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533513.X

文献号 : CN1156378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硕晖张应杰郑春林冯贺杰全进东刘庆伟王颖刘杨崔博涵李康瑀刘哲伦王立岗郭晓斌

申请人 :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将待安装的斜柱分成多个穿过楼板上的施工洞的分段逐段进行拼装,拼装完成后进行换撑。并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斜柱安装时遇到的诸多问题,如通过在切断已有钢梁前预先求取已有钢梁上的荷载并用相同的力回顶,确保在被切断后不下挠或上翘;通过在斜柱分段两侧沿长度方向用多个行车吊吊起斜柱分段,先平移到位然后在矩形施工洞里翻身,不仅翻身容易,而且翻身的同时还完成了姿态调整;通过调整斜柱与已有立柱的焊缝分布以及焊接过程,避免带应力焊接造成危险。

权利要求 :

1.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所述斜柱与已有立柱(31)一一对应、从已有立柱(31)侧面斜向上延伸、并穿透至少一层楼板(1),各楼板(1)底部设置有与已有立柱(31)连接、用于支撑楼板(1)的已有钢梁(32);

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柱自下而上由多个斜柱分段(2)按顺序首尾相连而成,每个斜柱分段(2)对应一个楼板(1)并穿透对应的楼板(1)设置;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第一个斜柱分段(2)对应的楼板(1)上开设供斜柱穿过及物料转运的施工洞(5);

步骤二:切除步骤一的施工洞(5)下方的已有钢梁(32),切除之前先求取被切断部位向已有立柱(31)施加的荷载,并用临时支撑结构施加与求取出的荷载相同大小的力进行回顶;

步骤三:沿施工洞(5)吊装斜柱分段(2)并完成斜柱分段(2)下端的连接,然后补上步骤二被切除的已有钢梁(32)分段,使斜柱与已有立柱(31)及已有钢梁(32)连为一体;

步骤四:重复步骤一到步骤三,完成下一个斜柱分段(2)的安装,直至所有斜柱分段(2)安装完成;

步骤五:连接斜柱上端与其所支撑的结构,然后进行换撑,换撑完成后拆除临时支撑结构并填补各施工洞(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采用以下施工跨层翻身吊装系统进行吊装:所述跨层翻身吊装系统设置在与待吊装的斜柱分段(2)对应的楼板(1)上方的楼板(1)底部,包括平行于已有钢梁(32)、设置在已有钢梁(32)下方左右两侧、并与已有钢梁(32)固定连接的滑轨(8),每根滑轨(8)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手拉葫芦(7),所述手拉葫芦(7)的上端滑动设置在滑轨(8)上且吊索向下勾挂在斜柱分段(2)上;

所述斜柱分段(2)对应的楼板(1)上的施工洞(5)为长度方向平行于已有钢梁(32)、并设置在已有钢梁(32)正下方的矩形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吊装过程具体如下:将斜柱分段(2)平放在对应的楼板(1)上位于已有钢梁(32)的正下方的位置,且下端朝向施工洞(5),斜柱分段(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根滑轨(8)相对应,滑轨(8)上的手拉葫芦(7)的吊索勾挂在斜柱分段(2)对应的一侧;吊起斜柱分段(2)并沿滑轨(8)移动到施工洞(5)上方,然后调节各吊索长度使斜柱分段(2)的下端下降并穿过施工洞(5)抵达安装位置,最后微调各吊索长度使斜柱分段(2)姿态为安装时的姿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柱与已有立柱(31)焊接连接,各斜柱分段(2)之间焊接连接;第一个斜柱分段(2)与已有立柱(31)的焊缝包括多条竖直设置且上下端对齐的主焊缝,各主焊缝的同一位置均开设有用于打断主焊缝并方便焊枪进入的打断缺口,主焊缝与打断缺口交界位置设置有水平的刚度提升焊缝,两条所述刚度提升焊缝设置在各主焊缝之间;

主焊缝靠近已有立柱(31)的安装基础的一端记作起始端,自起始端同步开始焊接各主焊缝,焊接过程中各主焊缝的焊接进度一致;主焊缝焊接完成后焊接刚度提升焊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有立柱(31)上设置有用于托住第一个斜柱分段(2)的托台,相邻两个斜柱分段(2)之间在焊接前通过临时固定耳板进行临时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待打断的已有钢梁(32)被保留部分的端部下方的回顶柱(61)、以及设置在最下方的回顶柱(61)与已有立柱(31)之间的回顶斜撑(63);所述回顶斜撑(63)下端与已有立柱(31)通过多条竖直的焊缝焊接连接、且上端隔着一层楼板(1)及已有钢梁(32)顶撑着最下方的回顶柱(61);所述回顶柱(61)带有与回顶柱(61)固定连接的高度调节底座(62),所述高度调节底座(62)包括两块水平钢板以及多个竖直设置且夹在两块水平钢板之间的读数式千斤顶,所述读数式千斤顶分别与两块水平钢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读数式千斤顶为带有用于测量顶力的传感器的电动遥控千斤顶,每个高度调节底座(62)中的多个读数式千斤顶与一个下位机电连接,各下位机与上位机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回顶柱(61)回顶的力采用以下方法控制:各回顶柱(61)中,回顶柱(61)所需提供的回顶的力分别记作F,高度调节底座(62)中的读数式千斤顶的个数记作N,则各读数式千斤顶所应达到的顶力为F/N;

将各回顶柱(61)的F与N的值输入上位机,然后上位机将每个回顶柱(61)的F/N值分发给各下位机;

在进行回顶时,各读数式千斤顶同时开始顶升,每有一个读数式千斤顶的顶力达到所在的回顶柱(61)的F/N值,就停止该千斤顶的顶升,直至所有千斤顶停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有立柱(31)围绕建筑外周间隔设置,相邻两根已有立柱(31)之间通过与各已有钢梁(32)安装高度相同的圈梁(4)连为一体,步骤三斜柱分段(2)安装完成后,通过在斜柱之间安装与补上的钢梁安装高度相同的圈梁(4)连接相邻两根斜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柱为由四块钢板围合成的方钢管柱,所述建筑横截面为矩形;矩形四角位置的两根斜柱顶部的斜柱分段(2)在安装前连为一体,并记作A柱,组成A柱的钢板记作难对齐钢板,A柱的每个分支的四块钢板中,一块钢板的下端留有用于方便对齐的缺口,A柱吊装到位后,先对齐并焊接不带有缺口的难对齐钢板,然后测量难对齐钢板焊接后缺口变成的形状与尺寸并根据测量结果加工补板,在缺口中填入补板并与缺口边沿焊接连接。

说明书 :

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出于美观考虑、特定的展示目的、或者建筑用途发生了变动,现代的一些高层建筑中的上半部分有时候需要改造为其它样式。对于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承力构件的建筑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将上半部分拆掉重建。但对于以钢梁钢柱为主要的承力构件的建筑而言,理论上可以保留建筑上半部分的大部分构件,通过类似于桁架换撑的方式,将原有的荷载转移到新的支撑结构上,然后拆掉原支撑结构。
[0003] 建筑的变径改造是一种可尽可能保留原有构件的建筑改造方式。比如,横截面百米见方的建筑,改造成上半部分80米见方,下半部分百米见方(上半部分不能大于下半部分,否则改造后下半部分撑不住),上下两部分之间通过斜柱等支撑构件相连,斜柱内倾。
[0004] 但这样给斜柱的安装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由于斜柱上方还有楼层,斜柱安装时后面被其代替的已有柱分段、以及已有柱上的钢梁和楼板还不能拆,因此斜柱势必要穿过楼板及钢梁(钢梁把楼板的荷载传递给已有柱,建筑改造后传递给斜柱,因此钢梁端部需要在斜柱安装后顶在斜柱上),这给施工带来了五方面的问题:
[0005] 1.斜柱安装时穿过钢梁,导致钢梁被打断,而钢梁上是有荷载的,被打断的钢梁将会下挠,而如果盲目回顶的话,又可能上翘破坏楼板;
[0006] 2.斜柱吊装过程中需要穿过楼板,而斜柱的高度高于建筑的单层高度(不然斜柱倾斜程度太高,水平方向的分力太大,会对建筑造成破坏),无法像常规的柱那样竖着穿过楼板上的施工洞,且斜柱到位后还需要调整姿态。
[0007] 3.斜柱下端需要焊在已有柱侧面(已有柱上半截一部分被斜柱代替,但斜柱还是需要安装在已有柱的下半截上,这里栓接的话节点刚度及强度均不够,必须焊接,而焊接时已有柱的上半截还在,因此斜柱只能焊在已有柱侧面),而已有柱中有应力(已有柱撑着建筑上半截),这种情况下属于带应力焊接,容易导致已有柱在焊接过程中折弯垮塌(焊接时把已有柱熔断了一部分,且熔池周围热胀冷缩引入焊接应力)。
[0008] 4.建筑的角部位的斜柱上端会交叉在一起,如果交叉的两根斜柱先后安装,则先安装的斜柱影响后安装的斜柱,如果同时安装,则斜柱下端难以对齐。
[0009] 5.斜柱上端对建筑施加水平向内的压力,下端对建筑施加水平向外的拉力,可能超出钢梁的承载力(钢梁设计时没这部分力,因此设计时未考虑这部分力)。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
[0011]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建筑变径改造时需安装跨层斜柱,安装时存在多方面的困难。
[001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所述斜柱与已有立柱一一对应、从已有立柱侧面斜向上延伸、并穿透至少一层楼板,各楼板底部设置有与已有立柱连接、用于支撑楼板的已有钢梁;
[0013] 所述斜柱自下而上由多个斜柱分段按顺序首尾相连而成,每个斜柱分段对应一个楼板并穿透对应的楼板设置;
[0014]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 步骤一:在第一个斜柱分段对应的楼板上开设供斜柱穿过及物料转运的施工洞;
[0016] 步骤二:切除步骤一的施工洞下方的已有钢梁,切除之前先求取被切断部位向已有立柱施加的荷载,并用临时支撑结构施加与求取出的荷载相同大小的力进行回顶;
[0017] 步骤三:沿施工洞吊装斜柱分段并完成斜柱分段下端的连接,然后补上步骤二被切除的已有钢梁分段,使斜柱与已有立柱及已有钢梁连为一体;
[0018] 步骤四:重复步骤一到步骤三,完成下一个斜柱分段的安装,直至所有斜柱分段安装完成;
[0019] 步骤五:连接斜柱上端与其所支撑的结构,然后进行换撑,换撑完成后拆除临时支撑结构并填补各施工洞。
[0020] 进一步,步骤二中,采用以下施工跨层翻身吊装系统进行吊装:
[0021] 所述跨层翻身吊装系统设置在与待吊装的斜柱分段对应的楼板上方的楼板底部,包括平行于已有钢梁、设置在已有钢梁下方左右两侧、并与已有钢梁固定连接的滑轨,每根滑轨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的上端滑动设置在滑轨上且吊索向下勾挂在斜柱分段上;
[0022] 所述斜柱分段对应的楼板上的施工洞为长度方向平行于已有钢梁、并设置在已有钢梁正下方的矩形洞。
[0023] 进一步,步骤二中,吊装过程具体如下:
[0024] 将斜柱分段平放在对应的楼板上位于已有钢梁的正下方的位置,且下端朝向施工洞,斜柱分段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根滑轨相对应,滑轨上的手拉葫芦的吊索勾挂在斜柱分段对应的一侧;吊起斜柱分段并沿滑轨移动到施工洞上方,然后调节各吊索长度使斜柱分段的下端下降并穿过施工洞抵达安装位置,最后微调各吊索长度使斜柱分段姿态为安装时的姿态。
[0025] 进一步,所述斜柱与已有立柱焊接连接,各斜柱分段之间焊接连接;第一个斜柱分段与已有立柱的焊缝包括多条竖直设置且上下端对齐的主焊缝,各主焊缝的同一位置均开设有用于打断主焊缝并方便焊枪进入的打断缺口,主焊缝与打断缺口交界位置设置有水平的刚度提升焊缝,两条所述刚度提升焊缝设置在各主焊缝之间;
[0026] 主焊缝靠近已有立柱的安装基础的一端记作起始端,自起始端同步开始焊接各主焊缝,焊接过程中各主焊缝的焊接进度一致;主焊缝焊接完成后焊接刚度提升焊缝。
[0027] 进一步,所述已有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托住第一个斜柱分段的托台,相邻两个斜柱分段之间在焊接前通过临时固定耳板进行临时连接固定。
[0028] 进一步,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待打断的已有钢梁被保留部分的端部下方的回顶柱、以及设置在最下方的回顶柱与已有立柱之间的回顶斜撑;所述回顶斜撑下端与已有立柱通过多条竖直的焊缝焊接连接、且上端隔着一层楼板及已有钢梁顶撑着最下方的回顶柱;所述回顶柱带有与回顶柱固定连接的高度调节底座,所述高度调节底座包括两块水平钢板以及多个竖直设置且夹在两块水平钢板之间的读数式千斤顶,所述读数式千斤顶分别与两块水平钢板固定连接。
[0029] 进一步,各读数式千斤顶为带有用于测量顶力的传感器的电动遥控千斤顶,每个高度调节底座中的多个读数式千斤顶与一个下位机电连接,各下位机与上位机电连接。
[0030] 进一步,步骤二中,回顶柱回顶的力采用以下方法控制:
[0031] 各回顶柱中,回顶柱所需提供的回顶的力分别记作F,高度调节底座中的读数式千斤顶的个数记作N,则各读数式千斤顶所应达到的顶力为F/N;
[0032] 将各回顶柱的F与N的值输入上位机,然后上位机将每个回顶柱的F/N值分发给各下位机;
[0033] 在进行回顶时,各读数式千斤顶同时开始顶升,每有一个读数式千斤顶的顶力达到所在的回顶柱的F/N值,就停止该千斤顶的顶升,直至所有千斤顶停止。
[0034] 进一步,所述已有立柱围绕建筑外周间隔设置,相邻两根已有立柱之间通过与各已有钢梁安装高度相同的圈梁连为一体,步骤三斜柱分段安装完成后,通过在斜柱之间安装与补上的钢梁安装高度相同的圈梁连接相邻两根斜柱。
[0035] 进一步,所述斜柱为由四块钢板围合成的方钢管柱,所述建筑横截面为矩形;矩形四角位置的两根斜柱顶部的斜柱分段在安装前连为一体,并记作A柱,组成A柱的钢板记作难对齐钢板,A柱的每个分支的四块钢板中,一块钢板的下端留有用于方便对齐的缺口,A柱吊装到位后,先对齐并焊接不带有缺口的难对齐钢板,然后测量难对齐钢板焊接后缺口变成的形状与尺寸并根据测量结果加工补板,在缺口中填入补板并与缺口边沿焊接连接。
[0036] 本发明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7] 本发明中,通过在切断已有钢梁前预先求取已有钢梁上的荷载并对断茬处用相同的力进行回顶,确保已有钢梁在被切断后不会下挠也不会上翘;
[0038] 本发明中,通过把斜柱分成由多个长度与建筑层高相仿的分段进行安装,降低斜柱翻身难度;利用斜柱与已有钢梁有交叉这一点,在已有钢梁下安装滑轨并在滑轨上安装手拉葫芦形成行车吊,吊装时不再翻身后平移到位,而是放平斜柱分段并在斜柱两侧沿长度方向用多个行车吊吊起斜柱分段,先平移到位然后在矩形施工洞里翻身(下方行车吊的拉索,离斜柱安装位置越近的行车吊下放越多),不仅不会因层高不够而被卡住无法翻身,而且翻身的同时还完成了姿态调整,从而使得斜柱分段就位后能直接进行连接;
[0039] 本发明中,斜柱与已有立柱之间的主焊缝沿已有立柱长度方向设置,主焊缝的热胀冷缩方向(向其左右两边)与已有立柱内部应力方向相互垂直,不会影响承重构件内部应力的传递,因而不会在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导致已有立柱屈服垮塌;同时其熔池在已有立柱横截面上很小,亦不会因熔断过多导致已有立柱屈服垮塌;通过设置垂直于主焊缝的刚度提升焊缝,确保仅设置主焊缝而带来的连接节点刚度不足的问题(两种焊缝纵横交错);通过在主焊缝上留打断缺口,然后在打断缺口与主焊缝交界处设置刚度提升焊缝,并在完成主焊缝连接后进行刚度提升焊缝的焊接,不仅确保焊口打磨、焊接衬垫安装、焊枪进入等工作顺利进行,而且由于主焊缝焊接完成后,斜柱分段像桥一样分别与刚度提升焊缝两侧连接,这时候进行刚度提升焊缝的焊接,不会造成危险(已有立柱上的荷载借助斜柱分段传递);
[0040] 本发明中,通过将建筑的角位置的两根斜柱最上方的斜柱分段预先焊一块后进行吊装,解决了其先后安装造成的干涉问题并提升了强度;通过在连一块的两个斜柱分段下端留缺口不焊,并在其与下方的斜柱分段对齐并焊接后再测量并加工出补板来补上缺口,克服了连一块的两个斜柱分段下端难对齐的问题;
[0041]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两层圈梁(已有立柱之间的圈梁施工后保留,并新增斜柱之间的圈梁),能够抵抗斜柱上下两端的水平力。

附图说明

[0042] 图1为步骤一开施工洞及步骤二安装临时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43] 图2为步骤二拆钢梁的示意图;
[0044] 图3为步骤三安装第一个斜柱分段的示意图;
[0045] 图4为步骤三安装斜柱间的圈梁的示意图;
[0046] 图5为步骤四中各斜柱分段安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0047] 图6为斜柱分段吊装过程示意图;
[0048] 图7为滑轨设置方式示意图;
[0049] 其中,1‑楼板,2‑斜柱分段,31‑已有立柱,32‑已有钢梁,4‑圈梁,5‑施工洞,61‑回顶柱,62‑高度调节底座,63‑回顶斜撑,7‑手拉葫芦,8‑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如图1‑7所示,一种在既有楼层内安装跨层斜柱的施工方法,斜柱与已有立柱31一一对应、从已有立柱31侧面斜向上延伸、并穿透至少一层楼板1,各楼板1底部设置有与已有立柱31连接、用于支撑楼板1的已有钢梁32;
[0051] 斜柱自下而上由多个斜柱分段2按顺序首尾相连而成,每个斜柱分段2对应一个楼板1并穿透对应的楼板1设置;
[0052] 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3] 如图1所示,步骤一:在第一个斜柱分段2对应的楼板1上开设供斜柱穿过及物料转运的施工洞5;
[0054] 如图1‑2所示,步骤二:切除步骤一的施工洞5下方的已有钢梁32,切除之前先求取被切断部位向已有立柱31施加的荷载,并用临时支撑结构施加与求取出的荷载相同大小的力进行回顶;回顶位置是钢梁未被切掉的部分的断茬处;
[0055] 这里求取已有钢梁32被切断部位向已有立柱31施加的荷载时,若已有钢梁32分布均匀且规格相同,可用楼板1的自重除以已有钢梁32个数后再除以2,然后加上钢梁自重。复杂的话,就需要用诸如midas之类的有限元软件进行求取了。
[0056] 如图3所示,步骤三:沿施工洞5吊装斜柱分段2并完成斜柱分段2下端的连接,然后补上步骤二被切除的已有钢梁32分段,使斜柱与已有立柱31及已有钢梁32连为一体;也就是说,这里斜柱相当于插到了已有钢梁32内。
[0057] 如图5所示,步骤四:重复步骤一到步骤三,完成下一个斜柱分段2的安装,直至所有斜柱分段2安装完成。
[0058] 步骤五:连接斜柱上端与其所支撑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位于斜柱上方的结构内,安装了与斜柱上端上下对齐的新的立柱,这里在新的立柱与斜柱之间用钢柱连起来即可。连接后进行换撑,也即拆除已有立柱31被代替的部分,使荷载逐渐转移到斜柱上。换撑时还可参考钢桁架换撑,采用千斤顶逐渐转移荷载。换撑完成后拆除临时支撑结构并填补各施工洞5。
[0059] 步骤二中,采用以下施工跨层翻身吊装系统进行吊装:
[0060] 如图6‑7所示,跨层翻身吊装系统设置在与待吊装的斜柱分段2对应的楼板1上方的楼板1底部,包括平行于已有钢梁32、设置在已有钢梁32下方左右两侧、并与已有钢梁32固定连接的滑轨8,每根滑轨8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手拉葫芦7,手拉葫芦7的上端滑动设置在滑轨8上且吊索向下勾挂在斜柱分段2上;
[0061] 也就是说这里用两排手拉葫芦7吊住平躺的斜柱分段2的左右两侧,只用一排的话,很容易使斜柱分段2出现旋转,导致无法顺利进入施工洞5以及姿态无法按需求控制。
[0062] 斜柱分段2对应的楼板1上的施工洞5为长度方向平行于已有钢梁32、并设置在已有钢梁32正下方的矩形洞。矩形洞是为了配合斜柱分段2翻身时的运动轨迹。
[0063] 如图7所示,滑轨8为翼缘板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手拉葫芦7的滑轮固定在工字钢滑车上,而工字钢滑车滑动设置在滑轨8上。滑轨8端部封堵有用于避免工字钢滑车脱落的封端板。工字钢滑车是成熟的设备,可以直接从市面上购买,比如拓兴CH‑III。
[0064] 已有钢梁32为翼缘板水平设置的工字钢,已有钢梁32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腹板加劲肋,滑轨8与腹板加劲肋固定连接。已有钢梁32处于使用中,其翼缘板以及腹板内都带有应力,如果在这些部位安装螺栓或进行焊接的话,势必会造成破坏,影响承载力。而腹板加劲肋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其内部应力很小。如果没有腹板加劲肋的话,也可以借助夹板安装滑轨8,夹板夹在已有钢梁32左右两侧,并通过高于已有钢梁32以及低于已有钢梁32的对拉螺杆连为一体,然后把滑轨8用螺栓固定在夹板上。
[0065] 滑轨8通过钢牛腿与腹板加劲肋固定连接,钢牛腿包括一块与腹板加劲肋搭接设置并通过穿透二者的螺栓可拆卸连接的竖直钢板,以及一块焊接在竖直钢板底部的水平钢板,滑轨8的上翼缘板通过穿透自身以及水平钢板的螺栓与钢牛腿可拆卸连接。这两处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周转使用,因为需要吊装斜柱分段2的位置不只一处。
[0066] 如图6所示,步骤二中,吊装过程具体如下:
[0067] 将斜柱分段2平放在对应的楼板1上位于已有钢梁32的正下方的位置,且下端朝向施工洞5,斜柱分段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根滑轨8相对应,滑轨8上的手拉葫芦7的吊索勾挂在斜柱分段2对应的一侧;吊起斜柱分段2并沿滑轨8移动到施工洞5上方,然后调节各吊索长度使斜柱分段2的下端下降并穿过施工洞5抵达安装位置,最后微调各吊索长度使斜柱分段2姿态为安装时的姿态。
[0068] 斜柱与已有立柱31焊接连接,各斜柱分段2之间焊接连接;第一个斜柱分段2与已有立柱31的焊缝包括多条竖直设置且上下端对齐的主焊缝,各主焊缝的同一位置均开设有用于打断主焊缝并方便焊枪进入的打断缺口,主焊缝与打断缺口交界位置设置有水平的刚度提升焊缝,两种焊缝纵横交错提升刚度;两条刚度提升焊缝设置在各主焊缝之间,主焊缝焊接完成后焊接刚度提升焊缝。
[0069] 也就是说。这里的斜柱分段2像是一个有两个桥墩的桥,依靠主焊缝与已有立柱31连接,每根主焊缝分为两段,两段就相当于桥的两个桥墩,在主焊缝焊接完成后,已有立柱31位于两个“桥墩”之间的部位上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安全性就有了保障,哪怕是全熔透焊接这样在短时间内有切断效果的焊接方式也不会造成垮塌。
[0070] 主焊缝靠近已有立柱31的安装基础的一端记作起始端,自起始端同步开始焊接各主焊缝,焊接过程中各主焊缝的焊接进度一致;确保连接位置受力均匀,避免因受力不均而造成局部屈服。
[0071] 已有立柱31上设置有用于托住第一个斜柱分段2的托台,相邻两个斜柱分段2之间在焊接前通过临时固定耳板进行临时连接固定。临时固定耳板分别与接缝两边焊接连接。临时固定耳板包括两块平行的钢板,通过一排沿杆件长度方向排布的螺栓连为一体以提升刚度。
[0072] 主焊缝与刚度提升焊缝均为单边坡口焊,各主焊缝均为一级全熔透焊缝,至少一条刚度提升焊缝为一级全熔透焊缝。主焊缝用来传递力,而刚度提升焊缝用来提升刚度,不需要全部都做成一级全熔透焊缝。
[0073] 注意焊接前需要进行坡口清洗以及打磨,主焊缝的坡口一律朝向外侧以方便焊接,焊接衬垫选用钢垫以避免掉落。部分焊接衬垫需要安装在内部,可以借助打断缺口放入。
[0074] 主焊缝与刚度提升焊缝焊接过程中,通过分段打底并控制焊接速度的方式,确保焊缝的低温热影响区温度不超过100℃。低温热影响区面积较大,如果温度高于100℃,这部分刚才的强度将会下降,可能造成危险。
[0075] 焊接前,焊缝接头先预热到40‑150℃,且刚度提升焊缝的焊接在主焊缝冷却到40℃以下后进行。冷却到40℃以下有两个作用,一是避免在焊接内部的刚度提升焊缝的时候被烫伤,二是确保主焊缝处已经有足够的强度。
[0076] 临时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待打断的已有钢梁32被保留部分的端部下方的回顶柱61、以及设置在最下方的回顶柱61与已有立柱31之间的回顶斜撑63;回顶斜撑63下端与已有立柱31通过多条竖直的焊缝焊接连接、且上端隔着一层楼板1及已有钢梁32顶撑着最下方的回顶柱61;这里斜撑上端焊在已有钢梁32底部位于回顶柱61下方的位置;顶柱带有与回顶柱61固定连接的高度调节底座62,高度调节底座62包括两块水平钢板以及多个竖直设置且夹在两块水平钢板之间的读数式千斤顶,读数式千斤顶分别与两块水平钢板固定连接。
[0077] 这里之所以每个高度调节底座62内设置多个呈矩阵状排布的读数式千斤顶,一是为了避免单个千斤顶发生歪斜,二是为了确保顶力准确(千斤顶的顶力测量误差较大,显示的值与实际值有差别,这里多个一块,误差可相互抵消)。
[0078] 各读数式千斤顶为带有用于测量顶力的传感器的电动遥控千斤顶,每个高度调节底座62中的多个读数式千斤顶与一个下位机电连接,各下位机与上位机电连接。上位机是指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为带屏幕的电脑。下位机是直接控制设备获取设备状况的计算机,一般是PLC/单片机。上位机发出的命令首先给下位机,下位机再根据此命令解释成相应时序信号直接控制相应设备。
[0079] 步骤二中,回顶柱61回顶的力采用以下方法控制:
[0080] 各回顶柱61中,回顶柱61所需提供的回顶的力分别记作F,高度调节底座62中的读数式千斤顶的个数记作N,则各读数式千斤顶所应达到的顶力为F/N;这里的F的大小即为步骤二求取的荷载。回顶柱61以及高度调节底座62的自重相较于F很小,计算时可忽略。如果已有钢梁32远离断茬的一端是铰接节点,这样进行忽略是有必要的,可使回顶的力比所需的值小一点点,确保已有钢梁32断茬处不上翘。而如果已有钢梁32远离断茬的一端是刚接节点,这里也可以把回顶柱61以及高度调节底座62的自重加到F/N中,以使结果更准确。
[0081] 之后将各回顶柱61的F与N的值输入上位机,然后上位机将每个回顶柱61的F/N值分发给各下位机;在进行回顶时,各读数式千斤顶同时开始顶升,每有一个读数式千斤顶的顶力达到所在的回顶柱61的F/N值,就停止该千斤顶的顶升,直至所有千斤顶停止。
[0082] 如图4所示,已有立柱31围绕建筑外周间隔设置,相邻两根已有立柱31之间通过与各已有钢梁32安装高度相同的圈梁4连为一体,步骤三斜柱分段2安装完成后,通过在斜柱之间安装与补上的钢梁安装高度相同的圈梁4连接相邻两根斜柱。
[0083] 这里两道圈梁4能够起到抵抗斜柱水平方向上的力的左右,如果计算表明其还不够,还可以在斜柱顶端及底端的楼板1底部增设水平撑。
[0084] 斜柱为由四块钢板围合成的方钢管柱,建筑横截面为矩形;矩形四角位置的两根斜柱顶部的斜柱分段2在安装前连为一体,并记作A柱,组成A柱的钢板记作难对齐钢板,A柱的每个分支的四块钢板中,一块钢板的下端留有用于方便对齐的缺口,A柱吊装到位后,先对齐并焊接不带有缺口的难对齐钢板,然后测量难对齐钢板焊接后缺口变成的形状与尺寸并根据测量结果加工补板,在缺口中填入补板并与缺口边沿焊接连接。
[0085] 这里留缺口的话,对齐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确保其余三块难对齐钢板对齐,不必考虑有缺口的这块难对齐钢板,从而把加工公差都转移给缺口,焊接后补上缺口即可。
[008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