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及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588580.1

文献号 : CN1156656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曹祖杨侯治维包君健李佳罗梁友贵张永全黄铖栋

申请人 : 杭州兆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耳机降噪效果评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及系统。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L1.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关闭耳机主动降噪功能,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一测试音频;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打开耳机主动降噪功能,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二测试音频;L2.计算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一清晰度值,并计算所述第二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二清晰度值;L3.将所述第二清晰度值减去所述第一清晰度值以得到清晰度改善值,并根据所述清晰度改善值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清晰度改善值来判定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清晰度改善值越大,证明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的效果越好。

权利要求 :

1.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L1.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关闭耳机主动降噪功能,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一测试音频;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打开耳机主动降噪功能,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二测试音频;

L2.计算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一清晰度值,并计算所述第二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二清晰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的具体计算步骤包括L21.将主音频、噪声音频以及第一测试音频均转换至频域以得到主音频频率曲线、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以及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

L22.将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减去主音频频率曲线得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

L23.通过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和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计算得到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L24.根据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确定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

所述L24中的第一清晰度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D1为第一清晰度值,S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所述第二测试音频的清晰度的计算步骤与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的计算步骤相同;

L3.将所述第二清晰度值减去所述第一清晰度值以得到清晰度改善值,并根据所述清晰度改善值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L231.对所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频响均值;

L232.对所述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且步骤L232中的频率区间划分方式与步骤L231中的频率区间划分方式相同;

L233.通过最终噪声频响均值与对应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对应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占比值;

L234.通过全部频率区间的占比值确定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34具体包括,对全部占比值进行分组,获取占比值数量最多的数据组,计算对应数据组中的占比值均值,并将所述占比值均值作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L31.设置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和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

L32.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大于等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优良;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合格;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不合格。

5.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测试音频获取模块,用于在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时关闭耳机主动降噪功能以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一测试音频;

第二测试音频获取模块,用于在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时打开耳机主动降噪功能以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二测试音频;

第一清晰度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一清晰度值;

所述第一清晰度值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音频频率曲线获取单元,用于将主音频、噪声音频以及第一测试音频均转换至频域以得到主音频频率曲线、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以及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

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减去主音频频率曲线得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

总占比值计算单元,用于通过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和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计算得到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第一清晰度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确定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所述第一清晰度值计算单元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第一清晰度值其中,D1为第一清晰度值,S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第二清晰度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二清晰度值;

所述第二清晰度值计算模块与所述第一清晰度值计算模块的组成相同;

主动降噪效果判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清晰度值减去所述第一清晰度值以得到清晰度改善值,并根据所述清晰度改善值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占比值计算单元具体包括单频率区间最终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频响均值;

单频率区间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对所述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

占比值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最终噪声频响均值与对应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对应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占比值;

总占比值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全部频率区间的占比值确定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占比值计算子单元包括占比值分组次单元,用于对全部占比值进行分组;

占比值最多数据组获取次单元,用于获取占比值数量最多的数据组;

总占比值确定次单元,用于计算对应数据组中的占比值均值,并将所述占比值均值作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效果判定模块包括清晰度改善阈值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和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

主动降噪效果判定单元,用于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大于等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优良;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合格;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不合格。

说明书 :

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耳机降噪效果评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采用主动降噪(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技术,已经成为耳机中、高端产品的标注配置,且有向低端产品蔓延的趋势。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如何,目前有两种评测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直接采用人耳试听,采用人耳试听的方法简单,但是不同人的听感会有差别,导致同一耳机在不同人员评测下的评测结果有差别,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也会因疲劳等原因会产生很大误差,因此该评测方法不怎么准确的。
[0003]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获取降噪量曲线(先关闭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并通过拾音器采集未主动降噪的测试音频,然后打开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并通过拾音器采集已主动降噪的测试音频,将未主动降噪的测试音频和已主动降噪的测试音频转换到频域并做差得到降噪量曲线)来进行评测,降噪量曲线的最大的绝对幅值越大,则表示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越好。但是事实上并不是降噪量曲线的最大的绝对幅值越大,耳机实际的降噪效果就越好,因此该评测方法也是不怎么准确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及系统,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L1.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关闭耳机主动降噪功能,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一测试音频;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打开耳机主动降噪功能,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二测试音频;
[0007] L2.计算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一清晰度值,并计算所述第二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二清晰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的具体计算步骤包括
[0008] L21.将主音频、噪声音频以及第一测试音频均转换至频域以得到主音频频率曲线、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以及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
[0009] L22.将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减去主音频频率曲线得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
[0010] L23.通过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和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计算得到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11] L24.根据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确定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
[0012] 所述第二测试音频的清晰度的计算步骤与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的计算步骤相同;
[0013] L3.将所述第二清晰度值减去所述第一清晰度值以得到清晰度改善值,并根据所述清晰度改善值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
[0014] 作为优选,所述L2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5] L231.对所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频响均值;
[0016] L232.对所述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且步骤L232中的频率区间划分方式与步骤L231中的频率区间划分方式相同;
[0017] L233.通过最终噪声频响均值与对应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对应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占比值;
[0018] L234.通过全部频率区间的占比值确定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19] 作为优选,所述L234具体包括,对全部占比值进行分组,获取占比值数量最多的数据组,计算对应数据组中的占比值均值,并将所述占比值均值作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20] 作为优选,所述L24中的第一清晰度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0021]
[0022] 其中,D1为第一清晰度值,S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23] 作为优选,所述L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4] L31.设置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和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
[0025] L32.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大于等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优良;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合格;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不合格。
[0026] 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系统,包括
[0027] 第一测试音频获取模块,用于在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时关闭耳机主动降噪功能以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一测试音频;
[0028] 第二测试音频获取模块,用于在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时打开耳机主动降噪功能以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二测试音频;
[0029] 第一清晰度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一清晰度值;所述第一清晰度值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0030] 音频频率曲线获取单元,用于将主音频、噪声音频以及第一测试音频均转换至频域以得到主音频频率曲线、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以及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
[0031] 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减去主音频频率曲线得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
[0032] 总占比值计算单元,用于通过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和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计算得到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33] 第一清晰度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确定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
[0034] 第二清晰度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二清晰度值;所述第二清晰度值计算模块与所述第一清晰度值计算模块的组成相同;
[0035] 主动降噪效果判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清晰度值减去所述第一清晰度值以得到清晰度改善值,并根据所述清晰度改善值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
[0036] 作为优选,所述总占比值计算单元具体包括
[0037] 单频率区间最终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频响均值;
[0038] 单频率区间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对所述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
[0039] 占比值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最终噪声频响均值与对应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对应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占比值;
[0040] 总占比值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全部频率区间的占比值确定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41] 作为优选,所述总占比值计算子单元包括
[0042] 占比值分组次单元,用于对全部占比值进行分组;
[0043] 占比值最多数据组获取次单元,用于获取占比值数量最多的数据组;
[0044] 总占比值确定次单元,用于计算对应数据组中的占比值均值,并将所述占比值均值作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4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清晰度值计算单元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第一清晰度值[0046]
[0047] 其中,D1为第一清晰度值,S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48]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降噪效果判定模块包括
[0049] 清晰度改善阈值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和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
[0050] 主动降噪效果判定单元,用于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大于等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优良;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合格;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不合格。
[0051] 有益效果
[0052] 本发明实施例先获取未开启耳机主动降噪功能的第一测试音频,然后获取开启耳机主动降噪功能的第二测试音频,接着计算得到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和第二测试音频的第二清晰度值,最后通过第一清晰度值与第二清晰度值的差值来判定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第一清晰度值与第二清晰度值的差值越大,说明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能够抵消掉越多的环境噪声,进而证明该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的效果越好,相比现有技术直接采用降噪量曲线的最大的绝对幅值,其对耳机主动降噪效果的评测的准确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5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55] 实施例1: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6] L1.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关闭耳机主动降噪功能,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一测试音频;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打开耳机主动降噪功能,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二测试音频。
[0057] 可设置一个实验箱,拾音器放置在实验箱里,耳机塞放在拾音器上,拾音器与实验箱外部的音频处理设备电性连接。设置两个音频播放器,第一个音频播放器与耳机电性连接,用于播放主音频;第二个音频播放器只要放置在实验箱中即可,用于播放噪声音频。
[0058] 具体操作时,包括L11.先关闭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然后控制两个音频播放器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最后通过拾音器采集得到第一测试音频,其中,第一测试音频包括主音频成分和被动降噪后的噪声音频成分。
[0059] L12.先打开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然后控制两个音频播放器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与L11中播放的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是一样的),最后通过拾音器采集得到第二测试音频,其中,第二测试音频包括主音频成分和主动降噪后的噪声音频成分。
[0060] L2.计算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一清晰度值,并计算所述第二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二清晰度值。
[0061] 音频处理设备在接收到拾音器采集得到的第一测试音频和第二测试音频后,对第一测试音频和第二测试音频进行处理分析,主要是对第一测试音频及第二测试音频进行清晰度计算,通过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和第二测试音频的第二清晰度值来评测耳机的降噪效果。例如,当第二测试音频的第二清晰度值明显大于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时,表示对应耳机的主动降噪的效果好;当第二测试音频的第二清晰度值稍微大于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时,表示对应耳机的主动降噪的效果不好。
[0062] 具体的,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的具体计算步骤包括
[0063] L21.将主音频、噪声音频以及第一测试音频均转换至频域以得到主音频频率曲线、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以及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
[0064] 主音频和噪声音频事先已存储在音频处理设备中,因此,音频处理设备此时具有主音频、噪声音频以及第一测试音频,通过傅立叶变换可将主音频、噪声音频以及第一测试音频由时域转换至频域以得到主音频频率曲线、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以及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
[0065] L22.将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减去主音频频率曲线得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
[0066] 第一测试音频包括主音频成分和被动降噪后的噪声音频成分。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即第一测试音频)减去主音频频率曲线(即主音频成分)就得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被动降噪后的噪声音频成分)。
[0067] L23.通过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和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计算得到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总占比值越大,说明被去除的噪声越少,则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就越低;总占比值越小,说明被去除的噪声越多,则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就越高。
[0068] 所述L2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9] L231.对所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频响均值。
[0070] 因为主动降噪的频率范围大致在100Hz至1000Hz,所以本实施例只对100Hz到1000Hz频率范围之间的频率曲线进行处理。例如,步骤L231可将100Hz到149Hz划分为一个频率区间,将150Hz到199Hz划分为一个频率区间……将950Hz到1000Hz划分为一个频率区间。接着,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频响均值。以100Hz到150Hz的频率区间为例,先等间隔获取最终噪声频响值,例如,获取频率点100Hz处的最终噪声频响值,记为a1;获取频率点103Hz处的最终噪声频响值,记为a2;获取频率点106Hz处的最终噪声频响值,记为a3;……;获取频率点148Hz处的最终噪声频响值,记为a17。最后求取a1,a2,a3……a17的平均值以得到对应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频响均值。
[0071] L232.对所述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且步骤L232中的频率区间划分方式与步骤L231中的频率区间划分方式相同。
[0072] 本实施例中,步骤L232同样将100Hz到149Hz划分为一个频率区间,将150Hz到199Hz划分为一个频率区间……将950Hz到1000Hz划分为一个频率区间。且每一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的计算方式与步骤L231中对应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频响均值的计算方式相同。
[0073] L233.通过最终噪声频响均值与对应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对应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占比值。
[0074] 例如,在步骤L231中,第一个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频响均值为95,在步骤L232中第一个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为100,那么第一个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占比值为0.95。
[0075] L234.通过全部频率区间的占比值确定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76] 例如,在步骤L233结束后,得到第1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5;第2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3;第3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85;第4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6;第5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5;第6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75;第7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4;第8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7;第9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5;第10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88;第11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3;第12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4;第13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4;第14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1;第15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86;
第16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2;第17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5;第18个频率区间的占比值为0.96。
[0077] 具体的,先对全部占比值进行分组,例如可以将占比值0.95、0.93、0.96、0.95、0.94、0.97、0.95、0.93、0.94、0.94、0.91、0.92、0.95、0.96分为一组,记作第一数据组;将占比值0.85、0.88、0.86分为一组,记作第二数据组;将占比值0.75分为一组,记作第三数据组。然后获取占比值数量最多的数据组,本实施例为第一数据组。接着计算对应数据组中的占比值均值,并将所述占比值均值作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本实施例计算第一数据组的占比值均值,得到占比值均值大约为0.94,因此,将0.94作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78] L24.根据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确定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
[0079] 具体的,L24中的第一清晰度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0080]
[0081] 其中,D1为第一清晰度值,S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本实施例中,第一清晰度值D1=(1‑0.94)*100=6。
[008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试音频的清晰度的计算步骤与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的计算步骤相同。具体为,先将主音频、噪声音频以及第二测试音频均转换至频域以得到主音频频率曲线、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以及第二测试音频频率曲线,由于这里的主音频、噪声音频跟步骤L21中的主音频、噪声音频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直接使用步骤L21中的主音频频率曲线和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然后将第二测试音频频率曲线减去主音频频率曲线得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二。接着通过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二和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计算得到最终噪声二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最后根据最终噪声二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确定第二测试音频的第二清晰度值。例如,第二清晰度值D2计算得到值可能是46,可能是81,或者可能是92。
[0083] L3.将所述第二清晰度值减去所述第一清晰度值以得到清晰度改善值,并根据所述清晰度改善值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当第二清晰度值为46,第一清晰度值为6时,清晰度改善值就是40;当第二清晰度值为81,第一清晰度值为6时,清晰度改善值就是75;当第二清晰度值为92,第一清晰度值为6时,清晰度改善值就是86。
[0084] L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5] L31.设置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和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可以是75,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可以是50。
[0086] L32.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大于等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优良;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合格;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不合格。
[0087] 例如,本实施例中,当清晰度改善值是75时,因为大于等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75),所以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优良。当清晰度改善值是86时,因为大于等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75),所以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优良。当清晰度改善值是40时,因为小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40),所以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不合格。
[0088] 此时,一个耳机的整体评测过程就结束了。本发明实施例先获取未开启耳机主动降噪功能的第一测试音频,然后获取开启耳机主动降噪功能的第二测试音频,接着计算得到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和第二测试音频的第二清晰度值,最后通过第一清晰度值与第二清晰度值的差值来判定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如果第一清晰度值与第二清晰度值的差值较大(大于等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说明该耳机能够通过其主动降噪功能将大部分环境噪声都抵消掉,进而证明该耳机具有不错的主动降噪功能;如果第一清晰度值与第二清晰度值的差值较小(小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说明该耳机通过其主动降噪功能只能将小部分环境噪声抵消掉,进而证明该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不好。即第一清晰度值与第二清晰度值的差值越大,说明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能够抵消掉越多的环境噪声,进而说明该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的效果越好。相比现有技术直接采用降噪量曲线的最大的绝对幅值,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对耳机主动降噪效果的评测的准确度更高。
[0089] 实施例2:一种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评测系统,应用于实施例1中的效果评测方法,如图1所示,其具体包括第一测试音频获取模块,第二测试音频获取模块,第一清晰度值计算模块,第二清晰度值计算模块和主动降噪效果判定模块。
[0090] 第一测试音频获取模块用于在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时关闭耳机主动降噪功能以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一测试音频。第二测试音频获取模块用于在同时播放主音频和噪声音频时打开耳机主动降噪功能以通过拾音器获取第二测试音频。第一清晰度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一清晰度值。第二清晰度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测试音频的清晰度以得到第二清晰度值;所述第二清晰度值计算模块与所述第一清晰度值计算模块的组成相同。主动降噪效果判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清晰度值减去所述第一清晰度值以得到清晰度改善值,并根据所述清晰度改善值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
[0091] 其中,所述第一清晰度值计算模块具体包括音频频率曲线获取单元,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确定单元,总占比值计算单元和第一清晰度值计算单元。音频频率曲线获取单元用于将主音频、噪声音频以及第一测试音频均转换至频域以得到主音频频率曲线、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以及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测试音频频率曲线减去主音频频率曲线得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总占比值计算单元用于通过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和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计算得到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第一清晰度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确定第一测试音频的第一清晰度值。
[0092] 而所述总占比值计算单元具体包括单频率区间最终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子单元,单频率区间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子单元,占比值计算子单元和总占比值计算子单元。单频率区间最终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最终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频响均值。单频率区间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对所述初始噪声音频频率曲线进行频率区间划分,并计算每一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占比值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最终噪声频响均值与对应频率区间的初始噪声频响均值确定对应频率区间的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占比值。总占比值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全部频率区间的占比值确定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93] 所述总占比值计算子单元包括占比值分组次单元,占比值最多数据组获取次单元和总占比值确定次单元。占比值分组次单元用于对全部占比值进行分组,占比值最多数据组获取次单元用于获取占比值数量最多的数据组,总占比值确定次单元用于计算对应数据组中的占比值均值,并将所述占比值均值作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94] 当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确定好之后,所述第一清晰度值计算单元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第一清晰度值
[0095]
[0096] 其中,D1为第一清晰度值,S为最终噪声与初始噪声的总占比值。
[0097] 当第一清晰度值确定好之后,第二清晰度值计算模块通过相同的方式计算得到第二清晰度值。主动降噪效果判定模块将所述第二清晰度值减去所述第一清晰度值以得到清晰度改善值,并根据所述清晰度改善值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主动降噪效果判定模块具体包括清晰度改善阈值设置单元和主动降噪效果判定单元。清晰度改善阈值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和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主动降噪效果判定单元用于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大于等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优良;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一清晰度改善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合格;当得到的清晰度改善值小于第二清晰度改善阈值时,判定对应耳机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不合格。
[0098]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