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及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566471.X

文献号 : CN11563222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森林李俊宏李东亚

申请人 : 成都沃特塞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及电子设备,属于微波传输领域。同轴线缆包括外导体、介质层及内导体;其中内导体为圆柱状,外导体及介质层均为圆形管状;介质层套设在内导体上,外导体套设在介质层上。并且,外导体、内导体、介质层均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进行连接的,而连接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绕轴线摆动,从而使得整个同轴线缆能够吸收一定的扭转变形;进而避免内导体在扭转力的作用下变形或损坏;并且,上述设计并不会影响同轴线缆的传输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缆包括外导体及内导体;

所述外导体套设在所述内导体上;

所述内导体包括:

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内导体的配合端面上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沿所述第一内导体的轴线延伸;

第二内导体,所述第二内导体的配合端面上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二内导体的轴线延伸;所述凸部伸入到所述凹部内;

内部弹性件,所述内部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凹部内,所述内部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导体连接;

所述内部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内导体的配合端面与所述第二内导体的配合端面抵接;

所述外导体包括第一外导体、第二外导体及外部弹性件,所述第一外导体端部设置有插接管,所述第二外导体端部设置有同轴的扩径孔;所述插接管插接在所述扩径孔中;

所述外部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导体连接;

所述外部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外导体及所述第二外导体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柱形沉头孔,包括沉孔和安装盲孔,所述沉孔中设置有内部环形板,所述内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一内导体连接;

所述凸部为柱形杆状,并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内部环形板的中部通孔,所述凸部的端部设置有内挡板;

所述内部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凸部上,所述内部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内部环形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挡板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二内导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内挡板与所述凸部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一内导体同轴设置;所述凸部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第二内导体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的端部设置有外挡板,所述第二外导体端部设置有外部环形板,所述外部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插接管上,所述外部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外挡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环形板抵接;

所述外挡板与所述扩径孔底部抵接,或者,所述外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一外导体端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与所述插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二外导体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由外到内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外挡板为锥形板,所述外挡板的锥形表面与所述扩径孔的内表面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外导体与所述第二外导体同轴。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源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线缆,所述微波源与所述同轴线缆连接。

说明书 :

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微波传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设备中,微波或射频信号一般是通过同轴线缆进行传输,而同轴线缆的两端一般是与微波源(或射频信号源)及反应装置进行固定连接。此时,如果反应装置安装位置发生变化,其可能导致同轴线缆产生扭转,进而导致其局部变形,严重的可能导致同轴线缆损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扭转,进而适应不同的安装位置。
[000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采用了上述可扭转的同轴线缆。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可扭转的同轴线缆,所述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包括外导体及内导体;
[0007] 所述外导体套设在所述内导体上;
[0008] 内导体包括: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内导体的配合端面上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沿所述第一内导体的轴线延伸;
[0009] 第二内导体,所述第二内导体的配合端面上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二内导体的轴线延伸;所述凸部伸入到所述凹部内;
[0010] 内部弹性件,所述内部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凹部内,所述内部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导体连接;
[0011] 所述内部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内导体的配合端面与所述第二内导体的配合端面抵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凹部为柱形沉头孔,包括沉孔和安装盲孔,所述沉孔中设置有内部环形板,所述内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一内导体连接;
[0013] 所述凸部为柱形杆状,并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内部环形板的中部通孔,所述凸部的端部设置有内挡板;
[0014] 所述内部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凸部上,所述内部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内部环形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挡板抵接。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二内导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内挡板与所述凸部可拆卸连接。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凹部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一内导体同轴设置;所述凸部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第二内导体同轴设置。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外导体包括第一外导体、第二外导体及外部弹性件,所述第一外导体端部设置有插接管,所述第二外导体端部设置有同轴的扩径孔;所述插接管插接在所述扩径孔中;
[0018] 所述外部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导体连接;
[0019] 所述外部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外导体及所述第二外导体抵接。
[0020]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管的端部设置有外挡板,所述第二外导体端部设置有外部环形板,所述外部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插接管上,所述外部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外挡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环形板抵接;
[0021] 所述外挡板与所述扩径孔底部抵接,或者,所述外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一外导体端部端部抵接。
[0022] 进一步地,所述外挡板与所述插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部环形板与所述第二外导体可拆卸连接。
[0023] 进一步地,所述扩径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由外到内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外挡板为锥形板,所述外挡板的锥形表面与所述扩径孔的内表面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外导体与所述第二外导体同轴。
[0024]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微波源及所述的同轴线缆,所述微波源与所述同轴线缆连接。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0026] 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内导体、可扭转的同轴线缆及电子设备,使用时,当反应装置和微波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导致同轴线缆受到扭转力时,第一内导体及第二内导体之间可以绕其自身轴线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避免内导体在扭转力的作用下变形或损坏;同样地,外导体两部分之间以及介质层两部分之间也能相对转动。而由于内部弹性件使得第一内导体及第二内导体保持抵接,外部弹性件使得第一外导体与第二外导体保持抵接,因此,微波或射频信号能够在正常在内导体及外导体之间的介质层中传播。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同轴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内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标:010‑同轴线缆;100‑内导体;110‑第一内导体;112‑凹部;1121‑沉孔;1122‑安装盲孔;120‑第二内导体;122‑凸部;130‑内部弹性件;140‑内挡板;150‑内部环形板;200‑外导体;210‑第一外导体;211‑插接管;220‑第二外导体;221‑扩径孔;230‑外部弹性件;240‑外挡板;250‑外部环形板;300‑介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申请中的“连接”包括固定连接或抵接,“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区分。
[0031] 实施例:
[0032] 请参考图1,图1为可扭转的同轴线缆的剖视图。上述可扭转的同轴线缆010包括外导体200、介质层300及内导体100;其中内导体100为圆柱状,外导体200及介质层300均为圆形管状;介质层300套设在内导体100上,外导体200套设在介质层300上。并且,外导体200、内导体100、介质层300均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进行连接的,而连接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绕其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整个同轴线缆010能够吸收一定的扭转变形。
[0033] 请参考图2,图2为内导体的剖视图。上述内导体100包括两个相互抵接的部分,为了便于描述,将上述两部分称之为第一内导体110和第二内导体120。第一内导体110和第二内导体120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两者通过配合端面进行抵接。第一内导体110的配合端面上设置有沿其自身轴线延伸的凹部112,第二内导体120的配合端面上设置有沿其自身轴线延伸的凸部122;并且,上述凸部122伸入到凹部112中。而为了使得两个配合端面进行可靠抵接,第一内导体110和第二内导体120的连接处还设置了内部弹性件130。内部弹性件130设置在凹部112内,并套设在凸部122上,内部弹性件130的一端与第一内导体1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内导体120连接。内部弹性件130产生的弹力使得凸部122具有进一步朝凹部112内部运动的趋势,进而使得第一内导体110和第二内导体120的两个配合端面可靠抵接,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拼接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0034] 第一内导体110与第二内导体120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两者可以绕自身轴线相对转动;因此,上述设计能够避免内导体100扭转变形。
[0035] 本实施例中,上述凸部122采用了与第一内导体110同轴设置的圆柱杆状结构,凹部112则为圆柱形盲孔;内部弹性件130采用了压缩式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凸部122和凹部11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便于内部弹性件130的安装即可;内部弹性件130也可以采用橡胶制成的筒状结构。
[0036] 具体地,上述凹部112为柱形沉头孔,其包括同轴设置的沉孔1121和安装盲孔1122,而沉孔1121中设置有内部环形板150,内部环形板150通过螺钉与沉孔1121的底部连接,并且内部环形板150的厚度小于沉孔1121的深度,从而使得第一内导体110和第二内导体120两者的配合端面能够可靠接触。内部环形板150的中部通孔内径小于安装盲孔1122的内径,从而能够使得内部环形板150与内部弹性件130端部抵接。
[0037] 凸部122穿过内部环形板150的中部通孔,并且,凸部122直径小于上述内部环形板150中部通孔的内径,从而能够自由移动。凸部122的端部设置有内挡板140,内挡板140通过螺钉与凸部122可拆卸连接。内部弹性件130套设在凸部122上后,其一端与内部环形板150抵接,另一端与内挡板140抵接;内部弹性件130的弹力将第二内导体120推向第一内导体
110,进而使得两者的配合端面能够有效抵接。
[0038] 进一步地,安装盲孔1122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孔,对应地,凸部122端面设置有导向孔;插接孔内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当第二内导体120的凸部122装配到第一内导体110的凹部112时,导向杆的外端插接到导向孔中,从而使得第一内导体110与第二内导体120同轴。
[0039] 导向杆在装配到导向孔中时,如导向孔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其可能导致导向杆装配困难;因此,凸部122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其与导向孔连通。或者,也可以在导向杆的侧壁或导向孔内壁开设条形槽,其沿导向杆长度延伸;此时,插接孔或者导向孔内的气体都可以及时排出。
[0040] 上述第一内导体110及第二内导体120的装配方法如下:
[0041] 先将内部环形板150套设在凸部122上,并将内部弹性件130套设在凸部122上,使得其一端与内部环形板150抵接;然后将内挡板140与凸部122端部进行连接,此时,内部弹性件130的两端分别与内挡板140与内部环形板150抵接。最后,将凸部122伸入到凹部112中,并用L型扳手伸入到第一内导体110及第二内导体120之间,将内部环形板150与第一内导体110进行固定。
[0042] 外导体200整体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包括外部弹性件230及两个独立的部分,为了便于描述,将上述两部分称之为第一外导体210和第二外导体220。第一外导体210的端部设置有插接管211,第二外导体220的端部设置有同轴的扩径孔221,即,扩径孔221的轴线与第二外导体220的轴线重合,并且扩径孔221比第二外导体220的内孔孔径大。插接管211插接在上述扩径孔221中,并且插接管和扩径孔221同轴设置。另外,外部弹性件230套设在插接管211上,其一端与第一外导体2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导体220连接。外部弹性件230的弹力使得第一外导体210及第二外导体220直接抵接或间接抵接。
[0043]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插接管211的端部设置有外挡板240,外挡板240通过螺钉与插接管211可拆卸连接;第二外导体220的端部设置有外部环形板250,外部环形板250通过螺钉与第二外导体220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外部弹性件230采用了压缩式弹簧,其一端与外挡板240抵接,另一端与外部环形板250抵接。在外部弹性件230的推力作用下,外挡板240与扩径孔221底部抵接。上述外挡板240可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使得第一外导体及第二外导体通过外挡板电连接。
[0044]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一外导体210和第二外导体220对中,扩径孔221采用了锥形结构,其从外到内直径逐渐减小;并且,外挡板240为锥形板,其锥度与扩径孔221锥度相同。外挡板240的锥形表面与扩径孔221的内表面配合,从而使得第一外导体210与第二外导体
220同轴设置。
[0045] 第一外导体210与第二外导体220的装配方法类似于第一内导体110及第二内导体120装配,采用L型扳手将外部环形板250与第二外导体220端部进行连接即可。
[0046] 由于第一内导体110和第二内导体120通过内部弹性件130连接,第一外导体210和第二外导体220通过外部弹性件230连接,而介质层300也被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因此,当同轴线缆010受到扭转力时,内导体100两个部分、外导体200两个部分及介质层300两个部分之间能够分别绕其自身轴线相对转动。此时,由于内导体100两个部分、外导体200两个部分及介质层300两个部分仍然能够有效接触,并且始终同轴,因此,同轴线缆010的整体并不会因为扭转而变形,其传输性能并不会因为扭转而受到影响。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