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498022.6

文献号 : CN11552156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任俊松李晖曹学军龙学陈科吕占春傅伟罗斌李运辉杨桢

申请人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摘要 :

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100H型四丙氟橡胶;100S型四丙氟橡胶;N990型炭黑;N774型炭黑;硬脂酸钙;70%型TAIC;60%型双二五;含GeO2的石墨烯。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备料、密炼、开炼、裁切、硫化成型;本发明所述的密封胶筒耐温可达到235℃,耐压可达到105MPa;方便对进行炭黑和橡胶的预混料,也方便对密炼中物料分阶段向密炼机投放;提高物料利用率;实现更加彻底的投料,减少物料可能存在配比失调问题;使得两种橡胶充分混合;在橡胶混料机构在进行混合前,将所有伸缩杆长度调整为两个长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筒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100H型四丙氟橡胶,18份 32份;100S型四丙氟橡胶,60份 80份;N990型炭黑,18份 32份;

~ ~ ~

N774型炭黑,10份 20份;硬脂酸钙,0.5份 2份;70%型TAIC,10份 17份;60%型双二五,2份 7~ ~ ~ ~份;含GeO2的石墨烯,7份~1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其特征在于,100H型四丙氟橡胶为30份;100S型四丙氟橡胶为70份;N990型炭黑为30份;N774型炭黑为15份;硬脂酸钙为1份;70%型TAIC为13份;60%型双二五为5份;含GeO2的石墨烯为10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备料:按质量份数准备各组分原料;

密炼:将100H型四丙氟橡胶、100S型四丙氟橡胶、N990型炭黑、N774型炭黑、石墨烯、硬脂酸钙投入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完成后进行排胶,将排出的胶料在开炼机上进行冷却;

开炼:开炼机预热,预热完成后想向开炼机加入70%型TAIC及60%型双二五,进行开炼,完成后进行冷却;

裁切;将开炼完成获得的物料进行裁切;

硫化成型:将裁切后的物料放入硫化机,通过硫化机模具形成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密炼步骤具体包括:将N990型炭黑和N774型炭黑进行预混料获得混合炭黑,将100H型四丙氟橡胶和100S型四丙氟橡胶进行预混料获得混合橡胶;

第一次投料:将一半的混合橡胶、一半的混合炭黑投入密炼机,密炼机的密炼室初始温度为40℃ 60℃,转子转速为35r/min 50r/min,投入后,塑炼1min~2min;

~ ~

第二次投料:将一半石墨烯和剩余的混合橡胶投入密炼机,混炼1min~1.5min;

第三次投料:将剩余混合炭黑和剩余石墨烯投入密炼机,混炼5min~8min,混炼过程温度控制在120℃以下,翻胶次数2次~3次,开始排胶;

在1min以内将密炼机排除的胶料转移至开炼机上进行薄通冷却,待胶料冷却至60℃以下时,下片存放24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密炼步骤中采用预混料装置进行预混料并进行向密炼机进行投料,预混料装置包括:橡胶混料机构(1)、炭黑混料机构(2)、加料机构(3)、下料机构(5),下料机构(5)倾斜设置,橡胶混料机构(1)、炭黑混料机构(2)、加料机构(3)底部分别通过一下料管(6)连接至集料斗(4),集料斗(4)底部连接下料机构(5)上端,各下料管(6)均配有开关阀,下料机构(5)下端连接密炼机;

密炼步骤进行预混料时:

将N990型炭黑和N774型炭黑从炭黑混料机构(2)的混料腔(20)顶部的炭黑投料口(21)投入炭黑混料机构(2),启动炭黑混料机构(2)顶部的竖向搅拌电机(22)带动混料腔(20)内部的搅拌桨进行搅拌以完成混料,获得混合炭黑;

将100H型四丙氟橡胶和100S型四丙氟橡胶从橡胶混料机构(1)顶部的橡胶投料口(11)投入橡胶混料机构(1),启动橡胶混料机构(1)进行混料,获得混合橡胶;

将石墨烯投入加料机构(3),等待下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次投料时:打开橡胶混料机构(1)、炭黑混料机构(2)对应的开关阀,使混合炭黑和混合橡胶下料一半时关闭开关阀,下料的混合炭黑和混合橡胶分别通过下料管(6)进入到集料斗(4)进行汇集,并通集料斗(4)进入到下料机构(5),由下料机构(5)输送至密炼机;

第二次投料时,打开橡胶混料机构(1)、加料机构(3)对应的开关阀,使橡胶混料机构(1)内剩余混合橡胶全部下料时关闭对应的开关阀、石墨烯下料一半时关闭对应的开关阀,下料的石墨烯和混合橡胶分别通过下料管(6)进入到集料斗(4)进行汇集,并通集料斗(4)进入到下料机构(5),由下料机构(5)输送至密炼机;

第三次投料时,打开炭黑混料机构(2)、加料机构(3)对应的开关阀,使炭黑混料机构(2)剩余混合炭黑全部下料时关闭对应的开关阀、使加料机构(3)内剩余石墨烯全部下料时关闭对应的开关阀,下料的石墨烯和混合炭黑分别通过下料管(6)进入到集料斗(4)进行汇集,并通集料斗(4)进入到下料机构(5),由下料机构(5)输送至密炼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投料中,通过下料机构(5)输送至密炼机时,利用下料机构(5)的倾斜送料板(51)自然下滑物料至密炼机,并在每次物料下滑完成后,利用倾斜送料板(51)两外侧壁设置的升降气缸(55)带动横杆(53)以收回与横杆(53)连接的推料板(52),使下降推料板(52)至倾斜送料板(51)内,此时推料板(52)前表面连接的限位板(54)覆盖于倾斜送料板(51)顶口,利用设于倾斜送料板(51)两外侧壁的电机(58)带动位于滑槽(56)的丝杆(57)转动,使滑动配合于滑槽(56)且穿设于丝杆(57)的升降气缸(55)下部,沿滑槽(56)从倾斜送料板(51)上端向下端移动,使得推料板(52)将滞留在倾斜送料板(51)的物料推送至密炼机,限位板(54)可以在推料板(52)中限制物料从倾斜送料板(51)顶口溢出,实现更加彻底的投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橡胶混料机构(1)在进行100H型四丙氟橡胶和100S型四丙氟橡胶的混合时,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利用通过支架设于混料筒(10)侧壁的横向电机(12)转动,带动与横向电机(12)连接的齿轮(13)转动,齿轮(13)位于混料筒(10)内并与转动配合于混料筒(10)内壁的转动环(14)顶面的环形齿部(141)啮合,齿轮(13)转动时通过环形齿部(141)带动转动环(14)转动,从而带动沿径向布置于转动环(14)内壁的多个伸缩杆(15)及各伸缩杆(15)端头连接的竖向搅拌杆(16)转动,实现对100H型四丙氟橡胶和100S型四丙氟橡胶的混合搅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伸缩杆(15)包括固定部(151)和伸缩部(152),伸缩部(152)滑动插于固定部(151)前端内凹通道内,橡胶混料机构(1)在进行混合前,先打开混料筒(10)上部,通过穿过固定部(151)的调节锁紧螺栓(153)松开对伸缩部(152)的锁紧,将伸缩部(152)沿径向向圆心伸出更多距离,然后锁紧,以使伸缩杆(15)具有不同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橡胶混料机构(1)在进行混合前,将所有伸缩杆(15)长度调整为两个长度,长度短的伸缩杆(15)和长度长的伸缩杆(15)间隔布置。

说明书 :

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石油钻探技术领域,涉及封隔器,尤其与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封隔器作为油田、气田钻采工艺中重要的井下工具,用于封隔油管与油气井套管环形空间。在实际应用中,最终实现封隔是利用封隔器上的密封胶筒变形后,作用于套管内壁实现封隔。目前,多数封隔器仅能适用于一定深度情况的场景,在面临更深的深度时,不能耐高温,将无法有效使用达到封隔效果,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相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及其制备方法,改进胶筒配方,使得密封胶筒耐高温性能可达到235℃,可应用于大于8000米深度的油井,并改进制备工艺,提高了密封胶筒制备质量。
[0004]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0005] 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所述密封胶筒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100H型四丙氟橡胶,18份 32份;100S型四丙氟橡胶,60份 80份;N990型炭黑,18份 32份;N774型炭~ ~ ~黑,10份 20份;硬脂酸钙,0.5份 2份;70%型TAIC(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10份 17份;60%型~ ~ ~
双二五,2份~7份;含 GeO2的石墨烯,7份~14份。
[0006] 进一步,100H型四丙氟橡胶为30份;100S型四丙氟橡胶为70份;N990型炭黑为30份;N774型炭黑为15份;硬脂酸钙为1份;70%型TAIC为13份;60%型双二五为5份;含GeO2的石墨烯为10份。
[0007] 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08] 备料:按质量份数准备各组分原料;
[0009] 密炼:将100H型四丙氟橡胶、100S型四丙氟橡胶、N990型炭黑、N774型炭黑、含 GeO2的石墨烯、硬脂酸钙投入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完成后进行排胶,将排出的胶料在开炼机上进行冷却;
[0010] 开炼:开炼机预热,预热完成后想向开炼机加入70%型TAIC及60%型双二五,进行开炼,完成后进行冷却;
[0011] 裁切;将开炼完成获得的物料进行裁切;
[0012] 硫化成型:将裁切后的物料放入硫化机,通过硫化机模具形成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
[0013] 进一步,密炼步骤具体包括:
[0014] 将N990型炭黑和N774型炭黑进行预混料获得混合炭黑,将100H型四丙氟橡胶和100S型四丙氟橡胶进行预混料获得混合橡胶;
[0015] 第一次投料:将一半的混合橡胶、一半的混合炭黑投入密炼机,密炼机的密炼室初始温度为40℃ 60℃,转子转速为35r/min 50r/min,投入后,塑炼1min~2min;~ ~
[0016] 第二次投料:将一半含 GeO2的石墨烯和剩余的混合橡胶投入密炼机,混炼1min~1.5min;
[0017] 第三次投料:将剩余混合炭黑和剩余含 GeO2的石墨烯投入密炼机,混炼5min~8min,混炼过程温度控制在120℃以下,翻胶次数2次~3次,开始排胶;
[0018] 在1min以内将密炼机排除的胶料转移至开炼机上进行薄通冷却,待胶料冷却至60℃以下时,下片存放24h。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 1、本发明所述的密封胶筒为耐温可达到235℃,耐压可达到105MPa的超深井用高温封隔器胶筒;
[0021] 2、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密炼和开炼两个步骤,实现各原料组分的均匀充分混合,利于提高硫化成型效果,提高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的成型质量;将部分原来预先进行混合,在分时间段,选择性投入密炼机,可以充分利用密封各阶段温度情况,以及各物料特性,提高密炼效率和密炼的混炼均匀化效果;
[0022] 3、采用预混料装置进行密炼工序段的预混和投料,方便对进行炭黑和橡胶的预混料,也方便对密炼中物料分阶段向密炼机投放;
[0023] 4、采用集料斗配合下料机构,可以实现对密炼物料的初步预混料,并且可以实现对下料机构上残留/滞留物料的处理,提高物料利用率,实现更加彻底的投料,减少物料由于在此阶段未完全均匀混合在,造成滞留过多后,导致在进入密炼机后可能存在配比失调问题;
[0024] 5、采用橡胶混料机构进行预混料,可以使得两种橡胶充分混合;还可以在橡胶混料机构在进行混合前,将所有伸缩杆长度调整为两个长度,长度短的伸缩杆和长度长的伸缩杆间隔布置,从而在搅拌时,可以实现竖向搅拌杆处于不同的径向位置上,提高搅拌混料效果;作为实际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整为各伸缩杆长度均不相同,或部分相同。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0026]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预混料装置整体结构图。
[0027]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橡胶混料机构内部结构图。
[0028]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橡胶混料机构的混料筒和转动环结构图。
[0029]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橡胶混料机构的伸缩杆及竖向搅拌杆结构图。
[0030] 图6为图2中的A部放大视图。
[0031]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场景示意图。
[0032] 图8为实施例一测试的压力/温度‑时间曲线图。
[0033] 图9为实施例一测试的样品测试结果照片
[0034] 图10为实施例二测试的压力/温度‑时间曲线图。
[0035] 图11为实施例二测试的样品测试结果照片
[0036] 图12为实施例三测试的235℃、105MPa 7天保压曲线图。
[0037] 图13为实施例三测试的V3测试(压力反转试验)曲线图。
[0038] 图14为实施例三测试的降温性能测试试验曲线图。
[0039] 图15为实施例三测试的升温性能测试曲线图。
[0040] 图16为实施例三测试的样品测试结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及其制备方法。
[0043] 具体,密封胶筒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100H型四丙氟橡胶,18份 32份;100S型~四丙氟橡胶,60份 80份;N990型炭黑,18份 32份;N774型炭黑,10份 20份;硬脂酸钙,0.5份~ ~ ~
2份;70%型TAIC,10份 17份;60%型双二五,2份 7份;含GeO2的石墨烯,7份 14份。
~ ~ ~ ~
[0044] 实施例一
[0045] 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制备。
[0046] 备料:按质量份数准备各组分原料。具体,按照以下质量份数进行原料准备:100H型四丙氟橡胶为30份;100S型四丙氟橡胶为70份;N990型炭黑为30份;N774型炭黑为15份;硬脂酸钙为1份;70%型TAIC为13份;60%型双二五为5份;含GeO2的石墨烯为10份。
[0047] 密炼:将100H型四丙氟橡胶、100S型四丙氟橡胶、N990型炭黑、N774型炭黑、含 GeO2的石墨烯、硬脂酸钙投入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完成后进行排胶,将排出的胶料在开炼机上进行冷却。
[0048] 开炼:开炼机预热,预热完成后想向开炼机加入70%型TAIC及60%型双二五,进行开炼,完成后进行冷却。
[0049] 裁切;将开炼完成获得的物料进行裁切。
[0050] 硫化成型:将裁切后的物料放入硫化机,通过硫化机模具形成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
[0051] 对实施例一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进行测试,测试场景如图7所示,测试条件为:
[0052] 1)、试验最高温度235℃;
[0053] 2)、试验井筒使用介质为液压油或昆仑KSQB300导热油;
[0054] 3)、坐封下压载荷:坐封力22T;
[0055] 4)、试验套管:专用Ф139.7mm套管(内径114.3mm);
[0056] 5)、逐级打压30MPa、50 MPa、70 MPa、90 MPa、105 MPa,每个阶段稳压15min;
[0057] 6)、若105MPa压差成功稳压,则开展保压7天测试;
[0058] 7)、若7天保压成功,则继续开展V3测试;
[0059] 8)、V3测试完毕,进行升降温测试。
[0060] 测试的压力/温度—时间曲线,如图8所示,测试结果为:试验进行到第6)步,开始保压,试验进行到24h时,瞬间失压,取出后胶筒破碎如图9所示。
[0061] 测试结论,本实施例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可以达到耐高温235℃的应用要求,且在105MPa压差成功稳压,达到基本设计需求。
[0062] 实施例二
[0063] 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制备。
[0064] 备料:按质量份数准备各组分原料。具体,按照以下质量份数进行原料准备:100H型四丙氟橡胶,18份;100S型四丙氟橡胶,60份;N990型炭黑,18份;N774型炭黑,10份;硬脂酸钙,0.5份;70%型TAIC,10份;60%型双二五,2份;含 GeO2的石墨烯,7份。
[0065] 密炼:将100H型四丙氟橡胶、100S型四丙氟橡胶、N990型炭黑、N774型炭黑、含 GeO2的石墨烯、硬脂酸钙投入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完成后进行排胶,将排出的胶料在开炼机上冷却。
[0066] 开炼:开炼机预热,预热完成后想向开炼机加入70%型TAIC及60%型双二五,进行开炼,完成后进行冷却。
[0067] 裁切;将开炼完成获得的物料进行裁切。
[0068] 硫化成型:将裁切后的物料放入硫化机,通过硫化机模具形成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
[0069] 对实施例二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进行测试,测试场景如图7所示,测试条件为:
[0070] 1)、试验最高温度235℃;
[0071] 2)、试验井筒使用介质为液压油或昆仑KSQB300导热油;
[0072] 3)、坐封下压载荷:坐封力22T;
[0073] 4)、试验套管:专用Ф139.7mm套管(内径114.3mm);
[0074] 5)、逐级打压30MPa、50 MPa、70 MPa、90 MPa、105 MPa,每个阶段稳压15min;
[0075] 6)、若105MPa压差成功稳压,则开展保压7天测试;
[0076] 7)、若7天保压成功,则继续开展V3测试;
[0077] 8)、V3测试完毕,进行升降温测试。
[0078] 测试的压力/温度—时间曲线,如图10所示,测试结果为:试验进行到第7168h保压完成后,在进行V3试验时,瞬间失压,取出后胶筒破碎如图11。
[0079] 测试结论,本实施例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可以达到耐高温235℃的应用要求,且在105MPa压差成功稳压,并能完成预定时间的保压,达到基本设计需求,且效果优于实施例一。
[0080] 实施例三
[0081] 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制备。
[0082] 备料:按质量份数准备各组分原料。具体,按照以下质量份数进行原料准备:100H型四丙氟橡胶,32份;100S型四丙氟橡胶,80份;N990型炭黑,32份;N774型炭黑,20份;硬脂酸钙,2份;70%型TAIC,17份;60%型双二五,7份;含 GeO2的石墨烯,14份。
[0083] 密炼:将100H型四丙氟橡胶、100S型四丙氟橡胶、N990型炭黑、N774型炭黑、含 GeO2的石墨烯、硬脂酸钙投入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完成后进行排胶,将排出的胶料在开炼机上进行进行冷却。
[0084] 开炼:开炼机预热,预热完成后想向开炼机加入70%型TAIC及60%型双二五,进行开炼,完成后进行冷却。
[0085] 裁切;将开炼完成获得的物料进行裁切。
[0086] 硫化成型:将裁切后的物料放入硫化机,通过硫化机模具形成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
[0087] 对实施例三的耐高温封隔器密封胶筒进行测试,测试场景如图7所示,测试条件为:
[0088] 1)、试验最高温度235℃;
[0089] 2)、试验井筒使用介质为液压油或昆仑KSQB300导热油;
[0090] 3)、坐封下压载荷:坐封力22T;
[0091] 4)、试验套管:专用Ф139.7mm套管(内径114.3mm);
[0092] 5)、逐级打压30MPa、50 MPa、70 MPa、90 MPa、105 MPa,每个阶段稳压15min;
[0093] 6)、若105MPa压差成功稳压,则开展保压7天测试;
[0094] 7)、若7天保压成功,则继续开展V3测试;
[0095] 8)、V3测试完毕,进行升降温测试。
[0096] 试验比较理想,优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样品测试结果状态,如图16所示。具体测试结果如下:
[0097] ①235℃,105MPa 7天保压曲线图,如图12所示。
[0098] 7天时间,温度压力保持稳定,全程无异常发生,胶筒及工具整体耐温,耐压及热传导油性能稳定,满足耐温235℃,耐压105MPa性能要求。
[0099] ②V3测试(压力反转试验)曲线图,如图13所示。
[0100] 经过压力从105MPa逐级降至30MPa,再由30MPa逐级升至105MPa,再次逐级降至30MPa,最后在升至105MPa的压力升降试验,胶筒密封性能良好,工具性能稳定,满足V3测试要求。
[0101] ③降温性能测试试验曲线图,如图14所示。
[0102] 将试验井筒温度由235℃缓慢降至60℃,降温过程当压力降至70MPa后即开始补压至105MPa,此降温过程中共计补压4次。当温度降至60℃时,压力保持105MPa稳定,故胶筒密封性能良好,胶筒性能满足降温、升压反复工作的需求。
[0103] ④升温性能测试曲线图,如图15所示。
[0104] 将井筒温度由60℃升至235℃,升温过程中当压力超过105MPa,即人工泄压至70MPa。此过程共计泄压3次,当温度升至235℃,压力保持在105MPa稳定,故胶筒密封性能良好,胶筒性能满足升温、降压反复工作的需求。
[0105] 作为更加具体的实施形式,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密炼步骤具体包括:
[0106] 将N990型炭黑和N774型炭黑进行预混料获得混合炭黑,将100H型四丙氟橡胶和100S型四丙氟橡胶进行预混料获得混合橡胶;
[0107] 第一次投料:将一半的混合橡胶、一半的混合炭黑投入密炼机,密炼机的密炼室初始温度为40℃ 60℃,转子转速为35r/min 50r/min,投入后,塑炼1min~2min;~ ~
[0108] 第二次投料:将一半含 GeO2的石墨烯和剩余的混合橡胶投入投入密炼机,混炼1min~1.5min;
[0109] 第三次投料:将剩余混合炭黑和剩余含 GeO2的石墨烯投入密炼机,混炼5min~8min,混炼过程温度控制在120℃以下,翻胶次数2次~3次,开始排胶;
[0110] 在1min以内将密炼机排除的胶料转移至开炼机上进行薄通冷却,待胶料冷却至60℃以下时,下片存放24h。
[0111]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上述密炼步骤中采用如图2 图6所示的预~混料装置进行预混料并进行向密炼机进行投料。
[0112] 预混料装置包括:橡胶混料机构1、炭黑混料机构2、加料机构3、下料机构5,下料机构5倾斜设置,橡胶混料机构1、炭黑混料机构2、加料机构3底部分别通过一下料管6连接至集料斗4,集料斗4底部连接下料机构5上端,各下料管6均配有开关阀,下料机构5下端连接密炼机。
[0113] 橡胶混料机构1包括混料筒10,其上部可以开启,顶部具有橡胶投料口11。混料筒10外壁通过支架设有横向电机12,横向电机12的输出轴伸入混料筒10内并连接一齿轮13,混料筒10内壁转动配合设置有转动环14,转动环14顶面具有环形齿部141,齿轮13与环形齿部141啮合。转动环14内壁阵列设有多个伸缩杆15,伸缩杆15沿混料筒10径向设置并朝向混料筒10轴心线,各伸缩杆15端头连接的竖向搅拌杆16。伸缩杆15包括固定部151和伸缩部
152,伸缩部152滑动插于固定部151前端内凹通道内,固定部151外壁设有用于锁紧伸缩部
152的锁紧螺栓153。
[0114] 下料机构5包括倾斜送料板51、设于倾斜送料板51两外侧壁的一对升降气缸55、设于升降气缸55活动端的连接有横杆53,横杆53底部连接有推料板52,推料板52前端面设有限位板54,升降气缸55竖向垂直于倾斜送料板51长度方向设置,倾斜送料板51两外侧壁具有沿长度方向的滑槽56,滑槽56内设有丝杆57,丝杆57一端连接电机58,电机58设于倾斜送料板51外侧壁上端处,杆57另一端转动配合于滑槽56朝向倾斜送料板51下端的端壁,升降气缸55的下部滑动配合于滑槽56,且螺纹穿于丝杆57。
[0115] 优选的,在混料筒10内壁,设有环形遮挡体17,位于环形齿部141上方,环形遮挡体17顶面呈倾斜面,向中心倾斜,便于将物料排向中心。同时,在齿轮13的位置,具有防护挡板
18,用于防护齿轮13。
[0116] 采用预混料装置进行密炼步骤时,预混料通过如下方式完成:
[0117] 将N990型炭黑和N774型炭黑从炭黑混料机构2的混料腔20顶部的炭黑投料口21投入炭黑混料机构2,启动炭黑混料机构2顶部的竖向搅拌电机22带动混料腔20内部的搅拌桨进行搅拌以完成混料,获得混合炭黑;
[0118] 将100H型四丙氟橡胶和100S型四丙氟橡胶从橡胶混料机构1顶部的橡胶投料口11投入橡胶混料机构1,启动橡胶混料机构1进行混料,获得混合橡胶;
[0119] 将含 GeO2的石墨烯投入加料机构3,等待下料。
[0120]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形式,第一次投料时:打开橡胶混料机构1、炭黑混料机构2对应的开关阀,使混合炭黑和混合橡胶下料一半时关闭开关阀,下料的混合炭黑和混合橡胶分别通过下料管6进入到集料斗4进行汇集,并通集料斗4进入到下料机构5,由下料机构5输送至密炼机。
[0121]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形式,第二次投料时,打开橡胶混料机构1、加料机构3对应的开关阀,使橡胶混料机构1内剩余混合橡胶全部下料时关闭对应的开关阀、含 GeO2的石墨烯下料一半时关闭对应的开关阀,下料的含 GeO2的石墨烯和混合橡胶分别通过下料管6进入到集料斗4进行汇集,并通集料斗4进入到下料机构5,由下料机构5输送至密炼机。
[0122]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形式,第三次投料时,打开炭黑混料机构2、加料机构3对应的开关阀,使炭黑混料机构2剩余混合炭黑全部下料时关闭对应的开关阀、使加料机构3内剩余含 GeO2的石墨烯全部下料时关闭对应的开关阀,下料的含 GeO2的石墨烯和混合炭黑分别通过下料管6进入到集料斗4进行汇集,并通集料斗4进入到下料机构5,由下料机构5输送至密炼机。
[0123] 通过此种方式完成投料,可以有效对投料量进行控制,并且可以在进入到密炼机之前通过集料斗4的汇集,以及下料机构5中输送,实现一定程度的预混料。
[0124]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形式,每次投料中,通过下料机构5输送至密炼机时,利用下料机构5的倾斜送料板51自然下滑物料至密炼机,并在每次物料下滑完成后,利用倾斜送料板51两外侧壁设置的升降气缸55带动横杆53以收回与横杆53连接的推料板52,使下降推料板
52至倾斜送料板51内,此时推料板52前表面连接的限位板54覆盖于倾斜送料板51顶口,利用设于倾斜送料板51两外侧壁的电机58带动位于滑槽56的丝杆57转动,使滑动配合于滑槽
56且穿设于丝杆57的升降气缸55下部,沿滑槽56从倾斜送料板51上端向下端移动,使得推料板52将滞留在倾斜送料板51的物料推送至密炼机,限位板54可以在推料板52中限制物料从倾斜送料板51顶口溢出,实现更加彻底的投料,可将滞留于倾斜送料板51的物料均推送至密炼机,减少物料由于在此阶段未完全均匀混合在,造成滞留过多后,导致在进入密炼机后配比失调问题。
[0125]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形式,橡胶混料机构1在进行100H型四丙氟橡胶和100S型四丙氟橡胶的混合时,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利用通过支架设于混料筒10侧壁的横向电机12转动,带动与横向电机12连接的齿轮13转动,齿轮13位于混料筒10内并与转动配合于混料筒10内壁的转动环14顶面的环形齿部141啮合,齿轮13转动时通过环形齿部141带动转动环14转动,从而带动沿径向布置于转动环14内壁的多个伸缩杆15及各伸缩杆15端头连接的竖向搅拌杆16转动,实现对100H型四丙氟橡胶和100S型四丙氟橡胶的混合搅拌。
[0126] 优选的,伸缩杆15包括固定部151和伸缩部152,伸缩部152滑动插于固定部151前端内凹通道内,橡胶混料机构1在进行混合前,先打开混料筒10上部,通过穿过固定部151的调节锁紧螺栓153松开对伸缩部152的锁紧,将伸缩部152沿径向向圆心伸出更多距离,然后锁紧,以使伸缩杆15具有不同长度。具体的,可以在橡胶混料机构1在进行混合前,将所有伸缩杆15长度调整为两个长度,长度短的伸缩杆15和长度长的伸缩杆15间隔布置,从而在搅拌时,可以实现竖向搅拌杆16处于不同的径向位置上,提高搅拌混料效果。作为实际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整为各伸缩杆15长度均不相同,或部分相同。
[0127] 优选的,竖向搅拌杆16朝向混料筒10轴心线的端头形成有刀头,便于在搅拌过程中对橡胶进行一定的切割,减小体积或使橡胶部分受切割易于分离,利于后期密炼时候的快速达到均匀效果。
[0128]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