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及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091784.2

文献号 : CN11579925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礼贵侯玉军

申请人 : 深圳市鲁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及工艺,包括组装台,所述组装台上转动设置有与其同轴心的进位环,且进位环外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装面板,所述组装台上且沿着进位环周向依次设置有上料区、焊接区、检测区和下料区,以实现SCR元件组装、焊接和检测一体化;本发明通过外壳上料框、内核上料框以及顶盖上料框分别存放SCR外壳、SCR内核、SCR顶盖,在进位环带动组装面板上的底模转动过程中实现SCR外壳、SCR内核、SCR顶盖依次自动组装,以实现SCR元件的自动化组装,之后通过现有的超声波焊接机、检测机对完成组装的SCR元件进行焊接和检测。

权利要求 :

1.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包括组装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台(1)上转动设置有与其同轴心的进位环(2),且进位环(2)外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装面板(21),所述组装台(1)上且沿着进位环(2)周向依次设置有上料区(3)、焊接区(4)、检测区(5)和下料区(6),以实现SCR元件(100)组装、焊接和检测一体化;

所述上料区(3)包括依次分布的外壳上料工位(7)、内核上料工位(8)以及顶盖上料工位(9);所述焊接区(4)包括设置在组装台(1)上的超声波焊接机(41),用于焊接固定经过上料区(3)组装的SCR元件(100);所述检测区(5)包括用于检测完成组装的SCR元件(100)的检测机(51);所述组装面板(21)上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用于定位放置SCR外壳(110)的底模(22);

所述外壳上料工位(7)包括固定在组装台(1)上的第一定位架(71),且第一定位架(71)上安装有竖直布置的外壳上料框(72),且外壳上料框(72)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结构,所述外壳上料框(72)内自上而下依次堆放有若干用于组装SCR元件(100)的SCR外壳(110),所述外壳上料框(72)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托SCR外壳(110)的外壳底托器(73),且外壳上料框(72)侧壁设置有外壳限位器(74),用于夹持外壳上料框(72)内的SCR外壳(110);

所述外壳底托器(73)包括外壳上料框(72)底部垂直于进位环(2)直径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底托板(731),且两个所述底托板(731)相背一侧设置有弧形块(732),所述外壳上料框(72)侧壁且与底托板(731)位于同一侧处滑动设置有与弧形块(732)啮合连接的平面齿条(733),外壳上料框(72)外侧滑动设置有回型框(734),且平面齿条(733)固定在回型框(734)上,所述回型框(734)平行于进位环(2)直径的两侧均连接有延伸段(735),且延伸段(735)背离回型框(734)的底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底托控制杆(736),所述组装面板(21)平行于进位环(2)直径的两侧均设置有三角斜块(737),所述三角斜块(737)的斜面朝向进位环(2)转动的方向,且底托控制杆(736)底部与三角斜块(737)的斜面抵触配合,用于驱使弧形块(732)的转动;

所述外壳上料框(72)底部平行于进位环(2)直径的两侧设置有可上下伸缩的引导板(75),且引导板(75)的两端均设置有便于与底模(22)抵触配合的倒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限位器(74)包括外壳上料框(72)两侧均开设的对称分布的T型限位槽(741),所述T型限位槽(741)内且朝向外壳上料框(72)内部的一侧水平滑动设置有限位面板(742),且限位面板(742)与T型限位槽(741)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所述限位面板(742)朝向外壳上料框(7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层(743),用于提高限位面板(742)对SCR外壳(110)的夹紧力,所述限位面板(742)背离弹性层(743)的一侧设置有抵紧块(744),所述抵紧块(744)背离限位面板(742)一侧的下端设置有抵紧斜坡(745);

所述外壳上料框(72)侧壁且与抵紧块(744)位于同一侧处滑动设置有固定在回型框(734)上的抵紧控制条(746),所述抵紧控制条(746)朝向限位面板(742)的一侧设置有配合块(747),且配合块(747)背离抵紧控制条(746)一侧的上端设置有与抵紧斜坡(745)抵触配合的配合斜坡(748),用于驱使限位面板(742)夹紧外壳上料框(72)内的SCR外壳(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上料工位(8)包括固定在组装台(1)上的第二定位架(81),且第二定位架(81)上安装有竖直布置的内核上料框(82),且内核上料框(82)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结构,所述内核上料框(82)内自上而下依次堆放有若干用于组装SCR元件(100)的SCR内核(120),所述内核上料框(82)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托SCR内核(120)的内核底托器(83),且内核上料框(82)侧壁设置有内核限位器(84),用于夹持内核上料框(82)内的SCR内核(120);

所述内核底托器(83)的结构与外壳底托器(73)的结构相同,所述内核限位器(84)的结构与外壳限位器(74)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料工位(9)包括固定在组装台(1)上的第三定位架(91),且第三定位架(91)上安装有竖直布置的顶盖上料框(92),且顶盖上料框(92)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结构,所述顶盖上料框(92)内自上而下依次堆放有若干用于组装SCR元件(100)的SCR顶盖(130),所述顶盖上料框(92)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托SCR顶盖(130)的顶盖底托器(93),且顶盖上料框(92)侧壁设置有顶盖限位器(94),用于夹持顶盖上料框(92)内的SCR顶盖(130);

所述顶盖限位器(94)的结构与外壳限位器(74)的结构相同;

所述顶盖底托器(93)的结构与外壳底托器(73)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顶盖上料框(92)底部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底托槽(931),且底托槽(931)内滑动设置有承托板(932),所述承托板(932)和底托槽(931)之间连接有承托弹簧(933),用于驱使承托板(932)承托顶盖上料框(92)内的SCR顶盖(130),所述承托板(932)朝向顶盖上料框(92)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绳(934),且控制绳(934)的另一端滑动贯穿顶盖上料框(92)并与滑动设置在顶盖上料框(92)外侧壁的回型框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料框(92)外侧设置有调节部件(95),用于调节SCR内核(120)在SCR外壳(110)内的位置,所述调节部件(95)包括滑动设置在顶盖上料框(92)外侧壁的回型架(951),所述回型架(951)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呈匚型结构的调节块(952),所述调节块(952)上端设置有若干限位杆(953),且限位杆(953)上端滑动贯穿回型架(951),所述调节块(952)的内侧设置有调节SCR内核(120)在SCR外壳(110)内的位置的调节机构(95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料框(9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回型架(951)上下移动的控制机构(96),所述控制机构(96)包括固定在顶盖上料框(92)顶部的定位面板(961),所述定位面板(961)底部设置有若干竖直布置的导向块(962),所述回型架(951)外侧壁上开设有便于与导向块(962)滑动配合的导向滑槽,所述顶盖上料框(92)外侧且位于回型架(951)的外侧设置有重力架(963),所述重力架(96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块(962)滑动配合的限位滑槽,所述回型架(951)上连接有拉力绳(964),且拉力绳(964)的上端滑动穿过定位面板(961)与重力架(963)相连接;

所述重力架(963)垂直于进位环(2)半径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凸起(965),所述延伸凸起(965)上设置有设置竖直布置的配合杆(966),所述组装面板(21)上设置有三角配合块(967),且三角配合块(967)的斜面与配合杆(966)抵触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954)包括调节块(952)内侧面开设有第一滑槽(9541),所述第一滑槽(9541)内滑动设置有调节条(9542),且调节条(9542)沿底模(22)长度方向滑动,所述调节条(9542)和第一滑槽(954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9543),用于驱使调节条(9542)向着SCR内核(120)方向移动,所述调节条(9542)背离SCR内核(120)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调节绳(9544),且第一调节绳(9544)另一端滑动贯穿调节块(952)并连接在回型架(951)上;

所述调节块(952)内侧面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滑槽(9545),且第二滑槽(9545)与第一滑槽(9541)为上下分布关系,所述第二滑槽(9545)内滑动设置有限位条(9546),且限位条(9546)沿底模(22)宽度方向滑动,所述限位条(9546)与第二滑槽(954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547),用于驱使限位条(9546)向着SCR内核(120)方向移动,所述限位条(9546)背离SCR内核(120)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调节绳(9548),且第二调节绳(9548)另一端滑动贯穿调节块(952)并连接在回型架(951)上。

8.一种SCR元件(100)自动化生产工艺,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备料,在开始之前分别向着外壳上料框(72)、内核上料框(82)和顶盖上料框(92)内预存SCR外壳(110)、SCR内核(120)、SCR顶盖(130);

S2:上料组装,随着进位环(2)的转动,使得外壳上料框(72)内的SCR外壳(110)自动放置到底模(22)中,然后内核上料框(82)内的SCR内核(120)放置在该SCR外壳(110)内,接着顶盖上料框(92)内的SCR顶盖(130)也放置到该SCR外壳(110)内,并将SCR内核(120)限制在SCR外壳(110)内;

S3:焊接检测,待完成组装后,通过进位环(2)的转动使得完成组装的SCR元件(100)转动的焊接区(4),以便通过超声波焊接机(41)对SCR元件(100)进行焊接固定,完成焊接后通过检测机(51)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

S4:下料,经过检测机(51)检测后,判断该SCR元件(100)是否合格,并随着进位环(2)的转动移动至下料区(6),以便将完成组装、焊接和检测的SCR元件(100)取出。

说明书 :

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及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SCR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简称,可控硅有单向、双向、可关断和光控几种类型。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控制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可控整流、调压、逆变以及无触点开关等各种自动控制和大功率的电能转换的场合。
[0003] 可控硅整流器组装过程:首先将可控硅整流器内核放置到整流器外壳内,并加上胶盖;之后放入到模具中,以便超声波焊接对其进行超声焊接;接着对完成组装的可控硅整流器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合格。
[0004] 如公开号为CN202363914U提供的一种整流器组立机,整流器组立机,包括机座、位于该机座上的凸轮分割器、与带凸轮分割器连接的旋转定位平台、位于该旋转平台上的加工工位、设于所述加工工位上用于组装所述整流器的操作设备以及控制系统,所述加工工位包括:上料工位、有料感应工位、特性测试工位、超声波焊接工位、电流测试工位、耐压测试工位、烙印工位,取出料工位,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加工工位上的操作设备电气连接。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可靠性好,产品质量稳定。
[0005]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整流器的生产效率,但是依旧存在一些缺陷:
[0006] 1.上述现有技术只是将焊接工位、测试工位和烙印工位等工位进行组合,以达到一个自动化生产流程,缩短了各个工位之间的转运时间以及减少人工操作成本,但是这是针对已经完成组装的整流器,并没有涉及到整流器各个零部件自动化组装,缺陷明显。
[0007] 2.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可以通过传送带进行整流器的输送,但是依旧需要人工将完成组装的整流器转运至上料工位的模具内,以便其可以进行后续的超声波焊接,因此上述现有技术自动化程度依旧存在不足,具有改善前景。

发明内容

[0008]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 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包括组装台,所述组装台上转动设置有与其同轴心的进位环,且进位环外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装面板,所述组装台上且沿着进位环周向依次设置有上料区、焊接区、检测区和下料区,以实现SCR元件组装、焊接和检测一体化;
[0010] 所述上料区包括依次分布的外壳上料工位、内核上料工位以及顶盖上料工位;所述焊接区包括设置在组装台上的超声波焊接机,用于焊接固定经过上料区组装的SCR元件;所述检测区包括用于检测完成组装的SCR元件的检测机;所述组装面板上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用于定位放置SCR外壳的底模。
[0011]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料工位包括固定在组装台上的第一定位架,且第一定位架上安装有竖直布置的外壳上料框,且外壳上料框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结构,所述外壳上料框内自上而下依次堆放有若干用于组装SCR元件的SCR外壳,所述外壳上料框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托SCR外壳的外壳底托器,且外壳上料框侧壁设置有外壳限位器,用于夹持外壳上料框内的SCR外壳;
[0012] 所述外壳底托器包括外壳上料框底部垂直于进位环直径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底托板,且两个所述底托板相背一侧设置有弧形块,所述外壳上料框侧壁且与底托板位于同一侧处滑动设置有与弧形块啮合连接的平面齿条,外壳上料框外侧滑动设置有回型框,且平面齿条固定在回型框上,所述回型框平行于进位环直径的两侧均连接有延伸段,且延伸段背离回型框的底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底托控制杆,所述组装面板平行于进位环直径的两侧均设置有三角斜块,所述三角斜块的斜面朝向进位环转动的方向,且底托控制杆底部与三角斜块的斜面抵触配合,用于驱使弧形块的转动;
[0013] 所述外壳上料框底部平行于进位环直径的两侧设置有可上下伸缩的引导板,且引导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便于与底模抵触配合的倒角。
[0014] 优选的,所述外壳限位器包括外壳上料框两侧均开设的对称分布的T型限位槽,所述T型限位槽内且朝向外壳上料框内部的一侧水平滑动设置有限位面板,且限位面板与T型限位槽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所述限位面板朝向外壳上料框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层,用于提高限位面板对SCR外壳的夹紧力,所述限位面板背离弹性层的一侧设置有抵紧块,所述抵紧块背离限位面板一侧的下端设置有抵紧斜坡;
[0015] 所述外壳上料框侧壁且与抵紧块位于同一侧处滑动设置有固定在回型框上的抵紧控制条,所述抵紧控制条朝向限位面板的一侧设置有配合块,且配合块背离抵紧控制条一侧的上端设置有与抵紧斜坡抵触配合的配合斜坡,用于驱使限位面板夹紧外壳上料框内的SCR外壳。
[0016] 优选的,所述内核上料工位包括固定在组装台上的第二定位架,且第二定位架上安装有竖直布置的内核上料框,且内核上料框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结构,所述内核上料框内自上而下依次堆放有若干用于组装SCR元件的SCR内核,所述内核上料框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托SCR内核的内核底托器,且内核上料框侧壁设置有内核限位器,用于夹持内核上料框内的SCR内核;
[0017] 所述内核底托器的结构与外壳底托器的结构相同,所述内核限位器的结构与外壳限位器的结构相同。
[0018] 优选的,所述顶盖上料工位包括固定在组装台上的第三定位架,且第三定位架上安装有竖直布置的顶盖上料框,且顶盖上料框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结构,所述顶盖上料框内自上而下依次堆放有若干用于组装SCR元件的SCR顶盖,所述顶盖上料框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托SCR顶盖的顶盖底托器,且顶盖上料框侧壁设置有顶盖限位器,用于夹持顶盖上料框内的SCR顶盖;
[0019] 所述顶盖限位器的结构与外壳限位器的结构相同;
[0020] 所述顶盖底托器的结构与外壳底托器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顶盖上料框底部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底托槽,且底托槽内滑动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和底托槽之间连接有承托弹簧,用于驱使承托板承托顶盖上料框内的SCR顶盖,所述承托板朝向顶盖上料框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绳,且控制绳的另一端滑动贯穿顶盖上料框并与滑动设置哎顶盖上料框外侧壁的回型框相连接。
[0021] 优选的,所述顶盖上料框外侧设置有调节部件,用于调节SCR内核在SCR外壳内的位置,所述调节部件包括滑动设置在顶盖上料框外侧壁的回型架,所述回型架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呈匚型结构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端设置有若干限位杆,且限位杆上端滑动贯穿回型架,所述调节块的内侧设置有调节SCR内核在SCR外壳内的位置的调节机构。
[0022] 优选的,所述顶盖上料框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回型架上下移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在顶盖上料框顶部的定位面板,所述定位面板底部设置有若干竖直布置的导向块,所述回型架外侧壁上开设有便于与导向块滑动配合的导向滑槽,所述顶盖上料框外侧且位于回型架的外侧设置有重力架,所述重力架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块滑动配合的限位滑槽,所述回型架上连接有拉力绳,且拉力绳的上端滑动穿过定位面板与重力架相连接;
[0023] 所述重力架垂直于进位环半径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凸起,所述延伸凸起上设置有设置竖直布置的配合杆,所述组装面板上设置有三角配合块,且三角配合块的斜面与配合杆抵触配合。
[0024]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块内侧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调节条,且调节条沿底模长度方向滑动,所述调节条和第一滑槽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用于驱使调节条向着SCR内核方向移动,所述调节条背离SCR内核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调节绳,且第一调节绳另一端滑动贯穿调节块并连接在回型架上;
[0025] 所述调节块内侧面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为上下分布关系,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限位条,且限位条沿底模宽度方向滑动,所述限位条与第二滑槽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用于驱使限位条向着SCR内核方向移动,所述限位条背离SCR内核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调节绳,且第二调节绳另一端滑动贯穿调节块并连接在回型架上。
[0026]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工艺,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 S1:备料,在开始之前分别向着外壳上料框、内核上料框和顶盖上料框内预存SCR外壳、SCR内核、SCR顶盖;
[0028] S2:上料组装,随着进位环的转动,使得外壳上料框内的SCR外壳自动放置到底模中,然后内核上料框内的SCR内核放置在该SCR外壳内,接着顶盖上料框内的SCR顶盖也放置到该SCR外壳内,并将SCR内核限制在SCR外壳内;
[0029] S3:焊接检测,待完成组装后,通过进位环的转动使得完成组装的SCR元件转动的焊接区,以便通过超声波焊接机对SCR元件进行焊接固定,完成焊接后通过检测机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
[0030] S4:下料,经过检测机检测后,判断该SCR元件是否合格,并随着进位环的转动移动至下料区,以便将完成组装、焊接和检测的SCR元件取出。
[0031]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2] 1.本发明通过外壳上料框、内核上料框以及顶盖上料框分别存放SCR外壳、SCR内核、SCR顶盖,在进位环带动组装面板上的底模转动过程中实现SCR外壳、SCR内核、SCR顶盖依次自动组装,以实现SCR元件的自动化组装,之后通过现有的超声波焊接机、检测机对完成组装的SCR元件进行焊接和检测。
[0033] 2.本发明利用进位环带动组装面板的转动,在三角斜块和底托控制杆的配合下驱使底托板转动,以使位于外壳上料框最低部的SCR外壳下移至底模中,并且通过外壳限位器限制外壳上料框内除最低部的SCR外壳之外的所有SCR外壳。
[0034] 3.本发明通过调节块内的调节机构调节SCR内核在SCR外壳中的位置,以确保顶盖上料框内的SCR顶盖顺利组装在SCR外壳内,并将SCR内核限制在SCR外壳中,确保后续超声波焊接能够顺利焊接形成SCR元件。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本发明外壳上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是本发明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38] 图4是本发明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39] 图5是本发明内核上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6是本发明顶盖上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7是本发明图6中C处局部放大图。
[0042] 图8是本发明调节部件和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9是本发明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10是本发明图9中D处局部放大图。
[0045] 附图标记说明:100、SCR元件;110、SCR外壳;120、SCR内核;130、SCR顶盖;1、组装台;2、进位环;21、组装面板;22、底模;3、上料区;4、焊接区;41、超声波焊接机;5、检测区;51、检测机;6、下料区;7、外壳上料工位;71、第一定位架;72、外壳上料框;73、外壳底托器;
731、底托板;732、弧形块;733、平面齿条;734、回型框;735、延伸段;736、底托控制杆;737、三角斜块;74、外壳限位器;741、T型限位槽;742、限位面板;743、弹性层;744、抵紧块;745、抵紧斜坡;746、抵紧控制条;747、配合块;748、配合斜坡;75、引导板;8、内核上料工位;81、第二定位架;82、内核上料框;83、内核底托器;84、内核限位器;9、顶盖上料工位;91、第三定位架;92、顶盖上料框;93、顶盖底托器;931、底托槽;932、承托板;933、承托弹簧;934、控制绳;94、顶盖限位器;95、调节部件;951、回型架;952、调节块;953、限位杆;954、调节机构;
9541、第一滑槽;9542、调节条;9543、第一弹簧;9544、第一调节绳;9545、第二滑槽;9546、限位条;9547、第二弹簧;9548、第二调节绳;96、控制机构;961、定位面板;962、导向块;963、重力架;964、拉力绳;965、延伸凸起;966、配合杆;967、三角配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7] 实施例一:
[0048] 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SCR元件自动化生产装置,包括组装台1,组装台1上转动设置有与其同轴心的进位环2,且进位环2外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装面板21,通过外部现有驱动实现进位环2在组装台1上的转动,组装台1上且沿着进位环2周向依次设置有上料区3、焊接区4、检测区5和下料区6,以实现SCR元件100组装、焊接和检测一体化。
[0049] 具体的,上料区3包括依次分布的外壳上料工位7、内核上料工位8以及顶盖上料工位9;焊接区4包括设置在组装台1上的超声波焊接机41,用于焊接固定经过上料区3组装的SCR元件100;检测区5包括用于检测完成组装的SCR元件100的检测机51;组装面板21上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用于定位放置SCR外壳110的底模22。
[005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随着进位环2在组装台1上的转动,当进位环2转动到外壳上料工位7时,能够实现SCR外壳110自动放置到底模22内,接着转动到内核上料工位8上时SCR内核120放置到该底模22内的SCR外壳110内,之后顶盖上料工位9内的SCR顶盖130也放置到该底模22内的SCR外壳110内,并将SCR内核120限制在SCR外壳110内;接下来,通过焊接区4的超声波焊接机41将SCR顶盖130和SCR内核120焊接在SCR外壳110内,并通过检测机51对其完成焊接的SCR元件100进行检测,以检查其是否合格,最后随着进位环2转动到下料区6,以便通过人工或者现有的机械手将其取出。
[0051] 参阅图2,外壳上料工位7包括固定在组装台1上的第一定位架71,且第一定位架71上安装有竖直布置的外壳上料框72,且外壳上料框72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结构,外壳上料框72内自上而下依次堆放有若干用于组装SCR元件100的SCR外壳110,外壳上料框72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托SCR外壳110的外壳底托器73,且外壳上料框72侧壁设置有外壳限位器74,用于夹持外壳上料框72内的SCR外壳110。
[005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外壳上料框72存放待组装的SCR外壳110,同时通过外壳底托器73承托外壳上料框72内的SCR外壳110,当组装面板21转动到外壳上料框72的下方时,解除外壳底托器73对外壳上料框72底部的限制,并且通过外壳限位器74夹紧外壳上料框72内除最低部的SCR外壳110外的所有SCR外壳110,进而可以确保外壳上料框72最低部的SCR外壳110下移至组装面板21上的底模22中,此时完成SCR元件100的SCR外壳110组装。
[0053] 其中,参阅图2‑3,外壳底托器73包括外壳上料框72底部垂直于进位环2直径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底托板731,且两个底托板731相背一侧设置有弧形块732,外壳上料框72侧壁且与底托板731位于同一侧处滑动设置有与弧形块732啮合连接的平面齿条733,外壳上料框72外侧滑动设置有回型框734,且平面齿条733固定在回型框734上,回型框734平行于进位环2直径的两侧均连接有延伸段735,且延伸段735背离回型框734的底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底托控制杆736,组装面板21平行于进位环2直径的两侧均设置有三角斜块737,三角斜块737的斜面朝向进位环2转动的方向,且底托控制杆736底部与三角斜块737的斜面抵触配合,用于驱使弧形块732的转动。
[005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随着进位环2的转动使得组装面板21带动底模22同步转动,当组装面板21转动到外壳上料框72的下方时,底托控制杆736开始与三角斜块737的斜面抵触配合,并驱使底托控制杆736通过延伸段735带动回型框734同步上移,进而使得平面齿条733随着回型框734一同上移,此时在平面齿条733和弧形块732的啮合连接下驱使底托板
731向下转动,如此使得底托板731不再限制外壳上料框72内的SCR外壳110下移,当底托控制杆736移动到三角斜块737的最顶部时,底模22移动到外壳上料框72的正下方,以使外壳上料框72内的SCR外壳110能够顺利下移至底模22内,完成SCR元件100中SCR外壳110的组装;其中回型框734在上移的过程中驱使外壳限位器74限制外壳上料框72内除最低部的SCR外壳110之外的所有SCR外壳110下移。
[0055] 其中,参阅2‑4,外壳限位器74包括外壳上料框72两侧均开设的对称分布的T型限位槽741,T型限位槽741内且朝向外壳上料框72内部的一侧水平滑动设置有限位面板742,且限位面板742与T型限位槽741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图中未示出),限位面板742朝向外壳上料框7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层743,用于提高限位面板742对SCR外壳110的夹紧力,限位面板742背离弹性层743的一侧设置有抵紧块744,抵紧块744背离限位面板742一侧的下端设置有抵紧斜坡745;
[0056] 外壳上料框72侧壁且与抵紧块744位于同一侧处滑动设置有固定在回型框734上的抵紧控制条746,抵紧控制条746朝向限位面板742的一侧设置有配合块747,且配合块747背离抵紧控制条746一侧的上端设置有与抵紧斜坡745抵触配合的配合斜坡748,用于驱使限位面板742夹紧外壳上料框72内的SCR外壳110。
[0057]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回型框734上移时会带动抵紧控制条746同步上移,使得固定在抵紧控制条746上的配合块747通过其配合斜坡748与抵紧块744上的抵紧斜坡745抵触配合,以驱使限位面板742闲着外壳上料框72内部移动,直至限位面板742通过弹性层743将外壳上料框72内除最低部的SCR外壳110之外的SCR外壳110夹持住,避免其向下掉落,待底托控制杆736移出三角斜块737后,在重力作用下抵紧控制条746向下移动并回到初始位置处,此时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使得限位面板742也回到初始位置处,解除对外壳上料框72内的SCR外壳110的限制。
[0058] 并且,外壳上料框72底部平行于进位环2直径的两侧设置有可上下伸缩的引导板75,且引导板75的两端均设置有便于与底模22抵触配合的倒角;本发明通过两个引导板75和两个竖直状态的底托板731能够限制SCR外壳110的下移,确保该SCR外壳110能够顺利下移至底模22内,以便完成SCR外壳110的组装。
[0059] 待SCR外壳110组装完成之后,需要组装SCR内核120,具体的,参阅图5,内核上料工位8包括固定在组装台1上的第二定位架81,且第二定位架81上安装有竖直布置的内核上料框82,且内核上料框82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结构,内核上料框82内自上而下依次堆放有若干用于组装SCR元件100的SCR内核120,内核上料框82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托SCR内核120的内核底托器83,且内核上料框82侧壁设置有内核限位器84,用于夹持内核上料框82内的SCR内核120。
[0060] 其中内核上料工位8的SCR内核120组装方式相同,并且内核底托器83和内核限位器84确保内核上料框82最低部的SCR内核120顺利下移至底模22内的SCR外壳110中,以完成SCR内核120的组装;并且内核底托器83的结构与外壳底托器73的结构相同,内核限位器84的结构与外壳限位器74的结构相同;其次,内核上料框82底部平行于进位环2直径的两侧也设置有可上下伸缩的引导板75,且引导板75的两端均设置有便于与底模22抵触配合的倒角,通过内核上料框82底部的引导板75和竖直状态的底托板731能够确保SCR内核120顺利组装至底模22内的SCR外壳110中。
[0061] 完成SCR内核120组装之后,随着进位环2转动使得完成SCR外壳110和SCR内核120组装的底模22向着顶盖上料工位9移动,具体的,参阅图6,顶盖上料工位9包括固定在组装台1上的第三定位架91,且第三定位架91上安装有竖直布置的顶盖上料框92,且顶盖上料框92为上下贯通的矩形壳体结构,顶盖上料框92内自上而下依次堆放有若干用于组装SCR元件100的SCR顶盖130,顶盖上料框92底部设置有用于承托SCR顶盖130的顶盖底托器93,且顶盖上料框92侧壁设置有顶盖限位器94,用于夹持顶盖上料框92内的SCR顶盖130。
[0062] 顶盖上料工位9的SCR顶盖130组装方式与SCR外壳110组装方式大体上相同,其通过顶盖底托器93和顶盖限位器94实现SCR顶盖130组装在SCR外壳110和SCR内核120上,并将SCR内核120限制在SCR外壳110中;其中顶盖限位器94的结构与外壳限位器74的结构相同,工作原理相同。
[0063] 而顶盖底托器93的结构与外壳底托器73的结构大体相同,存在一些差异,具体的,参阅图7,顶盖上料框92底部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底托槽931,且底托槽931内滑动设置有承托板932,承托板932和底托槽931之间连接有承托弹簧933,用于驱使承托板932承托顶盖上料框92内的SCR顶盖130,承托板932朝向顶盖上料框92外侧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绳934,且控制绳934的另一端滑动贯穿顶盖上料框92并与滑动设置哎顶盖上料框92外侧壁的回型框相连接。
[006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完成SCR外壳110和SCR内核120组装后并随着进位环2向着顶盖上料工位9转动,直至组装面板21上的三角斜块737与顶盖上料框92上的底托控制杆抵触配合时,回型框上移拉动控制绳934也上移,使得控制绳934拉动承托板932向着底托槽931的方向移动,此时承托弹簧933处于压缩状态,使得顶盖上料框92最低部的SCR顶盖130可以下移至下方的SCR外壳110中,并且回型框上移可以驱使顶盖限位器94对顶盖上料框92内的SCR顶盖130进行夹紧限位。
[0065] 实施例二:
[0066]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于SCR内核120的上端有多个延伸片,当SCR顶盖130组装到SCR外壳110上时,存在SCR顶盖130与SCR内核120的延伸片抵触的问题,因而本发明在顶盖上料框92外侧设置有调节部件95(于图8中展示),用于调节SCR内核120在SCR外壳110内的位置。
[0067] 具体的,参阅图8‑9,调节部件95包括滑动设置在顶盖上料框92外侧壁的回型架951,回型架951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呈匚型结构的调节块952,调节块952上端设置有若干限位杆953,且限位杆953上端滑动贯穿回型架951,调节块952的内侧设置有调节SCR内核
120在SCR外壳110内的位置的调节机构954。
[006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SCR顶盖130组装到SCR外壳110上时,通过回型架951控制调节块952下移,直至调节块952移动至SCR外壳110的上表面,此时调节机构954调节SCR内核120在SCR外壳110中的位置,以确保SCR顶盖130能够顺利穿过SCR内核120的延伸片至SCR外壳110中,其中限位杆953用于限制调节块952,以确保调节块952只能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0069] 其中,顶盖上料框9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回型架951上下移动的控制机构96,控制机构96包括固定在顶盖上料框92顶部的定位面板961,定位面板961底部设置有若干竖直布置的导向块962,回型架951外侧壁上开设有便于与导向块962滑动配合的导向滑槽,顶盖上料框92外侧且位于回型架951的外侧设置有重力架963,重力架96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块962滑动配合的限位滑槽,回型架951上连接有拉力绳964,且拉力绳964的上端滑动穿过定位面板961与重力架963相连接;
[0070] 重力架963垂直于进位环2半径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凸起965,延伸凸起965上设置有设置竖直布置的配合杆966,组装面板21上设置有三角配合块967,且三角配合块967的斜面与配合杆966抵触配合。
[007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随着进位环2的转动,当配合杆966与三角配合块967的斜面抵触配合时,驱使重力架963沿着导向块962竖直上移,以便通过拉力绳964使得调节块952和回型架95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以使调节块952下移至指定位置并对SCR内核120的位置调节,以使SCR顶盖130顺利组装到SCR外壳110中;当完成组装后,配合杆966脱离与三角配合块967的抵触后,在重力架963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通过拉力绳964拉动回型架951上移,从而拉动调节块952上移至初始位置处。
[0072] 参阅图9‑10,调节机构954包括调节块952内侧面开设有第一滑槽9541,第一滑槽9541内滑动设置有调节条9542,且调节条9542沿底模22长度方向滑动,调节条9542和第一滑槽954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9543,用于驱使调节条9542向着SCR内核120方向移动,调节条9542背离SCR内核120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调节绳9544,且第一调节绳9544另一端滑动贯穿调节块952并连接在回型架951上;
[007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调节块952下移至SCR外壳110上表面时,回型架951继续下移,使得第一调节绳9544不再拉动调节条9542,以便在第一弹簧9543的作用下使得调节条9542向着SCR内核120的延伸片方向移动,从而在两个调节条9542的作用下限制SCR内核120的位置,以便SCR顶盖130顺利组装在SCR外壳110中。
[0074] 其次,调节块952内侧面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滑槽9545,且第二滑槽9545与第一滑槽9541为上下分布关系,第二滑槽9545内滑动设置有限位条9546,且限位条9546沿底模22宽度方向滑动,限位条9546与第二滑槽954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547,用于驱使限位条9546向着SCR内核120方向移动,限位条9546背离SCR内核120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调节绳9548,且第二调节绳9548另一端滑动贯穿调节块952并连接在回型架951上。
[0075]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调节绳9548不再拉动限位条9546,以使第二弹簧9547驱使限位条9546向着SCR内核120的延伸片移动,直至通过两个限位条9546限制SCR内核120的位置,确保SCR顶盖130组装在SCR外壳110中;当完成组装后,重力架963通过拉力绳964拉动回型架951上移,使得回型架951先通过第一调节绳9544和第二调节绳9548分别拉动调节条9542和限位条9546向着背离SCR内核120方向移动,直至分别移动到第一滑槽9541和第二滑槽9545内,接着通过拉力绳964能够拉动调节块952上移,直至回到初始位置。
[0076]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SCR元件100自动化生产工艺,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7] S1:备料,在开始之前分别向着外壳上料框72、内核上料框82和顶盖上料框92内预存SCR外壳110、SCR内核120、SCR顶盖130;
[0078] S2:上料组装,随着进位环2的转动,使得外壳上料框72内的SCR外壳110自动放置到底模22中,然后内核上料框82内的SCR内核120放置在该SCR外壳110内,接着顶盖上料框92内的SCR顶盖130也放置到该SCR外壳110内,并将SCR内核120限制在SCR外壳110内;
[0079] S3:焊接检测,待完成组装后,通过进位环2的转动使得完成组装的SCR元件100转动的焊接区4,以便通过超声波焊接机41对SCR元件100进行焊接固定,完成焊接后通过检测机51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
[0080] S4:下料,经过检测机51检测后,判断该SCR元件100是否合格,并随着进位环2的转动移动至下料区6,以便将完成组装、焊接和检测的SCR元件100取出。
[008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