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组合磁极永磁同步电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043181.5

文献号 : CN11580058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炜徐静王激尧秦岭

申请人 : 东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组合磁极永磁同步电机,转子设置于定子的内部,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径向气隙;定子包括定子铁心(1)、电枢绕组(2);转子包括转子铁心(3)、纳米复合永磁体(5)、稀土永磁体(6);在转子铁心中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四个永磁体安装槽(4),每个安装槽放置七段永磁体;其中,纳米复合永磁体包括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稀土永磁体包括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本发明提出的组合式磁极结构减少了永磁同步电机稀土材料的使用,降低退磁前后空载反电动势的损失,提高了电机的抗退磁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纳米复合永磁的组合磁极式内置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与转子,转子设置于定子的内部,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径向气隙;定子包括定子铁心(1)、电枢绕组(2);转子包括转子铁心(3)、纳米复合永磁体(5)、稀土永磁体(6);在转子铁心中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四个永磁体安装槽(4),每个安装槽放置七段永磁体;其中,纳米复合永磁体(5)包括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稀土永磁体(6)包括第一稀土永磁体(6‑1)、第二稀土永磁体(6‑2);

每个永磁体安装槽(4)中部横向通道中顺序依次放置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第一稀土永磁体(6‑1)、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第二稀土永磁体(6‑2)、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

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体(5)包括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

2)、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5‑4)、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5‑5);

永磁体安装槽(4)的两侧斜向通道分别放置一段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5‑4)或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5‑5);

所述纳米复合永磁体(5)与稀土永磁体(6)的厚度不同,以使两种磁体的磁动势相等,其中,纳米复合永磁体(5)的厚度与稀土永磁体(6)的厚度的比值在0.74‑0.75之间;

所述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第一稀土永磁体(6‑1)、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第二稀土永磁体(6‑2)、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长度均相同,头尾紧贴;

所述纳米复合永磁体(5)由软磁相与硬磁相在纳米尺度内复合而成,软磁相晶粒均匀地弥散在硬磁相中,避免多个软磁相晶粒聚集形成软磁团簇;软磁相晶粒平均尺寸为10‑30纳米;

所述软磁相为α‑Fe纳米晶粒,硬磁相为Nd2Fe14B纳米晶粒;α‑Fe纳米晶粒与Nd2Fe14B纳米晶粒的体积比为3/7至2/3;α‑Fe纳米晶粒与Nd2Fe14B纳米晶粒呈间隔式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纳米复合永磁的组合磁极式内置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心(3)中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四个永磁体安装槽(4),分为第一安装槽(4‑

1)、第二安装槽(4‑2)、第三安装槽(4‑3)、第四安装槽(4‑4);第一安装槽(4‑1)与第三安装槽(4‑3)对称于转轴(7)组成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第二安装槽(4‑2)与第四安装槽(4‑4)对称于转轴(7)组成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5)和稀土永磁体(6)的极性相同,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5)和稀土永磁体(6)的极性相同,相邻两个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5)和稀土永磁体(6)的极性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纳米复合永磁的组合磁极式内置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位于中间,充磁方向为平行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中心与转轴(7)的连线朝向转轴(7)的方向,位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两旁的第一稀土永磁体(6‑1)和第二稀土永磁体(6‑2)以及位于第一稀土永磁体(6‑1)和第二稀土永磁体(6‑2)两旁的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和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的充磁方向为朝向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中心与转轴(7)的连线朝向转轴(7)的方向呈45度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纳米复合永磁的组合磁极式内置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位于中间,充磁方向为平行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中心与转轴(7)的连线背对转轴(7)的方向,位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两旁的第一稀土永磁体(6‑1)和第二稀土永磁体(6‑2)以及位于第一稀土永磁体(6‑1)和第二稀土永磁体(6‑2)两旁的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和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的充磁方向为朝向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中心与转轴(7)的连线背对转轴(7)的方向呈45度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纳米复合永磁的组合磁极式内置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永磁体安装槽(4)两侧斜向通道中放置的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5‑4)、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5‑5),其厚度为稀土永磁体(6)的0.4 ‑0.9倍;均为平行充磁,充磁方向为朝向永磁体安装槽(4)外侧且朝向转轴(7)的方向呈45度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纳米复合永磁的组合磁极式内置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永磁体安装槽(4)两侧斜向通道中放置的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5‑4)、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5‑5),其厚度为稀土永磁体(6)的0.4 ‑0.9倍;均为平行充磁,充磁方向为朝向永磁体安装槽(4)外侧且背对转轴(7)的方向呈45度角。

说明书 :

基于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组合磁极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磁极组合排列优化技术,属于永磁电机设计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永磁同步电机因结构简单、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电磁特性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各个领域。永磁体作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永磁电机的发展。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永磁材料的磁性能不断提高,磁能积的三次大突破均发生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近年来,市场对稀土永磁的需求量比较大。目前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消耗了大量的高性能永磁体,而其他新能源发电设备如风力发电机也可能在未来成为消耗大量高性能永磁体的主力。然而,由于稀土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相关保护政策的出台,稀土材料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这进一步导致稀土永磁体的价格波动较大,增加了电动汽车制造成本波动的风险,不利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0003] 此外,稀土永磁材料在电机运行中出现的局部退磁问题不容忽视,抗退磁能力是设计新型永磁电机时的关键之一。当内置式永磁电机带载运行时,电枢电流超前于反电动势产生磁阻转矩,提高电机转矩密度。然而,超前的电枢电流也会产生退磁场,使得永磁体容易出现不可逆退磁现象。当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处于弱磁控制的高速运行状态时,电枢电流的负d轴分量较大,更容易在永磁体中出现不可逆退磁现象。当永磁体发生不可逆退磁后,永磁体磁性能的降低会引起电机空载反电动势的降低,需要更高的电枢电流来产生相同量的输出转矩,进一步使电枢绕组损耗升高,同时还会导致更低的效率和更高的绕组温度,会使永磁体退磁情况持续恶化,极大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以及工作寿命。因此,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中,将不可逆退磁风险最小化的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发明内容

[0004] 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永磁同步电机稀土资源消耗大及运行中易出现的局部不可逆退磁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抗退磁磁极组合电机。在保证电机输出性能的前提下,使用稀土含量较少的纳米复合永磁新型材料与组合磁极排列设计,根据磁体性能设置不同厚度,在降低稀土资源使用量的同时,提高电机的抗退磁能力。
[0005]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纳米复合永磁的组合磁极式内置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定子与转子,转子设置于定子的内部,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径向气隙;定子包括定子铁心、电枢绕组;转子包括转子铁心、纳米复合永磁体、稀土永磁体;在转子铁心中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四个永磁体安装槽,每个安装槽放置七段永磁体;其中,纳米复合永磁体包括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稀土永磁体包括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
[0006] 每个永磁体安装槽中部横向通道中顺序依次放置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
[0007] 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体包括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
[0008] 每个永磁体安装槽中部横向通道中顺序依次放置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永磁体安装槽的两侧斜向通道分别放置一段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或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
[0009] 所述纳米复合永磁体与稀土永磁体的厚度不同,以使两种磁体的磁动势相等,其中,纳米复合永磁体的厚度与稀土永磁体的厚度的比值在0.74‑0.75之间;
[0010] 所述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该五段永磁体长度均相同,头尾紧贴。
[0011] 所述纳米复合永磁体由软磁相与硬磁相在纳米尺度内复合而成,软磁相晶粒均匀地弥散在硬磁相中,避免多个软磁相晶粒聚集形成软磁团簇;软磁相晶粒平均尺寸为10‑30纳米之间纳米;具有良好的晶粒易轴取向度。
[0012] 所述软磁相为α‑Fe纳米晶粒,硬磁相为Nd2Fe14B纳米晶粒;α‑Fe纳米晶粒与Nd2Fe14B纳米晶粒的体积比为3/7至2/3;α‑Fe纳米晶粒与Nd2Fe14B纳米晶粒呈间隔式分布。
[0013] 所述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该五段永磁体长度均相同,宽度均相同,头尾紧贴。
[0014] 所述转子铁心中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四个永磁体安装槽,分为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第三安装槽对称于转轴组成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与第四安装槽对称于转轴组成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稀土永磁体的极性相同,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稀土永磁体的极性相同,相邻两个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稀土永磁体的极性相反。
[0015] 所述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位于中间,充磁方向为平行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朝向转轴的方向,位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以及位于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纳米复合永磁和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朝向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朝向转轴的方向呈45度角;
[0016] 所述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位于中间,充磁方向为平行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背对转轴的方向,位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以及位于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朝向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背对转轴的方向呈45度角。
[0017] 所述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永磁体安装槽两侧斜向通道中放置的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其厚度为稀土永磁体的0.4 ‑0.9倍;均为平行充磁,充磁方向为朝向永磁体安装槽外侧且朝向转轴的方向呈45度角。
[0018] 所述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永磁体安装槽两侧斜向通道中放置的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其厚度为稀土永磁体的0.4 ‑0.9倍;均为平行充磁,充磁方向为朝向永磁体安装槽外侧且背对转轴的方向呈45度角。
[0019]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于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代替部分稀土永磁材料,每个磁极下的两种材料呈间隔式组合排列。与Nd‑Fe‑B系永磁体相比,纳米复合永磁体稀土含量较低,且同时具备高剩磁高磁能积、化学稳定性较好的优点。由于在磁极两端使用了纳米复合永磁,可降低原本稀土永磁材料的局部退磁风险,电机的空载反电动势在退磁前后下降幅度得到减少,提高了电机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与稀土永磁同步电机相比,该组合磁极式永磁电机由于使用了稀土含量较少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可在保证电机基本电磁性能的同时,节约稀土资源。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基于纳米复合永磁的组合磁极式内置永磁同步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没有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5‑4、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5‑5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有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5‑4、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5‑5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组合磁极永磁同步电机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退磁前后空载反电动势幅值降低对比图。
[0024] 图5是α‑Fe纳米晶粒与Nd2Fe14B纳米晶粒呈间隔式分布示意图。
[0025] 图中有:定子铁心1、电枢绕组2;转子包括转子铁心3、永磁体安装槽4、第一安装槽4‑1、第二安装槽4‑2、第三安装槽4‑3、第四安装槽4‑4、纳米复合永磁体5、稀土永磁体6、转轴7;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5‑4、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5‑5;第一稀土永磁体6‑1、第二稀土永磁体6‑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0027]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纳米复合永磁的组合磁极式内置永磁同步电机,将同一磁极下的两段稀土永磁体和三段纳米复合永磁体沿切向放置,该五段磁体长度宽度度均相同,两段稀土永磁体和三段纳米复合永磁体以转子转轴为对称轴,间隔地连续排列;三段纳米复合永磁体分别设置在磁极的左右端部与中心段,两段稀土永磁体左右端面分别与纳米复合永磁体相连,将稀土永磁体与纳米复合永磁体在转子磁极中的位置进行合理排列,提高电机的电磁性能;
[0028] 本发明的纳米复合永磁的组合磁极式内置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包括定子与转子,转子设置于定子的内部,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径向气隙;定子包括定子铁心1、电枢绕组2;转子包括转子铁心3、纳米复合永磁体5、稀土永磁体6;在转子铁心中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四个永磁体安装槽4,每个安装槽放置七段永磁体;其中,纳米复合永磁体5包括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稀土永磁体6包括第一稀土永磁体6‑1、第二稀土永磁体6‑2;
[0029] 每个永磁体安装槽4中部横向通道中顺序依次放置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第一稀土永磁体6‑1、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第二稀土永磁体6‑2、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
[0030] 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体5包括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5‑4、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5‑5;
[0031] 每个永磁体安装槽4中部横向通道中顺序依次放置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5‑1、第一稀土永磁体6‑1、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5‑2、第二稀土永磁体6‑2、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5‑3;永磁体安装槽4的两侧斜向通道分别放置一段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5‑4或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5‑5。
[0032] 通过对每段永磁体厚度按照每块永磁体磁动势相等设置不同厚度,并进行合理排列,可减少永磁体漏磁,提高电机的抗退磁能力;
[0033] 按照纳米复合永磁体与稀土永磁的不同阵列提供以下实施例。
[0034] 实施例1(采用5段永磁体):所述电机包括定子与转子,转子设置于定子的内部,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径向气隙;定子包括定子铁心、电枢绕组;转子包括转子铁心、纳米复合永磁体、稀土永磁体、转轴,转子铁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四个永磁体安装槽,每个安装槽中放置五段永磁体,其中,纳米复合永磁体包括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稀土永磁体包括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
[0035] 每个永磁体安装槽中部横向通道中顺序依次放置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五段磁体厚度根据磁体不同的剩磁而设置,以使两种永磁体的磁动势相同,纳米复合永磁体的厚度与稀土永磁体的厚度的比值在0.74‑0.75之间;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该五段永磁体顺序排列长度均相同,宽度均相同,头尾紧贴。
[0036] 纳米复合永磁体由软磁相与硬磁相在纳米尺度内复合而成,软磁相晶粒均匀地弥散在硬磁相中,避免多个软磁相晶粒聚集形成软磁团簇;软磁相晶粒平均尺寸为10‑30纳米之间;具有良好的晶粒易轴取向度;其中软磁相为α‑Fe纳米晶粒,硬磁相为Nd2Fe14B纳米晶粒;α‑Fe纳米晶粒与Nd2Fe14B纳米晶粒的体积比为3/7至2/3;α‑Fe纳米晶粒与Nd2Fe14B纳米晶粒呈间隔式分布。
[0037] 转子铁心中沿圆周方向顺序均匀分布四个永磁体安装槽,分为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第三安装槽对称于转轴组成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与第四安装槽对称于转轴组成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稀土永磁体的极性相同,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稀土永磁体的极性相同,相邻两个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稀土永磁体的极性相反。
[0038] 在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位于中间,充磁方向为平行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朝向转轴的方向,位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以及位于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朝向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朝向转轴的方向呈45度角;
[0039] 在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位于中间,充磁方向为平行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背对转轴的方向,位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以及位于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朝向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背对转轴的方向呈45度角。
[0040] 实施例2(采用7段永磁体):所述电机包括定子与转子,转子设置于定子的内部,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径向气隙;定子包括定子铁心、电枢绕组;转子包括转子铁心、纳米复合永磁体、稀土永磁体、转轴,转子铁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四个永磁体安装槽,每个永磁体安装槽中放置七段永磁体,其中,纳米复合永磁体包括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稀土永磁体包括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
[0041] 每个永磁体安装槽中部横向通道中顺序依次放置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永磁体安装槽的两侧斜向通道分别放置一段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或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
[0042] 安装槽中部横向通道中的两段稀土永磁体和三段纳米复合永磁体,该五段永磁体厚度根据磁体不同的剩磁而设置,以使两种永磁体的磁动势相同,纳米复合永磁体的厚度与稀土永磁体的厚度的比值在0.74‑0.75之间;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一稀土永磁体、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二稀土永磁体、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该五段永磁体长度均相同,宽度均相同,头尾紧贴。
[0043] 所述纳米复合永磁体由软磁相与硬磁相在纳米尺度内复合而成,软磁相晶粒均匀地弥散在硬磁相中,避免多个软磁相晶粒聚集形成软磁团簇;软磁相晶粒平均尺寸为10‑30纳米之间;具有良好的晶粒易轴取向度;其中软磁相为α‑Fe纳米晶粒,硬磁相为Nd2Fe14B纳米晶粒;α‑Fe纳米晶粒与Nd2Fe14B纳米晶粒的体积比为3/7至2/3;α‑Fe纳米晶粒与Nd2Fe14B纳米晶粒呈间隔式分布。
[0044] 转子铁心中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四个永磁体安装槽,分为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第三安装槽对称于转轴组成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与第四安装槽对称于转轴组成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稀土永磁体的极性相同,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稀土永磁体的极性相同,相邻两个永磁体安装槽中的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稀土永磁体的极性相反。
[0045] 在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位于中间,充磁方向为平行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朝向转轴的方向;位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以及位于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朝向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朝向转轴的方向呈45度角;
[0046] 在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位于中间,充磁方向为平行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背对转轴的方向,位于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以及位于第一稀土永磁体和第二稀土永磁体两旁的第一纳米复合永磁体和第三纳米复合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朝向第二纳米复合永磁体中心与转轴的连线背对转轴的方向呈45度角。
[0047] 第一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的永磁体安装槽两侧斜向通道中放置的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以优化磁路,其厚度为稀土永磁体的0.4‑0.9倍;均为平行充磁,充磁方向为朝向永磁体安装槽外侧且朝向转轴的方向呈45度角。第二对永磁体安装槽中的永磁体安装槽两侧斜向通道中放置的第四纳米复合永磁体、第五纳米复合永磁体,其厚度为稀土永磁体的0.4‑0.9倍;均为平行充磁,充磁方向为朝向永磁体安装槽外侧且背对转轴的方向呈45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