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347754.3

文献号 : CN11606615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韩贵雷袁胜超刘智贤刘大金畅秀俊蒋鹏飞张晶王洪亮史建松李维欣赵晓明章爱卫王志奇王云薛晓峰

申请人 :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外管插设在注浆孔内,外管的一端与外部的第一供浆机构连接;内管插设于外管内,内管的一端伸出到外管的外侧,并与外部的第二供浆机构连接;锁紧机构设于内管和外管之间,当内管在外管内插装就位时,锁紧机构锁紧,使得内管和外管相固定;固定机构设于内管上,当内管在外管内插装就位时,固定机构将外管与注浆孔固定;混合机构呈筒状,混合机构的侧壁与注浆孔抵接,外管与内管均与混合机构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内管和外管,通过将两种浆液分别在两个管道中进行灌注,最后在待加固的位置进行混合,两种浆液不会在管道中凝结形成胶凝态物质,降低了注浆所用的压力,进而降低了注浆的事故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1),插设在注浆孔内,所述外管(1)的一端与外部的第一供浆机构连接;

内管(2),插设于所述外管(1)内,所述内管(2)的一端伸出到所述外管(1)的外侧,并与外部的第二供浆机构连接;

锁紧机构,设于所述内管(2)和所述外管(1)之间,当所述内管(2)在所述外管(1)内插装就位时,所述锁紧机构锁紧,使得所述内管(2)和所述外管(1)相固定;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多个卡杆(3)和卡槽(201),多个所述卡杆(3)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外管(1)的内壁上,相对于与所述外管(1)连接的一端,多个所述卡杆(3)的另一端所围成的圆形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管(2)的外径,所述卡杆(3)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变形,且在外力去除时,所述卡杆(3)能够恢复,所述卡槽(201)设于所述内管(2)上,所述卡杆(3)的局部卡设于所述卡槽(201)内;

所述内管(2)上设有多个解锁槽(202),所述解锁槽(202)沿所述内管(2)的插入方向设置,沿浆液的流动方向,所述解锁槽(202)设于所述卡槽(201)的下游,所述解锁槽(202)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卡槽(201)的深度,所述解锁槽(202)与所述卡杆(3)一一对应,所述内管(2)拔出于所述外管(1)时,所述卡杆(3)从对应的所述解锁槽(202)内通过;

所述外管(1)内设有限位环(101),所述限位环(101)通过固定杆(102)与所述外管(1)的内壁相固定,所述限位环(101)的内径与所述内管(2)的内径相同,所述限位环(101)的外端与所述外管(1)的浆液排出的一端齐平,所述内管(2)插入到所述外管(1)内时,所述内管(2)与所述限位环(101)抵接,此时,所述卡杆(3)卡置于所述卡槽(201)内;

所述内管(2)外部套设有扭簧(203),所述扭簧(203)的一端与所述内管(2)连接,所述扭簧(203)的另一端设有卡板(204),所述外管(1)上开设有插槽(105),所述卡板(204)插设于所述插槽(105)内时,所述解锁槽(202)与所述卡杆(3)错位布置;

固定机构,设于所述内管(2)上,当所述内管(2)在所述外管(1)内插装就位时,所述固定机构将所述外管(1)与所述注浆孔固定;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动设于所述外管(1)上多个卡块(4),所述卡块(4)的一端伸出到所述外管(1)的外侧,所述卡块(4)与所述外管(1)间设有复位组件,自然状态时,多个所述卡块(4)的设于所述外管(1)内的一端围成的圆形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管(2)的外径,所述卡槽(201)的槽宽小于所述卡块(4)沿所述外管的轴向的长度,所述内管(2)的出口端设变径段(205),沿浆液在所述内管(2)内的流动方向,所述变径段(205)的直径从大到小设置,且所述变径段(205)的小径端的直径小于多个所述卡块(4)的设于所述外管(1)内的一端围成的圆形的直径,所述内管(2)插入到所述外管(1)内时,所述内管(2)推动所述卡块(4)外伸并抵接在所述注浆孔的侧壁上;

混合机构(5),呈筒状,所述混合机构(5)的侧壁与所述注浆孔抵接,所述外管(1)与所述内管(2)均与所述混合机构(5)连接;

所述混合机构(5)包括连接筒(501)、混合筒(502)、枢转板(503)和绞龙叶片(504),所述连接筒(501)通过螺栓与所述外管(1)连接,所述混合筒(502)设于所述连接筒(501)的底端,所述枢转板(503)转动设于所述混合筒(502)内,所述绞龙叶片(504)连接于所述枢转板(503)的底端,所述混合机构(5)安装就位时,所述外管(1)与所述枢转板(503)抵接,所述枢转板(503)上开设由多个第一过孔(505)和多个第二过孔(506),第一过孔(505)对应设于所述内管(2)的出口端,所述第二过孔(506)对应设于内管(2)外侧的所述外管(1)的出口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3)包括连接段(301)和卡接段(302),所述连接段(301)与所述外管(1)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段(301)水平设置,所述卡接段(302)与所述连接段(301)连接,所述外管(1)竖直设置时,所述卡接段(302)由靠近所述连接段(30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连接段(301)的一端由高到低倾斜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包括滑动段(401)和固定段(402),所述滑动段(401)滑动设于所述外管(1)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段(402)与所述滑动段(401)连接,且所述固定段(402)设于所述外管(1)的外侧,所固定段(402)倾斜设置,且所述固定段(402)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卡接段(302)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弹簧(403)、安装板和密封板(404),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卡块(4)的底部,所述复位弹簧(40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03)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管(1)的内壁连接,所述密封板(404)呈U形,所述密封板(404)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0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密封板(404)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管(1)的内壁间隔布置,所述内管(2)插设于所述外管(1)内时,所述密封板(404)的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外管(1)的内壁抵接,此时,所述密封板(404)、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卡块(4)和所述外管(1)围合呈密封腔,所述复位弹簧(403)设于所述密封腔内。

说明书 :

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注浆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矿井的巷道中,往往需要对墙壁等进行注浆加固,以提高巷道的稳固性和安装全性,现有技术中,对矿井巷道进行加固时往往会采用双液注浆法。
[0003] 所谓双液注浆法,实质是将水玻璃与水泥浆交替注入待加固位置,两种溶液迅速反应生成硅胶和硅酸钙凝胶,起到胶结和填充孔隙的作用,使土壤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提高。
常用于粉土、砂土和填土的地基加固。
[0004] 在实际操作中,要想进行双液灌浆往往需要用到双液灌浆装置,利用单管将水泥浆和水玻璃进行灌注,然而浆液凝结形成胶凝态物质后阻力增加,依靠注浆泵压力难以推
挤进入下部岩溶裂隙之中。
[0005] 为了将胶凝态浆液结石体推挤进入深度岩溶构造中,必须采用高压注浆泵,在高压注浆时经常发生浅劈裂造成冒浆事故,导致灌注过程中断,且由于注浆压力高且事故易
发,导致浆液一次性灌注量有限,难以保证浆液的扩散和留存,注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以便于对深层结构进行注浆固定,且有效降低注浆的事故率。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包括外管、内管、锁紧机构、固定机构和混合机构,其中,外管插设在注浆孔内,所述外管的一端与外部的第一供浆机构连接;内管插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一端伸出到所
述外管的外侧,并与外部的第二供浆机构连接;锁紧机构设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当
所述内管在所述外管内插装就位时,所述锁紧机构锁紧,使得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相固定;
固定机构设于所述内管上,当所述内管在所述外管内插装就位时,所述固定机构将所述外
管与所述注浆孔固定;混合机构呈筒状,所述混合机构的侧壁与所述注浆孔抵接,所述外管
与所述内管均与所述混合机构连接。
[000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多个卡杆和卡槽,多个所述卡杆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内壁上,相对于与所述外管连接的一端,多个所述卡杆的另一端所
围成的圆形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管的外径,所述卡杆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变形,且在外力去
除时,所述卡杆能够恢复,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内管上,所述卡杆的局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000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杆包括连接段和卡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外管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段水平设置,所述卡接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外管竖直设置
时,所述卡接段由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由高到低倾斜布置。
[001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管上设有多个解锁槽,所述解锁槽沿所述内管的插入方向设置,沿所述浆液的流动方向,所述解锁槽设于所述卡槽的下游,所述解锁槽的
深度不小于所述卡槽的深度,所述解锁槽与所述卡杆一一对应,所述内管拔出于所述外管
时,所述卡杆从对应的所述解锁槽内通过。
[001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管内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通过固定杆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固定,所述限位环的内径与所述内管的内径相同,所述限位环的外端与所
述外管的浆液排出的一端齐平,所述内管插入到所述外管内时,所述内管与所述限位环抵
接,此时,所述卡杆卡置于所述卡槽内。
[001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管外部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设有卡板,所述外管上开设有插槽,所述卡板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时,所述解锁槽与所述卡杆错位布置。
[001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动设于所述外管上多个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伸出到所述外管的外侧,所述卡块与所述外管间设有复位组件,自然状态时,
多个所述卡块的设于所述外管内的一端围成的圆形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管的外径,所述卡槽
的槽宽小于所述卡块沿所述外管的轴向的长度,所述内管的出口端设变径段,沿浆液在所
述内管内的流动方向,所述变径段的直径从大到小设置,且所述变径段的小径端的直径小
于多个所述卡块的设于所述外管内的一端围成的圆形的直径,所述内管插入到所述外管内
时,所述内管推动所述卡块外伸并抵接在所述注浆孔的侧壁上。
[001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块包括滑动段和固定段,所述滑动段滑动设于所述外管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段与所述滑动段连接,且所述固定段设于所述外管的外侧,所
固定段倾斜设置,且所述固定段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卡接段相反。
[00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弹簧、安装板和密封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卡块的底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
端与所述外管的内壁连接,所述密封板呈U形,所述密封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
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密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管的内壁间隔布置,所述内管插
设于所述外管内时,所述密封板的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外管的内壁抵接,此时,所
述密封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卡块和所述外管围合呈密封腔,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密封
腔内。
[001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混合机构包括连接筒、混合筒、枢转板和绞龙叶片,所述连接筒通过螺栓与所述外管连接,所述混合筒设于所述连接筒的底端,所述枢转板
转动设于所述混合筒内,所述绞龙叶片连接于所述枢转板的底端,所述混合机构安装就位
时,所述外管与所述枢转板抵接,所述枢转板上开设由多个第一过孔和多个第二过孔,第一
过孔对应设于所述内管的出口端,所述第二过孔对应设于内管外侧的所述外管的出口端。
[0017]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内管和外管,通过将两种浆液分别在两个管道中进行灌注,最后在待加固
的位置进行混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用一根管道进行注浆,两种浆液不会在管道中凝结形
成胶凝态物质,降低了注浆所用的压力,进而降低了注浆的事故率,同时,由于将内管穿设
在外管中,只需要开凿出一个注浆孔即可,提高了注浆的便捷性,又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便
于将外管固定在注浆孔内,防止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外管从注浆孔内脱离,最后通过设置
混合机构,便于两种浆液的混合,且由于混合机构的侧壁与所述注浆孔抵接,防止浆液从注
浆孔冒出,以便于注浆的进行。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管的局部剖视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0024] 图6为图4的B部放大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机构的其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0028] 1、外管;2、内管;3、卡杆;4、卡块;5、混合机构;6、定位环;
[0029] 101、限位环;102、固定杆;103、滑孔;104、插孔;105、插槽;
[0030] 201、卡槽;202、解锁槽;203、扭簧;204、卡板;205、变径段;
[0031] 301、连接段;302、卡接段;
[0032] 401、滑动段;402、固定段;403、复位弹簧;404、密封板;
[0033] 501、连接筒;502、混合筒;503、枢转板;504、绞龙叶片;505、第一过孔;506、第二过孔;
[0034] 60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
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6]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附图和实施方式主要对本发明的构思进行描述说明,在该构思的基础上,一些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机构、供电系统、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具体形式和设置可能并未没有描述完全,但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构思
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熟知的方式对上述的具体形式和设置予以实现。
[0037]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8] 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
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9]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0] 现对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进行说明。
[0041]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述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包括外管1、内管2、锁紧机构、固定机构和混合机构5,其中,外管1插设在注浆孔内,外管1的一端与外部的第一供浆机构连接;内管2插设于外管1内,内管2的一端伸出到外管1的外侧,并与外部的第二供浆
机构连接;锁紧机构设于内管2和外管1之间,当内管2在外管1内插装就位时,锁紧机构锁
紧,使得内管2和外管1相固定;固定机构设于内管2上,当内管2在外管1内插装就位时,固定机构将外管1与注浆孔固定;混合机构5呈筒状,混合机构5的侧壁与注浆孔抵接,外管1与内
管2均与混合机构5连接。
[0042]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矿井巷道的双管注浆装置,通过设置内管2和外管1,通过将两种浆液
分别在两个管道中进行灌注,最后在待加固的位置进行混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用一根管
道进行注浆,两种浆液不会在管道中凝结形成胶凝态物质,降低了注浆所用的压力,进而降
低了注浆的事故率,同时,由于将内管2穿设在外管1中,只需要开凿出一个注浆孔即可,提
高了注浆的便捷性,又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便于将外管1固定在注浆孔内,防止在注浆压力
的作用下外管1从注浆孔内脱离,最后通过设置混合机构5,便于两种浆液的混合,且由于混
合机构5的侧壁与注浆孔抵接,防止浆液从注浆孔冒出,以便于注浆的进行。
[0043]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外管1呈L形,在外管1上开设有插孔104,内管2通过插孔104插入到外管1内。
[0044] 锁紧机构包括多个卡杆3和卡槽201,多个卡杆3均匀地设置在外管1的内壁上,相对于与外管1连接的一端,多个卡杆3的另一端所围成的圆形的直径小于内管2的外径,卡杆
3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变形,且在外力去除时,卡杆3能够恢复,卡槽201设于内管2上,卡杆3的局部卡设于卡槽201内。
[0045] 举例而言,在外管1竖直设置的时候,当内管2向外管1内插入的时候,内管2先与卡杆3的顶端抵接,然后卡杆3在内管2的推动下向下弯曲变形,此时内管2能够继续向下插入,
直到卡杆3伸入到卡槽201内,卡杆3复位,将内管2和外管1固定。
[0046] 如图2所示,卡杆3包括连接段301和卡接段302,连接段301与外管1的内壁连接,连接段301水平设置,卡接段302与连接段301连接,外管1竖直设置时,卡接段302由靠近连接
段301的一端向远离连接段301的一端由高到低倾斜布置。
[0047] 卡接段302倾斜设置,一方面能够便于卡接段302向下弯曲变形,进而便于内管2的通过,另一方面在复位不便于向上弯曲变形,进而有利于将内管2固定在外管1的内部。
[0048] 结合图4和图6所示,内管2上设有多个解锁槽202,解锁槽202沿内管2的插入方向设置,沿浆液的流动方向,解锁槽202设于卡槽201的下游,解锁槽202的深度不小于卡槽201
的深度,解锁槽202与卡杆3一一对应,内管2拔出于外管1时,卡杆3从对应的解锁槽202内通
过。解锁槽202的设置,便于内管2拔出于内管2,一方面能够便于在注浆完成时将装备进行
拆卸,另一方面在内管2发生故障时,便于对内管2进行修复。
[0049] 如图2所示,外管1内设有限位环101,限位环101通过固定杆102与外管1的内壁相固定,限位环101的内径与内管2的内径相同,限位环101的外端与外管1的浆液排出的一端
齐平,内管2插入到外管1内时,内管2与限位环101抵接,此时,卡杆3卡置于卡槽201内。限位环101的设置,便于内管2插设进外管1内时进行定位,防止插入过度使得卡杆3滑到卡槽201
的上方。此外,防止内管2的排出浆液的一端与外管1的排出浆液的一端距离过大而不便于
浆液的混合。
[0050] 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内管2外部套设有扭簧203,扭簧203的一端与内管2连接,扭簧203的另一端设有卡板204,外管1上开设有插槽105,卡板204插设于插槽105内时,解锁
槽202与卡杆3错位布置,此时内管2由于卡杆3在卡槽201内的卡置,不能够拔出到外管1外。
在需要将内管2拔出时,只需要扭动内管2,使得对应的卡杆3和解锁槽202相对,使得卡杆3
从解锁槽202通过。另外,由于扭簧203的存在,在没有外力施加时,内管2不能够相对外管1
转动。
[005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固定机构包括滑动设于外管1上多个卡块4,在外管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滑孔103,卡块4滑动设置在滑孔103内。
[0052] 卡块4的一端伸出到外管1的外侧,卡块4与外管1间设有复位组件,自然状态时,多个卡块4的设于外管1内的一端围成的圆形的直径小于内管2的外径。卡槽201的槽宽小于卡
块4沿外管的轴向的长度,使卡块4不能伸入到卡槽201内。内管2的出口端设变径段205,沿
浆液在内管2内的流动方向,变径段205的直径从大到小设置,且变径段205的小径端的直径
小于多个卡块4的设于外管1内的一端围成的圆形的直径。内管2插入到外管1内时,变径段
205先与卡块4抵接,然后内管2推动卡块4外伸并抵接在注浆孔的侧壁上,使得外管1与注浆
孔相固定。
[0053]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卡块4包括滑动段401和固定段402,滑动段401滑动设于外管1的侧壁上,固定段402与滑动段401连接,且固定段402设于外管1的外侧,所固定段402倾
斜设置,且固定段402的倾斜方向与卡接段302相反,使得卡块4难以向下弯曲变形,更有利
于将外管1与注浆孔固定。
[0054] 如图3所示,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弹簧403、安装板和密封板404,安装板设于卡块4的底部,复位弹簧403的一端与安装板连接,复位弹簧403的另一端与外管1的内壁连接,密封
板404呈U形,密封板404的一端与安装板连接,复位弹簧403处于自然状态时,密封板404的
另一端与外管1的内壁间隔布置,内管2插设于外管1内时,密封板404的远离安装板的一端
与外管1的内壁抵接,此时,密封板404、安装板与卡块4和外管1围合呈密封腔,复位弹簧403设于密封腔内。
[0055] 复位弹簧403的设置,在内管2抽出到外管1外侧时,卡块4能够自动复位,解除外管1与注浆孔的固定,便于外管1从注浆孔内抽出。而安装板和密封板404的设置,便于在将外
管1与注浆孔固定完成时将复位弹簧403密封,防止浆液腐蚀复位弹簧403。
[0056]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混合机构5包括连接筒501、混合筒502、枢转板503和绞龙叶片504,连接筒501通过螺栓与外管1连接,混合筒502设于连接筒501的底端,枢转板503转动设
于混合筒502内,绞龙叶片504连接于枢转板503的底端,混合机构5安装就位时,外管1与枢
转板503抵接,枢转板503上开设由多个第一过孔505和多个第二过孔506,第一过孔505对应
设于内管2的出口端,第二过孔506对应设于内管2外侧的外管1的出口端。
[0057] 枢转板503的设置,便于绞龙叶片504的转动设置,在两种浆液进入到混合筒502沿混合筒502流动时,会推动绞龙叶片转动,同时绞龙叶片504的转动也便于两种浆液的混合。
[0058] 最后,如图2所示,在外管1内通过连接杆601固定有多个定位环6,且定位环沿外管1的轴向设有多个。定位换的设置便于内管2在插入时不会偏移,进而便于内管2插入到卡块
4之间,进而将卡块4推出,也便于内管2插入到卡杆3之间,进而便于内管2与外管1的相互固
定。
[0059]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