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检测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342516.3

文献号 : CN11608779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德李磊谭周禄周生磊

申请人 : 中北润良新能源(济宁)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检测方法,包括:S1,根据动力电池的目标使用地区的影响气温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S2,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检测且根据监测记录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数据和电量数据生成动力电池温度变化图以及耗电量变化图;S3,选取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图内若干待测点,依次计算各待测点的纵坐标差值并判定有效差值以及温度变化有效点;S4,选取确定一次关闭温度以及功率调节点;S5,由横坐标轴正方向依次提取各功率调节点在耗电量变化图中对应的动力电池电量以确定功率调节点对应的冷却系统功率调节系数,将生成的冷却策略传送至用户端,克服了动力电池高温条件下热管理系统冷却效率差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动力电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输入动力电池的目标使用地区的影响气温并根据其与预设温度标准的比对结果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Tz;

S2,数据处理单元控制放电检测单元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一次放电检测且在放电过程中监测记录动力电池的温度以及电量,并控制图像生成单元根据放电检测过程监测记录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数据和电量数据生成动力电池温度变化图以及耗电量变化图;

S3,通过预设选取方式选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图内若干待测点,数据处理单元依次计算各待测点的纵坐标差值并将其与预设纵坐标差值进行比对以判定该纵坐标差值是否为有效差值,并且在有效差值的数量符合预设阈值时确定与有效差值对应的待测点为温度变化有效点;

S4,选取纵坐标温度最小的温度变化有效点对应的温度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温度,并且将除去与一次关闭温度对应的温度变化有效点以外的温度变化有效点记为功率调节点;

S5,由横坐标轴正方向依次提取各功率调节点在所述耗电量变化图中对应的动力电池电量并与预设耗电量进行比对以确定功率调节点对应的冷却系统功率调节系数,将生成的冷却策略通过显示单元传送至用户端;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一分析条件下通过预设选取方式选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图内若干待测点,数据处理单元依次计算第i个待测点的纵坐标差值△Hi并将△Hi与预设纵坐标差值进行比对以判定该纵坐标差值是否为有效差值,设定△Hi=(Hi+1‑Hi),其中,Hi为第i个待测点的纵坐标温度值,Hi+1为第i+1个待测点的纵坐标温度值,i=1,2,3,……,n,其中,n+1为待测点的总数量,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有效差值△H0,其中,0<△H0,若△Hi≤△H0,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该纵坐标差值不是有效差值;

若△H0<△Hi,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该纵坐标差值为有效差值;

所述预设选取方式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针对温度变化图由横轴放电检测时间t=0开始,将每个选取周期的开始时刻在函数关系曲线上对应的坐标点作为待测点,所述选取周期为r,设定r=1000s,所述第一分析条件为所述图像生成单元针对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图生成结束;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二分析条件下统计所有纵坐标差值中有效差值的数量N并将N与预设有效差值数量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对选取周期r进行调节,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周期调节系数β1以及第二预设周期调节系数β2,其中,0<β1<β2<1,若N=0,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使用β1将选取周期r调节为r’,设定r’=r×β1;

若N=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使用β2将选取周期r调节为r’,设定r’=r×β2;

若N>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无需对选取周期r进行调节,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计算各有效差值的有效中间值Hi’并将函数关系曲线上横坐标与Hi’的横坐标距离最近的待测点记为温度变化有效点,设定Hi’=(Hi+1‑Hi)/2;

所述第二分析条件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各纵坐标差值是否为有效差值的判定完成;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三分析条件下提取各温度变化有效点中对应的纵坐标温度最小的温度变化有效点记为Pmin,数据处理单元将Pmin对应的纵坐标温度值Hmin记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温度并将Hmin与Tz进行比对以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时长调节系数θ1、第二时长调节系数θ2以及第三预设时长调节系数θ3,其中,0<θ3<θ2<θ1<2,若Hmin≤0.8Tz,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为tg,设定tg=tg0×Hmin/H0×θ1;

若0.8Tz<Hmin≤0.9Tz,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为tg,设定tg=tg0×Hmin/H0×θ2;

若0.9Tz<Hmin,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为tg,设定tg=tg0×Hmin/H0×θ3;

其中,tg0为预设一次关闭时长基值,H0为预设关闭温度,0<tg0,0<H0,所述第三分析条件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N>1;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三检测条件下将除Pmin以外的温度变化有效点记为功率调节点Pe,并由横坐标轴正方向依次提取第e个功率调节点Pe在所述耗电量变化图中第二关系曲线上对应的动力电池电量,e=1,2,3,……,emax,其中,emax=N‑1,数据处理单元将P1对应的动力电池温度记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开启温度并且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计算除P1外的第e个功率调节点的耗电量差值△Qe,设定△Qe=Qe‑Qe‑1,e=2,3,……,emax‑1,数据处理单元将第e个功率调节点的△Qe与预设耗电量差值标准进行比对以判定第e个功率调节点对应的冷却系统功率调节系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耗电量差值△Q01、第二预设耗电量差值△Q02、第一功率确定系数δ1以及第二功率确定系数δ2,其中,0<△Q01<△Q02,0<δ2<δ1,若△Qe≤△Q01,所述放电检测单元判定压缩机功率调节系数为ζ,设定ζ=ζ0‑△Qe×δ

1;

若△Q01<△Qe≤△Q02,所述放电检测单元判定压缩机功率调节系数为ζ,设定ζ=ζ0‑△Qe×δ2;

若△Q02<△Qe,所述放电检测单元判定该功率调节点为功率调节停止点并且无需对压缩机功率调节系数进行调节;

其中,P1为冷却系统恢复开启点,ζ0为预设功率调节基值,ζ0>0,所述第三检测条件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判定完成;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生成的冷却策略包括:动力电池初始温度为Tz±5°时且动力电池工作过程中温动力电池温度为Hmin时关闭冷却系统,并在动力电池温度达到冷却系统恢复开启点P1对应的温度时重新开启冷却系统,并在重新开启冷却系统后每当电池温度达到功率调节点的温度时使用ζ调节冷却系统的压缩机的功率为C,设定C=C0×ζ,其中,C0为初始压缩机功率,0<C0;

其中,若在重新开启冷却系统后电池温度在预设监测时间内始终未达到功率调节点的温度,启动冷却系统的间接开启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电检测单元,其包括用以对动力电池放电检测过程中电池电量进行监测的电量监测模块以及用以对动力电池放电检测过程中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模块;

图像生成单元,其与所述放电检测单元相连,用以接收并记录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所述电量监测模块所传递的动力电池的温度信息以及电量信息,并且分别生成反应动力电池电量与放电检测时间变化关系的耗电量变化关系图以及反应动力电池温度与放电检测时间变化关系的温度变化关系图;

数据处理单元,其与所述放电检测单元以及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相连;

其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一壳体,壳体内壁上设有若干圆环型的电子滑槽,每个电子滑槽上对应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以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一检测条件下提取所述动力电池的目标使用地区的影响气温T并将T与预设温度标准进行比对以判定对针对该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检测时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设定,其中, Tu为目标使用地区的全年内第u日大于预设气温的最高气温,u

=1,2,3,……,umax,umax为目标使用地区全年内大于预设气温的最高气温的天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温度标准T1、第二预设温度标准T2以及预设气温Tmax,其中,0<T1<T2,0<Tmax,若0<T≤T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T0,其中,T0为预设标准检测温度,T0>0;

若T1<T≤T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T0×α

1;

若T2<T,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T0×α2;

其中,α1为第一温度调节系数,α2为第二温度调节系数,其中,1<α1<α2,第一检测条件为待测的动力电池置于放电检测单元并且放电检测单元通电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二检测条件下将放电检测单元的温度调节至Tz并控制放电检测单元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一次放电检测且在放电过程中监测记录动力电池的温度以及电量,其中,动力电池放电功率设置为第一放电功率,数据处理单元在放电检测完成时控制图像生成单元根据放电检测过程监测记录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数据以及电量数据生成动力电池温度变化图以及耗电量变化图,其中,所述温度变化图为动力电池在放电检测过程中放电检测时间与动力电池温度的第一函数关系曲线,所述第一函数关系曲线呈现为坐标系形式,横坐标变量为放电检测时间t,纵坐标变量为动力电池温度,所述耗电量变化图为动力电池在放电检测过程中放电检测时间与动力电池电量的第二函数关系曲线,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曲线呈现为坐标系形式,横坐标变量为放电检测时间t,纵坐标变量为动力电池电量Q;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条件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动力电池检测环境的温度判定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开启策略为冷却系统每运行B秒时转为关闭状态,并且在关闭状态时长达到b秒时重新转为开启状态,其中,B>0,b>0。

说明书 :

一种动力电池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从成本、散热效果及加工工艺、材料选择等方面综合比较,液体冷却综合优势较为明显,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但是目前针对动力电池的检测技术对动力电池电能和冷却系统的结合检测考虑的并不多,因此,如何检测动力电池的在高温情况下电池电量与冷却系统功率的关系并生成更优的冷却策略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366854A公布了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测试平台测试方法及装置,包括:提取一份氢燃料电池汽车实际路况下长时间行驶的电能消耗数据,根据现有测试模型搭建电耗数据模型;将电能消耗数据与电耗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得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各测试模型下所需的等比例测试时长;基于氢燃料电池电电混合动力系统搭建动力系统测试平台装置等;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3552485A公布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功能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过将整车布置在转毂台架上行驶,HIL控制柜对热管理系统进行故障注入、IO信号模;用转毂台架调节驱动电机、发动机、动力电池的工作负载。HIL控制柜操作车辆台架行驶挡位、车速、油门和制动踏板深度;控制板卡模拟热管理IO信号;调节车载空调挡位、电池冷却\加热、发动机冷却\加热、驱动电机冷却\加热;控制充电\放电负载对车进行充电\放电;分析测试采集的数据,验证整车热管理功能、传感器故障的影响。由此可见:上述技术方案未结合考虑电能与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温度的影响,导致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工作参数可行性差以及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检测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的冷却系统高温条件下热管理系统的冷却策略效率差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检测方法,包括:
[0006] S1,输入动力电池的目标使用地区的影响气温并根据其与预设温度标准的比对结果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
[0007] S2,数据处理单元控制放电检测单元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一次放电检测且在放电过程中监测记录动力电池的温度以及电量,并控制图像生成单元根据放电检测过程监测记录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数据和电量数据生成动力电池温度变化图以及耗电量变化图;
[0008] S3,通过预设选取方式选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图内若干待测点;
[0009] S4,数据处理单元依次计算各待测点的纵坐标差值并将其与预设纵坐标差值进行比对以判定该纵坐标差值是否为有效差值,并且在有效差值的数量符合预设阈值时确定与有效差值对应的待测点为温度变化有效点;
[0010] S5,选取纵坐标温度最小的温度变化有效点对应的温度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温度,并且将除去与一次关闭温度对应的温度变化有效点以外的温度变化有效点记为功率调节点;
[0011] S6,由横坐标轴正方向依次提取各功率调节点在所述耗电量变化图中对应的动力电池电量并与预设耗电量进行比对以确定功率调节点对应的冷却系统功率调节系数;
[0012] S7,将生成的冷却策略通过显示单元传送至用户端。
[0013] 进一步地,放电检测单元,其包括用以对动力电池放电检测过程中电池电量进行监测的电量监测模块以及用以对动力电池放电检测过程中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模块;
[0014] 图像生成单元,其与所述放电检测单元相连,用以接收并记录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所述电量监测模块所传递的动力电池的温度信息以及电量信息,并且分别生成反应动力电池电量与放电检测时间变化关系的耗电量变化关系图以及反应动力电池温度与放电检测时间变化关系的温度变化关系图;
[0015] 数据处理单元,其与所述放电检测单元以及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相连;
[0016] 其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一壳体,壳体内壁上设有若干圆环型的电子滑槽,每个电子滑槽上对应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以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一检测条件下提取所述存储模块中储存的所述动力电池的目标使用地区的影响气温T并将T与预设温度标准进行比对以判定对针对该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检测时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设定 ,其中, Tu为目标使用地区的全年内第u日大于预设气温的最高气温,u=1,2,3,……,umax,umax为目标使用地区全年内大于预设气温的最高气温的天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温度标准T1、第二预设温度标准T2以及预设气温Tmax,其中,0<T1<T2,0<Tmax,
[0018] 若0<T≤T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T0,其中,T0为预设标准检测温度,T0>0;
[0019] 若T1<T≤T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T0×α1;
[0020] 若T2<T,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T0×α2;
[0021] 其中,α1为第一温度调节系数,α2为第二温度调节系数,其中,1<α1<α2,第一检测条件为待测的动力电池置于放电检测单元并且放电检测单元通电开启。
[0022]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二检测条件下将放电检测单元的温度调节至Tz并控制放电检测单元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一次放电检测且在放电过程中监测记录动力电池的温度以及电量,其中,动力电池放电功率设置为第一放电功率,数据处理单元在放电检测完成时控制图像生成单元根据放电检测过程监测记录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数据以及电量数据生成动力电池温度变化图以及耗电量变化图,其中,所述温度变化图为动力电池在放电检测过程中放电检测时间与动力电池温度的第一函数关系曲线,所述第一函数关系曲线呈现为坐标系形式,横坐标变量为放电检测时间t,纵坐标变量为动力电池温度,所述耗电量变化图为动力电池在放电检测过程中放电检测时间与动力电池电量的第二函数关系曲线,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曲线呈现为坐标系形式,横坐标变量为放电检测时间t,纵坐标变量为动力电池电量Q;
[0023]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条件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动力电池检测环境的温度判定完成。
[0024]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一分析条件下通过预设选取方式选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图内若干待测点,数据处理单元依次计算第i个待测点的纵坐标差值△Hi并将△Hi与预设纵坐标差值进行比对以判定该纵坐标差值是否为有效差值,设定△Hi=(Hi+1‑Hi),其中,Hi为第i个待测点的纵坐标温度值,Hi+1为第i+1个待测点的纵坐标温度值,i=1,2,3,……,n,其中,n+1为待测点的总数量,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有效差值△H0,其中,0<△H0,
[0025] 若△Hi≤△H0,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该纵坐标差值不是有效差值;
[0026] 若△H0<△Hi,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该纵坐标差值为有效差值;
[0027] 所述预设选取方式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针对温度变化图由横轴放电检测时间t=0开始,将每个选取周期的开始时刻在函数关系曲线上对应的坐标点作为待测点,所述选取周期为r,设定r=1000s,所述第一分析条件为所述图像生成单元针对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图生成结束。
[0028]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二分析条件下统计所有纵坐标差值中有效差值的数量N并将N与预设有效差值数量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对选取周期r进行调节,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周期调节系数β1以及第二预设周期调节系数β2,其中,0<β1<β2<1,
[0029] 若N=0,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使用β1将选取周期r调节为r’,设定r’=r×β1;
[0030] 若N=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使用β2将选取周期r调节为r’,设定r’=r×β2;
[0031] 若N>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无需对选取周期r进行调节,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计算各有效差值的有效中间值Hi’并将函数关系曲线上横坐标与Hi’的横坐标距离最近的待测点记为温度变化有效点,设定Hi’=(Hi+1‑Hi)/2;
[0032] 所述第二分析条件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各纵坐标差值是否为有效差值的判定完成。
[0033]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三分析条件下提取各温度变化有效点中对应的纵坐标温度最小的温度变化有效点记为Pmin,数据处理单元将Pmin对应的纵坐标温度值Hmin记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温度并将Hmin与Tz进行比对以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时长调节系数θ1、第二时长调节系数θ2以及第三预设时长调节系数θ3,其中,0<θ3<θ2<θ1<2,
[0034] 若Hmin≤0.8Tz,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为tg,设定tg=tg0×Hmin/H0×θ1;
[0035] 若0.8Tz<Hmin≤0.9Tz,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为tg,设定tg=tg0×Hmin/H0×θ2;
[0036] 若0.9Tz<Hmin,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为tg,设定tg=tg0×Hmin/H0×θ3;
[0037] 其中,tg0为预设一次关闭时长基值,H0为预设关闭温度,0<tg0,0<H0,所述第三分析条件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N>1。
[0038]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三检测条件下将除Pmin以外的温度变化有效点记为功率调节点Pe,并分别提取第e个功率调节点Pe在所述耗电量变化图中第二关系曲线上对应的动力电池电量,e=1,2,3,……,emax,其中,emax=N‑1,数据处理单元将P1对应的动力电池温度记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开启温度并且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计算除P1外的第e个功率调节点的耗电量差值△Qe,设定△Qe=Qe‑Qe‑1,e=2,3,……,emax‑1,数据处理单元将第e个功率调节点的△Qe与预设耗电量差值标准进行比对以判定第e个功率调节点对应的冷却系统功率调节系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耗电量差值△Q01、第二预设耗电量差值△Q02、第一功率确定系数δ1以及第二功率确定系数δ2,其中,0<△Q01<△Q02,0<δ2<δ1,
[0039] 若△Qe≤△Q01,所述放电检测单元判定压缩机功率调节系数为ζ,设定ζ=ζ0‑△Qe×δ1;
[0040] 若△Q01<△Qe≤△Q02,所述放电检测单元判定压缩机功率调节系数为ζ,设定ζ=ζ0‑△Qe×δ2;
[0041] 若△Q02<△Qe,所述放电检测单元判定该功率调节点为功率调节停止点并且无需对压缩机功率调节系数进行调节;
[0042] 其中,P1为冷却系统恢复开启点,ζ0为预设功率调节基值,ζ0>0,所述第三检测条件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判定完成。
[0043]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生成的冷却策略包括:动力电池初始温度为Tz±5°时且动力电池工作过程中温动力电池温度为Hmin时关闭冷却系统,并在动力电池温度达到冷却系统恢复开启点P1对应的温度时重新开启冷却系统,并在重新开启冷却系统后每当电池温度达到功率调节点的温度时使用ζ调节冷却系统的压缩机的功率为C,设定C=C0×ζ,其中,C0为初始压缩机功率,0<C0;
[0044] 其中,若在重新开启冷却系统后电池温度在预设监测时间内始终未达到功率调节点的温度,启动冷却系统的间接开启策略。
[0045] 进一步地,所述间接开启策略为冷却系统每运行B秒时转为关闭状态,并且在关闭状态时长达到b秒时重新转为开启状态,其中,B>0,b>0。
[004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检测以生成反应动力电池电量与放电检测时间变化关系的耗电量变化关系图以及反应动力电池温度与放电检测时间变化关系的温度变化关系图,并将动力电池的耗电量与动力电池温度相结合,确定动力电池的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温度,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冷却系统恢复开启点以及冷却系统的功率调节点,相比于现有的技术同一型号动力电池采用统一的冷却策略,本发明所生成的冷却策略更加符合动力电池的实际工作情况并且避免了加工过程中导致的同一型号各电池之间的差异性。
[0047]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一壳体,壳体内壁上设有若干圆环型的电子滑槽,每个电子滑槽上对应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以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避免了动力电池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检测到的信息具有偏差。
[0048]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一检测条件下提取所述存储模块中储存的所述动力电池的目标使用地区的影响气温T并将T与预设温度标准进行比对以判定对针对该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检测时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使得测量环境温度更加符合实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0049]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二分析条件下统计所有纵坐标差值中有效差值的数量N并将N与预设有效差值数量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对选取周期r进行调节,避免了由于选取范围过大导致的信息误差,进而提高了本发明的准确性。
[0050] 进一步地,数据处理单元将Pmin对应的纵坐标温度值Hmin记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温度并将Hmin与Tz进行比对以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使得冷却系统在动力电池的降温效果符合标准时关闭以节省动力电池的损耗。
[0051] 进一步地,数据处理单元将第e个功率调节点的△Qe与预设耗电量差值标准进行比对以判定第e个功率调节点对应的冷却系统功率调节系数,使得冷却系统的压缩机功率不再是根据温度线性变化,而是根据压缩机不同记录有效的调节点,以节省动力电池的电量。

附图说明

[005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005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检测时的示意图;
[0054]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37.5℃时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关系图;
[005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20℃时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7]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9]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60]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检测方法,包括:
[0061] S1,输入动力电池的目标使用地区的影响气温并根据其与预设温度标准的比对结果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
[0062] S2,数据处理单元控制放电检测单元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一次放电检测且在放电过程中监测记录动力电池的温度以及电量,并控制图像生成单元根据放电检测过程监测记录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数据和电量数据生成动力电池温度变化图以及耗电量变化图;
[0063] S3,通过预设选取方式选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图内若干待测点,数据处理单元依次计算各待测点的纵坐标差值并将其与预设纵坐标差值进行比对以判定该纵坐标差值是否为有效差值,并且在有效差值的数量符合预设阈值时确定与有效差值对应的待测点为温度变化有效点;
[0064] S4,选取纵坐标温度最小的温度变化有效点对应的温度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温度,并且将除去与一次关闭温度对应的温度变化有效点以外的温度变化有效点记为功率调节点;
[0065] S5,由横坐标轴正方向依次提取各功率调节点在所述耗电量变化图中对应的动力电池电量并与预设耗电量进行比对以确定功率调节点对应的冷却系统功率调节系数,将生成的冷却策略通过显示单元传送至用户端。
[0066] 具体而言,放电检测单元,其包括用以对动力电池放电检测过程中电池电量进行监测的电量监测模块以及用以对动力电池放电检测过程中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模块;
[0067] 图像生成单元,其与所述放电检测单元相连,用以接收并记录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以及所述电量监测模块所传递的动力电池的温度信息以及电量信息,并且分别生成反应动力电池电量与放电检测时间变化关系的耗电量变化关系图以及反应动力电池温度与放电检测时间变化关系的温度变化关系图;
[0068] 数据处理单元,其与所述放电检测单元以及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相连;
[0069] 其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一壳体,壳体内壁上设有若干圆环型的电子滑槽,每个电子滑槽上对应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以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
[0070]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一检测条件下提取所述动力电池的目标使用地区的影响气温T并将T与预设温度标准进行比对以判定对针对该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检测时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设定 ,其中, Tu为目标使用地区的全年内第u日大于预设气温的最高气温,u=1,2,3,……,umax,umax为目标使用地区全年内大于预设气温的最高气温的天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温度标准T1、第二预设温度标准T2以及预设气温Tmax,其中,T1=25℃,T2=35℃,Tmax=20℃,
[0071] 若0<T≤T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T0,其中,T0为预设标准检测温度,T0=20℃;
[0072] 若T1<T≤T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T0×α1;
[0073] 若T2<T,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T0×α2;
[0074] 其中,α1为第一温度调节系数,α2为第二温度调节系数,其中,α1=1.2,α2=1.5,第一检测条件为待测的动力电池置于放电检测单元并且放电检测单元通电开启。
[0075] 具体而言,作为可实行的实施方式,用户能够通过显示单元对T1,T2以及Tmax的数值进行设置,但是T1应为动力电池工作适宜温度,T2以及Tmax应为对动力电池工作产生负影响的温度。
[0076]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二检测条件下将放电检测单元的温度调节至Tz并控制放电检测单元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一次放电检测且在放电过程中监测记录动力电池的温度以及电量,其中,动力电池放电功率设置为第一放电功率,数据处理单元在放电检测完成时控制图像生成单元根据放电检测过程监测记录的动力电池的温度数据以及电量数据生成动力电池温度变化图以及耗电量变化图,其中,所述温度变化图为动力电池在放电检测过程中放电检测时间与动力电池温度的第一函数关系曲线,所述第一函数关系曲线呈现为坐标系形式,横坐标变量为放电检测时间t,纵坐标变量为动力电池温度,所述耗电量变化图为动力电池在放电检测过程中放电检测时间与动力电池电量的第二函数关系曲线,所述第二函数关系曲线呈现为坐标系形式,横坐标变量为放电检测时间t,纵坐标变量为动力电池电量Q;
[0077]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条件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动力电池检测环境的温度判定完成。
[0078]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一分析条件下通过预设选取方式选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图内若干待测点,数据处理单元依次计算第i个待测点的纵坐标差值△Hi并将△Hi与预设纵坐标差值进行比对以判定该纵坐标差值是否为有效差值,设定△Hi=(Hi+1‑Hi),其中,Hi为第i个待测点的纵坐标温度值,Hi+1为第i+1个待测点的纵坐标温度值,i=1,2,3,……,n,其中,n+1为待测点的总数量,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有效差值△H0,其中,△H0=5℃,
[0079] 若△Hi≤△H0,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该纵坐标差值不是有效差值;
[0080] 若△H0<△Hi,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该纵坐标差值为有效差值;
[0081] 所述预设选取方式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针对温度变化图由横轴放电检测时间t=0开始,将每个选取周期的开始时刻在函数关系曲线上对应的坐标点作为待测点,所述选取周期为r,设定r=1000s,所述第一分析条件为所述图像生成单元针对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图生成结束。
[0082]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二分析条件下统计所有纵坐标差值中有效差值的数量N并将N与预设有效差值数量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对选取周期r进行调节,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周期调节系数β1以及第二预设周期调节系数β2,其中,β1=0.7,β2=0.8<1,
[0083] 若N=0,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使用β1将选取周期r调节为r’,设定r’=r×β1;
[0084] 若N=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使用β2将选取周期r调节为r’,设定r’=r×β2;
[0085] 若N>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无需对选取周期r进行调节,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计算各有效差值的有效中间值Hi’并将函数关系曲线上横坐标与Hi’的横坐标距离最近的待测点记为温度变化有效点,设定Hi’=(Hi+1‑Hi)/2;
[0086] 所述第二分析条件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各纵坐标差值是否为有效差值的判定完成。
[0087]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三分析条件下提取各温度变化有效点中对应的纵坐标温度最小的温度变化有效点记为Pmin,数据处理单元将Pmin对应的纵坐标温度值Hmin记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温度并将Hmin与Tz进行比对以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时长调节系数θ1、第二时长调节系数θ2以及第三预设时长调节系数θ3,其中,θ3=0.8,θ2=1,θ1=1.2,
[0088] 若Hmin≤0.8Tz,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为tg,设定tg=tg0××θ1;
[0089] 若0.8Tz<Hmin≤0.9Tz,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为tg,设定tg=tg0××θ2;
[0090] 若0.9Tz<Hmin,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为tg,设定tg=tg0××θ3;
[0091] 其中,tg0为预设一次关闭时长基值,tg0=5min,=30℃,所述第三分析条件为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N>1。
[0092] 其中,预设阈值以及第一预设时长调节系数θ1、第二时长调节系数θ2以及第三预设时长调节系数θ3通过多次试验得出,作为可选择的一种实施方式,用户能够根据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通过显示单元设定第一预设时长调节系数θ1、第二时长调节系数θ2以及第三预设时长调节系数θ3的数值,但是应满足的是,若Hmin≤0.8Tz,将一次关闭时长调小,若0.8Tz<Hmin≤0.9Tz,对一次关闭时长的调节无需调节,若0.9Tz<Hmin,将一次关闭时长调大。
[0093]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在第三检测条件下将除Pmin以外的温度变化有效点记为功率调节点Pe,并由横坐标轴正方向依次提取第e个功率调节点Pe在所述耗电量变化图中第二关系曲线上对应的动力电池电量,e=1,2,3,……,emax,其中,emax=N‑1,数据处理单元将P1对应的动力电池温度记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开启温度并且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计算除P1外的第e个功率调节点的耗电量差值△Qe,设定△Qe=Qe‑Qe‑1,e=2,3,……,emax‑1,数据处理单元将第e个功率调节点的△Qe与预设耗电量差值标准进行比对以判定第e个功率调节点对应的冷却系统功率调节系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耗电量差值△Q01、第二预设耗电量差值△Q02、第一功率确定系数δ1以及第二功率确定系数δ2,其中,△Q01=15kWh,△Q02=25kWh,δ1=0.01,δ2=0.02,
[0094] 若△Qe≤△Q01,所述放电检测单元判定压缩机功率调节系数为ζ,设定ζ=ζ0‑△Qe×δ1;
[0095] 若△Q01<△Qe≤△Q02,所述放电检测单元判定压缩机功率调节系数为ζ,设定ζ=ζ0‑△Qe×δ2;
[0096] 若△Q02<△Qe,所述放电检测单元判定该功率调节点为功率调节停止点并且无需对压缩机功率调节系数进行调节;
[0097] 其中,P1为冷却系统恢复开启点,ζ0为预设功率调节基值,ζ0>0,所述第三检测条件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次关闭时长判定完成。
[0098] 其中,用户能够依据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为标准对δ1,δ2的数值进行设定,本实施方式中δ1,δ2根据多次试验数据得出,但是并不限于所提供的数值。
[0099]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生成的冷却策略包括:动力电池初始温度为Tz±5°时且动力电池工作过程中温动力电池温度为Hmin时关闭冷却系统,并在动力电池温度达到冷却系统恢复开启点P1对应的温度时重新开启冷却系统,并在重新开启冷却系统后每当电池温度达到功率调节点的温度时使用ζ调节冷却系统的压缩机的功率为C,设定C=C0×ζ,其中,C0为初始压缩机功率,C0=50W;
[0100] 其中,若在重新开启冷却系统后电池温度在预设监测时间内始终未达到功率调节点的温度,启动冷却系统的间接开启策略。
[0101] 具体而言,所述间接开启策略为冷却系统每运行B秒时转为关闭状态,并且在关闭状态时长达到b秒时重新转为开启状态,其中,B>0,b>0,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B与b的取值应以动力电池使用时长为参考依据,用户能够通过显示单元在不影响动力电池工作的且B>b的前提下对B与b的取值进行设置,本发明提供一种B与b的取值,B=2000s,b=1000s。
[0102] 请参阅图3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目标使用地区的影响气温T=40℃,此时T2<T,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25×1.5=37.5℃,图3为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37.5℃时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关系图,该温度变化关系图为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在37.5℃时,动力电池在放电检测过程中放电检测时间与动力电池温度的第一函数关系曲线,横坐标变量为放电检测时间t,其单位为秒,纵坐标变量为动力电池温度,其单位为摄氏度,在另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目标使用地区的影响气温T=23℃,此时0<T<T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判定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Tz,设定Tz=T0=20℃,图4为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为20℃时动力电池的温度变化关系图,该温度变化关系图为放电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在20℃时,动力电池在放电检测过程中放电检测时间与动力电池温度的第一函数关系曲线,横坐标变量为放电检测时间t,其单位为秒,纵坐标变量为动力电池温度,其单位为摄氏度,可见不同的环境温度对于动力电池的温度影响不同。
[0103]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10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