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211000509.7

文献号 : CN11608250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尊岭刘祎璠赵志玲邵淑红王洪英张娟

申请人 : 滨州医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属于单克隆抗体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所述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的重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轻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本发明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识别介导T细胞增殖抑制的IGSF9蛋白,阻断IGSF9蛋白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恢复T细胞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其他免疫抑制分子药物联用后,协同效应明显,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权利要求 :

1.一种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的重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轻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物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所述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和免疫抑制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抑制分子包括PD‑1,PD‑L1、CTLA‑

4,TIM‑3,LAG‑3,CD160,BTL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说明书 :

一种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单克隆抗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肿瘤免疫治疗是最有可能治愈肿瘤的方法。例如,PD‑1/PD‑L1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取得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是PD‑L1的表达是可诱导型;肿瘤微环境中的IFNr诱导PD‑L1的表达,因此,应用PD‑1/PD‑L1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抑瘤效果;但是临床数据显示,只有20%的肿瘤患者能够从中受益,表明大多数肿瘤患者有自己独特的免疫逃避机制;因此,发现新的可被诱导的肿瘤特异免疫检查点分子,研发相应治疗型抗体,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疗法。有研究证实,免疫抑制受体IGSF9在肿瘤细胞、肿瘤浸润T、B以及巨噬细胞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及外周免疫细胞不表达;IGSF9依赖其细胞外结构域与T细胞表面未知蛋白相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促进肿瘤免疫逃避,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困扰。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通过识别介导T细胞增殖抑制的IGSF9蛋白,阻断IGSF9蛋白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恢复T细胞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0004]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所述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的重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轻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0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7] 优选的,所述药物包括所述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和免疫抑制分子。
[0008] 优选的,所述免疫抑制分子包括PD‑1,PD‑L1、CTLA‑4,TIM‑3,LAG‑3,CD160,BTLA。
[0009] 优选的,所述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00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证实了IGSF9蛋白是受肿瘤细胞诱导产生的,通过与T细胞表面蛋白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而在缺失T细胞后,IGSF9则不再促进肿瘤生长。本发明根据IGSF9蛋白的胞外结构域,制备得到一种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IGSF9蛋白,阻断IGSF9和T细胞表面蛋白结合,进而恢复T细胞增殖抑制。同时,该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增加TNF‑α和IFN‑γ水平,与其他免疫抑制分子药物联用后,协同效应明显,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实施例1中非小细胞肺癌和毗邻正常组织中IGSF9蛋白的表达水平。
[0012] 图2为实施例1中IGSF9蛋白在健康供体和NSCLC患者的外周血以及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各种免疫细胞上的表达水平。
[0013] 图3为实施例1中IGSF9蛋白在正常C57BL/6小鼠的外周血以及荷瘤小鼠的外周血+ +和肿瘤组织中的B细胞、CD3 /CD4 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其中*代表p<0.05,**代表p<
0.01,***代表p<0.001,ns代表无统计学差异。
[0014] 图4为实施例2中IGSF9‑ECD‑His蛋白或IGSF9‑ECD‑Fc蛋白对活化的CD3+T细胞的影响。
[0015] 图5为实施例2中将MC38‑control、MC38‑migsf9和MC38‑migsf9‑ECD细胞接种到+ + ‑ ‑ +C57BL/6‑igsf9/和C57BL/6‑igsf9/小鼠皮下,肿瘤大小、重量和肿瘤浸润CD3T细胞水平的检测结果。
[0016] 图6为实施例2中不同浓度的IGSF9‑ECD‑His蛋白加入CD3+T细胞培养体系后的培养结果。
[0017] 图7为实施例2中IGSF9‑ECD‑His、IGSF9‑ECD‑Fc和human IgG与CD3+T细胞结合情+ +况;其中,图7a为IGSF9‑ECD‑His与CD3T细胞的结合情况;图7b为IGSF9‑ECD‑Fc与CD3T细胞+
的结合情况;图7c为IGSF9‑ECD蛋白与CD3T细胞膜上的未知蛋白的IP结果。
[0018] 图8为实施例2中将MC38‑control和MC38‑migsf9细胞接种到C57BL/6‑rag2‑/‑小鼠皮下后的肿瘤大小和肿瘤重量变化情况。
[0019] 图9为实施例3中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图。
[0020] 图10为实施例3中小鼠血清与IGSF9的结合情况。
[0021] 图11为实施例3中小鼠血清与CD3+T细胞共培养结果。
[0022] 图12为实施例3中筛选出的7株阳性融合细胞,分别为2H11、5C3、2H5、2A3、8D9、6C12、6G10。
[0023] 图13为实施例3中筛选出的7株融合细胞分别与CD3+T细胞、IGSF9‑ECD共培养的培养结果。
[0024] 图14为实施例3中5C3亚克隆的6株单克隆细胞分别与CD3+T细胞、IGSF9‑ECD共培养的培养结果。
[0025] 图15为实施例3中5C3亚克隆的6株单克隆细胞分别与CD3+T细胞、IGSF9‑ECD共培+养后的CD3T细胞增殖结果。
[0026] 图16为实施例4中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或IgG与CD3+T细胞和THP‑1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结果;其中,图16a为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或IgG与CD3 T细胞和THP‑1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结果;图16b为细胞上清中的TNF‑α水平;图16c为细胞上清中的IFN‑γ水平。
[0027] 图17为实施例5中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其中,图17a为各组小鼠肿瘤大小,图17b为小鼠肿瘤生长曲线,图17b中*代表p<0.05,**代表p<0.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所述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的重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轻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29] 在本发明中,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为:
[0030] EVQLLETGGGLVQPGGSRGLSCEGSGFSFSGFWMSWVRQTPGKTLEWIGNIKSDGSAINYAPSIKDRFTIFRDNDKSTLYLQMSNVRSEDTATYFCMRSNYGHWYFDVWGAGTTVTVSSAKTTPPSVYPLAPGCGDTTGSSVTLGCLVKGYFPESVTVTWNSGSLSSSVHTFPALLQSGLYTMSSSVTVPSSTWPSQTVTCSVAHPASSTTVDKKLEPSGPISTINPCPPCKECHKCPAPNLEGGPSVFIFPPNIKDVLMISLTPKVTCVVVDVSEDDPDVQISWFVNNVEVHTAQTQTHREDYNSTIRVVSTLPIQHQDWMSGKEFKCKVNNKDLPSPIERTISKIKGLVRAPQVYILPPPAEQLSRKDVSLTCLVVGFNPGDISVEWTSNGHTEENYKDTAPVLDSDGSYFIYSKLNMKTSKWEKTDSFSCNVRHEGLKNYYLKKTISRSLGK。
[0031] 在本发明中,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为:
[0032] DIQMTQTTSSLSASLGDRVTISCSASQGISNFLNWYQQKPNGTVKLLIYYTSSLYSGVPSRFSGSGSGTDFSLTISNLEPEDIATYYCQQYSKFPFTFGSGTKLEIKRADAAPTVSIFPPSSEQLTSGGASVVCFLNNFYPKDINVKWKIDGSERQNGVLNSWTDQDSKDSTYSMSSTLTLTKDEYERHNSYTCEATHKTSTSPIVKSFNRNEC。
[003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物中的应用。
[0034]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优选包括所述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和免疫抑制分子。
[0035] 优选的,所述免疫抑制分子优选包括PD‑1,PD‑L1、CTLA‑4,TIM‑3,LAG‑3,CD160,BTLA;进一步优选为PD‑1。
[0036] 优选的,所述肿瘤优选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进一步优选为结肠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003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38] 实施例1
[0039] 本实施例通过流式检测分析IGSF9蛋白在肿瘤细胞、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的高表达。
[0040] 将非小细胞肺癌及其毗邻正常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GSF9在非小细胞肺癌和毗邻正常组织的表达,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IGSF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0041] 流式细胞仪检测IGSF9在各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在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各免疫细胞中没有检测到IGSF9的表达,但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 +系细胞、Treg细胞、B细胞以及CD3 /CD4T细胞中IGSF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在+ +
肿瘤浸润的髓系细胞、Treg细胞、B细胞以及CD3/CD4T细胞中IGSF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
[0042] 将MC38细胞接种到C57BL/6小鼠体内,检测IGSF9蛋白在正常C57BL/6小鼠的外周+ +血以及荷瘤小鼠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B细胞、CD3/CD4 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肿瘤浸润B细胞中IGSF9的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和接种前的外周血。
[0043] 上述结果表明IGSF9是可以被诱导的,肿瘤微环境中存在诱导IGSF9表达的因素。
[0044] 实施例2
[0045] 本实施例验证IGSF9蛋白对T细胞增殖抑制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
[0046] 制备带有His或者Fc标签的人IGSF9胞外区蛋白(IGSF9‑ECD‑His或者IGSF9‑ECD‑Fc)。向T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1μg IGSF9‑ECD‑His或1μg IGSF9‑ECD‑Fc蛋白,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1μg IGSF9‑ECD‑His或者IGSF9‑ECD‑Fc蛋白能够显著抑制CD3T细胞增殖。
[0047] 其中,人IGSF9胞外区蛋白的制备过程如下:在人IGSF9基因细胞外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编码序列末端连接His或者Fc标签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cDNA3.1(‑)上,将该表达载体转染至HEK293F细胞(ThermoFisher,A14635)中,扩大培养。收集细胞上清,进行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得到IGSF9‑ECD‑His或者IGSF9‑ECD‑Fc蛋白。
[0048] 其中,T细胞培养体系为将活化的CD3+T细胞在含有10%FBS、100U/mL IL‑2和CD3/CD28 coatedbeads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的体系。
[0049] 分别将MC38‑control、MC38‑migsf9和MC38‑migsf9‑ECD细胞接种到C57BL/6‑+ +igsf9/ 小鼠(将购自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gsf9基因敲除鼠自交后获‑ ‑
得)和C57BL/6‑igsf9/小鼠(将购自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gsf9基因敲+
除鼠自交后获得)皮下,肿瘤大小、重量和肿瘤浸润CD3 T细胞水平检测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MC38‑migsf9和MC38‑migsf9‑ECD都显著促进肿瘤的生长,而且肿瘤组织浸润T细胞的水平显著降低。
[0050] 其中,MC38‑control、MC38‑migsf9和MC38‑migsf9‑ECD细胞的制备过程如下:
[0051] 将空载体、含有migsf9的载体、含有migsf9‑ECD的载体分别与逆转录病毒包装载体Plo整合后转染GP2‑293细胞,收集病毒。将收集得到的病毒感染MC38细胞。对于感染空载体的MC38细胞,用流式分选细胞仪将GFP阳性细胞进行分选,获得MC38‑control细胞。对于感染migsf9或migsf9‑ECD的MC38细胞,分析GFP和migsf9双阳性的细胞进行分选,获得MC38‑migsf9和MC38‑migsf9‑ECD细胞。
[0052] 向T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GSF9‑ECD‑His蛋白,如图6所示,结果发现IGSF9‑ECD‑His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呈剂量依赖型,当剂量大于0.5μg时,开始出现明显的T细胞增殖抑制,表明IGSF9‑ECD‑His是剂量依赖式抑制T细胞。
[0053] 将8μg IGSF9‑ECD‑His、IGSF9‑ECD‑Fc和human IgG蛋白(购自北京义翘神州科技+有限公司,Cat#:13504)与激活的CD3T共孵育30min,用流式抗体anti‑His‑APC和anti‑Fc‑APC检测结合情况,如图7a和图7b所示,结果表明IGSF9‑ECD能够和T细胞相结合。如图7c所示的IP结果显示IGSF9‑ECD蛋白与T细胞膜上的未知蛋白相结合,其中条带2为单纯IGSF9‑ECD蛋白组,条带3为IGSF9‑ECD蛋白与T细胞结合组,条带4为human IgG蛋白与T细胞结合组,同时IP结果也显示IGSF9‑ECD‑Fc能够从T细胞膜蛋白中拉下明显的条带。
[0054] 将MC38‑control和MC38‑migsf9细胞接种到C57BL/6‑rag2‑/‑小鼠(购自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皮下,检测肿瘤大小和肿瘤重量,如图8所示,结果表明:缺失T细胞后,IGSF9不再促进肿瘤生长,进一步表明IGSF9抑制T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避。
[0055] 以上结果表明IGSF9依赖其胞外结构域与T细胞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
[0056] 实施例3
[0057] 本实施例制备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
[0058] 按照图9所示流程制备单克隆抗体,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0059] (1)采用IGSF9‑ECD‑His蛋白分别免疫5只BALB/c小鼠,每只免疫4次后,采集5只小鼠血清,分别为serum1、serum2、serum3、serum4、serum5。采用ELISA检测血清效价,结果如表1所示;用THP‑1‑igsf9‑WT细胞和THP‑1‑igsf9‑KO细胞通过流式检测小鼠血清与IGSF9的结合能力,结果如图10所示,发现5只小鼠血清都能结合THP‑1‑igsf9‑WT细胞,而不结合THP‑1‑igsf9‑KO细胞。
[0060] 其中,THP‑1‑igsf9‑KO细胞的构建过程为:根据sgRNA设计原则,应用https://zlab.bio/guide‑design‑resources设计了靶向IGSF9的3条特异sgRNA序列(序列如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3条sgRNA序列如下:
[0061] SEQ ID NO.4:sgRNA1:CACGTAATCAGGGTCAATTC;
[0062] SEQ ID NO.5:sgRNA2:GAAGCCTGAGGTGGTATCGG;
[0063] SEQ ID NO.6:sgRNA3:GCTGGGGAGAGTGTGGTGCT;
[0064] 将上述序列克隆到pslq1651‑sgRNA‑GFP质粒中。将MD2G、psPAPX2和含有sgRNA的pslq1651‑sgRNA‑GFP质粒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将收集得到的病毒感染THP1‑Cas9细+ ‑胞,采用1ug/ml的Dox诱导7天后,流式分选细胞仪分选GFP /IGSF9的细胞,命名为THP1‑igsf9‑KO细胞。
[0065] 其中,THP‑1‑igsf9‑WT细胞的构建过程为:按照THP‑1‑igsf9‑KO细胞的构建过程,将不含sgRNA的空载体也包装成病毒,同时感染THP‑1‑cas9细胞作为对照,将该细胞命名为THP‑1‑igsf9‑WT细胞。
[0066] 其中,T细胞共培养过程如下:
[0067] 1)常规培养THP1细胞,离心,计数,用含有100U/ml IL2和10%FBS的RPMI 1640培4 4
养基重悬细胞,按照2.5×10细胞/孔计数(2.5×10细胞/孔);
[0068] 2)将计数的THP‑1细胞用28Gy剂量的X‑ray进行辐照;
[0069] 3)将正常人外周血CD3+T细胞进行CFSE染色(1×106细胞加1μl CFSE),室温静置4
3min,离心,用含有100U/ml IL2和10%FBS的RPMI 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按照5×10 细胞/孔计数;
[0070] 4)在U型96孔板中,分别设置阳性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1、2、3、4、5。其中,阳性6 + 6 +
对照组为按照1×10CD3T细胞加入25μl CD3/CD28 beads;对照组为按照1×10CD3T细胞
6 6 +
加入0.5×10THP‑1细胞和25μl CD3/CD28 beads;实验组1、2、3、4、5分别按照1×10CD3 T
6
细胞加入0.5×10THP‑1细胞、25μl CD3/CD28 beads和5μl小鼠血清。
[0071] 5)培养5天后拍照、离心收集细胞,应用anti‑human CD3‑APC和anti‑human CD8‑+PE的流式抗体染色,以CFSE的稀释倍数代表CD3T细胞增殖。
[0072] T细胞共培养结果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对照组中的CD3+T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无明显的CD3 T细胞聚团生长,而在加入小鼠血清之后,血清能够显+ +
著阻断THP‑1对CD3T细胞的增殖,CD3T细胞聚团、生长较明显。
[0073] 结合检测结果以及小鼠状态,最终选择2号小鼠。
[0074] 表1 ELISA血清效价检测结果
[0075]
[0076]
[0077] (2)分离2号小鼠脾脏细胞,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从67株ELISA检测阳性的融合细胞中,鉴定出7株可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融合细胞,结果如图12所示,分+别为2H11、5C3、2H5、2A3、8D9、6C12、6G10。将这7株融合细胞分别与CD3 T细胞、IGSF9‑ECD共培养,培养结果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这7株融合细胞的上清都能阻断IGSF9‑ECD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
[0078] 选择5C3细胞进行亚克隆,得到6株单克隆细胞,分别为5C3‑1A4、5C3‑1B2、5C3‑+1C12、5C3‑2B2、5C3‑2B8、5C3‑2D12。将这6株单克隆细胞分别与CD3T细胞、IGSF9‑ECD共培养,培养结果如图14所示,可以看出,5C3‑1A4对阻断IGSF9‑ECD对T细胞的增殖抑制的效果+
最好。用5‑(6)‑羧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FSE)对CD3T细胞进行染色,CFSE的稀释倍数代表细+
胞增殖,结果如图15所示,可以看出,5C3‑1A4组的CD3T细胞增殖效果最好。
[0079] 综上所述,5C3‑1A4是阻断型效果最好的单克隆细胞,对该细胞进行测序,获得靶向IGSF9的抗体序列,该抗体序列如下:
[0080] 重链的全长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
[0081] EVQLLETGGGLVQPGGSRGLSCEGSGFSFSGFWMSWVRQTPGKTLEWIGNIKSDGSAINYAPSIKDRFTIFRDNDKSTLYLQMSNVRSEDTATYFCMRSNYGHWYFDVWGAGTTVTVSSAKTTPPSVYPLAPGCGDTTGSSVTLGCLVKGYFPESVTVTWNSGSLSSSVHTFPALLQSGLYTMSSSVTVPSSTWPSQTVTCSVAHPASSTTVDKKLEPSGPISTINPCPPCKECHKCPAPNLEGGPSVFIFPPNIKDVLMISLTPKVTCVVVDVSEDDPDVQISWFVNNVEVHTAQTQTHREDYNSTIRVVSTLPIQHQDWMSGKEFKCKVNNKDLPSPIERTISKIKGLVRAPQVYILPPPAEQLSRKDVSLTCLVVGFNPGDISVEWTSNGHTEENYKDTAPVLDSDGSYFIYSKLNMKTSKWEKTDSFSCNVRHEGLKNYYLKKTISRSLGK
[0082] 轻链的全长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
[0083] DIQMTQTTSSLSASLGDRVTISCSASQGISNFLNWYQQKPNGTVKLLIYYTSSLYSGVPSRFSGSGSGTDFSLTISNLEPEDIATYYCQQYSKFPFTFGSGTKLEIKRADAAPTVSIFPPSSEQLTSGGASVVCFLNNFYPKDINVKWKIDGSERQNGVLNSWTDQDSKDSTYSMSSTLTLTKDEYERHNSYTCEATHKTSTSPIVKSFNRNEC
[0084] 实施例4
[0085] 本实施例验证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对IGSF9介导的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0086] 将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或IgG加入CD3+T细胞和THP‑1细胞共培养中,如图16a所示,结果表明: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显著恢复了T细胞增殖抑制。
[0087] 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和IFN‑γ水平,如图16b和图16c所示,结果表明: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显著增加了TNF‑α和IFN‑γ水平。
[0088] 以上结果表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断IGSF9和T细胞表面未知蛋白结合进而恢复T细胞活性。
[0089] 实施例5
[0090] 本实施例验证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0091] 取生长状态相同的40只C57BL/6小鼠,平均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抗体组(mIgG)、IGSF9抗体组(实施例3制备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PD‑1抗体组(anti‑PD‑1)以及IGSF9抗体和PD‑1抗体联用组。
[0092] 从NCBI调取人IGSF9基因的CDS序列(NM_001135050.2),设计引物将该序列克隆到pSLenti‑EF1a‑EGFP‑CMV‑MCS慢病毒载体上,载体信息为pSLenti‑EF1a‑EGFP‑CMV‑IGSF9(1‑20aa)‑HA‑IGSF9(21‑1179aa),测序验证其正确性。应用293T细胞包装病毒颗粒、感染小+ +鼠MC38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筛选GFP /IGSF9的MC38细胞,命名为MC38‑higsf9。将MC38‑higsf9细胞接种到C57BL/6小鼠皮下,5天后分别注射mIgG、实施例3制备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anti‑PD‑1以及实施例3制备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和anti‑PD‑
1联用,其中IGSF9抗体和PD‑1抗体联用组的注射方式为:注射anti‑PD‑1 1天后再注射实施例3制备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实施例3制备的靶向人IGSF9的单克隆抗体和anti‑PD‑1的比例为1:1。每只小鼠注射量为200μg,每3天注射一次,注射5次后,改为每7天注射一次,再注射2次。注射开始时量取肿瘤大小,之后每3天量取一次肿瘤大小。32天后,对照抗体
3
组处理的小鼠皮下肿瘤体积大于2cm,麻醉状态下处死4组小鼠,取出肿瘤,比较肿瘤大小,如图17a所示;根据试验期间的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如图17b所示。
[0093] 从图17a可以看出,IGSF9抗体组、PD‑1抗体组和IGSF9抗体和PD‑1抗体联用组的小鼠肿瘤大小较对照抗体组小鼠肿瘤明显减小,其中IGSF9抗体和PD‑1抗体联用组的小鼠肿瘤最小,且所有小鼠的肿瘤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个体间肿瘤大小无显著差异。从图17b可以看出,IGSF9抗体组、PD‑1抗体组以及IGSF9抗体和PD‑1抗体联用组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中将IGSF9抗体和PD‑1抗体联用,肿瘤生长速度最慢,表明IGSF9抗体和PD‑1抗体协同效应明显,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
[009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