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052428.X

文献号 : CN11586580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景鹤

申请人 : 爱集微咨询(厦门)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所述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识别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基于所述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该方案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所述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

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

识别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获取所述客户端版本对应的验证策略集,所述验证策略集包括多个验证策略;

在所述验证策略集中将所述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

确定所述目标验证策略之间的优先级;

从当前网络环境信息中提取传输所述目标验证策略时的网络强度;

基于所述优先级以及网络强度,确定传输所述目标验证策略时的传输速度;

按照所述传输速度将所述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目标验证策略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验证策略集中将所述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包括:识别所述检测场景的场景类型;

基于所述场景类型,在所述验证策略集中将所述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优先级以及网络强度,确定传输所述目标验证策略时的传输速度,包括:当检测到所述网络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强度时,为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一预设传输速度;

当检测到所述网络强度小于预设强度时,为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二预设传输速度,为优先级为第二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三预设传输速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传输速度大于第二预设传输速度,所述第二预设传输速度大于第三预设传输速度;

所述按照所述传输速度将所述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目标验证策略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包括:当检测到所述网络强度小于预设强度时,按照第二预设传输速度将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直至将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完毕,则按照第三预设传输速度将优先级为第二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目标验证策略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客户端版本对应的验证策略集,所述验证策略集包括多个验证策略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合理性验证;

当合理性验证通过时,则执行获取所述客户端版本对应的验证策略集,所述验证策略集包括多个验证策略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包括:提取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特征;

基于所述数据特征,识别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所述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传输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客户端版本对应的验证策略集,所述验证策略集包括多个验证策略;在所述验证策略集中将所述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确定所述目标验证策略之间的优先级;从当前网络环境信息中提取传输所述目标验证策略时的网络强度;基于所述优先级以及网络强度,确定传输所述目标验证策略时的传输速度;按照所述传输速度将所述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目标验证策略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施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说明书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应用程序出现在不同的平台,如IOS、Windows以及Android等,目前,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平台的需求,针对于同一款应用开发出应用于不同平台的应用程序。
[0003] 在应用程序正式上线之前,需要对应用程序进行测试,如进行界面测试或功能测试等,目前的方法是,每个平台具有各自的验证规则,并且各平台下的框架又都有各自的验证规则,针对于多平台的应用而言,在测试时,服务器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至多平台架构下,对于同一平台的应用,其包含了所有版本的测试数据,可见,目前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传输的数据的有效性低下。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0005]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0006] 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所述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
[0007] 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
[0008] 识别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0009] 基于所述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10]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包括:
[0011] 获取所述客户端版本对应的验证策略集,所述验证策略集包括多个验证策略;
[0012] 在所述验证策略集中将所述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
[0013] 将所述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14]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验证策略集中将所述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包括:
[0015] 识别所述检测场景的场景类型;
[0016] 基于所述场景类型,在所述验证策略集中将所述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
[0017]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包括:
[0018] 确定所述目标验证策略之间的优先级;
[0019] 从当前网络环境信息中提取传输所述目标验证策略时的网络强度;
[0020] 基于所述优先级以及网络强度,确定传输所述目标验证策略时的传输速度;
[0021] 按照所述传输速度将所述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22]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优先级以及网络强度,确定传输所述目标验证策略时的传输速度,包括:
[0023] 当检测到所述网络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强度时,为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一预设传输速度;
[0024] 当检测到所述网络强度小于预设强度时,为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二预设传输速度,为优先级为第二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三预设传输速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传输速度大于第二预设传输速度,所述第二传输速度大于第三传输速度;
[0025] 所述按照所述传输速度将所述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包括:当检测到所述网络强度小于预设强度时,按照第二预设传输速度将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直至将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完毕,则按照第三预设传输速度将优先级为第二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26]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之前,还包括:
[0027] 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合理性验证;
[0028] 当合理性验证通过时,则基于所述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29]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包括:
[0030] 提取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特征;
[0031] 基于所述数据特征,识别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0032]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0033]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所述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
[0034]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
[0035]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0036] 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37]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0038]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上述方法。
[0039]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所述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识别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基于所述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所述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验证数据对所述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由此,可以精细化地传输验证数据至用户端中,减少了传输的数据中无效的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004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0042]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3]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6]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或”、“和/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等可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再如,“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0047]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048]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101、102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101后执行102等,但这些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0]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0051] 其中,该数据传输装置具体可以集成在服务器中,服务器可以包括一个独立运行的服务器或者分布式服务器,也可以包括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或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
[0052] 例如,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集成在服务器10中,服务器10与多个电子设备20连接,服务器10响应于针对电子设备20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随后,服务器10确定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接着,服务器10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最后,服务器10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电子设备20中,以便电子设备20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53]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可以精细化地传输验证数据至用户端中,减少了传输的数据中无效的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0054]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先顺序的限定。
[005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确定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56]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0057] 101、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
[0058] 其中,触发操作可以是由用户触发的,也可以是由电子设备触发的,还可以是由服务器触发的,比如,用户针对电子设备的触发控件触发的点击操作,又比如,电子设备或服务器在预设时间内触发针对待检测数据的数据检测操作等等。
[0059] 102、确定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
[0060] 其中,不同的待检测数据可以对应不同的客户端,也可以对应相同的客户端,即便待检测数据对应相同的客户端,其也可能存在客户端的版本不同,为了便于后续进行数据检测,在本申请中,需要确定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如可以通过识别待检测数据中的特定语句,该特定语句一般会携带有其对应客户端的版本,由此,确定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
[0061] 103、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0062] 在本申请中,主要是利用待识别数据对应的功能或页面进行场景区分,比如,待检测数据A对应的功能为校验用户身份,待检测数据B对应的功能为在xx页面中展示某个控件,可见,待检测数据A和待检测数据B所对应的检测场景不同,具体可以利用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特征,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即,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具体可以包括:
[0063] (11)提取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特征;
[0064] (12)基于数据特征,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0065] 其中,可以预先建立场景检测模型,该场景检测模型可以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包括包括四个卷积层和一个全连接层。
[0066] 卷积层:主要用于对输入的图像(比如训练样本或需要识别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其中,卷积核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比如,从第一层卷积层至第四层卷积层的卷积核大小依次可以为(7,7),(5,5),(3,3),(3,3);可选的,为了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在本实施例中,这四层卷积层的卷积核大小可以都设置为(3,3),激活函数均采用“relu(线性整流函数,Rectified Linear Unit)”,而padding(padding,指属性定义元素边框与元素内容之间的空间)方式均设置为“same”,“same”填充方式可以简单理解为以0填充边缘,左边(上边)补0的个数和右边(下边)补0的个数一样或少一个。可选的,卷积层与卷积层之间可以通过直连的方式连接,从而加快网络收敛速度,为了进一步减少计算量,还可以在第二至第四层卷积层中的所有层或任意1 2层进行下采样(pooling)操作,该下采样操作~与卷积的操作基本相同,只不过下采样的卷积核为只取对应位置的最大值(max pooling)或平均值(average pooling)等,为了描述方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均以在第二层卷积层和第三层卷积层中进行下采样操作,且该下采样操作具体为max pooling为例进行说明。
[0067] 需说明的是,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激活函数所在层和下采样层(也称为池化层)均归入卷积层中,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认为该结构包括卷积层、激活函数所在层、下采样层(即池化层)和全连接层,当然,还可以包括用于输入数据的输入层和用于输出数据的输出层,在此不再赘述。
[0068] 全连接层:可以将学到的特征映射到样本标记空间,其在整个卷积神经网络中主要起到“分类器”的作用,全连接层的每一个结点都与上一层(如卷积层中的下采样层)输出的所有结点相连,其中,全连接层的一个结点即称为全连接层中的一个神经元,全连接层中神经元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定,比如,在该孪生神经网络模型的上半分支网络和下半分支网络中,全连接层的神经元数量可以均设置为512个,或者,也可以均设置为128个,等等。与卷积层类似,可选的,在全连接层中,也可以通过加入激活函数来加入非线性因素,比如,可以加入激活函数sigmoid(S型函数)。
[0069] 104、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70] 其中,在本申请中,用户端指的是用户设备,具体的,可以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获取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该验证数据可以包括多个验证策略,即,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具体可以包括:
[0071] (21)获取客户端版本对应的验证策略集;
[0072] (22)在验证策略集中将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
[0073] (23)将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74] 其中,验证策略集包括多个验证策略,首先,可以根据客户端版本,在大量的验证策略中获取与该客户版本匹配的验证策略集,随后,在验证策略集中将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具体的,可以根据检测场景的场景类型,在验证策略集中将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即,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在验证策略集中将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具体可以包括:
[0075] (31)识别检测场景的场景类型;
[0076] (32)基于场景类型,在验证策略集中将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
[0077] 在确定目标验证策略后,可以将该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该目标验证策略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用户端所需的验证策略往往是多个验证策略,对于不同的验证策略而言,其执行的顺序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对于某个检测计划而言,其需要先检测该应用程序的登录功能,随后检测该应用程序的展示功能,即,需要根据验证策略检测待检测数据的登录功能和展示功能,且检测登录功能的优先级是高于检测展示功能的优先级的,故,在网络强度不佳或者受到传输吞吐量的限制时,可以优先将检测登录功能的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即,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将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具体可以包括:
[0078] (41)确定目标验证策略之间的优先级;
[0079] (42)从当前网络环境信息中提取传输目标验证策略时的网络强度;
[0080] (43)基于优先级以及网络强度,确定传输目标验证策略时的传输速度;
[0081] (44)按照传输速度将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82] 在实际传输数据的过程中,网络强度是影响传输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故,在不同的网络强度下,针对于不同优先级的验证策略,分配不同的传输速度,由此,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即,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基于优先级以及网络强度,确定传输目标验证策略时的传输速度”,具体可以包括:
[0083] (51)当检测到网络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强度时,为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一预设传输速度;
[0084] (52)当检测到网络强度小于预设强度时,为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二预设传输速度,为优先级为第二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三预设传输速度。
[0085] 其中,第一预设传输速度大于第二预设传输速度,第二传输速度大于第三传输速度,预设速度和预设强度均可以是预先进行设置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赘述。
[0086]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按照传输速度将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具体可以包括:
[0087] 当检测到网络强度小于预设强度时,按照第二预设传输速度将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直至将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完毕,则按照第三预设传输速度将优先级为第二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88]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传输验证数据之前,还需要对待检测数据进行合理性验证,所谓合理性验证为验证数据是否符合预设的数据验证规则,通过即为合法,反之不合法,比如,验证待检测数据对应的语句合法性等等,即,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具体还可以包括:
[0089] 对待检测数据进行合理性验证;
[0090] 当合理性验证通过时,则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091] 以上完成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流程。
[0092]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后,确定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然后,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最后,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由此,可以精细化地传输验证数据至用户端中,减少了传输的数据中无效的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0093]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数据传输装置具体可以包括:获取模块301、确定模块302、识别模块303以及传输模块304,具体可以如下:
[0094] 获取模块301,用于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
[0095] 其中,触发操作可以是由用户触发的,也可以是由电子设备触发的,还可以是由服务器触发的,比如,用户针对电子设备的触发控件触发的点击操作,又比如,电子设备或服务器在预设时间内触发针对待检测数据的数据检测操作等等。
[0096] 确定模块302,用于确定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
[0097] 其中,不同的待检测数据可以对应不同的客户端,也可以对应相同的客户端,即便待检测数据对应相同的客户端,其也可能存在客户端的版本不同,为了便于后续进行数据检测,在本申请中,需要确定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如可以通过识别待检测数据中的特定语句,该特定语句一般会携带有其对应客户端的版本,由此,确定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
[0098] 识别模块303,用于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0099] 在本申请中,主要是利用待识别数据对应的功能或页面进行场景区分,比如,待检测数据A对应的功能为校验用户身份,待检测数据B对应的功能为在xx页面中展示某个控件,可见,待检测数据A和待检测数据B所对应的检测场景不同,具体可以利用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特征,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0100]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模块303具体可以用于:提取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特征;基于数据特征,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
[0101] 传输模块304,用于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102] 其中,在本申请中,用户端指的是用户设备,具体的,可以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获取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该验证数据可以包括多个验证策略,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模块304具体可以包括:
[0103]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客户端版本对应的验证策略集;
[0104] 确定单元,用于在验证策略集中将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
[0105] 传输单元,用于将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106]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具体可以包括:
[0107] 识别子单元,用于识别检测场景的场景类型;
[0108]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场景类型,在验证策略集中将检测场景对应的验证策略确定为目标验证策略。
[0109]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单元具体可以包括:
[0110]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目标验证策略之间的优先级;
[0111] 提取子单元,用于从当前网络环境信息中提取传输目标验证策略时的网络强度;
[0112]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优先级以及网络强度,确定传输目标验证策略时的传输速度;
[0113] 传输子单元,用于按照传输速度将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114]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当检测到网络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强度时,为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一预设传输速度;当检测到网络强度小于预设强度时,为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二预设传输速度,为优先级为第二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分配第三预设传输速度。
[0115]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当检测到网络强度小于预设强度时,按照第二预设传输速度将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直至将优先级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完毕,则按照第三预设传输速度将优先级为第二优先级的目标验证策略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116]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本申请的数据传输装置具体还可以包括验证模块305,该验证模块305具体可以用于:对待检测数据进行合理性验证;当合理性验证通过时,传输模块304则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所述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0117]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获取模块301在响应于针对用户端的数据检测操作,获取数据检测操作对应的待检测数据后,确定模块302确定待检测数据对应的客户端版本,然后,识别模块303识别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场景,最后,传输模块304基于客户端版本和检测场景,将待检测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传输至用户端中,以便用户端基于验证数据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由此,可以精细化地传输验证数据至用户端中,减少了传输的数据中无效的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0118]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界面处理程序,界面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界面处理方法的步骤。
[0119]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界面处理程序,界面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界面处理方法的步骤。
[0120] 在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中,可以包含任一上述界面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技术特征,说明书拓展和解释内容与上述方法的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做再赘述。
[012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0122]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0123] 可以理解,上述场景仅是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的限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可应用于其他场景。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0124]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125]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0126] 本申请实施例设备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0127] 在本申请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一般只在第一次出现时进行详细描述,后面再重复出现时,为了简洁,一般未再重复阐述,在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等内容时,对于在后未详细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等,可以参考其之前的相关详细描述。
[0128] 在本申请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129]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申请记载的范围。
[0130]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被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每个实施例的方法。
[0131]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存储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存储盘Solid State Disk (SSD))等。
[0132]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