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及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478635.3

文献号 : CN11558079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春凤平晓林李佳佳何国苗孟祚

申请人 : 北京北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得目标建筑的基础建筑信息,其中,目标建筑预置有N个微控制区域;采集并解析目标用户的用户需求信息,生成区域控制模式;采集目标区域的图像,基于图像采集结果生成行为数据;采集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生成环境数据;基于基础建筑信息构建智能区域控制模型,将区域控制模式、行为数据和环境数据输入智能区域控制模型,生成区域控制数据;进行目标建筑中目标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建筑控制灵活度低,控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建筑控制的智能化程度,基于微服务架构灵活控制各区域,提高控制质量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与图像采集装置、智能传感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目标建筑的基础建筑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建筑预置有N个微控制区域;

采集获得目标用户的用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用户需求信息进行信息解析,生成区域控制模式;

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目标区域的图像采集,基于图像采集结果生成行为数据;

通过所述智能传感装置进行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采集,根据环境信息采集结果生成环境数据;

基于所述基础建筑信息构建智能区域控制模型,将所述区域控制模式、所述行为数据和所述环境数据输入所述智能区域控制模型,生成区域控制数据;

通过所述区域控制数据进行所述目标建筑中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用户特征识别,基于用户特征识别结果获得用户身份信息;

基于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用户的位置信息识别,获得位置分布信息;

获得所述目标区域中各用户的位置停留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所述位置分布信息和所述位置停留特征信息进行用户行为分析,获得所述行为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采集获得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用户的历史行动数据;

通过所述历史行动数据进行基于时间节点的行动规律分析,获得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

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空间划分,通过多空间划分结果获得通道控制空间;

根据所述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智能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和关联空间的用户存在检测;

当检测存在用户时,则基于存在用户生成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第一控制参数;

设定消失控制间隔,当所述通道控制空间和所述关联空间在所述消失控制间隔内未存在用户时,则基于未存在用户生成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第二控制参数;

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智能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对应的节点控制窗口,基于所述节点控制窗口生成连续控制参数;

判断所述消失控制间隔是否在所述节点控制窗口内;

当所述消失控制间隔在所述节点控制窗口内时,则根据所述连续控制参数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智能控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行为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跨区域交互行为;

当检测存在跨区域交互行为时,则将所述图像采集结果共享至交互区域;

基于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所述交互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交互区域的交互区域控制模式;

当所述交互区域控制模式为对外开放式交互模式时,则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结果对所述交互区域的智能设备进行设备控制,并生成交互提醒信息;

当所述交互区域控制模式为对外关闭式交互模式时,则生成关闭交互信息,并将所述关闭交互信息反馈至所述图像采集结果中的用户。

8.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基础信息获得模块,所述基础信息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目标建筑的基础建筑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建筑预置有N个微控制区域;

控制模式生成模块,所述控制模式生成模块用于采集获得目标用户的用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用户需求信息进行信息解析,生成区域控制模式;

行为数据生成模块,所述行为数据生成模块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目标区域的图像采集,基于图像采集结果生成行为数据;

环境数据生成模块,所述环境数据生成模块用于通过智能传感装置进行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采集,根据环境信息采集结果生成环境数据;

控制数据生成模块,所述控制数据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础建筑信息构建智能区域控制模型,将所述区域控制模式、所述行为数据和所述环境数据输入所述智能区域控制模型,生成区域控制数据;

区域智能控制模块,所述区域智能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区域控制数据进行所述目标建筑中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

说明书 :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竣工量也在逐渐提升。但是我国的建筑控制现状存在很多问题,迫在眉睫的是对建筑的控制问题。
[0003] 目前,我国的建筑控制操作主要还停留在重硬件、轻软件、轻运行维护的阶段,通过构建众多设备对建筑进行安全管控,对建筑整体进行管理。然而,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在同一建筑体内,不同的产业对于管理的需求存在差异,仍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不仅降低管理的质量,还会不能满足客户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无法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同时,整体模块化的管理导致管理模式过于单一,无法适应多样化需求。现有技术中智能建筑控制灵活度低,控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及系统,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建筑控制灵活度低,控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及系统。
[0006] 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与图像采集装置、智能传感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0007] 获得目标建筑的基础建筑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建筑预置有N个微控制区域;
[0008] 采集获得目标用户的用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用户需求信息进行信息解析,生成区域控制模式;
[0009] 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目标区域的图像采集,基于图像采集结果生成行为数据;
[0010] 通过所述智能传感装置进行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采集,根据环境信息采集结果生成环境数据;
[0011] 基于所述基础建筑信息构建智能区域控制模型,将所述区域控制模式、所述行为数据和所述环境数据输入所述智能区域控制模型,生成区域控制数据;
[0012] 通过所述区域控制数据进行所述目标建筑中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
[0013] 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14] 基础信息获得模块,所述基础信息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目标建筑的基础建筑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建筑预置有N个微控制区域;
[0015] 控制模式生成模块,所述控制模式生成模块用于采集获得目标用户的用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用户需求信息进行信息解析,生成区域控制模式;
[0016] 行为数据生成模块,所述行为数据生成模块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目标区域的图像采集,基于图像采集结果生成行为数据;
[0017] 环境数据生成模块,所述环境数据生成模块用于通过智能传感装置进行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采集,根据环境信息采集结果生成环境数据;
[0018] 控制数据生成模块,所述控制数据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础建筑信息构建智能区域控制模型,将所述区域控制模式、所述行为数据和所述环境数据输入所述智能区域控制模型,生成区域控制数据;
[0019] 区域智能控制模块,所述区域智能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区域控制数据进行所述目标建筑中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
[0020]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1] 本申请通过对目标建筑的基础建筑信息进行采集,目标建筑中预置有N个微控制区域,然后采集目标用户的用户需求信息,对需求信息进行信息解析,生成区域控制模式,进而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对目标区域的图像进行采集,根据采集结果得到行为数据,然后利用智能传感装置进行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采集,得到环境数据,进而根据基础建筑信息构建智能区域控制模型,将区域控制模式、行为数据和环境数据输入智能区域控制模型,生成区域控制数据,然后根据区域控制数据对目标建筑中目标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达到了提高对建筑区域进行分区域管控,通过建立多个微控制区域,对区域进行独立管控,提高管控的灵活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中获得行为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中进行通道控制空间的智能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说明:基础信息获得模块11,控制模式生成模块12,行为数据生成模块13,环境数据生成模块14,控制数据生成模块15,区域智能控制模块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申请通过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建筑控制灵活度低,控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29]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0031] 实施例一
[0032]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与图像采集装置、智能传感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0033] 步骤S100:获得目标建筑的基础建筑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建筑预置有N个微控制区域;
[0034] 具体而言,所述微服务架构是指通过建立多个微小的、互相连接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完成一个比较单一的功能,而多个微服务之间保持相互独立和解除耦合关系的架构,由此实现对智能建筑进行多区域微控制,提高协同工作效率的目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是为了对目标建筑的建设情况进行图像采集的装置,包括摄像机、红外摄像仪、照相机等。所述智能传感装置是对目标建筑的周围环境进行智能采集,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所述目标建筑是要进行智能建筑操作控制的任意一个建筑。所述基础建筑信息是对目标建筑的基础建设情况进行描述的信息,包括建筑地理位置、建筑规模、建筑用途等。其中,所述目标建筑预置有N个微控制区域。所述N个微控制区域是根据所述目标建筑不同的建筑区域建立的N个相互独立的控制区域。由此,达到了对目标建筑进行分区域的微控制,根据N个微控制区域进行各自独立控制,提高控制效率的技术效果。
[0035] 步骤S200:采集获得目标用户的用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用户需求信息进行信息解析,生成区域控制模式;
[0036] 具体而言,所述目标用户是在所述目标建筑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用户。所述用户需求信息是所述目标建筑区域内的各个目标用户对于该区域的建筑控制需求,包括安全管理、进出打卡管理、清洁管理等。进而,对所述用户需求进行信息挖掘解析,准确分析得到目标用户对于各区域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得到对该建筑区域进行管理的控制模式。其中,所述区域控制模式是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的对不同区域进行建筑管理的控制模式,包括用户管理微服务模式、考勤打卡微服务模式、进出安全微服务管理模式等。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解析,从而得到多个不同区域的区域控制模式,对所述目标建筑的不同区域进行管理,达到了建立微服务的管理功能,准确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的技术效果。
[0037] 步骤S300: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目标区域的图像采集,基于图像采集结果生成行为数据;
[0038]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300还包括:
[0039] 步骤S310:对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用户特征识别,基于用户特征识别结果获得用户身份信息;
[0040] 步骤S320:基于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用户的位置信息识别,获得位置分布信息;
[0041] 步骤S330:获得所述目标区域中各用户的位置停留特征信息;
[0042] 步骤S340: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所述位置分布信息和所述位置停留特征信息进行用户行为分析,获得所述行为数据。
[0043] 具体而言,所述目标区域是所述N个微控制区域中的任意一个区域。通过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图像采集,然后对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用户的行为识别,得到所述行为数据。其中,所述行为数据反映了用户在目标区域内的行动规律,为后续对于所述目标区域的智能控制提供控制参考数据。通过对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人物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提取结果。优选的,通过对目标区域内的工作人员进行人脸信息采集,建立员工信息数据库,将特征提取结果与所述员工信息数据库进行匹配对比,进行用户特征识别,得到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反映了进入目标区域的人们身份情况,进而,与所述员工信息数据库匹配对比成功的特征,可以从所述员工信息数据库中得到对应的员工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职位、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信息。当匹配比对不成功时,表明进入目标区域的人员不是常驻人员,该人员的行为轨迹不能作为目标区域日常管理的参考。
[0044] 具体的,根据图像采集结果对同一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识别,从多个图像中得到用户的位置移动变化情况,从而得到用户在目标区域经过的位置分布情况,即所述位置分布信息。所述位置停留特征信息是指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用户在各个位置分布点上停留的情况进行描述的信息,包括停留时长、停留频率等信息。进而,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所述位置分布信息和所述位置停留特征信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综合身份、位置分布和停留特征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所述行为数据。其中,所述行为数据是指目标区域内用户的行为特征情况。示例性的,在写字楼内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每日有10名员工上班,1位在门口前台负责接待来客,2位为前期咨询人员,3为合同洽谈人员,2名后期维护人员,2名财务人员。信息咨询公司内部划分为4个区域,前台,大厅,接待室和财务室。通过信息咨询公司内部进行图像采集,进而根据图像采集结果中人员识别,得到各位员工在咨询公司内的移动情况,和各个位置的停留时间。如前台员工的移动位置分布为前台和接待室,上班的8个小时中,停留在前台的时间为6个小时,接待室1个小时。
[0045] 步骤S400:通过所述智能传感装置进行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采集,根据环境信息采集结果生成环境数据;
[0046] 具体而言,通过所述智能传感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情况进行采集,如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目标区域的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利用湿度传感器对所述目标区域的湿度进行实时采集,从而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数据。其中,所述环境数据反映了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包括温度变化数据、湿度变化数据等。通过对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环境信息进行采集,达到了为后续进行目标区域的智能控制提供环境数据的技术效果。
[0047] 步骤S500:基于所述基础建筑信息构建智能区域控制模型,将所述区域控制模式、所述行为数据和所述环境数据输入所述智能区域控制模型,生成区域控制数据;
[0048] 具体而言,所述智能区域控制模型是对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各个微控制区域进行单独控制数据智能输出的功能模型。其中,通过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历史控制模式、历史行为数据、历史环境数据和历史区域控制数据组成历史数据集。进而,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历史数据集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比例为2:1。运用所述训练数据集对所述智能区域控制模型进行训练,将模型训练至收敛,进而,通过运用所述测试数据集对所述智能区域控制模型进行准确度测试,当模型的准确度可以符合要求时,得到所述训练完成的智能区域控制模型。其中,所述区域控制数据是根据区域的特性进行计算得到的每个区域独有的控制数据,包括灯光控制数据、温度、湿度控制数据等。达到了提高对各个区域计算独立的控制参数,提高控制准确性和灵活度的技术效果。
[0049] 步骤S600:通过所述区域控制数据进行所述目标建筑中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
[0050]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600还包括:
[0051] 步骤S610:采集获得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用户的历史行动数据;
[0052] 步骤S620:通过所述历史行动数据进行基于时间节点的行动规律分析,获得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
[0053] 步骤S630: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空间划分,通过多空间划分结果获得通道控制空间;
[0054] 步骤S640:根据所述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智能控制。
[0055] 具体而言,对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用户历史行动数据进行采集,其中,所述历史行动数据是指用户在目标区域内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和在各个位置上的停留时间,反映了目标区域内用户的活动规律。进而,对历史行动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以时间节点为数据提取,得到所述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其中,所述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反映了目标区域内用户在固定的时间节点行动规律,为后续的智能建筑操作提供参考。按照目标区域的空间结构将所述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空间,进而根据多空间划分结果得到所述通道控制空间。其中,所述通道控制空间是需要进行智能控制的空间。进而,根据所述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中不同时间节点的用户运动规律对所述通道控制空间进行智能控制。示例性的,在建设咨询公司内将前台和大厅划分为A通道控制空间,是因为前台区域和大厅区域是连接在一起的,进而将接待室和财务室分别设置为一个通道控制区间,根据前台人员、咨询人员、合同洽谈人员和财务人员在不同通道控制区间的停留时间,如前台早上8点到达前台区域,按照到达时间对A通道控制空间进行开启灯光、通风装置。由此,达到了对不同的通道控制空间进行独立控制,提高控制的智能化程度的技术效果。
[0056]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600还包括:
[0057] 步骤S650: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和关联空间的用户存在检测;
[0058] 步骤S660:当检测存在用户时,则基于存在用户生成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第一控制参数;
[0059] 步骤S670:设定消失控制间隔,当所述通道控制空间和所述关联空间在所述消失控制间隔内未存在用户时,则基于未存在用户生成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第二控制参数;
[0060] 步骤S680: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智能控制。
[0061] 具体而言,所述关联空间是指与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相关联的空间,优选的,可以从区域上是否连通进行判断其是否是关联空间,也可以从业务上是否有关来判断其是否为关联空间。进而,对图像采集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所述通道控制空间与所述关联空间中是否存在用户,当检测到存在用户后根据存在用户得到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第一控制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参数是指对通道控制空间的设备、环境进行控制的参数,包括灯光开启时间、通风装置开启时间等。优选的,当关联空间中存在用户,由于区域与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相连接,或者由于业务与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相关联,进而关联空间中的用户有可能会进入所述通道控制空间。所述消失控制间隔是对通道控制空间不进行控制的时间间隔。示例性的,公司门口楼道的灯在早上上班的时候保持常亮状态,当早上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段由于员工都在办公室内进行办公,此时不对楼道灯进行控制,则消失控制间隔则为早上上班到中午吃饭之间的时间段。当所述通道控制空间和所述关联空间在消失控制间隔内没有存在用户,则根据未存在用户得到对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所述第二控制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是对没有用户在消失控制间隔内存在于通道控制空间和关联空间内的情况下对通道控制空间进行控制的参数。进而,通过结合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对所述通道控制空间进行智能控制,从而进行存在用户和未存在用户两个角度进行智能控制。
[0062]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680还包括:
[0063] 步骤S681:获得所述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对应的节点控制窗口,基于所述节点控制窗口生成连续控制参数;
[0064] 步骤S682:判断所述消失控制间隔是否在所述节点控制窗口内;
[0065] 步骤S683:当所述消失控制间隔在所述节点控制窗口内时,则根据所述连续控制参数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智能控制。
[0066]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中规律行为对应的时间段,得到所述节点控制窗口。其中,所述节点控制窗口是指对通道控制空间进行连续控制的时间段。所述连续控制参数是对通道控制空间进行连续控制的控制参数,包括空调连续开启时间段、灯光常亮时间段等。进而,判断所述消失控制间隔是否在所述节点控制窗口内,从而得到对通道控制空间不进行控制的时间段,是否在根据用户的行为规律确定的需要进行连续控制的时间内,当在节点控制窗口内时,以所述连续控制参数对所述通道控制空间进行智能控制,从而,达到了根据用户规律对通道控制空间进行准确控制,保证建筑的高质量体验感的技术效果。
[0067]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680还包括:
[0068] 步骤S684:通过所述行为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跨区域交互行为;
[0069] 步骤S685:当检测存在跨区域交互行为时,则将所述图像采集结果共享至交互区域;
[0070] 步骤S686:基于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所述交互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
[0071]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680还包括:
[0072] 步骤S687:获得所述交互区域的交互区域控制模式;
[0073] 步骤S688:当所述交互区域控制模式为对外开放式交互模式时,则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结果对所述交互区域的智能设备进行设备控制,并生成交互提醒信息;
[0074] 步骤S689:当所述交互区域控制模式为对外关闭式交互模式时,则生成关闭交互信息,并将所述关闭交互信息反馈至所述图像采集结果中的用户。
[0075] 具体而言,所述跨区域交互行为是指用户是否存在多个区域活动的行为。示例性的,当咨询公司有客户前来咨询的情况下,前台人员将客户从前台引入到接待室,此时前台人员需要经过前台、大厅和接待室三个区域,存在跨区域交互行为,此时对采集到前台人员的行为过程的图像采集结果进行共享,分享到交互区域,然后根据图像采集结果中表现出的用户行为对所述交互区域进行智能控制。
[0076] 具体的,所述交互区域控制模式是指对交互区域进行交互、协调控制的模式。所述对外开放交互模式是指通道控制区域内的控制系统可以与外部的智能设备进行连接,从而对区域进行智能控制。优选的,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结果对采集到的用户开放智能交互权限,从而用户对所述交互区域的智能设备进行设备控制,并得到所述交互提醒信息。其中,所述交互提醒信息是指对交互区域的智能设备进行调整的信息。当所述交互区域控制模式为对外关闭式交互模式时,得到所述关系交互信息。其中,所述关闭交互信息是用于提醒交互区域处于对外关闭式交互模式。同时将关闭交互信息反馈给所述图像采集结果中的用户。达到了进行区域多模式控制,提高控制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0077]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78]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集目标建筑的基础建筑信息,并对目标建筑进行预先设置N个微控制区域,从而为后续各区域的微控制做铺垫,进而对目标用户的用户需求进行采集,并对信息进行解析,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对应的区域控制模式,然后通过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目标区域的图像,然后根据采集的结果得到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而利用智能传感装置采集目标区域的环境情况,得到环境数据,然后根据基础建筑信息构建智能区域控制模型,对区域控制的数据进行智能化输出,然后将区域控制模式、行为数据和环境数据输入智能区域控制模型,智能化输出区域控制数据,进而根据区域控制数据对目标建筑中的各区域进行区域智能控制。达到了提高区域控制的智能化程度,基于微服务架构对建筑进行分区域控制,提高控制质量的技术效果。
[0079] 实施例二
[0080]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建筑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系统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0081] 基础信息获得模块11,所述基础信息获得模块11用于获得目标建筑的基础建筑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建筑预置有N个微控制区域;
[0082] 控制模式生成模块12,所述控制模式生成模块12用于采集获得目标用户的用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用户需求信息进行信息解析,生成区域控制模式;
[0083] 行为数据生成模块13,所述行为数据生成模块13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目标区域的图像采集,基于图像采集结果生成行为数据;
[0084] 环境数据生成模块14,所述环境数据生成模块14用于通过智能传感装置进行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信息采集,根据环境信息采集结果生成环境数据;
[0085] 控制数据生成模块15,所述控制数据生成模块15用于基于所述基础建筑信息构建智能区域控制模型,将所述区域控制模式、所述行为数据和所述环境数据输入所述智能区域控制模型,生成区域控制数据;
[0086] 区域智能控制模块16,所述区域智能控制模块16用于通过所述区域控制数据进行所述目标建筑中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
[0087]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0088] 用户身份信息获得单元,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用户特征识别,基于用户特征识别结果获得用户身份信息;
[0089] 位置分布信息获得单元,所述位置分布信息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用户的位置信息识别,获得位置分布信息;
[0090] 特征信息获得单元,所述特征信息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目标区域中各用户的位置停留特征信息;
[0091] 用户行为分析单元,所述用户行为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所述位置分布信息和所述位置停留特征信息进行用户行为分析,获得所述行为数据。
[0092]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0093] 历史行动数据采集单元,所述历史行动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获得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用户的历史行动数据;
[0094] 行动规律分析单元,所述行动规律分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历史行动数据进行基于时间节点的行动规律分析,获得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
[0095] 通道控制空间获得单元,所述通道控制空间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空间划分,通过多空间划分结果获得通道控制空间;
[0096] 空间智能控制单元,所述空间智能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智能控制。
[0097]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0098] 用户存在检测单元,所述用户存在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和关联空间的用户存在检测;
[0099] 第一控制参数生成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生成单元用于当检测存在用户时,则基于存在用户生成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第一控制参数;
[0100] 第二控制参数生成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参数生成单元用于设定消失控制间隔,当所述通道控制空间和所述关联空间在所述消失控制间隔内未存在用户时,则基于未存在用户生成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第二控制参数;
[0101] 通道控制单元,所述通道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智能控制。
[0102]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0103] 连续控制参数生成单元,所述连续控制参数生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节点行动规律分析结果对应的节点控制窗口,基于所述节点控制窗口生成连续控制参数;
[0104] 控制间隔判断单元,所述控制间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消失控制间隔是否在所述节点控制窗口内;
[0105] 控制空间智能控制单元,所述控制空间智能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消失控制间隔在所述节点控制窗口内时,则根据所述连续控制参数进行所述通道控制空间的智能控制。
[0106]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0107] 交互行为判断单元,所述交互行为判断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行为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跨区域交互行为;
[0108] 采集结果共享单元,所述采集结果共享单元用于当检测存在跨区域交互行为时,则将所述图像采集结果共享至交互区域;
[0109] 交互区域智能控制单元,所述交互区域智能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图像采集结果进行所述交互区域的区域智能控制。
[0110]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0111] 交互控制模式控制单元,所述交互控制模式控制单元用于获得所述交互区域的交互区域控制模式;
[0112] 交互提醒信息获得单元,所述交互提醒信息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交互区域控制模式为对外开放式交互模式时,则根据所述图像采集结果对所述交互区域的智能设备进行设备控制,并生成交互提醒信息;
[0113] 交互信息反馈单元,所述交互信息反馈单元用于当所述交互区域控制模式为对外关闭式交互模式时,则生成关闭交互信息,并将所述关闭交互信息反馈至所述图像采集结果中的用户。
[011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先后顺序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且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0115]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116] 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