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117736.8

文献号 : CN1154873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必显

申请人 :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留置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弧形板与两个编织带,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右侧通过铰接轴铰接,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左侧通过螺栓连接。该发明,可保证对留置针的固定效果且便于小儿患者手腕自由滑动,减少固定机构与小儿患者皮肤发生硬性接触现象,舒适度更好,在固定过程中可对留置针的连接管端进行遮挡防护,不影响输液管连接的同时不易被小儿患者拉扯玩弄,减少意外现象发生,在扎针完成后,一旦需要对扎针处进行检查、二次插针时,可快速取消固定,便于医护人员操作,且减少医用资源浪费现象,整个装置拆装便捷,便于多次使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弧形板(1)与两个编织带(2),两个所述弧形板(1)的右侧通过铰接轴铰接,两个所述弧形板(1)的左侧通过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板(1)之间安装有第一气囊垫(3),所述第一气囊垫(3)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弹力带(6),两个所述弹力带(6)的外侧分别与编织带(2)的两端固定连接,左侧所述弹力带(6)的外侧安装有一组挂环(7),右侧所述弹力带(6)的外侧安装有一组挂钩(8),顶部所述弧形板(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9),所述固定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直角板(10),两个所述直角板(10)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磁石(11),所述磁石(11)的一侧贯穿并滑动连接至顶部弧形板(1)的内部,顶部所述弧形板(1)的内部嵌设有两个金属块(12),所述磁石(11)的外侧与金属块(12)的外侧磁性连接,顶部所述弧形板(1)的内部开设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与固定槽(9)连通,两个所述编织带(2)上设置有限位组件(14),所述编织带(2)的外侧粘接有医用棉板(24);

所述限位组件(14)包括两个固定管(141)与两个U形杆(142),所述固定管(141)的一端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至两个编织带(2)的外侧,两个所述U形杆(142)的两端分别插接至两个固定管(141)的内部,所述编织带(2)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魔术贴(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9)的内部铰接有防护盖(16),所述防护盖(16)的内部开设有通槽(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4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8),所述固定带(18)上安装有第二气囊垫(19),所述固定带(18)上安装有第二魔术贴,所述固定带(18)的两端通过第二魔术贴连接,所述第一气囊垫(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三通管(20),所述三通管(20)背面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固定带(18)并固定连接至两个第二气囊垫(19)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垫(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导管(4),所述导管(4)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底部弧形板(1)的外侧,所述导管(4)的底端安装有充气球(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顶部所述弧形板(1)的外侧开设有两个凹槽(22),所述凹槽(22)内径与U形杆(142)的杆体直径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垫(3)的外侧安装有一组橡胶凸点(23),所述磁石(11)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9)的内部安装有排气管(21),所述排气管(21)的一端贯穿顶部弧形板(1)并固定连接至第一气囊垫(3)的内部,所述排气管(21)的中部安装有阀门。

说明书 :

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留置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0003]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留置针的稳定,减少小儿患者手腕晃动对其造成的影响,医护人员通常利用硬纸板将小儿患者的手腕与手面通过胶带进行粘接固定,虽可起到固定效果,但留置针的连接管端处于暴露,小儿患者易进行拉扯玩弄,从而易导致针头与小儿患者连接处发生偏移,造成意外情况发生。
[0004] 同时在固定过程中,小儿患者的手腕长时间无法活动,其皮肤与硬纸板长时间硬性接触,十分不适,在小儿患者插针完成后,一旦处于扎针失误、药物过敏、鼓泡现象时,医护人员又需要将固定胶带依次拆除,对扎针处进行检查、二次扎针,较为不便且造成了胶带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相关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弧形板与两个编织带,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右侧通过铰接轴铰接,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左侧通过螺栓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板之间安装有第一气囊垫,所述第一气囊垫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弹力带,两个所述弹力带的外侧分别与编织带的两端固定连接,左侧所述弹力带的外侧安装有一组挂环,右侧所述弹力带的外侧安装有一组挂钩,顶部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直角板,两个所述直角板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磁石,所述磁石的一侧贯穿并滑动连接至顶部弧形板的内部,顶部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嵌设有两个金属块,所述磁石的外侧与金属块的外侧磁性连接,顶部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固定槽连通,两个所述编织带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编织带的外侧粘接有医用棉板。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固定管与两个U形杆,所述固定管的一端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至两个编织带的外侧,两个所述U形杆的两端分别插接至两个固定管的内部,所述编织带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魔术贴。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 所述固定槽的内部铰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内部开设有通槽。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 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安装有第二气囊垫,所述固定带上安装有第二魔术贴,所述固定带的两端通过第二魔术贴连接,所述第一气囊垫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背面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固定带并固定连接至两个第二气囊垫的内部。
[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 所述第一气囊垫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底部弧形板的外侧,所述导管的底端安装有充气球。
[001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 顶部所述弧形板的外侧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径与U形杆的杆体直径相匹配。
[001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 所述第一气囊垫的外侧安装有一组橡胶凸点,所述磁石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
[002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 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贯穿顶部弧形板并固定连接至第一气囊垫的内部,所述排气管的中部安装有阀门。
[0022]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3] (1)本方案在需要对留置针进行固定时,可将患者扎针手臂穿过两个弧形板,使两个弧形板处于患者手腕处,随后利用螺栓将两个弧形板进行连接,随后医护人员可反复捏动充气球,使外界气体由导管导入第一气囊垫的内部,从而使其膨胀,与患者手腕处紧密贴合,达到固定效果且不与患者皮肤发生硬性接触,减少不适现象发生,随后将编织带上的医用棉板分别按压至留置针的针头处与针管处,随后利用挂环与挂钩配合连接,从而使两个弹力带将两个编织带拉紧,使编织带上的医用棉板与针头处、针管处紧密接触,减少针头处发生偏移现象,同时减少外界细菌感染的现象发生,在第一气囊垫的充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可将两个固定带分别绕设至患者的食指与无名指,采用第二魔术贴将固定带进行连接,随后第一气囊垫内的气体将有三通管导入两个第二气囊垫的内部,从而使第二气囊垫与患者的食指、无名指进行接触,达到固定效果,由于固定带安装至固定管的外侧,从而可使固定管连同编织带不易发生偏移运动,对患者的插针处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随后医护人员可将后端针管按压至缺口内部,随后将留置针的连接管端放置在固定槽的内部,当无需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可将留置针的连接管端平放至固定槽的内部,随后拨动一侧磁石,使其与金属块分离,利用两个磁石之间的磁力吸附,从而使两个直角板相互靠近,从而对留置针的连接管进行夹持固定,随后医护人员可将防护盖闭合,减少患者触碰留置针的连接管,当需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可将留置针的连接管端向上倾斜,随后拨动磁石运动,利用两个磁石之间的磁力吸附,从而使两个直角板相互靠近,从而对留置针的连接管进行夹持固定,随后将防护盖闭合,使连接管端由通槽暴露出来,便于医护人员与输液管进行连接,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及时输液管发生大幅度晃动,留置针的连接管端也不易发生运动,从而防止小儿患者对连接管端进行拉扯玩弄,减少对针头与患者皮肤连接处发生晃动的现象,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且针头连接处与留置针的连接管端之间存在静脉软管,在对留置针固定后不影响患者手腕正常运作,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
[0024] (2)本方案当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生不适、插针操作有误现象发生时,医护人员可将利用两个U形杆插入两个固定管的内部,使两个弹力带的拉力分担至两个U形杆上,随后将编织带上的第一魔术贴依次揭开,随后可对患者进行拔针查看,便于及时观察插针情况、进行二次扎针操作,当处理完毕后,可将第一魔术贴再次连接,随后将U形杆拔出,使弹力带的拉力恢复至编织带的中部,从而可带动医用棉板与留置针的针头处与针管处进行紧密接触,保证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的编织带与固定带结构背面立体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的弧形板与凹槽结构正面立体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30] 图6为本发明的直角板与磁石结构正面立体示意图;
[0031] 图7为本发明的直角板与留置针结构收纳状态时正面局部剖视示意图;
[0032] 图8为本发明的直角板与留置针结构使用状态时正面局部剖视示意图。
[0033] 图中标号说明:
[0034] 1、弧形板;2、编织带;3、第一气囊垫;4、导管;5、充气球;6、弹力带;7、挂环;8、挂钩;9、固定槽;10、直角板;11、磁石;12、金属块;13、缺口;14、限位组件;141、固定管;142、U形杆;15、第一魔术贴;16、防护盖;17、通槽;18、固定带;19、第二气囊垫;20、三通管;21、排气管;22、凹槽;23、橡胶凸点;24、医用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6] 实施例1
[0037] 请参阅图1~8,本发明中,一种小儿外科用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弧形板1与两个编织带2,两个弧形板1的右侧通过铰接轴铰接,两个弧形板1的左侧通过螺栓连接,两个弧形板1之间安装有第一气囊垫3,第一气囊垫3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弹力带6,两个弹力带6的外侧分别与编织带2的两端固定连接,左侧弹力带6的外侧安装有一组挂环7,右侧弹力带6的外侧安装有一组挂钩8,顶部弧形板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9,固定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直角板10,两个直角板10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磁石11,磁石11的一侧贯穿并滑动连接至顶部弧形板1的内部,顶部弧形板1的内部嵌设有两个金属块12,磁石11的外侧与金属块
12的外侧磁性连接,顶部弧形板1的内部开设有缺口13,缺口13与固定槽9连通,两个编织带
2上设置有限位组件14,编织带2的外侧粘接有医用棉板24。
[0038] 第一气囊垫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导管4,导管4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底部弧形板1的外侧,导管4的底端安装有充气球5。
[0039] 固定槽9的内部铰接有防护盖16,防护盖16的内部开设有通槽17。
[0040] 本发明中,在需要对留置针进行固定时,可将患者扎针手臂穿过两个弧形板1,使两个弧形板1处于患者手腕处,随后利用螺栓将两个弧形板1进行连接,随后医护人员可反复捏动充气球5,使外界气体有导管4导入第一气囊垫3的内部,从而使其膨胀,与患者手腕处紧密贴合,达到固定效果且不与患者皮肤发生硬性接触,减少不适现象发生,随后将编织带2上的医用棉板24分别按压至留置针的针头处与针管处,随后利用挂环7与挂钩8配合连接,从而使两个弹力带6将两个编织带2拉紧,使编织带2上的医用棉板24与针头处、针管处紧密接触,减少针头处发生偏移现象,同时减少外界细菌感染的现象发生,配合限位组件14的设置,可使两个编织带2之间进行连接,减少两个编织带2发生偏移晃动现象,随后医护人员可将后端针管按压至缺口13内部,随后将留置针的连接管端放置在固定槽9的内部,当无需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可将留置针的连接管端平放至固定槽9的内部,随后拨动一侧磁石11,使其与金属块12分离,利用两个磁石11之间的磁力吸附,从而使两个直角板10相互靠近,从而对留置针的连接管进行夹持固定,随后医护人员可将防护盖16闭合,减少患者触碰留置针的连接管,当需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可将留置针的连接管端向上倾斜,随后拨动磁石11运动,利用两个磁石11之间的磁力吸附,从而使两个直角板10相互靠近,从而对留置针的连接管进行夹持固定,随后将防护盖16闭合,使连接管端由通槽17暴露出来,便于医护人员与输液管进行连接,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及时输液管发生大幅度晃动,留置针的连接管端也不易发生运动,减少对针头与患者皮肤连接处发生晃动的现象,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且针头连接处与留置针的连接管端之间存在静脉软管,在对留置针固定后不影响患者手腕正常运作,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
[0041] 实施例2
[0042]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1~4,其中:限位组件14包括两个固定管141与两个U形杆142,固定管141的一端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至两个编织带2的外侧,两个U形杆142的两端分别插接至两个固定管141的内部,编织带2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魔术贴15。
[0043] 本发明中,当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生不适、插针操作有误现象发生时,医护人员可将利用两个U形杆142插入两个固定管141的内部,使两个弹力带6的拉力分担至两个U形杆142上,随后将编织带2上的第一魔术贴15依次揭开,随后可对患者进行拔针查看,便于及时观察插针情况、进行二次扎针操作,当处理完毕后,可将第一魔术贴15再次连接,随后将U形杆142拔出,使弹力带6的拉力恢复至编织带2的中部,从而可带动医用棉板24与留置针的针头处与针管处进行紧密接触,保证保护效果。
[0044] 请参阅图1~2,其中:固定管14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8,固定带18上安装有第二气囊垫19,固定带18上安装有第二魔术贴,固定带18的两端通过第二魔术贴连接,第一气囊垫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三通管20,三通管20背面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固定带18并固定连接至两个第二气囊垫19的内部。
[0045] 本发明中,在第一气囊垫3的充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可将两个固定带18分别绕设至患者的食指与无名指,采用第二魔术贴将固定带18进行连接,随后第一气囊垫3内的气体将有三通管20导入两个第二气囊垫19的内部,从而使第二气囊垫19与患者的食指、无名指进行接触,达到固定效果,由于固定带18安装至固定管141的外侧,从而可使固定管141连同编织带2不易发生偏移运动,对患者的插针处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0046] 请参阅图1~3,其中:顶部弧形板1的外侧开设有两个凹槽22,凹槽22内径与U形杆142的杆体直径相匹配。
[0047] 本发明中,根据凹槽22内径与U形杆142的杆体直径相匹配,在U形杆142不使用时,医护人员可将两个U形杆142分别卡接至两个凹槽22的内部,进行收纳。
[0048] 请参阅图1~6,其中:第一气囊垫3的外侧安装有一组橡胶凸点23,磁石11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
[0049] 本发明中,利用橡胶凸点23的设置,便于减少第一气囊垫3与患者手腕处发生滑动的现象,利用防滑纹的设置,便于医护人员在拨动磁石11时更加省力便捷。
[0050] 请参阅图1~5,其中:固定槽9的内部安装有排气管21,排气管21的一端贯穿顶部弧形板1并固定连接至第一气囊垫3的内部,排气管21的中部安装有阀门。
[0051] 本发明中,当整个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可打开防护盖16,随后开启阀门,使第一气囊垫3与第二气囊垫19内的气体有排气管21排出,随后医护人员可分离挂钩8与挂环7,将弹力带6连同编织带2取下,随后将螺栓旋入,将两个弧形板1取下,完成整个装置的拆卸。
[005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各设备均为市场常见设备,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且各设备的电路连接关系均属于简单的串联、并联连接电路,在电路连接这一块并不存在创新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0053] 工作原理:在需要对留置针进行固定时,可将患者扎针手臂穿过两个弧形板1,使两个弧形板1处于患者手腕处,随后利用螺栓将两个弧形板1进行连接,随后医护人员可反复捏动充气球5,使外界气体有导管4导入第一气囊垫3的内部,从而使其膨胀,与患者手腕处紧密贴合,达到固定效果且不与患者皮肤发生硬性接触,减少不适现象发生,利用橡胶凸点23的设置,便于减少第一气囊垫3与患者手腕处发生滑动的现象,随后将编织带2上的医用棉板24分别按压至留置针的针头处与针管处,随后利用挂环7与挂钩8配合连接,从而使两个弹力带6将两个编织带2拉紧,患者大拇指可处于两个编织带2之间,更加舒适,随后使编织带2上的医用棉板24与针头处、针管处紧密接触,减少针头处发生偏移现象,同时减少外界细菌感染的现象发生,配合限位组件14的设置,可使两个编织带2之间进行连接,减少两个编织带2发生偏移晃动现象,在第一气囊垫3的充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可将两个固定带18分别绕设至患者的食指与无名指,采用第二魔术贴将固定带18进行连接,随后第一气囊垫3内的气体将有三通管20导入两个第二气囊垫19的内部,从而使第二气囊垫19与患者的食指、无名指进行接触,达到固定效果,由于固定带18安装至固定管141的外侧,从而可使固定管141连同编织带2不易发生偏移运动,对患者的插针处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随后医护人员可将后端针管按压至缺口13内部,随后将留置针的连接管端放置在固定槽9的内部,当无需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可将留置针的连接管端平放至固定槽9的内部,随后拨动一侧磁石11,使其与金属块12分离,利用两个磁石11之间的磁力吸附,从而使两个直角板10相互靠近,从而对留置针的连接管进行夹持固定,随后医护人员可将防护盖16闭合,减少患者触碰留置针的连接管,当需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可将留置针的连接管端向上倾斜,随后拨动磁石11运动,利用两个磁石11之间的磁力吸附,从而使两个直角板10相互靠近,从而对留置针的连接管进行夹持固定,随后将防护盖16闭合,使连接管端由通槽17暴露出来,便于医护人员与输液管进行连接,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及时输液管发生大幅度晃动,留置针的连接管端也不易发生运动,减少对针头与患者皮肤连接处发生晃动的现象,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且针头连接处与留置针的连接管端之间存在静脉软管,在对留置针固定后不影响患者手腕正常运作,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当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生不适、插针操作有误现象发生时,医护人员可将利用两个U形杆142插入两个固定管141的内部,使两个弹力带6的拉力分担至两个U形杆142上,随后将编织带2上的第一魔术贴15依次揭开,随后可对患者进行拔针查看,便于及时观察插针情况、进行二次扎针操作,当处理完毕后,可将第一魔术贴15再次连接,随后将U形杆142拔出,使弹力带6的拉力恢复至编织带2的中部,从而可带动医用棉板24与留置针的针头处与针管处进行紧密接触,保证保护效果,根据凹槽22内径与U形杆142的杆体直径相匹配,在U形杆142不使用时,医护人员可将两个U形杆142分别卡接至两个凹槽22的内部,进行收纳,当整个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可打开防护盖
16,随后开启阀门,使第一气囊垫3与第二气囊垫19内的气体有排气管21排出,随后医护人员可分离挂钩8与挂环7,将弹力带6连同编织带2取下,随后将螺栓旋入,将两个弧形板1取下,完成整个装置的拆卸,整个装置,可保证对留置针的固定效果且便于小儿患者手腕自由滑动,减少固定机构与小儿患者皮肤发生硬性接触现象,舒适度更好,在固定过程中可对留置针的连接管端进行遮挡防护,不影响输液管连接的同时不易被小儿患者拉扯玩弄,减少意外现象发生,在扎针完成后,一旦需要对扎针处进行检查、二次插针时,可快速取消固定,便于医护人员操作,且减少医用资源浪费现象,整个装置拆装便捷,便于多次使用。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