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310374427.7

文献号 : CN11610870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袁勇於虎杨值李进曦

申请人 :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涉及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建立撂荒地土壤的剖面分布变化模型;获取撂荒地土壤的剖面分布数据与本底值;构建撂荒地土壤的剖面分布函数;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根据耕地撂荒年龄与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计算得到撂荒地的撂荒年龄。本发明实现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克服了传统走访调查和遥感技术易受访谈对象或影像资料时序及质量的干扰,提升撂荒时间评估的科学性;利用对土壤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的特点,实现对耕地撂荒时间更精确的判定。

权利要求 :

1.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撂荒起始时赋存于犁耕层的 在连续衰变至当前年后的浓度与撂荒后大气

210

新沉降 浓度随撂荒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量,建立撂荒地土壤的 Pbex剖面分布变化模型;

210 210

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Pbex剖面分布数据与 Pbex本底值;

210 210

基于所述 Pbex剖面分布数据,构建撂荒地土壤的 Pbex剖面分布函数;

210 210

基于撂荒地土壤的所述 Pbex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所述 Pbex剖面分布函数的关系表

210

达式,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Pbex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包括:通过将所述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进行对比,所述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的项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项进行等同对应,得到所述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

210 210

基于所述 Pbex剖面分布数据与所述 Pbex本底值,根据所述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210

Pbex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计算得到撂荒地的撂荒年龄。

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撂荒地土壤的 Pbex剖面分布变化模型,包括:

210

分析耕地撂荒后 Pbex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变化过程;

建立耕地撂荒后所述剖面分布变化过程的数学表达式;

210

对于不发生土壤侵蚀和沉积的撂荒地,根据撂荒起始时赋存于犁耕层的 Pbex在连续

210

衰变至当前年后的浓度与撂荒后新沉降 Pbex浓度随撂荒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量,得到

210

撂荒地土壤的所述 Pbex剖面分布变化模型。

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Pbex

210

剖面分布数据的方式包括采集撂荒地土壤分层样品并进行 Pbex浓度分析测试。

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其特征在于,荒地土壤的所述 Pbex剖面分布数据还包括犁耕层深度数据。

2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 Pbex剖面分布

210

数据,构建撂荒地土壤的 Pbex剖面分布函数,包括:

210 210

基于所述 Pbex剖面分布数据,按照撂荒地土壤的所述 Pbex剖面分布变化模型的数学

210

表达式形式,通过指数拟合获取撂荒地土壤的所述 Pbex剖面分布函数。

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Pbex本底值取自与

210

撂荒地相邻的无侵蚀和沉积的天然草地或林地,对于无侵蚀和沉积的撂荒地,所述 Pbex本

210

底值等于撂荒地土壤的 Pbex总面积活度。

7.耕地撂荒时间定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建立单元、获取单元、分布函数构建单元、关系表达式建立单元与计算单元:所述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撂荒起始时赋存于犁耕层的 在连续衰变至当前年后的浓度与撂荒后大气新沉降 浓度随撂荒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量,建立撂荒地

210

土壤的 Pbex剖面分布变化模型;

210 210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Pbex剖面分布数据与 Pbex本底值;

210 210

所述分布函数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 Pbex剖面分布数据,构建撂荒地土壤的 Pbex剖面分布函数;

210

所述关系表达式建立单元,用于基于撂荒地土壤的所述 Pbex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所

210 210

述 Pbex剖面分布函数的关系表达式,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Pbex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包括:通过将所述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进行对比,所述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的项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项进行等同对应,得到所述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

210 210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 Pbex剖面分布数据与所述 Pbex本底值,根据所述耕地

210

撂荒年龄与所述 Pbex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计算得到撂荒地的撂荒年龄。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操作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调用所述计算机操作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

说明书 :

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耕地撂荒是指原本是耕地但由于各种原因致使长期停止耕种而荒芜的状态。耕地撂荒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耕地撂荒多发生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撂荒后的植被演替显著影响周边环境变化,而精确的撂荒地时空分布信息是耕地撂荒情况多维表达的基础,尤其是撂荒的时长是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
[0003] 随着撂荒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撂荒的记录手段却十分缺乏,大多仅靠走访调查的传统方式记录。目前,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开始使用遥感影像数据来获取撂荒地的分布,然而,该技术主要通过对非作物生长季的植被特征进行撂荒地识别,或结合时序影像资料估计撂荒年龄,因而易受撂荒后复耕、植被演替阶段或影像资料不全等因素的干扰,此外,以上方法适用性不强且精度较低。
[0004] 传统走访调查需要深入农户访谈,而耕地撂荒往往存在空间上斑块状撂荒、时间上间断性撂荒的特点,存在的缺点有:
[0005] (1)仅适用于撂荒分布区农户没有搬离的区域,不适用于农户已迁出不便寻找访谈对象的区域;
[0006] (2)不同斑块撂荒时间不同步或撂荒地户主不同户等,使得区域调查结果不准确;
[0007] (3)易受访谈对象主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撂荒时间久远时,可能难以清楚回忆撂荒的年份,不具科学性。
[0008] 遥感调查技术对时序影像要求较高,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缺点有:
[0009] (1)需要多时序影像对比来判定撂荒时间,现有的影像未必能覆盖撂荒时段;
[0010] (2)耕地撂荒普遍分布在山区,很多区域遥感卫星没有过境,无法获取可用影像资料;
[0011] (3)山区气候多变,降雨和云雾等对影像质量具有很大影响,直接干扰撂荒地的识别;
[0012] (4)撂荒后的植被演替差异以及复耕等都会对遥感识别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0013] 为了解决难以准确估算耕地撂荒时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土壤剖面深度分布演变规律来对耕地撂荒时间进行精确判定的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14]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包括:
[0015] 建立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
[0016] 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数据与 本底值;
[0017] 基于所述 剖面分布数据,构建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函数;
[0018] 基于撂荒地土壤的所述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关系表达式,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
[0019] 基于所述 剖面分布数据与所述 本底值,根据所述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计算得到撂荒地的撂荒年龄。
[0020]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耕地撂荒时间定年装置,包括模型建立单元、获取单元、分布函数构建单元、关系表达式建立单元与计算单元:
[0021] 所述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
[0022]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数据与 本底值;
[0023] 所述分布函数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 剖面分布数据,构建撂荒地土壤的剖面分布函数;
[0024] 所述关系表达式建立单元,用于基于撂荒地土壤的所述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关系表达式,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
[0025]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 剖面分布数据与所述 本底值,根据所述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计算得到撂荒地的撂荒年龄。
[0026]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有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27] 处理器和存储器;
[0028]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操作指令;
[0029]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调用所述计算机操作指令,执行所述的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
[0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1] (1)基于土壤 剖面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规律,反映耕地撂荒的时长,实现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
[0032] (2)不受撂荒地分布区域及其环境因素的影响,克服了传统走访调查和遥感技术易受访谈对象或影像资料时序及质量的干扰,提升撂荒时间评估的科学性;
[0033] (3)利用 对土壤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的特点,可对耕地撂荒时间进行更精确判定。
[003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35] 进一步,建立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包括:
[0036] 分析耕地撂荒后 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变化过程;
[0037] 建立耕地撂荒后所述剖面分布变化过程的数学表达式;
[0038] 对于不发生土壤侵蚀和沉积的撂荒地,根据撂荒起始时赋存于犁耕层的在连续衰变至该年后的浓度与撂荒后新沉降 浓度随撂荒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量,得到撂荒地土壤的所述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
[0039] 进一步,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数据的方式包括采集撂荒地土壤分层样品并进行 浓度分析测试。
[0040] 进一步,荒地土壤的所述 剖面分布数据还包括犁耕层深度数据。
[0041] 进一步,基于所述 剖面分布数据,构建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函数,包括:
[0042] 基于所述 剖面分布数据,按照撂荒地土壤的所述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通过指数拟合获取撂荒地土壤的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
[0043] 进一步,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是通过将所述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进行对比,所述剖面分布变化模型的项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项进行等同对应,得到所述耕地撂荒年龄与所述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
[0044] 进一步,所述 本底值取自与撂荒地相邻的无侵蚀和沉积的天然草地或林地,对于无侵蚀和沉积的撂荒地,所述 本底值等于撂荒地土壤的 总面积活度。

附图说明

[004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的流程图;
[0046] 图2为撂荒后土壤 剖面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的仿真图;
[0047] 图3为典型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图;
[0048] 图4中(a)为耕地撂荒19年后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图,(b)为耕地撂荒15年后的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图;
[004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耕地撂荒时间定年装置的原理图;
[005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原理图。
[0051] 图标:60‑电子设备;610‑处理器;620‑总线;630‑存储器;640‑收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53] 实施例1
[0054] 作为一个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包括:
[0055] 建立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
[0056] 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数据与 本底值;
[0057] 基于 剖面分布数据,构建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函数;
[0058] 基于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关系表达式,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
[0059] 基于 剖面分布数据与 本底值,根据耕地撂荒年龄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计算得到撂荒地的撂荒年龄。
[0060] ,是238U的系列衰变产物,半衰期为22.6年,产生于气态的222Rn的衰变。大222
气中 Rn衰变产生的 一沉降到地表,就迅速被表土强烈吸附,后续的移动主要伴随被吸附的土壤而迁移。因 为天然同位素,具有连续沉降和相对较短的半衰期(22.6年)的特点,意味着土壤中 的50%以上来自过去25年(约一个半衰期)的沉降,表明能够敏感地反映近20年来的土壤环境的变化。因此,撂荒地土壤中 剖面分布特征具有敏锐表征耕地撂荒时长的潜力,需要一种基于 剖面分布的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
[0061] 可选的,建立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包括:
[0062] 分析耕地撂荒后 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变化过程;
[0063] 建立耕地撂荒后剖面分布变化过程的数学表达式;
[0064] 对于不发生土壤侵蚀和沉积的撂荒地,根据撂荒起始时赋存于犁耕层的在连续衰变至该年后的浓度与撂荒后新沉降 浓度随撂荒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量,得到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
[0065]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 的连续沉降特征,撂荒地土壤中的 来源有二,来源一为撂荒起始时赋存于犁耕层的 ,来源二为撂荒后大气新沉降于表土的,因而耕地撂荒后 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变化过程为来源一 的衰变过程和来源二 的入渗过程的综合。
[0066] 设 为撂荒起始时赋存于犁耕层的 在撂荒第 年土壤深度(单位:cm)处的浓度(单位: ); 为撂荒起始时土壤深度 (单位:
‑3
cm)处 浓度(单位:mBq·cm ); 为 衰变常数 ; 为土壤中
的本底值(单位: ); 为撂荒第 年后的犁耕深度(单位:cm),对于不发生土壤侵蚀和沉积的撂荒地,来源一 的衰变过程可用以下衰变公式表达:
[0067] ;
[0068] 设 为撂荒第 年土壤深度 (单位:cm)处新沉降 浓度(单位:); 为撂荒第 年土壤中新沉降 的面积活度(单位:
); 为 扩散系数(单位: ),来源二 的入渗过程可
用以下一维扩散模型表达:
[0069] ;
[0070] 综合以上衰变公式和入渗过程扩散模型,耕地撂荒后土壤中 剖面分布变化过程的综合数学表达式如下:
[0071] 。
[0072] 上式即为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式中右边第一项为撂荒起始时赋存于犁耕层的 在连续衰变至该年后的浓度,第二项为撂荒后新沉降 浓度随撂荒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根据该分布变化模型拟合出耕地撂荒后土壤剖面中浓度随土层深度和撂荒时间的变化如附图2所示。
[0073] 可选的,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数据的方式包括采集撂荒地土壤分层样品并进行 浓度分析测试。
[0074]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土壤样品采集深度一般为30cm,分层厚度一般为2‑3cm,浓度使用γ能谱仪测定 的比活度(单位: ),进而通过该土层容重转换为浓度(单位: )。典型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如附图3所示。
[0075] 具体的,土壤样品采集与浓度分析测试,选择平坦、撂荒前后无侵蚀和沉积的典型地块,每个地块按“S”形设置5个采样点,采用土钻法按3 cm厚度分层采集30 cm深土层土壤样品,每个样点10个分层样。样品置于干燥、通风、无污染的室内自然风干,土样半干时,拣去植物残体(如根、茎、叶等)和砾石。风干土样经研磨后过2 mm孔径尼龙筛,将适量样品装在直径75 mm、高度70 mm的圆形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盒中,密封放置20天。
[0076] 撂荒地分层样品用于获取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数据,同时采用相同的上述采样方法采集天然林草地样品用于获取 本底值。
[0077] 可选的,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数据还包括犁耕层深度数据 。根据撂荒地土壤样品的测试结果,绘制撂荒19年和15年的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图,如附图4所示。撂荒地土壤剖面中 呈指数递减分布,9cm深度以下的犁耕层内基本呈均匀分布特征;同时,根据 的剖面分布深度,附图4中,(a)所示耕地撂荒19年后的犁耕层土壤深度 为27 cm,(b)所示耕地撂荒15年后的犁耕层土壤深度 为24 cm。
[0078] 本实施例选取的撂荒地对象为无侵蚀的撂荒19年和15年撂荒地,故取他们的总面积活度作为本底值,对于撂荒19年的撂荒地,本底值为1082 ,对于撂荒15年的撂荒地,本底值为1019 。
[0079] 可选的,基于 剖面分布数据,构建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函数,包括:
[0080] 基于 剖面分布数据,按照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通过指数拟合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函数。
[0081]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 为常数, 、 为函数系数,则:
[0082] 。
[0083] 根据上述获取的撂荒19年和15年的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实测数据,按形式拟合得到的 剖面分布函数如下:
[0084] ;
[0085] ;
[0086] 根据上述构建的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函数,撂荒19年和15年的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拟合函数的常数项 分别为21.64和24.74。
[0087] 可选的,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是通过将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 剖面分布函数进行对比,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的项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项进行等同对应,得到耕地撂荒年龄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
[0088]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模型与 剖面分布函数对比,通过将对应项相等,即 剖面分布模型右边第一项等同于实测剖面分布函数常数 , 剖面分布模型右边第二项相应等同于 剖面分布函数右边第二项。由于 剖面分布模型右边第二项中参数较多且不易获取,主要通过第一项的对应关系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
[0089] 。
[0090] 可选的,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数据除了分层土样的 浓度外,还有犁耕层深度 。 本底值取自与撂荒地邻近的无侵蚀和沉积的天然草地或林地,对于无侵蚀和沉积的撂荒地,其值等于撂荒地土壤 总面积活度。可选的, 本底值取自与撂荒地相邻的无侵蚀和沉积的天然草地或林地,对于无侵蚀和沉积的撂荒地,本底值等于撂荒地土壤的 总面积活度。
[0091] 基于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数学表达形式,本发明建立了耕地撂荒年龄与实测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进一步构建了耕地撂荒年龄的计算式,即:
[0092] ;
[0093] 基于上述获取的撂荒地土壤 剖面分布拟合函数的常数 、 本底值、耕地撂荒至采样时的犁耕层深度 ,根据耕地撂荒年龄与实测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利用本发明建立的耕地撂荒年龄计算式得到已准确掌握撂荒时间的撂荒19年和15年的撂荒地的撂荒年龄分别为20.1年和17.6年。
[0094] 由上述可见,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获取的撂荒年限与实际比较吻合,对于15年及以上的撂荒地的撂荒年龄定年精度小于3年,且随着撂荒年龄的增加定年精度更高。耕地撂荒年龄的获取可为后续分析撂荒对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0095]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96] (1)基于土壤 剖面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规律,反映耕地撂荒的时长,实现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
[0097] (2)不受撂荒地分布区域及其环境因素的影响,克服了传统走访调查和遥感技术易受访谈对象或影像资料时序及质量的干扰,提升撂荒时间评估的科学性;
[0098] (3)利用 对土壤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的特点,可对耕地撂荒时间进行更精确判定。
[0099] 实施例2
[0100] 基于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示的方法相同的原理,如附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耕地撂荒时间定年装置,包括模型建立单元、获取单元、分布函数构建单元、关系表达式建立单元与计算单元:
[0101]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
[0102]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数据与 本底值;
[0103] 分布函数构建单元,用于基于 剖面分布数据,构建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函数;
[0104] 关系表达式建立单元,用于基于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剖面分布函数的关系表达式,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
[0105]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 剖面分布数据与 本底值,根据耕地撂荒年龄与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计算得到撂荒地的撂荒年龄。
[0106] 可选的,建立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包括:
[0107] 分析耕地撂荒后 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变化过程;
[0108] 建立耕地撂荒后剖面分布变化过程的数学表达式;
[0109] 对于不发生土壤侵蚀和沉积的撂荒地,根据撂荒起始时赋存于犁耕层的在连续衰变至该年后的浓度与撂荒后新沉降 浓度随撂荒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量,得到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
[0110] 可选的,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数据的方式包括采集撂荒地土壤分层样品并进行 浓度分析测试。
[0111] 可选的,基于 剖面分布数据,构建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函数,包括:
[0112] 基于 剖面分布数据,按照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通过指数拟合获取撂荒地土壤的 剖面分布函数。
[0113] 可选的,建立耕地撂荒年龄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是通过将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与 剖面分布函数进行对比, 剖面分布变化模型的项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项进行等同对应,得到耕地撂荒年龄与 剖面分布函数的系数的关系表达式。
[0114] 可选的, 本底值取自与撂荒地相邻的无侵蚀和沉积的天然草地或林地,对于无侵蚀和沉积的撂荒地, 本底值等于撂荒地土壤的 总面积活度。
[0115] 实施例3
[0116] 基于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相同的原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附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通过调用计算机程序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示的耕地撂荒时间定年方法。
[0117]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60包括:处理器610和存储器630。其中,处理器610和存储器630相连,如通过总线620相连。
[0118] 可选地,电子设备6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40,收发器640可以用于该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如数据的发送和/或数据的接收等。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640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6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0119] 处理器610可以是CPU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处理器610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0120] 总线620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620可以是PCI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620可以分为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0121] 存储器630可以是ROM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随机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光碟、激光碟、压缩光碟、数字通用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0122] 存储器630用于存储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并由处理器610来控制执行。处理器610用于执行存储器630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012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