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016907.6

文献号 : CN1158015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小雄郭海光杨东林黄功昭郑之周

申请人 : 深圳市拓普泰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包括:通信链路建立模块,用于建立设备终端与目标交换机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目标交换机与监控终端的第二通信链路;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通过第一通信链路接收设备终端传输的第一目标数据,并在目标交换机中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识别,且基于识别结果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摘取第二目标数据;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将第二目标数据传输至监控终端。保障数据基于网管型交换机传输的有效性,便于根据场景要求对网管型交换机的交换性能进行多样化配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提取第二目标数据,保障了监控终端对数据获取的针对性,提高了监控终端对数据的读取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链路建立模块,用于建立设备终端与目标交换机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目标交换机与监控终端的第二通信链路;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通过第一通信链路接收设备终端传输的第一目标数据,并在目标交换机中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识别,且基于识别结果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摘取第二目标数据;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将第二目标数据传输至监控终端;

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当设备终端生成待交换数据时,生成数据交换请求,并将数据交换请求传输至目标交换机中进行请求验证,且当数据交换请求在目标交换机中通过请求验证时,基于第一通信链路将待交换数据作为第一目标数据传输至目标交换机;

数据识别单元,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识别,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来源地址,并基于数据来源地址匹配目标监控终端,同时,基于目标监控终端读取数据需求;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数据需求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提取,并基于提取结果生成第二目标数据;

数据处理单元,包括:

数据需求读取子单元,用于对数据需求进行读取,确定数据需求中的多个需求关键词,同时,获得每个需求关键词在数据需求的出现频率,并基于每个需求关键词在数据需求的出现频率确定每个需求关键词的对应的目标权重;

数据提取子单元,用于:

确定最大目标权重对应的目标需求关键词,并根据目标需求关键词在第一目标数据中进行第一提取;

基于剩余需求关键词在第一目标数据中进行第二提取;

基于第一提取结果与第二提取结果完成对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提取,并获得第二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通信链路建立模块,包括: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单元,用于:

获取设备终端的第一端口标签与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的第二端口标签,同时,确定设备终端的第一属性信息与目标交换机的第二属性信息;

基于第一端口标签、第二端口标签、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建立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并基于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第二通信链路建立单元,用于:

获取监控终端的第三端口标签与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出端口的第四端口标签,同时,确定监控终端的第三属性信息;

基于第三端口标签、第四端口标签、第二属性信息以及第三属性信息建立第二链路通信请求,并基于第二链路通信请求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单元,包括:第一扫描子单元,用于对设备终端的端口进行第一扫描,获取设备端口的第一端口标签;

第二扫描子单元,用于对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进行第二扫描,获取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的第二端口标签;

匹配判断子单元,用于:

将第一端口标签输入至目标交换机的标签管理库中摘取与第一端口标签匹配的标签格式转换文件,并基于标签格式转换文件对第一端口标签的标签表达进行转换,并根据转换结果输出第三端口标签;

将第三端口标签与第二端口标签进行匹配,判断终端设备的端口是否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

其中,当第三端口标签与第二端口标签相匹配,则判定终端设备的端口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

否则,则判定终端设备的端口不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

通信链路建立子单元,用于当终端设备的端口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时,基于第一端口标签、第二端口标签、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建立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并基于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数据加密单元,用于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目标加密数据:数据打包单元,用于将目标加密数据进行打包,获得待传输数据包;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待传输数据包基于第二通信链路传输至监控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数据加密单元,包括:第一密钥生成子单元,用于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等间隔分割,获得多个子第二目标数据段,在多个子第二目标数据段中随机添加目标字符,并基于目标字符生成第一密钥;

第二密钥生成子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并确定监控终端的终端地址,且基于第二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以及监控终端的终端地址生成第二密钥;

加密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目标加密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特征获取模块,用于:

当第一目标数据传输至目标交换机中时,基于目标交换机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读取,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数据特征;

获取设备终端的终端类型,并根据设备终端的终端类型确定设备终端生成数据的第二数据特征;

风险数据判定模块,用于:

将第一数据特征与第二数据特征进行比较,判断第一目标数据是否合格;

其中,当第一数据特征与第二数据特征相同时,则判断第一目标数据合格;

否则,则判定第一目标数据不合格,获取第二数据特征与第一数据特征的特征差异,并基于特征差异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风险识别,确定第一目标数据中的风险数据;

风险评估模块,用于:

将第一目标数据中的风险数据输入至预设目标风险库中进行匹配,获得与风险数据类型相关的多个风险评估条件;

获取风险数据与多个风险评估条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风险数据与多个风险评估条件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风险数据在不同风险评估条件的多个风险权重,同时,将多个风险权重进行均值化,确定风险数据的平均风险权重;

获取风险数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所占的目标比例;

基于风险数据的平均风险权重以及风险数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所占的目标比例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风险预测获得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系数,并基于风险系数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风险评估模块,包括:风险程度判断单元,用于:

将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系数与设定风险系数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

其中,当风险系数小于设定风险系数阈值时,则判断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为第一等级;

当风险系数等于设定风险系数阈值时,则判定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为第二等级;

否则,则判定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为第三等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险数据处理单元,用于:

当风险程度为第一等级或第二等级时,则对第一目标数据中的风险数据进行剔除,并在剔除后的第一目标数据中提取第二目标数据,并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传输;

当风险程度为第三等级时,则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剔除,同时,将第一目标数据所在的设备终端与目标交换机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行封锁。

说明书 :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交换机的任务是将设备终端(如摄像头等)产生的数据进行识别格式转换,并将产生的数据传输到对应的监控终端(手机、电脑等),是对数据进行接收、转发的中介;
[0003] 然而,目前交换机所具备的功能单一,只是单纯的对数据进行接收和转发,并没有实现对数据的处理,从而无法通过交换机将相应的数据传输至对应的监控终端,从而导致各监控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并不是预期的目标数据,无法保障各监控终端接收到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当应用场景发生改变时,交换机的数据交换功能做出相应的改变;
[0004]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用以通过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链路,保障数据基于网管型交换机传输的有效性,便于根据场景要求对网管型交换机的交换性能进行多样化配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提取第二目标数据,保障了监控终端对数据获取的针对性,提高了监控终端对数据的读取效率。
[0006]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包括:
[0007] 通信链路建立模块,用于建立设备终端与目标交换机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目标交换机与监控终端的第二通信链路;
[0008]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通过第一通信链路接收设备终端传输的第一目标数据,并在目标交换机中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识别,且基于识别结果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摘取第二目标数据;
[0009]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将第二目标数据传输至监控终端。
[0010] 优选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通信链路建立模块,包括:
[0011] 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单元,用于:
[0012] 获取设备终端的第一端口标签与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的第二端口标签,同时,确定设备终端的第一属性信息与目标交换机的第二属性信息;
[0013] 基于第一端口标签、第二端口标签、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建立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并基于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0014] 第二通信链路建立单元,用于:
[0015] 获取监控终端的第三端口标签与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出端口的第四端口标签,同时,确定监控终端的第三属性信息;
[0016] 基于第三端口标签、第四端口标签、第二属性信息以及第三属性信息建立第二链路通信请求,并基于第二链路通信请求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0017] 优选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单元,包括:
[0018] 第一扫描子单元,用于对设备终端的端口进行第一扫描,获取设备端口的第一端口标签;
[0019] 第二扫描子单元,用于对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进行第二扫描,获取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的第二端口标签;
[0020] 匹配判断子单元,用于:
[0021] 将第一端口标签输入至目标交换机的标签管理库中摘取与第一端口标签匹配的标签格式转换文件,并基于标签格式转换文件对第一端口标签的标签表达进行转换,并根据转换结果输出第三端口标签;
[0022] 将第三端口标签与第二端口标签进行匹配,判断终端设备的端口是否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
[0023] 其中,当第三端口标签与第二端口标签相匹配,则判定终端设备的端口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
[0024] 否则,则判定终端设备的端口不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
[0025] 通信链路建立子单元,用于当终端设备的端口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时,基于第一端口标签、第二端口标签、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建立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并基于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0026] 优选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0027]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当设备终端生成待交换数据时,生成数据交换请求,并将数据交换请求传输至目标交换机中进行请求验证,且当数据交换请求在目标交换机中通过请求验证时,基于第一通信链路将待交换数据作为第一目标数据传输至目标交换机;
[0028] 数据识别单元,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识别,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来源地址,并基于数据来源地址匹配目标监控终端,同时,基于目标监控终端读取数据需求;
[0029]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数据需求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提取,并基于提取结果生成第二目标数据。
[0030] 优选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数据处理单元,包括:
[0031] 数据需求读取子单元,用于对数据需求进行读取,确定数据需求中的多个需求关键词,同时,获得每个需求关键词在数据需求的出现频率,并基于每个需求关键词在数据需求的出现频率确定每个需求关键词的对应的目标权重;
[0032] 数据提取子单元,用于:
[0033] 确定最大目标权重对应的目标需求关键词,并根据目标需求关键词在第一目标数据中进行第一提取;
[0034] 基于剩余需求关键词在第一目标数据中进行第二提取;
[0035] 基于第一提取结果与第二提取结果完成对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提取,并获得第二目标数据。
[0036] 优选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数据传输模块,包括:
[0037] 数据加密单元,用于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目标加密数据:
[0038] 数据打包单元,用于将目标加密数据进行打包,获得待传输数据包;
[0039]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待传输数据包基于第二通信链路传输至监控终端。
[0040] 优选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数据加密单元,包括:
[0041] 第一密钥生成子单元,用于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等间隔分割,获得多个子第二目标数据段,在多个子第二目标数据段中随机添加目标字符,并基于目标字符生成第一密钥;
[0042] 第二密钥生成子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并确定监控终端的终端地址,且基于第二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以及监控终端的终端地址生成第二密钥;
[0043] 加密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目标加密数据。
[0044] 优选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还包括:
[0045] 数据特征获取模块,用于:
[0046] 当第一目标数据传输至目标交换机中时,基于目标交换机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读取,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数据特征;
[0047] 获取设备终端的终端类型,并根据设备终端的终端类型确定设备终端生成数据的第二数据特征;
[0048] 风险数据判定模块,用于:
[0049] 将第一数据特征与第二数据特征进行比较,判断第一目标数据是否合格;
[0050] 其中,当第一数据特征与第二数据特征相同时,则判断第一目标数据合格;
[0051] 否则,则判定第一目标数据不合格,获取第二数据特征与第一数据特征的特征差异,并基于特征差异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风险识别,确定第一目标数据中的风险数据;
[0052] 风险评估模块,用于:
[0053] 将第一目标数据中的风险数据输入至预设目标风险库中进行匹配,获得与风险数据类型相关的多个风险评估条件;
[0054] 获取风险数据与多个风险评估条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风险数据与多个风险评估条件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风险数据在不同风险评估条件的多个风险权重,同时,将多个风险权重进行均值化,确定风险数据的平均风险权重;
[0055] 获取风险数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所占的目标比例;
[0056] 基于风险数据的平均风险权重以及风险数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所占的目标比例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风险预测获得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系数,并基于风险系数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
[0057] 优选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风险评估模块,包括:
[0058] 风险程度判断单元,用于:
[0059] 将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系数与设定风险系数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
[0060] 其中,当风险系数小于设定风险系数阈值时,则判断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为第一等级;
[0061] 当风险系数等于设定风险系数阈值时,则判定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为第二等级;
[0062] 否则,则判定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为第三等级。
[0063] 优选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还包括:
[0064] 风险数据处理单元,用于:
[0065] 当风险程度为第一等级或第二等级时,则对第一目标数据中的风险数据进行剔除,并在剔除后的第一目标数据中提取第二目标数据,并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传输;
[0066] 当风险程度为第三等级时,则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剔除,同时,将第一目标数据所在的设备终端与目标交换机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行封锁。
[0067]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68]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69]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7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的结构图;
[007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中通信链路建立模块的结构图;
[007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中数据接收模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74] 实施例1:
[007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如图1所示,包括:
[0076] 通信链路建立模块,用于建立设备终端与目标交换机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目标交换机与监控终端的第二通信链路;
[0077]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通过第一通信链路接收设备终端传输的第一目标数据,并在目标交换机中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识别,且基于识别结果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摘取第二目标数据;
[0078]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将第二目标数据传输至监控终端。
[0079] 该实施例中,目标交换机可以是网管型环网交换机。
[0080] 该实施例中,设备终端可以是包括摄像头等设备的设备终端。
[0081] 该实施例中,监控终端可以是包括手机、电脑等终端。
[0082] 该实施例中,第一通信链路可以是设备终端与目标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其中,第一通信链路的个数与设备终端的个数一致。
[0083] 该实施例中,第二通信链路可以是目标交换机与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其中,第二通信链路的个数与监控终端的个数一致。
[0084] 该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数据可以是设备终端产生的数据。
[0085] 该实施例中,第二目标数据可以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摘取的数据(比如,第一目标数据为全天的视频监控数据,而客户的需求为提取时间段18:00‑20:00的视频数据,则从视频监控数据(第一目标数据)中摘取时间段18:00‑20:00的视频数据(第二目标数据))。
[0086]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建立第一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链路,保障数据基于网管型交换机传输的有效性,便于根据场景要求对网管型交换机的交换性能进行多样化配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提取第二目标数据,保障了监控终端对数据获取的针对性,提高了监控终端对数据的读取效率。
[0087] 实施例2:
[008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如图2所示,通信链路建立模块,包括:
[0089] 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单元,用于:
[0090] 获取设备终端的第一端口标签与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的第二端口标签,同时,确定设备终端的第一属性信息与目标交换机的第二属性信息;
[0091] 基于第一端口标签、第二端口标签、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建立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并基于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0092] 第二通信链路建立单元,用于:
[0093] 获取监控终端的第三端口标签与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出端口的第四端口标签,同时,确定监控终端的第三属性信息;
[0094] 基于第三端口标签、第四端口标签、第二属性信息以及第三属性信息建立第二链路通信请求,并基于第二链路通信请求建立第二通信链路。
[0095] 该实施例中,第一端口标签可以是用来表征设备终端的端口属性,例如:端口型号、设备终端的设备类型以及端口名称等。
[0096] 该实施例中,第二标签端口可以是用来表征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的端口属性,如数据输入端口的型号等。
[0097] 该实施例中,第一属性信息可以是表征设备终端的地址信息。
[0098] 该实施例中,第二属性信息可以是表征目标交换机的地址信息。
[0099] 该实施例中,第三端口标签可以是用来表征监控终端的端口属性,例如:监控终端的端口信号、监控终端的终端类型、以及监控终端的端口名称等。
[0100] 该实施例中,第四端口标签可以是表征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出端口的端口属性,如数据输出端口的型号等。
[0101] 该实施例中,第三属性信息可以是用来表征监控终端的地址信息。
[0102] 该实施例中,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可以是设备终端与目标交换机进行通信的请求。
[0103] 该实施例中,第二链路通信请求可以是目标交换机与监控终端进行通信的请求。
[010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第一链路通信请求以及第二通信链路通信请求,从而有效搭建第一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链路,保障目标交换机在进行数据交换时的有效性。
[0105] 实施例3:
[010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第一通信链路建立单元,包括:
[0107] 第一扫描子单元,用于对设备终端的端口进行第一扫描,获取设备端口的第一端口标签;
[0108] 第二扫描子单元,用于对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进行第二扫描,获取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的第二端口标签;
[0109] 匹配判断子单元,用于:
[0110] 将第一端口标签输入至目标交换机的标签管理库中摘取与第一端口标签匹配的标签格式转换文件,并基于标签格式转换文件对第一端口标签的标签表达进行转换,并根据转换结果输出第三端口标签;
[0111] 将第三端口标签与第二端口标签进行匹配,判断终端设备的端口是否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
[0112] 其中,当第三端口标签与第二端口标签相匹配,则判定终端设备的端口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
[0113] 否则,则判定终端设备的端口不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
[0114] 通信链路建立子单元,用于当终端设备的端口可以与目标交换机的端口进行连接时,基于第一端口标签、第二端口标签、第一属性信息与第二属性信息建立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并基于第一链路通信请求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0115] 该实施例中,第一扫描可以是对设备终端的端口进行扫描,用来获取第一端口标签。
[0116] 该实施例中,第二扫描可以是用来对目标交换机的数据输入端口进行扫描,用来获取第二端口标签。
[0117] 该实施例中,标签管理库可以是包括不同标签的格式转换文件,通过将第一端口标签(基于标签型号等)输入至标签管理库进行匹配,从而可以匹配到与第一端口标签的标签表达相对应的标签格式转换文件。
[0118] 该实施例中,标签格式转换文件可以是用来对标签的表达格式(标签表达)进行调整的文件,通过调整使得第一端口标签的表达格式(标签表达)与第二端口标签的表达格式(标签表达)相一致。
[0119] 该实施例中,第三端口标签可以是将第一端口标签的标签表达基于标签格式转换文件进行转换后得到的标签。
[012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第一端口标签的表达格式进行转换后获得第三端口标签,从而使得第三端口标签与第二端口标签的匹配速率提高,进而大大加快了目标交换机与终端设备的设备端口的匹配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通信链路的搭建速度,同时,也保障了根据场景要求对网管型交换机的交换性能进行多样化配置。
[0121] 实施例4:
[012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如图3所示,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0123]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当设备终端生成待交换数据时,生成数据交换请求,并将数据交换请求传输至目标交换机中进行请求验证,且当数据交换请求在目标交换机中通过请求验证时,基于第一通信链路将待交换数据作为第一目标数据传输至目标交换机;
[0124] 数据识别单元,用于基于目标交换机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识别,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来源地址,并基于数据来源地址匹配目标监控终端,同时,基于目标监控终端读取数据需求;
[0125]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数据需求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提取,并基于提取结果生成第二目标数据。
[0126] 该实施例中,数据交换请求可以是用于将待交换数据传输至目标交换机的请求。
[0127] 该实施例中,在目标交换机中进行请求验证,例如可以是对数据交换请求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例如数据交换请求是否符合数据传输规则,其中,数据传输规则是提前设定好的,当数据交换请求符合数据传输规则时,则数据交换请求在目标交换机中通过请求验证,否则,则没有通过请求验证。
[0128] 该实施例中,数据来源地址可以是生成第一目标数据的设备终端的终端地址。
[0129] 该实施例中,基于数据来源地址匹配目标监控终端可以是监控终端向目标交换机中发起数据监控请求(其中数据监控请求包含设备终端的终端地址),当目标交换机中接收到第一目标数据时,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来源地址,通过将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来源地址与监控终端向目标交换机中发起数据监控请求进行匹配,从而匹配到与第一目标数据相对应的目标监控终端。
[0130] 该实施例中,数据需求可以是目标监控终端对第一目标数据的读取需求,例如,第一目标数据为全天的视频监控数据,而客户的需求为提取时间段18:00‑20:00的视频数据,则从视频监控数据(第一目标数据)中摘取时间段18:00‑20:00的视频数据(第二目标数据)。
[0131]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目标数据的数据来源地址,从而有效匹配目标监控终端,进而通过读取目标监控终端的数据需求,可以有效将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进行提取,从而提高了监控终端的数据读取效率。
[0132] 实施例5:
[0133]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数据处理单元,包括:
[0134] 数据需求读取子单元,用于对数据需求进行读取,确定数据需求中的多个需求关键词,同时,获得每个需求关键词在数据需求的出现频率,并基于每个需求关键词在数据需求的出现频率确定每个需求关键词的对应的目标权重;
[0135] 数据提取子单元,用于:
[0136] 确定最大目标权重对应的目标需求关键词,并根据目标需求关键词在第一目标数据中进行第一提取;
[0137] 基于剩余需求关键词在第一目标数据中进行第二提取;
[0138] 基于第一提取结果与第二提取结果完成对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提取,并获得第二目标数据。
[0139] 该实施例中,需求关键词可以是数据需求中表征对数据提取的关键词,例如:提取时间、提取目标等词汇。
[0140] 该实施例中,出现频率越高则需求关键词对应的目标权重越高。
[0141] 该实施例中,通过实现对目标需求关键词的第一提取以及第二提取,可以有效保障数据提取的层次感,使得对第二目标数据提取的更加明确与准确。
[0142]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效保障对第二目标数据提取的准确性以及第二目标数据提取的规律性。
[0143] 实施例6:
[014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数据传输模块,包括:
[0145] 数据加密单元,用于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目标加密数据:
[0146] 数据打包单元,用于将目标加密数据进行打包,获得待传输数据包;
[0147]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待传输数据包基于第二通信链路传输至监控终端。
[0148]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通过对目标加密数据进行打包,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0149] 实施例7:
[0150]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数据加密单元,包括:
[0151] 第一密钥生成子单元,用于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等间隔分割,获得多个子第二目标数据段,在多个子第二目标数据段中随机添加目标字符,并基于目标字符生成第一密钥;
[0152] 第二密钥生成子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并确定监控终端的终端地址,且基于第二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以及监控终端的终端地址生成第二密钥;
[0153] 加密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目标加密数据。
[0154] 该实施例中,目标字符可以是包含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等。
[0155] 该实施例中,第一密钥可以是基于目标字符确定的密钥。
[0156] 该实施例中,第二密钥可以是基于第二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表征第二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的标记标签)、以及监控终端的终端地址确定的第二密钥。
[0157]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实现对第二目标数据的数据加密,从而有效保障第二目标数据在进行传输时的安全性。
[0158] 实施例8:
[015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还包括:
[0160] 数据特征获取模块,用于:
[0161] 当第一目标数据传输至目标交换机中时,基于目标交换机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读取,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一数据特征;
[0162] 获取设备终端的终端类型,并根据设备终端的终端类型确定设备终端生成数据的第二数据特征;
[0163] 风险数据判定模块,用于:
[0164] 将第一数据特征与第二数据特征进行比较,判断第一目标数据是否合格;
[0165] 其中,当第一数据特征与第二数据特征相同时,则判断第一目标数据合格;
[0166] 否则,则判定第一目标数据不合格,获取第二数据特征与第一数据特征的特征差异,并基于特征差异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风险识别,确定第一目标数据中的风险数据;
[0167] 风险评估模块,用于:
[0168] 将第一目标数据中的风险数据输入至预设目标风险库中进行匹配,获得与风险数据类型相关的多个风险评估条件;
[0169] 获取风险数据与多个风险评估条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风险数据与多个风险评估条件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风险数据在不同风险评估条件的多个风险权重,同时,将多个风险权重进行均值化,确定风险数据的平均风险权重;
[0170] 获取风险数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所占的目标比例;
[0171] 基于风险数据的平均风险权重以及风险数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所占的目标比例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风险预测获得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系数,并基于风险系数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
[0172] 该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特征可以是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属性(如数据类型、数据种类等)确定的第一目标数据的数据特征。
[0173] 该实施例中,第二数据特征可以是基于设备终端的终端类型(表征设备终端功能属性,如视频监测、温度监测等)确定的设备终端生成数据的数据特征。
[0174] 该实施例中,特征差异可以是第一特征数据与第二特征数据之间的数据特征差异。
[0175] 该实施例中,风险数据可以是第一目标数据中包含的与第二数据特征不相符的数据。
[0176] 该实施例中,预设目标风险库可以是提前设定好的,包含不同类型的风险评估条件,其中,风险评估条件可以是用来判断数据的风险权重。
[0177] 该实施例中,将第一目标数据中的风险数据输入至预设目标风险库中进行匹配,获得与风险数据类型相关的多个风险评估条件,可以是通过确定风险数据的数据类型,并将风险数据的数据类型输入至预设目标风险库中匹配与风险数据的数据类型相一致的风险评估条件(即风险数据类型相关的多个风险评估条件)。
[0178] 该实施例中,由于每个风险评估条件所占的立场不同,因此风险评估条件在对风险数据进行评估时输出的风险权重也是不一样的,故一个风险评估条件输出一个关于风险数据的风险权重。
[0179] 该实施例中,将多个风险权重进行均值化是为了对风险数据的评估更加客观。
[0180] 该实施例中,风险系数可以是通过风险数据的平均风险权重以及风险数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所占的目标比例进行预测,从而确定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系数,是对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数据评估的数据化表达。
[0181]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第一数据特征与第二数据特征,从而有效衡量第一目标数据是否存在风险数据,并当存在风险数据时,通过确定风险数据的平均文献权重以及风险数据在第一目标数据中所占的目标比例进行预测,从而通过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系数有效对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数据进行数据化描述,保障了目标交换机对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预测,从而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安全性,避免设备遭到攻击。
[0182] 实施例9:
[0183]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风险评估模块,包括:
[0184] 风险程度判断单元,用于:
[0185] 将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系数与设定风险系数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
[0186] 其中,当风险系数小于设定风险系数阈值时,则判断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为第一等级;
[0187] 当风险系数等于设定风险系数阈值时,则判定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为第二等级;
[0188] 否则,则判定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为第三等级。
[0189] 该实施例中,设定风险系数阈值可以是提前设定好的,用来衡量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的标准。
[0190] 该实施例中,等级越高,风险程度越大,则第一目标数据越不安全。
[0191]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设定风险系数阈值,从而有效衡量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程度,实现对第一目标数据的风险性掌握,从而有利于设备终端、目标交换机以及监控终端的安全性。
[0192] 实施例10:
[0193] 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网管型环网交换机,还包括:
[0194] 风险数据处理单元,用于:
[0195] 当风险程度为第一等级或第二等级时,则对第一目标数据中的风险数据进行剔除,并在剔除后的第一目标数据中提取第二目标数据,并对第二目标数据进行传输;
[0196] 当风险程度为第三等级时,则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剔除,同时,将第一目标数据所在的设备终端与目标交换机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行封锁。
[0197]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设备终端、目标交换机以及监控终端遭到风险数据的攻击,有效保障设备终端、目标交换机以及监控终端的安全性。
[0198] 实施例11:
[019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
[0200] 传输评估模块,用于当第二目标数据基于第二通讯链路进行传输时,计算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时间,并根据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时间,计算第二目标数据的传输效率,具体包括:
[0201]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时间;
[0202] ;
[0203] 其中,表示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时间;表示数据传输延时;表示数据传输损失系数,且取值范围为(0,1);表示数据传输频率;表示第二目标数据的数据量;表示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进行传输时产生的冗余数据量;表示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平均传输速率;
[0204]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时间,计算第二目标数据的传输效率;
[0205]
[0206] 其中, 表示第二目标数据的传输速率; 表示额定传输时长,且 ; 表示监控终端接收到的总数据量; 表示监控终端接收到的正确的数据量; 表示监控终端接收到的错误的数据量;
[0207] 合格评估单元,用于:
[0208] 将第二目标数据的传输效率与基准传输效率进行比较,判断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是否合格;
[0209] 其中,当第二目标数据的传输效率等于或大于基准传输效率时,则判定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合格;
[0210] 否则,则判定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不合格,同时,进行报警操作。
[0211] 该实施例中,基准传输效率可以是提前设定好的,用来作为对第二目标数据在通信链路中进行传输的是否合格的评估标准。
[0212] 该实施例中,报警操作可以是声音、灯光以及振动中的一种或多种。
[0213] 该实施例中,当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不合格时,则可以对第二通讯链路进行传输优化(如提高数据传输的完整度、缩短数据传输的时间以及保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等)。
[021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二目标数据基于第二通讯链路进行传输时,通过有效计算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时间,从而有利于准确计算第二目标数据的传输效率,进而实现对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二通讯链路中的传输的合格性进行精准评估,有利于保障目标交换机在进行数据交换时的数据质量。
[0215]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