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辊及极片涂布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252505.6

文献号 : CN11599057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宋浩华亢雪峰金鹏李立军马鹏魏太池

申请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浮辊及极片涂布装置,包括辊体,辊体包括用于与片材相对的辊面;辊体设有相对于辊面凹陷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在辊面上形成第一开口;第一凹槽的壁上设有连通于第一凹槽的第一吹气口,第一吹气口的轴向与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本申请提供的气浮辊,辊体设有相对于辊面凹陷的第一凹槽,通过在第一凹槽的壁上开设第一吹气口,且第一吹气口的轴向与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使得第一吹气口吹入第一凹槽的至少部分气流可以沿与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的方向流出第一开口,从而减少沿第一开口的轴向直接吹向片材的气流,以将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流的动压至少部分转化为静压,从而降低气流对片材的干扰。

权利要求 :

1.一种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

气浮辊,所述气浮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气浮辊用于输送片材,所述极片涂布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气浮辊,所述多个气浮辊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拐角处,且位于所述片材的一侧,所述气浮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包括用于与片材相对的辊面,所述辊体设有相对于所述辊面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辊面上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凹槽的壁上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吹气口,所述第一吹气口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

吸附辊,所述吸附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气浮辊之间,所述吸附辊位于所述片材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与所述辊体的轴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与所述辊体的轴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壁包括沿所述辊体的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所述第一吹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也设有所述第一吹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壁还包括第一槽壁,所述第一槽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所述第一槽壁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于所述辊面并相对于所述辊面向内倾斜,所述第二表面连接于所述辊面并相对于所述辊面向内倾斜,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者为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均匀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面包括中间区域和两个端部区域,所述两个端部区域分别设于所述中间区域沿所述辊体的轴向的两侧;

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中间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区域的面积S1和辊面的面积S2满足:S1=(60%~80%)S2。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上设有第二吹气口,所述第二吹气口的轴向与所述辊体的轴向相交,所述第二吹气口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所述第二吹气口用于向所述片材吹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设有相对于所述辊面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端部区域,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辊面上形成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吹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所述第二吹气口的轴向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轴向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壁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辊体的轴向相交,所述第二吹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壁还包括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槽壁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连接于所述辊面并相对于所述辊面向内倾斜,所述第四表面连接于所述辊面并相对于所述辊面向内倾斜,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凹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端部区域间隔均匀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辊还包括输气板,设置于所述辊体内,所述输气板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辊体的轴向延伸,沿所述输气板厚度方向,所述导流槽贯穿所述输气板,气体经过所述导流槽流向所述第一吹气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板包括弧形部,所述导流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输气板的周向间隔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极片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输气板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说明书 :

气浮辊及极片涂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气浮辊及极片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池单体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镉镍电池单体、氢镍电池单体、锂离子电池单体和二次碱性锌锰电池单体等。
[0003] 极片作为电池单体的重要部件,在片材的涂覆过程中,片材悬浮于气浮辊上进行输送,悬浮的片材易发生抖动、偏移等问题,影响片材的涂布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的品质。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浮辊及极片生产设备,旨在解决悬浮于气浮辊上的片材易发生抖动、偏移等问题。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气浮辊,包括辊体,辊体包括用于与片材相对的辊面;辊体设有相对于辊面凹陷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在辊面上形成第一开口;第一凹槽的壁上设有连通于第一凹槽的第一吹气口,第一吹气口的轴向与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
[0006] 本申请提供的气浮辊,辊体设有相对于辊面凹陷的第一凹槽,通过在第一凹槽的壁上开设第一吹气口,且第一吹气口的轴向与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使得第一吹气口吹入第一凹槽的至少部分气流可以沿与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的方向流出第一开口,从而减少沿第一开口的轴向直接吹向片材的气流,将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流的动压至少部分转化为静压,从而降低气流对片材的干扰。而且,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流在第一凹槽内构成气流层,气流层在第一凹槽内均匀分布,从而对片材产生均匀的支撑作用,提高片材的平整性。
[000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开口的轴向与辊体的轴向相交。
[0008]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在第一凹槽内聚集的气流通过第一开口吹向片材,使得气流保持较高的漂浮力,以实现对片材的稳定输送。
[000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开口的轴向与辊体的轴向垂直。
[0010]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漂浮力,从而对片材输送更稳定。
[001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凹槽的壁包括沿辊体的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有第一吹气口。
[0012]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设有第一吹气口,有利于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体在第一凹槽内形成气流层,优化了气流对片材的支撑效果。
[001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侧壁也设有第一吹气口。
[0014]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设有第一吹气口,使得第一侧壁的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流以及第二侧壁的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流在第一凹槽内相互对冲扩散,增大了第一凹槽内的气流强度,强化气流的支撑效果,还能够降低单向气流输出后强度逐渐下降导致的气流支撑效果变差的缺陷。
[001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凹槽的壁还包括第一槽壁,第一槽壁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第一槽壁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连接于辊面并相对于辊面向内倾斜,第二表面连接于辊面并相对于辊面向内倾斜,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连接。
[0016]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能够简化第一凹槽的整体结构,利于第一凹槽的加工。
[001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者为弧面。
[0018]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能够降低第一凹槽对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流的影响,降低气流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处聚集,使得从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流更加平稳。
[0019]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辊体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一凹槽均匀间隔分布。
[0020]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凹槽在中间区域分布范围更大,使得辊面上形成的气流层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片材走带的平稳性。
[002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辊面包括中间区域和两个端部区域,两个端部区域分别设于中间区域沿辊体的轴向的两侧;第一凹槽位于中间区域。
[0022]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位于中间区域,第一凹槽内的气流能在片材运动的状态下能够顺着片材的行进方向吹向片材的底部,从而和片材表面之间形成面状的气垫,以增大片材的受力面积,提高片材走带的平稳性。
[002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间区域的面积S1和辊面的面积S2满足:S1=(60%~80%)S2。
[0024]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中间区域具有适宜的面积,形成的气流层更加均匀。
[002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辊体上设有第二吹气口,第二吹气口的轴向与辊体的轴向相交,第二吹气口的轴向与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第二吹气口用于向片材吹气。
[0026]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吹气口,进一步够增加对片材的支撑,而且,第二吹气口的轴向与辊体的轴向相交,且第二吹气口的轴向与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可以调整气流的出风角度,从而减少片材偏移的发生。
[002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辊体设有相对于辊面凹陷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端部区域,第二凹槽在辊面上形成第二开口;第二吹气口设置于第二凹槽的槽壁,第二吹气口的轴向与第二开口的轴向平行。
[0028]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二吹气口输出的气流向斜上方流动,弥补向上流动气流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增加对片材的支撑,强化气流支撑强度,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风向,减少片材偏移的发生。
[002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凹槽的壁包括第三侧壁,第三侧壁的所在的平面与辊体的轴向相交,第二吹气口设置于第三侧壁。
[0030]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侧壁设有第二吹气口,有利于第二吹气口输出的气体在第二凹槽内形成气流层,优化了气流对片材的支撑效果。
[003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凹槽的壁还包括第二槽壁,第二槽壁与第三侧壁连接,第二槽壁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三表面连接于辊面并相对于辊面向内倾斜,第四表面连接于辊面并相对于辊面向内倾斜,第四表面与第三表面连接。
[0032]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能够简化第二凹槽的整体结构,利于第二凹槽的加工。
[003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辊体设有多个第二凹槽。
[0034]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二凹槽在端部区域分布范围更大,使得辊面上形成的气流层均匀。
[003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第二凹槽在端部区域间隔均匀分布。
[0036]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使得辊面上形成的气流层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片材走带的平稳性。
[003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气浮辊还包括输气板,设置于辊体内,输气板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沿辊体的轴向延伸,沿输气板厚度方向,导流槽贯穿输气板,气体经过导流槽流向第一吹气口。
[0038]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输气板,使气流均匀地从输气板的导流槽通向各个第一吹气口,气流在从导流槽输送至第一吹气口的过程中获得缓冲,气流的流动节奏更平稳,减少因气流不稳定造成的气流扰动或与辊壁碰撞造成的动能损失,使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流更均匀更稳定。
[003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输气板包括弧形部,导流槽设有多个,多个导流槽沿输气板的周向间隔设置。
[0040]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设置多个导流槽,且沿输气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导流槽对应有多个第一吹气口,既引导气体从第一吹气口吹出,又使得各第一吹气口气流输出量趋于均一。
[004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导流槽沿输气板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0042]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0043]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极片涂布装置,包括机架以及根据前述的气浮辊,气浮辊设置于机架上,气浮辊用于输送片材。
[0044] 本申请提供的极片涂布装置,气浮辊对片材产生均匀的支撑作用,降低气流对片材的干扰,实现对片材的稳定输送,提高极片涂布装置的输送能力,以及提高的极片的品质。
[004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极片涂布装置包括多个气浮辊,多个气浮辊设置于机架的拐角处,且位于片材的一侧;极片涂布装置还包括吸附辊,吸附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气浮辊之间,吸附辊位于片材的另一侧。
[0046]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吸附辊,当通过气浮辊吹气使片材悬浮后,片材走带至吸附辊时,吸附辊对片材吸气,以降低片材贴气浮辊的概率,还能使片材的悬浮效果更稳定。
[0047]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48]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49]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涂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浮辊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52]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浮辊的俯视图;
[0053] 图5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54]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浮辊的剖视图。
[0055] 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56] 附图标记说明:
[0057] 1000、极片涂布装置;
[0058] 100、气浮辊;
[0059] 10、辊体;11、辊面;111、中间区域;112、端部区域;12、第一凹槽;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第一槽壁;1231、第一表面;1232、第二表面;13、第一开口;14、第一吹气口;15、第二凹槽;151、第三侧壁;152、第二槽壁;1521、第三表面;1522、第四表面;16、第二开口;17、第二吹气口;
[0060] 20、输气板; 21、导流槽;
[0061] 200、片材;
[0062] 300、机架;
[0063] 400、吸附辊;
[0064] 第一吹气口的轴向N;第一开口的轴向M;辊体的轴向L;第二吹气口的轴向Q;第二开口的轴向P。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66]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0067]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0068]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69]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7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0071]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0072] 目前,随着环保和可再生要求的不断提升,能源领域中,对电池及其组合的兴趣日益增长。其中,常见的电池单体如锂离子电池单体、锂硫电池单体、钠离子电池单体或镁离子电池单体,但不局限于此。虽然电池的种类繁多,但是受限于生产效率,市场上对电池的需求量仍然较大。故需要对电池的生产工艺进行改善,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在电池极片的涂覆过程中,片材悬浮于气浮辊上进行输送,气浮辊开设有吹气口,气浮辊内部气体通过吹气口向片材吹气,从而使得悬浮于气浮辊上的片材与气浮辊无接触移动或者转向。但是,在相关技术中,气浮辊的风向都是直接冲击片材,尤其是在风力波动时,悬浮在气浮辊的片材易产生干扰,造成片材抖动、跑偏等问题,使得片材产生褶皱,影响片材的涂布效果,从而降低了极片的品质。上述的陈述仅用于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技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73] 鉴于以上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气浮辊,辊体设有相对于辊面凹陷的第一凹槽,通过在第一凹槽的壁上开设第一吹气口,且第一吹气口的轴向与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使得第一吹气口吹入第一凹槽的至少部分气流可以沿与第一开口的轴向相交的方向流出第一开口,从而减少沿第一开口的轴向直接吹向片材的气流,将第一吹气口输出的气流的动压至少部分转化为静压,从而降低气流对片材的干扰。
[0074] 极片生产设备用于制备极片,极片作为电池单体的主要构件。电池单体可以应用于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极片涂布装置不做特殊限制。
[0075]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涂布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
[0076] 第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极片涂布装置1000,包括机架300以及根据前述的气浮辊100,气浮辊100设置于机架300上,气浮辊100用于输送片材200。
[0077]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极片涂布装置1000包括机架300和气浮辊100,气浮辊100设置于机架300上,气浮辊100用于输送片材200,气浮辊100既可以实现片材200在输送过程中走带,又可以实现片材200在输送过程中转向。
[0078] 本申请提供的极片涂布装置1000,气浮辊100对片材200产生均匀的支撑作用,降低气流对片材200的干扰,实现对片材200的稳定输送,提高片材200涂布装置1000的输送能力,以及提高的极片的品质。
[007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极片涂布装置1000包括多个气浮辊100,多个气浮辊100设置于机架300的拐角处,且位于片材200的一侧。极片涂布装置1000还包括吸附辊400,吸附辊40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气浮辊100之间,吸附辊400位于片材200的另一侧。
[008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气浮辊100设置于机架300的拐角处,以实现片材200的转向。拐角处设置的气浮辊10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机架30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拐角处。
[008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吸附辊40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吸气孔,其内部还可设置一个减压腔体,使吸附辊400也成为一个空心结构。减压腔体连通各吸气孔,具有稳定吸气气压。
[0082] 示例性地,极片涂布装置1000,包括涂布设备、机架300、三个气浮平台、气浮辊100和吸附辊400。涂布设备设置在机架300的上游。三个气浮平台、气浮辊100和吸附辊400设置在机架300上。在相邻的气浮平台之间设有两背对的用于转向的第一气浮辊组和第二气浮辊组,第一气浮辊组设有一对向外的气浮辊100,气浮辊100的辊面11为扇形,吸附辊400设置在一对气浮辊100之间,气浮辊100位于片材200的一侧,吸附辊400位于片材200的另一侧。第二气浮辊100组为一个浮辊辊100,气浮辊100的辊面11为半圆形。
[0083]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吸附辊400,当通过气浮辊100吹气使片材200悬浮后,片材200走带至吸附辊400时,吸附辊400对片材200吸气,以降低片材200贴气浮辊100的概率,还能使片材200的悬浮效果更稳定。
[0084]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浮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0085] 第二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气浮辊100,包括辊体10,辊体10包括用于与片材相对的辊面11;辊体10设有相对于辊面11凹陷的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在辊面11上形成第一开口13;第一凹槽12的壁上设有连通于第一凹槽12的第一吹气口14,第一吹气口14的轴向N与第一开口13的轴向M相交。
[0086] 辊体10作为气浮辊100的主体部件,辊体10包括辊面11,辊面11与片材相对。片材悬浮于气浮辊100的辊面11上,以实现片材的输送。辊面11的面积、弧度的大小依据片材在气浮辊100的辊面11上经过时环绕辊面11产生的包角方位而定。
[0087]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气浮辊100可采用圆形辊,或者,也可采用仅在包角位置具有弧形的辊面11的其它形状的辊。
[0088]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辊体10设有相对于辊面11凹陷的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在辊面11上形成第一开口13。第一开口13的轴向M与辊体10的轴向L相交。可选地,第一开口13的轴向M与辊体10的轴向L垂直。
[008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口13的形状、尺寸以及位置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第一凹槽12可以是矩形槽、菱形槽、三角形槽或者其它形状的槽等。
[009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的壁上设有连通于第一凹槽12的第一吹气口14,第一吹气口14的轴向N与第一开口13的轴向M相交。第一凹槽12的壁上设有第一吹气口
14,第一吹气口14用于在片材输送过程中,自气浮辊100内部对从气浮辊100上方经过的片材吹气,使片材悬浮于气浮辊100的辊面11上进行输送。可选地,片材悬浮于离辊表面2mm~
3mm处进行无接触输送。
[0091] 示例性地,辊体10上设有一个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的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吹气口14,多个第一吹气口14在第一凹槽12的壁上间隔设置。
[0092] 示例性地,辊体10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12,各第一凹槽12的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吹气口14。
[009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吹气口14的形状分别独立选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锥形、条形或三角形等。
[0094] 本申请提供的气浮辊100,辊体10设有相对于辊面11凹陷的第一凹槽12,通过在第一凹槽12的壁上开设第一吹气口14,且第一吹气口14的轴向N与第一开口13的轴向M相交,使得第一吹气口14吹入第一凹槽12的至少部分气流可以沿与第一开口13的轴向M相交的方向流出第一开口13,从而减少沿第一开口13的轴向M直接吹向片材的气流,以将第一吹气口14输出的气流的动压至少部分转化为静压,从而降低气流对片材的干扰。而且,第一吹气口
14输出的气流在第一凹槽12内构成气流层,气流层在第一凹槽12内均匀分布,从而对片材产生均匀的支撑作用,提高片材的平整性。
[0095]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气浮辊100,其中第一吹气口14开设在第一凹槽12的壁上,相比于第一开口13全部为吹气孔,能够减小吹气孔的出风面积,在风量不变的前提下气流具有更高的风速,从而增加漂浮力,以实现对片材的稳定输送。
[0096]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辊面11对应的包角小于等于180°。
[009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开口13的轴向M与辊体10的轴向L相交。
[0098]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辊体10设有相对于辊面11凹陷的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在辊面11上形成第一开口13。第一开口13的轴向M与辊体10的轴向L相交,可以理解为第一开口13的轴向M与辊体10的轴向L形成夹角,夹角可为直角或锐角。
[0099]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在第一凹槽12内聚集的气流通过第一开口13吹向片材,使得气流保持较高的漂浮力,以实现对片材的稳定输送。
[0100]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开口13的轴向M与辊体10的轴向L垂直。
[0101]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漂浮力,从而对片材输送更稳定。
[010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凹槽12的壁包括沿辊体10的轴向L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设有第一吹气口14。
[010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的壁包括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沿辊体10的轴向L相对设置,第一侧壁121设有第一吹气口14,从第一吹气口14输出的气流吹向第二侧壁122。第一吹气口14可仅开设在第一侧壁121,或者,第一吹气口14既开设在第一侧壁121,又开设在第二侧壁122。
[0104]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1设有第一吹气口14,有利于第一吹气口14输出的气体在第一凹槽12内形成气流层,优化了气流对片材的支撑效果。
[010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侧壁122也设有第一吹气口14。
[0106]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1设有第一吹气口14,第二侧壁122也设有第一出气口14,也即第一凹槽12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吹气口14,第一侧壁121的第一吹气口14与第二侧壁122的第一吹气口14错位设置或者相对设置。
[0107] 可选地,第一侧壁121的第一吹气口14与第二侧壁122的第一吹气口14相对设置。此种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强化气流层的支撑作用。
[0108]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均设有第一吹气口14,使得第一侧壁121的第一吹气口14输出的气流以及第二侧壁122的第一吹气口14输出的气流在第一凹槽12内相互对冲扩散,增大了第一凹槽12内的气流强度,强化气流的支撑效果,还能够降低单向气流输出后强度逐渐下降导致的气流支撑效果变差的缺陷。
[010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凹槽12的壁还包括第一槽壁123,第一槽壁123设置于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之间。第一槽壁123包括第一表面1231和第二表面1232,第一表面1231连接于辊面11并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第二表面1232连接于辊面11并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第一表面1231与第二表面1232连接。
[011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的相对于辊面11凹陷,第一凹槽12包括第一槽壁123、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槽壁123设置于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之间。第一槽壁123包括第一表面1231和第二表面1232,第一表面1231连接于第二表面1232,第一表面1231的一端连接于辊面1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表面1232,且第一表面1231相对于辊面
11向内倾斜;第二表面12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表面1231,另一端连接于辊面11,且第二表面
1232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
[011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槽壁123包括第一表面1231和第二表面1232,第一槽壁123还可包括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等等,其中,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等可位于第一表面
1231和第二表面1232之间。示例性地,在第一槽壁123仅包括第一表面1231和第二[0112] 表面1232时,第一表面1231和第二表面1232形成V型结构或者弧形结构,在第一槽壁123仅包括第一表面1231、第二表面1232和第三表面时,第一表面1231、第二表面1232和第三表面形成梯型槽。
[011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231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第二表面1232可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
[0114]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能够简化第一凹槽12的整体结构,利于第一凹槽12的加工。
[011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表面1231和第二表面1232中至少一者为弧面。
[0116]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231和第二表面1232中至少一者为弧面,可以理解为第一表面1231为平面,第二表面1232以为弧面;或者,第一表面1231为弧面,第二表面1232以为平面;或者,第一表面1231为弧面,第二表面1232以为弧面。
[0117]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能够降低第一凹槽12对第一吹气口14输出的气流的影响,降低气流在第一表面1231和第二表面1232连接处聚集。
[0118]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辊体10设有多个第一凹槽12,多个第一凹槽12均匀间隔分布。
[0119]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辊体10设有多个第一凹槽12,多个第一凹槽12在可沿辊体10的轴向L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0120] 可选地,多个第一凹槽12可沿辊体10的轴向L方向成行成列排布。
[0121]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凹槽12分布范围更大,使得辊面11上形成的气流层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片材走带的平稳性。
[0122] 结合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浮辊100的俯视图。
[012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辊面11包括中间区域111和两个端部区域112,两个端部区域112分别设于中间区域111沿辊体10的轴向L的两侧。第一凹槽12位于中间区域111。
[0124]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辊面11包括中间区域111和两个端部区域112,两个端部区域112分别设于中间区域111沿辊体10的轴向L的两侧,可以理解为,沿辊体10的轴向L方向,依次设有端部区域112、中间区域111和端部区域112。
[0125] 可选地,辊面11包括中间区域111、四个端部区域112,其中两个端部区域112分别设于中间区域111沿辊体10的轴向L的两侧,另两个端部区域112设置于中间区域111的另外两侧,且位于沿辊体10的轴向L方向的两个端部区域112之间。
[0126]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片材在辊面11的投影面积小于或者等于辊面11的面积。
[0127]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位于中间区域111。中间区域111的第一凹槽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12的壁均开设有第一吹气口14。
[0128]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位于中间区域111,第一凹槽12内的气流能在片材运动的状态下能够顺着片材的行进方向吹向片材的底部,从而和片材表面之间形成面状的气垫,以增大片材的受力面积,提高片材走带的平稳性。
[012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间区域111的面积S1和辊面11的面积S2满足:S1=(60%~80%)S2。
[0130]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中间区域111具有适宜的面积,形成的气流层更加均匀。
[0131] 结合参阅图5,图5是图2所示的另一个局部放大图。
[013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辊体10上设有第二吹气口17,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辊体10的轴向L相交,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第一开口13的轴向M相交,第二吹气口17用于向片材吹气。
[0133]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吹气口17,进一步够增加对片材的支撑,而且,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辊体10的轴向L相交,且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第一开口Q的轴向M相交,可以调整气流的出风角度,从而减少片材偏移的发生。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辊体10设有相对于辊面11凹陷的第二凹槽15,第二凹槽15位于端部区域112,第二凹槽15在辊面11上形成第二开口16。第二吹气口17设置于第二凹槽15的槽壁,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第二开口16的轴向P平行。
[0134]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辊体10设有相对于辊面11凹陷的第二凹槽15,第二凹槽15位于端部区域112,两个端部区域112包括第一端部区域112和第二端部区域112,第二凹槽15可仅位于第一端部区域112;或者,第二凹槽15可仅位于第二端部区域112;或者,第一端部区域112和第二端部区域112均分布有第二凹槽15。
[0135]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5的壁上设有第二吹气口17,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第二开口16的轴向P平行,且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辊体10的轴向L相交,可以理解为,第二吹气口17的输出的气流向斜上方流动,以直接吹向片材。
[0136] 可选地,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辊体10的轴向L夹角小于90°。
[0137] 更可选地,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辊体10的轴向L夹角为30°~60°。
[0138]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吹气口17的形状分别独立选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锥形、条形或者三角形等。
[0139] 可选地,第二吹气口17的形状为三角形。
[0140] 示例性地,辊面11包括中间区域111和两个端部区域112,两个端部区域112分别设于中间区域111沿 辊体10的轴向L的两侧。两个端部区域112均设有第二凹槽15,第二凹槽15在辊面11上形成第二开口16。第二凹槽15的壁上设有连通于第二凹槽15的第二吹气口
17,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第二开口16的轴向P平行,且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辊体10的轴向L相交。第二吹气口17的形状为三角形。
[0141] 可选地,两个端部区域112的第二凹槽15相对于中间区域111呈镜面对称[0142]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二吹气口17输出的气流向斜上方流动,弥补向上流动气流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增加对片材的支撑,强化气流支撑强度,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风向,减少片材偏移的发生。
[014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凹槽15的壁包括第三侧壁151,第三侧壁151的所在的平面与辊体10的轴向L相交,第二吹气口17设置于第三侧壁151。
[0144]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51设有第二吹气口17,有利于第二吹气口17输出的气体在第二凹槽15内形成气流层,优化了气流对片材的支撑效果。
[014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凹槽15的壁还包括第二槽壁152,第二槽壁152与第三侧壁151连接,第二槽壁152包括第三表面1521和第四表面1522,第三表面1521连接于辊面11并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第四表面1522连接于辊面11并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第四表面1522与第三表面1521连接。
[0146]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5的相对于辊面11凹陷,第二凹槽15包括第三侧壁151和第二槽壁152,第二槽壁152与第三侧壁151连接。第二槽壁152包括第三表面1521和第四表面1522,第三表面1521的第一端连接于辊面11,第二端连接于第四表面1522,第三端连接于第三侧壁151,且第三表面1521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第四表面152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表面1521,第二端连接于辊面11,第三端连接于第三侧壁151,且第四表面1522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
[0147]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表面1521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第四表面1522可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
[0148]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能够简化第二凹槽15的整体结构,利于第二凹槽15的加工。
[014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辊体10设有多个第二凹槽15。
[015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辊体10设有多个第二凹槽15。多个第二凹槽15在端部区域112沿辊体10的轴向L方向间隔排布,其中,多个第二凹槽15可等距或者非等距排布。
[0151]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二凹槽15在端部区域112分布范围更大,使得辊面11上形成的气流层均匀。
[015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第二凹槽15在端部区域112间隔均匀分布。
[0153] 可选地,多个第二凹槽15在中间区域111沿辊体10的轴向L方向等距间隔排布。
[0154] 更可选地,多个第二凹槽15在中间区域111沿辊体10的轴向L方向成行成列排布。
[0155]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二凹槽15在端部区域112分布范围更大,使得辊面11上形成的气流层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片材走带的平稳性。
[0156] 结合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气浮辊100的剖视图。
[015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6所示,气浮辊100还包括输气板20,设置于辊体10内,输气板20开设有导流槽21,导流槽21沿辊体10的轴向L延伸,沿输气板20厚度方向,导流槽21贯穿输气板20,气体经过导流槽21流向第一吹气口14。
[0158]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辊体10具有中空结构,辊体10内设有输气板20,气体通过供气设备流经辊体10内部后,通过导流槽21并形成气流,从而将气体引导至第一吹气口14并吹出。
[0159]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输气板20开设有导流槽21,导流槽21沿辊体10的轴向L延伸,导流槽21可对应沿辊体10的轴向L布设的多个第一凹槽12。
[0160]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输气板20,使气流均匀地从输气板20的导流槽21通向各个第一吹气口14,气流在从导流槽21输送至第一吹气口14的过程中获得缓冲,气流的流动节奏更平稳,减少因气流不稳定造成的气流扰动或与辊壁碰撞造成的动能损失,使第一吹气口14输出的气流更均匀更稳定。
[016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输气板20包括弧形部,导流槽21设有多个,多个导流槽21沿输气板20的周向间隔设置。
[0162]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输气板20包括弧形部,输气板20开设有多个导流槽21,多个导流槽21在输气板20间隔设置。
[0163]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设置多个导流槽21,且沿输气板20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导流槽21对应有多个第一吹气口14,既引导气体从第一吹气口14吹出,又使得各第一吹气口14气流输出量趋于均一。
[0164]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导流槽21沿输气板2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0165]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第一吹气口14输出的气流的均匀和稳定性。
[0166]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见图2至图6,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浮辊100,浮辊包括辊体10和输气板20。辊体10包括用于与片材相对的辊面11。辊面11包括中间区域111和两个端部区域112,两个端部区域112分别设于中间区域111沿辊体10的轴向L的两侧。辊体10设有相对于辊面11凹陷且位于中间区域111的第一凹槽12,辊体10设有多个第一凹槽12,多个第一凹槽12在中间区域111间隔分布。第一凹槽12在辊面11上形成第一开口13。第一凹槽12的壁包括第一槽壁123、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沿辊体10的轴向L相对设置,第一槽壁123设置于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之间;第一槽壁123包括第一表面1231和第二表面1232,第一表面1231连接于辊面11并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第二表面1232连接于辊面11并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第一表面1231与第二表面1232连接。第一表面1231和第二表面1232均为弧面。第一侧壁121设有第一吹气口14,第二侧壁122也设有第一吹气口14。第一吹气口14与第一凹槽12连通。第一吹气口14的轴向N与第一开口13的轴向M相交。辊体10设有相对于辊面11凹陷且位于端部区域112的第二凹槽15,辊体10设有多个第二凹槽15,多个第二凹槽15在端部区域112间隔分布。第二凹槽15在辊面11上形成第二开口16。第二凹槽15包括第三侧壁151和第二槽壁152。第二槽壁152与第三侧壁151连接,第二槽壁152包括第三表面1521和第四表面1522,第三表面1521连接于辊面11并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第四表面1522连接于辊面11并相对于辊面11向内倾斜,第二表面1232与第三表面1521连接。第三侧壁151的倾斜方向与辊体10的轴向L相交,第三侧壁151设有第二吹气口17,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第二开口16的轴向P平行,且第二吹气口17的轴向Q与辊体10的轴向L相交。输气板20设置于辊体10内,输气板20与辊面11相对设置,输气板20开设有导流槽21,气体经过导流槽21流向第一吹气口14和第二吹气口17。
[0167] 本申请提供的气浮辊100,辊体10设有相对于辊面11凹陷的第一凹槽12,通过在第一凹槽12的壁上开设第一吹气口14,且第一吹气口14的轴向N与第一开口13的轴向M相交,使得第一吹气口14吹入第一凹槽12的至少部分气流可以沿与第一开口13的轴向M相交的方向流出第一开口13,从而减少沿第一开口13的轴向M直接吹向片材的气流,以将第一吹气口14输出的气流的动压至少部分转化为静压,从而降低气流对片材的干扰。而且,第一吹气口
14输出的气流在第一凹槽12内构成气流层,气流层在在第一凹槽12内均匀分布,从而对片材产生均匀的支撑作用,提高片材的平整性。此外,第一吹气口14开设在第一凹槽12的槽壁上,相比于第一开口13全部为吹气孔,能够减小吹气孔的出风面积,在风量不变的前提下气流具有更高的风速,从而增加漂浮力,以实现对片材的稳定输送。
[0168]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极片涂布装置1000,包括涂布设备、机架300、三个气浮平台、气浮辊100和吸附辊400。涂布设备设置在机架300的上游。三个气浮平台、气浮辊100和吸附辊400设置在机架300上。三个气浮平台包括第一气浮平台、第二气浮平台和第三气浮平台,第一气浮平台和第二气浮平台之间设有一对向外的气浮辊100,气浮辊100的辊面11为扇形,吸附辊400设置在一对气浮辊100之间,气浮辊100位于片材200的一侧,吸附辊400位于片材200的另一侧。第一气浮平台和第二气浮平台之间设有一个气浮辊100,气浮辊100的辊面11为半圆形。
[0169] 本申请提供的极片涂布装置1000,气浮辊100对片材200产生均匀的支撑作用,降低气流对片材200的干扰,实现对片材200的稳定输送,提高片材200涂布装置1000的输送能力,以及提高的极片的品质。
[0170]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