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锁的施夹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454074.3

文献号 : CN1156449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花苏榕张翚徐荣华廖泉张太平吴文铭

申请人 : 苏州英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锁的施夹器,夹仓组件管体的管壁内部开设有容置腔,容置腔靠近管体内部的侧部上开设有与管体内部连通的通孔,容置腔设置有止动结构和与第二连接器电连的电磁铁,电磁铁通电,吸附止动结构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主轴近端具有紧贴管体内壁的支撑部,支撑部外壁上对应止动结构设置有锁定结构;止动结构位于锁定位置时,止动结构的端部穿过通孔伸入管体内部,能够与锁定结构配合,使主轴锁定在送夹位;止动结构位于解锁位置时,止动结构的端部能够缩回通孔内,允许主轴在初始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通过控制电磁铁通断电,保证施夹器稳定工作的同时,实现在主轴位于送夹位时拔出夹仓组件,主轴被锁定。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手柄(8)和夹仓组件(9);夹仓组件(9)包括管体(5)和近端插入管体(5)内的用于推动送夹结构和击发结构工作的主轴(1),管体(5)与手柄(8)的夹仓安装位可拆卸连接,手柄(8)内的驱动机构驱使主轴(1)在由近至远排列的初始位,送夹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

夹仓安装位上设置有与手柄(8)内部供电系统(85)电连的第一连接器(81),管体(5)对应第一连接器(81)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器(51),当管体(5)连接在夹仓安装位时,第一连接器(81)与第二连接器(51)接触;

管体(5)的管壁内部开设有容置腔(52),容置腔(52)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上开设有与管体(5)内部连通的通孔(53),容置腔(52)设置有止动结构和与第二连接器(51)电连的电磁铁(55),电磁铁(55)通电,吸附止动结构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主轴(1)近端具有紧贴管体(5)内壁的支撑部,支撑部外壁上对应止动结构设置有锁定结构;

止动结构位于锁定位置时,止动结构的端部穿过通孔(53)伸入管体(5)内部,能够与锁定结构配合,使主轴(1)锁定在送夹位;止动结构位于解锁位置时,止动结构的端部能够缩回通孔(53)内,允许主轴(1)在初始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止动结构包括第一止动件(54),第一止动件(54)和电磁铁(55)在由管体(5)内指向管体(5)外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第一止动件(54)与容置腔(52)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抵接,并且第一止动件(54)的第一端穿过通孔(53)伸向管体(5)内,第一止动件(54)的第二端通过预压缩的第一弹性件(57)与电磁铁(55)连接;

电磁铁(55)通电,吸附第一止动件(54)向管体(5)外移动至解锁位置,第一止动件(54)的第一端收缩进通孔(5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止动件(54)包括在管体(5)内指向管体(5)外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止动部(541)和凹口朝向电磁铁(55)的凹槽部(542);止动部(541)的自由端穿过通孔(53)伸向管体(5)内,凹槽部(542)的槽底(543)通过预压缩的第一弹性件(57)与电磁铁(5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容置腔(52)为沿远近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凹槽部(542)具有沿远近方向依次排列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槽壁(544);

两个相对设置的槽壁(544)对第一弹性件(57)远近方向进行限位,容置腔(5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对第一弹性件(57)左右方向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凹槽部(542)的槽底(543)中心位置设置有伸向电磁铁(55)的立柱(545),第一弹性件(57)为弹簧,弹簧套设于立柱(545)上与凹槽部(542)的槽底(54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锁定结构为阻挡凹槽(11);

止动部(541)的自由端具有近端壁和远端壁,近端壁为在管体内指向管体外的方向上向近端倾斜的斜壁(546),斜壁(546)至少延伸至与管体(5)内壁平齐;远端壁为止挡壁(547),主轴(1)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止动部(541)的自由端伸入阻挡凹槽(11)内,止挡壁(547)与阻挡凹槽(11)的远端壁配合,阻止主轴(1)向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主轴(1)移动至由近至远排列的两个以上的送夹位来实现不同型号结扎夹的送夹;

容置腔(52)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上对应锁定结构开设有两个以上通孔(53),通孔(53)与送夹位一一对应;容置腔(52)内容纳有两个以上第一止动件(54),第一止动件(54)与通孔(53)一一对应进行设置;在主轴(1)位于某一送夹位时,锁定结构与该送夹位对应的第一止动件(54)配合,阻挡主轴(1)向管体(5)近端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通孔(53)为横向锥孔,横向锥孔的小头端连通管体(5)内部;

止动结构包括第二止动件(58)和锁定珠(15),第二止动件(58)和电磁铁(55)在管体(5)轴向上依次排列,容置腔(52)具有沿远近方向排列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止动件(58)与第一侧壁抵接,并且第二止动件(58)通过预拉伸的第二弹性件(59)与第一侧壁连接,第二止动件(58)上对应横向锥孔的位置开设有横向容纳腔(550);锁定珠(15)位于横向锥孔内,锁定珠(15)的第一端穿过横向锥孔伸向管体(5)内,锁定珠(15)的第二端与第二止动件(58)接触;

电磁铁(55)通电,吸附第二止动件(58)向第二侧壁移动至解锁位置,横向容纳腔(550)与横向锥孔连通,锁定珠(15)能够移动至横向容纳腔(550)内,使锁定珠(15)收缩进横向锥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第二止动件(58)包括在管体(5)内指向管体(5)外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承载部(548)和凸起(549),凸起(549)设置在承载部(548)靠近电磁铁(55)的一端;第二弹性件(59)设置在凸起(549)与第一侧壁之间,凸起(549)通过预拉伸的第二弹性件(59)与第一侧壁连接;

电磁铁(55)通电后,电磁铁(55)吸附承载部(548)靠近电磁铁(55)的端壁和凸起(549)靠近电磁铁(55)的端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容置腔(52)为环绕管体(5)内部的环形容置腔,第二止动件(58)为环绕管体(5)内部的环形止动件,电磁铁(55)为环绕管体(5)内部的环形电磁铁;

环形容置腔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上至少对向两侧开设有横向锥孔,止动件的至少对向两侧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9)。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在环形容置腔靠近管体内部的侧部上沿环形走向均匀开设有3个横向锥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环形止动件包括在管体内指向管体外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环形承载部和环形凸起,环形凸起设置在环形承载部靠近电磁铁(55)的一端;

第二弹性件(59)设置在环形凸起与第一侧壁之间,环形凸起通过预拉伸的第二弹性件(59)与第一侧壁连接;

电磁铁(55)通电后,电磁铁(55)吸附环形承载部靠近电磁铁(55)的端壁和环形凸起靠近电磁铁(55)的端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主轴(1)包括相互套设的内轴(12)和作为支撑部的外轴(13),外轴(13)位于内轴(12)的近端,内轴(12)用于与送夹结构和击发结构连接;

外轴(13)在远近方向上可联动地与内轴(12)连接,内轴(12)绕主轴(1)轴线可旋转地与外轴(13)连接;锁定结构设置于外轴(13)上。

说明书 :

一种可自锁的施夹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锁的施夹器。

背景技术

[0002] 腔镜手术(包括腹腔镜、胸腔镜等基于内窥镜技术的手术)是21世纪医学最大的进步之一,目前已经深入了手术治疗的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普外科、胸外科、泌尿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等科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肾切除、子宫切除等一系列疑难复杂手术,现在均能在腔镜下开展。
[0003] 现在临床应用的施夹器多为单发型,每一次上夹后均需将施夹器通过穿刺器拉出体外,由器械护士重新上夹,再将器械通过穿刺器送入体内。每次上夹的过程不仅耗时而且影响了手术的连贯性。在大出血的情况下,上夹的数秒内外科医生即可能丢失视野,威胁手术安全。
[0004] 现在临床应用的小部分施夹器为连发型施夹器,手动击发的连发型施夹器,止血夹在推送过程中容易卡顿、脱落,极大影响了术中的使用体验。止血夹脱落不仅造成了止血夹的浪费,而且脱落的止血夹需要取出,又额外增加了手术时间。
[0005] 因此,外科医生期待一种自动的、可以连发的、不易卡顿和脱落的施夹器,并且该施夹器能够根据手术进程进行拆卸、组合。
[0006] 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化连发型施夹器一般包括手柄8和夹仓组件9,夹仓组件9可拆卸安装在手柄8上。夹仓组件9包括主轴1,复位件,送夹结构3,击发结构4,夹仓结构,以及由近至远依次连通的管体5和套管6;主轴1的近端,送夹结构3的近端和击发结构4的近端均插入管体5内,送夹结构3的远端和击发结构4的远端均插入套管6内;复位件容纳于管体5内;夹仓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套管6内的装夹仓,装夹仓内由近至远依次排列有两个以上结扎夹,装夹仓的远端端部设置有远端伸出套管6以外的钳口32。复位件包括位于主轴1与送夹结构3之间的第一复位件21,位于主轴1与管体5之间的第二复位件22,以及位于击发结构4与管体5之间的第三复位件23。轴组件的工作原理可参见申请日为2019年10月25日,公开日为2021年04月27日的中国专利CN112704539A,本专利引用CN112704539A全文,此处不再赘述。自动化施夹器使用过程中,一般操作过程为:按动送夹按钮,手柄8自动控制主轴1从初始位开始向远移动通过第一复位件21驱使送夹结构3工作,将夹仓结构中的结扎夹送至钳口32后暂停(此时主轴位于送夹位);接着用户旋转钳口32至待夹闭血管的夹闭位,然后按动击发按钮,手柄8先自动控制主轴1继续向远移动与击发结构4抵接以驱使击发结构4工作,闭合钳口32,使钳口32内的结扎夹夹闭血管(此时主轴位于击发位),手柄8再自动控制主轴1复位,通过第一复位件21、第二复位件22和第三复位件23的复位驱使送夹结构和击发结构4复位,为下一次血管夹闭操作做准备。从上述操作过程可知,由于施夹器的击发操作和复位操作是自动化连续进行的,因此施夹器更换夹仓组件的时机在于施夹器送夹完成时,以及施夹器复位完成时。
[0007] 然而,对于可更换夹仓组件的施夹器而言,如果在施夹器送夹完成时拔出夹仓组件,由于夹仓组件中复位件的回复力,会发生主轴从送夹位弹回初始位的现象,而此时夹仓结构中的结扎夹已被送至钳口。当再次复用该夹仓组件进行送夹时,主轴需要从初始位开始依次进行送夹、击发和复位工作,由于夹仓结构的钳口中已经存在有结扎夹,会对夹仓组件复用过程中的送夹造成阻碍,导致送夹失败。
[0008] 因此,目前通常在施夹器复位完成时更换夹仓组件,并且在施夹器中设置防制机制只允许在施夹器复位完成时更换夹仓组件,以保证施夹器的稳定工作。由此,大大限制了用户在使用施夹器时的操作自由性,使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0009]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 鉴于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进行解决。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自锁的施夹器,该施夹器在主轴位于送夹位时拔出夹仓组件,主轴能够被锁定。
[0011] (二)技术方案
[0012]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13]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锁的施夹器,包括手柄和夹仓组件;夹仓组件包括管体和近端插入管体内的用于推动送夹结构和击发结构工作的主轴,管体与手柄的夹仓安装位可拆卸连接,手柄内的驱动机构驱使主轴在由近至远排列的初始位,送夹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
[0014] 夹仓安装位上设置有与手柄内部供电系统电连的第一连接器,管体对应第一连接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当管体连接在夹仓安装位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接触;
[0015] 管体的管壁内部开设有容置腔,容置腔靠近管体内部的侧部上开设有与管体内部连通的通孔,容置腔设置有止动结构和与第二连接器电连的电磁铁,电磁铁通电,吸附止动结构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主轴近端具有紧贴管体内壁的支撑部,支撑部外壁上对应止动结构设置有锁定结构;
[0016] 止动结构位于锁定位置时,止动结构的端部穿过通孔伸入管体内部,能够与锁定结构配合,使主轴锁定在送夹位;止动结构位于解锁位置时,止动结构的端部能够缩回通孔内,允许主轴在初始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
[0017] 可选地,止动结构包括第一止动件,第一止动件和电磁铁在由管体内指向管体外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第一止动件与容置腔靠近管体内部的侧部抵接,并且第一止动件的第一端穿过通孔伸向管体内,第一止动件的第二端通过预压缩的第一弹性件与电磁铁连接;电磁铁通电,吸附第一止动件向管体外移动至解锁位置,第一止动件的第一端收缩进通孔内。
[0018] 可选地,第一止动件包括在管体内指向管体外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止动部和凹口朝向电磁铁的凹槽部;止动部的自由端穿过通孔伸向管体内,凹槽部的槽底通过预压缩的第一弹性件与电磁铁连接。
[0019] 可选地,容置腔为沿远近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凹槽部具有沿远近方向依次排列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槽壁;两个相对设置的槽壁对第一弹性件远近方向进行限位,容置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对第一弹性件左右方向进行限位。
[0020] 可选地,凹槽部的槽底中心位置设置有伸向电磁铁的立柱,第一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套设于立柱上与凹槽部的槽底连接。
[0021] 可选地,锁定结构为阻挡凹槽;止动部的自由端具有近端壁和远端壁,近端壁为在管体内指向管体外的方向上向近端倾斜的斜壁,斜壁至少延伸至与管体内壁平齐;远端壁为止挡壁,主轴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止动部的自由端伸入阻挡凹槽内,止挡壁与阻挡凹槽的远端壁配合,阻止主轴向近移动。
[0022] 可选地,主轴移动至由近至远排列的两个以上的送夹位来实现不同型号结扎夹的送夹;容置腔靠近管体内部的侧部上对应锁定结构开设有两个以上通孔,通孔与送夹位一一对应;容置腔内容纳有两个以上第一止动件,第一止动件与通孔一一对应进行设置;在主轴位于某一送夹位时,锁定结构与该送夹位对应的第一止动件配合,阻挡主轴向管体近端移动。
[0023] 可选地,通孔为横向锥孔,横向锥孔的小头端连通管体内部;
[0024] 止动结构包括第二止动件和锁定珠,第二止动件和电磁铁在管体轴向上依次排列,容置腔具有沿远近方向排列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止动件与第一侧壁抵接,并且第二止动件通过预拉伸的第二弹性件与第一侧壁连接,第二止动件上对应横向锥孔的位置开设有横向容纳腔;锁定珠位于横向锥孔内,锁定珠的第一端穿过横向锥孔伸向管体内,锁定珠的第二端与第二止动件接触;
[0025] 电磁铁通电,吸附第二止动件向第二侧壁移动至解锁位置,横向容纳腔与横向锥孔连通,锁定珠能够移动至横向容纳腔内,使锁定珠收缩进横向锥孔内。
[0026] 可选地,第二止动件包括在管体内指向管体外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承载部和凸起,凸起设置在承载部靠近电磁铁的一端;第二弹性件设置在凸起与第一侧壁之间,凸起通过预拉伸的第二弹性件与第一侧壁连接;电磁铁通电后,电磁铁吸附承载部靠近电磁铁的端壁和凸起靠近电磁铁的端壁。
[0027] 可选地,容置腔为环绕管体内部的环形容置腔,止动件为环绕管体内部的环形止动件,电磁铁为环绕管体内部的环形电磁铁;环形容置腔靠近管体内部的侧部上至少对向两侧开设有横向锥孔,止动件的至少对向两侧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0028] 可选地,在环形容置腔靠近管体内部的侧部上沿环形走向均匀开设有3个横向锥孔。
[0029] 可选地,环形止动件包括在管体内指向管体外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环形承载部和环形凸起,环形凸起设置在环形承载部靠近电磁铁的一端;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环形凸起与第一侧壁之间,环形凸起通过预拉伸的第二弹性件与第一侧壁连接;电磁铁通电后,电磁铁吸附环形承载部靠近电磁铁的端壁和环形凸起靠近电磁铁的端壁。
[0030] 可选地,主轴包括相互套设的内轴和作为支撑部的外轴,外轴位于内轴的近端,内轴用于与送夹结构和击发结构连接;外轴在远近方向上可联动地与内轴连接,内轴绕主轴轴线可旋转地与外轴连接;锁定结构设置于外轴上。
[0031] (三)有益效果
[003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3] 本发明提供的施夹器,通过电磁铁和止动结构的配合,在主轴位于送夹位时电磁铁断电,止动结构能够与锁定结构配合,将主轴锁定在送夹位,在主轴进行送夹、击发和复位工作,需要在初始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时,电磁铁可以通电,吸附止动结构移动至解锁位置,允许主轴在初始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如此,本发明提供的施夹器,在不影响施夹器进行送夹、击发和复位的同时,实现主轴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主轴的锁定,在施夹器送夹完成时(即主轴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拔出夹仓组件,防止由于复位件回复力作用使主轴从送夹位弹回初始位,从而再次复用该夹仓组件进行送夹时,手柄中的驱动轴可以驱使主轴直接从送夹位开始工作,避免钳口中已经存在的结扎夹引起送夹失败。

附图说明

[0034] 本发明借助于以下附图进行描述:
[0035] 图1是背景技术中夹仓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图1中夹仓组件的近端剖面示意图,此时主轴位于初始位;
[0037]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夹器的剖面示意图,此时主轴位于初始位;
[0039] 图5是图4中夹仓组件的近端放大示意图;
[0040]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41]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夹器的剖面示意图,此时主轴位于送夹位;
[0042] 图8是图7中夹仓组件的近端放大示意图;
[0043]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夹器的剖面示意图,此时主轴位于击发位;
[0044] 图10是图9中夹仓组件的近端放大示意图;
[0045]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止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管体内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外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施夹器的剖面示意图,此时主轴位于初始位,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
[0049] 图15是图14中夹仓组件的近端放大示意图;
[0050] 图16是图1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51]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施夹器的剖面示意图,此时主轴位于送夹位,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
[0052] 图18是图17中夹仓组件的近端放大示意图;
[0053]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施夹器的剖面示意图,此时主轴位于送夹位,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
[0054] 图20是图19中夹仓组件的近端放大示意图;
[0055]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施夹器的剖面示意图,此时主轴位于击发位,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
[0056] 图22是图21中夹仓组件的近端放大示意图;
[0057]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二止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8] 【附图标记说明】
[0059] 1:主轴;
[0060] 11:阻挡凹槽;12:内轴;13:外轴;14:滑槽;15:锁定珠;
[0061] 21:第一复位件;22:第二复位件;23:第三复位件;
[0062] 3:送夹结构;
[0063] 32:钳口;
[0064] 4:击发结构;
[0065] 5:管体;
[0066] 51:第二连接器;52:容置腔;53:通孔;54:第一止动件;55:电磁铁;57:第一弹性件;58:第二止动件;59:第二弹性件;
[0067] 541:止动部;542:凹槽部;543:槽底;544:槽壁;545:立柱;546:斜壁;547:止挡壁;548:承载部;549:凸起;550:容纳腔;
[0068] 6:套管;
[0069] 8:手柄;
[0070] 81:第一连接器;82:横向壳部;83:纵向壳部;84:插入通道;85:供电系统;86:直线电机;87:驱动轴;
[0071] 9:夹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近”指靠近操作者的一侧,“远”指靠近患者的一侧。本文所提及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名词以图2和图3的定向为参照,其中,由近至远的方向也为由后至前的方向。
[0073] 实施例1
[007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施夹器的结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自锁的施夹器。
[0075]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自锁的施夹器,包括手柄8和夹仓组件9;夹仓组件9包括管体5和近端插入管体5内的用于推动送夹结构和击发结构工作的主轴1,管体5与手柄8的夹仓安装位可拆卸连接,手柄8内的驱动机构驱使主轴1在由近至远排列的初始位,送夹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夹仓安装位上设置有与手柄8内部供电系统85电连的第一连接器81,管体5对应第一连接器81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器51,当管体5连接在夹仓安装位时,第一连接器81与第二连接器51接触。
[0076] 管体5的管壁内部开设有容置腔52,容置腔52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上开设有与管体5内部连通的通孔53,容置腔52设置有止动结构和与第二连接器51电连的电磁铁55,电磁铁55通电,吸附止动结构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主轴1近端具有紧贴管体5内壁的支撑部,支撑部外壁上对应止动结构设置有锁定结构。止动结构位于锁定位置时,止动结构的端部穿过通孔53伸入管体5内部,能够与锁定结构配合,使主轴1锁定在送夹位;止动结构位于解锁位置时,止动结构的端部能够缩回通孔53内,允许主轴1在初始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
[0077] 通过电磁铁55和止动结构的配合,在主轴1位于送夹位时电磁铁55断电,止动结构能够与锁定结构配合,将主轴1锁定在送夹位,在主轴1进行送夹、击发和复位工作,需要在初始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时,电磁铁55可以通电,吸附止动结构移动至解锁位置,允许主轴1在初始位和击发位之间移动。如此,本发明提供的施夹器,在不影响施夹器进行送夹、击发和复位的同时,实现主轴1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主轴的锁定,在施夹器送夹完成时(即主轴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拔出夹仓组件9,防止由于复位件回复力作用使主轴1从送夹位弹回初始位,从而再次复用该夹仓组件9进行送夹时,手柄8中的驱动轴87可以驱使主轴1直接从送夹位开始工作,避免钳口32中已经存在的结扎夹引起送夹失败。
[0078] 其中,止动结构包括第一止动件54,第一止动件54和电磁铁55在由管体5内指向管体5外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第一止动件54与容置腔52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抵接,并且第一止动件54的第一端穿过通孔53伸向管体5内,第一止动件54的第二端通过预压缩的第一弹性件57与电磁铁55连接。电磁铁55通电,吸附第一止动件54向管体5外移动至解锁位置,第一止动件54的第一端收缩进通孔53内。
[0079] 如此设置的止动结构,第一止动件54的第一端收缩进通孔53内,允许主轴1从初始位移动至击发位;在主轴1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电磁铁55断电,第一止动件54第一端与锁定结构配合,阻止主轴1向近移动,在不影响施夹器进行送夹、击发的同时,实现主轴1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主轴1的锁定,在施夹器送夹完成时(即主轴1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拔出夹仓组件9,防止由于复位件回复力作用使主轴1从送夹位弹回初始位,从而再次复用该夹仓组件9进行送夹时,手柄8中的驱动轴87可以驱使主轴1直接从送夹位开始工作,避免钳口中已经存在的结扎夹引起送夹失败。在主轴1由击发位向初始位移动的过程中(即复位过程),第一止动件54伸向管体5内部的第一端会阻止主轴1的正常复位,因此,主轴1由击发位向初始位移动的过程中,电磁铁55通电,吸附第一止动件54第一端收缩进通孔53内,避免第一止动件54影响主轴1的正常复位工作,为下一次血管夹闭操作做准备。通过第一连接器81和第二连接器51接触,实现供电系统85向电磁铁55供电。
[0080] 进一步地,容置腔52内还设置有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电磁铁55通过电路板与第二连接器51连接。
[0081] 进一步地,锁定结构为阻挡凹槽11,止动结构的端部穿过通孔53伸入管体5内部,与阻挡凹槽11配合,使主轴1锁定在送夹位。
[0082] 优选地,如图3、图7和图9所示,手柄8的壳体包括沿远近方向延伸的横向壳部82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壳部83,纵向壳部83位于横向壳部82的下方,纵向壳部83与横向壳部82的中部连接形成T形;横向壳部82的远端形成有开口朝向远方的插入通道84作为夹仓安装位,管体5的近端可拆卸地插设于插入通道84中。
[0083] 优选地,纵向壳部83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供电系统85,横向壳部8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86,直线电机86的驱动轴87穿设在插入通道84中;直线电机86与供电系统85电连,驱动轴87位于主轴1的近侧,驱动轴87的远端与主轴1的近端传动连接。采用直线电机86作为夹仓组件9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主轴1做直线运动,同时结构简单,体积小。
[0084] 当然,采用直线电机86作为夹仓组件9的驱动机构仅仅是优选,可以想见,夹仓组件9的驱动机构也可以是安装在横向壳部82内腔的螺杆驱动机构、棘轮驱动机构等。本领域人员应当知晓的是,螺杆驱动机构和棘轮驱动机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
[0085] 优选地,如图5、图8和图10所示,第一连接器81设置在插入通道84的近端壁上,第二连接器51设置在管体5近端壁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81为pin母头,第二连接器51为pin公头。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第一连接器81和第二连接器51还可以是其他常用的电连接部件。
[0086] 优选地,主轴1位于初始位时,支撑部位于第一止动件54的近侧。如此,可避免支撑部设计过长,保证结构紧凑。
[0087] 优选地,如图6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动件54包括在管体5内指向管体5外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止动部541和凹口朝向电磁铁55的凹槽部542;止动部541的自由端穿过通孔53伸向管体5内,凹槽部542的槽底543通过预压缩的第一弹性件57与电磁铁55连接。如此,设置凹槽部542的槽底543通过预压缩的第一弹性件57与电磁铁55连接,凹槽部
542的槽壁544会阻挡第一弹性件57发生较大偏移,保证第一止动件54与第一弹性件5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凹槽部542,凹槽部542的槽壁544会伸向电磁铁55,在保证第一弹性件57预压缩量较小的同时,缩短了凹槽部542与电磁铁55之间的距离,利于通电后的电磁铁55吸附第一止动件54。
[0088] 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52为沿远近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凹槽部54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槽壁544,这两个相对设置的槽壁544沿远近方向依次排列。如此,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544对第一弹性件57远近方向进行限位,由于容置腔52为长条状,利用容置腔5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对第一弹性件57左右方向进行限位,无需在凹槽部542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均设置槽壁544。
[0089] 进一步优选地,凹槽部542的槽底543中心位置设置有伸向电磁铁55的立柱545,第一弹性件57为弹簧,弹簧套设于立柱545上与凹槽部542的槽底543连接。如此,进一步提高第一弹性件57与第一止动件5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选用弹簧作为第一弹性件57仅仅是优选,还可以选用橡胶等其他第一弹性件57。
[0090] 优选地,如图11所示,止动部541的自由端具有近端壁和远端壁,近端壁为在管体5内指向管体5外的方向上向近端倾斜的斜壁546,斜壁546至少延伸至与管体5内壁平齐;远端壁为止挡壁547,主轴1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止动部541的自由端伸入阻挡凹槽11内,止挡壁547与阻挡凹槽11的远端壁配合,阻止主轴1向近移动。
[0091] 如此,通过将止动部541自由端的近端壁设置为斜壁546,在主轴1从初始位向击发位移动的过程中,支撑部的远端首先与斜壁546接触,支撑部沿着斜壁546继续向远移动,斜壁546受压使第一弹性件57压缩,止动部541自由端逐渐缩回通孔53内,允许主轴1持续向远移动,无需电磁铁55通电。当主轴1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如图7和图8所示,阻挡凹槽11与第一止动件54位置对应,第一弹性件57伸展,第一止动件54自由端伸入阻挡凹槽11内,止挡壁547与阻挡凹槽11的远端壁配合,阻止主轴1向近移动。主轴1从送夹位继续向远移动,阻挡凹槽11的近端壁与斜壁546接触,阻挡凹槽11近端壁沿着斜壁546继续向远移动,斜壁546受压使第一弹性件57压缩,止动部541自由端逐渐缩回通孔53内,允许主轴1继续向远移动至击发位,如图9和图10所示,此过程无需电磁铁55通电。可见,将止动部541自由端的近端壁设置为斜壁546,利于第一止动件54的第一端允许主轴1从初始位移动至击发位。
[0092] 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止挡壁547为垂直于主轴1的竖直壁。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斜壁546与止挡壁547直接连接。
[0093]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阻挡凹槽11的近端壁和远端壁均为垂直于主轴1的竖直壁。如此设置的阻挡凹槽11方便加工,并且阻挡凹槽11的远端壁能够与止挡壁547配合,阻止主轴1向近移动,阻挡凹槽11的近端壁能够沿斜壁546向远移动。
[0094] 优选地,主轴1移动至由近至远排列的两个以上的送夹位来实现不同型号结扎夹的送夹;容置腔52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上对应阻挡凹槽11开设有两个以上通孔53,通孔53与送夹位一一对应;容置腔52内容纳有两个以上第一止动件54,第一止动件54与通孔53一一对应进行设置;在主轴1位于某一送夹位时,阻挡凹槽11与该送夹位对应的第一止动件54配合,阻挡主轴1向管体5近端移动。
[0095] 具体地,如图5、图8、图10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夹仓组件9中,主轴1移动至由近至远排列的2个送夹位来分别实现大、小两种型号结扎夹的送夹。即由近至远排列的2个送夹位分别为第一送夹位和第二送夹位,主轴1移动至第一送夹位时,实现大型号结扎夹的送夹,主轴1移动至第二送夹位时,实现小型号结扎夹的送夹。相应地,容置腔52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上对应阻挡凹槽11设置有两个通孔53,容置腔52内容纳有两个第一止动件
54,两个通孔53由近至远依次排列,分别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两个第一止动件54分别为第一第一止动件54和第二第一止动件54,第一通孔与第一送夹位对应,第二通孔与第二送夹位对应;第一第一止动件54的第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伸向管体5内,第一第一止动件54的第二端通过预压缩的第一第一弹性件57与电磁铁55连接,第二第一止动件54的第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伸向管体5内,第二第一止动件54的第二端通过预压缩的第二第一弹性件57与电磁铁55连接;在主轴1位于某一送夹位时,阻挡凹槽11与该送夹位对应的第一止动件54配合,阻挡主轴1向管体5近端移动。
[0096] 其中,大型结扎夹为用来夹闭血管直径为5 7mm的结扎夹,小型结扎夹为用来夹闭~血管直径为1 3mm的结扎夹。
~
[0097] 为提高第一止动件54与阻挡凹槽11的配合作用,优选地,如图5、图8和图10所示,在支撑部外壁的至少对向两侧分别开设有阻挡凹槽11;相应地,管体5对应每一个阻挡凹槽11均开设有容置腔52,每一个容置腔52内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上对应阻挡凹槽11开设有对应送夹位的通孔53,每一个容置腔52内由管体5内指向管体5外的方向上依次排列有第一止动件54、电磁铁55和用于向电磁铁55供电的电路板;电路板和电磁铁55均固定在容置腔
52内,电路板与第二连接器51电连;第一止动件54与容置腔52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抵接,并且第一止动件54的第一端穿过通孔53伸向管体5内,第一止动件54的第二端通过预压缩的第一弹性件57与电磁铁55连接。
[0098] 优选地,主轴1包括相互套设的内轴12和外轴13,外轴13位于内轴12的近端,内轴12用于与送夹结构和击发结构连接;外轴13在远近方向上可联动地与内轴12连接,内轴12绕主轴1轴线可旋转地与外轴13连接;阻挡凹槽11设置于外轴13上。在一些夹仓组件9中,具有通过旋转主轴1来旋转钳口的功能,以调整钳口的夹闭角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上设置内轴12和外轴13,内轴12既能够在远近方向上直线运动,又能够绕主轴1轴线旋转运动,既保证了送夹、击发的进行,又保证了通过旋转内轴12来旋转钳口的功能实现,同时内轴12的旋转不会带动外轴13的旋转,保证了外轴13上阻挡凹槽11与第一止动件54的稳定配合。
[0099]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和图13所示,内轴12的外壁上设置有滑块,外轴13的内壁上开设有绕外轴13周向延伸的滑槽14,滑块插入滑槽14内,滑槽14的近端端壁与滑块接触,滑槽14的远端端壁与滑块接触,滑块能够绕内轴12轴线沿滑槽14在外轴13周向上进行滑动。如此,实现了外轴13在远近方向上可联动地与内轴12连接,内轴12绕主轴1轴线可旋转地与外轴13连接。
[0100] 实施例2
[010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0102] 如图14至16所示,通孔53为横向锥孔,横向锥孔的小头端连通管体5内部;止动结构包括第二止动件58和锁定珠15,第二止动件58和电磁铁55在管体5轴向上依次排列,容置腔52具有沿远近方向排列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止动件58与第一侧壁抵接,并且第二止动件58通过预拉伸的第二弹性件59与第一侧壁连接,第二止动件58上对应横向锥孔的位置开设有横向容纳腔550;锁定珠15位于横向锥孔内,锁定珠15的第一端穿过横向锥孔伸向管体5内,锁定珠15的第二端与第二止动件58接触。
[0103] 电磁铁55通电,吸附第二止动件58向第二侧壁移动至解锁位置,横向容纳腔550与横向锥孔连通,锁定珠15能够移动至横向容纳腔550内,使锁定珠15收缩进横向锥孔内。
[0104] 其中,“横向”指垂直于主轴1轴线的方向,即从主轴1的侧壁垂直指向主轴1轴线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涉及的锁定珠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0105] 如此设置的止动结构,电磁铁55通电,锁定珠15收缩进横向锥孔内,允许主轴1从初始位移动至击发位,以及允许主轴1从击发位移动至初始位(如图21和图22所示)。第二止动件58第二止动件58在主轴1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电磁铁55断电,锁定珠15与锁定结构配合(如图17至20,主轴1位于送夹位,电磁铁55由通电转换至断电),阻止主轴1向近移动,在不影响施夹器进行送夹、击发的同时,实现主轴1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主轴1的锁定,在施夹器送夹完成时(即主轴1向远移动至送夹位时)拔出夹仓组件9,防止由于复位件回复力作用使主轴1从送夹位弹回初始位,从而再次复用该夹仓组件9进行送夹时,手柄8中的驱动轴87可以驱使主轴1直接从送夹位开始工作,避免钳口中已经存在的结扎夹引起送夹失败。
[0106] 优选地,主轴1位于初始位时,支撑部位于锁定珠15的近侧。如此,可避免支撑部设计过长,保证结构紧凑。
[0107] 优选地,如图15、图18、图20、图22和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止动件58包括在管体5内指向管体5外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承载部548和凸起549,凸起549设置在承载部548靠近电磁铁55的一端;第二弹性件59设置在承载部548远离管体5内部的侧部,并且位于凸起549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二弹性件59,凸起549通过预拉伸的弹性件59与第一侧壁连接;
电磁铁55通电后,电磁铁55吸附承载部548靠近电磁铁55的端壁和凸起549靠近电磁铁55的端壁。如此,设置凸起549,一方面为第二止动件58提供了与第二弹性件59的连接位,另一方面,增大了第二止动件58与电磁铁55之间的吸附面积,利于通电后的电磁铁55吸附第二止动件58。
[0108]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550为开设在承载部548上的通孔,通孔相对凸台更靠近容置腔52的第一侧壁,并且通孔位于凸台的一侧。如此,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
[0109]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52内沿由近至远的方向依次排列有电磁铁55和第二止动件58。如此设置,拉近电磁铁55与手柄8之间的距离,利于电磁铁55与手柄8内的供电系统85电连接。
[0110] 优选地,容置腔52内还容纳有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电路板和电磁铁55位于第二止动件58的同侧,并且电路板和电磁铁55在由管体5外指向管体5内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电磁铁55通过电路板与第二连接器51电连。如此设置,结构紧凑,方便电磁铁55与第二连接器51的电连。
[0111]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52为环绕管体5内部的环形容置腔,第二止动件58为环绕管体5内部的第二止动件58环形止动件,电磁铁55为环绕管体5内部的环形电磁铁;环形容置腔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上至少对向两侧开设有横向锥孔,第二止动件58的第一侧部上至少对向两侧设置有预拉伸的第二弹性件59。如此,提高第二止动件58与阻挡凹槽
11的配合作用,是工作更稳定,锁定更稳定。
[0112] 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9对应横向锥孔进行设置。
[0113] 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环形容置腔靠近管体5内部的侧部上沿环形走向均匀开设有3个横向锥孔。
[0114]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止动件58环形止动件包括在管体5内指向管体5外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环形承载部和环形凸起,环形凸起设置在环形承载部靠近电磁铁55的一端;第二弹性件59设置在环形承载部远离管体5内部的侧部,并且位于环形凸起与容置腔52第一侧壁之间,第二弹性件59的第二端与环形凸起连接;电磁铁55通电后,电磁铁55吸附环形承载部靠近电磁铁55的端壁和环形凸起靠近电磁铁55的端壁。
[011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9为弹簧。当然,选用弹簧作为第二弹性件59仅仅是优选,还可以选用橡胶等其他第二弹性件59。
[0116]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0117]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