长度的总和为L10时,L10相对于L1的比率即L10/L1为0.2以上且0.8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所述肌肤抵接片的构成纤维沿着第二方向取向的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所述肌肤抵接片的构成纤维沿着第一方向取向的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使所述弹性部件最大地伸长时,满足下述式(1):La>H1 ……(1)

La: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L1的一半,H1:所述凸部的高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La相对于H1的比率即La/H1为1.5以上且15.0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肤抵接片为层叠的第一片和第二片在多个接合部彼此接合而得的复合片,第一片在所述凹部以外的部位形成有向从第二片离开的方向突出的所述凸部,在沿着第一方向的伸长状态下,所述复合片中由第二片形成的面是平坦的。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设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L2、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L1时,L1相对于L2的比率即L1/L2为1.5以上且5.0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沿着所述横向伸缩,

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凹凸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端部重叠。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沿着所述纵向伸缩,

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凹凸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中央部重叠。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吸收性材料的吸收性芯,

所述吸收性芯具有所述吸收性材料的克重低、且在所述纵向上延伸的芯低克重部,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凹凸区域和所述芯低克重部重叠。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低克重部的克重相对于该芯低克重部以外的部分中的吸收性材料的克重的比为大于0%且80%以下。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2 2

所述芯低克重部的克重为大于0g/m且500g/m以下。

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由多个弹性丝接合于能够伸长的无纺布而得的伸缩片构成。

2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区域具有与所述弹性部件重叠的区域和与该弹性部件不重叠的区域,与所述弹性部件重叠的区域中的所述凸部的第一方向的宽度,比与所述弹性部件不重叠的区域中的所述凸部的第一方向的宽度小。

说明书 :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尿收集垫、失禁垫、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 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通常具有与穿戴者的肌肤抵接的片。公知的是,从肌肤接触或通气性等的观点考虑,在这样的片的肌肤相对面形成有凹凸形状的吸收性物品。
[0003]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吸收性物品,在由第一层和第二层层叠而成的正面片中,形成有按规定的图案配置的第一压缩凹部,和由第一层构成的隆起部,并且在该隆起部形成有没有到达第二层的第二压缩凹部。
[0004] 本申请人先前提案有一种吸收性物品,在包括第一无纺布和第二无纺布的层叠体的正面片中分别形成有多个融接部和凸部,上述融接部通过第一无纺布和第二无纺布在开孔的周缘部彼此融接而形成,上述凸部通过第一无纺布在融接部以外的部位向与第二无纺布远离的方向突出而形成,融接部具有多个向子层突出的突起部,在正面片被向子层侧按压的情况下,子层被突起部部分地按压(专利文献2)。
[0005] 另外,本申请人先前提案有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配置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弹性部件的弹性区域与吸收性芯之间,具有没有配置弹性部件的非弹性区域,正面片具有将凹凸区域与上述非弹性区域重叠的部位,上述凹凸区域形成有按规定的图案配置的凸部、和在该凸部间连续形成的纵槽部和横槽部,该纵槽部的曲折程度比该横槽部大(专利文献3)。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3296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88997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0764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凹凸区域且在穿戴状态中该凹凸区域与穿戴者的肌肤抵接的肌肤抵接片,并且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
[0012] 优选上述凹凸区域具有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并且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方向的长度比第二方向的长度长的凸部、和位于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上的该凸部间的凹部。
[0013] 优选上述凹部具有与上述凸部相比纤维材料的克重较少的低克重部。
[0014] 优选在比上述肌肤抵接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沿着第一方向配置有弹性部件。

附图说明

[0015] 图1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肌肤相对面侧(内表面侧)的展开平面图。
[0016] 图2是图1的II‑II截面图。
[0017] 图3是表示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正面片(肌肤抵接片)的平面图。
[0018] 图4是将图3所示的肌肤抵接片的凹凸区域P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平面图。
[0019] 图5是肌肤抵接片中与弹性部件重叠的凸部的平面图和与其对应的截面图,图5的(a)是表示变形前的该凸部的图,图5的(b)是表示变形后的该凸部的图。
[0020] 图6是表示肌肤抵接片的凹凸区域与弹性部件的配置关系的一例的截面图。
[0021] 图7是表示肌肤抵接片的凹凸区域与弹性部件的配置关系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0022] 图8是表示肌肤抵接片的凹凸区域与弹性部件的配置关系的又一例的截面图。
[0023] 图9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的截面构造的一例的图。
[0024] 图10是表示肌肤抵接片中的凹凸区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与图4对应的图。
[0025] 图11是表示肌肤抵接片中的凹凸区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与图4对应的图。
[0026] 图12是表示肌肤抵接片中的凹凸区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与图4对应的图。
[0027] 图13是表示肌肤抵接片中的凹凸区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8] 图14是表示能够用于本发明的弹性部件的伸缩片的局部截断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在形成有凹凸形状的片中,与穿戴者的肌肤抵接的凸部通常尺寸越大则越容易追随穿戴者的肌肤,因此容易获得良好的肌肤触感。但是,在上述凸部与在一个方向上具有伸缩性的弹性部件重叠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该弹性部件的收缩而凸部整体倒塌的情况,由于该倒塌的部分与肌肤紧贴,存在通气性降低的情况。专利文献1~3中,没有公开解决由于弹性部件的收缩而凸部倒塌的问题的技术。
[0030]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能够不损害由凸部产生的肌肤触感地,有效地抑制由于弹性部件的收缩导致的凸部的倒塌。
[0031]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32] 图1和图2中表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简称为尿布1)的基本构造。
[0033] 尿布1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12、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13和配置在两个片12、13间的吸收体14。关于背面片13,所谓液体不透过性也包含液体难透过性的概念,背面片13除了液体完全不通过的情况以外,也包含由拨水性的片等构成的情况等。正面片12如后文所述,是在肌肤相对面具有凹凸区域P、PS的结构,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该凹凸区域P、PS的凹凸的图示。
[0034] 图1是表示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图。尿布1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X1、和与该纵向X1正交的横向Y1。另外,尿布1将纵向X1的全长3等分,能够划分为在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前侧的腹侧部A、在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后侧的背侧部B、和位于腹侧部A与背侧部B之间的裆部C。
[0035] 尿布1为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在背侧部B的两侧缘部设置有粘扣带17,在腹侧部A的外表面设置有固着该粘扣带17的粘扣区18。
[0036] 在本说明书中,尿布1的所谓“展开且伸长状态”是指使尿布1成为展开状态、并且将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扩展至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而成为设计尺寸(与排除了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为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另外,“肌肤相对面”是在关注尿布或者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时,在尿布的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在尿布的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的相反侧的面。即,肌肤相对面是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靠近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远离侧的面。“穿戴时”和“穿戴状态”是指维持尿布的适当的穿戴位置地被穿戴的状态。
[0037] 尿布1的吸收体14具有吸收性芯14a和包括该吸收性芯14a的包芯片14b。
[0038] 吸收性芯14a例如能够由纸浆纤维等吸液性纤维的积纤体、吸液性纤维和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积纤体构成。作为吸液性纤维,例如能够举例纸浆纤维、人造丝纤维、棉纤维、醋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类的亲水性纤维。除了纤维素类的亲水性纤维以外,也能够使用将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形成的纤维用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亲水化的纤维。
[0039] 作为包芯片14b,例如能够使用薄棉纸或透水性的无纺布。包芯片14b可以是以1片包覆吸收性芯14a的整体,也可以将2片以上组合来包覆吸收性芯14a。作为背面片13,能够使用液体不透过性或者拨水性的树脂膜、树脂膜和无纺布的层压片等。
[0040] 在尿布1的纵向X1的两侧,配置有具有立体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15a的立体皱褶形成用片15,通过该立体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15a的收缩,在穿戴状态下的裆部C形成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立体皱褶。
[0041] 另外,在裆部C的配置在腿周围的部位,以伸长状态配置有腿部弹性部件16,通过其收缩,在穿戴状态下的裆部C形成使对穿戴者的腿周围的合身性提高的腿部皱褶。
[0042] 在本实施方式中,立体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15a和腿部弹性部件16各自的伸缩方向与尿布1的纵向X1一致。
[0043]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在背侧部B中具有从吸收体4的纵向X1的端缘向该方向X1外侧延伸的腰围襟翼部WF。腰围翼部WF是由比吸收体4的纵向X1的端缘更向该方向X1的外侧延伸的部件构成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腰围翼部WF由从吸收体4的上述端缘向纵向X1的外侧延伸的立体皱褶形成用片15、正面片12和背面片13构成。这些片在吸收体4的从上述端缘的延伸部中,通过粘接剂、热封、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彼此接合。腰围翼部WF在尿布1的穿戴时与穿戴者的腰周对应。
[0044] 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如图1所示,在背侧部B的腰围翼部WF中,腰部弹性部件19以在横向Y1上延伸的方式以伸长状态配置。通过该腰部弹性部件19的收缩,在配置于穿戴者的背侧的腰部的部分形成腰部皱褶。在本实施方式中,腰部弹性部件19在腰围翼部WF中的正面片12与背面片13之间,沿着横向Y1以伸长状态固定。尿布1在腹侧部A的腰围翼部WF中也可以具有上述腰部弹性部件19。在本实施方式中,腰部弹性部件19的伸缩方向与尿布1的横向Y1一致。
[0045] 尿布1具有在该尿布的穿戴状态下与穿戴者的肌肤抵接的肌肤抵接片10。肌肤抵接片10具有形成有多个凸部和凹部的凹凸区域,在穿戴状态下该凹凸区域、更具体而言是凸部与穿戴者的肌肤抵接。
[0046]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正面片12为肌肤抵接片10,在该正面片12的肌肤相对面具有凹凸区域。
[0047]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12、即肌肤抵接片10如图3所示,具有位于横向Y1的中央的中央区域M和位于该中央区域M的两侧的一对侧部区域S、S。中央区域M和一对侧部区域S、S分别具有凹凸区域,在这两个区域M、S中凸部和凹部由相互不同的配置图案形成。以下,将中央区域M中的凹凸区域P称为“中央凹凸区域P”,将侧部区域S中的凹凸区域PS称为“侧部凹凸区域PS”。
[0048] 本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中,中央凹凸区域P具有第一方向Y和与该第一方向Y正交的第二方向X。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Y与尿布1的横向Y1一致,第二方向X与尿布1的纵向X1一致。中央凹凸区域P遍及中央区域M的整个区域形成。
[0049] 中央凹凸区域P具有多个第一方向Y的长度比第二方向X的长度长的凸部41。以下,将该第一方向Y上较长的凸部41也称为“长凸部41”。凹凸区域P也可以分别具有多个长凸部41、和位于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的任意一方上的长凸部41间的多个凹部31。
[0050] 本实施方式的长凸部41在俯视时具有大致菱形的形状,其长轴方向与第一方向Y一致,短轴方向与第二方向X一致。
[0051] 在中央凹凸区域P中,如图3和图4所示,长凸部41形成为在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上分散的状态。
[0052] 更详细而言,长凸部41如图3所示配置为交错状,多个长凸部41沿着第二方向X排列的纵向凸部列R5,在第一方向Y上形成有多列。
[0053] 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纵向凸部列R5彼此的长凸部41的配置位置在第二方向X上错开半个节距的量。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纵向凸部列R5的长凸部41,以该长凸部41的一部分彼此在第二方向X上重叠的方式配置。
[0054] 长凸部41的在第二方向X上的位置彼此一致的纵向凸部列R5彼此在第一方向Y上以等间隔形成。依据该结构,容易使长凸部41和后述的大凹部31的各大小一致,能够使由凹凸区域P产生的肌肤触感和通气性更加提高。
[0055] 另外,在中央凹凸区域P中,多个长凸部41沿着第一方向Y排列的横向凸部行R6在第二方向X上形成有多行。长凸部41的在第一方向Y上的位置彼此一致的横向凸部行R6彼此在第二方向X上以等间隔形成。
[0056]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凹凸区域P具有多个位于在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上的长凸部41间的凹部31、33。中央凹凸区域P具有大小不同的2种凹部31、33。以下,将大小较大的凹部31称为“大凹部31”,将大小较小的凹部33称为“小凹部33”。
[0057]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凹凸区域P在纵向凸部列R5的长凸部41的第二方向X的端缘彼此之间、且在横向凸部行R6的长凸部41的第一方向Y的端缘彼此之间具有大凹部31。
[0058] 本实施方式的大凹部31具有与长凸部41相比纤维材料的克重较少的低克重部32。低克重部32可以是与长凸部41相比纤维材料的克重较少且该纤维材料存在的低积纤部,也可以是纤维材料不存在、而贯通肌肤抵接片10的开孔。从使后述的长凸部41的变形更容易的观点考虑,低克重部32优选为上述开孔。
[0059] 本实施方式的大凹部31在低克重部32的周缘部具有通过压纹加工等将纤维材料高密度化的高密度部35〔参照图5的(a)的截面图〕。代替该结构,大凹部31也可以在低克重部32的周缘部不具有高密度部35。在图4和图5的平面图(俯视图)中,省略了高密度部35的图示。
[0060] 形成在大凹部31的低克重部32如图3和图4所示,也配置为交错状。更详细而言,多个低克重部32沿着第二方向X排列的纵向低克重部列R1在第一方向Y上间隔性地形成有多列。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纵向低克重部列R1彼此的低克重部32的配置位置在第二方向X上错开半个节距的量。
[0061] 多列的纵向低克重部列R1在第一方向Y上以等间隔形成。在第一方向Y上的纵向低克重部列R1彼此的间隔,在形成该低克重部列的低克重部的大小不同的情况下,是将该纵向低克重部列R1在第一方向Y上2等分的中心线彼此间的距离。
[0062] 另外,在中央凹凸区域P中,多个低克重部32沿着第一方向Y排列的横向低克重部行R2在第二方向X上形成有多行。
[0063] 在图4中,在第一方向Y上纵向低克重部列R1与纵向凸部列R5重叠的区域用符号f表示。
[0064] 在中央凹凸区域P中,形成为长凸部41和大凹部31在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上交替地排列的状态。即,长凸部41和大凹部31沿着第二方向X交替地排列的纵向凹凸列R10在第一方向Y上形成有多列。
[0065] 另外,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纵向凹凸列R10彼此的长凸部41的配置位置和大凹部31的配置位置分别在第二方向X上错开半个节距的量。
[0066] 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凹凸区域P,在大凹部31的第一方向Y两侧分别具有在第二方向X上夹着长凸部41的一对小凹部33、33。一对小凹部33、33沿着第二方向X串列设置,由该一对小凹部33、33构成的列在第一方向Y上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有多列。由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一对小凹部33、33构成的行中形成该行的小凹部33的位置在第二方向X上一致。
[0067] 在尿布1中,在比肌肤抵接片10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沿着第一方向Y配置有弹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作为正面片12的肌肤抵接片10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沿着第一方向Y以伸长状态配置有腰部弹性部件19,该腰部弹性部件19以沿着第一方向Y显现伸缩性的方式形成。
[0068]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在腰围翼部WF中,中央凹凸区域P与腰部弹性部件19重叠。
[0069] 本实施方式的长凸部41具有与大凹部31在第一方向Y上重叠的部分a〔参照图5的(a)〕。在第一方向Y上显现伸缩性的腰部弹性部件19收缩时,中央凹凸区域P在第一方向Y上被压缩,肌肤抵接片10发生变形。具体而言,因为大凹部31在第一方向Y上被压缩,随之长凸部41的与大凹部31在第一方向Y上重叠的部分a也在第一方向Y上被压缩。在第一方向Y上被压缩的长凸部41,以与大凹部31在第一方向Y上重叠的部分a向内部弯曲的方式发生变形〔参照图5的(b)〕。将由弹性部件的收缩导致的这样的变形在以下也称为“内折”,将该能够内折的部分也称为“内折部a”。
[0070]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过使长凸部41部分地变形,能够不损害长凸部41带来的肌肤触感地、有效地抑制由于弹性部件19的收缩而凸部整体倒塌的情况。由此,因为在中央凹凸区域P中良好地维持长凸部41的凸形状,因此能够抑制肌肤抵接片10紧贴穿戴者的肌肤,并且能够抑制在穿戴状态的尿布1内的闷热,提供良好的通气性。
[0071] 从进一步提高肌肤触感和通气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长凸部41通过弹性部件19的收缩而产生内折,通过该弹性部件19的伸长而恢复内折前的状态。
[0072] 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凹凸区域P中,长凸部41在第一方向Y上与纵向低克重部列R1重叠。大凹部31具有比其它部分刚性低的低克重部32。依据该结构,通过弹性部件19的收缩,大凹部31在第一方向Y上更容易被压缩〔参照图5的(b)〕。伴随该压缩,在长凸部41中与大凹部31在第一方向Y上重叠的部分a,也在该方向Y上更容易被压缩,于是长凸部41的内折更容易发生〔参照图5的(b)〕。
[0073]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折部a位于比低克重部32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另外,弹性部件19位于比低克重部32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
[0074] 从使尿布1内的通气性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多个部位的长凸部41发生内折。例如,优选凹凸区域P在第一方向Y具有多个纵向低克重部列R1与纵向凸部列R5重叠的区域f。
[0075] 从使在长凸部41更容易发生内折的观点考虑,弹性部件19的伸长应力优选为8cN/10mm以上,更优选为10cN/10mm以上,另外优选为50cN/10mm以下,更优选为40cN/10mm以下,另外,优选为8cN/10mm以上且50cN/10mm以下,更优选为10cN/10mm以上且40cN/10mm以下。
伸长应力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
[0076] 〔伸长应力的测量方法〕
[0077] 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将配置在与凹凸区域P重叠的位置的弹性部件、且在该弹性部件中显现伸缩性的区域,在其伸缩方向上切出50mm。将该切出的试样片夹在TENSILON拉力试验机(ORIENTEC公司制“RTC‑1210A”)的一对卡盘。这时的卡盘间距离设为10mm。接着,以50mm/min的速度使试样片伸长直至卡盘间的距离成为40mm后,测量使该卡盘间的距离恢复至38mm时的拉伸载荷(cN/10mm)。将这样的测量反复3次,将其平均(使卡盘间的距离恢复至38mm时的拉伸载荷的平均)作为伸长应力(cN/10mm)。
[0078] 从使在长凸部41更容易发生内折的观点考虑,在低克重部32为低积纤部的情况下,该低克重部32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优选在以下的范围内。
[0079] 低克重部32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相对于在长凸部41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
[0080] 低克重部32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优选为30g/m2以下,更优选为20g/m2以下。
[0081] 内折的长凸部41中的内折部a,由向该长凸部41的内部凹陷的谷部v、和比该谷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峰部m形成〔参照图5的(b)〕。从更容易形成峰部m的观点考虑,优选长凸部41具有肌肤抵接片10的构成纤维沿着第二方向X取向的部分。沿着该第二方向X取向的部分因为不容易受到压缩低克重部32的力、即不容易受到在第一方向Y上收缩的力,所以容易形成内折部a中的峰部m。
[0082] 另外,从更容易形成谷部v的观点考虑,优选长凸部41具有肌肤抵接片10的构成纤维沿着第一方向Y取向的部分。沿着该第一方向Y取向的部分容易受到压缩低克重部32的力、即容易受到在第一方向Y上收缩的力,因此容易形成内折部a中的谷部v。
[0083] 从更容易形成内折部a的观点考虑,优选长凸部41具有肌肤抵接片10的构成纤维沿着第一方向Y取向的部分,并且在该沿着第一方向Y取向的部分的第一方向Y的两侧具有该构成纤维沿着第二方向X取向的部分。
[0084] 片中的纤维的取向例如能够用以下的方法确认。首先,将评价对象的片利用冷喷等进行剥离等而从吸收性物品取出。将所取出的片利用切割刀等切取为沿着第二方向X的长度为2cm、沿着第一方向Y的长度2cm的俯视四边形形状,将其作为测量片。测量片以包含长凸部41的方式进行切取。接着,利用显微镜(例如KEYENCE社制、数字显微镜VHX‑1000)以倍率60~200倍观察测量片中的长凸部。对于在一定的观察区域内(例如1mm见方)观察到的任意的纤维,分别决定在该区域内纤维的长度为最大的两点。接着,测量连结该两端间的直线与第一方向Y所成的角度。将该测量至少对3个观察区域进行,根据对于共计30根以上的纤维测量出的角度的算数平均值,求取纤维取向方向。纤维取向方向是与第一方向Y所成的角度在45度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一方向Y上取向,与第一方向Y所成的角度超过45度的情况下,判断为在第二方向X上取向。纤维取向的测量中,优选以在该区域内能够确认10根以上的纤维的倍率进行观察。
[0085] 从使在长凸部41更容易发生内折的观点考虑,长凸部41优选在使弹性部件19最大地伸长时,满足下述式(1)。
[0086] La>H1……(1)
[0087] La: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凸部41的长度L1的一半
[0088] H1:长凸部41的高度
[0089] 第一方向Y上的长凸部41的长度L1为在该方向Y上的长凸部41的最大长度(参照图4)。
[0090] 另外,上述H1在对肌肤抵接片10施加了0.05kPa的载重的状态下,利用厚度测量器进行测量。作为厚度测量器,例如能够使用激光位移计(KEYENCE社制、LK‑080)。
[0091] 根据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设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凸部41的长度的一半(L1/2)为La,设长凸部41的高度为H1〔参照图5的(a)〕时,La相对于H1的比率即La/H1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另外优选为1.5以上且1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10.0以下。
[0092] 根据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设第一方向Y上的长凸部41的长度为L1(参照图4),设第二方向X上的长凸部41的长度为L2(参照图4)时,L1相对于L2的比率即L1/L2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另外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另外优选为1.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上且3.0以下。
[0093] 从进一步压缩低克重部32,使长凸部41中的内折更容易发生的观点考虑,设第二方向X上的长凸部41的长度为L2(参照图4),设第二方向X上的低克重部32的长度为L5(参照图4)时,L5相对于L2的比率即L5/L2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4以上,另外优选为0.8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下,另外优选为0.3以上且0.8以下,更优选为0.4以上且0.7以下。
[0094] 从在第一方向Y上更容易受到压缩低克重部32的力,使在长凸部41中的内折更容易发生的观点考虑,设第二方向X上的长凸部41的长度为L2(参照图4),设第一方向Y上的低克重部32的长度为L6(参照图4)时,L6相对于L2的比率即L6/L2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4以上,另外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另外优选为0.3以上且1.5以下,更优选为
0.4以上且1.0以下。
[0095] 本实施方式的长凸部41,在第一方向Y上仅具有1个与大凹部31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部分a、即内折部a。
[0096] 在设第一方向Y上的长凸部41的长度为L1(参照图4),设第一方向Y上的内折部a的长度为L10〔参照图5的(b)〕时,L10相对于L1的比率即L10/L1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另外优选为0.8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下,另外优选为0.2以上且0.8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上且0.7以下。第一方向Y上的内折部a的长度L10是内折的长凸部41中的谷部v的沿着第一方向Y的最大长度〔参照图5的(b)〕。
[0097] 如后述的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所述,长凸部41沿着第一方向Y具有多个内折部a的情况下,第一方向Y上的内折部a的长度L10,采用在第一方向Y上的多个内折部a的长度的总和。例如,如第三实施方式所述,1个长凸部41具有2个内折部a1、a2的情况下,第一方向Y上的内折部的长度L10为该2个内折部a1、a2的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的合计。
[0098] 从使凹凸区域P中的肌肤触感进一步提高的观点考虑,长凸部41和低克重部32的尺寸优选在以下的范围内。
[0099] 第一方向Y上的长凸部41的长度L1(参照图4)优选为4.0mm以上,更优选为6.0mm以上,另外优选为35.0mm以下,更优选为25.0mm以下,另外优选为4.0mm以上且35.0mm以下,更优选为6.0mm以上且25.0mm以下。
[0100] 第二方向X上的长凸部41的长度L2(参照图4)优选为2.0mm以上,更优选为3.0mm以上,另外优选为7.0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下,另外优选为2.0mm以上且7.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上且5.0mm以下。
[0101] 长凸部41的高度H1〔参照图5的(a)〕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0.8mm以上,另外优选为4.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另外优选为0.5mm以上且4.0mm以下,更优选为0.8mm以上且3.0mm以下。
[0102] 第一方向Y上的低克重部32的长度L6(参照图4)优选为0.8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0mm以下,更优选为7.0mm以下,另外优选为0.8mm以上且10.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
[0103] 第二方向X上的低克重部32的长度L5(参照图4)优选为0.8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另外优选为6.0mm以下,更优选为4.0mm以下,另外优选为0.8mm以上且6.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
[0104] 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凹凸区域P同时具有大凹部31和小凹部33(参照图3)。本实施方式的小凹部33作为低克重部具有开孔(未图示)。小凹部33也可以是不具有低克重部的结构。
[0105] 本实施方式的长凸部41,即使在第一方向Y上显现伸缩性的弹性部件收缩,在第二方向X上夹在小凹部33间的部分也不发生内折。像这样,中央凹凸区域P也可以具有对长凸部41的内折没有贡献的凹部33。
[0106] 作为对长凸部41的内折没有贡献的凹部33,例如能够举例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小于0.5mm的凹部,或者不具有低克重部、而通过压纹加工等压密化形成的凹部等。
[0107] 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腰部弹性部件19能够沿着横向Y1伸缩。该腰部弹性部件19和中央凹凸区域P在纵向X1上的尿布1的端部、具体而言在背侧部B的腰围翼部WF重叠。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在穿戴状态下因为在穿戴者的腰周(腰部)配置有具有能够内折的长凸部41的中央凹凸区域P,所以肌肤抵接片10容易贴合该腰周,并且通过该凹凸区域P能够维持更加良好的通气性,不容易产生闷热。
[0108]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如图6所示,在腰围翼部WF中在作为肌肤抵接片10的正面片12与背面片13之间以伸长状态配置有腰部弹性部件19,该正面片12与腰部弹性部件19以直接接触的状态重叠。该结构使弹性部件19的收缩力(伸长应力)容易施加于大凹部31或者低克重部32,在使长凸部41的内折更容易发生这一方面是优选的。
[0109] 肌肤抵接片10与以沿着第一方向显现伸缩性的方式配置的弹性部件,也可以以在该肌肤抵接片10与该弹性部件之间介入有其它部件的状态重叠。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可以以在之间介入有吸收体14的状态,将作为肌肤抵接片10的正面片12与以沿着第一方向Y显现伸缩性的方式配置的弹性部件19重叠。在该情况下,从对大凹部31或者低克重部32进一步赋予弹性部件19的收缩力(伸长应力)的观点考虑,优选吸收性芯14a具有吸收性材料的克重较低的芯低克重部14c,上述弹性部件19、具有能够内折的长凸部41的凹凸区域P和该芯低克重部14c重叠。
[0110] 芯低克重部14c可以是与吸收性芯14a中的该芯低克重部14c以外的部分相比,该吸收性芯14a的形成材料的克重较少但存在该形成材料的低积纤部,也可以是不存在形成材料、而贯通吸收性芯14a的贯通部。
[0111] 从对低克重部32进一步赋予弹性部件19的收缩力(伸长应力)的观点考虑,在芯低克重部14c为低积纤部的情况下,吸收性芯14a中芯低克重部14c的吸收性材料的克重相对于该芯低克重部14c以外的部分的吸收性材料的克重,优选大于0%,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另外优选为大于0%且8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60%以下。
[0112] 根据与上述同样的观点,在芯低克重部14c为低积纤部的情况下,芯低克重部14c2 2 2
的吸收性材料的克重优选大于0g/m ,更优选为40g/m以上,另外优选为500g/m以下,更优
2 2 2 2 2
选为400g/m以下,另外优选大于0g/m且500g/m以下,更优选为40g/m以上且400g/m以下。
[0113] 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长凸部41的第一方向Y和弹性部件19的延伸方向与尿布的横向Y1一致。另一方面,芯低克重部14c在纵向X1上延伸。
[0114] 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长凸部41的第一方向Y、弹性部件19的延伸方向和芯低克重部14c的延伸方向与尿布的纵向X1一致。像这样,上述凹凸区域P中的长凸部41的第一方向Y与芯低克重部14c的延伸方向一致时,在进一步提高肌肤抵接片10的合身性方面是优选的。
[0115] 如图7和图8所示,可以通过能够沿着横向Y1伸缩的弹性部件19的收缩,在凹凸区域P中的能够内折的凸部41发生内折,或者也可以通过能够沿着纵向X1伸缩的弹性部件的收缩,在凹凸区域P中的能够内折的凸部41发生内折。即,可以使凹凸区域P中的长凸部41的第一方向与尿布1的横向Y1一致,也可以使该第一方向与纵向X1一致。
[0116] 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优选能够沿着纵向X1伸缩的弹性部件与具有能够内折的长凸部41的凹凸区域P,在纵向X1上的尿布1的中央部重叠,更优选在裆部C重叠。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肌肤抵接片10与穿戴者的肌肤的紧贴,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吸收到吸收体14中的尿等排泄物引起的闷热,和一度被吸入到吸收体14中的液体由于穿戴者的体压等的影响而向正面片12侧移动的所谓返液。
[0117] 在本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中,侧部凹凸区域PS具有交错状地配置的凸部47和凹部37。侧部凹凸区域PS中的凸部47可以通过弹性部件的收缩而发生内折,也可以不通过该弹性部件的收缩发生内折。
[0118] 在侧部凹凸区域PS中的凸部47发生内折的情况下,能够适用关于上述的中央凹凸区域P的说明。
[0119] 在图9~图13中,表示了本发明的肌肤抵接片的另一实施方式。关于后述的第二~第六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主要以与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部分为主进行说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构成部分能够适用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0120] 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如图5和图6所示,是单层构造,长凸部41的内部是实心的。该肌肤抵接片10的非肌肤相对面在沿着第一方向Y的伸长状态下是平坦的。所谓“沿着第一方向Y的伸长状态”是指,将具有能够内折的凸部41的肌肤抵接片10以下述方式伸长的状态。
[0121] 将形成为展开状态的尿布1沿着第一方向Y扩展至成为设计尺寸(与完全排除了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为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在该尿布1的肌肤抵接片10使用油性笔在第一方向Y上隔开一定间隔L0(例:100mm)标出2个标记。接着,从尿布1取出肌肤抵接片10,在第一方向Y上使肌肤抵接片10伸长直至该片10中的2个标记间的距离成为上述一定间隔L0的长度。将该状态作为“沿着第一方向Y的伸长状态”。
[0122] 代替单层构造的片,第二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a也可以如图9所示,是层叠的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在多个接合部36彼此接合的复合片。在该情况下,第一片21在凹部31、33以外的部位形成在从第二片22离开的方向上突出的长凸部41。
[0123] 在沿着第一方向Y的伸长状态下,该复合片10a中由第二片22形成的面、即非肌肤相对面是平坦的。在该复合片10a中,长凸部41的内部是中空的,且为第一片21和第二片22的二层构造,因此低克重部32压缩的力容易集中在第一片21,在由第一片21形成的长凸部41容易发生内折。
[0124] 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b、10c中,凹凸区域P的图案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不同。
[0125] 第三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b如图10所示,长凸部41配置为交错状,在第二方向X上的长凸部41间形成有具有4个低克重部32a的凹部31a。该长凸部41与凹部31a沿着第二方向X交替地配置的纵向凹凸列R11沿着第一方向Y形成有多列。
[0126]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纵向凹凸列R11彼此的长凸部41的配置位置和凹部31a的配置位置分别在第二方向X上错开半个节距的量。
[0127] 另外,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凸部41间,配置有2组沿着第二方向X排列的2个低克重部32a(一对低克重部32a、32a),这4个低克重部32a和长凸部41沿着第二方向X交替地排列。
[0128] 纵向凹凸列R11由沿着第二方向X间隔性地排列的多个长凸部41所形成的长凸部列R4,和在该长凸部41间在第二方向X上排列的一对低克重部32a、32a沿着该方向X间隔性地排列的2列低克重部列R3构成。
[0129]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纵向凹凸列R11中具有各长凸部41与在第一方向Y上排列的2个低克重部32a分别在该第一方向Y上重叠的区域f1、f2。换言之,长凸部41具有2处在第一方向Y上与低克重部32a重叠的区域。长凸部41中,与这些低克重部32a、32a在第一方向Y上重叠的区域f1、f2中,通过弹性部件19的收缩而优先地发生内折。即第三实施方式的长凸部
41沿着第一方向Y具有多个内折部a1、a2,通过在第一方向Y上显现伸缩性的弹性部件的收缩,在多个内折部a1、a2各自中发生内折。
[0130]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长凸部41沿着第一方向Y具有2处的内折部a1、a2,长凸部41也可以沿着第一方向Y具有3处以上的内折部。
[0131] 第四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c,如图11所示交错状地配置有长凸部41,在第二方向X上的长凸部41间形成有凹部31b,该凹部31b具有四边形的大低克重部32b、和位于该大低克重部32b的大致对角方向外侧的4个小低克重部32c。该长凸部41和凹部31b沿着第二方向X交替地配置的纵向凹凸列R13,沿着第一方向Y形成有多列。
[0132]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纵向凹凸列R13彼此的长凸部41的配置位置和凹部31b的配置位置分别在第二方向X上错开半个节距的量。
[0133] 在纵向凹凸列R13中,大低克重部32b与长凸部41沿着第二方向X交替地排列。
[0134] 另外,在大低克重部32b的第一方向Y两侧分别配置的2个小低克重部32c沿着第二方向X排列,这些2个低克重部32c和长凸部41沿着第二方向X交替地排列。
[0135] 纵向凹凸列R13由以下部分构成:沿着第二方向X间隔性地排列的多个长凸部41所形成的长凸部列R8;在该长凸部41间在第二方向X上排列的一对小低克重部32c、32c沿着该方向X间隔性地排列的2列低克重部列R7;和沿着第二方向X间隔性地排列的大低克重部列R9。
[0136]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纵向凹凸列R13中,各长凸部41在第一方向Y上具有与大低克重部32b在第一方向Y上重叠的区域f4、和与2个小低克重部32c在该第一方向Y上重叠的区域f3、f5这3个部位。在这3个部位的区域f3、f4、f5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弹性部件19的收缩优先地发生内折。即第四实施方式的长凸部41沿着第一方向Y具有3个部位的内折部a3、a4、a5,通过在第一方向Y上显现伸缩性的弹性部件的收缩,在这3个部位的内折部a3、a4、a5分别发生内折。
[0137] 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凹凸区域中,长凸部41和凹部31配置为分散状,但长凸部41和凹部31分别也可以在一个方向上连续存在。
[0138] 第五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d如图12所示,肌肤相对面成为垄槽形状。具体而言,形成在第一方向Y上延伸的垄部的连续凸部41a、和形成与该连续凸部41a在同方向上延伸的槽部的连续凹部31d,沿着第二方向X交替地配置。这样的肌肤抵接片10d的肌肤相对面,在与连续凸部41a和连续凹部31d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看时,成为波形的凹凸形状(未图示)。
[0139] 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连续凹部31d沿着第一方向Y间隔性地具有多个低克重部32,在第二方向X上相邻的连续凹部31d中的低克重部32的配置位置在第一方向Y上一致。即,连续凸部41a与连续凹部31d的低克重部32沿着第二方向X交替地排列的纵向凹凸列R15,沿着第一方向Y形成有多列。
[0140]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沿着第二方向X排列的纵向凹凸列R15中,各连续凸部41a具有多个与低克重部32在该第一方向Y上重叠的区域f9。在这些多个部位的区域f9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弹性部件19的收缩而优先地发生内折。即第五实施方式的长凸部41沿着第一方向Y具有多个内折部a9,通过在第一方向Y上显现伸缩性的弹性部件的收缩,在多个内折部a9分别发生内折。
[0141] 如第五实施方式所示,在凹凸区域具有连续凸部41a和连续凹部31d的情况下,第一方向Y上的长凸部的长度L1,在假设该连续凸部41a为每单位面积(30mm见方)的凸部时,为该凸部的第一方向Y的全长(30mm)。
[0142] 另外,第一方向Y上的内折部a9的长度的总和L10,在假设该连续凸部41a为每单位面积(30mm见方)的凸部时,为存在于该每单位面积的凸部中的内折部a9的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的总和。这样的内折部a9的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的总和L10是,分别根据任意选择的10个连续凸部41a、在进而任意选择的5个部位的每单位面积的凸部的平均值。在该情况下,“每单位面积的凸部”设定为该凸部中的内折部a9的数量为最大个数的范围。
[0143] 第六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e如图13所示,具有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多个长凸部41b和凹部31d,该长凸部41b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开放而形成有空间。这样的肌肤抵接片10e中,凹部31d的背侧、即凹部31d的非肌肤相对面向该非肌肤相对面侧突出,在从非肌肤相对面侧看该肌肤抵接片10e时,在该凹部31d的背侧中突出的部分成为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凸部。该凹部31d的肌肤相对面侧开放而形成空间。这些长凸部41b和凹部31d在肌肤抵接片10e的整个面中,在俯视时沿着彼此交叉的不同的2个方向分别交替地连续配置。
[0144]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凹部31d作为低克重部32d具有上述的低积纤部。
[0145] 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各部分的形成材料进行详述。作为背面片13和吸收体14分别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吸收性物品中一直以来所使用的材料。作为背面片13,能够使用液体难透过性的树脂膜、或树脂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压体等。吸收体14,作为吸收性芯14a能够使用木浆、被亲水化处理了的合成纤维等的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或使该集合体中保持有吸水性聚合物的材料。另外,作为包芯片14b,能够使用与正面片12相同的材料。另外,作为立体皱褶形成用片15,能够使用拨水性的无纺布。
[0146] 作为肌肤抵接片10的正面片12,例如能够使用吸收性物品中一直以来使用的液体透过性的无纺布等。作为无纺布,例如能够举例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等。也能够使用将这些无纺布的2种以上相组合而成的层叠体。
[0147] 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能够使用各种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纤维。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举例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或尼龙66等聚酰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能够将这些树脂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作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另外,能够以芯鞘型或并列型等复合纤维的形态使用。
[0148] 作为上述的各弹性部件15a、16、19,能够举例例如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EVA、弹性聚烯烃、聚氨酯等。作为弹性部件的形态,能够优选使用截面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等的线状(橡胶线等)、或者带状(扁橡胶等)弹性部件,或者复丝型的线状的弹性部件等。
[0149] 另外,作为上述的各弹性部件15a、16、19,也可以使用伸缩片130。伸缩片130如图14所示,是以彼此不交叉地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排列的多个弹性丝131以实质上非伸长状态遍及其全长地接合于能够伸长的无纺布132、133而得的部件。
[0150] 各弹性丝131与第一和第二无纺布132、133接合。第一无纺布132和第二无纺布133可以是同种的无纺布、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种的无纺布。在此所说的同种的无纺布是指,无纺布的制造工艺、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种类、构成纤维的纤维径和长度、无纺布的厚度和克重等均相同的无纺布。这些之中的至少一者不同的情况下称为不同种的无纺布。另外,“弹性”是指能够伸长,并且在从相对于原本的长度伸长了100%的状态(成为原本的长度的200%的长度)释放了力时,恢复至原本的长度的125%以下的长度的性质。
[0151] 各无纺布132、133均为能够伸长的无纺布。各无纺布132、133能够在与弹性丝131的延伸方向相同方向上伸长。所谓能够伸长包括:(a)无纺布132、133的构成纤维本身伸长的情况;(b)即使构成纤维本身不伸长,在交点结合的纤维彼此分离、或者通过纤维彼此的结合等而由多根纤维形成的立体构造发生构造上的变化、或者构成纤维被撕裂、或者纤维的松弛而被拉伸,从而作为无纺布整体伸长的情况。
[0152] 各无纺布132、133也可以在与弹性丝131接合前的原材料的状态下已经能够伸长。或者,以在与弹性丝131接合前的原材料的状态下不能伸长,但与弹性丝131接合后变得能够伸长的方式被实施加工,成为能够伸长的无纺布。作为用于使无纺布能够伸长的具体的方法,能够举例热处理、辊间延伸、基于齿槽和齿轮的啮合延伸、基于拉幅机的拉伸延伸等。
[0153] 各弹性丝131遍及伸缩片130的全长实质上连续存在。弹性丝131包含弹性树脂。各弹性丝131以彼此不交叉地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排列。但是,允许由于伸缩片130的制造条件的不可避免的变动而引起的意外的弹性丝131交叉的情况。各弹性丝131只要不相互交叉,可以直线状地延伸,或者也可以曲折地延伸。
[0154] 另外,上述的伸缩片130为在能够伸长的2个无纺布132、133之间配置有弹性丝131的构造,代替该伸缩片也可以使用在能够伸长的1个无纺布的一个面配置有弹性丝131的构造的伸缩片。在该情况下,弹性丝131成为露出的状态。
[0155] 本发明的肌肤抵接片能够使用公知的制造方法制造。
[0156] 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能够利用具有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对片赋予凹凸形状而形成凹部和凸部的工序;和在凹部形成低克重部的工序。在该制造方法中,将片导入相对地配置的压纹凸辊与平辊之间而赋予凹凸形状后,在该凹凸形状的凹部利用超声波处理等形成低克重部。
[0157]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片(肌肤抵接片10a)能够利用日本特开2018‑099883号公报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制造。该制造方法包括:对第一片21赋予凹凸形状的工序;使第二片22重叠于第一片21的重叠工序;和对这两个片21、22施加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处理工序。上述赋予凹凸形状的工序,一边使在周面部具有相互啮合的凹凸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旋转,一边将第一片21导入到这两个辊的啮合部使其变形为凹凸形状。上述重叠工序将变形为凹凸形状的第一片21保持在第一辊上进行输送,使第二片22重叠于输送中的第一片21。上述超声波处理工序,将重叠了的两个片21、22夹在第一辊的凸部与超声波融接机的超声波熔接头之间施加超声波振动,形成由贯通肌肤抵接片10a的开孔形成的低克重部32。
[0158] 为了进行由开孔构成的低克重部32的形成,除了超声波处理以外,能够使用能够将变形为凹凸形状的片部分地切断的公知的切断机构。作为该切断机构,能够举例例如具有切割辊和砧辊的切断装置,且在切割辊的外周面具有与开孔的轮廓对应的形状的切断刀的装置等。
[0159] 以上,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变更。
[0160] 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肌肤抵接片10具有中央凹凸区域P、和位于其两侧的侧部凹凸区域PS,但也可以遍及该肌肤抵接片10的整面,形成与中央凹凸区域P相同图案的长凸部41和凹部31、33。
[0161] 另外,凹凸区域P也可以具有与弹性部件19重叠的区域、和与该弹性部件19不重叠的区域。在该情况下,与弹性部件19重叠的区域中的凸部、和与该弹性部件19不重叠的区域中的凸部,在第一方向Y上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能够举例与弹性部件19重叠的区域中的凸部的第一方向的宽度,比与弹性部件19不重叠的区域中的凸部的第一方向的宽度小的方式。
[0162] 另外,低克重部32的形状能够形成为在第一方向Y上较长的任意的形状。例如,作为低克重部32的形状能够举例长方形、椭圆形、长圆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星形、心形等。
[0163] 另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代替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也可以是短裤型(提拉式)的一次性尿布,另外,也可以是短裤型或者通常的非短裤型的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卫生护垫等。
[0164]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0165] <1>
[0166]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凹凸区域的、在穿戴状态中该凹凸区域与穿戴者的肌肤抵接的肌肤抵接片,并且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该吸收性物品中,
[0167] 所述凹凸区域具有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并且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方向的长度比第二方向的长度长的凸部,和位于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上的该凸部间的凹部,
[0168] 所述凹部具有与所述凸部相比纤维材料的克重少的低克重部,
[0169] 在比所述肌肤抵接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沿着第一方向配置有弹性部件。
[0170] <2>
[0171] 上述<1>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172] 在所述凹凸区域中,沿着第二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低克重部的低克重部列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性地形成有多列,
[0173] 所述凸部具有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收缩,在第二方向上夹在所述凹部间的部分以向该凸部的内部弯曲的方式变形的内折部。
[0174] <3>
[0175] 上述<2>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176] 所述内折部位于比所述低克重部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
[0177] <4>
[0178] 上述<1>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179] 在所述凹凸区域中,沿着第二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低克重部的低克重部列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性地形成有多列。
[0180] <5>
[0181] 上述<2>或<4>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182] 多列的所述低克重部列在第一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
[0183] <6>
[0184] 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185] 所述弹性部件以沿着第一方向显现伸缩性的方式配置。
[0186] <7>
[0187] 上述<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188] 所述弹性部件的伸长应力为8cN/10mm以上且50cN/10mm以下,优选为10cN/10mm以上且40cN/10mm以下。
[0189] <8>
[0190] 上述<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191] 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比所述低克重部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
[0192] <9>
[0193] 上述<1>~<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194] 所述低克重部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相对于第一方向的长度比第二方向的长度长的凸部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为10%以下,优选为20%以下。
[0195] <10>
[0196] 上述<1>~<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197] 所述低克重部中的纤维材料的克重为30g/m2以下,优选为20g/m2以下。
[0198] <11>
[0199] 上述<1>~<1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00] 所述低克重部由贯通所述肌肤抵接片的开孔形成。
[0201] <12>
[0202] 上述<1>~<1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03] 设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L2、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低克重部的长度为L5时,L5相对于L2的比率即L5/L2为0.3以上,优选为0.3以上且0.8以下,更优选为0.4以上且0.7以下。
[0204] <13>
[0205] 上述<1>~<1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06] 设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L2、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低克重部的长度为L6时,L6相对于L2的比率即L6/L2为0.3以上,优选为0.3以上且1.5以下,更优选为0.4以上且1.0以下。
[0207] <14>
[0208] 上述<1>~<1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09] 所述凸部沿着第一方向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在第二方向上夹在所述低克重部间的部分,
[0210] 设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L1、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夹在所述低克重部间的部分的长度的总和为L10时,L10相对于L1的比率即L10/L1为0.2以上,优选为0.2以上且0.8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上且0.7以下。
[0211] <15>
[0212] 上述<1>~<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13] 所述凸部具有所述肌肤抵接片的构成纤维沿着第二方向取向的部分。
[0214] <16>
[0215] 上述<1>~<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16] 所述凸部具有所述肌肤抵接片的构成纤维沿着第一方向取向的部分。
[0217] <17>
[0218] 上述<1>~<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19] 所述凸部在使所述弹性部件最大地伸长时,满足下述式(1):
[0220] La>H1……(1)
[0221] La: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L1的一半,
[0222] H1:所述凸部的高度。
[0223] <18>
[0224] 上述<17>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25] La相对于H1的比率即La/H1为1.5以上且15.0以下,优选为2.0以上且10.0以下。
[0226] <19>
[0227] 上述<1>~<1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28] 所述肌肤抵接片为层叠的第一片和第二片在多个接合部彼此接合而得的复合片,[0229] 第一片在所述凹部以外的部位形成有向从第二片离开的方向突出的所述凸部,[0230] 在沿着第一方向的伸长状态下,所述复合片中由第二片形成的面是平坦的。
[0231] <20>
[0232] 上述<1>~<1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33] 设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L2、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L1时,L1相对于L2的比率即L1/L2为1.5以上且5.0以下,优选为1.8以上且3.0以下。
[0234] <21>
[0235] 上述<1>~<2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36] 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沿着所述横向伸缩,
[0237] 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凹凸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端部重叠。
[0238] <22>
[0239] 上述<1>~<2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40] 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沿着所述纵向伸缩,
[0241] 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凹凸区域在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中央部重叠。
[0242] <23>
[0243] 上述<22>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44] 具有包含吸收性材料的吸收性芯,
[0245] 所述吸收性芯具有所述吸收性材料的克重低、且在所述纵向上延伸的芯低克重部,
[0246] 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凹凸区域和所述芯低克重部重叠。
[0247] <24>
[0248] 上述<23>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49] 所述芯低克重部的克重相对于该芯低克重部以外的部分中的吸收性材料的克重为大于0%且8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60%以下。
[0250] <25>
[0251] 上述<23>或<24>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52] 所述芯低克重部的克重为大于0g/m2且500g/m2以下,更优选为40g/m2以上且400g/2
m以下。
[0253] <26>
[0254] 上述<1>~<2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55] 所述弹性部件由多个弹性丝接合于能够伸长的无纺布而得的伸缩片构成。
[0256] <27>
[0257] 上述<1>~<2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
[0258] 所述凹凸区域具有与所述弹性部件重叠的区域和与该弹性部件不重叠的区域,[0259] 与所述弹性部件重叠的区域中的所述凸部的第一方向的宽度,比与所述弹性部件不重叠的区域中的所述凸部的第一方向的宽度小。
[0260]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261] 依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不损害凸部带来的肌肤触感地、有效地抑制由于弹性部件的收缩导致的凸部倒塌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的通气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