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频检测方法及音频测试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390441.8

文献号 : CN11560464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孟禹常亮李瑞格

申请人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一种音频检测方法及音频测试设备,涉及音频测试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测试设备采集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并生成最终音频文件。测试设备对最终音频文件进行检测,若最终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时,测试设备获取待测设备内部的节点音频文件。节点音频文件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为第二文件所对应的节点的后一节点。测试设备对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进行检测,若第一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第二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第一文件为异常文件,第二文件与第一文件之间的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该方法能够检测待测设备播放、录音、语音通话所发出的音频文件是否异常,并可以检测到待测设备中导致该异常的节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音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测试设备检测待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测试设备采集所述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并生成最终音频文件;

所述测试设备对所述最终音频文件进行检测;

若所述最终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时,所述测试设备获取所述待测设备内部的节点音频文件,所述节点音频文件是所述待测设备在生成所述所发出的声音过程中,每个处理节点所产生的音频文件;

所述节点音频文件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所述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为所述第二文件所对应的节点的后一节点;

所述测试设备对所述第一文件和所述第二文件进行检测,若所述第一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所述第二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为异常文件,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和所述第一文件之间的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测试设备先对所述第一文件进行检测,若所述第一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所述测试设备对所述第二文件进行检测;

若所述第二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为异常文件,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和所述第一文件之间的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节点音频文件还包括第三文件,所述第三文件所对应的节点为所述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的后一节点;

在对所述第一文件和所述第二文件进行检测前,先对所述第三文件进行检测,若所述第三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对所述第一文件和所述第二文件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测试设备对所述节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若所有的所述节点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确定生成所述所发出的声音的源文件为异常文件,则确定所述源文件对应的节点为异常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为所述待测设备生成所述声音的最后一个节点,若所述第一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所述待测设备的扬声器/听筒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测试设备根据预设音频检测算法对待测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预设特征值进行比较,所述待测音频文件包括所述最终音频文件和所述节点音频文件;

若所述待测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特征值,则判断所述待测音频文件正常;

若所述待测音频文件检测结果大于所述预设特征值,则判断所述待测音频文件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根据预设音频检测算法对待测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包括:检测所述待测音频文件是否有杂音,检测所述待测音频文件是否有声音,检测所述待测音频文件是否卡顿,检测所述待测音频文件的声音是否忽大忽小,检测所述待测音频文件的声音是否大于预设声音值或小于预设声音值。

8.一种音频测试设备,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设置有测试箱和工控机,所述测试箱内设置有图像捕捉装置、音频测试装置、测试平台、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

所述第一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测试箱内壁上,所述音频测试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上,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音频测试装置移动,所述音频测试装置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音频测试,所述音频测试装置包括人工嘴,所述人工嘴内设置有气体输出装置;

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测试箱的底板,所述测试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所述第二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测试平台移动,所述测试平台用于放置所述待测设备;

所述图像捕捉装置设置于所述内壁上,所述图像捕捉装置用于获取所述待测设备的图像信息,并将所述图像信息发送给相连的所述工控机;

所述工控机对接收到的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图像识别,并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带动所述音频测试装置移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带动所述测试平台移动;

所述工控机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工控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测试装置还包括拾音器,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拾音器移动装置和人工嘴移动装置,所述拾音器设置在所述拾音器移动装置上,所述拾音器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拾音器移动,所述人工嘴设置在所述测试箱的底板和所述人工嘴移动装置上,所述人工嘴移动装置用于带动设置在所述人工嘴移动装置上的所述人工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移动装置带动所述拾音器移动的方向,包括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人工嘴移动装置带动所述人工嘴移动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中任意两个方向均呈垂直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带动所述测试平台移动的方向包括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测试平台还可沿着过所述测试平台中心的轴转动,所述轴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滑轨固定连接在所述测试箱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升降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拾音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测试装置包括两个拾音器,所述两个拾音器均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的上方;所述拾音器移动装置包括两根所述第一滑轨、两根第二滑轨、和两个升降机构,两根所述第一滑轨平行设置,且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测试箱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根所述第二滑轨上,两个所述拾音器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升降机构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嘴移动装置包括第三滑轨,所述人工嘴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测试装置包括两个人工嘴,所述两个人工嘴分别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的两侧;所述人工嘴移动装置包括两根所述第三滑轨,两根所述第三滑轨设置于所述测试箱的底板上,其中一个所述人工嘴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滑轨上,另一个所述人工嘴滑动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三滑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板、两条第四滑轨和两条第五滑轨,两条所述第四滑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测试箱底板,两条所述第四滑轨平行设置,两条所述第五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上,两条所述第五滑轨平行设置,所述测试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五滑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平台包括多个固定块,每条所述第五滑轨上滑动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用于对所述待测设备进行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平台包括四个固定块,每条所述第五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固定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丝杆转轴和第二丝杆转轴,所述第一丝杆转轴与所述第五滑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五滑轨在所述第四滑轨上滑动;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固定块在所述第五滑轨上滑动。

20.根据权利要求8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设置有多个所述测试箱,每个所述测试箱为独立的测试空间。

21.根据权利要求8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箱内设置有隔音垫。

22.根据权利要求8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音频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捕捉装置包括两个相机,两个所述相机均设置于所述测试箱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相机位于所述待测设备的上方,以获取所述待测设备的图像信息。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说明书 :

一种音频检测方法及音频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音频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检测方法及音频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如今,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终端设备内部一般都装有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等电声器件,在终端设备的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这些器件的音频性能,会对电声器件进行音频测试。
[0003] 现有的音频测试设备,在对终端设备进行测试时,无法对终端设备的某些场景进行模拟,例如,用户使用终端设备进行通话的场景,导致测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够高。
[0004] 此外,现有的测试设备在采集到终端设备的音频文件后,还会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以判断终端设备在各种场景下的所产生的音频是否异常。但当测试设备检测出终端设备所产生的音频文件异常后,现有的音频检测方法无法确定终端设备内音频文件异常的节点。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检测方法及音频测试设备,该音频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待测设备所播放的音频文件是否异常,并且当其出现异常时,可以检测到待测设备中导致该异常的节点。该音频测试设备可以提高人体说话等场景的模拟测试真实性,并且可以通过上述的检测方法实现对待测设备的检测和异常问题的定位。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测试设备检测待测设备,该方法包括:测试设备采集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并生成最终音频文件。测试设备对最终音频文件进行检测,若最终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时,测试设备获取待测设备内部的节点音频文件。节点音频文件是指待测设备在生成所发出的声音过程中,每个处理节点所产生的音频文件。节点音频文件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为第二文件所对应的节点的后一节点。测试设备对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进行检测,若第一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第二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第一文件为异常文件,确定第二文件和第一文件之间的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
[0008]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检测方法通过对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进行采集并生成音频文件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正常则说明待测设备正常。若检测结果异常,则说明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存在异常,并进一步对其内部生成该声音的节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某个节点的音频文件存在异常,并检测到前一个节点的音频文件正常,则可定位该异常音频文件所对应的节点存在异常,也即第二文件和第一文件之间的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即可实现对异常节点的定位。
[0009]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测试设备先对第一文件进行检测,若第一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测试设备对第二文件进行检测,若第二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第一文件为异常文件,第二文件和第一文件之间的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
[0010] 在此基础上,当检测到待测设备存在异常时,可以先对生成声音的最后一个节点所对应的节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也即对上述的第一文件进行检测,当确定该音频文件为异常时,再对前一节点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正常时,即说明第一文件存在异常。通过设置先后顺序,可以最快的找出异常点。也即,当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存在异常时,按照从晚到早的顺序对生成该声音的节点所对应的文件进行检测,当检测出正常节点音频文件时, 确定该正常节点音频文件与下一个异常的节点音频文件之间的节点为异常节点。
[0011]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节点音频文件还包括第三文件,第三文件所对应的节点为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的后一节点。在对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进行检测前,先对第三文件进行检测,若第三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对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进行检测。
[0012] 在此基础上,该设计示出了当需要检测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节点音频文件才能确定异常节点的一种具体的方法。
[0013]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测试设备对节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若所有的节点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确定生成所发出的声音的源文件为异常文件,则确定源文件对应的节点为异常节点。
[0014] 在此基础上,该设计方式示出了对于源文件异常的检测方法,也即,对所有的节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以确定源文件对应的节点为异常节点。
[0015]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为待测设备生成声音的最后一个节点,若第一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待测设备的扬声器/听筒异常。
[0016] 在此基础上,该设计方式示出了对于待测设备硬件设备异常的检测方法,也即,当最后一个节点的节点音频文件正常时,即表示所有的节点音频文件均正常,但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异常,则表示待测设备播放声音的硬件异常。
[0017]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测试设备根据预设音频检测算法对待测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预设特征值进行比较,待测音频文件包括最终音频文件和节点音频文件。若待测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特征值,则判断待测音频文件正常。若待测音频文件检测结果大于预设特征值,则判断待测音频文件异常。
[0018] 在此基础上,该设计方式给出了一种具体的检测方法。
[0019]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测试设备根据预设音频检测算法对待测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包括:检测待测音频文件是否有杂音,检测待测音频文件是否有声音,检测待测音频文件是否卡顿,检测待测音频文件的声音是否忽大忽小,检测待测音频文件的声音是否大于预设声音值或小于预设声音值。该设计方式介绍了待测设备所播放的声音异常的具体情况。
[0020]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测试设备,该设备包括箱体,箱体中设置有测试箱和工控机,测试箱内设置有图像捕捉装置、音频测试装置、测试平台、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第一移动装置设置于测试箱内壁上,音频测试装置设置于第一移动装置上,第一移动装置用于带动音频测试装置移动,音频测试装置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音频测试,音频测试装置包括人工嘴,人工嘴内设置有气体输出装置。第二移动装置设置于测试箱的底板,测试平台设置于第二移动装置上,第二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测试平台移动,测试平台用于放置待测设备。图像捕捉装置设置于内壁上,图像捕捉装置用于获取待测设备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给相连的工控机。工控机对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图像识别,并生成控制指令控制第一移动装置带动音频测试装置移动,和/或控制第二移动装置带动测试平台移动。工控机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触发工控机执行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0021]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图像捕捉装置获取待测设备在测试箱内的图像信息,图像信息可以用于确定待测设备在测试箱内的位置,通过设置工控机,工控机可以对图像信息进行图像识别,获得待测设备在测试箱内的位置,然后生成控制指令控制第一移动装置和/或第二移动装置,而第一移动装置可以带动音频测试装置移动,第二移动装置可以带动测试平台上的待测设备移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图像识别的方法自动控制测试箱内的音频测试装置移动,音频测试装置包括拾音器、人工嘴等,实现了在音频测试过程中,自动调节拾音器、人工嘴等音频测试装置的位置的功能,也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待测设备在音频测试装置内的位置的功能。通过设置带有气体装置的人工嘴,使得该人工嘴可以模拟真人说话的场景,提高测试设备的测试准确性。通过设置工控机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音频检测方法,使得该音频测试设备可以对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异常时,可以自动定位产生异常的节点。
[0022]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音频测试装置还包括拾音器,第一移动装置包括拾音器移动装置和人工嘴移动装置,拾音器设置在拾音器移动装置上,拾音器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拾音器移动,人工嘴设置在测试箱的底板和人工嘴移动装置上,人工嘴移动装置用于带动设置在人工嘴移动装置上的人工嘴移动。
[0023]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拾音器移动装置和人工嘴移动装置,其中拾音器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拾音器移动,人工嘴移动装置用于带动人工嘴移动,实现对拾音器和人工嘴移动的独立控制。通过在测试箱地板上设置人工嘴,可以用于对具有多个麦克风的待测设备进行多方位的测试,提高测试准确度。
[0024]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拾音器移动装置带动拾音器移动的方向,包括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人工嘴移动装置带动人工嘴移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任意两个方向均呈垂直状态。
[0025]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拾音器可以沿三个方向移动,以及设置人工嘴可以沿着其中一个方向移动,使得对拾音器的位置调节更加灵活,有利于准确地调节拾音器和人工嘴到合适的位置与待测设备进行配合。
[0026]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移动装置带动测试平台移动的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测试平台还可沿着过测试平台中心的轴转动,轴与第三方向平行。
[0027]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测试平台可以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使得放置于测试平台的待测设备在测试箱内的位置调整更灵活,有利于根据测试要求将待测设备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设置测试平台可以绕着其自身的中心转动,可以通过转动测试平台调整待测设备在测试箱内的朝向,使得在放置待测设备在测试平台上时,可以朝任意方向放置待测设备,而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方向,使得放置待测设备时更加方便。此外,通过设置测试平台可以旋转,当待测设备放置在测试平台上时,可以通过旋转测试平台,使得待测设备的扬声器、听筒以及麦克风可以处在不同的位置,以测试待测设备在不同位置的收音、放音情况。
[0028]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拾音器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升降机构,第一滑轨固定连接在测试箱的顶部内壁上,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上,升降机构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上,拾音器固定连接在升降机构上。该设计方式示出了拾音器移动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
[0029]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音频测试装置包括两个拾音器,两个拾音器均设置于测试平台的上方;拾音器移动装置包括两根第一滑轨、两根第二滑轨、和两个升降机构,两根第一滑轨平行设置,且均固定连接在测试箱的顶部内壁上,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上,两个升降机构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根第二滑轨上,两个拾音器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升降机构上。
[0030] 在此基础上,该设计方式示出了拾音器移动装置的另一种具体结构,该拾音器移动装置可以带动两个拾音器进行独立的运动,通过设置两个拾音器,每个拾音器可以用于对待测设备上的不同扬声器进行音频测试,使得测试结果更准确,通过该设计方式中的拾音器移动装置带动两个拾音器独立运动,可以将每个拾音器调整到不同的位置,使得音频测试更准确。
[0031]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人工嘴移动装置包括第三滑轨,人工嘴滑动连接在第三滑轨上。该设计方式示出了人工嘴移动装置一种具体结构。
[0032]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音频测试装置包括两个人工嘴,两个人工嘴分别设置于测试平台的两侧;人工嘴移动装置包括两根第三滑轨,两根第三滑轨设置于测试箱的底板上,其中一个人工嘴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三滑轨上,另一个人工嘴滑动连接在另一个第三滑轨上。
[0033]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两个人工嘴,两个人工嘴可以进行独立的位置调节,便于将两个人工嘴移动到待测设备的不同收音装置(如麦克风)附件,人工嘴可以模拟外界的发声,两个人工嘴使得声音更加立体、真实,有利于提升音频测试的准确性。
[0034]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移动装置包括支撑板、两条第四滑轨和两条第五滑轨,两条第四滑轨设置于支撑板上,支撑板转动连接于测试箱底板,两条第四滑轨平行设置,两条第五滑轨滑动设置在第四滑轨上,两条第五滑轨平行设置,测试平台设置于第五滑轨上。该设计方式示出了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
[0035]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测试平台包括多个固定块,每条第五滑轨上滑动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块,固定块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固定。该设计方式示出了测试平台的一种具体结构。
[0036]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测试平台包括四个固定块,每条第五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固定块。该设计方式示出了测试平台连接在第二移动装置上的一种具体结构。
[0037]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移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丝杆转轴和第二丝杆转轴,第一丝杆转轴与第五滑轨螺纹连接,第一丝杆转轴转动时,带动第五滑轨在第四滑轨上滑动;第二丝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第二丝杆转轴转动时,带动固定块在第五滑轨上滑动。
[0038] 该设计方式示出了带动第二移动装置移动的一种具体结构,即通过设置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通过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带动第五滑轨和固定块移动,果哥固定块可以构成一个测试平台,即通过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可以带动测试平台沿第四滑轨和/或第五滑轨移动。
[0039]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箱体中设置有多个测试箱,每个测试箱为独立的测试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多个测试箱,每个测试箱为独立的测试空间,使得每个测试箱均可进行独立的音频测试,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音频测试设备可以同时对多个待测设备进行音频测试。
[0040]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测试箱内设置有隔音垫。通过设置隔音垫,有利于屏蔽外界的杂音,避免对音频测试产生干扰。
[0041]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图像捕捉装置包括两个相机,两个相机均设置于测试箱的顶部内壁上,相机位于待测设备的上方,以获取待测设备的图像信息。
[0042]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两个相机作为图像捕捉装置,其中一个相机可以用于获取待测设备在测试箱内的图像,以便对待测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另一个相机可以用于记录测试箱内的音频测试过程。通过将两个相机设置在待测设备的上方,有利于获取待测设备的全貌图。
[0043]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0044]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可执行指令,当可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0045]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三方面所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四方面所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46]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的外观示意图;
[0047]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的主视图;
[0049]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中拾音器和拾音器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中人工嘴与人工嘴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中人工嘴设置于测试箱内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中测试平台与第二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检测方法检测待测设备的检测流程图;
[0055]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6] 图中:10‑箱体;11‑隔音垫;20‑测试箱;30‑工控机;40‑图像捕捉装置;41‑定位相机;42‑记录相机;50‑拾音器;60‑人工嘴;61‑气体输出装置;70‑第一移动装置;71‑第一滑轨;72‑第二滑轨;73‑升降机构;731‑伸缩杆底座;732‑伸缩杆导杆;733‑伸缩杆;734‑驱动电机;735‑拾音罩;74‑第三滑轨;80‑第二移动装置;81‑支撑板;82‑第四滑轨;83‑第五滑轨;84‑第一丝杆;85‑第二丝杆;86‑第一转把;87‑第二转把;88‑支撑块;90‑测试平台;91‑固定块;92‑柔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5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0059]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60] 应理解,在本文中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如在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形式“一个(“a”,“an”)”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示。
[0061]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0062] 还应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且涵盖相关联的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任何和全部可能的组合。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63]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滑动连接,还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等;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0064] 还应理解,术语“包括”(也称“includes”、“including”、“comprises”和/或“comprising”)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部件、和/或其分组。
[0065]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或实现方式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或“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0066] 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终端设备内部一般都装有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等电声器件,在终端设备的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这些器件的音频性能,会对电声器件进行音频测试。
[0067] 现有的音频测试设备,在对终端设备进行测试时,一般是先将待测设备放到音频测试设备中,在放置待测设备时,需要手动调整待测设备在音频测试设备中的位置;在放置待测设备时,需要按照固定的朝向或者放置要求,将待测设备放置在音频测试设备中的夹持设备中,且放置待测设备后,在测试时无法对待测设备进行位置调整。此外,现有的音频测试设备中的人工嘴只能播放声音,没法真正地模仿人说话时的声音以及气息等,会影响测试设备的测试准确度。
[0068] 为了解决现有的音频测试设备需要手动调节拾音器、人工嘴等音频测试装置,以及人工嘴无法模拟真实情景,影响测试设备测试准确度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测试设备,将待测设备放置到音频测试设备中相应的放置区即可,对放置时的位置摆放不作限制,通过图像识别装置识别待测设备的位置,从而对待测设备的位置以及拾音器、人工嘴等测试设备的位置进行自动调整,而且通过对人工嘴进行改进,可以实现对人说话的真实情况进行模拟。
[0069] 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该音频测试设备包括箱体10,箱体10为该音频测试设备的主体支撑结构。箱体10中设置有测试箱20和工控机30,其中,箱体10中还可以包括一个工控机箱(图中未示出),工控机箱用于放置工控机30。箱体10中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测试箱20,每个测试箱20均为独立的空间,每个测试箱20内的布局可以设置为一样,测试箱20内设置有隔音垫11。测试箱20与工控机箱之间可以设置数据线接口或者供数据线穿过的孔,以便将工控机30和测试箱20的设备通信。测试箱20内设置有图像捕捉装置40、音频测试装置、测试平台90、第二移动装置80和第一移动装置70。工控机30与测试箱20内的图像捕捉装置40、第二移动装置80和第一移动装置70均实现电连接,工控机30与图像捕捉装置40电连接,可以让工控机30接收图像捕捉装置40所获取的图像信息,工控机3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图像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工控机30与第二移动装置80和第一移动装置70电连接,可以将工控机30生成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第二移动装置80和/或第一移动装置70,以控制第二移动装置80和/或第一移动装置70移动。
[0070] 其中,图像捕捉装置40主要用于获取位于测试箱20内的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然后发送给工控机30,工控机30通过对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以调整音频测试装置和待测设备到合适的位置,实现对待测设备的音频测试。图像捕捉装置40可以采用相机、摄影机等图像拍摄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工控机30根据图像捕捉装置40所捕捉到的图像信息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来对测试设备内的各个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的重点并不在于此,因此不作赘述。
[0071] 为了能清晰地拍摄到待测设备的图像信息,在设置图像捕捉装置40时,一般将图像捕捉装置40安装在测试箱20内,具体的,可以将图像捕捉装置40设置于测试箱20的顶部,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图像捕捉装置40在测试箱20内获得良好的视角,以便更好地获取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当然,也可以将图像捕捉装置40设置于测试箱20的内壁上,例如,设置在测试箱20的内壁并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或者设置在测试箱20内壁的中部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图像捕捉装置40的具体位置,其位置设置满足可以获取测试箱20内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即可。
[0072]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的主视图。如图3所示,在设置图像捕捉装置40时,以相机为例进行说明,可以在测试箱20内设置两个相机,一个相机用于获取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称该相机为定位相机41,定位相机41所获取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工控机30;另一个相机用于实时记录待测设备的测试过程,可以称该相机为记录相机42,当测试过程出现异常或者测试出待测设备有异常时,可以根据记录相机42的录像进行定位,以更快地确定相应的问题。
[0073] 测试平台90主要用于放置或者固定待测设备,使得待测设备在测试箱20内保持稳定状态。测试平台90设置于测试箱20内,一般设置于测试箱20的底部,以便放置待测设备。测试平台9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平台,例如,测试平台90可以为设置于测试箱20底部的一整块带有放置槽的平板,在需要进行音频测试时,将待测设备放置于平板的放置槽内。测试平台90也可以是由多个组件所形成的平台或者夹持平台,例如,由多个固定块91所形成的夹持平台。
[0074] 由于待测设备是放置在测试平台90上的,为了实现对待测设备的位置调整,可以通过对测试平台90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带动待测设备移动实现对其的位置调整。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在测试箱20内设置有第二移动装置80,第二移动装置80主要用于带动测试平台90移动。具体的,将测试平台90设置于第二移动装置80上,通过工控机30控制第二移动装置80的运动,即可带动测试平台90在第二移动装置80上移动,从而实现对位于测试平台90上的待测设备进行位置调整。
[0075] 音频测试设备是指在音频测试过程中,对待测设备进行音频采集或者产生相应的音频等设备,例如,音频测试设备可以包括拾音器50、人工嘴60等。其中,拾音器50主要用于对待测设备发出的音频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对获取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待测设备的音频发声功能是否正常。人工嘴60可以按照要求产生相应的测试音频,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测试。音频测试设备一般设置于待测设备附近,以便对待测设备进行测试。
[0076] 在测试过程中,由于待测设备的位置可以通过第二移动装置80进行调整,也即待测设备在测试箱20内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动的,为了使得音频测试设备可以更好地与待测设备进行配合,以获得良好的测试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一移动装置70,第一移动装置70可以设置于测试箱20的内壁上,一般设置于测试箱20的底部或者侧壁。将音频测试装置设置于第一移动装置70上,工控机30对第一移动装置70进行控制,第一移动装置70用于带动音频测试装置移动,使得音频测试装置可以与待测设备之间保持最佳的距离,以便进行音频采集。
[0077]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音频测试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测试箱20或者多个测试箱20以及至少一个工控机30,每个测试箱20内均设置有图像捕捉装置40、音频测试装置、测试平台90、第二移动装置80和第一移动装置70,其中,测试平台90设置在第二移动装置80上,音频测试装置设置在第一移动装置70上,每个测试箱20内的图像捕捉装置40、第二移动装置80和第一移动装置70均与工控机30电连接。每个测试箱20的布局和大小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具体的可以根据音频测试设备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0078] 如图2、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测试设备中的箱体10包括两个测试箱20和一个主机箱内设置有一个工控机30,主机箱内的工控机30通过连接线与两个测试箱20内的相应装置进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测试箱20并排设置于箱体10的一侧,主机箱设置于箱体10的另一侧,主机箱和测试箱20之间设置有串口槽,连接线可以穿过串口槽将主机箱内的工控机30与测试箱20内的第二移动装置80、第一移动装置70连接。
[0079] 为了便于描述,将图2、图3中左侧的测试箱20称为第一测试箱,将图2中右侧的测试箱20称为第二测试箱20。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测试箱20的大小相同,两个测试箱20内的布局也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测试箱为例,对第一测试箱和第二测试箱20内的布局进行介绍。
[0080] 如图2、图3所示,第一测试箱内的音频测试装置包括拾音器50和人工嘴60,第一测试箱内的第二移动装置80设置于第一测试箱的底板上,测试平台90设置在第二移动装置80上。第一移动装置70用于带动音频测试装置移动,由于音频测试装置包括拾音器50和人工嘴60,因此第一移动装置70包括拾音器移动装置和人工嘴移动装置。其中,拾音器50设置在拾音器移动装置上,拾音器移动装置可以带动拾音器50进行移动,工控机30与拾音器移动装置进行电连接,工控机30可以根据图像捕捉装置40所获取的图像信息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拾音器移动装置,以控制拾音器移动装置的移动,从而控制拾音器50在测试箱20内的位置。
[0081] 第一测试箱设置有多个人工嘴60,其中可以将其中一个人工嘴60设置在第一测试箱的底板上,可以将另一部分人工嘴60设置在人工嘴移动装置上,人工嘴移动装置可以带动人工嘴60进行移动,工控机30与人工嘴移动装置进行电连接,工控机30可以根据图像捕捉装置40所获取的图像信息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发送给人工嘴移动装置,以控制人工嘴移动装置的移动,从而控制设置在人工嘴移动装置上的人工嘴60在测试箱20内的位置。
[0082]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待测设备进行更好的音频测试,将拾音器50设置于测试平台90的上方,并且设置有三个人工嘴60,将其中一个人工嘴60设置于测试箱20的底部,使其位于测试平台90的底部,以便位于测试平台90上的待测设备可以接收到该人工嘴所发出的声音。将另外两个人工嘴60分别设置于测试平台90的侧方,使得位于测试平台90上的待测设备从侧方接收者两个人工嘴60所发出的声音。相应的,将拾音器移动装置设置于第一测试箱的顶部,将人工嘴移动装置设置于第一测试箱的底板上,人工嘴移动装置位于第二移动装置80的一侧。
[0083]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中拾音器50和拾音器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拾音器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滑轨71、第二滑轨72和升降机构73,其中,第一滑轨71固定连接在第一测试箱的顶部,第二滑轨72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71上,第二滑轨72可以沿第一滑轨71进行滑动,升降机构73的底端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72上,升降机构73可以沿着第二滑轨72滑动。拾音器50固定连接在升降机构73的顶端,工控机30可以控制升降机构73的升降,从而带动位于升降机构73顶端的拾音器50进行升降,对拾音器50在测试箱20内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调整拾音器50与待测设备之间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滑轨71所在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第二滑轨72所在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将升降机构73的升降方向定义为第三方向。
[0084] 第一滑轨71和第二滑轨7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一滑轨71和一个第二滑轨72,为了保持稳定,可以将第二滑轨72的中心部分连接在第一滑轨71上,然后将升降机构7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72上。也可以设置两个第一滑轨71,然后设置一个第二滑轨72,为了保持稳定,可以将两个第一滑轨71平行设置,然后将第二滑轨7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轨71上,再将升降机构73滑动连接在该第二滑轨72上,一个第二滑轨72上可以设置一个升降机构73,也可以设置多个升降机构73,具体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进行设置。
[0085]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测试效果,在测试箱20内设置有两个拾音器50,为了对每个拾音器50的运动进行独立的调节,拾音器移动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滑轨71、两个第二滑轨72以及两个升降机构73。具体的,两个第一滑轨71固定连接在测试箱20的顶部,其中两个第一滑轨71平行设置,第二滑轨7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轨71上,两个第二滑轨72也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滑轨71与两个第二滑轨72中间所围成的区域为一平行四边形。两个升降机构73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滑轨72上,每个升降机构73上连接一个拾音器50。工控机30可以单独控制每根第二滑轨72在第一滑轨71上进行滑动,并且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升降机构73在第二滑轨72上滑动,还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升降机构73的升降情况。
[0086] 以上只是具体列举了当需要设置两个拾音器50时,拾音器移动装置的一种具体设置情况。此外,还可以设置为:将三个第一滑轨71平行设置在测试箱20的顶部,在相邻两个第一滑轨7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滑轨72,两个第二滑轨7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71上,即,可以调节两个第二滑轨72处于同一直线上。然后在每个第二滑轨72上连接一个升降机构73,再在每个升降机构73上连接一个拾音器50。由于工控机30可以独立控制每个第二滑轨72在第一滑轨71上移动,以及独立控制每个升降机构73在第二滑轨72上移动,以及独立控制每个升降机构73的升降,因此,该种形式也可以实现对每个拾音器50的位置调整进行独立控制。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拾音器移动装置的具体设置形式,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进行设置。
[0087] 其中,第一滑轨71中可以设置有直线电机,第二滑轨72中也可以设置有直线电机,直线电机是一种现有的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而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第一滑轨71中的直线电机可以带动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71上的第二滑轨72沿着第一滑轨71进行滑动,第二滑轨72中的直线电机可以带动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72上的升降机构73沿着第二滑轨72进行滑动。第一滑轨71和第二滑轨72中的直线电机的数量可以与具体的设置形式进行匹配,例如,一个第一滑轨71上连接有两个第二滑轨72时,则可以在该第一滑轨71上设置两个直线电机。再例如,一个第二滑轨72上连接有两个升降机构73时,可以在该第二滑轨72上设置两个直线电机。工控机30分别与第一滑轨71和第二滑轨72中的直线电机电连接,以控制直线电机的运动,从而实现控制第一滑轨71中的直线电机带动第二滑轨72滑动,以及控制第二滑轨72中的直线电机带动升降机构73进行滑动。升降机构73可以采用伸缩杆地形式,具体可以采用气动伸缩杆或者电动伸缩杆等,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电动伸缩杆作为升降机构73,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73进行介绍。
[0088] 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中升降机构7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73为一电动伸缩杆,包括伸缩杆底座731、伸缩杆导杆732、伸缩杆733以及驱动电机734,其中,驱动电机734与工控机30电连接,使得工控机30可以对驱动电机734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包括控制驱动电机734转动、停止、转速以及转动方向等状态。
伸缩杆导杆732的一端连接在伸缩杆底座731上,伸缩杆导杆732的内部中空,伸缩杆733从伸缩杆导杆732的另一端插入伸缩杆导杆732内,伸缩杆733的一端露出伸缩杆导杆732外,驱动电机734也固定连接在伸缩杆底座731上,伸缩杆与电机转轴之间通过传动件进行连接,传动件可以包括齿轮、离合器、制动器、螺钉、螺母等。电动伸缩杆内部的具体传动连接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电动伸缩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动伸缩杆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动伸缩杆,上述介绍为电动伸缩杆的一种形式,并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动伸缩杆的具体形式。现有的电动伸缩杆是利于电机马达的转动通过齿轮间的合作,带动轴承,推动梯形螺纹丝杆的一种短距离实现伸缩运动的一种传动执行机构。
[0089]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拾音器50连接在伸缩杆的一端,该端为伸缩杆露出伸缩杆导杆732外的一端,工控机30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转向、转速以及转动时间等)可以控制伸缩杆的伸缩,从而带动连接在伸缩杆上的拾音器50进行运动,即调节拾音器50在第三方向上进行运动,以调节拾音器50在测试箱20内的位置,使得拾音器50与位于测试平台90上的待测设备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以便准确地获得待测设备所发出的音频信息。此外,在伸缩杆连接有拾音器50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拾音罩735,拾音罩735设置在拾音器50的外侧,拾音罩735可以起到保护拾音器50的作用。拾音罩735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喇叭状,也可以设置为球状、椭球状或者其它形状。
[0090] 升降机构73中的伸缩杆底座731固定连接在第二滑轨72上,使得伸缩杆底座731可以沿着第二滑轨72进行滑动,从而带动整个升降机构73沿着第二滑轨72进行滑动,由于拾音器50设置在升降机构73上,因此,拾音器50也可以随着升降机构73沿着第二滑轨72进行滑动,即可以调整拾音器50在第二方向上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对拾音器50进行位置调整。由于第二滑轨72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71上,同理可得,可以调节拾音器50沿着第一滑轨71进行运动,也即在第一方向上进行运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拾音器50可以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同时实现位置调整,即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调整拾音器50在测试箱20内的位置。
[0091] 参考图6、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中人工嘴与人工嘴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中人工嘴设置于测试箱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人工嘴60固定在人工嘴移动装置上,其中,人工嘴移动装置包括第三滑轨74,第三滑轨74设置在测试箱20底部,第三滑轨74设置于第二移动装置80的旁边,第三滑轨74可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设置。人工嘴60滑动连接在第三滑轨74上,其中第三滑轨74可以设置有上述的直线电机,该直线电机可以带动设置在第三滑轨74中的人工嘴60沿着第三滑轨74进行滑动。第三滑轨74中的直线电机也与工控机30电连接,工控机30可以控制第三滑轨74中的直线电机的运动,从而控制设置在第三滑轨74中的人工嘴60沿着第三滑轨74进行滑动,即可以控制人工嘴60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运动。通过调节人工嘴60在第三滑轨74上滑动,可以调节人工嘴60在测试箱20内的位置,从而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调整人工嘴60与待测设备之间的位置,以便实现更精确的测试。
[0092] 此外,还可以在测试箱20内设置多个人工嘴60以及人工嘴移动装置,人工嘴60的数量与人工嘴移动装置的数量相匹配。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测试箱20内设置有两个人工嘴60以及两个人工嘴移动装置。如图6所示,两个人工嘴移动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二移动装置80的两侧,两个人工嘴60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人工嘴移动装置上,在进行音频测试时,两个人工嘴60分别位于待测设备的两侧。工控机30可以对两个人工嘴移动装置进行独立调节,从而实现对两个人工嘴60与待测设备之间的距离的调整。一般而言,人工嘴移动装置可以是对称地分布在第二移动装置80两侧,在音频测试时,工控机30可以调节两个人工嘴60同步地进行位置调节,使得两个人工嘴60对称地位于待测设备的两侧,以便获得更好的音频测试效果。
[0093] 如图7所示,除了设置在人工嘴移动装置上的两个人工嘴以外,在第一测试箱的底板上还设置有一个人工嘴60,该人工嘴60可以位于测试平台90的底部,以便位于测试平台90上的待测设备可以接收到该人工嘴所发出的声音。该人工嘴60直接固定在第一测试箱的底板上即可。
[0094] 本申请实施例中,人工嘴60上还设置有气体输出装置61,气体输出装置61可以内置在人工嘴60内部,当人工嘴60需要工作时,气体输出装置61也开始产生气体,人工嘴60和气体输出装置61配合工作,可以模拟真人说话时的声音和气息,使得待测设备接收到的信息更接近真实情况。通过在人工嘴60中设置气体输出装置61,气体输出装置61所产生的气体模拟人说话时的气息,使得带有气体输出装置61的人工嘴60可以引入底噪和气流声,提高模仿人说话的真实性。
[0095] 当需要对待测设备进行真人通话测试,或者需要检测待测设备与气息数据相关的功能时,即可控制上述人工嘴60和气体输出装置61配合进行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气体输出装置61可以为一气泵,该气泵与工控机30进行电连接,使得工控机30可以同时对人工嘴60和气泵进行控制,以便其实现配合工作。
[0096] 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可以对音频测试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外,还可以对待测设备的位置直接进行调整。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设备中测试平台90与第二移动装置8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测试平台90设置在第二移动装置80上,测试平台90可以在第二移动装置80进行移动,以带动放置于测试平台90上的待测设备进行移动。下面将分别对第二移动装置80和测试平台90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0097] 如图8所示,第二移动装置80包括支撑板81、第四滑轨82以及第五滑轨83,其中,支撑板81设置在测试箱20底板上,第四滑轨82固定连接在支撑板81上,第五滑轨83滑动连接在第四滑轨82上,第五滑轨83可以沿着第四滑轨82进行滑动。测试平台90滑动连接在第五滑轨83上,测试平台90可以沿着第五滑轨83滑动。其中,支撑板81可以固定连接在测试箱20的底板上,也可以转动连接在测试箱20的底板上。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81转动连接在测试箱20的底板上,支撑板81与测试箱20的底板之间可以通过轴承连接,实现转动连接。当待测设备放置在测试平台90上时,可以通过转动支撑板81,带动待测设备进行转动,实现待测设备在测试箱20内的放置方向调整。在使用如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测试设备时,由于可以通过转动支撑板81来调节测试平台90的朝向,因此,在将待测设备放置到测试平台90时,可以将待测设备按照任意朝向放置在测试平台90上,相比于传统的音频测试设备在放置待测设备时需要按照某一固定的方向进行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音频测试设备,可以使得在进行音频测试时,将待测设备放置在音频测试设备中的效率大大提高。
[0098]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手动控制支撑板81的转动,也可以通过工控机30控制支撑板81的转动,实现自动控制。例如,通过在测试箱20的底板上设置一个转轴,支撑板81转动连接在转轴上,支撑板81与转轴之间可以通过轴承进行连接。若需手动控制支撑板81的转动,可以手动拨动支撑板81,使得支撑板81绕着转轴转动。
[0099] 若需通过工控机30控制支撑板81转动,可以在测试箱20的底板上设置一个电机,该电机通过工控机进行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撑板81传动连接。示例的,可以在支撑板81上设置一个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的中心与转轴的中心重合,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一个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当工控机30控制该电机转动时,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控制支撑板81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电机与支撑板81之间的传动形式不限于齿轮传动,也可以通过如带传动、链传动等方式进行传动。此外,工控机30也可以通过控制其它动力装置的运动来控制支撑板81的转动,例如,工控机30可以控制一个伸缩气缸的伸缩,通过伸缩气缸的伸缩来带动支撑板81的转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工控机30控制支撑板81转动的具体实现方式,各实现方式能实现工控机30控制支撑板81自动转动即可。
[0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工控机30控制支撑板81的转动,可以实现工控机30控制放置在测试平台上的待测设备的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在进行音频测试的过程中,也可以控制待测设备的转动,可以实现待测设备在不同位置时的放音、收音效果进行测试。例如,待测设备为手机时,在拾音器和人工嘴等音频测试位置不变时,通过转动手机,可以调整手机的扬声器、听筒以及麦克风的位置,对手机处在不同朝向时的收音、放音效果进行测试,实现更全面的音频测试。
[0101] 第二移动装置80中的第四滑轨82和第五滑轨8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四滑轨82和第五滑轨83均设置有两条,其中,两条第四滑轨82固定设置在支撑板81上,且两条第四滑轨82平行设置,两条第五滑轨83均滑动连接在两条第四滑轨82上,其中,第五滑轨83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条第四滑轨82上,两条第五滑轨83平行设置,此外,还可以设置第五滑轨83与第四滑轨82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滑轨71和第二滑轨72之间的夹角大小相等。第四滑轨82中设置有直线电机,第五滑轨8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条第四滑轨82中的直线电机上,第四滑轨82中的直线电机用于带动第五滑轨83沿第四滑轨82滑动。第五滑轨83中也可以设置直线电机,测试平台90连接在第五滑轨83中的直线电机上,第五滑轨83中的直线电机可以用于带动测试平台90沿着第五滑轨83滑动。当第五滑轨83沿着第四滑轨82移动时,也能带动位于第五滑轨83上的测试平台90沿着第四滑轨82移动。
[0102]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测试平台9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平台,也可以为多个固定块91所组成的平台。例如,测试平台90为一个平板,在进行测试时,可以直接将待测设备放置在该平板上。当测试平台90由多个固定块91组成时,可以利用多个固定块91之间的夹持力来固定待测设备。具体的,实施例中的测试平台90由四个固定块91组成,其中,每两个固定块91滑动连接在一个第五滑轨83上。每个固定块91的一个角上设置有一个放置台,在夹持待测设备时,可以将待测设备的四个角分别放置在四个固定块91的四个放置台上,然后调整固定块91的位置,使得四个固定块91可以将待测设备夹紧。为了防止在夹持过程中对待测设备产生损伤,还可以在每个放置台上设置柔性垫92,防止固定块91与待测设备之间产生刮伤。
[0103] 上述实施例介绍了在第四滑轨82和第五滑轨83中设置直线电机的方式来控制滑动情况,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来实现对第二移动装置80的移动进行控制。如图6所示,测试箱20底板上设置有转盘,支撑板81与转盘转动连接,两条第四滑轨82固定连接在支撑板81上,两条第四滑轨82呈平行设置,第四滑轨82上设置有两条第五滑轨83,其中,每条第五滑轨83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条第四滑轨82上,两条第五滑轨83也呈平行设置,每条第五滑轨83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固定块91,两条第五滑轨83上的四个固定块91构成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测试平台90。
[0104] 为了控制第五滑轨83以及固定块91的移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板81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块88,支撑块88尽量靠近支撑板81的边缘设置,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活动空间,以保证第五滑轨83以及固定块91的正常滑动。为了控制第五滑轨83和固定块91的运动,第二移动装置80还包括第一丝杆84和第二丝杆85,其中第一丝杆84与第五滑轨83螺纹连接,第一丝杆84与支撑块88转动连接,该支撑块88主要用于支撑第一丝杆84,第一丝杆84与第四滑轨82平行设置。当第一丝杆84转动时,由于第一丝杆84与第五滑轨83转动连接,因此第一丝杆84可以带动第五滑轨83在第四滑轨82上移动,控制第一丝杆84的转动方向即可控制第五滑轨83的运动方向。
[0105] 同理,将第二丝杆85与固定块91螺纹连接,在第五滑轨83上设置有支撑块88,第二丝杆85与第五滑轨83上的支撑块88转动连接,第二丝杆85与第五滑轨83平行设置。当转动第二丝杆85时,由于第二丝杆85与固定块91转动连接,因此第二丝杆85可以带动固定块91在第五滑轨上移动,控制第二丝杆85的转动方向即可控制固定块91的运动方向。分别控制四个固定块91上的丝杆,即可分别控制四个固定块91的移动,从而实现将待测设备夹紧,并且可以控制待测设备在第五滑轨83上的位置,即可以调节待测设备沿着第五滑轨83移动。将每个第一丝杆84和第二丝杆85均与电机传动连接,并且将每个电机与工控机30相连,即可通过工控机30控制每个电机的转动,从而控制第五滑轨83的移动,以及每个固定块91的移动,实现通过工控机30调剂待测设备在测试箱20内的位置。
[0106] 此外,还可以在第一丝杆84上设置第一转把86,可以用手转动第一转把86或者将第一转把86与电机传动连接;也可以在第二丝杆85上设置第二转把87,可以用手转动第二转把87或者将第二转把87与电机传动连接。当第一转把86与电机传动连接,且第二转把87也与电机传动连接,可以通过工控机控制第一转把86和第二转把87所连接的电机,实现通过工控机控制第二移动装置的移动。当第一转把86和第二转把87均未与电机传动连接时,可以通过手动控制的方式转动第一转把86和第二转把87,即手动控制待测设备的固定以及待测设备的移动。当然,也可以将第一转把86与电机进行连接,通过工控机控制其转动;第二转把87不与电机连接,然后手动控制第二转把87的转动,即可以将手机放置在固定块91上后,手动控制固定块91将手机夹紧,然后通过工控机控制调节手机的移动。
[0107]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工控机30可以控制拾音器50在拾音器移动装置中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运动,也可以控制人工嘴60在人工嘴移动装置上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进行移动,还可以控制放置有待测设备的测试平台90沿着第二移动装置80中的滑轨进行滑动。工控机30主要根据图像捕捉装置40获取的信息对测试箱20内的音频测试设备和待测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而图像捕捉装置40主要获取待测设备在测试箱20内的位置以及测试设备的朝向等信息,根据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朝向信息,可以调节拾音器50和人工嘴60等装置与待测设备的待测区保持合适的距离。
[0108] 测试设备在对待测设备进行测试时,会通过测试设备内的拾音器采集待测设备的扬声器或者听筒产生的声音,并保存为相应格式的音频文件。然后测试设备会对其所采集的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判断音频文件是否异常,来判断待测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是,现有的测试方法在检测到所采集的音频文件出现异常时,并不能自动判断出现问题的节点,需要进行后续的分析判断才能确定出现问题的节点,导致效率较低,无法实现自动化测试。
[0109]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音频检测方法,该音频检测方法应用于测试设备内,使得测试设备在对待测设备进行测试时,当检测到所采集的音频文件出现异常时,可以进一步对待测设备内部产生的节点文件进行检测,以确定出现异常的节点,实现对异常节点的自动定位,提高测试设备的测试效率。
[0110] 为了方便理解和介绍,在介绍本申请所提供的音频检测方法之前,先对待测设备发出声音的过程进行介绍。
[0111]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待测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设备、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和/或智慧城市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
[0112]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待测设备为手机为例,介绍手机内部在生成声音的各个节点以及发出声音的过程。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检测方法检测待测设备的检测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图示出了待测设备内部生成声音的各个节点以及每个节点所对应的节点音频文件。其中,应用层包括各种可以进行声音播放的应用程序,例如,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录音机、收音机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调取的音频文件(源文件)会到达下一节点:应用框架层(Framework))进行处理,应用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经过应用框架层处理后的音频文件会到达下一节点:音效处理节点,在该节点会对音频文件的音效进行相关处理。经过音效处理后的音频文件会到达下一节点: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HAL)进行处理。硬件抽象层处理后的音频文件会在到达下一节点进行底层算法(ADSP算法)处理,例如,该音频文件通过音频数据处理算法ADSP进行数据处理。经过算法处理后的音频文件经过手机中的扬声器/听筒进行播放。
[0113] 当手机放置于测试设备内进行测试时,测试设备内的拾音器可以采集手机的扬声器/听筒所发出的声音,测试设备将拾音器获取的声音保存为音频文件,该音频文件为最终音频文件,表示手机最终所发出的声音所形成的音频文件。通过对该最终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即可判断手机在该场景下时否出现异常。
[0114]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检测方法进行介绍。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测试设备检测待测设备时,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115] S1、测试设备采集待检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并生成最终音频文件。
[0116] 待测设备放置在测试设备内的测试箱中进行音频检测时,待测设备的扬声器/听筒会播放一段音频文件,设置在测试箱内的拾音器会采集待测设备所播放的声音,然后发送给测试设备的主机,测试设备的主机将采集到声音保存为相应格式(例如MP3格式)的音频文件,该音频文件为采集的待测设备经过内部一系列处理后所发出的声音,因此测试设备所采集的这段音频文件称为最终音频文件。
[0117] S2、测试设备对最终音频文件进行检测。
[0118] 测试设备的主机内预设了一种或者多种检测算法,当测试设备的主机获取到最终音频文件时,会通过预设的检测算法对该最终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判断该最终音频文件是否存在异常。
[0119] 若最终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表明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为正常,也即待测设备在该测试场景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0120] 若最终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表明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为异常,也即待测设备在该测试场景下处于异常工作状态。而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是在其内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所发出的,最终发出的声音异常,则表明该声音在内部某一节点进行处理后也存在异常,需要确定其异常的具体节点。
[0121] S3、若最终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时,测试设备获取待检测设备内部的节点音频文件。
[0122] 本申请实施例中,测试设备可以通过其测试箱内设置的拾音器采集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生成最终音频文件。此外,测试设备中的主机还可以通过数据线与待测设备相连(例如,主机上的USB接口与待测设备上的USB接口通过USB数据线相连),使得测试设备中的主机可以通过相应的命令调取待测设备内部的节点音频文件。例如,待测设备为一安卓手机时,手机播放的音频在播放前会在内部各节点进行处理,而手机内部各节点的音频文件是安卓框架下整机音频通路中下发的数据,通过在手机内部各个节点添加相关日志,使各个节点的音频流可以通过安卓调试桥(Android Debug Bridge,ADB)命令被取出。主机通过USB数据线与该手机相连,并通过ADB命令即可调取手机内部的节点音频文件。
[0123] 参考图1,应用层所调取的文件可以称为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经过应用框架层处理后的音频文件可以称为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经过音效处理后发送到硬件抽象层进行处理的音频文件可以称为To‑Hal音频文件,经过硬件抽象层后发送到底层算法进行处理的音频文件可以称为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进过底层算法处理后的音频件可以称为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
[0124] 其中,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为扬声器播放的音频文件的前一节点文件,由于最终音频文件是采集扬声器播放的音频文件所形成的,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最终音频文件理解为待测设备所播放的音频文件,也即,可以理解为: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为最终音频文件的前一节点文件。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为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的前一节点文件,To‑Hal音频文件为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的前一节点文件,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为To‑Hal音频文件的前一节点文件,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为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的前一节点文件。
[0125] S4、对节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确定待测设备内的异常节点。
[0126] 当最终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时,说明待测设备内部某一节点的音频文件一定存在异常,因此对待测设备内部的节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其中,节点音频文件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为所述第二文件所对应的节点的后一节点。其中,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是指经过该节点处理后得到了第一文件,第二文件所对应的节点是指经过该节点处理后得到了第二文件。也即,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为上述节点音频文件中两个相邻的文件。
[0127] 测试设备对第一文件进行检测,若第一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测试设备继续对第二文件进行检测,若第二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第一文件为异常文件。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为异常节点。
[0128] 示例1,当第一文件为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时,则第二文件为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若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说明在对音频文件进行底层算法处理的时候出现了异常,或者,在进行底层算法处理之前的音频文件已经出现异常,即使在进行底层算法处理时没有异常,所得到的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也是异常的。因此,需要对进行算法处理之前的音频文件(也就是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进行检测。
[0129] 若对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说明在进行底层算法处理之前的音频文件为正常,该文件经过底层算法处理之后变成了异常的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则说明在进行底层算法处理的时候出现了异常,也即,该处理节点(底层算法处理)为异常节点。
[0130] 示例2,当第一文件为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时,则第二文件为To‑Hal音频文件。若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说明在对音频文件进行HAL处理的时候出现了异常,或者,在进行HAL处理之前的音频文件已经出现异常,即使在进行HAL处理时没有异常,所得到的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也是异常的。因此,需要对进行算法处理之前的音频文件(也就是To‑Hal音频文件)进行检测。
[0131] 若对To‑Hal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说明在进行HAL处理之前的音频文件为正常,该文件经过HAL处理之后变成了异常的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则说明在进行HAL处理的时候出现了异常,也即,该处理节点(HAL处理)为异常节点。
[0132] 同理可得,若第一文件为To‑Hal音频文件,第二文件为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To‑Hal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说明在对To‑Hal音频文件进行音效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也即音效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
[0133] 同理可得,若第一文件为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第二文件为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说明在对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进行应用框架层(Framework)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也即音效处理节点为应用框架层(Framework)节点。
[0134]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一节点的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该节点之后每个节点所得出的节点音频文件也是异常的。例如,若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表示To‑Hal音频文件、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均为异常。
[0135] 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检测方法对待测设备进行检测时,当检测到最终音频文件为异常时,需要对待测设备内部的节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在对内部的节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时,按照生成每个节点音频文件的时间从晚到早顺序依次对每个节点音频文件进行检测,也即,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是生成时间最晚的节点音频文件,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是生成时间最早的节点音频文件。当检测结果满足前述的条件,可以确定异常节点时,即可停止检测。
[0136] 例如,当检测到最终音频文件为异常时,先对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进行检测,若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为扬声器/听筒异常。
[0137] 若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对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进行检测,若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和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之间的处理节点:底层算法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
[0138] 若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对To‑Hal音频文件进行检测,若To‑Hal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To‑Hal音频文件和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之间的处理节点:HAL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
[0139] 若To‑Hal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对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进行检测,若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与To‑Hal音频文件之间的处理节点:音效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
[0140] 若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对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进行检测,若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确定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与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之间的处理节点:应用框架层(Framework)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
[0141] 若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确定调用该应用程序音频文件(源文件)的应用程序出现异常。
[0142] 此外,节点音频文件还包括第三文件,第三文件所对应的节点为第一文件所对应的节点的后一节点。在对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进行检测前,先对第三文件进行检测,若第三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对所述第一文件和所述第二文件进行检测。也即,在检测到一个节点音频文件为正常之前,已经至少检测到两个异常的节点音频文件。
[0143] 示例的,当第一文件为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时,则第二文件为To‑Hal音频文件。由于在第一文件的节点之后还有一个节点文件:算法后音频文件,而在检测出最终音频文件为异常的情况下,一般是从最后生成的节点文件进行检测。因此,当需要检测To‑Hal音频文件时,一般需要先对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进行检测。
[0144] 也即,当第三文件为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时,若对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需要再检测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的前两个节点音频文件。也即,对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进行检测,其中,第一文件为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第二文件为To‑Hal音频文件。若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异常,则说明在对音频文件进行HAL处理的时候出现了异常,或者,在进行HAL处理之前的音频文件已经出现异常,即使在进行HAL处理时没有异常,所得到的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也是异常的。因此,需要对进行算法处理之前的音频文件(也就是To‑Hal音频文件)进行检测。
[0145] 该示例中,第三文件为一个节点音频文件,共检测了三个节点音频文件,最先对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进行了检测,其检测结果为异常,则继续对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进行了检测,其检测结果也为异常,则继续对To‑Hal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为正常。则表明To‑Hal音频文件之后的第一个节点:HAL处理节点为异常节点。
[0146] 同理,第三文件也可以为两个或三个或更多个节点音频文件,也即,可能需要四个或者更多节点音频文件才能确定异常节点。例如,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检测结果为异常,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检测结果为异常,To‑Hal音频文件检测结果为异常,框架处理后音频文件检测结果为正常。
[0147] 此外,当检测到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为正常时,说明在该音频文件之前的处理节点均为正常。而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是经过扬声器/听筒进行播放的,而测试设备采集到播放器/听筒生成的最终音频文件为异常,则说明扬声器/听筒出现了异常。
[0148] 若测试设备检测到所有的节点音频文件均为异常,则确定最先生成的节点音频文件为异常,也即源文件(应用程序音频文件)存在异常,则可以确定调用(生成)该源文件的应用程序为异常节点。若对To‑Hal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为正常,则说明在进行HAL处理之前的音频文件为正常,该文件经过HAL处理之后变成了异常的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则说明在进行HAL处理的时候出现了异常,也即,该处理节点(HAL处理)为异常节点。
[0149]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待测设备进行测试的场景包括通话、录音录像的播放、音频播放、外接设备(比如手机外接蓝牙耳机)等,可以对一个待测设备进行独立的测试,也可以对两个待测设备进行交互测试(例如测试两个待测设备进行通话的场景)。
[015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最终音频文件和各个节点文件的检测,包括检测个音频文件是否有杂音、是否有声音、是否有卡顿、声音是否过大过小以及声音是否忽大忽小等异常现象出现。由于对最终音频文件和各个节点文件的检测方法是一致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对最终音频文件为例,说明检测音频文件是否出现各种异常现象的具体方法。
[015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声音是否过大过小是指:待测音频文件的声音是否大于预设声音值或小于预设声音值。例如,预设声音值为50dB‑80dB,若待测音频文件的声音为40dB,则判断其声音过小;若待测音频文件的声音为90dB,则判断其声音过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声音是否忽大忽小是指:待测音频文件的声音一会大于预设声音值,一会小于预设声音值。例如,预设声音值为50dB‑80dB,若待测音频文件的声音一会为50dB,一会为80dB,也即其声音波动较大,则判断其声音忽大忽小。
[0152] 当需要对待测设备在音频播放过程进行杂音检测时,可以控制待测设备播放或者录制任意一个音频文件,将待测设备放置于测试设备中,测试设备采集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并生成最终音频文件。测试设备获取到最终音频文件后,对最终音频文件进行第一数据处理,获取待检测音频中的杂音特征值。
[015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据处理包括对待检测的音频文件进行高通滤波、小波变换以及神经网络等处理,例如,对待检测的音频文件进行数据处理后,使用高通滤波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以减少低频信号能量的干扰,采用的滤波器可以为巴特沃斯(Butterworth)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单调下降的幅频特性,可以得到最平稳幅度,不会导致幅度突变。然后使用哈尔小波(Haar小波)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3阶小波变换,获得第3阶高频分量,可以较好的得到奇异点位置。最后计算获得最高阶的细节小波系数(detail coefficients)的能量均值,并计算商值=(内部各采样点能量/能量均值)。然后获取到与杂音相关的数据(杂音特征值)。该杂音特征值可以是指音频中某一采样点的商值。
[0154] 在获取到待检测音频文件中的杂音特征值以后,按照第一窗口长度对待检测音频文件依次进行检测,将所获取到的杂音特征值,与预先设置的杂音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一窗口长度内的杂音特征值大于杂音阈值,则判断该待检测音频文件中存在杂音。也即,测试设备在该音频播放的测试场景中会出现杂音。
[0155] 例如,待检测的音频文件时长为60秒,每秒的音频数据中共有24000个采样点,第一窗口长度为200个采样点。检测过程为:从待检测音频文件的起始采样点开始,将每200个采样点对应的能量总和与杂音阈值(也为200个采样点的能量总和阈值)进行比较,若200个采样点对应的能量总和大于杂音阈值,则判断该音频文件中有杂音,该待检测的音频文件存在异常。
[0156] 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检测最终音频文件是否出现杂音异常,也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检测各个节点音频文件是否出现杂音异常。并可以结合前文所介绍的音频检测方法,具体判断从哪一个节点音频文件开始出现杂音异常。例如,最终音频文件出现杂音异常,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无杂音异常,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出现杂音异常,则可以判断是在进行底层算法处理节点出现的杂音异常。
[0157] 当需要对待测设备在音频播放过程进行是否有声和/或卡顿检测时,可以控制待测设备播放或者录制一个连续的随机音频文件,连续的随机音频文件是指该音频文件在正常的播放情况下,一定有声音发出,但并不限定播放的内容。采用连续的随机音频文件,以排除音频文件具有无声/卡顿的情况,避免对测试产生干扰。
[0158] 将待测设备放置于测试设备中,测试设备采集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并生成最终音频文件。测试设备获取到最终音频文件后,对最终音频文件进行第二数据处理,获取待检测音频中的无声特征值和卡顿特征值。
[0159]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数据处理包括对待检测的音频文件进行数字滤波、小波变换以及神经网络等处理。然后获取到无声特征值和卡顿特征值。该无声特征值和卡顿特征值是指音频中某一采样点的商值。
[0160] 在获取到待检测音频文件中的无声特征值以后,按照第二窗口长度对待检测音频文件依次进行检测,将所获取到的无声特征值,与预先设置的无声阈值进行比较,该无声阈值可以通过实验或者过往的经验得出,其中,无声阈值与上述商值的计算方式相同。如果第二窗口长度内的无声特征值大于无声阈值,则判断该待检测音频文件中存在无声的情况。也即,测试设备在该音频播放的测试场景中会出现无声的情况。
[0161] 例如,待检测的音频文件为60秒,每秒的音频数据中共有48000个采样点,预设窗口长度为48000个采样点。检测过程为:从待检测音频文件的起始采样点开始,将每48000个采样点对应的无声特征值与无声阈值(也为48000个采样点的特征值阈值)进行比较,若无声特征值大于无声阈值,则判断该音频文件中有无声的情况,该待检测的音频文件存在异常。
[0162] 在获取到待检测音频文件中的卡顿特征值以后,按照第三窗口长度对待检测音频文件依次进行检测,将所获取到的卡顿特征值,与预先设置的卡顿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三窗口长度内的卡顿特征值大于卡顿阈值,则判断该待检测音频文件中存在卡顿的情况。也即,测试设备在该音频播放的测试场景中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0163] 例如,待检测的音频文件为60秒,每秒的音频数据中共有48000个采样点,预设窗口长度为500个采样点。检测过程为:从待检测音频文件的起始采样点开始,将每500个采样点对应的卡顿特征值与卡顿阈值(也为500个采样点的特征值阈值)进行比较,若卡顿特征值大于卡顿阈值,则判断该音频文件中有卡顿的情况,该待检测的音频文件存在异常。
[0164] 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检测最终音频文件是否出现无声/卡顿异常,也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检测各个节点音频文件是否出现无声/卡顿异常。并可以结合前文所介绍的音频检测方法,具体判断从哪一个节点音频文件开始出现无声/卡顿异常。例如,最终音频文件出现无声/卡顿异常,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无无声/卡顿异常,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出现无声/卡顿异常,则可以判断是在进行底层算法处理节点出现的无声/卡顿异常。
[0165] 当需要对待测设备在音频播放过程检测声音是否过大过小和/或忽大忽小时,可以控制待测设备播放或者录制一个预制的标准粉燥音频文件,标准粉燥音频文件是专门用于测试音频是否存在过大过小和/或忽大忽小的文件,其可以是一个预制的噪声文件,例如,可以是多种标准正玄波叠加的音频文件。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音频文件,只要可用于测试音频文件是否出现过大过小和/或忽大忽小现象即可。
[0166] 将待测设备放置于测试设备中,测试设备采集待测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并生成最终音频文件。测试设备获取到最终音频文件后,对最终音频文件进行第三数据处理,获取待检测音频中的过大过小特征值和忽大忽小特征值,该过大过小特征值和忽大忽小特征值主要为音频文件各采样点相关的响度值。
[0167]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数据处理包括对待检测的音频文件进行数字滤波以及响度值转换等处理,然后获取到过大过小特征值和忽大忽小特征值。该过大过小特征值和忽大忽小特征值可以是指音频中某一采样点的响度值。
[0168] 在获取到待检测音频文件中的过大过小特征值以后,按照第四窗口长度对待检测音频文件依次进行检测,将所获取到的过大过小特征值,与预先设置的过大过小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第四窗口长度内的过大过小特征值大于过大过小阈值,则判断该待检测音频文件中存在声音过大过小的情况。也即,测试设备在该音频播放的测试场景中会出现声音过大过小的情况。
[0169] 例如,待检测的音频文件为60秒,每秒的音频数据中共有48000个采样点,预设窗口长度为1000个采样点。检测过程为:从待检测音频文件的起始采样点开始,将每1000个采样点对应的过大过小特征值(可以是各个采样点的平均值)与过大过小阈值(也为1000个采样点的特征值阈值)进行比较,若过大过小特征值大于过大过小阈值,则判断该音频文件中有声音过大过小的情况,该待检测的音频文件存在异常。
[0170] 在获取到待检测音频文件中的忽大忽小特征值以后,按照第五窗口长度对待检测音频文件依次进行检测,将所获取到的忽大忽小特征值,与预先设置的忽大忽小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五窗口长度内的忽大忽小特征值大于忽大忽小阈值,则判断该待检测音频文件中存在声音忽大忽小的情况。也即,测试设备在该音频播放的测试场景中会出现声音忽大忽小的情况。
[0171] 例如,待检测的音频文件为60秒,每秒的音频数据中共有48000个采样点,预设窗口长度为500个采样点。检测过程为:从待检测音频文件的起始采样点开始,将每500个采样点对应的忽大忽小特征值与忽大忽小阈值(也为500个采样点的特征值阈值)进行比较,若忽大忽小特征值大于忽大忽小阈值,则判断该音频文件中有声音忽大忽小的情况,该待检测的音频文件存在异常。
[0172] 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检测最终音频文件是否出现过大过小/忽大忽小异常,也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检测各个节点音频文件是否出现过大过小/忽大忽小异常。并可以结合前文所介绍的音频检测方法,具体判断从哪一个节点音频文件开始出现过大过小/忽大忽小异常。例如,最终音频文件出现声音过大过小/忽大忽小异常,底层算法后音频文件出现过大过小/忽大忽小异常,底层算法前音频文件出现声音过大过小/忽大忽小异常,To‑Hal音频文件中不存在声音过大过小/忽大忽小异常的情况。则可以判断是在进行HAL处理节点出现的过大过小/忽大忽小异常。
[017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检测方法,可以对待测设备在播放、录音、通话等场景中所产生的音频(即检测设备所录取的最终音频文件)进行检测,包括对是否有杂音、是否有声音、是否有卡顿、声音是否过大过小以及声音是否忽大忽小等异常问题进行检测,然后判断该最终音频文件是否异常。若其检测结果异常,则通过对待测设备内部生成该音频的节点音频文件进行上述异常检测,综合节点音频文件的检测结果来定位出现异常的节点,从而实现对异常节点的准确定位。
[0174]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175] 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76]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77]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