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组检测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289602.2

文献号 : CN1159796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鹏瑞

申请人 : 唐山曹妃甸工业区长白机电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辊组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辊组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转动设置有横梁,支撑架一侧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横梁上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若干个用于放置辊筒的固定支座,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机,第一动力机的输出端上移动设置有第一传动带,第一传动带套设在横梁上,支撑架一侧设置有辅架,辅架上设置有第二动力机,第二动力机的输出端上移动设置有第二传动带,第二传动带套设在辊筒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静态检测合格的辊组,实际生产时使用周期短,维护频次高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辊组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转动设置有横梁(2),所述支撑架(1)一侧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若干个用于放置辊筒的固定支座(3),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机(4),所述第一动力机(4)的输出端上移动设置有第一传动带(5),所述第一传动带(5)套设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支撑架(1)一侧设置有辅架(6),所述辅架(6)上设置有第二动力机(7),所述第二动力机(7)的输出端上移动设置有第二传动带(8),所述第二传动带(8)套设在辊筒上;

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9),所述固定支座(3)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9)内,所述第一凹槽(9)里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0),所述固定支座(3)上开设有第三凹槽(11),所述第三凹槽(11)借助所述固定支座(3)上的内置水道与辊筒连通,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连通组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第一转接头(12)、第一通管(13)、第二通管(14)和管套(15),所述第一转接头(12)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10)内,所述第一转接头(12)上具有内腔室(16),所述内腔室(16)与所述横梁(2)中的内设水道连通,所述管套(15)设置在所述内腔室(16)内,所述第二通管(14)移动设置在所述管套(15)内,所述第一通管(13)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11)内,所述第一通管(13)与所述管套(15)移动连接;

所述固定支座(3)上转动设置有轴套(26),所述轴套(26)与辊筒抵触,所述轴套(26)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环状的第五凹槽(27),所述第五凹槽(27)与所述内置水道连通,所述轴套(26)上远离所述固定支座(3)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五凹槽(27)连通的第一通孔(28),所述第一通孔(28)与辊筒上的水口连通;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29)、上水电机(30)、排污电机(31)、排污盘(32)和密封板(33),所述水箱(29)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一侧,所述支撑架(1)和所述横梁(2)内部开设有连通的水循环通道,所述水箱(29)借助所述水循环通道与所述内腔室(16)连通,所述水箱(29)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34),所述密封板(33)设置在所述排污管(34)的出口处,所述排污电机(3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排污电机(31)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排污盘(32),所述排污盘(32)的外圆面上设有若干个第六凹槽(35),所述排污盘(32)的外圆面与所述密封板(33)抵触,所述排污盘(32)下方设置有聚污箱(36);

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摆杆(37)、第二转接头(38)、第一传感器(39)、第二导向套(40)、第二导向杆(41)、第三弹簧(42)和吹气管(43),所述第二摆杆(37)转动设置在所述密封板(33)上并与所述排污盘(32)抵触或分离,所述第二转接头(38)转动设置在所述密封板(33)上,所述第一传感器(39)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头(38)上,所述第二导向套(40)设置在所述第一传感器(39)上,所述第二导向杆(41)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套(40)上并与所述第二摆杆(37)铰接,第三弹簧(42)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套(40)上,所述第三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39)和所述第二导向杆(41)固连,所述吹气管(43)设置在所述密封板(33)上,所述吹气管(43)与外置的供气动力机连通,所述第一传感器(39)与外置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供气动力机电连接;

还包括随行机构,所述随行机构包括传动组件、检测支座(44)、第二传感器(45)、检测体(46)、第四弹簧(47)和压块(48),所述检测支座(44)借助所述传动组件移动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检测支座(44)上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七凹槽(49)和第八凹槽(50),所述第八凹槽(50)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51),所述第二传感器(45)设置在所述第七凹槽(49)内,所述检测体(46)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八凹槽(50)内并与辊筒抵触,所述检测体(46)上设置有限位块(52),所述限位块(52)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51)内,所述压块(48)移动设置在所述检测体(46)上并与所述第二传感器(45)抵触,所述压块(48)和所述检测体(46)之间连接设置有所述第四弹簧(47),所述第四弹簧(4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块(48)和所述检测体(46)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11)连通的第四凹槽(17),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助通组件,所述助通组件包括套环(18)和第一摆杆(19),所述套环(18)设置在所述第一通管(13)上并与所述第三凹槽(11)移动连接,所述第一摆杆(19)转动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17)内并与所述套环(18)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辊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3)上开设有若干个锁止槽(20),所述锁止槽(20)位于所述第四凹槽(17)的一侧,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套(21)、第一弹簧(22)、第二弹簧(23)和锁止块(24),所述第一导向套(21)设置在所述内腔室(16)内,所述第一导向套(21)内移动设置有第一导向杆(25),所述第一导向杆(25)与所述第二通管(14)固连,所述第一弹簧(22)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套(21)上,所述第一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腔室(16)的侧壁和所述第二通管(14)固连,所述第二弹簧(23)套设在所述第一通管(13)上,所述第二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环(18)和所述第三凹槽(11)的端口处固连,所述锁止块(24)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摆杆(19)上,所述锁止块(24)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止槽(20)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53)、第一传动轮(54)、第二转轴(55),第三摆杆(56)、第四摆杆(57)、第五摆杆(58)、卡爪(59)、转轮(60)、第三转轴(61)、第四转轴(62)、第五转轴(63)、第三传动带(64)、第四传动带(65)和第五传动带(66),所述第一转轴(53)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第三传动带(64)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53)和辊筒上,所述第一转轴(53)上远离所述第三传动带(6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54)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54)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第二转轴(55)与所述第一传动轮(54)固连,所述第三摆杆(56)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55)上,所述第五摆杆(58)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第四摆杆(5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摆杆(56)铰接,所述第四摆杆(5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摆杆(58)铰接,所述第三转轴(61)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转轮(60)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61)上,所述转轮(60)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67),所述卡爪(59)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五摆杆(58)上,所述卡爪(59)远离所述第五摆杆(58)的一端与所述卡槽(67)的内壁抵触,所述第四转轴(62)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第四传动带(65)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三转轴(61)和所述第四转轴(62)上,所述第五转轴(63)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第五传动带(66)套设在所述第四转轴(62)和第五转轴(63)上,所述检测支座(44)设置在所述第五传动带(66)上。

说明书 :

一种辊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辊组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辊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辊组包括有多个配合使用的辊子,辊子又称辊筒,为圆柱形的零件,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尤其是轧制、辊压等工作领域内,辊组还需要及时散热,避免辊组温度升高后工作效果变差。辊组长时间工作后,辊子的轴心线易发生弯曲变形;辊子的表面易受损变得凹凸不平;所以辊组会定期更换维护,维护后的辊组经过检测合格后会再次投入使用,以减少辊组的使用成本。现有技术中辊组的检测一般是对单个辊子进行静态检测,检测环境无法满足使用环境,会导致检测合格的辊组在实际使用时,使用周期短,维护频次高,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提升,以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对辊组进行多状态检测,保证辊组维修到位。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辊组检测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静态检测合格的辊组,实际生产时使用周期短,维护频次高的问题。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辊组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设置有横梁,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若干个用于放置辊筒的固定支座,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所述第一动力机的输出端上移动设置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套设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辅架,所述辅架上设置有第二动力机,所述第二动力机的输出端上移动设置有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套设在辊筒上。
[0006]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固定支座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里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固定支座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借助所述固定支座上的内置水道与辊筒连通,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连通组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第一转接头、第一通管、第二通管和管套,所述第一转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转接头上具有内腔室,所述内腔室与所述横梁中的内设水道连通,所述管套设置在所述内腔室内,所述第二通管移动设置在所述管套内,所述第一通管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一通管与所述管套移动连接。
[0007]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的第四凹槽,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助通组件,所述助通组件包括套环和第一摆杆,所述套环设置在所述第一通管上并与所述第三凹槽移动连接,所述第一摆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内并与所述套环铰接。
[0008]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支座上开设有若干个锁止槽,所述锁止槽位于所述第四凹槽的一侧,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锁止块,所述第一导向套设置在所述内腔室内,所述第一导向套内移动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通管固连,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套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腔室的侧壁和所述第二通管固连,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通管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环和所述第三凹槽的端口处固连,所述锁止块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摆杆上,所述锁止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止槽卡接。
[0009]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支座上转动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与辊筒抵触,所述轴套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环状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内置水道连通,所述轴套上远离所述固定支座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五凹槽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辊筒上的水口连通。
[0010]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上水电机、排污电机、排污盘和密封板,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一侧,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横梁内部开设有连通的水循环通道,所述水箱借助所述水循环通道与所述内腔室连通,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密封板设置在所述排污管的出口处,所述排污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排污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排污盘,所述排污盘的外圆面上设有若干个第六凹槽,所述排污盘的外圆面与所述密封板抵触,所述排污盘下方设置有聚污箱。
[0011]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摆杆、第二转接头、第一传感器、第二导向套、第二导向杆、第三弹簧和吹气管,所述第二摆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密封板上并与所述排污盘抵触或分离,所述第二转接头转动设置在所述密封板上,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头上,所述第二导向套设置在所述第一传感器上,所述第二导向杆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套上并与所述第二摆杆铰接,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套上,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导向杆固连,所述吹气管设置在所述密封板上,所述吹气管与外置的供气动力机连通,所述第一传感器与外置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供气动力机电连接。
[0012]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随行机构,所述随行机构包括传动组件、检测支座、第二传感器、检测体、第四弹簧和压块,所述检测支座借助所述传动组件移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检测支座上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七凹槽和第八凹槽,所述第八凹槽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七凹槽内,所述检测体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八凹槽内并与辊筒抵触,所述检测体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压块移动设置在所述检测体上并与所述第二传感器抵触,所述压块和所述检测体之间连接设置有所述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块和所述检测体固连。
[0013]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传动轮、第二转轴,第三摆杆、第四摆杆、第五摆杆、卡爪、转轮、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第三传动带、第四传动带和第五传动带,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三传动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和辊筒上,所述第一转轴上远离所述第三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固连,所述第三摆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五摆杆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四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摆杆铰接,所述第四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摆杆铰接,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转轮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爪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五摆杆上,所述卡爪远离所述第五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卡槽的内壁抵触,所述第四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四传动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上,所述第五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五传动带套设在所述第四转轴和第五转轴上,所述检测支座设置在所述第五传动带上。
[001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5] 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辊组检测装置,具体的包括支撑架、横梁、水循环系统、固定支座、第一动力机、第一传动带、辅架、第二动力机和第二传动带,其中固定支座的数量为若干个,两两成对配合使用,横梁上有两个安装面用于固定同一个辊组中的辊筒,两个安装面上均安装有固定支座;工作时,移动固定支座,将辊组中相互配合的辊筒逐一放置到两个安装面上两个相邻的固定支座之间,并将辊筒固定到位;启动第一动力机,第一动力机选用电机,第一动力机启动后会带动第一传动带,第一传动带会带动横梁,横梁借助第一传动带在支撑架上进行转动;此时两个安装面上的辊筒在横梁上对称固定,分别模拟辊筒在静置下的工况,确认辊筒静置状态下的下沉量,避免辊筒安装到生产设备上出现过大的下沉,造成辊筒与零部件接触不良,出现缝隙密封效果差;定义穿过两个安装面上的辊筒的轴心的平面为中心面,借助第一动力机和第一传动带可以调整中心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的大小,模拟多种角度下的工况,对辊组中的辊筒进行充分的检测。
[0016] 当横梁停止转动后,将第二传动带套设在辊筒和第二动力机的输出端上,第二动力机选用电机,第二动力机和第二传动带的数量与辊筒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启动第二动力机,第二动力机带动第二传动带,第二传动带会带动辊筒,辊筒借助第二传动带在固定支架上进行转动,借助第二动力机和第二传动带,使辊筒处于转动状态,模拟辊筒的实际工况进行检测,保证辊筒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发生由于检测不准确造成的辊筒使用周期过短的现象,延长辊筒的使用周期;借助相互配合的第一动力机、第一传动带、第二动力机和第二传动带,完成辊筒在各种位置下静态和动态的检测,同时借助多个移动的固定支座,可以在同时对长度、直径均不相同的辊筒进行检测,扩大了检测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整体(不带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固定支座和连通组件结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固定支座和连通组件结合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固定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检测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发明检测支座和检测体结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为本发明第二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0为本发明横梁和传动组件结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1为本发明横梁和传动组件结合处(不带第五传动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2为图11中Y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3为本发明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4为本发明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5为本发明水循环系统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6为图15中X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7为本发明排污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8为本发明检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中:1、支撑架,2、横梁,3、固定支座,4、第一动力机,5、第一传动带,6、辅架,7、第二动力机,8、第二传动带,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第三凹槽,12、第一转接头,13、第一通管,14、第二通管,15、管套,16、内腔室,17、第四凹槽,18、套环,19、第一摆杆,20、锁止槽,21、第一导向套,22、第一弹簧,23、第二弹簧,24、锁止块,25、第一导向杆,26、轴套,27、第五凹槽,28、第一通孔,29、水箱,30、上水电机,31、排污电机,32、排污盘,33、密封板,34、排污管,35、第六凹槽,36、聚污箱,37、第二摆杆,38、第二转接头,39、第一传感器,40、第二导向套,41、第二导向杆,42、第三弹簧,43、吹气管,44、检测支座,45、第二传感器,46、检测体,47、第四弹簧,48、压块,49、第七凹槽,50、第八凹槽,51、限位槽,52、限位块,53、第一转轴,54、第一传动轮,55、第二转轴,56、第三摆杆,57、第四摆杆,58、第五摆杆,59、卡爪,60、转轮,61、第三转轴,62、第四转轴,63、第五转轴,64、第三传动带,65、第四传动带,66、第五传动带,6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8] 如图1 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辊组检测装置。~
[0039] 一种辊组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转动设置有横梁2,支撑架1一侧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横梁2上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若干个用于放置辊筒的固定支座3,支撑架1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机4,第一动力机4的输出端上移动设置有第一传动带5,第一传动带5套设在横梁2上,支撑架1一侧设置有辅架6,辅架6上设置有第二动力机7,第二动力机7的输出端上移动设置有第二传动带8,第二传动带8套设在辊筒上。
[0040] 本实施例中,如图1 图6和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辊组检测装置,具体的包括支撑架~1、横梁2、水循环系统、固定支座3、第一动力机4、第一传动带5、辅架6、第二动力机7和第二传动带8,其中固定支座3的数量为若干个,两两成对配合使用,横梁2上有两个安装面用于固定同一个辊组中的辊筒,两个安装面上均安装有固定支座3;工作时,移动固定支座3,将辊组中相互配合的辊筒逐一放置到两个安装面上两个相邻的固定支座3之间,并将辊筒固定到位;启动第一动力机4,第一动力机4选用电机,第一动力机4启动后会带动第一传动带
5,第一传动带5会带动横梁2,横梁2借助第一传动带5在支撑架1上进行转动;此时两个安装面上的辊筒在横梁2上对称固定,分别模拟辊筒在静置下的工况,确认辊筒静置状态下的下沉量,避免辊筒安装到生产设备上出现过大的下沉,造成辊筒与零部件接触不良,出现缝隙密封效果差;定义穿过两个安装面上的辊筒的轴心的平面为中心面,借助第一动力机4和第一传动带5可以调整中心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的大小,模拟多种角度下的工况,对辊组中的辊筒进行充分的检测。
[0041] 当横梁2停止转动后,将第二传动带8套设在辊筒和第二动力机7的输出端上,第二动力机7选用电机,第二动力机7和第二传动带8的数量与辊筒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启动第二动力机7,第二动力机7带动第二传动带8,第二传动带8会带动辊筒,辊筒借助第二传动带8在固定支架上进行转动,借助第二动力机7和第二传动带8,使辊筒处于转动状态,模拟辊筒的实际工况进行检测,保证辊筒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发生由于检测不准确造成的辊筒使用周期过短的现象,延长辊筒的使用周期;借助相互配合的第一动力机4、第一传动带5、第二动力机7和第二传动带8,完成辊筒在各种位置下静态和动态的检测,同时借助多个移动的固定支座3,可以在同时对长度、直径均不相同的辊筒进行检测,扩大了检测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检测效率。
[0042] 进一步,横梁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9,固定支座3移动设置在第一凹槽9内,第一凹槽9里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0,固定支座3上开设有第三凹槽11,第三凹槽11借助固定支座3上的内置水道与辊筒连通,固定机构还包括连通组件,连通组件包括第一转接头12、第一通管13、第二通管14和管套15,第一转接头12设置在第二凹槽10内,第一转接头
12上具有内腔室16,内腔室16与横梁2中的内设水道连通,管套15设置在内腔室16内,第二通管14移动设置在管套15内,第一通管13移动设置在第三凹槽11内,第一通管13与管套15移动连接。
[0043] 进一步,固定支座3上开设有与第三凹槽11连通的第四凹槽17,固定机构还包括助通组件,助通组件包括套环18和第一摆杆19,套环18设置在第一通管13上并与第三凹槽11移动连接,第一摆杆19转动设置在第四凹槽17内并与套环18铰接。
[0044] 进一步,固定支座3上开设有若干个锁止槽20,锁止槽20位于第四凹槽17的一侧,固定机构还包括锁止组件,锁止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套21、第一弹簧22、第二弹簧23和锁止块24,第一导向套21设置在内腔室16内,第一导向套21内移动设置有第一导向杆25,第一导向杆25与第二通管14固连,第一弹簧22套设在第一导向套21上,第一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内腔室16的侧壁和第二通管14固连,第二弹簧23套设在第一通管13上,第二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套环18和第三凹槽11的端口处固连,锁止块24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摆杆19上,锁止块24的另一端与锁止槽20卡接。
[0045] 进一步,固定支座3上转动设置有轴套26,轴套26与辊筒抵触,轴套26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环状的第五凹槽27,第五凹槽27与内置水道连通,轴套26上远离固定支座3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五凹槽27连通的第一通孔28,第一通孔28与辊筒上的水口连通。
[0046] 本实施例中,如图1 图6、图9和图13所示,对固定机构进行了优化,增加了连通组~件、助通组件和锁止组件,其中连通组件包括第一转接头12、第一通管13、第二通管14和管套15;助通组件包括套环18和第一摆杆19;锁止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套21、第一弹簧22、第二弹簧23和锁止块24;工作时,将相邻的两个固定支座3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两个固定支座3分别为座A和座B,第一凹槽9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0,分别与辊筒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两侧的第二凹槽10分别定义为进水槽和出水槽,其中座A与进水槽连通,座B与出水槽连通,完成循环水的流通;调整座A使座A上的第三凹槽11与进水槽对正,使座B上的第三凹槽11与出水槽对正。
[0047] 然后推动第一摆杆19,使第一摆杆19在第四凹槽17内进行转动,第一摆杆19会带动套环18移动,套环18会带着第一通管13向靠近第二通管14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通管13与第二通管14发生挤压接触,在第二通管14上靠近第一通管13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水孔,通水孔为长圆孔并以第二通管14的轴心为中心成圆周分布;第二通管14在第一通管13的挤压作用下会在管套15内进行移动,并逐渐靠近第一导向套21,管套15上靠近第一导向套21的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水孔,套管与内腔室16的内壁之间留有循环水通过的第一间隙;第二通管14在移动时会带着第一导向杆25向靠近第一导向套21的方向同步移动,第一导向杆25在靠近第一导向套21时,第二通管14会挤压第一弹簧22,第一弹簧22受力收缩并积蓄弹力;当第二通管14移动一端距离后,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重合到一起,实现循环水的连通;然后转动锁止块24并将锁止块24卡接到锁止槽20;在第一通管13在靠近第二通管14的过程中,套环18会挤压第二弹簧23,第二弹簧23受力收缩并积蓄弹力,借助第二弹簧23和锁止块24的配合将套环18和第一通管13固定在第三凹槽11内并使第一通管13与第二通管14保持挤压状态,此时完成循环水流通管路的连通。
[0048] 循环水可以依次通过横梁2的进水槽侧的内设水道、第一转接头12的内腔室16、第一间隙、套管上的第二通水孔、第二通管14上的一通水孔、第一通管13,然后进入座A上的内置水道、第五凹槽27、第一通孔28,最后进入到辊筒上进水的水口;然后循环水再从辊筒的出水的水口进入到座B上的第一通孔28、第五凹槽27、内置水道,然后再进入到横梁2的出水槽侧的第一通管13、第二通管14上的一通水孔、套管上的第二通水孔、第一间隙、第一转接头12的内腔室16、内设水道,完成循环水的流通,检测辊筒的密封性,同时可以对辊筒内的冷却管路进行清洗。
[0049] 当需要调整固定支座3时,向远离锁止槽20的方向移动锁止块24,借助第一摆杆19使套环18向挤压第二弹簧23的方向移动,当锁止块24和锁止槽20分离后,转动锁止块24,撤去施加在第一摆杆19上的推力,第二弹簧23释放积蓄的弹力,带着套环18和第一通管13向远离第二通管14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通管13与第一转接头12分离,断开了固定支座3与横梁2的连通;在第一通管13与第一转接头12分离前,第一通管13会先与第二通管14分离,第一弹簧22会释放积蓄的弹力,并推动着第二通管14向远离第一导向套21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完全错开,避免循环水从第一转接头12中流出,减少水的浪费。
[0050] 进一步,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29、上水电机30、排污电机31、排污盘32和密封板33,水箱29设置在支撑架1一侧,支撑架1和横梁2内部开设有连通的水循环通道,水箱29借助水循环通道与内腔室16连通,水箱29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34,密封板33设置在排污管34的出口处,排污电机31设置在支撑架1上,排污电机31的输出端设置有排污盘32,排污盘32的外圆面上设有若干个第六凹槽35,排污盘32的外圆面与密封板33抵触,排污盘32下方设置有聚污箱36。
[0051] 进一步,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摆杆37、第二转接头38、第一传感器39、第二导向套40、第二导向杆41、第三弹簧42和吹气管43,第二摆杆37转动设置在密封板33上并与排污盘32抵触或分离,第二转接头38转动设置在密封板33上,第一传感器39设置在第二转接头38上,第二导向套40设置在第一传感器39上,第二导向杆41移动设置在第二导向套40上并与第二摆杆37铰接,第三弹簧42套设在第二导向套40上,第三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感器39和第二导向杆41固连,吹气管43设置在密封板33上,吹气管43与外置的供气动力机连通,第一传感器39与外置的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供气动力机电连接。
[0052] 本实施例中,如图1 图2和图15 图17所示,对水循环系统进行了细化,具体的包括~ ~水箱29、上水电机30、排污电机31、排污盘32、密封板33、第二摆杆37、第二转接头38、第一传感器39、第二导向套40、第二导向杆41、第三弹簧42和吹气管43,水箱29与横梁2之间至少存在两个连通用的水口;工作时,辊筒安装到固定支座3上后,打开上水电机30,上水电机30选用电力驱动的水泵,上水电机30启动后,将水箱29内的循环水抽取并加入到辊筒内,对辊筒进行压力、密封检测,在对辊筒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辊筒内的循环水会进行保压处理,以此来判断辊筒修复后的密封性;检测结束后,撤去循环水的保压压力,使循环水可以通过出水槽流回到水箱29内;循环水会将辊筒内部残留的颗粒杂质等带回到水箱29内,借助水箱29内设置的过滤结构进行过滤,过滤出来的杂质沉积到水箱29底部设置的排污管34内,排污管34出口与排污盘32上的第六凹槽35连通,颗粒杂质经过排污管34的引导堆积到第六凹槽
35内;启动排污电机31,排污电机31带动排污盘32进行转动,排污盘32带动第六凹槽35进行同步转动;排污盘32转动时正对着排污管34的第六凹槽35会与排污管34分离,定义这个第六凹槽35为第一个,第一个第六凹槽35与排污管34分离后会与密封板33抵触,直到第一个第六凹槽35彻底与排污管34分离,借助密封板33的密封作用,避免排污管34内的循环水借助第一个第六凹槽35流出排污管34;在第一个第六凹槽35与排污管34分离时,相邻的第二个第六凹槽35逐渐靠近并最终位于排污管34下方,此时第二个第六凹槽35始终与密封板33处于密封状态,借助密封板33的密封作用,避免了循环水从第二个第六凹槽35内流到排污管34的外侧来。
[0053] 随着排污盘32的转动,第一个第六凹槽35的侧边逐渐靠近密封板33的边缘,最终第一个第六凹槽35与密封板33分离开来,第一个第六凹槽35内的颗粒杂质从第六凹槽35内掉落到聚污箱36内,完成杂质的收集,便于后序的处理;任何相邻的两个第六凹槽35之间均有一段隔离带,随着排污盘32的转动,第一个和第二个第六凹槽35之间的隔离带会逐渐靠近第二摆杆37,然后隔离带与第二摆杆37发生挤压接触,第二摆杆37向远离排污盘32的方向转动,第二摆杆37会带着第二导向杆41向靠近第二导向套40的方向移动,第二导向杆41靠近第二导向套40的过程中,第二导向杆41会挤压第三弹簧42,第三弹簧42受力收缩并积蓄弹力,同时第三弹簧42挤压到第一传感器39上,第一传感器39选用压力传感器,当第二摆杆37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一传感器39检测到第三弹簧42的弹力达到预先设定的值时,第一传感器39会给外置的控制器传动信号,外置的控制器会启动供气动力机,供气动力机选用气泵,供气动力机启动后会给吹起管提供具有一定速度的风流,风流会吹入到第一个第六凹槽35内,将第六凹槽35内的杂质吹出,第六凹槽35的底部为圆弧设置,防止杂质依附卡接在第六凹槽35内,提高了排污盘32排污的效率;借助水循环系统将循环水中带有的杂质分离出来。
[0054] 进一步,还包括随行机构,随行机构包括传动组件、检测支座44、第二传感器45、检测体46、第四弹簧47和压块48,检测支座44借助传动组件移动设置在横梁2上,检测支座44上开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七凹槽49和第八凹槽50,第八凹槽50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51,第二传感器45设置在第七凹槽49内,检测体46移动设置在第八凹槽50内并与辊筒抵触,检测体46上设置有限位块52,限位块52移动设置在限位槽51内,压块48移动设置在检测体46上并与第二传感器45抵触,压块48和检测体46之间连接设置有第四弹簧47,第四弹簧47的两端分别与压块48和检测体46固连。
[0055] 进一步,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53、第一传动轮54、第二转轴55,第三摆杆56、第四摆杆57、第五摆杆58、卡爪59、转轮60、第三转轴61、第四转轴62、第五转轴63、第三传动带64、第四传动带65和第五传动带66,第一转轴53转动设置在横梁2上,第三传动带64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53和辊筒上,第一转轴53上远离第三传动带64的一端与第一传动轮54啮合连接,第一传动轮54转动设置在横梁2上,第二转轴55与第一传动轮54固连,第三摆杆
56设置在第二转轴55上,第五摆杆58转动设置在横梁2上,第四摆杆57的一端与第三摆杆56铰接,第四摆杆57的另一端与第五摆杆58铰接,第三转轴61转动设置在横梁2上,转轮60设置在第三转轴61上,转轮60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67,卡爪59转动设置在第五摆杆58上,卡爪
59远离第五摆杆58的一端与卡槽67的内壁抵触,第四转轴62转动设置在横梁2上,第四传动带65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三转轴61和第四转轴62上,第五转轴63转动设置在横梁2上,第五传动带66套设在第四转轴62和第五转轴63上,检测支座44设置在第五传动带66上。
[0056] 本实施例中,如图1 图12、图14和图18所示,在横梁2上增加了随行机构,具体的随~行机构包括传动组件、检测支座44、第二传感器45、检测体46、第四弹簧47和压块48,其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53、第一传动轮54、第二转轴55,第三摆杆56、第四摆杆57、第五摆杆
58、卡爪59、转轮60、第三转轴61、第四转轴62、第五转轴63、第三传动带64、第四传动带65和第五传动带66;工作时,当启动第二动力机7检测辊筒在转动状态下的运行效果时,辊筒会带着第三传动带64移动,第三传动带64会带动转轴进行转动,第一转轴53会带动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轮54,第一传动轮54带动第二转轴55,第二转轴55带动第三摆杆56转动,第三摆杆56会带动第四摆杆57进行往复移动,第四摆杆57会带动第五摆杆58在横梁2上进行摆动,第五摆杆58会带动卡爪59进行往复移动,在卡爪59上转动设置有第三导向杆,在横梁2上转动设置有第三导向套,第三导向杆与第三导向套移动连接,在第三导向套上套设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导向杆和第三导向套固连;借助第五弹簧提供的弹力保证卡爪59与转轮60始终处于抵触状态;借助第五摆杆58的往复转动,使卡爪59逐个卡接到转轮60的每个卡槽67内,实现转轮60的间歇式转动;转轮60会带动第三转轴61进行转动,第三转轴61会依次带动第四转轴62、第四传动带65、第五传动带66和第五转轴63,第五传动带66的移动会带动检测支座44同步移动,使检测支座44沿着辊筒的轴心线方向进行移动,检测支座44带着检测体46和第二传感器45同向移动,保证检测体46检测位置的一致性;第二传感器45选用压力传感器,第二传感器45与外置的控制器电连接;随着辊筒的转动,检测体46会依次逐步检测辊筒外边面上的径向尺寸,实现全面的检测盒记录,便于确认辊筒的修复效果。其中第八凹槽50数量为若干个且间隔分布,借助检测支座44上设置的第八凹槽50,可以调整检测体46的位置,方便对不同型号的辊筒的检测。
[0057]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