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141300.0

文献号 : CN11586403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向军张胜利肖国宏乔亚东董增亮

申请人 : 山西聚贤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属于石墨电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电极接头本体以及与其相对接的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接头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夹板设置为一组且两夹板分布于电极接头本体的两端;所述夹板的外侧设置有滑板,且滑板和夹板之间通过导向组件相连接;通过在电极接头本体的两端均布置夹板,保持其受力均匀,进而在安装过程中保持电极接头本体的水平状态,进一步提高其对接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的顶压组件,使得电极接头本体在对接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夹板能够自动与其脱离,避免且两者相互摩擦的情况出现,有利于对电极接头本体进行保护。

权利要求 :

1.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包括电极接头本体以及与其相对接的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接头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夹板设置为一组且两夹板分布于电极接头本体的两端;

所述夹板的外侧设置有滑板,且滑板和夹板之间通过导向组件相连接,所述导向组件上装配有顶压组件,随着电极接头本体的对接,同组中远离电极本体一侧的夹板相对于滑板滑动,且顶压组件将靠近电极本体一侧的夹板向外顶压;

所述夹板外侧设置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伸缩端穿过支架并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远离电极接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外侧固定设置有旋转单元,旋转单元的输出端穿过固定盘并与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与滑板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所述滑板靠近电极接头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均滑动设置于滑槽内部,所述夹板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杆,位于电极接头本体两端的支杆分别与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固定连接;

所述顶压组件包括设置于滑槽内的导向轴,导向轴两端均穿出滑板并与滑板转动连接,且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上均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导向轴穿过通孔与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滑动配合,所述导向轴外侧周面上位于第一导向块的一段开设有槽口,所述第一导向块上的通孔内壁处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轴的外侧周面上开设有条形槽以及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为螺旋状,且条形槽连通设置于限位槽两端,所述限位槽设置于第二导向块处,所述第二导向块上位于通孔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以及条形槽滑动配合,所述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为U型,且支撑板内部底面和第一导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导向轴穿过隔板并与隔板转动连接,所述隔板与第一导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隔板与第二导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支架的顶部以及底部均向外延伸形成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面为弧面且与套筒的内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设置为弧状,且夹板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护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气缸或者液压推杆,所述旋转单元为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螺柱,多个螺柱呈环形阵列分布。

说明书 :

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石墨电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石墨电极采用优质的石油焦和针状焦制成,广泛用于电弧炉与精炼炉中,适合生产合金钢及其他金属、非金属等材料。
[0003] 中国专利CN215036862U公开了一种用于石墨电极接头的对接装置,针对现有的石墨电极接头安装基本上是用人工或者机械臂,人工安装效率低,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而且安全性不能保障,机械臂的造价高,同时稳定性较低,维修成本也高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操作台和石墨电极接头本体,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本方案中,通过启动伺服电机,最终带动两个夹紧块相互靠近并夹紧石墨电极接头本体,夹紧后,转动把手,最终使得石墨电极接头本体一边旋转一边向靠近备用石墨电极的方向横向移动,进而可以使得石墨电极接头本体与电极孔螺纹连接,完成对石墨电极接头本体的安装。
[0004] 上述设备通过夹紧块将石墨电极接头本体的一端夹紧,之后将其旋转地送入至备用石墨电极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石墨电极接头本体的重量较大,尤其当石墨电极接头本体的长度较长时,其对夹紧块的压力也就越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夹紧块表面逐渐磨损,使得在后期对接的过程中石墨电极接头本体难以保持水平的状态,从而使得在对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死的状态。
[0005]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石墨电极接头本体对夹紧块的压力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夹紧块表面逐渐磨损,使得在后期对接的过程中石墨电极接头本体难以保持水平的状态,从而使得在对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死的状态问题。
[0007] 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电极接头本体以及与其相对接的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接头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夹板设置为一组且两夹板分布于电极接头本体的两端;
[0008] 所述夹板的外侧设置有滑板,且滑板和夹板之间通过导向组件相连接,所述导向组件上装配有顶压组件,随着电极接头本体的对接,同组中远离电极本体一侧的夹板相对于滑板滑动,且顶压组件将靠近电极本体一侧的夹板向外顶压。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板外侧设置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伸缩端穿过支架并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远离电极接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外侧固定设置有旋转单元,旋转单元的输出端穿过固定盘与支架固定连接。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与滑板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所述滑板靠近电极接头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均滑动设置于滑槽内部,所述夹板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杆,位于电极接头本体两端的支杆分别与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固定连接。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压组件包括设置于滑槽内的导向轴,导向轴两端均穿出滑板并与滑板转动连接,且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上均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导向轴穿过通孔与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滑动配合,所述导向轴外侧周面上位于第一导向块的一段开设有槽口,所述第一导向块上的通孔内壁处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轴的外侧周面上开设有条形槽以及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为螺旋状,且条形槽连通设置于限位槽两端,所述限位槽设置于第二导向块处,所述第二导向块上位于通孔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以及条形槽滑动配合,所述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为U型,且支撑板内部底面和第一导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
[00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导向轴穿过隔板并与隔板转动连接,所述隔板与第一导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隔板与第二导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001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盘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支架的顶部以及底部均向外延伸形成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面为弧面且与套筒的内壁相接触。
[0014]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板设置为弧状,且夹板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护垫。
[00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单元为气缸或者液压推杆,所述旋转单元为电机。
[001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螺柱,多个螺柱呈环形阵列分布。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带动滑板向内移动,可以促使夹板逐渐将电极接头本体夹紧,当电极接头本体移动至螺孔处时,通过电机带动支架转动,利用支架带动滑板转动,从而通过设置的支杆能够带动夹板以及电极接头本体转动,有利于将电极接头本体旋入至螺孔内部,本装置中,通过在电极接头本体的两端均布置夹板,保持其受力均匀,进而在安装过程中保持电极接头本体的水平状态,进一步提高其对接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的顶压组件,使得电极接头本体在对接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夹板能够自动与其脱离,避免且两者相互摩擦的情况出现,有利于对电极接头本体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的夹板与电极接头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的滑板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发明的滑板剖视图;
[0023] 图5是本发明的限位槽与条形槽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是本发明的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是本发明的导向轴上槽口处于向上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是本发明的导向轴上槽口处于向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是本发明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0029] 图中:1、电极本体;2、螺孔;3、夹板;4、支杆;5、旋转单元;6、螺柱;7、固定盘;8、套筒;9、支架;10、驱动单元;11、滑板;12、导向轴;13、电极接头本体;14、支撑板;15、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17、凸起;18、第二导向块;19、槽口;20、第一导向块;21、筋条;22、第三弹簧;23、隔板;24、条形槽;25、限位槽;26、限位块;27、滑块;28、导向槽;29、通孔;30、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如图1‑2所示,一种石墨电极对接装置,包括用于对电极接头本体13进行夹持的夹板3,夹板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夹板3设置为一组且两夹板3分布于电极接头本体13的两端,多组夹板3呈环形阵列分布于电极接头本体13的外侧。
[0031] 夹板3远离电极接头本体13的一侧设置有支架9,支架9上安装有驱动单元10,通过设置的驱动单元10能够带动夹板3相对于电极接头本体13移动进而将其夹持,而支架9远离电极接头本体1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盘7,所述固定盘7外侧固定设置有旋转单元5,旋转单元5的输出端与支架9相连接,实际使用过中,在固定盘7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螺柱6,多个螺柱6呈环形阵列分布,通过螺柱6将设备整体安装于外部的机械臂上,从而带动设备本体移动,关于机械臂的具体构造其为工业领域中成熟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使用时,通过机械臂将设备整体移动至电极接头本体13存放的区域,将多组夹板3套设于电极接头本体13的外侧,并且通过驱动单元10带动夹板3向着电极接头本体13的方向移动而将其夹紧,并且通过机械臂将其移动至电极本体1处,使电极接头本体13与电极本体1端面上设置的螺孔2相对齐,此时通过旋转单元5带动支架9以及电极接头本体13转动,从而将电极接头本体13旋进螺孔2内部,完成电极的对接。
[0032] 如图2‑4所示,在夹板3的外侧设置有滑板11,且滑板11和夹板3之间通过导向组件相连接,所述导向组件上装配有顶压组件,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电极接头本体13逐渐被旋入至螺孔2内部,同组中远离电极本体1一侧的夹板3相对于滑板11滑动,从而逐渐将电极接头本体13送入至螺孔2内部,与此同时,通过设置的顶压组件将靠近电极本体1一侧的夹板3向着远离电极接头本体13的方向顶压,从而避免电极接头本体13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此夹板3相互摩擦。
[0033] 具体地,上述导向组件包括与滑板11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块20以及第二导向块18,实际应用时,在滑板11靠近电极接头本体1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而第一导向块20以及第二导向块18则滑动设置于此滑槽内部,所述夹板3设置为弧状,其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杆
4,两侧支杆4远离夹板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块20以及第二导向块18固定连接。
[0034] 实际使用时,上述驱动单元10可以为气缸或者液压推杆,其伸缩端穿过支架9并与滑板1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单元10的伸缩端与支架9滑动配合,而上述旋转单元5可以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穿过固定盘7并与支架9固定连接,且电机上的驱动轴与固定盘7转动连接,具体地,通过带动滑板11向内移动,可以促使夹板3逐渐将电极接头本体13夹紧,当电极接头本体13移动至螺孔2处时,通过电机带动支架9转动,利用支架9带动滑板11转动,从而通过设置的支杆4能够带动夹板3以及电极接头本体13转动,有利于将电极接头本体13旋入至螺孔2内部,在此过程中,第一导向块20以及第二导向块18相对于滑板11滑动,从而避免了电极接头本体13在送入的过程中与夹板3干涉。
[0035] 如图4‑9所示,上述顶压组件包括设置于滑槽内的导向轴12,导向轴12两端均穿出滑板11并与滑板11转动连接,且第一导向块20与第二导向块18上均开设有贯穿的通孔29,使得导向轴12能够穿过通孔29并与其滑动配合,此外,在滑槽内固定连接有隔板23,使得导向轴12穿过隔板23并与隔板23转动连接,所述隔板23与第一导向块2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5,所述隔板23与第二导向块1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上述第一弹簧15以及第二弹簧16均套设于导向轴12的外侧。
[0036] 进一步地,导向轴12外侧周面上位于第一导向块20的一段开设有槽口19,而第一导向块20上的通孔29内壁处开设有导向槽28,当导向轴12处于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通过导向轴12能够对第一导向块20进行限位,避免其向上移动,从而有利于通过夹板3将电极接头本体13夹紧,而当导向轴12转动180°后,如图8所述,此时第一导向块20能够相对于导向轴12向上移动,由于设置的导向槽28,可以避免第一导向块20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与导向轴
12干涉,当第一导向块20移动后通过支杆4可以带动夹板3向着远离电极接头本体13的方向移动而将其松开,避免了电极接头本体13在旋入螺孔2的过程中与此夹板3摩擦。
[0037] 而为了带动导向轴12转动,在导向轴12的外侧周面上开设有条形槽24以及限位槽25,所述限位槽25设置为螺旋状,且条形槽24连通设置于限位槽25两端,上述限位槽25设置于第二导向块18处,而第二导向块18上位于通孔29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6,所述限位块26与限位槽25以及条形槽24滑动配合,通过此结构使得第二导向块18在相对于导向轴
12滑动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其转动。
[0038] 更进一步地,在滑板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设置为U型,且支撑板14内部底面和第一导向块2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2。
[0039] 实际使用时,将设备整体移动至电极接头本体13存放的区域,将多组夹板3套设于电极接头本体13的外侧,通过驱动单元10的伸缩端带动滑板11向内移动,从而通过支杆4带动夹板3将电极接头本体13夹紧并转运至电极本体1处与螺孔2对齐,此时通过电机带动支架9转动,支架9可以带动滑板11以及夹板3转动,从而通过夹板3带动电极接头本体13转动,由于电极接头本体13与螺孔2螺纹啮合,因此在其转动过程中会逐渐向着螺孔2内移动,在此过程中电极接头本体13可以带动多组夹板3向着螺孔2方向移动,当第一导向块20即将移动至滑槽的末端时,第二导向块18上的限位块26从条形槽24内滑动至限位槽25处,通过限位槽25与限位块26之间的挤压,使得第二导向块18继续在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导向轴12转动180°,之后限位块26从限位槽25重新滑动至条形槽24内部,使得第二导向块18在滑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而当导向轴12转动180°后,导向轴12上的槽口19处于向下的位置,具体如图8所示,此时通过第三弹簧22对第一导向块20的压力可以带动第一导向块20相对于滑板11向上移动,进而通过支杆4带动夹板3向着滑板11的方向移动而逐渐与电极接头本体13脱离,之后随着支架9的转动,与第二导向块18相连接的夹板3对电极接头本体
13始终处于夹紧的状态,而与第一导向块20相连接的夹板3则与电极接头本体13脱离,有效避免了电极接头本体13在被送入至螺孔2的过程中与夹板3之间出现摩擦,从而对电极接头本体13进行了良好的保护。
[0040] 传统的夹持装置一般是将电极接头本体13的一端夹紧并转运至电极本体1处,之后将其旋入至螺孔2内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极接头本体13的重量较大,尤其当电极接头本体13的长度较长时,电极接头本体13对夹持装置的压力也就越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夹持装置表面逐渐磨损,使得在后期对接的过程中电极接头本体13难以保持水平的状态,从而使得在对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死的状态,而本装置中,通过在电极接头本体13的两端均布置夹板3,保持其受力均匀,进而在安装过程中保持电极接头本体13的水平状态,进一步提高其对接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的顶压组件,使得电极接头本体13在对接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夹板3能够自动与其脱离,避免且两者相互摩擦的情况出现,有利于对电极接头本体13进行保护。
[0041] 如图3‑4所示,在固定盘7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套筒8,而支架9的顶部以及底部均向外延伸形成凸起17,所述凸起17的外侧面为弧面且与套筒8的内壁相接触,通过此结构使得电机在带动支架9转动的过程中,套筒8能够对支架9进行定位,从而保持其转动时的稳定性。
[0042] 此外,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夹板3的内侧面上固定设置一护垫30,以便于对电极接头本体13进行保护。
[0043] 在导向轴12槽口19处固定连接有筋条21,以此来提高导向轴12的强度。
[0044] 如图10所示,除了上述利用机械臂带动设备整体移动的方式外,还可以在套筒8的外侧固定连接一滑块27,使得滑块27与外界布置的滑轨滑动配合,当需要上料时,可以将装置整体滑动至电极接头本体13存放的区域,取料完成后重新回到电极本体1处完成对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