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103016.4

文献号 : CN1158220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希朝吴俊城庞许跃

申请人 : 广州继善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桩体抗拔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利用该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对空心方桩进行抗拔检测时,先通过双层内撑板的整体移动来对空心方桩进行初步撑紧,以便于实现装置的整体定位,之后的抗拔检测过程中,随着上拔力的逐渐增加,双层内撑板的外板对空心方桩的撑紧力也逐渐增加,使得空心方桩在检测前期的撑紧力较小而后期的撑紧力较大,既能避免因检测后期的撑紧力不足而导致空心方桩的抗拔检测过程中断,也能避免因撑紧力始终较大而容易造成空心方桩的损伤。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升降块(23)、双层内撑板(6)、升降组件、第一导向组件、连杆组件、第二导向组件、推板(74)、挤压板(82)、拔台(9)、拉杆(81)和顶起件;所述罩体(1)内设有空腔(11),所述罩体(1)底部开口并设置有滚轮(12);所述升降块(23)位于所述空腔(11),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罩体(1),所述升降块(23)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所述双层内撑板(6)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双层内撑板(6)位于所述空腔(11),所述双层内撑板(6)包括内板(61)和外板(62),所述外板(62)滑动连接于所述内板(61);所述连杆组件连接于所述升降块(23)与两块所述内板(61)之间;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连接于所述内板(61)与所述连杆组件之间;所述推板(74)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推板(74)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两块所述外板(62);所述挤压板(82)位于所述空腔(11)内并位于两块所述推板(74)之间;所述拔台(9)架设于所述罩体(1)上方,所述拉杆(81)连接于所述拔台(9)顶部与所述挤压板(82)之间,所述拉杆(81)下端与所述挤压板(8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块(23)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拉杆(81)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顶起件连接于所述拔台(9)底部;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筒(21)和第一螺杆(22),所述转筒(21)转动设置于所述罩体(1)顶部,所述转筒(21)的转动轴线为竖向线,所述第一螺杆(22)竖向穿过所述罩体(1)顶部和所述转筒(21),所述第一螺杆(22)与所述转筒(21)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块(2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杆(22)的下端;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杆(31)和第一连接块(32),所述第一连接块(32)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块(23),所述第一导杆(31)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罩体(1)的内顶面而下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32);

连杆组件包括横杆(41)、斜杆(42)、第一铰座(43)和第二铰座(44),所述横杆(41)水平设置,所述横杆(41)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块(23)的底部,所述斜杆(4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斜杆(42)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横杆(41)的两端,所述斜杆(42)开设有条形孔(421),所述条形孔(4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斜杆(4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横杆(41)的两端构造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为圆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斜杆(42)的条形孔(421),所述第一铰座(4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铰座(43)均固定于所述罩体(1),两个所述第一铰座(43)分别供两根所述斜杆(42)的上端铰接,第二铰座(4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铰座(44)固定连接所述内板(61),两个所述第二铰座(44)分别供两根所述斜杆(42)的下端铰接;

所述内板(61)朝向所述横杆(41)的一面开设有T型槽(63),所述T型槽(63)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64),第二导向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64)与所述横杆(41)之间,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杆(51)和第二连接块(52),所述第二导杆(51)水平设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64),第二连接块(52)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杆(41),所述第二导杆(51)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61)和外板(62)均为弧形板且均为内弧面朝向所述连杆组件,所述外板(62)与所述内板(61)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组件,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包括第三导杆(71),所述第三导杆(71)固定连接于所述外板(62)的内弧面,所述第三导杆(71)水平穿过所述内板(61),在每组所述双层内撑板(6)中,上下两根所述第三导杆(7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2),所述第一连接杆(72)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3),所述推板(74)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73)之间;所述内板(61)的外弧面与所述外板(62)的内弧面之间连接有弹簧(65),所述内板(61)朝向所述外板(62)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顶柱(66),所述顶柱(66)位于所述弹簧(6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74)用于接触所述挤压板(82)的一面为倒角面,所述挤压板(82)用于接触所述推板(74)的一面为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22)、所述升降块(23)和所述横杆(41)之间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拉杆(81)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拉杆(8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螺杆(83),所述第三螺杆(83)的转动轴线为竖向线,所述第三螺杆(83)与所述拔台(9)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81)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84),所述第一螺杆(22)由外向内穿入有限位杆(85),所述限位杆(85)的内端嵌入限位槽(84)而外端藏于所述第一螺杆(2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41)的两端均开设有避让槽(411),所述避让槽(411)上下贯穿所述横杆(41)的端部并在所述横杆(41)的外端形成开口,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避让槽(411)内。

7.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吊载工具将罩体(1)吊载至空心方桩(101)的上方,之后将罩体(1)置于地面(102)并罩设于空心方桩(101)的顶端;

S2:利用升降机构将升降块(23)升起,升降块(23)在升起过程中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双层内撑板(6)向外移动,直至将空心方桩(101)进行初步撑紧,在初步撑紧过程中,同时对罩体(1)的位置进行自动矫正;

S3:将拔台(9)架设在罩体(1)上,并将拉杆(81)与拔台(9)相对固定;

S4:将顶起件置于拔台(9)的底部,并将顶起件与拔台(9)的底部进行对接,之后利用顶起件将拔台(9)顶起,并逐渐增加顶起力;

S5:得出检测结果,若空心方桩(101)的累积上拔量小于或等于允许上拔量,即为合格,若空心方桩(101)的累积上拔量大于允许上拔量,则不合格。

说明书 :

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桩体抗拔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常用的混凝土预制桩有混凝土实心方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为保证施工建筑的质量,需要对方桩的竖向抗拔能力进行检测,在一定时间的检测后,若方桩的累积上拔量小于或等于允许上拔量,即为合格。
[0003] 目前对于空心方桩的检测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空心方桩上开设安装口,再将空心方桩与检测装置进行固定连接,虽连接稳定,但是会对方桩造成损伤。另一种则是利用检测装置的内撑机构对空心方桩进行撑紧后,再进行抗拔检测,虽然连接后不如上一种方式稳定,但是不易对空心方桩造成损伤。
[0004] 在空心方桩的抗拔检测过程中,检测装置对空心方桩进行拔动的力是逐渐增大的,在利用第二种方式对空心方桩进行撑紧时,若撑紧力不足,则容易在检测后期造成内撑机构与空心方桩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甚至造成分离而打断检测过程,若撑紧力较大,则导致空心方桩长时间承受较大的撑紧力,同样会容易造成空心方桩的损伤。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避免因检测后期的撑紧力不足而导致空心方桩的抗拔检测过程中断,且避免因撑紧力始终较大而容易造成空心方桩的损伤,本申请提供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0006]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包括罩体、升降块、双层内撑板、升降组件、第一导向组件、连杆组件、第二导向组件、推板、挤压板、拔台、拉杆和顶起件;所述罩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罩体底部开口并设置有滚轮;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空腔,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罩体,所述升降块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所述双层内撑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双层内撑板位于所述空腔,所述双层内撑板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外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内板;所述连杆组件连接于所述升降块与两块所述内板之间;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连接于所述内板与所述连杆组件之间;所述推板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推板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两块所述外板;所述挤压板位于所述空腔内并位于两块所述推板之间;所述拔台架设于所述罩体上方,所述拉杆连接于所述拔台顶部与所述挤压板之间;所述顶起件连接于所述拔台底部。
[0008]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筒和第一螺杆,所述转筒转动设置于所述罩体顶部,所述转筒的转动轴线为竖向线,所述第一螺杆竖向穿过所述罩体顶部和所述转筒,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转筒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杆和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块,所述第一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罩体的内顶面而下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
[0009] 优选的,连杆组件包括横杆、斜杆、第一铰座和第二铰座,所述横杆水平设置,所述横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块的底部,所述斜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斜杆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横杆的两端,所述斜杆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斜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横杆的两端构造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为圆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斜杆的条形孔,所述第一铰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铰座均固定于所述罩体,两个所述第一铰座分别供两根所述斜杆的上端铰接,第二铰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铰座固定连接所述内板,两个所述第二铰座分别供两根所述斜杆的下端铰接。
[0010] 优选的,所述内板朝向所述横杆的一面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导向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横杆之间,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杆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导杆水平设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杆,所述第二导杆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
[0011] 优选的,所述内板和外板均为弧形板且均为内弧面朝向所述连杆组件,外板与内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组件,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包括第三导杆,所述第三导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外板的内弧面,所述第三导杆水平穿过所述内板,在每组所述双层内撑板中,上下两根所述第三导杆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推板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内板的外弧面与所述外板的内弧面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内板朝向所述外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顶柱,所述顶柱位于所述弹簧内。
[0012] 优选的,所述推板用于接触所述挤压板的一面为倒角面,所述挤压板用于接触所述推板的一面为圆弧面。
[0013]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所述升降块和所述横杆之间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拉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拉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的转动轴线为竖向线,所述第三螺杆与所述拔台螺纹连接。
[0014] 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螺杆由外向内穿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内端嵌入限位槽而外端藏于所述第一螺杆内。
[0015]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两端均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上下贯穿所述横杆的端部并在所述横杆的外端形成开口,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0016]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7] 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方法,采用上述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0018] S1:利用吊载工具将罩体吊载至空心方桩的上方,之后将罩体置于地面并罩设于空心方桩的顶端;
[0019] S2:利用升降机构将升降块升起,升降块在升起过程中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双层内撑板向外移动,直至将空心方桩进行初步撑紧,在初步撑紧过程中,同时对罩体的位置进行自动矫正;
[0020] S3:将拔台架设在罩体上,并将拉杆与拔台相对固定;
[0021] S4:将顶起件置于拔台的底部,并将顶起件与拔台的底部进行对接,之后利用顶起件将拔台顶起,并逐渐增加顶起力;
[0022] S5:得出检测结果,若空心方桩的累积上拔量小于或等于允许上拔量,即为合格,若空心方桩的累积上拔量大于允许上拔量,则不合格。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4] 通过转动转筒,转筒的旋转运动能够转为第一螺杆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升降块进行升降,当升降块升起时,升降块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双层内撑板整体向外移动,实现双层内撑板对空心方桩的初步撑紧,当拉杆与拔块连接后,被顶起的拔块能够向上拉动拉杆,进而拉动挤压板,挤压板再挤压双层内撑板的外板,随着上拔力的逐渐增加,双层内撑板的外板对空心方桩的撑紧力也逐渐增加,使得空心方桩在检测前期的撑紧力较小而后期的撑紧力较大,既能避免因检测后期的撑紧力不足而导致空心方桩的抗拔检测过程中断,也能避免因撑紧力始终较大而容易造成空心方桩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抗拔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6]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抗拔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图。
[0027] 图3是图2中罩体和空心方柱剖开后的部分结构图。
[0028]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抗拔检测装置位于空心方桩内的结构图。
[0029]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层内撑板在弹簧和顶柱处的结构剖视图。
[0030]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拉杆顶部的部分结构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1、罩体;11、空腔;12、滚轮;13、吊钩;14、插杆;21、转筒;22、第一螺杆;23、升降块;31、第一导杆;32、第一连接块;33、第二螺杆;34、限位块;41、横杆;411、避让槽;42、斜杆;421、条形孔;43、第一铰座;44、第二铰座;51、第二导杆;52、第二连接块;6、双层内撑板;61、内板;62、外板;63、T型槽;64、第二滑块;65、弹簧;66、顶柱;71、第三导杆;72、第一连接杆;73、第二连接杆;74、推板;81、拉杆;82、挤压板;83、第三螺杆;84、限位槽;85、限位杆;9、拔台;91、千斤顶;101、空心方桩;102、地面。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附图1‑6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3]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
[0034] 参照图1至图3,空心方桩101插入于地面,且空心方桩101的顶端露出于地面之上,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包括置于地面的罩体1,在本实施例中,罩体1外部结构为矩形结构。进一步的,罩体1的底部开口并向上开设有空腔11,空腔11为矩形空间,空腔11的水平横截面大于空心方桩101的水平横截面,且空腔11的高度大于空心方桩101顶端露出地面的高度,使得罩体1可罩设在空心方桩101的顶端。罩体1的底部装设有滚轮12,在本实施例中,滚轮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滚轮12分别位于罩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滚轮12的滚动轴线相互平行,两个滚轮12用于滚动支撑罩体1,并使得罩体1可沿直线方向活动。另外,罩体1的顶部设置有吊钩13,吊钩13的设置便于罩体1被吊载并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将罩体1罩设在空心方桩101的顶端或将罩体1吊离空心方桩101。
[0035] 参照图3和图4,罩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罩体1的顶部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设置有转筒21,转筒21的转动轴线为竖向线,转筒21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上下贯穿转筒21。转筒21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22,第一螺杆22同时穿过转筒21的第一螺纹孔和罩体1顶部的第一通孔。罩体1内活动设置有升降块23,升降块23的侧壁与罩体1的内顶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杆31和第一连接块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块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块32分别固定连接于升降块23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两个第一连接块32均开设有第一导孔,第一导孔竖向贯穿第一连接块32,第一导杆31的数量对应第一连接块32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导杆31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罩体1的内底面而下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块32的第一导孔,第一导杆31的水平横截面和第一导孔的孔型均为圆形,第一导向组件对升降块23的升降起导向效果。进一步,第一导杆31的下端构造有第二螺杆33,第二螺杆33与第一导杆31同轴,第二螺杆33的直径小于第一导杆31的直径,第二螺杆33螺纹连接有限位块34,限位块34为圆块,限位块34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杆31的直径,在升降块23下降过程中,第一连接块32的底端能够与限位块34的顶端接触,因此限位块34能够避免第一连接块32滑脱第一导杆31,并对升降块23的下降高度进行限制。为了实现对升降块23的升降控制,升降块23的上端与第一螺杆22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螺杆22在第一导向组件的导向作用下转动受限,之后通过转动转筒21,转筒21的旋转运动能够转为第一螺杆22的直线运动,第一螺杆22再带动升降块23进行升降,从而实现对升降块23的升降控制。
[0036] 参照图4,罩体1内设置有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横杆41、斜杆42、第一铰座43和第二铰座44。其中,横杆41的数量为一根,横杆41水平设置,横杆41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于升降块23的底部;斜杆4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斜杆42分别活动连接于横杆41的两端,具体的,斜杆42开设有条形孔421,条形孔421贯穿斜杆4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条形孔421的长度方向与斜杆42的长度方向平行,横杆41的两端构造有第一滑块,横杆41两端的第一滑块分别滑动设置于两根斜杆42的条形孔421内,使得横杆41的端部与斜杆42之间可相对滑动,进一步的,第一滑块为圆块,第一滑块的圆周外壁与条形孔421的内侧壁保持相切,使得横杆41的端部与斜杆42之间还可相对转动,并且为了便于斜杆42进行转动,横杆41的两端均开设有避让槽411,避让槽411上下贯穿横杆41的端部并在横杆41的外端形成开口,第一滑块位于避让槽411内;第一铰座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铰座43均位于横杆41的上方,两个第一铰座43分别供两根斜杆42的上端铰接,并且,两个第一铰座43均固定连接于罩体1的内顶面;第二铰座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铰座44均位于横杆41的下方,两个第二铰座44分别供两根斜杆42的下端铰接,以横杆41的中心为基准点,两个第二铰座44相对于两个第一铰座43更靠外,并且,两个第二铰座44的外端均固定连接有双层内撑板6。通过上述设计,当升降块23上升时,升降块23带动横杆41上升,横杆41再控制两根斜杆42的下端向外侧上方摆动,两根斜杆42再分别控制两组双层内撑板6向外移动,从而实现两组双层内撑板6的相互远离,当双层内撑板6位于空心方桩101内时,两组相互远离的双层内撑板6能够将空心方桩101撑紧;同理,当升降块23下降时,两根斜杆42分别控制两组双层内撑板6向内移动,从而实现两组双层内撑板6的相互靠近,当双层内撑板6位于空心方桩101内时,两组相互远离的双层内撑板6能够将空心方桩101撑紧。
[0037] 参照图4,双层内撑板6朝向横杆41的一面开设有T型槽63,T型槽63的水平横截面呈T形,T型槽63向上贯穿双层内撑板6的顶面。T型槽63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64,第二滑块64的一端呈T形并通过该端滑动连接于T型槽63内。第二滑块64与横杆41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杆51和第二连接块52,第二滑块64朝向横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导杆51,第二导杆51水平设置,横杆4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块52,第二连接块52开设有第二导孔,第二导孔水平贯穿第二连接块52,进一步的,第二导杆51的外端一一对应地穿过第二连接块52的第二导孔,第二导杆51的竖向横截面和第二导孔的孔型均为圆形。通过上述设计,当斜杆42控制双层内撑板6向外移动或向内移动时,双层内撑板6的内外侧均能够保持水平朝向,以保持双层内撑板6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8] 参照图4和图5,双层内撑板6包括内板61和外板62,内板61和外板62均为弧形板且均为内弧面朝向连杆组件,第二铰座44固定连接于内板61的内弧面,外板62与内板61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组件,外板62通过第三导向组件可相对内板61进行滑动并在滑动过程中远离或靠近内板61,第三导向组件包括第三导杆71和第三导孔,第三导孔开设于内板61,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三导孔分别分布于内板61的四个角落位置,第三导杆71固定连接于外板62的内弧面,对应的,第三导杆7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三导杆71分别穿过四个第三导孔,且第三导杆71的竖向横截面和第三导孔的孔型均为矩形,通过第三导杆71在第三导孔内的滑动,实现了外板62可相对内板61进行滑动的效果。进一步的,为了在非撑紧状态下更稳定地保持外板62与内板61之间的相对距离,内板61的外弧面与外板62的内弧面之间连接有弹簧65,具体的,内板61的外弧面的四个角落位置均开设有第一沉孔,外板62的内弧面的四个角落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沉孔,四个第一沉孔与四个第二沉孔之间一一对应地连接有弹簧65,当第二铰座44带动内板61向内移动时,内板61通过弹簧65能够带动外板62同时向内移动,当第二铰座44带动外板62向外移动时,内板61通过弹簧65能够带动外板62同时向外移动。另外,第一沉孔内端面固定连接有顶柱66,顶柱66位于弹簧65内,在连杆组件控制双层内撑板6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当外板62的外弧面接触到空心方桩101的内壁时停止移动,而内板61继续移动并压缩弹簧65,直至顶柱66将外板62顶紧,从而实现初步撑紧。并且,在连杆组件控制双层内撑板6向外移动的过程中,若罩体1偏左,双层内撑板6则能够推动罩体1向右移动,若罩体1偏右,双层内撑板6则能够推动罩体1向左移动,从而在初步撑紧过程中同时实现罩体1位置的自动校正。
[0039] 参照图4和图5,在每组双层内撑板6中,上下两根第三导杆71之间相互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2,第一连接杆72之间又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3,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杆73固定连接有推板74,在双层内撑板6对空心方桩101进行初步撑紧后,通过进一步推动推板74,能够控制外板62进一步撑紧空心方桩101。第一螺杆22、升降块23和横杆41之间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孔型为矩形,第二通孔内穿设有拉杆81,拉杆81的下端穿出第二通孔并固定连接有挤压板82。挤压板82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能够与两块推板74接触,进一步的,推板74用于接触挤压板82的一面设为倒角面,挤压板82用于接触推板74的一面为圆弧面,之后当挤压板82向上移动时,挤压板82会挤压于两块推板74之间的空间,使推板74向外推动,以控制外板62进一步撑紧空心方桩101,并且随着拉杆81拉力的逐渐增大,挤压板82对推板74的挤压力逐渐增大,推板74对外板62的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外板62对空心方桩101的撑紧力组件增大。
[0040] 参照图1、图4和图6,拉杆8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螺杆83,第三螺杆83的的转动轴线为竖向线。罩体1的两个相对的外侧壁之间架设有拔台9,拔台9横跨于罩体1的上方,为了在罩体1上准确架设拔台9,罩体1的侧壁设置有插杆14,拔台9的底部对应开设有插孔,插杆14可插接于插孔。拔台9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为螺纹孔并用于与第三螺杆83螺纹连接,之后通过转动第三螺杆83,便能控制拉杆81上下移动,并且,为了便于转动第三螺杆83,第三螺杆83的顶部开设有第三沉孔,第三沉孔的孔型为六边形,以便于利用六角螺丝刀转动第三螺杆83。为了避免在第三螺杆83向下旋出后导致拉杆81向下滑脱第二通孔,拉杆81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84,第一螺杆22由外向内穿入有限位杆85,限位杆85的内端嵌入限位槽84而外端藏于第一螺杆22内,在拉杆8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杆85能够与限位槽84的顶面接触,从而限制拉杆81的下滑高度,起到防滑脱效果。
[0041] 参照图1、图3和图4,拔台9的左右两侧的底部下方均设置有千斤顶91,千斤顶91置于地面,拔台9的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对接孔,拔台9通过两个对接孔分别与两个千斤顶91对接,对接孔的内端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两个千斤顶91用于将拔台9顶起,拔台9再向上拉动拉杆81,随着千斤顶91对拔台9顶起力的增加,拉杆81的拉力随之增加,最终使得双层内撑板6的外板62对空心管桩的撑紧力逐渐增加,既能避免因检测后期的撑紧力不足而导致空心方桩101的抗拔检测过程中断,也能避免因撑紧力始终较大而容易造成空心方桩101的损伤。
[0042]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方法。
[0043] 空心方桩抗拔检测方法采用上述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0044] S1:参照图2,利用吊载工具将罩体1吊载至空心方桩101的上方,之后将罩体1置于地面并罩设于空心方桩101的顶端;
[0045] S2:参照图3,转动转筒21,使第一螺杆22带动升降块23升起,升降块23在升起过程中通过连杆组件带动双层内撑板6向外移动,直至将空心方桩101进行初步撑紧,在初步撑紧过程中,同时对罩体1的位置进行自动矫正;
[0046] S3:参照图1,将拔台9架设在罩体1上,并将第三螺杆83与拔台9螺纹连接;
[0047] S4:参照图1,将千斤顶91置于拔台9的底部,并将千斤顶91与拔台9的底部进行对接,之后利用千斤顶91将拔台9顶起,并逐渐增加顶起力;
[0048] S5:得出检测结果,若空心方桩101的累积上拔量小于或等于允许上拔量,即为合格,若空心方桩101的累积上拔量大于允许上拔量,则不合格。
[0049] 本实施例的一种空心方桩抗拔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在利用该空心方桩101抗拔检测装置对空心方桩101进行抗拔检测时,先通过双层内撑板6的整体移动来对空心方桩101进行初步撑紧,以便于实现装置的整体定位,之后的抗拔检测过程中,随着上拔力的逐渐增加,双层内撑板6的外板62对空心方桩101的撑紧力也逐渐增加,使得空心方桩101在检测前期的撑紧力较小而后期的撑紧力较大,既能避免因检测后期的撑紧力不足而导致空心方桩101的抗拔检测过程中断,也能避免因撑紧力始终较大而容易造成空心方桩的损伤。
[0050] 以上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